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名家談抗戰 | 任天佑:抗戰勝利開啟民族復興征程

編者按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

70年前,中國人民不畏強敵、寧死不屈,經過八年艱苦卓絕的全民抗戰,贏得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抗戰勝利重振國人信心,重鑄民族魂魄,確立了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轉折。

70年後,為紀念這一偉大勝利,參考消息與新華社解放軍分社聯合策劃推出「勝利的啟示——軍事名家談抗戰」大型專題報道,邀請享譽國內外的軍事名家撰寫紀念性反思文章,與讀者一起回望氣壯山河的抗日史詩,多角度、全方位解讀抗戰勝利的意義與啟示。

今天的作者是國防大學戰略研究部主任任天佑

(五)抗戰勝利開啟民族復興征程

抗戰是中國近代反侵略戰爭中動員最廣、規模最大、堅持最久、威力最強的一次對外戰爭,既是一場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的較量,更是一場民族意志和民族凝聚力的較量。全文內容如下:

百年追夢,百年沉淪。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20世紀30年代抗日戰爭爆發,中國人民在追求民族復興的歷程中,不斷在屈辱中抗爭,又在抗爭中加重沉淪。偉大的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抗戰的勝利使中國以嶄新姿態重返世界民族之林,成為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由衰落走向復興的歷史轉折點。

改寫了屈辱歷史

中華民族有5000年文明史,曾長期走在世界前列。但進入近代以後,中國落伍了,被其他民族拋在了後邊。落後就要挨打。自英國用堅船利炮打開中國大門,西方列強接踵而至。100年間,幾乎所有列強都侵略過中國。中華民族在抵禦外敵入侵的戰爭中,幾乎沒有取得過一場真正的勝利。由於屢戰屢敗,每次戰敗都要簽訂不平等條約,都要割地賠款,中國山河破碎,民眾飽受苦難。梁啟超曾激憤地說:「敵無日不可以來,國無日不可以亡。數年之後,鄉井不知誰氏之藩,眷屬不知誰氏之奴,血肉不知誰氏之俎,魂魄不知誰氏之鬼。」100年間,中國對外簽訂條約1100多個,其中絕大多數是不平等條約;支付戰爭賠款連本帶利達10多億兩白銀,相當於清政府1901年財政收入的十幾倍。

20世紀30年代後,日本鯨吞中國的野心不斷膨脹,先後發動「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從1937年抗戰爆發到1938年間,日本先後對中國軍隊發起10多次大規模戰役。據信夫清三郎的《日本外交史》所說,到1938年10月下旬武漢、廣州兩個戰役結束時,日本陸軍投入中國的兵力已達24個師團,100萬人以上,國內僅剩下1個近衛師團,可謂傾巢而出。抗日戰爭期間,日本在中國戰場投入兵力最多時近200萬人,中國淪陷區涉及22省1500餘縣市。

但是,八年抗戰,中國以一個軍力、財力都遠不如敵人的弱國,以血肉之軀和鋼鐵般意志,以氣吞山河、視死如歸的犧牲精神,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觀、人民戰爭的壯舉,打敗了日本軍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迫使日本於1945年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整個抗戰期間,中國軍隊共進行大規模和較大規模會戰22次,重要戰役200多次,大小戰鬥近20萬次,殲滅日軍總計130萬餘人,偽軍118萬人。戰爭結束時,接收投降日軍128萬餘人,接收投降偽軍146萬餘人。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由於中國軍隊抗擊日本法西斯的出色表現,1942年到1943年間,英美等國廢除與中國的不平等條約,近代以來西方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體系崩潰,用當時《新華日報》的評論說,「把我國百年來在國際不平等的地位廢除」。抗戰勝利,還迫使日本歸還從中國竊取的東北、台灣、澎湖列島等,實現了國家領土完整,使中國獲得了主權國家的尊嚴。

提升了民族凝聚力

從鴉片戰爭到抗日戰爭爆發,中國飽受列強欺凌,喪權辱國,除了政治腐敗、經濟和軍事落後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軍閥割據、內部分裂、一盤散沙。直到抗戰爆發前,多數中國人還只有血緣親緣認同和鄉土認同,最多也只有黨派認同,缺乏民族國家認同。毛澤東在抗戰之初,犀利而深刻地指出:日本敢於欺負我們,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國民眾的無組織狀態。

日本侵華戰爭把中華民族置於最危險的境地,喚起了全民族的危機意識和使命意識。在生死存亡的關頭,中華民族空前地團結一致,彰顯出強大的凝聚力。當時的一篇報紙社評這樣寫道:「今天南北戰場上,是爭著死,搶著死,因為大家有絕對的信仰,知道犧牲自己,是換取中華民族子子孫孫萬代的獨立自由,並且確有把握,一定達到。」

抗日戰爭是對中華民族凝聚力的一次大鎚煉。抗戰是中國近代反侵略戰爭中動員最廣、規模最大、堅持最久、威力最強的一次對外戰爭,既是一場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的較量,更是一場民族意志和民族凝聚力的較量。國共兩黨從對抗走向合作,中國兩支相互搏殺多年的軍隊,並肩出現在抗日戰場上。許多少數民族建立各類抗日組織,積極從事抗日救亡活動,支援抗戰前線。新疆各族民眾從1937年9月至1943年,先後捐獻白銀428萬兩,可買154架飛機。八年抗戰,海外僑胞共計捐款13.2億多元,僑匯高達96億元,成為抗戰時期國內經濟的重要支柱。對於這種全民族團結禦侮的凝聚力,美國總統特使卡爾遜在給總統信中讚歎道:「我簡直難以相信,中國人民在這樣危急的時刻是那樣齊心協力。就我在中國將近十年的觀察,我從未見過中國人像今天這樣團結,為共同的事業奮鬥。」

抗日戰爭的勝利,從根本上講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勝利,同時,抗戰勝利又進一步提升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這種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強化了全體中國人的命運共同體意識,為中國現代民族國家形成奠定了最堅實的心理基礎,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動力源泉。

重塑了民族精神

抗日戰爭中,中華民族精神的新覺醒新升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早在抗戰初期的1937年10月11日,平民教育家晏陽初就滿懷深情地指出:「偉大的時代已經來到,中國民族正在開始寫她真正歷史的第一頁。」「幾千年來,中國人所懷抱的觀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始終沒有打入我們老百姓的骨髓里。直到現在,敵頑強攻進來的巨炮和重彈,轟醒了我們的民族意識,南北數千里燃燒的戰線,才激動了我們的全面抗禦、同仇敵愾的精神,我們從亡國滅種的危機中,開始覺悟了中國民族的整個性和不可分性。」

「新中國在血火中成長了。」美國總統羅斯福也在給蔣介石的電報中寫道:「中國軍隊對中國遭受野蠻侵略所進行的英勇抵抗,已經贏得美國和一切熱愛自由民族的最高讚譽。」就連日本天皇面對中國人民的英勇抵抗,也不得不有所懊悔。1940年10月12日,天皇說:「支那的強硬出乎意料,對事變的預測完全是錯誤的。」

戰爭重塑民族,也重塑民族精神。抗日戰爭的勝利,充分顯示了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極大提高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重鑄了民族復興的精神支柱。

奠定了大國地位

抗日戰爭勝利,極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這種地位和尊嚴,是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做出不可磨滅貢獻贏得的。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抗日戰爭長期牽制和抗擊日軍的主要兵力,對日本侵略者的徹底覆滅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中國的抗戰,挫敗了日本「北進」侵蘇的戰略,遲滯了其「南進」太平洋的步伐,粉碎了日本稱霸亞洲、進而稱霸世界的狂妄計劃,有力支援了遠東太平洋戰場以及歐洲戰場的反法西斯戰爭。

中國在這場戰爭中的巨大貢獻和犧牲,贏得了世界各國的高度評價。1942年2月,羅斯福致電蔣介石,讚揚中國「在十分不利的情況下,對於在裝備上占極大優勢的敵人進行了差不多五年堅決抗擊所表現出的頑強,乃是對其他聯合國家軍隊和全體人民的鼓舞」。1951年9月2日,斯大林給毛澤東複電,盛讚中國人民「在消滅日本帝國主義的事業中起了巨大的作用。中國人民及其解放軍的鬥爭,大大便利了擊潰日本侵略力量的事業」。美國中國問題專家費正清則認為:「由於日本侵略以及其他國家的捲入,中國從一個軟弱的戰爭犧牲者,轉化為一個世界大國,一個確立穩定、和平局面的夥伴。」

抗日戰爭勝利,更使中國躋身到世界大國的行列。1945年4月至6月,由中、美、英、蘇四國發起在美國舊金山舉行了聯合國制憲會議,隨著1945年10月《聯合國憲章》生效,中國成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人民贏得了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贏得了崇高的民族聲譽和大國尊嚴。

鍛造了領導力量

近代中國民族復興的歷程,也是對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領導力量進行選擇、重塑和鍛造的過程。近代中國民族危機日趨深重,民族復興一挫再挫,重要原因就在於沒有一個能夠把全民族凝聚起來的堅強核心。

抗日戰爭是對中國各種政治勢力和領導能力的大檢閱。在抗日戰爭進程中,中國主要存在著兩種矛盾,發生著兩種演變,產生著兩種結果。兩種矛盾,一是中日兩國的民族矛盾;一是中國國內以國共兩黨為代表的階級矛盾。兩種演變和兩種結果,是指當時中國兩股最大政治力量,即國共兩黨在解決民族矛盾、階級矛盾中的地位、作用的演變和結果,誰在解決中日民族矛盾這一主要矛盾中發揮作用大,就會贏得民心、發展壯大,就會在處理階級矛盾中具有更大的主動權、更強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正是在各種矛盾交織、力量博弈中,中國共產黨贏得了國內民眾和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和支持,成為領導中國人民抗戰的中流砥柱,並發展成為成熟的領導實現民族復興的核心力量。這是影響和決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根本走向的又一歷史性抉擇。

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力影響力大大提升,中國共產黨及其所領導抗日力量在逆境中崛起,決不是像有人誣稱的,是靠保存實力、游而不擊,而是有著深刻的原因。抗戰八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抗日武裝捍衛民族獨立最堅定,維護民族利益最堅決,反抗外來侵略最勇敢。中國共產黨的黨員幹部率先垂範、身先士卒,最富有犧牲精神。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政治民主、政府廉潔、民族團結、經濟發展,延安成為黑暗中國走向光明的燈塔,成為全國人民嚮往的革命聖地。中國共產黨重視加強自身建設,克服「左」、「右」傾錯誤,形成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實現了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的空前團結和統一,使黨真正進入成熟期。由此,必然使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抗日力量,成為堅持抗戰的中堅力量,奪取戰爭勝利的民族先鋒,支撐起全民族救亡圖存的最大希望。

對於那些當年親身經歷中國革命實踐,或者認真研究中國歷史的人來說,他們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作用和領導力都高度讚揚。1942年2月24日,斯諾在回答羅斯福時說:「蔣介石是個獨裁者,他很聰明,但又無能,他不知道中國人民需要什麼,不知道怎麼為人民辦事。這一點和毛澤東大不相同。你要知道中國是一個農業國家,農民佔了一大半,不能贏得絕大多數的民心就很難統治中國。」美國歷史學家羅茲·墨菲在《亞洲史》中則指出:「在他們從1934年到1947年作為活動中心的遙遠西北邊陲根據地延安,共產黨人在毛澤東領導下,制定了一系列改造中國的思想和計劃,同時廣泛尋求群眾的擁護。」「共產黨的游擊隊牽制了上百萬日軍,而自己從未被消滅。」

歷史,往往在經過時間沉澱後可以看得更清晰。偉大的抗日戰爭,更為關鍵的,是鍛造了領導民族復興的核心力量——中國共產黨。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共產黨領導人民選擇的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共產黨領導人民開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抗戰期間八路軍某部舉行動員大會(資料圖片)


推薦閱讀:

建軍大業如何評價?
美媒:中國99式坦克可在1公里外擊穿M1裝甲
緬北打仗中國躺槍 難民怎麼辦?
奇門古例連載之軍事占例一

TAG:軍事 | 民族 | 名家 | 民族復興 | 天佑 | 抗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