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經典簡介
1、【春秋】
《春秋》,魯國的編年體史書,記載春秋時期重大史實。上起魯隱公元年(-722),下至魯哀公十四年(-481),共二百四十年的史實。《春秋》的記事極為簡略,在記事中體現出鮮明的思想傾向。《春秋》以一字為褒貶的寫法和委婉含蓄的風格,對後代散文有不小的影響。
2、【周易】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燦爛的文化瑰寶,古人用它來預測未來、決策國家大事、反映當前現象,上測天,下測地,中測人事。然而這只是古人在未掌握科學方法之前的一種手段,並不是真正的科學。
3、【禮記】
《禮記》是戰國至秦漢年間儒家學者解釋說明經書《儀禮》的文章選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彙編。《禮記》的作者不止一人,寫作時間也有先有後,其中多數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學生們的作品,還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4、【尚書】
《尚書》是我國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我國第一部上古歷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彙編,它保存了商周特別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書》相傳由孔子編撰而成。西漢初存28篇,因用漢代通行的文字隸書抄寫,稱《今文尚書》。
5、【詩經】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入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11篇,又稱《詩三百》。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詩經》全面地展示了中國周代時期(西周、東周、東周春秋中期)的社會生活,真實地反映了中國奴隸社會從興盛到衰敗時期的歷史面貌。
6、【中庸】
《中庸》原來也是《禮記》中的一篇,一般認為它出於孔子的孫子思想(前483-前402)之手。據《史記·孔於世家》記載,孔子的兒子叫孔鯉,字伯魚;伯魚的兒子名叫孔伋,字子思。孔子去世後,儒家分為八派,子思是其中一派。荀子把子思和孟子看成是一派。從師承關係來看,子思學於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曾子,孟子又學於子思;從《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觀點來看,也大體上是相同的。
7、【大學】
《大學》原為《禮記》的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顥、程頤兄弟把它從《禮記》中抽出。編次章句。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編注釋,稱為《四書》,從此《大學》成為儒家經典。經一章提出了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三條綱領,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條目。
8、【孟子】
《孟子》是中國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記錄了戰國時期《孟子》是中國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記錄了戰國時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國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記錄並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為「四書」之一。《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貴君輕)和政治行動的儒家經典著作。
9、【論語】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論語》以語言為主,「論」是論纂的意思,「語」是話語。《論語》成書於眾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門弟子為主。《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作為一部優秀的語錄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
10、【釋名】
大千世界,萬物紛呈,其名各異。百姓大眾呼物品而欲究其得名之由。適應這種心理需要,我國東漢末年出現了一部專門探求事物名源的佳作,這就是《釋名》。《釋名》作者劉熙,字成國,北海人。《釋名》是一部從語言聲音的角度來推求字義由來的著作,它就音以說明事物得以此稱的緣由,並注意到當時的語音與古音的異同。
11、【左傳】
《左傳》原名為《左氏春秋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者稱《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學名著和文學名著。是我國現存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最早的編年體史書為《春秋》,最大的編年體史書為《資治通鑒》,所以《左傳》只能說是最早的詳細的編年體史書)。
12、【國語】
《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史著作,是古代國別體史料彙編。舊傳春秋時左丘明撰,現一般認為是先秦史家編纂各國史料而成。全書共21卷,分《周語》、《魯語》、《齊語》、《晉語》、《鄭語》、《楚語》、《吳語》、《越語》八部分,其中《晉語》最多。全書上起周穆王西征犬戎(約前947年),下至智伯被滅(前453年)。
13、【晏子春秋】
《晏子春秋》是記敘春秋時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嬰言行的一部書。全書通過一個個生動活潑的故事,塑造了主人公晏嬰和眾多陪襯者的形象。這些故事雖不能完全作信史看待,但多數是有一定根據的,可與《左傳》、《國語》、《呂氏春秋》等書相互印證,作為反映春秋後期齊國社會歷史風貌的史料。
14、【楚辭】
《楚辭》作為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由於詩歌的形式是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幅引用楚地的風土物產和方言辭彙,所以叫「楚辭」。《楚辭》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離騷》,後人因此又稱「楚辭」為「騷體」。西漢末年,劉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輯錄成集。
15、【呂氏春秋】
《呂氏春秋》是秦國丞相呂不韋主編的一部古代類百科全書似的傳世巨著,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多萬言,匯合了先秦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稱「雜家」。《呂氏春秋》保存著先秦各家各派的不同學說,還記載了不少古史舊聞、古人遺語、古籍佚文及一些古代科學知識,在過去,《呂氏春秋》深得人們的好評。
16、【山海經】
《山海經》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於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地理書。它主要記述古代地理、物產、神話、巫術、宗教等,也包括古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山海經》最重要的價值也許在於它保存了大量神話傳說,這些神話傳說是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如夸父逐日、精衛填海、羿射九日、鯀禹治水、共工怒觸不周山等等。
17、【戰國策】
《戰國策》是我國古代記載戰國時期政治鬥爭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實際上是當時縱橫家遊說之辭的彙編,而當時七國的風雲變幻,合縱連橫,戰爭綿延,政權更迭,都與謀士獻策、智士論辯有關,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該書文辭優美,語言生動,富於雄辯與運籌的機智,描寫人物繪聲繪色,在我國古典文學史上亦佔有重要地位。
18、【史記】
《史記》是中國歷史上一部偉大的史學著作,同時也是一部偉大的傳記文學巨著,對中國後世的史學和文學影響深遠。《史記》誕生於公元前1世紀中國西漢時候,它記載了從中國上古開始到西漢時期,長達3000年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史記》是中國第一部以寫人物為中心的紀傳體通史,同時也開創了中國的傳記文學。
19、【淮南子】
《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劉安子》,是我國西漢時期創作的一部論文集,由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主持撰寫,故而得名。該書在繼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礎上,綜合了諸子百家學說中的精華部分,對後世研究秦漢時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據《漢書·藝文志》云:[淮南內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
20、【漢書】
《漢書》又名《前漢書》,中國古代歷史著作。東漢班固所著,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沿用《史記》的體例而略有變更,改「書」為「志」,改「列傳」為「傳」,改「本紀」為「紀」,無「世家」。全書包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記載了自漢高祖六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歷史。
21、【樂府詩集】
《樂府詩集》為宋代郭茂倩所編。「樂府」,本是掌管音樂的機關名稱,最早設立於漢武帝時,南北朝也有樂府機關。其具體任務是製作樂譜,收集歌詞和訓練音樂人才。後來,人們將樂府機關採集的詩篇稱為樂府,或稱樂府詩、樂府歌辭,於是樂府便由官府名稱變成了詩體名稱。郭茂倩編的這部《樂府詩集》現存100卷,是現存收集樂府歌辭最完備的一部。
22、【西廂記】
《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作者王實甫,元代著名雜劇作家,大都(今北京市)人。它的曲詞華艷優美,富於詩的意境,可以說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詩。歷史上,「願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這一美好的願望,不知成為多少文學作品的主題,《西廂記》便是描繪這一主題最成功的戲劇。是我國古典戲劇的現實主義傑作,對後來以愛情為題材的小說、戲劇創作影響很大。
23、【琵琶記】
《琵琶記》,元末南戲,高明撰。寫漢代書生蔡伯喈與趙五娘悲歡離合的故事。共四十二出。被譽為傳奇之祖的《琵琶記》,是我國古代戲曲中一部經典名著。《琵琶記》的詞采成就最高,既有清麗文語,又有本色口語,而最重要的則是體貼人情的戲劇語言,王世貞《藝苑卮言》說:「則誠所以冠絕諸劇者,不唯其琢句之工,使事之美而已。」
24、【論衡】
《論衡》是中國歷史上東漢時期思想家王充的一部著作,是一部宣傳無神論的檄文,是一部古代唯物主義的哲學文獻。在中國哲學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衡」字本義是天平,《論衡》就是評定當時言論價值的天平。它的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虛實之分」。《論衡》一書,以唯物主義的自然觀,批判了當時盛行的讖緯迷信思想和天地萬物由神主宰的謬論,書寫了兩漢哲學史上樸素唯物主義的篇章。
25、【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是北宋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和他的助手劉攽、劉恕、范祖禹、司馬康等人歷時十九年編纂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巨著。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26年的史實。在這部書里,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是中國第一部官修編年體通史,是「正史」的代表作。該書以時間為「綱」,以事件為「目」,綱舉則目張,時索則事敘。
26、【爾雅】
《爾雅》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搜集詞語、解釋詞義的書,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詞典。也是儒家的經典,列為十三經之一。是後代考證古代詞語的一部著作。被認為是中國訓詁學的開山之作,在訓詁學、音韻學、詞源學、方言學、古文字學方面都有著重要影響。由於《爾雅》在文字訓詁學方面的巨大貢獻,自它以後的訓詁學、音韻學、詞源學、文字學、方言學乃至醫藥本草著作,都基本遵循了它的體例。
27、【通志】
《通志》卷帙浩繁,規模宏大。其記事斷限,大抵本世紀從三皇到隋,列傳從周到隋,二十略從遠古到唐。他刻意模仿《史記》,講求會通。他說:「天下之理,不可以不通。史家據一代之史,不能通前代之史;本一書而修,不能會天下之書;散落人間,靡所底定,安得謂成書。」主張修通史,強調史事、典章制度相依因的聯繫,主張史書應「極古今之變」。
28、【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明朝偉大的醫學家李時珍以畢生精力,歷時27年編成,30餘年心血的結晶。是作者在繼承的總結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長期學習、採訪所積累的大量藥學知識,經過實踐和鑽研,歷時數十年而編成的一部巨著,也是集中國16世紀以前藥學成就之大成。十七世紀末即傳播,對世界自然科學也有舉世公認的卓越貢獻。
29、【抱朴子】
《抱朴子》是一部綜合性著作,分內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內篇說的是神仙方葯,鬼怪變化,養生延年,禳邪卻病等事,屬於道教的著作。但其中《金丹》、《仙藥》、《黃白》等部分是總結我國古代煉丹術的名篇;外篇說的是人間得失、世道好壞等事。其中《鈞世》、《尚博》、《辭義》等篇,是著名的文論著作。
30、【唐律疏議】
《唐律疏議》,唐代長孫無忌等奉皇帝之命編撰。它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法典。作為封建法典,有著濃厚的封建思想意識,體現著封建統治階級的階級意識。它反映了禮制、君主專制、等級制度和宗法制度等內容。《唐律疏議》不僅完整保存了唐律,還保存了大量唐代的令、格、式的內容。
31、【貞觀政要】
《貞觀政要》是一部政論性的史書。這部書以記言為主,所記基本上是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與臣下魏徵、王珪、房玄齡、杜如晦等人關於施政問題的對話以及一些大臣的諫議和勸諫奏疏。此外也記載了一些政治、經濟上的重大措施。這部著作既有史實,又有很強的政論色彩;既是唐太宗貞觀之治的歷史記錄,又蘊含著豐富的治國安民的政治觀點和成功的施政經驗。
32、【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收錄了農業、手工業、工業——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製鹽、採煤、榨油等生產技術。尤其是機械,更是有詳細的記述。明末科學家宋應星撰,它對中國古代的各項技術進行了系統地總結,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科學技術體系。對農業方面的豐富經驗進行了總結,全面反映了工藝技術的成就。書中記述的許多生產技術,一直沿用到近代。
33、【春秋繁露】
《春秋繁露》中國漢代哲學家董仲舒的政治哲學著作。《春秋繁露》推崇公羊學,發揮「春秋大一統」之旨,闡述了以陰陽、五行為骨架,以天人感應為核心的哲學——神學理論,宣揚「性三品」的人性論、「王道之三綱可求於天」的倫理思想及赤黑白三統循環的歷史觀,為漢代中央集權的封建統治制度,奠定了理論基礎。
34、【三國志】
《三國志》是晉代陳壽編寫的一部主要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紀傳體國別史,詳細記載了從魏文帝黃初元年到晉武帝太康元年六十年的歷史,受到後人推崇。不僅是一部史學巨著。書中很重視傑出人才的歷史作用,對於諸葛亮、曹操、劉備、孫權諸人的能力與歷史作用都作了充分的描寫與敘述。
35、【通典】
《通典》,唐杜佑撰,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體例完備的政書,「十通」之一。它是典章制度專史的開創之作。專敘歷代典章制度的沿革變遷,從遠古時代的黃帝起,到唐玄宗天寶末年止,分為九類,以食貨居首,次以選舉、職官、禮、樂、兵、刑、州、郡、邊防,每類又各分子目。
36、【考工記】
《考工記》是中國春秋時期記述官營手工業各工種規範和製造工藝的文獻。西漢初期因《周禮·冬官》散失,遂以《考工記》作補,從而保存在《周禮》中傳世。《考工記》是中國目前所見年代最早的手工業技術文獻,書中保留有先秦大量的手工業生產技術、工藝美術資料,記載了一系列的生產管理制度和營建制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思想觀念。
37、【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又名《孫子》、《孫子兵書》、《孫武兵法》等。是中國古代的兵書,作者為春秋末年的齊國人孫武。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軍事理論著作,也是中國古籍在世界影響最大、最為廣泛的著作之一。《孫子兵法》曾被譽為「前孫子者,孫子不遺;後孫子者,不遺孫子」。
38、【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簡稱《說文》。作者是東漢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說文解字》成書於漢和帝永元十二年到安帝建光元年。是我國第一部按部首編排的字典。許慎根據文字的形體,創立540個部首,將9353字分別歸入540部。540部又據形系聯歸併為14大類。字典正文就按這14類分為14篇,卷末敘目別為一篇,全書共有15篇。《說文解字》開創了部首檢字的先河,後世的字典大多採用這個方式。
39、【水經注】
《水經注》是公元6世紀北魏時酈道元所著,是我國第一部以記載河道水係為主的綜合性地理著作,在我國長期歷史發展進程中有過深遠影響,所記述的時間幅度上起先秦,下至南北朝當代,上下約2000多年。它所包容的地理內容十分廣泛,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山川勝景、歷史沿革、風俗習慣、人物掌故、神話故事等等,真可謂是我國6世紀的一部地理百科全書,無所不容。
40、【周禮】
《周禮》是中國古代關於政治經濟制度的一部著作,是古代儒家主要經典之一。包括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等六篇,故本名《周官》,又稱《周官經》。西漢成帝時,劉歆校理秘府所藏書籍,才將《周官》列入書目,但缺冬官一篇,遂以《考工記》補足。王莽建立新朝,始改《周官》為《周禮》,並宣稱這是周公居攝時所制訂的典章制度。
41、【四書集注】
《四書集注》是朱熹為《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所作的注。是朱熹哲學思想的重要代表作,也是中國宋明理學的權威性著作。該書既注重文字詮釋,更著重於義理的闡發,是以義理解經的代表作。書中發揮了儒家傳統觀點,論述了道、理、性、命、心、誠、格物致知、仁義禮智等哲學範疇及其關係,既辨析精微,又強調人倫日用。
42、【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是第一部冠以中華民族先祖「黃帝」之名的巨著,是中醫現存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原則和藥物學的醫學巨著。在理論上建立上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
43、【海國圖志】
《海國圖志》是一部劃時代的著作,其「師夷之長技以制夷」命題的提出,打破了傳統的夷夏之辨的文化價值觀,摒棄了九洲八荒、天圓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觀念,樹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識,傳播了近代自然科學知識以及別種文化樣式、社會制度、風土人情,拓寬了國人的視野,開闢了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時代新風氣。
44、【夢溪筆談】
《夢溪筆談》是北宋的沈括所著的筆記體著作,大約成書於1086年-1093年,收錄了沈括一生所見所聞和見解,詳細記載了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卓越貢獻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自然科學達到的輝煌成就,《宋史·沈括傳》稱作者沈括「博學善文,於天文、方誌、律歷、音樂、醫藥、卜算無所不通,皆有所論著」。
45、【大唐西域記】
《大唐西域記》是唐代關於西域的歷史地理著作,由玄奘、辯機所撰。唐貞觀元年,玄奘為了探研佛學,從長安出發,經中亞到達印度。在印度遊學十多年後,於貞觀十九年返抵長安。回國後,玄奘遵照太宗意旨,口述旅途所經各地情況,由協助譯經的辯機筆錄,次年,完成這部十萬多字的著作。
46、【六韜】
《六韜》包括《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和《犬韜》,是中國古代的一部著名兵書。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被譽為是兵家權謀的始祖。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稱:「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北宋神宗元豐年間,《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之一,為武學必讀之書。
47、【農政全書】
《農政全書》是我國古代一部著名的農業著作,該書全面而系統地總結了中國傳統農業科學技術和農業政策。其作者是明朝的徐光啟。《農政全書》反映了徐光啟的重農思想,作者推崇的重農思想不僅在於促進農業發展,而且更具備了維持社會穩定的積極意義。古代統治者治理國家無不遵循以農為本的思想。
48、【齊民要術】
《齊民要術》是我國一部著名的農業科學著作,也是我國第一部農業百科全書,約成書於公元533年-544年,是中國完整保存至今最早的一部古農書。是古代「四大農書」之一。堪稱為我國古代的一部農業百科全書。
49、【吳子】
《吳子》又稱《吳子兵法》、《吳起兵法》,中國古代著名兵書,《武經七書》之一。相傳戰國初期吳起所著,戰國末年即已流傳。《漢書·藝文志》稱「吳起四十八篇」,《隋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方誌》均載為一卷。今有《續古逸叢書》影宋本及明、清刊本,存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勵士六篇,分上下兩卷。
50、【傳習錄】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陽明)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王守仁的弟子徐愛自正德七年(1512)開始,陸續錄下王守仁論學的談話,取名《傳習錄》。
51、【管子】
《管子》是中國古代的學術典籍之一,先秦諸子時代百科全書式的巨著。齊相管仲(約前723-前645)的繼承者、學生,收編、記錄管仲生前思想、言論的總集。不是一人一時之筆,也不是一家一派之言。內容比較龐雜,涉及政治、經濟、法律、軍事、哲學、倫理、道德等各個方面。寫作年代大抵始於戰國中期直至秦、漢。其中有關法家的篇章,主要出於戰國中、後期的齊國法家。
52、【商君書】
《商君書》是商鞅及其後學者的言論著作集,記載商鞅思想言論的資料彙編,又稱《商君》、《商子》。《商君書》側重記載了法家革新變法、重農重戰、重刑少賞、排斥儒術等言論,主要反映了法家的政治思想。革新變法思想,這是法家思想的精髓。《更法》篇詳細記述了商鞅與甘龍、杜摯在秦孝公面前爭論變法的問題。
53、【史通】
《史通》是中國古代第一部對史學理論和方法進行系統總結的專著,二十卷。唐代著名史學家劉知幾撰,成書於中宗景龍四年,是中國古代史學史的研究要籍。在各種中國古代思想史、哲學史和史學史著作中基本都有專章或專節論說之。是中國史學史上最早的從理論上和方法上著重闡述史書編纂體裁體例的專書,是中國史學家從撰述歷史發展到評論史家、史書和史學工作的開創性著作。
推薦閱讀:
※[轉載]釋《三命通會》論十干坐支衰旺
※【轉載】超實用!18種常見小毛病治療手冊
※[轉載]《命理成數》1700——1799
※男人的不成熟表現。。。【轉載】
※[轉載] 美宇航局拍攝太陽耀斑爆發震撼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