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站樁的整個鍛煉過程--王安平

站樁4個階段的反應  王安平    站樁的整個鍛煉過程大致可分為4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初步實踐階段。由於人們習慣於肢體運動,如跑、跳、廣播操、打拳等位移運動,而不習慣於位靜運動,亦即形體相對靜止的運動,所以一站樁即產生種種不舒服的感覺。胳膊、肩、頭、腰、腳酸疼勞累,有的著急思動,有的心亂如麻,覺得站了很長時間,一看錶才3分鐘。因此,有些人便認為站樁不如吃藥、打針方便,也有極個別人站不住。看來,人們對站樁功的認識要有個過程,即由不習慣到習慣,由不認識到認識,認識的過程就是實踐的過程。過程的長短,取決於練功者的主觀努力。怕艱苦,站不住,是樁功入門的大敵。但也有的人一開始站樁就覺得舒適,自然,發生興趣。  第二個階段——入門階段。在這個階段,由不習慣逐步習慣起來,由不舒服慢慢舒適起來,胳膊、肩、頭、腰、腿等比較自然輕鬆,頭腦清醒,精神愉快,飲食香甜,多種慢性病癥狀開始減輕;身體的局部有明顯的熱、脹、麻等感覺,有的或熱或脹或麻只有其中一種或兩種反應。這個階段已初步嘗到了站樁的甜頭,一天不站樁好象少點什麼。  第三個階段——疾病的反應階段。由第二個階段轉向第三個階段時,往往使站樁前的病情又突然發作起來。例如,高血壓病患者,血壓又回升,又頭暈、頭疼起來,出現種種不適;神經衰弱患者,頭暈、頭昏、頭疼又出現,吃不下飯,睡不好覺,嚴重的耳鳴眼花;有眼病(如角膜炎、青光眼等)的病人,又出現眼酸、疼、癢、澀、流眼淚等癥狀,有的甚至紅腫、頭疼;鼻炎患者,會鼻子不通,癢、疼、流清水、流鼻涕;牙病患者,會因牙疼而牙腫,有的連臉都腫;頸椎炎患者,會頸椎疼,頭不能左右、前後擺動;咽炎患者,患部會發紅,發澀,乾燥,癢、熱;氣管炎、胸膜炎、肺病患者,會咳嗽吐痰,患部疼痛,悶氣,喘氣;冠心病患者,心臟會出現種種不適,心跳加快或過緩,間歇,心悸,疼痛;肝病患者,會肝疼,肝脹;腸胃病患者,患部會疼痛,肚脹,大便不正常;關節炎患者,關節會疼,腫,癢,風濕性的會出涼氣,冒冷汗,然後發熱,出熱汗;肝病、腎炎、貧血,以及部分冠心病患者,下肢會腫脹,個別的全身腫脹;外傷後遺症患者,也會有種種反應,如針刺感、癢、疼、局部腫脹,等等。身體某處有病變,原未被發現,只要到了這個階段,也會有種種異常反應。有的人,特別是老年人,站樁久了會出現下肢淤脹。以上僅僅舉出若干慢性病的例子,實際上即使是一樣的病,反應也不盡相同。總之,哪裡有病,哪裡就有反應,這些都是樁功的作用所致。有云:「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實踐證明,只有經過這個階段,疾病才能逐步消除。這個階段是樁功鍛煉的最艱難的階段,多種慢性病都要明顯地反應出來,意志薄弱者會因此對樁功而產生疑問,對練功產生動搖,個別人會產生恐懼心理,由此而打「退堂鼓」。  第四個階段——比較舒適的階段。到了這個階段,有的病基本消失,有的正在向好的方面轉化,練功已形成習慣,成了每天的「必修課」,生活中的「必需品」。每次練功都會感到妙趣橫生。如有的人發生異常的愉快感,感到飄飄然,或是達到既有我、又無我的境地,汗毛直立,毛孔有穿風往還之感。有的感到熱、脹、麻同時出現,有的則感到只有熱或脹或麻,有的人有渾圓感,有的人局部發放外氣,大多數人可以做到兩手之間既吸引,又排斥。練功者大都認為此時為幸福時刻,如有人打擾,說話,將是不受歡迎的。  以上所述四個階段是逐步發展的,是有其內在聯繫和變化的。樁功的各個階段的感應是由於練功者的思想、情緒、身體等狀況引起的,所以因人而異,四個階段也不是任何一個練功者都要經歷的。有的身體好,只經歷一、二、四階段;有的經歷一、三、四階段;有的經歷二、四階段,等等不一。又因練功者的年齡、身體、病情、病程、用功程度不同,各階段時間長短也不一樣。第四個階段將隨著練功者的鍛煉而持續下去,在持續的過程中往往由於主觀、客觀的種種原因,又會出現不愉快的異常反應,原來根除的疾病又發作起來,樁功的整個過程,始終存在著由體內不平衡到平衡又到不平衡這種對立統一的情況,體內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是絕對的。  人之生命的整個過程都有其自身的規律性,其反應出來的即是人的體力、精神、情緒的周期性。有人把這種周期規律叫做生命節律。在生命節律的高漲期,人的體力就大,精神旺,情緒好。在生命節律的低落期,人的體力就差,精神不振,情緒不正常。樁功的第三個階段如果遇上生命節律的低落期,練功者的種種不適反應則可更加明顯,但切不可害怕,這是生命運動的必然。不論樁功的第三個階段或生命節律的低落期,反應的影響不大時,仍可堅持練功,或者少練,或者暫停幾天,也可以多練行功。  站樁反應  站樁大體可有以下幾種反應:  1.酸痛感:站樁開始的前幾天,肩、臂、腿、膝等處,多少有酸痛疲勞的感覺。一些身體受過傷或開過刀的人,站樁初期疤痕處有時會發生針刺樣瞬間疼痛。有人病灶部位會出現反應。這些都是練功後自然的生理反應,是好現象,說明站樁引起了機體生理活動的巨大變化,代謝功能得到了提高。  2.麻脹感:站樁時經常出現發麻、發脹的感覺,最容易出現的部位是手指或整個手掌,有人的手臂、腿、腳也會出現這種感覺。你就是腿出現這種感覺,過一段時間,皮膚還會出現「蟻走」的感覺,這是練功後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暢通、血流加快的一種表現。  3.溫熱感:最明顯的部位是手腳。隨站樁時間增長,全身都會產生溫熱感。  4.振顫感:站樁穩定的姿勢,需四肢肌肉保持持續性收縮狀態,因此,隨著站樁時間的延長,工作著的肌肉群就要發生程度不同的振顫現象。  5.不同感:站樁過程中,會出現兩手位置高低明顯不同的現象,但本人卻主觀認為一般高,或肢體一側發麻、發脹、疼痛發熱,而另一側無此感覺。原因是植物性神經活動失調,肌肉鬆緊未能取得一致,或因身體局部病灶的影響。  6.舒暢感:站樁到一定階段後,由於大腦內抑制作用的增強,代謝、循環等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善,身體就會產生一種特別舒暢的感覺。練功時,如醉如痴;練功後,輕鬆愉快。這種舒暢感隨著功夫的加深會越來越顯著。    附錄三:站樁的要領    簡單說了姿勢、情志、呼吸與健康的關係,我們通過對古今中外各種健身鍛煉方法進行分析總結,會發現,中國古代流傳至今的傳統鍛煉方法,妻各種要求,無不暗合上述理論。而在各種傳統健身鍛煉方法中,站樁又是最全面貫徹上述理論的最好、最完全、最簡單易行的鍛煉方法。經常有人問,你經常介紹傳統的健身方法,到底那種鍛煉方法可以安全快速的強身。智邦把三十年所練所學所聞在心中理過一遍,得出的答案就是最簡單基礎的——站樁。  早在2000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就有「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的章句,不論是這個理論來源於先民健身實踐,還是以後的健身實踐來源於這些基於傳統哲學理論的健康理論的指導,從中可以看出中國古代的人民,在健身的探索實踐上,達到了令人驚嘆、登峰造極程度。  站樁,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保持一定的姿勢並堅持一段時間的鍛煉方法,並且,在這個概念基礎上,經過一代代的傳承與總結,基於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鍛煉目的和功效,發展出各種不同的流派和方法。  站樁的首要要求,就是對姿勢的要求,而且這些對姿勢的要求,哪怕以現代科學看來,都是那麼的符合人體自然規律,有利於人體氣血的運行。我們不得不對我們的祖先產生無比的敬仰之情。  我們知道,人體在精神和體力的勞作後,需要進行休息補充,才能持續。而最佳的休息,就是睡眠。睡眠是自然造化能力迫使人類所做的行為,以免人類不知勞累而盡情浪費肌體能量只到竭盡死亡。當人類關注到自己健康的時候,就會把被動的睡眠變為主動的休息,而睡眠之所以能夠最大限度的恢復人體的疲勞,就在於它是人身心儘可能放鬆的結果,因為身心的放鬆,對放棄了氣血運行的干擾,而使氣血運行能夠按照自己的軌道收斂能量浪費和修復勞損的肌體。如果我們每天的休息不能完全補充、修復當天的損耗和勞損,那麼肌體就會「帶傷工作」,如果日復一日的損耗、勞損得不到補充和修復,當消耗和勞損積累到肌體無法承受和自我恢復的時候,疾病也就爆發了。  從這個簡單的道理我們就可以看到,對於不知道鍛煉修補勞損的人來說,睡眠是最好的養生法。只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可以避免許多疾病的發生。  如果人們能過主動的在勞作時,儘可能少的消耗體能,儘可能少的產生勞損,那麼我們生病的機會就會減少很多。  如果人們能在更多的時候,模仿甚至超過睡眠的放鬆狀態,那麼恢復體能和修補勞損的幾率就會更大程度的提高,我們生病的幾率就會更加的減少。  再進一步,如果我們能明了氣血運行的規律和特點,通過一定的方法保持良好的氣血運行狀態並避免勞損,那麼,我們健健康康享天年的願望就不是可望不可即的事情了。  上面的道理,就是為了說明,鍛煉的大原則,那就是松、靜、自然。唯有松靜了,五勞七傷的可能性才能降到最低,唯有自然了,也就是氣血運行按照其自身的規律運行了,才能保證肌體不受到傷害。松、靜、自然,也就成為傳統健身鍛煉的總原則了。雖然這個大原則,為了特定的目的,為了發揮人體特定的功能,有些鍛煉方法會局部、暫時的有所變通,但是最終的總原則,是不會改變的。  松,就是說在保持正確姿勢的前提下,儘可能的放鬆。  靜,就是在站樁過程中,盡量的保持意識的安靜或專一。當然也最好保持環境的安靜,以免影響心神專一安靜。  自然,就是在鍛煉過程中,嚴格按照功法要求操作,越是自然越好,不要人為的強加力量、意念以助呼吸及體內氣血運行。  前面說到了姿勢與健康,在歷史的傳承過程中,人們為了便於掌握和記憶,總結了一套簡單有效的口訣,如頭頂虛懸、雙目垂簾、舌頂上齶、面帶微笑、含胸拔背、沉肩墜肘、虛腋開跨、舒指松腕、尾閭中正、寬胸實腹、順臀溜胯等等。我們依然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應用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口訣俗語,來說說站樁對全身姿勢細節的要求。  頭頸:頭頂虛懸、虛靈頂勁等等,是非常形象的口訣,就是說,頭部百會穴好像有根虛擬的繩子把頭部輕輕吊起懸在空中一樣,轉動輕靈,不對頸椎產生額外的壓力,這樣,頸椎也就自然保持了最佳的自然曲度。我們知道脊柱內部神經異常豐富,人體的中樞神經通過這些神經對軀幹進行指揮反饋,頭頂虛懸,因為保持了頸椎的最佳最自然的曲度,而使脊柱腔體不受外力壓迫而變形,不至影響神經和保持脊髓通量。頸部的不良姿勢習慣,會造成諸如神經壓迫,大腦營養不良等相關的情況發生,而對人體產生嚴重傷害。我們如果仔細體驗,會發現我們通常習慣把頭向後微仰,下頜前翹,這樣的姿勢造成頸椎過分向後彎曲,長期的不良習慣,使頸部筋肉供血不暢、僵滯扭曲,進而會壓迫通過頸部的血管經脈,造成頭部營養供給不足。當你稍微活動頸椎,就感到頸部酸脹不適,就是因為長期不良的姿勢,造成供血障礙或頸部肌肉勞損。還有些人轉動頸部時會感到頸部嘎嘎有聲,這是筋腱椎骨已經有些僵滯的表現了。  有的老師說,微微收一點下頜,其實也是為了做到這個要求。還有的老師說,脖子微微用意向衣服領子靠,也是在引導我們做好虛靈頂勁。  面:面帶微笑是人體面部肌肉最放鬆最自然的表情,面帶微笑還能給他人帶來良好的感覺,從而也能反饋給你良好的場能信息。面帶微笑能促使自己心情愉悅,保持良好的心態。  眼:在鍛煉時,一般講究先眼光內收(也就是眼光從望遠到漸近只到收回顱內),再雙目垂簾,也就是說兩眼皮像布簾那樣自然的耷拉下來,不加緊閉的意念。保持這種自然垂簾的狀態,符合局部氣血的通暢,同時也因為雙目垂簾,使得目光不外散,也就不容易收到外界誘惑而保持心神內斂。俗話所說的閉目養神,其實就是中醫所說的肝開竅於目,閉目而使精魂不散。也有的鍛煉方法因為特殊的原因,或者為了避免閉眼帶來複雜的內景而形象心神安寧,要求睜開眼睛鍛煉,但是即使如此,也要求不要東張西望、思想渙散,一樣要求眼光收近,一遍寧神。只有在特殊功效的鍛煉中,要求眼神的收放及引領。  舌:常常有說舌頂上齶,但是初學者往往因為不習慣反而造成舌頭緊張。所以,我們提倡在站樁初始階段,無需刻意舌頂上齶,只要自然放鬆即可。等到鍛煉到一定程度,因為體內氣血運行的原因,到一定時候可能會有自動舌頂上齶的表現出來。即便沒有這種力量產生,在站樁站到一定程度,舌下津液泉涌,汨汨然咽下階段,稍加意念舌頂上齶,也是不遲的。而那時你已經可以很好的掌握放鬆的要領,而不至於因為照顧舌頂上齶反而造成緊張。  肩:一般傳統說沉肩,其實就是把肩部放鬆。肩部的放鬆有個特點,就是拉長的感覺。也就是肘部向外或向下引,這時肩峰處肩臂骨交接處,就會出現一個凹,感覺上有點把肩臂拉長的那種感覺。所以傳統常常把沉肩墜肘放在一起說。  腋:張腋、虛腋、開腋等等說法,其實就是要求腋不不要緊夾,要放鬆腋部好像空虛能放下一個小氣球那樣的感覺。其實沉肩墜肘做好了,就可以體會到虛腋的感覺了。開腋,除了便於肩臂氣血的通常外,還能減輕了兩肩對兩肺的自然壓迫,從而使肺的工作更加自然松暢。  肘:講肩腋的時候差不多說了,墜肘,就是說在任何時候,不管擺什麼姿勢在什麼位置,都要有外展下墜的意念或趨勢,以拉長肩臂的特殊經筋。  腕:平直放鬆。在特殊的鍛煉方法時,有立腕踏腕的要求,就是立指的時候,腕橫紋小指側也就是尺骨盡處有向前的意念或趨勢。  指:五指自然舒展伸直即可,不要用力挺直。  胸背:含胸拔背。怎麼體會呢?想像你在抱一株粗於合抱的大樹,盡量把臂指放長想要環抱住兩手接觸的那種感覺。有人形容,你在很多人的公共汽車上抱著孩子,環抱的雙臂又要保住孩子,又要抵擋別人擠著孩子的那種感覺。再有,如果說彎腰是胸背向前合攏的趨勢,就好像肩胯合攏的趨勢,那麼含胸拔背就好像左肩和右肩合攏、左胯和右胯合攏的趨勢,是身體縱向彎曲的趨勢。當然這裡所說的趨勢,就是有那麼一點點意向和趨向,而不是用力想要達到那樣的效果。因為可以用力,又違背松靜自然的大原則了。應該注意,前面說的種種,都是為了讓讀者體會什麼是含胸,而不是要大家用力去那樣做。一定要記住,任何時候,胸的唯一要求,就是松。含胸,也是為了胸部更好的放鬆。  腰:平時我們直立時,腰命門一帶是向前彎曲的,站樁時,我們需要微微用意把命門向後凸一點,要做到這一點,又要保持前述身體姿勢的要求,就需要稍曲膝來配合了。  腹:當前述要領都做好了,小腹只需放鬆,就自然達到要求了。放鬆放鬆再放鬆,就這樣,小腹慢慢感到充實,胸部慢慢感到空曠,就是過去常說的寬胸實腹了。  襠:襠部要有撐圓的趨向或意念。  膝:前面說了,為了命門微微的後凸,需要曲膝來配合。一般的講究,曲膝的程度,以膝蓋不超過腳尖為標準。  腳:腳踏實地,無妄用力。一般的樁法講究兩腳平行向前,但是有些特殊的樁法會有不同的角度。身體中心落在腳上,根據不同的樁法要求,落點也不太一致,但是大多都要求在湧泉一帶,也就是腳的偏前1/3左右。  趾:自然落地。有些特殊的樁法要求用力扒地,則需要根據具體樁法來實施。  腿,由於曲膝,人體的整個重量平時直膝承擔,力量多由骨骼對直承擔,而屈膝後,參與承擔體重的筋骨肌肉就有所不同,初始會覺得較直立更費勁或容易疲勞。這時候對腿的要求就是緊中求松,在保持姿勢的前提下,在逐步鍛煉腿部耐受力的前提下,儘可能的放鬆,放鬆,再放鬆。  前面我們把身體的各部分姿勢要求簡單的介紹了一下,細心的讀者可能注意到沒有對胯進行闡述。這是因為對胯的要求比較難體驗,也因此在操作過程中太過注意胯的話反而會引起緊張,所以對胯的具體要求,我們放在介紹具體樁法的時候,在需要的時候另行講解。  呼吸,一般要求自然呼吸,關注呼吸,但不人為的去加強、改變呼吸的狀態,除非在特殊功能的鍛煉方法中,才會有特殊的呼吸鍛煉方法。  精神,傳統鍛煉無一例外的要求,精神安靜、情緒放鬆、意念專註,保持一種超然怡然的心態。在情緒劇烈變動的時候,不要進行站樁鍛煉。  站樁的高度。  站樁,高度不同,用力不同,鍛煉的細密程度不同,鍛煉的效果就不同。一般來說,站的低,費力氣,其氣粗,練意少(靜的程度),反應快,站的高,用力少,易放鬆,易入靜,其氣細,再加上呼吸、用意以及配合功法,鍛煉效果及功能也不盡相同。  那麼,拋開特殊的鍛煉方法和目的,我們進行站樁鍛煉,僅從站樁的高度來說,到底選用什麼高度,或者說,怎樣的高度,能發揮出最好最快的效果呢,站的太低,超負荷未必能達到最佳鍛煉效果,站的太高,又擔心健身效果太慢,尤其是年輕力壯之人,在人生經歷、心智還沒有接受或愛好靜謐的鍛煉方法的時候,怎樣找好站樁高度的切入點?  其實前人做過很多探索,並且各派都有自己的傳承和習慣,比如太極,過去冷兵器時代,練太極也是要真刀實槍的闖江湖的時候,鍛煉是少不了低架的,只是到了養生的時代,高架似乎才成為主流,隨之而來的太極技擊也更趨向松空奧妙。  雖然各門各派在傳承過程中為了生存的需要,都有一些特殊的經驗、心得是秘而不宣的,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傳統門派生存的觀念已經逐漸淡薄,傳統的鍛煉方法正在被逐漸的公開和融合,有些秘密也就不應該成為秘密了,雖然如此,到目前為止,關於站樁的高度的這個方法,智邦還沒有在任何報章雜誌網站看到介紹,也就是說,關於這一點,是首次披露。  也許讀者會說,到底是什麼東西這麼神神秘秘的?其實,傳統鍛煉的有些心得和訣竅一旦你千方百計的探求得到後,覺得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啊,其實有很多秘傳的訣竅,就是公開說出來,你不知道其用途或作用,也會當作很普通的一句話忽略掉。關於站樁的最佳高度,也應了傳統常說的那句話,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張紙。雖然太簡單,實際卻很管用,如果在介紹站樁的時候,平平淡淡告訴你,恐怕你也不會去注意和接受,所以,說了一大堆,只是想要你影響深刻。  站樁的最佳高度,一句話:起跳的高度!  所謂的真傳一句話,並非你聽到一句話就能徹底明了其中道理,在一句話的基礎上,還有相當的解說工作。雖然相對於鍛煉內景來說,起跳的高度就是最佳的站樁高度比較容易理解,但還是需要簡單解說一下:大家可以做個實驗,原地起跳摸高,大家都做過的吧。對就是這樣,當你原地起跳摸高,就會下蹲,然後儘力向上跳起,這時候,你注意了你下蹲的高度了嗎?這個高度,是最適合你當前的體能體力的高度,是最能發揮你潛能的高度,也就是說,作為站樁鍛煉,這個高度就是你的最佳切入高度!  同樣的道理,兩腳的最佳寬度應該是多寬呢?想來你讀者也猜出答案了,對,摸高起跳時,你自然的用到的寬度就是。但是要從理論上講,就是肩寬,支撐人體的最佳寬度。  站樁的時辰、場所和方位  中醫理論闡明,人體氣血運行,不同的時辰,不同經脈的氣血旺衰是不一樣,所以嚴格意義上講,任何一種鍛煉,不同的季節、時辰、方向等等,都應該有相對的站樁時間和方向。但這僅僅是理論上,因為人類進化到這個程度,對於自然界各種時空影響的敏感,都已經降低到最便於自我保護的程度,試設想如果人類對自然非常細微的變化都感應強烈的話,是無法適應這個星球的生存環境的。  所以,我們進行站樁鍛煉,尤其是初級階段,對於站樁的時辰、場所及方位對人體的影響,是可以忽略不計的。但是,在自然時空環境發生劇烈變換時,人體可以輕易的感覺到它的影響,那麼,我們進行站樁鍛煉,也應該作相應的調整。在戶外練功時,應注意空氣清新,但應避開風過大的地方,如有樹木花草溪流湖泊則較為適宜。冬季如在室內練功,應盡量保持空氣新鮮。  比如,溫度驟變,風雨雷電,雨雪霧霽等等太過時,我們還是應該避開這種劇烈變動的時間進行鍛煉。時辰上,精神倦怠、體力勞頓、過飢過飽等等時間,都應該避免進行站樁鍛煉。同時還應注意,飯後飯後應隔開半小時左右才宜進行站樁鍛煉,站後也不要立即飲水,特別是冷水。練功前先解完大小便,褲帶不宜緊。  每次鍛煉堅持的時間  經云:「人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呼吸定息,脈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萬三千五百息,脈行五十度,周於身。」,就是說,人體氣血一晝夜要循行人體50次,按照一天24小時計,氣血完全循行人體一周大約是0.48小時,大約28.8分鐘。我們進行鍛煉,一般最好是氣血完整的循環周期,也就是說,每次鍛煉,至少應該完成一個氣血周期也就是28.8分鐘,加上準備調整以便進入狀態,一般鍛煉要求不要少於30分鐘,就是這個道理。等到鍛煉有了心得,能夠體會體內的細微變化,就能體會到這個時間周期對人體的影響。比如我們在靜坐雜談中談到,靜坐半個小時左右,會有一個很特殊的感覺期,就是因為這時正是進入練功狀態的特殊氣血陰陽更替的時間,通常表現為短暫的氣血交替不暢而神失濡養,造成心緒煩躁。  我們一再強調保證鍛煉每次的時間,其道理讀者應該明白了,所以大家應該特別注重鍛煉的時間,時間,在中國白話中也叫功夫,用功夫才能鍛鍊出「功夫」。  關於站樁的高度,讀者往往還會有許多疑問,一般問的最多的是高樁和低樁的鍛煉強度和效果的差別。有些人說,我的體力不支,把樁架拿高點,會不會有效果?效果會不會降低?等等。  一般來說,只要身體尚好,能夠堅持把樁步站的比較低的,都應該先進行低樁鍛煉。  原因我們會在【鍛煉的層次】相關章節里對相關理論進行探討,這裡只做簡單的說明:  低樁,按照過去的說法,開始鍛煉人體氣血比較粗、淺的部分,這樣會為今後的深入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因為著重姿勢,對呼吸、意念要求輕淺,調動人體的能量也就比較「粗」,這樣說大家不要認為這個粗就是層次低,而是如果一開始就鍛煉深細側重意念類的方法,內部的運動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正確把握的,或者說,沒有「粗、淺」的基礎,絕大部分人不能很好的把握深細的內部運動。  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低樁引發的氣血運動,對身體表淺層次的矯正作用更大,它幾乎不給你人為意念干擾的機會,摧枯拉朽般的自己運作,也就是說鍛煉身體的作用更直接,更快,更自然,更容易體驗到。因為他的鍛煉層次更接近「質」的層次,對身體的鍛煉作用也就最大,特別是以鍛煉身體為目標的大眾,一開始就用著重意念、放鬆比較容易的鍛煉方法,一旦把握不好,往往欲速不達,且在內景複雜的時候哪一把握反而對身體產生一定的副作用。  雖然這麼說,高樁鍛煉也一樣的是非常好的鍛煉方法,只是鍛煉的時候要把握要點。若是身體稍差對於低樁有所不適應的人,可以適當抬高樁架,抬高到什麼程度為限呢?我們還是用時間來限定。比如有人說,我想從高樁入手,逐漸降低加大鍛煉量,那麼你可以選擇一種高度,你非常努力的可以站上半個小時以上,記住不是輕鬆達到,而是很努力才能達到的高度。當你能夠在這個高度保持一定的時間,並且在適應這個高度身體能夠放鬆後,再加大鍛煉量,降低樁架。  為什麼練了高樁還要去練低樁,不是高樁鍛煉的會深細些嗎?其中的道理在一個「透」字,讀者鍛煉到一定程度,可以琢磨一下這個字。就好比一個大學生,不一定會做中學最難的題目一樣。  對於身體很弱實在無法進行低樁鍛煉的朋友,高樁的鍛煉也是可行的。高到什麼程度?哪怕只能躺床上不能動的人,勉力能抬起一個手指頭,都可以進行樁功鍛煉。或者肢體完全不能動,意識清醒,也一樣進行「樁功」鍛煉。  這裡展開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要說明,只要選擇了樁功,入手是用「一次半小時以上的稍高一點樁架」還是「低樁累積半小時的鍛煉」,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愛好靈活掌握,但是我們依然推薦只要身體能夠承受數十秒低樁的人,尤其是年輕人,從低樁鍛煉起。它對你的身體的「清理、整理、調理」的力度,你會慢慢體驗到。  有許多人,對於女性同胞進行傳統鍛煉多有忌諱,認為女性有不同於男性的特殊體質,不適合傳統健身方法的實踐,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不可否認,在傳統鍛煉方法中,有一部分是不適合女性鍛煉或不適合女性特殊時期的鍛煉,但是我們只要明白傳統健身的原理,把握好鍛煉的原則,不要選擇不適合女性同胞的方法,調整特殊身理情況下的運動量,完全可以實踐傳統健身功法並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秘靜克女士跟隨王鄉齋先生進行站樁鍛煉,不但治好自己的疾病,而且健康長壽,90多的高齡還能公園教導後輩練習站樁,為推廣站樁健身做出卓越的貢獻。  站樁功,是可以適合所有人的最佳的鍛煉方法    附錄四:站樁療法的適應症及其特點    1.站樁療法的治療應用範圍  站樁療法的治療應用範圍很廣,可以對一切慢性疾病都有較高的療效,尤其對機能性和一般軀體疾患者的收效比較快,一些患者在經過不太長治療以後,食慾、情緒、睡眠、血壓、局部疼痛等癥狀,就會有著顯著好轉,能很快的恢復健康。通過許多生動事例可以得到證明,例如,神經衰弱以頭昏癥狀為主的患者,在站樁治療結束後,眼前即刻後現一片清新景象。如能每天堅持練功,完全可以改變頭昏視物不清癥狀。以失眠癥狀為主的患者,應用站樁療法以後,能較快的達到入睡深沉的目的,並可擺脫長期依靠安眠藥維持睡眠的狀況。從北醫第一附屬醫院綜合快速治療神經衰弱第二批118例患者中,明顯可以看出其中有84例在站樁治療結束後,即刻有自覺頭昏、頭痛癥狀減輕,身體有格外輕鬆舒適感覺;其中21例在遠期表現出精神、睡眠癥狀好轉,食慾增加的情況;其餘13例,由於合併症等其它原因,無大變化。此外在應用站樁療法治療關節炎、潰瘍病、高血壓、前列腺炎、及皮膚科等許多疾患中,都收到了相當滿意的療效。由此可見,站樁療法治療慢性病的應用範圍最為廣泛,而沒有局限性的。  2.站樁療法的特點  ①練功時不必有意識的「注意呼吸」和「意守丹田」,採取自然呼吸的方法,通過意念活動與姿勢調配,最後達到慢、深、細、均勻腹式呼吸和人靜的目的。因此決不會產生任何副作用。  ②實踐證明,在站樁冶療過程中,很多患者在初學練功時,雖未達到人靜程度,也同樣可以收到很好的療效。  ③站樁療法簡而易行,無論行、站、坐、卧,隨時隨地都可練功,不需要特殊設備,可以和生活打成一片。容易被廣大群眾所掌握,完全符合多快好少的治療原則。  ④站樁療法中的姿勢與意念活動調配方法較多,醫生可以臨症參照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況,進行辯證施治。這樣從患者實際情況出發的治療方法,可以提高治療效果。  ⑤站樁療法是動靜相兼的練功方法,即能休養心神又能鍛鍊形骸(特別是站式練功),因此不僅應適於治療,更重要的是能起到健身作用。可使原來體質較弱的逐漸強壯,強者更強,完全可達到保持青春,防止衰老,卻病延年的目的,這也是站樁療法的最大特點。  三、站樁療法的機制研究  有關站樁療法的機制問題,從中國的一些經典醫學文獻中,目前還沒有發現完整系統的論述,不過根據一些醫院、專家的實驗研究結論,結合我個人的認識,對站樁療法的機制,可以提出以下幾點探討性的論述。其中難免有很多不全面甚至錯誤的地方,還有待於今後繼續鑽研和整理。  西醫部分  1.站樁療法對人體中樞神經系統及大腦皮層的影響  站樁療法本身是一種「靜中求動,動中取靜,動靜結合的治療方法」。練功時要求患者擺好一個姿勢以後,通過軀幹四肢,保持不動的過程,使肌肉活動增強,而形成一種持續不斷的輕鬆的靜力性緊張。因此,就可能從肌肉發出衝動,傳向中樞神經系統,然後相應的由中樞神經系統發出衝動,傳向身體周圍。這樣使內向「靜」的衝動,與外向「動」的衝動相結合,而達到統一,肌肉活動增強,相應的使中樞神經系統得到增強,所以能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有些患者在進行站樁治療過程中,雖未達到人靜程度,而也要以收到較高療效的關鍵也在於此。  其次是站樁治療時,通過形體意念的放鬆,最後達到人靜階段,這就是主動性抑制狀態的表現。其人靜的深淺程度,是與大腦抑制狀態的分布有關。如果抑製程度只局限於大腦皮層,即屬於淺的人靜,或稱不完全的抑制。如果抑製程度擴散到皮層下部,即屬於深的入靜,都是大腦皮層的主放性抑制增強的這種表現,會逐漸消除大腦皮層由於疾病影響所產生的興奮灶,可以改變興奮抑制不平衡狀態。這樣對恢復疲勞的大腦細胞功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進一步說,人體內臟器官,都是在大腦皮層機能的正常情況下進行工作,如果大腦皮層機能發生病理變化時,則在其控制下的心臟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就有產生疾病的可能。反之疾病發生病變以後,往往也會影響到大腦皮層機能的正常。而站樁治療本身,是屬於整體療法,它是通過調整大腦皮層機能,來控制疾病的發展,從而有利於局部疾病的好轉與消失,同時也可阻止由此所產生的惡性循環後果。  2.從臨床及實驗研究中印證站樁療法的治療疾病作用  ①站樁過程中明顯可以看到,患者在不同程度上表現出:唾液增多、流淚、哈欠、打嗝、虛恭、顫動、肢體喪失感、出汗、身熱、酸麻脹痛感、睏倦欲睡、頭腦清醒、全身輕鬆等反應。這種反應可以認為在站樁治療的影響下,使大腦皮質進入抑制狀態,或呈時間性的正誘導,而對皮質下植物神經系統也起到了調節平衡的作用。大多數患者,站樁治療到達一定程度後,一般反應變得不明顯,而全身輕鬆舒適表現得極為突出,同時體質變得格外健壯,有利於健康的恢復。  ②蘇聯克里斯托夫·泥克夫教授認為:過度的靜力性緊張,可使局部血液供給量減少,而適宜的輕鬆的靜力性緊張,可使血液供給量增加。通過站樁前後血液常檢查中,這一論據得到證實,北京鐵路醫院曾以5例患者,進行站樁前後的血液檢查試驗,發現站樁治療僅二十分鐘,結果在治療患者的血色素、紅血球、白血球、中性、淋巴、酸性單核方面,就有不同程度的變化,尤其是血血素、紅色球、增加的比數最大。此外北京第一附屬醫院也進行過同類試驗,曾檢查十三人次,發現患者紅血球在站樁治療後,一般都增加到十三一四十二萬,白血球增加二千~六千。而以十三人次患者,進行酸性白血球計數檢查時,有十二人次在站樁治療後都有增加,一般每立方毫米增加44—88,其中一人練功三天,未見增加,但在一周檢查時也開始增加,這就有力說明了站樁療法,這種輕鬆的靜力性緊張,確實可以起到恢復健康作用。  ③通過X線透視檢查證明,練功時雖然採取自然呼吸方法,但在全部站樁治療過程吉,尤其是人靜階段,能夠正常的達到慢、深、細均勻腹式呼吸的要求,這樣就促使膈肌按摩及胸廓吸引加強,可以起到控制消化、呼吸等系統疾病的作用,從而有利於身體健康的加速恢復。  ④北京第一附屬醫院曾對站樁治療時患者的腦電圖情況進行了較長時間的研究,結果證明在站樁治療過程中,有85%病人出現慢波或a指數減少,表現出輕度抑制現象。腦電圖的改變,大約由站樁治療後五一三十分鐘開始出現,大部分在站樁治療停止後,即恢原復有節律。說明了站樁療法是可以起到恢復大腦機能作用的。  ⑤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許英魁大夫,曾就站樁治療前後患者的肌張力腱反射,皮膚反射的改變,進行了實驗研究。發現只因半小時的間隔,治療者的膝反射表現增強,而腹壁反射表現減弱,同時二頭肌及腹壁反射也均行減弱。許氏認為,這種情況多半表示大腦皮層的活動,只在時間過程中就可以改變其原有狀態,或大腦皮層抑制。而正誘導的引起反射增強及功能中斷了腹壁反射弧,或大腦皮層抑制擴散到脊髓部分,而使二頭肌與腹壁反射減弱,此項認識已在對照組的實際觀察中得到了明確的治療,可以認為這些表現,都是起到強身治病的重要因素。  ⑥站樁治療過程中的血壓、呼吸、心率、脈搏、眼心反射聯想機能、肌電圖等一系列的實驗研究,正在繼續進行,已初步得出站樁療法確可起到治病與健身作用的相應結論。關於這類資料,有待今後更深入系統的研究整理。  中醫部分  1.站樁療法的「養神」作用  從中醫的觀點來認識,站樁治療的直接目的為人身之主宰,統領支配各個內臟器官。如果「神「經常得到保養,從而使經絡臟腑四肢百骸都可得到好處。「神」若受傷以後,人體各個部位,就有產生疾病的可能。一個患有內臟疾病的患者,能夠經常不斷的注意「養神」,也會較快的恢復健康。《內經靈蘭密典》說: 「故主明則下安,以之養生則壽,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由此可見,站樁「養神」不僅對調節生理機能正常和控制疾病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同時也是消除疾病健康長壽,所應具有的先決條件。  2.從「上工治未病」,體認到站樁療法在醫療預防上的作用  祖國醫學把醫療預防放在首要地位,醫生的責任不僅只在於能夠治病,更重要的是能夠防病。防病的方法很多,站樁是比較好的一種養生方法,站樁時要求做到: 「閉目、靜氣、形體意念放鬆」進一步達到「內空靈清虛、外中正園和」境地。其目的不外是使「神」能夠經常聚集而不失散,這樣也就正是培育了真氣。中醫認為精、氣、神為人之三寶,所謂神役精;氣役精,「聚精生氣,聚氣生神」。如果這三寶保持的好,在就是達到了「真氣內守,神不外溢」,必然可以健康長壽。內經攝生篇中重點教給人們來注意這些事項,其中提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恬」就是內無所營,「淡」就是外無所逐,也就是說,我們能夠經常不斷的保持無思無慮使神不外益,久之,就自然會精氣充滿,內部充實,也就很少會有疾病產生。同時還提到「清靜則肉腠閉櫃,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這就是說,精氣充滿以後,則必然使身體健壯,有抵抗疾病侵蝕的能力,即使是遇到了瘟疫流行也無妨礙。至於談到使「神寧氣靜,精氣充滿」的方法時,在《內經上古天真中論》中,更明確告訴我們,它說「上古有真人,提攜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蔽天地」。從這裡可以看到,上古真人所以能秉天地之青英保護不失有若提挈把握,主要的還是以「呼吸精氣加以補助,獨立守神以凝固之」,這樣最後才可以使氣質變化,得以保持正常。「肌肢顏面不老筋肉健壯」而達到益壽延年的目的。以前的站樁在當時來說,就是獨立守神,最好的方法,如果堅持的好,同樣會和真人的健康情況一樣,長壽百歲,享盡天年而去。就此觀之,站樁療法對一般健康人來說,完全可以達到防止衰老延年益壽的作用。因此它對醫療預防上的價值也是不可估計的了。  3.站樁療法在醫療適應症方面的分析  中醫認為很多患者致病原因主要是由於陰陽失調,塞,營衛不和所產生的結果,象一般精神衰弱、高血壓,清濁相混,氣血滯消化性潰瘍病、關節炎等等病症,都是由於這些原因造成的。而通過站樁治療過程中,這種狀況就會逐漸得到改變。  ①站樁治療過程中,可以使心腎相交、陰陽互根。站樁治療到一定時期後會自然的感到呼吸轉向慢、深、細、均勻,這時全身如醉如痴,極為舒適。《內經四氣調神篇》這樣說:「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雀公人葯境》中也有「先天氣、後天氣、得之者、常似醉」之句。這就使我們意味到站樁治療進行中,所以能有呼吸自然轉慢,精神如醉如痴的表現,正是由於心中之元神,在無意之間與腎中之元氣匯合,心感腎,腎也感心,心腎相交以後才會產生欣欣之意。經常這樣練習下去,使真陽積聚,元氣就自然壯旺充實,實為已之有得永不失散。心腎不斷交感,日久,可使督任二脈漸通達,元氣經常壯旺,陰陽則得以互根。結果可以看出,某些由於這類原因產生疾病患者的病症,經過站樁治療以後,就會得到根本的改善以至消失。《內經》所謂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真正含意,在此也得到進一步的認識。  ②站樁治療過程中,可以調整清濁升降使之走向正常。一般正常人,在體內經常保持「清邪中上,濁邪中下」的正常狀態,而有些患者往往是清不升濁不降,清濁升降失其常態,疾病也就相應而升。而站樁治療也可改變這種情況,在治療時可以體會到有氣體上升,從喉嚨中排出,或腹內有腹鳴現象,把一些氣體自然舒暢的從肛門排出,這些污濁之氣排出後,身體顯得格外輕鬆,從而使疾病得到改善或消失。余嘉言《醫門法律》一書中曾提到:「善養生者俾黃門之氣,傳人幽門,幽門之氣,傳二陰之竅而出,乃不為害。」這不單純是養生的道理,可以調和營衛流通氣血,人身得以保持健康,也賴於營衛調和,如果營衛之氣不行,日久天長以後,患者就會形成「氣痹難通」或水漿不入、形體不仁。更嚴重時甚至可使精氣馳壞、神去而不可復收,達到無法救藥的地步。然而營衛之調和,又需賴以整個大氣的周轉不息。因此二者又是有著互為因果的關係。在站樁治療進行中,會感到有氣貫全身,手腳發熱,顫動、全身透出微汗,精神煥發的感覺。這種現象,一方面說明了血液循環功能的加強,血本隨氣行,如果血通則氣必先通,因此血液循環功能的加強,就意味著氣血的通暢。另一方面也說明了營衛的調和,因為營衛和則腠理開,這樣全身才會有微汗透出的徵象。就此觀之,站樁治療不僅可以改善血液循環功能,同樣會使營衛調和,而營衛得到調和的過程,又相應的促進氣血更進一步的通暢。《金匱要略》所謂「營衛相得,其氣乃行,大氣一轉,其氣乃散」的論點,在此可得到驗證。諸如上述的一些現象,可以體會出站樁治療本身,不單純是使精得其養,實際上對維繫陰陽,調節清濁升降,調和營衛,流通氣血,也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有關站樁療法的治病道理,這裡舉出的只不過是幾個簡單的例證,更多的感覺,還需要患者的親身領悟,和耐心的深入鑽研,才能夠真正、全面、透徹的認識。    附錄五:站樁就是通氣    第一個階段,精滿血旺階段。這個階段就是養生初期,擺一個站式,不在於架勢高低,手的遠近,只要合乎站樁的基本要求,就是那幾個「不」。這個階段要解決的主要矛盾就是去掉渾身的「僵」,讓身體安靜下來。基本達標的表現就是四肢能發熱,身體能發熱。即使在冬天練一會兒後也要熱得把手套脫下來。這不是空想,凡是「站住」了的人,都能達到。這樣才說明,站樁能夠讓氣血旺盛起來,內臟、肌肉得到充足的營養。這是將來肌肉運動的「本錢」。站樁能夠訓練出「排打」功的功效,秘密就在這裡。練就精滿血旺,就是本身具備了「洗葯」,有些功法練後需要用專門的藥水洗身。  站樁不需要,而是自身具備「洗葯」,天天泡在「洗葯」中,不洗自洗。到了精滿氣足,就自然會感覺到它的運動,意之所想,氣血則為之動,這本是即平常的事,為什麼原來就感覺不到呢?只是原來氣虛血弱,它動起來的「動靜」太小,加上肌肉感官沒有活力,就不能敏銳地感覺到它們的運動。到能夠感覺到它們自然的運動時,也就能夠感覺到它們也會隨著意識的變化而動。肌肉得到滋潤,活力增強,自然做功能力就強,又隨時都有「洗葯」滋潤,越練越來勁。這時要作「整體」想,讓全身得到滋潤。什麼地方不能放鬆或是有毛病,相關的地方就不會熱起來。  這時要靜靜的,象母雞孵蛋一樣有耐心。就是要靜,要「一下就進去了」,要「你就這麼給我呆著」。然後身體自然會有充實的感覺,這是氣血旺盛的表現,身體好象充足了氣,「聯通」了。這時就想動,覺得胳臂、腿有勁,想伸一伸,沖一拳,踢一腿,腰也想鼓一鼓,但是還是不要隨便動,還要再「悶一悶」,「悶」得熟透了。要是觀察那些「熟透」了的,站進去了的練功者,會發現有的會鼻翼煽動、耳根微動、汗毛立起等等,這些都是內臟器官發達的外在表現。查一下中醫的書,耳、鼻、毛等都對應著相關的「五臟」。  什麼是內功?這就是內功。到這步功夫,不需要高深的理論,也不需要懂得多少道理,只需要喜歡這玩藝,只需要靜得下來,任何一本站樁功的書籍的頭幾頁所介紹的方法就足夠了。需要三、五月或是一年不等的時間。 然後可以動,要慢慢地動,是感覺氣血運行的動,是連通的動,氣血如海溢般涌動,象水中魚,象在空氣中游泳,別想打人,因為腦子裡原來打人的動只是出一拳、踢一腿,而不是如海溢的整體動。象大蟒蛇一樣,盤在那裡頭不動,但是身體卻在漫漫的滑動。  用意動,什麼意,就是海溢的意、空氣流動的意、蟒蛇蠕動的意。就是不要用「攥拳頭」的那種意。要松和均整,不要用局部的力,不是胳臂被人擋了一下的那種用力,而是全身被空氣包圍,被水包圍的那種無孔不入的阻力。這還是在站樁,身體還是在被「洗葯」洗。但是「意」動了。這時不管擺出什麼姿勢,動法都一樣,無非是左右擰轉、上下起伏、前後晃動,再加上步子的前後、左右。可以是三體式、矛盾式、傻瓜式,習慣什麼式就用什麼式。因為是空氣在動、水在動,與自己的胳臂擺在哪裡關係並不是很大。一段時間後,再有人推在自己的身上,就有推在彈簧上的感覺,就是越往裡推越費勁的感覺。但是還不能彈。就此練下去,醫藥費就可以大大減少了。  對於許多許多的人,已經是可以非常滿足了。 然後許多功法里的一些小玩意,都可以練著玩,比如,峨嵋十二樁里的震動、顫動法,什麼蛹子勁等等,還有內勁一指禪里的扳指功,形意拳里的丹田功,還有瑜伽的一些動作等等都可以拿來練練,保證比他們門裡的人練得都愉快。要是再學兩天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弄不好晨練的老頭老太太會拉你去當教練。如果是玩,到這裡就算有得玩了。無所謂動、靜,想動就慢慢地動,不想動了,就靜靜地呆著。  如果只有自己一個人,就這樣玩,壞不了,如果有兩個以上的朋友,就可以互相接觸著動。兩個人「吻」在一起練慢慢地動,互相感覺對方的氣血、肌肉的運動,就像兩股水流的交匯、旋轉、滲透、嬉戲、應和。 如果還想動一動,就練幾個操拳,開始要「吻」拳,因為揮起拳頭,很容易胳臂與身體脫節,要用「吻」的方法,把身體的那種「海溢」吻到拳頭上,再通過拳頭吻到被打擊的目標上,所以開始打沙袋,不是揮胳臂打,而是通過用拳頭吻沙袋,把身體的與沙袋連通起來,用身體去吻沙袋。還是原來「動」的那些東西,打沙袋也是試力。  開始時水慢慢地「流」過去,吻好了就可以一盆水「潑」過去,水潑過去,盆要留在手裡。或者身體就是這個水盆,水從身體潑出去,可以往上潑、往下潑、往左右潑,甚至可以轉著圈潑(身體並未轉圈),還可以送出去後潑、撞出去潑、打翻了盆潑。 之後如果能兩個人在一起吻,趣味就又多了一些,看能不能互相「潑水」,你潑我收,相互潑收,收要注意,不僅僅是收水,要把對方的「盆」也收了,收不了盆,還會有水再潑過來,要是對方能收,這盆水就潑不出去了,就還是交融,還是站樁,還是「洗葯」在滋潤。  如果覺得不過癮,可以擺一擺大步樁,這時腿腳輕鬆,原來擺不到位的現在就可以一下擺到位了,擺不到位也沒有關係,能擺到哪裡就到哪裡,原則是在擺到的位置仍然能做水中魚,能做空氣中游泳,能體會肌肉、氣血在意的支配下自然運動,還要能「潑水」。比如,在高樁時能做「踐步」,在大步樁下也要能做「踐步」。這也只是玩,工作疲勞之餘的遊戲,是有無窮樂趣的遊戲。對於工作繁忙的人,這已經足夠了。    附錄六:站樁漫談    養生樁是內在鍛煉的一種基本功夫,是一種養生(健身)之術,同時,因為它的姿勢動作都是和人身的生理組織相配合,一方面使高級中樞神經得到充分的休息與調整,一方面使機體得到適宜的鍛煉,兼有防病和治病之效(這是經驗已經證實了的),因而也可以說是一種醫療學術,又可以說是藝術的鍛煉,這本小冊子,原為同學們人手一篇,領略較易,不同於問世之文,故不詳解。大家都知道口傳心授尚不能在很短時日領會到,因此,我絕不敢認為這是完整無缺的,就算對的,也還須要逐漸改進。  我幼時多病,醫藥無效,於是棄讀投師,尋求養生之術,既長外游各地,訪名師尋益友,凡有關健身養心的學術和技藝,無不用心鑽研,采其精華,舍其糟粕,博採廣收,以期於養生一道有所成就,平生師友最多,皆各有所長,在教益和切磋琢磨中,經過數十年的研究體會,並結合《內經·素問篇》的要義和拳學的基本功夫,參互為用,終於獲得養生術的梗概,因此術的姿勢,行站坐卧皆可用功,但以站樁為主,故名為養生樁(又名渾元樁)。  我年逾七十,身外無他物,僅對養生一道稍有心得,深願貢獻給廣大人民,作為健身治病的一種方法,但我國養生之學,沒有系統的文字記載,除了片斷點滴地散見於古人遺著外,僅憑口傳心授流傳下來,加之個人天性愚魯,學識淺薄,用文字來詳細而正確的說明養生樁的具體內容是不可能的,因此這段說明文字,不但失之於簡單,有掛一漏萬之處,而且缺點錯誤也是不可避免的,深望海內同好多加指正,並盼同學們在學習中體會改進。  養生樁的來源和變遷我國養生之術歷史悠久,但乏書籍稽考,也無文字記錄,偶獲片紙,也多殘缺不全,根據先輩傳述和多方的參考,個人認為,應是古代人類在大自然界同毒蛇猛獸競爭生存時,由爭鬥經驗中,逐漸積累演變,不知經過多少千年多少萬人的參加研究探討中得來。相傳二千餘年前,即有《內經》一書,為中醫寶庫,對防病治病之法記載甚多,其中素問一篇,就是專講養生的,原文是:「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文雖簡單籠統,意義深厚,先哲把它列入《黃帝內經》,一方面視作防止疾病的養生術,另一方面凡藥石刀針不能奏效的多種疾病,就根據這種道理,使患者鍛煉休養,作為體育醫療,並和《靈樞》互相為佐,其主要內容是養靜,就是「獨立守神」。  東漢以前,很多文人武士都會靜養,行站坐卧皆可用功,成為一種普通的健身術,後梁武帝時,達摩行教游漢土(此時達摩年六十七歲,是天竺國王第三子番王之子,見高僧傳、東流小傳、梁武帝、詔文、祭文),傳來洗髓易筋經等法,唐代有臨濟、密宗兩派,相繼傳出插條、柔杠、三折、四肢功、八段錦、金剛十二式,羅漢十八法—印度統名之曰柔杠,後又有岔派,派別迭出,不可枚舉,居士尤多,標新立異,花樣繁多,方法極亂,異論雜出,遂使此術沒有發展反而有分裂情況,早在五百年前,已形成抱殘守缺。  宋代之後,多變為禪坐等法,也是門派迭出,互有異同,而且坐法不夠自然,也不夠具體,舍精華而取糟粕,不僅達摩師傅湮沒已盡,而我歷代先哲遺產也隨之俱廢,大好學術無形銷毀,殊為可惜。  日本相近此術者不少,每在用功之前首先凝神站立以定神思,並得到各方面的提倡支持,也確有深造獨專精持的功夫,但亦系支離破碎,只鱗片爪。  我生平對祖國遺產—養生術、拳學特別愛好(這和幼年多病是有關係的)。由青年時代略識養生門徑之後,就一方面求師訪友,認真學習,一方面博覽古籍,細心體會,同時按照師的指導,和《內經·素問》篇所載的道理,朝夕不輟練習,雖受個人智慧和其他條件的限制,存在著不少缺點,但五十餘年的經驗,證明他不僅有健身防病之效,而且對很多醫藥無效的慢性病,確有不可想像的治療作用。  養生樁的意義和作用  養生樁是一種學術,也是一種醫療體育運動,參加這種運動的人,不限年齡性別,不拘身體強弱,亦無任何局限,有病者治病,無病者防病,運動時不盡在姿勢方面著想,也不在式之繁簡上注意,更不在姿勢的前後秩序,主要使大腦得到充分休息,使肢體得到適當鍛煉,即靜中生動,動中求靜。  這種運動能調整神經系統的機能,促進血液循環,發揮體內燃燒,且能加強各種系統的新陳代謝作用,因而能調整、恢復和加強人體各個器官組織的機能,對保持健康,治療疾病,具有顯著的特效,五十年來無一人出流弊,且百分之九十幾都有效果。  這種運動能加強人體的吸收和排泄作用,古人說:「提煉精華,洗凈糟粕」。其意義就在於此。這是自力更生的運動,就是說,它對於人身及其部分機體,具有生生不已的效能,比如體弱的通過鍛煉可使身強,人體某一系統或器官組織有毛病的,通過鍛煉可使毛病消除,恢復健康,健康者更健康,且容易體會到無窮的理趣。  這種運動和一般體育運動不同,它是把鍛煉和休息統一起來的一種運動,是在鍛煉中休息,又在休息中鍛煉的運動方法,因此它具有調整中樞神經和末梢神經的功能作用,從而使人體各部分在高級中樞神經支配下密切協作。  養生樁應注意的問題  養生樁不僅是健身治病的運動,也是一種鍛煉意志的功夫,所以學習養生樁的人必須注意這種鍛煉。粗暴、浮燥、氣憤、憂慮、悔懼、得失之念和僥倖思想等,都是缺乏意志和品質的表現,學者切要禁忌。  對於治病的人來說,凡是學養生樁治病的大半都是久病不愈,藥石刀針不易奏效者,但須要氣不自餒,應該積極的鍛煉,積極的治療,精神要煥發,蓄有彈力,時時作反攻鬥爭的準備,才能戰勝病魔,恢復健康。如果悲觀失望、生氣著急、毫不振作、一暴十寒,時作時輟是不起作用的。醫生常說病人的心情要愉快,學習養生樁的人首要心情愉快,虛心體會站樁的意義,耐心地、持久地鍛煉,使精神煥發,久而久之,自可功到病除。  練養生樁必須心神安詳,摒除雜念,「神不外溢,力不出尖,意不露形,形不破體」。神態要輕鬆自如,蓄意要深戇雄渾,力量要穩准虛靈。「無動不機,無機不趣,虛靈守默,而應萬物」,雖是平易近人的道理,但初學不易理解,主要是以神意為主,不是枝節片爪形式問題,意在整體與內部,不要使局部破壞整體的統一,不要使外部動作影響內部失調,要渾身輕鬆自如,心曠神怡,好象沐浴在大自然之內似的,要做到這樣,在運動前就必須作到心安神定,摒除雜念。  還要注意四容五要。四容是頭直、目正、神庄、聲靜。五要是恭、慎、意、切、和。對人對事都要恭敬謹慎,意思周密切實,任何事不說硬話,不作軟事,這是學者內心和外貌應具備的練功條件,從個人意念來說,應具善意,最好是以子女的行為,父母的心腸對人,在練功方面來說,就是「只要神意足,不求形骸似」,這樣才是練功應有的要義。  養生樁是因病設式,因人而異的,病症不同,其有關的神經和肌肉系統自然就不相同,患者的生活條件、習慣、修養、性情以及其他各種特點,對於設式也有一定關係,必須根據這些不同的情況,考慮適當的姿勢和運動與休息時間的長短,以及身體負擔的輕重等,教者對此自應充分了解情況,作適當的安排,學者應注意掌握,慎重鍛煉,不可忽斷忽續,任意活動,只有這樣才能收效快,並防止在鍛煉中發生不正常的現象。  有的人,初學時多有懷疑、幻想,或任意活動,或拘泥執著等現象,須細心體驗,待實驗充實之後才能解決。主要是師古不泥古,謹守師法未易有得,不要浮聰明,不要笨用功,精神要愉快,肌肉常勞動。離開己身,無物可求,但執著己身,都是錯誤。力量在身外去求取,意念在無心中來操持,若本著以上所談切實用功,細心體會,自不難得到萬變無窮,奇趣橫生之妙。  「獨立守神,肌肉若一」的鍛煉。   關於《內經·素問篇》的「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大醫師們早已說過。在此,我對於「獨立守神,肌肉若一」的修養鍛煉,稍加補充。  「獨立守神」在用功之前,思想先準備一下,應首先著想游於物初,靜會全機之意。視同植物外形不動,內里卻起著根生、發展、順逆、橫生的變化,萬不可走入招式斷續的方法,那就是破壞無餘了。局部運動縱然有益,長久也有害,是慢性的戕生運動。  鍛煉時要永遠保持意力不斷的虛靈挺拔,輕鬆均整以達到舒適得力為原則。鍛煉時,要凝神定意,默對長空,內要清虛空洞,外要中正圓和,同時要脫換一個心目歡喜的狀態,洗滌一切雜念,掃除一切情緣,寂靜調息,內外溫養,渾身毛孔放大,有如來回過堂風之感,使肌肉群不期然而然的成了一條空口袋掛在天空,上有繩吊系,下有木支撐,有如躺在天空地闊的草地上,又象立在悠悠蕩蕩的水中,如此肌肉不鍛而自煉,神經不養而自養,這是鍛煉的基本要義。  怎樣才能凝神定意呢?要使意念如洪爐大冶,無物不在陶熔之中,並盡量吸收一切雜念,來則熔之,不久雜念自可消除,倘若故意拒絕雜念,則一念未去,萬念齊來,精神分散,神意外馳,就不能做到意定神凝。  鍛煉時還要有這樣的意態,使肌體和大氣相呼應,自然而自在的發揮整體和本能的作用,不可有絲毫的矯揉做作;一有矯揉造作和局部方法,就破壞了整體和本能的作用,所謂這種運動是一種人體本能學術和「一法不立,無法不備」的意義,就在於此。  鍛煉方法雖簡實難,初步鍛煉是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不動,由不動才能體認到四肢百骸的一動而無不動之動,如此神經始易穩定,熱力才能保持,自然地增強新陳代謝,有了這個基礎才能逐漸學動,才容易體會不動之動,動猶不動,一動一靜,互相為根之動,然後才能體會到大氣的壓迫,鬆緊力的作用,也就不難控制一切平衡中的不平衡,以及動蕩樞紐之動,不動而動,動而不動,同時起著剛柔、虛實、鬆緊錯綜,表裡為用之動(至於假借一切之動,言之太繁,姑不敘談),全體就自然地發揮了上動下自隨,下動上自領,上下動中間攻,中間攻上下合,內外相聯,前後左右都相應之動,以上是試驗各種力的功能作用,蓋力由試而得知,由知而得其所以用。  鍛煉是在無力中求有力,在微動中求迅速,一用力身心便緊,百骸失靈,並有注血阻塞之弊。這種力量是精神的,是意念的,有形就破體,無形能神聚。  先由不動中去體會,再由微動中去認識,欲動又欲止。欲止又欲動,有動中不得不止,止中不得不動之意,要注意從拙笨里求靈巧,平常中求非常,抽象中求具體。用功時渾身大小關節都是形曲力直,神松意緊,肌肉含力,骨中藏棱,神猶虎豹,氣若騰蛟,而神意之放縱有如巨風卷樹,拔地欲飛,其擰擺橫搖之力,有撞之不開,沖之不散,湛然寂然,居其所而穩如山嶽之勢,外形拙笨,意力靈巧,大都平凡,反是非常,不由抽象中求根本,找不到具體,學理自通,自然明了。  「肌肉若一」是特別重要的一步功夫,這一步功夫表面好象另是一種,其實和以上所述是有密切關聯的。沒有這步功夫作基礎,任何動作也沒有耐勞持久的能力,這雖是肌肉鍛煉,但仍是以形為本,以意為用,因形取意,意注全身,以精神內斂為主。這種運動,加強運動也是減低疲勞,減低疲勞正是加強運動,鍛煉和休息是一件事,要在調配適當,使患者在不覺中就增強了耐勞持久的能力,並盡量減免大腦和心臟的負擔,以達到舒適得力為止)。  (按:筋肉鍛煉是進一步的研究,大都是筋肉伸展、骨節提縱、形曲力直,神松意緊,自然的筋肉捋卷,相互若一,更進一步的研究求力的功能多系超以象外,接近拳學。)  調配方法  一、肢體調配:不外高低、左右、單重、雙重,不論頭手身肩肘足膝胯各處,都有單雙、鬆緊、虛實、輕重之別,凡體會得到的精微細小之處,也都如此。要使用骨骼支撐或力量的稱合,肌肉的聯繫等法。  二、內臟調配:是神經支配,意念領導,心理影響生理,生理作用心理,互根為用。  三、時間調配:是以學者性情浮沉、體質強弱為基礎,總要不超過負擔能力,不使思想上產生煩悶或厭倦。
推薦閱讀:

站樁翻子拳
一說站樁
站樁斂神聽風雨 抻拔拉長「老牛筋」——大成拳真傳法
南宗混元功法站樁式
站樁身法要領26:屈趾

TAG:鍛煉 | 站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