家庭教育:為孩子的人生起步鋪墊基石

為孩子的人生起步鋪墊基石一位人格心理學家曾說過:「家庭對人的塑造力是今天我們對人格發展看法的基石。」從青少年的成長而言,重要的是做父母的要懂得如何為孩子營造快樂而又和諧的成長環境,使之健康、快樂地成長。如何進行家庭教育,培養孩子良好的個性品質,為孩子的人生起步鋪墊基石?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一、 營造健康和諧的環境成功的家庭教育各有各的不同,從古到今,有很多優秀的家庭教育給了我們以啟示:昔日孟母三遷的故事,讓人感受到家庭教育環境的重要;美國的戴爾·卡耐基和法國的拿破崙·希爾的成功均是因為繼母的影響;第29屆北京奧運會被譽為「外星人」的菲爾浦斯雖然從小患多動症,也是因為母親對他的不離不棄,最終成為一名游泳名將;中國的哈佛女孩劉亦婷也是因為有一個溫馨的家庭環境……在這些成功的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長為我們做出了榜樣。這樣的事例當然是不勝枚舉,但生活中還是存在著一些不容樂觀的情況:1、理念錯誤。有些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方面抱有錯誤觀念,認為學校是從事教育的專門機構,擁有受過專門訓練的人員,是教育孩子的主體,而家庭只是起「配合」學校教好孩子的作用。有的家長甚至連自身也沒有意識到他們對孩子成長的重要影響,常常把孩子往學校一扔了事,甚至認為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習慣也是學校沒有教育好的結果。不注重與孩子的溝通與交流,很少利用時間和機會與之談心,溝通。殊不知有許多不良心理和不良行為恰恰是由於家長自己無形中帶給孩子的。2、重智輕德。在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環境下,大部分家長惟恐學校教育對孩子留有「饑荒」,所以很多家長儘力給孩子報各種各的學習興趣班,在孩子的智力投資上大花血本,有的孩子每周的課餘時間被安排的滿滿的,忙得不可開交。而在品德方面,家長相對不重視,認為只要學習好就行了,造成很多家長和孩子之間關係冷淡,孩子出現自私、任性、驕氣、懶惰、不孝、漠然等不良品德,讓很多家長苦惱和迷茫。3、言行不良。德國教育家福祿倍爾說過:「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是把握在掌權者的手中,倒不如說是握在父母的手中。」可是有相當一部分家庭和家長的條件不利於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有的家長對子女經常訓斥,使孩子對父母見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使孩子有種「壓抑感」、「委曲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雙親離異,嚴重摧殘了孩子的心靈。更有些「問題家庭」家長本身品德低劣,作風不正,對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4.過渡溺愛。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他們需要上的無限制滿足,物質享受上的優先,日常生活上的代勞,教育要求上的一味遷就,家庭關係上的視子女為軸心等。許多孩子上到高中,還沒有做過一點家務勞動,得不到勞動的教育和鍛煉,因此一些學生不懂節約、勤勞、尊重勞動成果。為了改變上述現象,家長要不斷更新家教觀念,重才更要重德。家長在家庭教育中,要用一顆孩子的心來對待孩子,要多蹲下來和孩子交流,並學會傾聽。更新理念處理好孩子成人與成才的關係,注重孩子的日常品德教育。家長還應加強學習,懂得青少年心理發展規律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齡特點,懂得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當家長明了「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和「一味的遷就可能毀掉孩子的一生」理念之後,加強孩子的心理疏導。家長要尊重、理解孩子,特別是對特殊年齡階段的孩子,出現的情緒反覆、行為多變要有心理準備。家長要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對孩子的期望值不要過高,不要給孩子施加壓力。除此之外,家長也要做孩子的表率。在現實生活中,家長與子女朝夕相處,非常有利於家庭德育的實施。在家庭成員的相處和社會交往中,子女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為了凈化家庭德育環境,父母不大聲訓斥孩子說一些傷害孩子的話,同時要戒掉酗酒、打麻將等惡習,以發揮家庭文明環境的感染力作用。二、培養獨立意識孩子是要長大的,孩子也有一天要離開學校,走上社會,父母不可能一輩子照顧孩子,這是自然規律。現在家庭教育的一個普遍問題就是為孩子服務過度,對孩子的衣食住行照顧得無微不至。孩子一旦失去家庭的信託,就無所適從。因而,家庭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讓孩子學會獨立生存,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1、生活上的獨立。孩子的獨立性是在實踐中逐步培養起來的。從兩歲開始,隨著他們身體的發育,孩子們已經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逐步學會自己吃飯、穿衣等良好習慣,逐漸樹立起獨立意識。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放手讓孩子鍛煉,不要怕他們做不好,更不要包辦代替。對於孩子獨立去做的事,只要他們付出努力,無論結果怎樣都要給予認可和讚許,使孩子產生自信。「我行」這種自我概念很重要,它是孩子獨立性得以發展的動力。當孩子執意去做難度較大的事時,家長應予以鼓勵並給予幫助。這樣會提高孩子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增加他們的鍛煉機會,養成獨立的行為。2、獨立的思考。我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們自己想。」遵循這樣的原則教育孩子,就能培養其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孩子問:車輪為什麼是圓形的?這時家長不必給他講一堆物理學的原理。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去思考找到答案,給他一些輔助,比如:找一些不同形狀的物品代表車輪,讓他們自己發現哪種形狀的輪子適合做車輪,滾得最快,沒有上下的起伏。顯而易見,孩子會找到圓形的物品適合做車輪。這就是他們獨立思考,自己找到的答案。3、學會自己選擇。我國傳統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都十分「聽話」、「順從」沒有自己選擇的習慣。小到生活上的事,大到發展向,一概由父母決定,孩子缺少自己作決定的機會,這就不能培養他們的決擇能力。然而,自我抉擇能力也是獨立性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相比較而言,國外的家庭就比較注意傾聽孩子的意願,注重培養孩子的抉擇能力。休息日,家長會問孩子最想去哪裡玩,午餐最想吃什麼?孩子會自己選擇想去的地方和想吃的午餐,他們在眾多想去的地方選出一個,在眾多美味中選出一餐,這就很自然地培養了他們的抉擇能力;而我們的孩子,問什麼都是隨便,好象事事都和他們無關一樣,就是因為很長時間以來做什麼事情都是家長決定的,他們只是照做而已,長此以往他們哪還會懂得選擇?葉就難怪我們的孩子遇事猶猶豫豫、優柔寡斷,下不了決心,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懂得選擇。4、獨立克服因難。家長在培養孩子獨立性時,同時需要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精神和毅力。家長的作用就是對孩子們作出的努力給予充分的肯定,並鼓勵和要求他們克服困難,尤其是那些依賴性較強的孩子,家長更要堅持要求。在培養孩子獨立克服困難時,最關鍵的是家長自己要戰勝自我。有些家長見到孩子摔倒了大哭不止,心疼得不得了,馬上跑過去攙扶,一邊安慰孩子還一邊咒罵那塊兒地。這樣孩子更會委屈,會更進一步地撒嬌大哭,產生很強的依賴思想。就像一則笑話所講的:一個孩子每次摔倒了都會大哭打鬧,等著媽媽來扶,有一次摔倒了居然沒哭還自己爬起來了,旁人認為很奇怪,問他為什麼,他說,因為媽媽沒在家,哭也沒有用。可見,每個孩子都有自我克服困難的能力,只有我們的家長使他們產生了依賴的思想。家長要做教育的有心人,不僅要注意從小培養孩子獨立生活和思考的能力,也要注意創造機會,培養孩子自己作選擇和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三、培養良好習慣習慣是一個人存放在神經系統的資本,一個人養成好的習慣,一輩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專家孫雲曉指出:「習慣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如果是好習慣,將會終身受益。如:通過寫日記,可以讓孩子對自己的學習、生活進行總結和思考,可以鍛煉他的觀察生活的能力,還能夠提高他的工作和學習能力,可以讓孩子傾訴自己的情感,調節自己的情緒,培養他獨立的個性和獨立處事的能力,可以鍛煉他的意志,開闊心胸,凈化心靈。培養孩子的習慣可以從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思維習慣三個方面著手。其中生活習慣是基礎,它對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的養成有很大的作用。很難想像一個在生活上丟三落四的孩子會在學習上很有條理。而通常在學習上井井有條的孩子在生活中定是個愛整潔,有條不紊的孩子。因此,為人父母的要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從而逐步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四、適當挫折教育人們都知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既然遭遇挫折是人生必經的坎兒,那麼我們就必須教孩子學會接受挫折。與其一輩子替孩子遮風擋雨,不如讓孩子自己去面對人生中的風雨。因此,明智的父母應該從小就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讓孩子從小就「吃點苦」。這對孩子的一生,對孩子的成長乃是一筆財富。1、引導孩子正確認識挫折。當孩子面臨困難時,家長應該讓他直觀地了解事物發展的過程,從反覆體驗中逐步認識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從而真切地感受到要做任何事情都會遇到困難,成功的喜悅恰恰來自於問題的解決。只有讓孩子在克服困難中感受挫折,認識挫折,才能培養出他們不怕挫折、敢於面對挫折的能力。2、利用和創設困難情景,提高孩子挫折承受力。在孩子的生活、學習活動中,家長可以隨機利用現實情景,或模擬日常生活中出現的難題,讓孩子開動腦筋,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經過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難、完成任務。孩子在經歷了由不會到會,由別人幫助到自己乾的過程後,心理上會得到一種滿足,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自理能力。3、利用榜樣作用教育,增強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講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長並獲得成功的事例,讓孩子以這些名人做榜樣,不畏挫折;家長、身邊人的事例也是孩子的榜樣,因為他們就生活在孩子的身邊,他們的事例更具實際性更利於孩子接受,抓住這些良好行為樹立榜樣,增強孩子抗挫折能力。4、多鼓勵,改變孩子的受挫意識。孩子只有不斷得到鼓勵,才能在困難面前淡化和改變受挫意識,獲得安全感和自信心。家長要多鼓勵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一旦進步,要立即予以表揚,強化其行為,並隨時表現出肯定和相信的神態。家長的鼓勵和肯定既能使孩子的受挫意識得以改變,又能提高他們繼續嘗試的勇氣和信心。「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孩子的成長過程起其實也是在逆境和失敗中不斷地修鍊自我、挖掘自我、超越自我的成人過程。不經歷挫折,就不可能真正地成熟起來,人格也不會完整。教育固然需要賞心悅目的表揚和鼓勵,但也少不了一點給人鞭策的批評與懲罰。總之,構建和諧的家庭教育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過去的家庭教育給我們諸多的思考,在未來,只要家長不斷加強學習,講究合理的方法,就一定能夠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一個健康、和諧、溫馨、向上的家庭環境!義烏市實驗小學 徐媛「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自古以來,人們就深知家庭教育對一個孩子的重要性。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子女都有著言傳身教和潛移默化的作用。通常情況下,孩子成為優秀人才的背後總有一個溫馨而和諧的家庭。同樣,對於一個人格不夠健全的人,我們也可以從其家庭中找到矛盾衝突的影子。然而,在現代社會,父母們更多考慮的是學校教育,並且依賴學校教育,社會關注的也是學校教育。殊不知,父母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者。
推薦閱讀:

懂得回頭是人生的大智慧
一夫一妻一家庭;一貧一富一冷暖;一生一死一人生(句句經典)
做痛苦的哲學家還是快樂的豬?
人生不在於擁有多少,而在於珍惜了多少
驅除負面情緒 造就快樂人生

TAG:教育 | 家庭教育 | 孩子 | 家庭 | 人生 | 起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