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體質談——氣虛、痰濕體質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體質研究專業委員會發布了《2017年度國民體質辨識報告》。報告顯示,陽虛質佔比大,女性、青年偏頗體質比例更高。

陽虛、氣虛等,是中醫體質中的概念,中醫體質是中醫基礎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體質分為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鬱質、特稟質九種。除平和質屬於正常體質之外,其餘均為偏頗型體質。該報告顯示,僅有28.9%屬平和質,其餘均屬偏頗型體質,其中陽虛最多,佔總數的16.4%,氣虛其次,比例為13.2%。

中醫體質究竟如何判斷?又該如何改善?本報邀請中醫名家一一詳解。

氣虛,易疲勞

典型狀態:總是很累!

常見表現:容易疲勞,說話有氣無力,聲音低微,舌體胖,舌質嫩。

脾氣虛是所有氣虛的根兒

要想了解氣虛體質,先要知道什麼是「氣」。

「氣」是西醫沒有而中醫特有的概念,這個「氣」,狹義指的是呼吸之氣,更廣義則是指身體的功能。所以,即便是不負責呼吸的心肝脾腎,也會牽扯到「氣」,即所謂的脾氣、心氣、腎氣。也就是說,中醫把各個器官的功能經過中醫理論的梳理和歸納,統稱為「氣」。

氣虛的時候,就是功能下降的時候,這個功能下降可以牽扯到身體的方方面面,西醫學的任何一個系統和器官的功能下降,都可能是氣虛。

比如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感冒的屬於肺氣虛,因為中醫的肺是主衛外的,這個衛外就是免疫功能。

比如心功能下降,上樓爬山都會喘就屬於心氣虛或者心肺氣虛,因為中醫的心除了包括思維精神活動,也包括運轉血脈的心臟。

喝了就尿,夜尿特別多,就屬於腎氣虛,因為中醫的腎也包括了泌尿系統的腎。

特別容易疲勞,總覺得累,到了下午就打不起精神,就屬於脾氣虛。

上述的這些表現會程度不同地體現在平時,即便沒有確定的疾病發生,這些癥狀也是常態,這就是氣虛體質。

那麼,為什麼將容易疲勞這個脾氣虛的典型表現來代表整個的氣虛呢?因為中醫講,「脾主肌肉」,而肌肉佔全身重量的40%,肌肉張力不足的感覺會殃及很廣,因此最容易也是最先被感覺到。與此同時,各個器官的生理功能的發揮都需要藉助肌肉,包括心肌的供血,消化食物的腸道蠕動,能決定血壓高低的血管的彈性等,不管哪種臟腑的氣虛都很難與主肌肉的脾氣「劃清界限」。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脾為「後天之本」,既然是「後天之本」,脾氣就會參與到各個器官臟腑的功能中去,只要脾氣的參與力度不夠,就會出現不同程度、不同臟腑的氣虛。也就是說,一個脾氣虛的人,一般都會伴有肺氣虛、心氣虛、腎氣虛,只不過是根據每個人的薄弱環節,氣虛側重的臟腑不同而已。

各類氣虛如何鑒別

心氣虛:容易疲勞、心慌、動則加重。

肺氣虛:容易疲勞、氣短,容易感冒、過敏,說話久了就頭昏,甚至平時就聲音低微。

脾氣虛:容易疲勞,稍微吃的硬了、多了胃裡就不舒服,大便常年不成形,吃飽了就犯困。

腎氣虛:容易疲勞、喝了就尿,小便量多、清稀。

可以改善氣虛體質的中成藥:補中益氣丸

「補中益氣丸」是金元名醫李東垣的名方,也是中醫補氣的經典範本,時至今日,只要是氣虛的,中醫開出的方子都是在此基礎上進行微調的。

也就是說,不管是心氣虛還是肺氣虛還是腎氣虛還是脾氣虛,「補中益氣丸」都是可以經常服用的改善體質的基礎藥物。如果只作膏方的話,也是在此基礎上根據具體的體質差異量身定做,如果不想吃膏方,只想用中成藥調理,可以在「補中益氣丸」的基礎上配合針對不同臟腑的藥物:

心氣虛:補中益氣丸配生脈飲。

肺氣虛:補中益氣丸配補肺丸。

脾氣虛:補中益氣丸配人蔘健脾丸。

腎氣虛:補中益氣丸配五子衍宗丸。

痰濕,多油膩

典型狀態:身體胖重。

常見表現:體形肥胖、腹部肥滿、胸悶、痰多、容易睏倦、身重不爽、喜食肥甘厚味、舌體胖大、舌苔膩。

大腹便便多痰濕

痰濕體質的痰濕,是中醫特有的概念,通俗講就是身體沒有及時排出去的垃圾、髒東西,後者蓄積在體內就會變成痰濕。為什麼會有髒東西留在體內?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攝入的過多,一個是代謝力不足。所以,這種痰濕體質的人一般都有好吃的習慣,而且特別好吃肥甘厚味、熱量高的、口味重的,這些食物的代謝成本比一般食物高,胃腸的消化負擔大,久而久之攝入就多於消耗了,多出來的消化不了的就是痰濕,後者主要表現在血糖、血脂、血尿酸的升高上,西醫說的「三高」,在中醫辨證多屬於痰濕。換句話說,痰濕體質的人也比其他人更容易肥胖和「三高」,除了飲食超標,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本身可能兼有氣虛的體質,後者就是代謝力量不足了。

這個氣虛,主要指的是脾氣虛,脾氣扮演的是身體清潔工的角色,中醫講,脾氣能升清降濁,這個升降之功就是消化和代謝功能,這個功能不足了,垃圾的清運就有問題,垃圾存在體內就成了痰濕。

所以,痰濕體質的人外表看似壯碩,其實內里是虛的,痰濕是他們體質中的標,脾氣虛才是體質中的本。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他們看似壯實,但再壯實其實是局部肥胖,而且都胖在西醫講的危險部位,比如肚子,是「腹型肥胖」,這是痰濕的典型體型,也因此容易「三高」,因為囤積在腹部的脂肪最容易入血,被肝臟吸收,代謝不了的就很快轉化為血脂,停留在血液里了。

痰濕體質如何辨別

痰濕中的濕,有個特點,就是自己總覺得身體沉重,甚至連頭都覺得昏蒙的,嚴重的好像裹了條濕毛巾,自己都覺得不清爽,而且舌苔和他們的感受一樣,也是很不幹凈的,厚膩的,即便是用刮舌板刮過之後,稍後還會再長出來。平時即便不咳嗽,沒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問題,也經常會吐痰。

痰濕體質的人,很像最近常說的那個詞:油膩。它在男性中更多見,因此痰濕體質者其實很像「油膩男」,但即便如此,這種人的舌頭暴露了他們虛的本質:舌質很胖,甚至有齒痕。

這一點和前面的氣虛是一樣的,所不同的是,痰濕體質者在這種舌質之上還有厚膩的舌苔,這就是氣虛代謝不足導致髒東西停留體內的雙重證據。

可以改善痰濕體質的藥物

【三子養親湯】

這是個經典方子,出自明代名醫韓懋的《韓氏醫通》,韓是個大孝子,當時他的父親因年老體弱,化痰祛濕能力不足而痰多甚至痰喘,這是老年人常見的,尤其是飲食熱量高,食物偏於油膩的時候,很容易生痰濕,「三子養親湯」是當時韓名醫開給他父親的。

這個方子雖然沒有對應的中成藥,但自製起來很簡單,萊菔子、蘇子、白芥子,就這三個子,前兩者各15克,後者10克,這是一天的量。

這三個葯都是食物,萊菔子就是蘿蔔子,蘇子就是我們烤肉時吃的紫蘇的子,白芥子就是北方冬天腌制鹹菜用的芥菜疙瘩的子。這三子直接用開水沖泡在保溫杯里,可以作為痰濕體質特別是腹型肥胖嚴重「三高」明顯者的日常代茶飲。

【平胃散】

平胃散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是燥濕祛痰,行氣健脾的典範,也是痰濕體質者可以經常服用的,特別是痰濕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統的時候,這種人會時常胸腹脹滿、口淡不渴、不思飲食,或有噁心嘔吐、大便溏瀉、睏倦嗜睡、舌苔厚膩。

這個方子也很簡單:蒼朮、厚朴、陳皮、甘草、姜、棗,前兩味重在化痰濕,後面的是和緩的維護脾氣。這個葯也沒有對應的中成藥,可以用上述藥材每種10克自煎湯藥,也是一個便廉的小方子。別看它小,古人對它的評價是:「治脾聖葯」。後世有許多健胃方劑,都是從它擴展演變而來,因為健脾的同時需要幫助脾氣減輕負擔,而能清化痰濕的藥物就是在給脾氣減負,也自然就有了補脾之意。 文/任丹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人氣虛則胖,血虛則瘦(認真看,有用的)
腎氣虛怎麼調理?
脾肺兩虛,脾肺氣虛證
所謂脾氣虛、腎氣虛、肺氣虛、心氣虛
怎樣區分氣虛、血虛、陰虛和陽虛

TAG:中醫 | 體質 | 氣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