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

中國人的精神(1)------------  一篇在北京東方協會上宣讀的論文  承你們准許,首先讓我來說明今天下午我打算論述的東西。我的論文的主題叫作「中國人的精神」,這裡並不僅僅意味著只論及中國人的性格或特性。中國人的特性之前就已經有很多描述,但是我想你們會同意我的看法,這些描述或者關於中國人的特性的列舉,至今還沒有為我們給出一幅中國人的內在本質的圖畫。此外,當我們說到中國人的性格或特性時,它不可能是抽象概括的。如你們知道的那樣,中國北方人的性格非常不同於中國南方人的性格,就像德國人的性格不同於義大利人的性格一樣。  但我用中國人的精神所意味的是中國人生活所憑藉的精神,一種在心靈、性情和情緒上具有本質獨特性的東西,它使得中國人區別於所有其他人,尤其是區別於現代歐洲人和美國人。也許我通過我們論述的主題最好地表達我的意旨的是中國的人性類型,或者用更為清晰簡短的話來說,就是真正的中國人。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中國人呢?我敢肯定,你們會一致同意,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主題,現在尤其如此,當我們從今天中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一切來看,中國的人性類型,真正的中國人,正在消失,取代其位置的,我們看到的是一種新的人性類型,進步的或現代的中國人。事實上,我建議真正的中國人、古老的中國人性類型從這個世界完全消失之前,我們應該最後來考察他一番,看看我們是否能夠從他身上找到某種有機的、與眾不同的東西,正是它使得中國人如此地不同於所有其他人,使得中國的人性類型如此地不同於我們在今天中國看到的正在興起的新的人性類型。  我認為,現在,在古老的中國人性類型中打動你們的第一件事情是,那裡沒有任何野蠻的、殘忍的或殘暴的東西。用一個適用於動物的術語來說,我們可以說真正的中國人是馴化了的生命。以中國最底層的一個人為例,我想你們會同意我的說法,他比歐洲社會同一個階層的人少一些動物性,更少些野蠻動物的特性,即少有德國人所謂的「動物野性」(Rohheit)。事實上,在我看來,概括了中國人性類型給你的印象的那一個詞,用你們英語來說就是「gentle」(文雅)。我所說的文雅不是天性柔弱或者軟弱順從。「中國人的順從,」已故的麥高文博士說,「不是絕望的、閹割了的人的那種順從」。我所說的「文雅」是說沒有生硬、粗糙、粗野或者暴虐,實際上也就是沒有任何讓你震驚的東西。可以說,在真正的中國人性類型中有這樣一種氣質:從容、鎮定、歷經磨練後的成熟,如同一塊千錘百鍊的金屬。甚至,一個真正的中國人,他身體上或者道德上的缺憾,即便無法補救,也會被他身上的文雅品質所淡化。真正的中國人也許粗糙,但粗糙中沒有粗劣。真正的中國人也許醜陋,但醜陋中沒有醜惡。真正的中國人也許粗俗,但粗俗中並無好鬥和囂張。真正的中國人也許愚蠢,但愚蠢中並無荒謬。真正的中國人也許狡猾,但狡猾中並無陰險。事實上我想說,即便在真正的中國人的身體、心靈和性格的毛病和缺點裡面,也不會有什麼讓你厭惡的地方。即便是在老派的、甚至最低等的真正的中國人那裡,你也很難找到一個讓你非常厭惡的中國人。  ------------中國人的精神(2)------------  我說,中國的人性類型給你的整個印象是他的文雅,那是一種難以言表的文雅。當你分析真正的中國人身上的這種難以言表的文雅品質時,你會發現這是善解人意和通情達理兩種東西結合的產物。我曾把中國的人性類型與馴化動物作比較。那麼是什麼使得馴化動物如此不同於野生動物呢?在馴化動物的身上我們可以找到一種人類特有的東西。這種有別於動物的人類特性是什麼呢?是通情達理。馴化動物的通情達理不是思想才智。它也不是通過推理得到的理智。它也不是天生的才智,比如狐狸的聰明,狐狸的狡猾,知道去那裡可以找到小雞吃。狐狸天生的聰明是所有的野生動物都擁有的那種聰明。但馴化動物身上的這種可稱為人類才智的東西,非常不同於狐狸的狡猾或動物的聰明。馴化動物的通情達理不是來自推理,也不是天生的,而是來自同情,來自一種愛和依戀的感覺。純種的阿拉伯馬能理解它的英國主人,不是因為他學過英語語法或者它天生懂英語,而是因為它愛和依戀它的主人。這就是我所謂的人類智慧,這顯然區別於狐狸純粹的狡猾或者動物的聰明。是否擁有這種人類品質是馴化動物和野生動物的區別。同樣,我要說,正是善解人意和通情達理,賦予中國的人性類型、真正的中國人難以言表的文雅。  我曾在某個地方讀到一位在兩個國家都住過的外國朋友的評論,這個評論說,作為外國人,在日本居住的時間越長,就越發討厭日本人;而在中國居住的時間越長,就越發喜歡中國人。我不知道對日本人的這種評價是否真實。但我認為但凡在中國生活過的人都會像我一樣贊同對中國人的評價。眾所周知,外國人在中國居住的時間越長,你可以稱之為中國味的傾向就越多。儘管他們不講究衛生與精緻,儘管他們的心靈和性格有許多缺點,中國人身上有種難以形容的東西,仍然獲得了其他任何人所無法得到外國人的喜愛。這種難以言表的東西,我稱之為文雅,它即使沒有補救,也淡化和減輕了外國人心目中的中國人的身體和道德的缺陷。如我試圖向你們表明的那樣,這種文雅就是我稱之為善解人意或真正的人類智慧的產物,這種人類智慧既不是來自推理也不是天生的,而是來自善解人意、善解人意的力量。那麼中國人善解人意的力量的秘密是什麼呢?  在這裡,我斗膽給出一個關於中國人的善解人意的力量的秘密的解答,如果你願意,也可以稱它為一個假設,以下是我的解釋。中國人之所以具有這種力量——這種善解人意的強大力量,是因為他們完全地,或者幾乎完全地過著一種心靈生活。中國人的生活完全是一種感覺生活,它不是來自身體器官的感覺意義上的感覺,也不是你所認為的來自神經系統的激情意義上的感覺,而是來自我們天性最深處——心靈或者靈魂——的情感或者人類情愛意義上的感覺。事實上我想說,真正的中國人過著一種情感或者人類情愛的生活,一種靈魂生活,這樣可能讓他顯得更超脫,甚至超脫了在這個物質和靈魂構成的世界上一個人生活的必需條件。這就很好地解釋了中國人對不潔環境和缺乏精緻,諸如此類的物質上的不便的不關心了。當然這是題外話了。  我說,中國人具有善解人意的力量,是因為他們完全過著一種心靈生活、一種情感或者人類情愛的生活。這裡,讓我首先給你們舉兩個例子來解釋我所謂的過一種心靈生活的含義。我的第一個例子是這樣的。你們有人可能認識我在武昌的一個老朋友和老同事梁敦彥先生(19),他曾在北京做外務部長,梁先生告訴我,當他第一次接到漢口海關道台的任命時,使他渴望和追求清朝大員的職位和頂戴花翎,讓他很樂意接受這個任命的,不是因為他在乎頂戴花翎,不是因為他會因此榮華富貴——在武昌的時候我們都很窮——而是他的提拔和晉陞可以讓他廣東的老母親滿心高興。這就是我所謂的中國人過著一種心靈生活——一種情感或者人類情愛的生活的含義。  ------------中國人的精神(3)------------  我的另外一個例子如下。我的一個在海關的蘇格蘭朋友告訴我說,他曾有一個中國僕人,是一個地道的流氓,撒謊、壓榨、賭博,可當我的朋友在一個荒涼的渡口傷寒發作病倒時,身邊沒有外國朋友的照顧,正是這個中國僕人、糟糕的流氓照顧他,比能想到的最親近的密友和近親的照顧還要周到。事實上,我認為《聖經》里描述一個女人的話也可以用來描述這個中國僕人,以及一般的中國人:「寬恕他們多一些,因為他們更多一些愛心。」在中國的外國人看到和了解中國人習性和性格中的缺點和瑕疵,但他的心被他們所打動,因為中國人有愛心,或者如我所言,過著一種心靈生活、一種情感和人類情愛的生活。  我想,現在我們了解了中國人善解人意——正是善解人意的力量賦予真正的中國人同情理解或真正的人類智慧,讓他具有如此難以言表的文雅的秘密的線索。讓我們來驗證這一線索或者假設。讓我們看看用中國人過著一種心靈生活這條線索是否可以解釋我上文給出的兩個例子那種事實,同時還能解釋我們在中國人的真實生活中看到的普遍特徵。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中國語言。由於中國人過著一種心靈生活,因此我說,中國語言也是一種心靈語言。眾所周知的一個事實,在中國的外國人中,孩子和未受教育的人學習漢語非常容易,比成人和受過教育的人要容易得多。原因是什麼?我認為,原因就是孩子和未受教育的人是用心靈語言來思考和說話,而受過教育的人,特別是受過歐洲現代知識教育的人,是用頭腦或者知識的語言來思考和說話。事實上,受過教育的外國人發現學習漢語很困難,原因就是他們受教育太多,受知性的和科學的教育太多。正如對天國的描述,我們也可以用來描述中國語言:「除非你變成小孩,否則你不可能了解」。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中國人生活中另外一個廣為人知的事實。眾所周知,中國人有驚人的記憶力。秘密是什麼?秘密在於:中國人是用心靈而不是用頭腦記事情。心靈有善解人意的力量,像膠水一樣,它比又硬又乾的頭腦或者知性能更好地保留事情。例如,同樣的原因,我們所有人,當我們是孩子的時候在學習中記住事情的能力要遠勝於當我們成年後記住事情的能力。像中國人一樣,作為孩子,我們是用心靈而不是用頭腦來記事情的。  再接下來,讓我們考察中國人生活中另外一個被廣泛承認的事實——他們的禮貌。人們經常評論說,中國人是特別講禮貌的人。那麼真正的禮貌的本質是什麼呢?就是考慮別人的感受。中國人有禮貌,是因為他們過著一種心靈生活,他們知道自己的感受,因而也容易考慮別人的感受。中國人的禮貌,雖然沒有日本人的禮貌那樣周全,卻讓人舒服,因為它是,正如法國人完美表達的那樣,是「心靈的禮貌」。相反,日本人的禮貌雖然周全,卻不那麼讓人舒服,我已經聽到一些外國朋友說討厭它,因為它可以說是一種排練過的禮貌——類似於戲劇作品中儘力學習的禮貌。這與直接來自心靈的、自發的禮貌不同。事實上,日本的禮貌好像沒有芳香的花朵,而真正禮貌的中國人的禮貌有一種芳香,來自心靈的名貴油膏的香味(20)。  最後,讓我們考察中國人的另外一個特徵——缺乏精確,約瑟·史密斯因向世人揭示了它而聞名。那麼在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中缺乏精確的原因是什麼呢?我還要說,原因就是因為中國人過著一種心靈生活。心靈是精細和敏感的微妙平衡。它不像是堅硬、僵化、嚴格的儀器的頭腦或者理智。你不可能像用頭腦或者理性一樣,用心靈也作如此穩定、如此嚴格的思考。至少要做到這一點,是非常困難的。事實上,中國毛筆,這種柔軟的刷子,可以作為中國心靈的符號。它非常難於書寫和作畫,而一旦你掌握它的用法,你可以用它以一種硬鋼筆無法做到的優美和雅緻來書寫和作畫。  上面是和中國人的生活相關的一些簡單事實,任何人,即便不了解中國人,也能通過調查這些事實觀察和了解到,我認為,我所說的中國人過著一種心靈生活的假設是正確的。  正是因為中國人過著一種心靈生活,孩童的生活,因此在他們的生活方式的很多方面都非常原始。事實上,作為一個歷史如此悠久的大國,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至今在很多方面還很原始,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事實。這個事實讓很多在中國的淺薄外國留學生認為中國文明沒有進步,中國文明是停滯的。然而,應該承認,就純粹的知識生活而言,在某種程度上,中國人屬於發育不良的人。你們知道,中國人不但在自然科學,而且在純粹抽象科學比如數學、邏輯和形而上學方面也進步甚微甚至於無。事實上,歐洲語言中「科學」和「邏輯」這兩個詞,在漢語中沒有完全精確的對應詞。如同過著心靈生活的孩子,中國人對抽象科學沒有興趣,因為心靈和感受不參與這些領域。事實上,任何與心靈和感受無關的事情,比如統計報表,很多中國人都感到厭惡。但是,如果說統計報表和純粹抽象的科學讓中國人滿心厭惡,那麼歐洲正在研究的自然科學,要求你把活的動物身體切碎毀傷來驗證科學理論,則讓中國人產生排斥和恐懼。  ------------中國人的精神(4)------------  我要說,就純粹的智識生活而言,中國人在某種程度上是發育不良的。至今,中國人還過著孩童的生活,一種心靈生活。在這方面,中國人作為一個民族雖然古老,但直到今天還是孩童似的民族。但重要的是,你應該記住這個過著一種心靈生活、孩童似的民族,雖然在他們的生活方式的很多方面非常原始,但卻有原始人那裡找不到的心靈和理性的力量,這種心靈和理性的力量使他們能成功地處理複雜困難的社會生活、政府和文明的問題,這裡我斗膽說,古代和現代的歐洲國家沒能如此顯然地達到這樣一種成功——這種成功在是如此突出,以至在實踐上和現實中使亞洲大陸的絕大部分人口在一個龐大的帝國中維持了和平與秩序。  事實上,我這裡想說的是,中國人的非凡特性不是他們過著一種心靈生活,所有的原始人都是過著心靈生活。就我們所知,中世紀的基督教徒也過著心靈的生活。馬修·阿諾德(21)說:「中世紀基督教詩人靠心靈和想像生活」。而我在這裡想要說,中國人的非凡特性,雖然是過著心靈生活、孩童似的生活,但同時還具有心靈和理性的力量,這是在中世紀歐洲的基督教徒或者別的原始人身上找不到的。換句話說,中國人的非凡特性,就作為一個成熟的民族、作為一個擁有成人理性而生活了如此久的民族而言,在於他們依然過著一種孩童似的生活、一種心靈生活。  因此,與其說中國人發育不良,還不如說中國人永不衰老。簡言之,中國人作為一個種族的非凡特性,在於他們擁有永遠年輕的秘密。  現在,我們可以回答開始問的那個問題:什麼是真正的中國人?現在我們看到,真正的中國人是這樣一個人,他過著具有成年人的理性卻具有孩童的心靈這樣一種生活。簡言之,真正的中國人具有成人的頭腦和孩子的心靈。因此,中國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是民族不朽的精神。那麼中國人民族不朽的秘密是什麼?你應該記得在論述開始時,我說過是我稱之為善解人意或真正的人類智慧賦予中國的人性類型——真正的中國人——難以言表的文雅。我說,這種真正的人類智慧是兩種東西——善解人意和通情達理——結合的產物。這是心靈和頭腦的和諧工作。簡言之,就是靈魂和理智的絕妙組合。如果說中國人的精神是一種永葆青春、民族不朽的精神,那麼不朽的秘密就是這種靈魂和理智的絕妙組合。  現在,你們會問我,中國人從哪裡以及如何獲得這種民族不朽的秘密——靈魂和心智的絕妙組合,正是它讓中國人作為一個民族和種族過著一種永葆青春的生活。答案當然是來自他們的文明。不過,你們不能指望我在這安排的時間裡為你們就中國文明作一個演講。但我想告訴你們一些和我們論述的主題有關的中國文明的事情。  首先,我要告訴你們的是,在我看來,中國文明和現代歐洲文明有一個根本的不同。這裡請讓我引用著名藝術批評家伯納德·貝倫森先生(22)的一個絕妙的說法:「我們歐洲的藝術有一種成為科學的致命傾向,我們很少有名著是在沒有利益分割的戰場留下的痕迹。」現在,我要說的是,歐洲文明,正如貝倫森先生所言的歐洲藝術,是利益分割的戰場;一方面是科學和藝術的分割利益的不息戰爭,另一方面是信仰和哲學的戰爭;事實上這是頭腦和心靈、靈魂和心智不斷衝突的戰場。在中國文明中,至少在最近的2500年,沒有過這種衝突。我說,這就是中國文明和歐洲文明的一個非常根本不同的地方。  換句話說,我想說的是,在現代歐洲,人們有一種滿足他們心靈而不是頭腦的宗教,有一種滿足他們頭腦而不是心靈的哲學。現在讓我們看看中國。有人說中國沒有宗教。確實,在中國即使一般民眾也沒有認真地看待宗教。我這裡指的是歐洲意義上的宗教。中國道教和佛教的廟宇,典禮和儀式與其說是教化不如說是娛樂;可以說,他們觸動的是中國人的美感而不是他們的道德和宗教感;事實上他們更多地是訴諸想像力而不是他們的心靈或靈魂。但是,與其說中國人沒有宗教,也許更為正確地應該說中國人不需要宗教——沒有感到需要宗教。  那麼,中國人、甚至中國的一般民眾沒有感到需要宗教,這個特殊事實如何解釋呢?於是有一個英國人這樣解釋。他是羅伯特·K·道格拉斯先生(23),倫敦大學的漢語教授,在他的儒教研究中說:「四十多代中國人都絕對地服從一個人的權威。作為中國人中的一員,孔子的教義與他的門徒的天性很契合。蒙古人種的心靈非常平和感性,本能地反對某種研究他們經驗以外的事物的觀念。正如孔子所闡述的,一種未來不可知的觀念、樸素的講求事實的道德體系,就已經足以滿足中國人的所有需要。」  ------------中國人的精神(5)------------  當這位博學的英國教授說中國人沒有感到需要宗教,因為他們有孔子的教導時,他是正確的,但當他斷言中國人不需要宗教是因為蒙古人種的心靈非常平和感性時,他則完全錯了。首先,宗教與沉思無關。宗教是感覺和感情的事情,它是與人類靈魂有關的事情。即便是野蠻原始的非洲人,當他從純粹的動物生活中脫離出來後,他的靈魂——宗教需要的感覺——就蘇醒了。因此雖然蒙古人種的心靈平和感性,但是蒙古人種的中國人,應該承認比非洲的野人要高等,也有靈魂,既然有靈魂,就有宗教需要感,除非他有別的能代替宗教的東西。  事實上,中國人沒有宗教需要感的原因是他們在儒教中有一個哲學和道德體系,一個可以替代宗教的人類社會和文明的綜合。人們說儒教不是一種信仰。確實,在這個詞的一般的歐洲意義上,儒教當然不是一種宗教。但我要說儒教的偉大就在於它不是宗教。事實上,它雖然不是宗教,但是它能代替宗教;它能夠使人不需要宗教,這就是儒教的偉大之處。  現在,為了理解儒教如何能夠取代宗教,我們必須嘗試找到為什麼人類有宗教需要感。在我看來,人類需要宗教的感覺和需要科學、藝術以及哲學的感覺一樣。原因是人類是有靈魂的存在。現在讓我們以科學為例,我是說自然科學。讓人們從事科學研究的原因是什麼?現在很多人認為人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們想要鐵路和飛機。但激勵真正的科學人去從事科學研究的動機不是因為他們想要鐵路和飛機。那一類當前持進步論的中國人,他們從事科學是因為他們想要鐵路和飛機,永遠得不到科學。過去歐洲真正的科學人,為了科學的進步而工作,把修建鐵路和飛機的可能性變為現實,他們根本沒有考慮鐵路和飛機。推動那些歐洲的真正科學人,讓他們為了科學進步而作的工作獲得成功的,是因為他們從靈魂上有了解我們生活的這個奇妙宇宙的無窮奧秘的需要。因此我說,人類有宗教需要的感覺和有科學、藝術以及哲學需要的感覺是出自同樣的原因;這個原因就是,人是有靈魂的存在,因為他有靈魂,他才不僅探索現在而且探索過去、未來——不像動物那樣只是生活在現在——有理解他們生活於其中的宇宙的奧秘的需要感。除非人類理解自然的某些規律,從宇宙中看到的事物的意圖和目的,否則他們就像黑屋子裡的孩子,只感到一切都是危險的、不安全和不確定的。事實上,正如一個英國詩人所說,神秘宇宙是人們身上的重擔。因此人類需要科學、藝術和哲學,出於同樣的原因也需要宗教,為了減輕他們  「神秘的負擔,  整個難以了解的世界  加給的沉重的、惱人的重負。」  藝術和詩歌讓藝術家和詩人看到宇宙的美和秩序,這樣就減輕了這一神秘加給他們的負擔。因此詩人,比如歌德說:「誰擁有藝術,誰就擁有宗教」,就沒有宗教需要感。哲學同樣讓哲學家看到宇宙的條理和秩序,如此同樣減輕了神秘加給他們的負擔。因此哲學家,比如斯賓諾莎,他說過,「對他們而言,智識生活的圓滿就是解脫,對於聖人而言,宗教生活的圓滿才是解脫,」因而沒有宗教需要感。最後,科學也讓科學家看到宇宙的規律和秩序,這樣就減輕了神秘加給他們的負擔。因此,像達爾文和海克爾教授(24)這樣的科學家就沒有宗教需要感。  可對於不是詩人、藝術家、哲學家或者科學家的人類大眾來說;對於生活艱辛、無時無刻不暴露在自然的威脅力量和他們的同類的殘酷無情的狂熱的意外之下的人類大眾,能減輕他們「整個難以了解的世界給予的神秘負擔」是什麼?是宗教。但是,信仰是如何減輕這一神秘給予人類大眾的負擔呢?我要說,信仰是通過給人類大眾安全感和永恆感而減輕這種負擔。面對自然的威脅力量和同類的殘酷無情的狂熱以及由此產生的神秘和恐怖,宗教給了人類大眾一個庇護——在它的庇護下他們能夠找到一種安全感;這種庇護是對某些超自然存在信念,或者是有絕對力量並能控制威脅人類的力量存在的信念。  ------------中國人的精神(6)------------  而且,面對他們自己生活的事物的不斷改變、興衰和變遷——出生、孩童期、青春期、年老和死亡以及由此產生的神秘和不確定時,宗教也給了人類大眾一個庇護——在它的庇護下他們能夠找到一種永恆感;這個庇護是對未來生活的信念。因此,我要說,信仰通過在他們的生活中給他們一種安全感和一種永恆感,以這樣一種方式減輕了不是詩人、藝術家、哲學家或科學人的人類大眾整個難以了解的世界給予的神秘負擔。基督救世主說:「我給你們和平,這和平是世界不能給予的,也是世界不能奪取的。」這就是我所謂的信仰給了人類大眾安全感和永恆感的含義。因此,除非你找到一種東西可以給人類以和平感,一種宗教能夠給予他們的那樣一種和平感,那麼人類將永遠有宗教需要感。  但我要說儒教,它雖然不是信仰卻能替代信仰。因此,在儒教里一定有一種東西能給予人類大眾一種宗教所能給予的同樣的安全感和永恆感。現在讓我們來找出儒教里能給予宗教所能給予的同樣的安全感和永恆感的東西。  我經常被問及孔子為中華民族做了什麼。現在我可以告訴你們,我認為孔子為中國人做了許多事情。但是今天我沒有時間,我這裡只打算告訴你們孔子為中華民族做的一個主要的和非常重要的事情——他生前唯一做過的事情,孔子自己說,後世的人通過它能夠理解他,理解他為他們做的事情。當我為你們解釋清了這個主要的事情,你就會理解是儒教里的什麼東西給了人類大眾宗教所能給予的一樣的安全感和永恆感。為了解釋這一點,我請求你們讓我稍微詳細地介紹一下孔子其人其事。  你們有人可能知道,孔子生活在中國歷史上所謂的擴張時期——當時的封建時代已經走到盡頭;那時,封建的、半家族的社會秩序和政體方式需要擴展和重構。這個重大變化必然不僅帶來了世事的混亂,而且也帶來了人們心靈的混亂。我曾說過在最近的2500年中,中國文明沒有心靈和頭腦的衝突。但我必須告訴你們在孔子生活的擴張時期,中國如同當今的歐洲一樣,心靈和頭腦之間產生了可怕的衝突。孔子時代的中國人發現自己身處於系統龐大的制度、成規、教條、習俗和法律。事實上,是從他們尊敬的祖先繼承來的龐大的社會和文明系統。在這個系統中他們的生活還要繼續;但他們開始感到,這個系統不是他們創造,所以決不會符合他們實際生活的需要;也就是說,這些對他們來說是習俗,而不是理性。兩千年前中國人這種理性的覺醒就是今日歐洲所謂的現代精神的覺醒——自由主義精神、探索精神、尋找事物的原因和理由的精神。中國的這種現代精神,它看到了社會和文明的舊秩序的需要與他們實際生活的需要的一致性,不但重建一種新的社會和文明秩序,而且去尋找社會和文明新秩序的基礎。可是,在當時的中國,所有尋找社會和文明新基礎的嘗試都失敗了。有一些儘管他們滿足了頭腦——中國人的理性,卻沒有滿足他們的心靈;另外一些,雖然滿足了他們的心靈,卻沒有滿足他們的頭腦。如我說過的那樣,由此在2500年前的中國引起了頭腦和心靈的衝突,正如在今日歐洲你們看到的那樣。人們嘗試重建的社會和文明新秩序中的心靈和頭腦的衝突,使得中國人對所有的文明失望,在這種失望中產生了苦惱和絕望,以致中國人想摧毀和毀滅所有的文明。有的人,比如老子,一個類似今日歐洲托爾斯泰之類的中國人,從心靈和頭腦的衝突導致的苦難和不幸結果中認為,他們看到了社會和文明的真正本性和構造上的某些根本性錯誤。老子和他最有才氣的門徒莊子,他們勸中國人拋棄所有的文明。老子對中國人說:「放下一切跟我走;跟我到群山中,到群山中隱者的小屋,過真正的生活——一種心靈生活、一種不朽的生活。」  ------------中國人的精神(7)------------  孔子,雖然也看到當時社會和文明的狀態所造成的不幸和苦難,但認為他認識到的罪惡不在於社會和文明的天性和構造,而在於社會和文明所採用的錯誤途徑,在於人們為社會和文明建立的錯誤基礎。孔子對中國人說不要拋棄文明——在一個真正的社會和真正的文明裡,在具有真正基礎的社會和文明中,人也可以過真正的生活、一種心靈的生活。事實上,孔子終生努力嘗試把社會和文明引入正途,給它一個真正的基礎,以此防止文明的毀滅。在他生命的最後歲月,當孔子看到他不能阻止中國文明的毀滅——他做了什麼呢?你看,好像一個看到自己房屋著火、燃燒著要掉在頭頂上的建築師,確信他不可能挽救房屋,知道他所能做的事情是挽救這建築的圖紙和設計,這樣以後就可以有機會重建;於是孔子,當看到中國文明的建築不可避免的毀滅而自己卻不能阻止,認為他應該挽救圖紙和設計,由此他挽救了中國文明的圖紙和設計,保存在中國聖經的舊約裡面——五本聖經即五經,五本正典。這就是我說的孔子為中華民族所做的偉大功績——他為他們挽救了文明的圖紙和設計。  我要說,孔子,當他為中國文明挽救了圖紙和設計時,為中華民族做了偉大的工作。但這並不是孔子為中華民族所做的主要的和最偉大的工作。他所做的最偉大的工作是,通過挽救他們文明的圖紙和設計,他對文明的設計做了一個新的綜合、一個新的解釋,在這個新的綜合里,他給了中國人真正的國家觀念——國家的一個真正的、理性的、永恆的、絕對基礎。  不過,古代的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現代的盧梭和赫伯特·斯賓塞也給出了文明的綜合,並試圖提出真正的國家觀念。那麼我提到的歐洲偉人們所做出的哲學這種文明的綜合,與作為儒教的哲學和道德體系文明的綜合有什麼不同?在我看來,有如下不同。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以及赫伯特·斯賓塞的哲學沒有成為宗教或者宗教的等價物,沒有成為一個民族或國家大眾可接受的信仰,而儒教則成為中國如此眾多的大眾的一種宗教或者宗教的等價物。我這裡提到的宗教,我所謂的宗教,不是在這個詞的歐洲狹窄意義上使用的,而是在更為寬泛的普遍意義上使用的。歌德說:「唯有民眾懂得什麼是真正的生活;唯有民眾過著真正的人的生活」。現在,當我們在宗教這個詞的寬泛的普遍意義上使用它時,我們意指的是一種有行為規範的教導體系,正如歌德所說,是被人類大眾或者最少被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民眾,作為真理和約束接受的東西。在這個詞的寬泛的和普遍的意義上來講,基督教和佛教都是宗教。在這種寬泛和普遍的意義上,如你們所知,儒教成了一種宗教,因為它的教導被認為是真理,他的行為規範已經被整個中國種族和民族當作約束,而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和赫伯特·斯賓塞的哲學即便在這種寬泛和普遍的意義上也沒有成為宗教。我說,這就是儒教與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和赫伯特·斯賓塞的哲學的不同——一種依然是學者的哲學,另外一種卻成了整個中華民族的大眾、包括中國學者的宗教或者宗教的等價物。  在這個詞的寬泛和普遍的意義上,我說儒教和基督教或者佛教一樣都是宗教。你們應該記得我說過儒教不是歐洲意義上的宗教。那麼,儒教與這個詞的歐洲意義上的宗教的區別是什麼呢?區別當然是一個裡面有一種超自然的起源和因素,而另外一個則沒有。但除了這個超自然和非超自然的區別之外,儒教與這個詞的歐洲意義上的宗教,比如基督教和佛教,還有另外一個區別,這個區別就是:歐洲詞義上的宗教教導人成為一個好人。而儒教做得更多;儒教教導一個人成為一個好公民。對一個人,不是單獨的人,而是處在他和同胞以及國家的關係里的人,基督徒的問答集里這樣發問:「人的主要目標是什麼?」而孔子的問答集即《論語》中是這麼問的:「公民的主要目標是什麼?」基督徒在問答集里回答說:「人的主要目標是讚美上帝。」  ------------中國人的精神(8)------------  孔子在他的問答集里回答說:「人的主要目標是做孝子和好公民。」子游,孔子的一個門徒,孔子言論和話語中引用過他,他曾說:「明智的人集中於生活的基礎——人的主要目標。基礎打好了,就有了智慧、宗教。在生活中作孝子和好公民,不正是這基礎——作為道德生命的人的主要目標么?」簡言之,歐洲意義上的宗教的目標是讓人自己成為一個完美的理想的人,成為一個聖徒、一個佛、一個天使,而儒教限於讓人成為一個好公民——像孝子和好公民那樣生活。換句話說,歐洲詞義上的宗教說:「如果你想要擁有信仰,你就必須是一個聖徒、一個佛、一個天使;」而儒教說:「如果你是一個孝子和好公民,你就有信仰。」  事實上,儒教和歐洲意義上的宗教,比如基督教或者佛教,它們的真正區別在於一個是個人的信仰,或者可稱為教會信仰,而另一個是社會信仰,或者可稱為國家信仰。我說,孔子為中華民族所做的最偉大的工作,是他給了他們一個真正的國家觀念。通過給出真正的國家觀念,孔子使得這個觀念成了一個宗教。在歐洲,政治是一門科學,但在中國,從孔子時代開始,政治就是一種宗教。簡言之,我說,孔子為中華民族所做的最偉大的工作,是他給了他們一個社會或者國家信仰。孔子在一本他生命快要結束時寫的書里,講述了這種國家信仰,這本書他命名為《春秋》。孔子把這本書命名為《春秋》,是因為書的目標是給出支配興衰——國家的春天和秋天——的真正的道德原因。這本書也可以稱為近代編年史,類似於卡萊爾的近代小冊子。在這本書里孔子給出了社會和文明的錯亂頹敗狀態的歷史概要,回溯了整個社會和文明的錯亂頹敗狀態下的困苦和不幸,指出其真正原因在於事實上人們沒有真正的國家觀念;沒有他們對國家、對國家元首、對他們的統治者和君主的責任的真正性質的正確觀念。在某種程度上,孔子在這本書里講授了君權神授。現在我知道你們大家,或者至少你們大多數,如今不會相信君權神授。這裡我不想和你們爭論。我只請求你們不要立即下判斷,先聽我往下說。同時請允許我在這裡引用卡萊爾的一句話。卡萊爾說:「國王統治我們的權力要麼是君權神授,要麼是魔鬼似的錯誤」。現在我請求你們,在君權神授這個主題上,回憶和思考一下卡萊爾說的這句話。  在這本書里,孔子教導說,如同在人類社會中人的所有普通關係和行為,除了利益和恐懼的基礎動機之外,還有一種影響他們行為的更高尚、更高貴的動機,一種高於所有利益和恐懼顧慮的更高尚、更高貴的動機,這種動機就是責任;因此在所有人類社會的這一重要關係中,在一個國家或民族的人民與國家或民族的首領之間的關係中,也有責任這種更高尚、更高貴的動機來影響和鼓舞他們的行為。那麼一個國家或者民族的人民忠於國家或者民族的首領,這一責任的理性基礎是什麼呢?在孔子時代之前的封建時代,由於半家族的社會秩序和政府形式,國家或多或少是一個家庭,人們並不特別感到他們對於國家首領的責任需要一個非常清楚和堅實的基礎,因為他們都是一個宗族或者家庭的成員,血緣紐帶或者天生感情已經通過某種方式把他們和國家首領,也是他們宗族或家庭的高級成員,綁在一起。如我說過的那樣,但在孔子時代,封建時代已經走到盡頭;那時國家已經遠非家庭可以比擬,那時國家的公民不再是組成一個宗族或家庭的成員。因此,這就需要為國家或者民族的人民忠於國家元首——他們的統治者或君主——的責任找一個新的、清楚的、理性的、堅實的基礎。孔子為這個責任找到的新基礎是什麼呢?孔子在榮譽這個詞里為這個責任找到了新基礎。  去年我在日本的時候,教育外相菊池男爵(25)問我,我提到過的孔子講述他的國家信仰的這本書里的四個中國字怎麼翻譯。這四個字是「名分大義」。我把他們翻譯為榮譽和責任的重大原則。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中國人把儒教和別的所有宗教作了一個特別的區分,他們沒有把孔子教導的這個體系稱為教——漢語里命名別的宗教,比如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通用術語——而是把這種榮譽的信仰稱為名教。在孔子的教導中,君子之道這個術語,理雅各(26)博士翻譯為「高人之道」,在歐洲語言里最接近的等價詞是道德律法——字面上來看,道的含義是君子的律法。事實上,孔子教導的哲學和道德的整個體系可以用一個詞總結:君子的律法。孔子把君子的律法寫作成文並發展成為宗教——國家宗教。這種國家宗教的信仰第一條款就是名分大義——榮譽和責任的原則——它也可以稱為:榮譽的法典。  在這一國家信仰里,孔子教導說,不但國家,而且所有社會和文明的唯一真正的、理性的、永恆的、絕對的基礎是這一君子的律法、人的榮譽感。現在你們,你們大家,即便相信政治里沒有道德的那些人——我認為,你們大家都知道並且承認人類社會裡這種人的榮譽感的重要性。但我不十分肯定你們所有人都意識到人的這種榮譽感對維持任何一種人類社會的絕對必要性;事實上,正如諺語「盜亦有道」所表明的那樣。沒有人的榮譽感,所有社會和文明會立即崩潰而無法存在。請允許我來為你們解釋為何如此?讓我們以社會中的賭博這種瑣事為例。除非人們坐下來賭博的時候都承認並感到自己受制於榮譽感,當某種顏色的紙牌或者色子出現就付錢,否則賭博就不可能進行。商人——除非商人承認並感到受制於榮譽感去履行契約,所有的交易就都不可能進行。可你們會說違背契約的商人會被送到法庭。沒錯,可是如果沒有法庭,會怎樣?另外,法庭——法庭怎樣才能讓食言的商人履行契約?通過暴力。事實上,沒有人們的榮譽感,社會只能通過暴力暫時結合在一起。但我認為我能向你揭示,單獨暴力不能把社會永遠結合在一起。強迫商人去履行契約的警察,使用暴力。可律師、地方官或者共和國總統——他怎樣讓警察履行職責?你知道他不能用暴力做這件事;那麼用什麼呢?要麼用警察的榮譽感,要麼用欺騙。  ------------中國人的精神(9)------------  現時代,如今全世界——很遺憾的說也包括中國——律師、政客、地方官和共和國總統都是通過欺騙讓警察履行責任。現代的律師、政客、地方官和共和國總統告訴警察他必須履行責任,因為這樣對社會有利、對他的國家有利;而對社會有好利意味著,他這個警察能夠按時領到薪水,沒有這個薪水他和他的家庭就會餓死。我說,律師、政客或者共和國總統告訴警察這些時使用了欺騙。我說它是欺騙,因為對國家有利,對警察意味著每周15先令,這僅僅讓他和他的家庭免於飢餓,對律師、政客、地方官和共和國總統卻意味著每年1到2萬鎊,好房子、電燈、汽車和所有舒適奢侈的東西,這需要成千上萬的人們的血汗辛勞來供養。我說它是欺騙,因為如果沒有認識到榮譽感——這種榮譽感讓賭徒把他口袋裡最後一個便士拿出來給贏了他的人,沒有這種榮譽感,所有導致社會上貧富不均的財富的轉移和佔有,如同賭桌上金錢的轉移,就都沒有任何正當性和約束力。因此,律師、政客、地方官或者共和國總統,雖然他們談論社會利益和國家利益,其實靠的是警察對榮譽的無意識,這不但讓他盡職,而且讓他尊重財產權,滿足於一周15先令的薪水,而律師、政客和共和國總統卻有每年兩萬鎊的收入。因此,我說這是欺騙,因為他們要求警察有榮譽感;而他們,現代社會的律師、政客、地方官和共和國總統,相信並且公然地按照政治中沒有道德、沒有榮譽感的原則言說和行動。  你們會記得,我說過,卡萊爾說——國王統治我們的權利要麼是君權神授要麼是魔鬼似的錯誤。現代律師、政客、地方官和共和國總統的這種欺騙就是卡萊爾所說的魔鬼似的錯誤。就是這種欺騙,現代社會公務人員的滑頭教義,自己按照在政治上沒有道德、沒有榮譽感的原則言說和行動,卻裝模作樣地談論社會利益和國家利益;正是這種滑頭教義,如同卡萊爾所說,導致了今日社會文明所看到的「普遍的苦難、反抗、狂亂、激進主義起義的狂熱、復辟專制統治的冷酷、大眾的獸性墮落、個人的過度愚昧」。簡言之,正是這種欺騙和暴力的組合,滑頭教義和軍國主義,律師和警察,導致了現代社會的無政府主義者和無政府主義,暴力和欺騙的組合強姦了人們的道德感,導致了瘋狂,這種瘋狂使得無政府主義者用炸彈和炸藥來反抗律師、政客、地方官和共和國總統。  事實上,一個社會,如果人民沒有的榮譽感,在政治上沒有道德,我說它是不能結合在一起的,或者至少不能持久。因為在這樣一個社會裡的警察,依靠他們律師、政客、地方官和共和國總統才能實現欺騙,會陷入兩難的悖論。他被告知他必須為了社會利益履行自己的職責。可他,這個可憐的警察,也是社會的一部分——對他而言,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最少也是社會最重要的部分。如果有別的謀生手段而不是當警察,比如當一個反警察分子,他能夠得到更多報酬來改善他自己和他的家庭的條件,同時也意味著社會利益。那樣的話警察遲早會得出結論,由於政治中沒有榮譽感這麼一回事情,如果能得到更好的報酬,那樣也意味著社會利益,他沒有理由不去做一個革命者或者無政府主義者——這樣社會就到了末日。孟子說:「孔子寫完《春秋》」,在書中他講述了他的國家信仰並揭示了他那個時代的社會,那時的社會,正如今日世界,公務人員沒有榮譽感,政治上沒有道德感,它註定到了末日;當孔子寫這本書的時候,「亂臣賊子懼」。  言歸正傳,我要說,沒有榮譽感的社會無法維持、不能持久。因為,我們已經看到,即使人類社會裡賭博和交易這等瑣碎或者無足重輕的事情涉及到的人際關係裡面,承認榮譽感也是如此重要和必需,那麼在建立了家庭和國家這些最本質的制度的人類社會的人際關係中,它將是多麼的至關重要。如你們知道的那樣,歷史上所有國家的公民社會的興起通常都是始於婚姻制度。歐洲的教會宗教讓婚姻成為一種聖禮,也就是說,某種神聖的不可違背的東西。歐洲婚姻聖禮的約束力來自教堂,其威信來自上帝。但這只是一個表面的、形式的,或者說法律的約束力。婚姻的神聖不可侵犯的真實的、內在的、真正約束力——正如我們在沒有教會宗教的國家所見到的那樣,是榮譽感,是男人和女人的君子律法。孔子說:「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換言之,在所有公民社會的國家的中都承認的榮譽感——君子律法,是婚姻制度的基礎。這種婚姻制度建立了家庭。  ------------中國人的精神(10)------------  我說過,孔子教導的國家信仰是一個榮譽法典,我告訴過你們孔子是由君子律法引出這個法典。但是現在,我必須告訴你們,在孔子時代很久以前,中國就已經存在著不明確的、不成文的君子律法的法典。孔子時代以前中國這種不明確的、不成文的君子律法的法典就是所謂的禮——禮儀、禮節的律法。孔子時代之前不久的歷史上,中國出現了一個偉大的政治家——著名的中國法律制定者,一般稱為周公(公元前1135年)——他最先確定、整理、制訂了君子律法的成文法典,即中國的禮——禮儀、禮節的律法。周公創造的中國的這部最早的成文紳士法典,就是周禮——周公之禮。周公之禮可以看作是前孔子時代中國的宗教,或者正如基督教之前的猶太民族的摩西律法(27)一樣,也可以稱為中國人民的舊約信仰。正是這舊約信仰——所謂第一個成文的君子律法的法典,也叫做周公之禮——第一次給了中國婚姻的聖禮和神聖不可侵犯的約束力。因此,直到今天中國人還把婚姻聖禮稱為周公之禮——周公的禮法。通過婚姻聖禮制度,前孔子時代或者中國的舊約信仰時代建立了家庭。它曾經保證了所有中國家庭的穩定性和持久性。在中國,周公的禮法作為前孔子的或者舊約的信仰,可以稱為一種家庭信仰,以此區分後來孔子教導的國家信仰。  現在,孔子在他教導的國家信仰里,可以說相對與他之前時代的家庭信仰而言給出了一個新約。換句話說,孔子在他教導的國家信仰里給了君子律法一個新的、更廣泛的、更有包容力的應用;如果說家庭信仰,他的時代之前的中國舊約信仰制定了婚姻聖禮,那麼孔子,通過在他教導的國家信仰里給出君子律法的新的、更廣泛的、更有包容力的應用,制定了新的聖禮。孔子制訂的新聖禮,不再稱為禮——禮法,他叫它名分大義,我已經翻譯成榮譽和責任的重大原則或者榮譽法典。孔子通過制訂名分大義或者榮譽法典來替代以前的家庭信仰,給了中國人一個國家信仰。  孔子,如今在他的國家信仰里教導說,正如他之前時代的家庭信仰即舊約所訂,家庭里的妻子和丈夫受婚姻聖禮,所謂周公之禮、即周公禮法的約束——以維持他們的婚姻契約不被侵犯並且絕對遵守它,因此,在他教導的國家信仰的新約下,每個國家的人民和君主,中國人民和他們的皇帝,要遵守名分大義——國家信仰建立的榮譽和責任的重大原則或者榮譽法典——這個新聖禮保證效忠他們之間的這個契約,把它看作神聖不可侵犯,並需要絕對遵守的東西。簡言之,這個新聖禮,孔子制定的名分大義或者榮譽法典,是效忠契約的聖禮,正如舊約周公之禮,孔子時代之前制訂的周公禮法,是婚姻的聖禮一樣。通過這種方法,如我說過,孔子給了君子律法一個新的、更廣泛的、更有包容力的應用,給所謂的他之前時代的家庭信仰一個新約,並把使之成為國家信仰。  換句話說,正如孔子前的時代中國的家庭信仰把婚姻契約變成聖禮,孔子的國家信仰把效忠契約變成聖禮。正如家庭信仰建立的婚姻聖禮讓妻子有絕對忠實於他的丈夫的義務,那麼名分大義,中國孔子教導的國家信仰建立的榮譽法典,這種效忠契約的聖禮,使中國人有絕對忠實於他的皇帝的義務。這樣在中國,孔子教導的國家信仰里的這種效忠契約的聖禮可以被稱為忠誠的聖禮或者忠誠的信仰。你們記得我說過,孔子在某種程度上講述了君權神授。但與其說孔子教導了君權神授,不如說孔子教導了忠誠的神聖職責。孔子在中國教導的對皇帝的神聖或者絕對的效忠責任產生的約束力,不像歐洲的君權神授理論那樣其約束力是來自超自然存在也即上帝或者別的神秘的哲學,而是來自君子律法——人的榮譽感,所有國家讓妻子效忠於她的丈夫的榮譽感。事實上,孔子教導的中國人民對皇帝的忠實的絕對責任,它的約束力來自類似商人守信履行合同、賭徒遵守規則償還賭債同樣樸素的榮譽感。  正如我說家庭信仰是中國的舊約宗教,是所有國家的教堂信仰,它通過制定婚姻的聖禮和神聖不可侵犯建立了家庭,那麼我稱孔子教導的中國的國家信仰,通過制定效忠契約的新聖禮,建立了國家。如果你認為世界上第一個制定聖禮和建立婚姻的神聖不可侵犯的人為人類和文明產生做了非常巨大的工作,我認為,那麼你就會理解孔子通過制定新聖禮和建立忠誠契約的神聖不可侵犯所做的巨大工作。婚姻聖禮的制訂保證了家庭的穩定和持久,如果沒有它人類就會滅絕。忠誠契約的聖禮的制訂保證了國家的穩定和持久,沒有它人類社會和文明就會毀滅,人會返回野蠻或者動物狀態。因此我跟你們說孔子為中國人做的最偉大的事情是他給了他們真正的國家觀念——一個國家真正的、理性的、永恆的絕對基礎,而且通過給他們這個觀念,他使其成為一種信仰——國家信仰。  孔子在一本書里講述了這種國家信仰,我告訴過你們,這是他在生命快要結束的時候寫的一本書,他把它命名為《春秋》。在這本書里孔子首先制定了忠誠契約的新聖禮,叫做名分大義,或者榮譽的法典。這個聖禮因此通常被稱為春秋名分大義,或者簡單說——春秋大義,也就是,春秋年鑒的榮譽和責任的重大原則,或者簡單說,春秋年鑒的重大原則或法典。孔子在這本書里教導的忠誠的神聖責任是中華民族的大憲章。它包括了神聖契約,神聖的社會和約,通過它孔子給予所有中國人和民族完全效忠皇帝的義務,這個契約或者聖禮,這個榮譽法典,在中國是國家和政府,也是中國文明的唯一真正的憲法。孔子在這本書里說後人會明白他——明白他為世界做了什麼。  ------------中國人的精神(11)------------  我談了這麼多來說明我想說明的這個問題,恐怕已經讓你們厭倦了。現在總算可以回到開始留下的問題。你們記得我說過為什麼人類大眾通常有宗教需要感——我說的是歐洲意義上的宗教——是因為宗教給了他們一個庇護,這個庇護,通過信仰強大的叫做上帝的存在,給了他們生存的永恆感。而我說過孔子教導的哲學和道德體系,也就是儒教,能替代宗教,可以讓人,甚至所有人類大眾不需要宗教。因此,我說過,在儒教裡面一定有某種東西能給人,給人類大眾宗教能給予的同樣的安全感和永恆感。現在,我想我們已經找到這個東西。這種東西就是孔子留給中華民族的國家信仰里對皇帝效忠的神聖責任。  你們會理解,中華帝國每一個男人、女人和孩子的這種絕對效忠皇帝的神聖責任,在中國民眾的心靈里,給了皇帝一個絕對的、至高的、超越的、全能的權力;對皇帝權力的絕對的、至高的、超越的、全能的信任,給了中國人民,中國的民眾,類似別的國家裡對上帝、對宗教的信仰所能給予人類大眾同樣的安全感。對皇帝權力的絕對的、至高的、超越的、全能的信仰也保證了中國人民心靈中國家的絕對穩定和持久。國家的這種絕對持久保證了社會的無限延續和持久,社會這種無限延續和持久最終在中國人民的心靈中保證了種族的不朽。因此,正是對種族不朽的信念,來自忠誠的神聖責任產生的皇帝萬能權力的信念,給了中國人,中國的廣大民眾,正如別的國家裡宗教給人類大眾所能給予的來生的永恆感。  而且,正如孔子教導的忠誠的絕對神聖責任保證了國家的種族不朽一樣,儒教里祖先崇拜儀式保證了家庭的種族不朽。事實上,中國的祖先崇拜儀式與其說建立在來生的信念上,不如說建立在種族不朽的信念上。中國人,當他死了以後,讓他感到安慰的不是他相信會有來生,而是相信他的孩子、孫子、曾孫、所有他的親人,都會記得他、想起他、愛他,直到永遠,通過這種方式,在他的想像里,死對中國人來說,就像一個漫長的旅行,就算沒有希望,至少也有再次相會的極大「可能」。這樣,通過祖先崇拜儀式,以及忠誠的神聖責任,正如別的國家的宗教對來生的信念所給予人類大眾的一樣,儒教在中國人活著的時候給了他們同樣的生存的永恆感,在他們死時給了他們同樣的安慰感。正是這個原因中國人把祖先崇拜儀式看成和對皇帝的忠誠的神聖責任的原則同樣重要。孟子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孔子教導的、我稱之為中國的國家信仰的整個體系,其實只有兩個東西,對皇帝的忠誠和對父母的孝順——用中文說,就是忠孝。具體地說,忠實的三個條款,中文稱為三綱,儒教或者中國國家信仰的三個主要責任,按照重要程度分別是——第一,對皇帝效忠的絕對責任;第二,孝順和祖先崇拜;第三,婚姻的神聖不可侵犯和妻子對丈夫的絕對順從。三個條款中最後兩個已經在我所謂的家庭信仰,或者前孔子時代中國的舊約信仰里出現;而第一個條款——對皇帝效忠的絕對責任——是孔子首先教導的,是他憑此奠定了中華民族的國家信仰或者新約信仰。儒教里忠實的第一條款——對皇帝效忠的絕對責任——取代了所有宗教裡面的忠實的第一條款——對上帝的信仰。由於儒教有信仰宗教中的上帝的替代物,儒教,正如我說明的那樣,可以替代宗教,中國人,中國如此眾多的人口,沒有宗教需要感。  ------------中國人的精神(12)------------  現在,你們會問我,沒有宗教教導的對上帝的信念,怎麼能讓人,人類大眾,跟隨和遵守孔子教導的道德準則,對皇帝效忠的絕對責任,正如你能夠根據信仰上帝給予的權威,宗教給予的讓人們遵循和服從道德準則一樣嗎?在我回答你們的問題之前,請讓我首先指出你們的一個大錯誤,人們確信神的威信給予的約束力讓人遵守道德行為的準則。我告訴過你歐洲婚禮的聖禮和不可侵犯的約束力來自教會,而約束力的威信,教會說來自上帝。可我說過這個是表面的形式的約束力。婚姻的不可侵犯的真實的真正的內在的約束力,正如我們在沒有教會宗教的所有國家見到的那樣,是榮譽感,男人和女人的君子律法。遵守道德行為準則的義務的真正威信是人的道德感,君子律法。因此,對上帝的信念,並不必然讓人遵守道德行為。  正是這個事實,讓上世紀的伏爾泰和湯姆·佩恩這些懷疑論者,讓今日的海勒姆·馬克西姆這些理性主義者說,對上帝的信仰是宗教建立者發明、由牧師們維持的一種欺騙或欺詐。但這是個粗野荒謬的誹謗。所有的偉人、有偉大思想的人,始終都相信上帝。孔子也信上帝,雖然他很少提起它。拿破崙這等有如此偉大的實踐理智的人也信上帝。正如讚美詩作者所說:「只有傻瓜——粗野的、膚淺理性的人——才會真心說『沒有上帝』」。但是具有偉大思想的人對上帝的信仰不同於人類大眾對上帝的信仰。具有偉大思想的人對上帝的信仰類似斯賓諾莎:是對宇宙的神聖秩序的信仰。孔子說:「五十知天命」——也就是說,宇宙的神聖秩序。具有偉大思想的人對這種宇宙的神聖秩序有不同的稱呼。德國人費希特稱它為宇宙的神聖理念。中國的哲學語言稱他為「道」——道路。但是,不論具有偉大思想的人如何稱呼宇宙的神聖秩序,正是宇宙的神聖秩序的知識,使得具有偉大思想的人看到遵守構成宇宙神聖秩序部分的道德行為準則、或者道德律的絕對必要性。  因此,儘管對上帝的信仰並不必然使人服從道德行為的法則,但對上帝的信仰必然讓人看到服從這些法則絕對必要性。正是這種關於服從道德行為的絕對必要性的知識,能夠使得所有具有偉大思想的人遵循和服從那些法則。孔子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但那時,人類大眾沒有這種偉大思想,無法理解這種使得具有偉大思想的人通向宇宙的神聖秩序的知識的推理,因此也不能理解遵守道德律的絕對必要性。事實上,正如馬修·阿諾德所說的那樣:「道德律,首先被當作理念,然後作為律法被嚴格遵守,是並且只能是聖人所為。人類大眾沒有足夠的思想力量去理解作為理念的道德律,也沒有足夠的人格力量把它們當作律法來遵守。」正是這個原因,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赫伯特·斯賓塞講述的哲學和道德,只對學者有價值。  而宗教的價值在於,它能夠讓人,讓沒有理性力量和人格力量的人類大眾,嚴格遵循和服從道德行為的準則。但是,宗教如何並通過什麼方法使得人們做到這點呢?人們想像。宗教能夠使得人遵守道德行為準則,是通過教導人們信仰上帝達到的。如我向你們揭示過那樣,這是個大錯誤。讓人真正服從道德律或者道德行為的準則的唯一權威是道德感,即在他們之中的君子律法。孔子說:「人之外沒有道德律」。甚至基督救世主在教導他的宗教時也說:「天國在你心中」。因此我說,通過教導人們信仰上帝,宗教讓人遵守道德行為準則的觀念是一個錯誤。馬丁·路德在丹尼爾書的評論里讚美說:「上帝就在人心所信賴、忠實、希望和愛所在的地方。信仰的對,上帝也對;信仰的錯,上帝也是錯覺」。因此,宗教教導的這種對上帝的信仰,只是信仰,或者我所謂的,一個庇護。而路德又說:「這信念,也就是對上帝的信仰,一定是真實的;否則信念,這信仰,就是錯覺。或者說,對上帝的信仰必定是對上帝的真實認識,是對宇宙神聖秩序的真實認識,而我們知道,這隻有具有偉大思想的人才能達到而人類大眾不能達到。」因此,你看到宗教教導的對上帝的信念,人們想像是它讓人類大眾遵循和服從道德行為準則,是個錯覺。人們正確的把這種對上帝的信念——宗教所教導的對宇宙的神聖秩序的信念——稱為一個信仰、一個信任,或者我所謂的庇護。然而,這個庇護,宗教所教導的對上帝的信念,雖然是錯覺,一個幻象,卻有助於使人們遵守道德行為準則,因為我說過,對上帝的信念給了人們,人類大眾,一種生存的安全感和永恆感。歌德說:「虔誠,比如宗教所教導的對上帝的信念,不是目的而只是一個手段,通過它給予的心靈和情緒的完美平靜,獲得了修養和人的完美的最高狀態」。換句話說,宗教教導的對上帝的信念,通過給人生存的安全感和永恆感,讓他們平靜,給了他們必需的心靈和情緒的平靜,有次去感受他們之中君子律法或者道德感,我再次要說,這正是讓人真正服從道德行為準則或者道德律的唯一權威。  但是,如果宗教教導的對上帝的信仰只是有助於讓人們遵守道德行為準則,那麼宗教主要依靠什麼讓人,讓人類大眾,遵守道德行為準則呢?靠啟示。馬修·阿諾德確切地說:「無論什麼信條下的高貴靈魂,異教徒恩培多克勒和基督徒保羅,都堅持啟示這種讓道德行為完美的強烈情感的必要性」。那麼,我說,宗教主要依靠的讓人們、讓人類大眾遵守道德行為準則或者道德律的這種啟示或者強烈情感(它是宗教依靠的至高美德)是什麼?  你們會記得,我告訴過你們,孔子教導的整個體系可以總結為一個詞:君子律法,歐洲語言里最接近詞,我認為是道德律。孔子把君子律法稱為秘密。孔子說:「君子之道,費而隱。」然而孔子也說:「普通男女大眾的簡單智力也能知道這個秘密的一些東西。普通男女大眾的卑賤天性也能履行君子律法。」因為這個原因,歌德,他也了解孔子的君子律法這種秘密,稱它為「公開的秘密」。人類在哪裡以及如何發現這個秘密呢?你們會記得,孔子說過,我告訴過你們對君子律法的認識開始於對夫妻關係的認識——婚姻中男女的真正關係。因此秘密,歌德所說的公開的秘密,孔子的君子律法,首先通過男人和女人發現。那麼,男人和女人又是如何發現這個秘密——孔子的君子律法呢?  ------------中國人的精神(13)------------  我告訴過你們,孔子的君子律法在歐洲語言中最接近的詞是道德律。那麼孔子的君子律法和道德律的不同在什麼地方——我指的是者哲學家和道德學家的道德律或道德律法,有別於宗教導師教導的信仰或道德律法。為了理解孔子的君子律法與哲學家和道德學家的道德律法之間的不同,讓我們首先找到宗教與哲學家和道德學家的道德律法之間的不同。孔子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因此,根據孔子的說法,宗教和道德律——哲學家和道德學家的道德律——之間的不同在於宗教是凈化的、有序的道德律,是道德律的更深入更高尚的標準。  哲學家的道德律告訴我們必須遵守我們人的律法,也就是理。而理,正如大家理解的那樣,意味著理性力量,思想和理性的緩慢過程,它讓我們區分和認識到事物的外在形式和可定義的屬性和品質。因此,理,我們的理性力量,只能讓我們看到道德關係里可定義的屬性和品質,習俗、道德,也可以稱呼為外在的禮貌和死板的形式,或者說,對錯或正義的形式。理,單獨我們的理性,不能讓我們看到對錯或正義那不明確的、活生生的絕對本質,也可以說,正義的生命,或者說靈魂。因為這個原因,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學家的道德律告訴我們必須遵守的我們人的律法,稱為良心,也就是我們的心。但是,正如希伯來聖經里的智者說的那樣,人心裡有許多機巧。因此,當我們把良心,我們的心,作為我們人的律法來遵守,我們就可能傾向於去遵守,不是我所謂的正義的靈魂的聲音,正義的不明確的絕對本質,而是一個人心裡的許多機巧。  換言之,宗教用遵守我們人的律法的方式告訴我們必須遵守我們人的正確律法,不是動物的或我們的肉體律法,聖保羅所謂的肉體的心靈律法,著名的信徒奧古斯特·孔德、利特爾先生對此下了一個很好的定義:自我保存和繁殖的律法;而我們人的真正律法,是聖保羅所謂的精神心靈的律法,孔子定義的君子律法。簡言之,我們人的這種真正律法,這就是宗教告訴我們去遵守,是基督所謂的我們內心的天國。因此,我們看到,正如孔子所說的,宗教是提煉過的、精神化的、有序的道德律,比哲學家和道德學家的道德律更高更深的標準。因此,基督說:「除非你的公正(或者道德)超越了猶太法學家和法利賽教徒(也就是哲學家和道德學家)的公正(或者道德),否則你不可能進入天國。」  和宗教一樣,孔子的君子律法也是提煉過的、有序的道德律——比哲學家和道德學家的道德律更深更高的道德律標準。哲學家和道德學家的道德律告訴我們必須遵守我們人的道德律,哲學家稱之為理,道德學家稱之為良心。但,和宗教一樣,孔子的君子律法告訴我們必須遵守真正的我們人的律法,不是街上一般人或者粗俗骯髒者的律法,而是愛默生所謂的世界上「最率直最單純的心靈」的人的律法。事實上,為了了解君子的人的律法是什麼?我們必須首先是君子,用愛默生話說,是在他自身中發展出來的君子的率直和單純的心靈。因此,孔子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然而,孔子說過,只要我們學習並嘗試獲得君子的細膩感情或品位,我們就可以知道什麼是君子律法。在孔子的教義里,品味的漢語是禮,曾經被翻譯成禮節、禮數和禮貌,其實這個詞是品味的意思。品味,君子的細膩情感和好品味,當用於道德行為時,用歐洲語言說,就是榮譽感。事實上,孔子的君子律法不是別的而就是榮譽感。這種榮譽感,孔子稱為君子律法,不是哲學家和道德學家的道德律,那是一種生硬的、死板的關於對錯的形式的或者公式的知識,而類似於基督教聖經里的正義,一種對天生的、逼真的、生動的對錯或者正義的不明確的絕對本質的感知,即正義的生命和靈魂,也稱為榮譽的感知。  ------------中國人的精神(14)------------  現在,我們可以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認識到夫妻關係的男人和女人,是怎麼認識到那個秘密,歌德的秘密,孔子的君子律法?男人和女人發現這個秘密,是因為他們有君子的細膩感情、好品位,應用於道德行為上就是榮譽感,這使得他們看到了對錯或者正義的不明確的絕對本質,即正義的生命和靈魂也就是榮譽。那麼是什麼給了、激發了男人和女人的這種細膩情感、好品位或者榮譽感,從而使他們看到正義的靈魂即榮譽呢?朱貝特的這句美文解釋了它。朱貝特說:「人不能真正公正對待他的鄰居,除非他愛他」。因此,讓男人和女人看到朱貝特所說的真正的公正,正義的靈魂也叫榮譽,讓他們發現這個秘密——歌德所說的公開的秘密,孔子的君子律法——的靈感就是愛——男女之間的愛,就是說,產生了君子律法;這個秘密,因為擁有它,人類不但建立了社會和文明,而且建立了宗教——去發現上帝。你現在會理解歌德借浮士德(28)之口的忠實自白,其開頭是:  上面不是天堂的屋頂么?  下面不是堅實的大地么?  現在,我要告訴你們,不是宗教教導的對上帝的信仰讓人們遵守道德行為的準則。讓人遵守道德行為的準則的是宗教訴諸的君子律法——我們內心的天國。因此君子律法是真正的宗教生命,而對上帝的信仰以及宗教所教導的道德行為準則,可以說只不過是宗教的形式。但是,如果宗教的生命是君子律法,那麼宗教的靈魂、宗教的啟示之源——是愛。愛不單是指男女之愛這種人類最先了解的愛。愛包括所有真實的人類感情,父母子女之間的感情以及對所有生命的情感和善良,同情、憐憫、仁慈;事實上,所有真實的人類情感都包括在仁這個中國漢字裡面,如果用最接近的歐洲語言,用基督教的老話說,就是神性,因為這是人的最類似神的品質,用現代話來說,就是人性,人性的愛,或者用一個字來表達,愛。簡言之,宗教的靈魂,宗教的啟示之源就是這個中國字仁,愛——你可以稱呼它任何名字——最先是作為男女之愛出現在世界上。之後,這就是宗教的啟示,宗教的至高美德,我說過,宗教主要依靠它使得人、使得人類大眾能夠遵守構成了宇宙的神聖秩序部分的道德行為的準則或者道德律。孔子說:「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現在,我們在宗教里發現啟示、活的情感。而宗教里的這種啟示或者活的情感不只在宗教里可以發現——我指的是教會宗教。每一個曾經感到一種使他超越自我利益的思考或恐懼的衝動的人,都感到這種啟示或活的情感。事實上,宗教里的這種啟示或者活的情感在人的任何不是基於自我利益或者恐懼的動機,而是責任和榮譽感所驅動的行為里都能找到。我要說,宗教里的這種啟示或者活的情感不只是在信仰里找到。宗教的價值在於所有偉大信仰的創立者身後留下的關於道德行為準則的話里所有的、哲學家和道德學家的道德準則里沒有的這種啟示或者活的情感,正如馬修·阿諾德所說,它照亮了準則並讓人們容易去遵守。而宗教的道德行為準則里的啟示或者活的情感不只在信仰里能夠找到。所有文學偉人,特別是詩人,他們的文章里也充滿了信仰里的啟示或者活的情感。比如,我曾經引用過的歌德的話,也有這種靈感或者活的情感。不幸的是,文學偉人的話不能傳達到人類大眾,因為所有的文學偉人都使用的是受過教育的人的語言,這是人類大眾所不能理解的。世界上所有偉大宗教的建立者有一個優勢,他們大都不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因此,他們說的是沒有受過教育的人的樸素語言,這樣就能讓人類大眾理解他們。因此宗教,世界上所有偉大的宗教的真正價值,在於它可以向人類大眾傳播它所包含的啟示或者活的情感。為了理解歧視或者活的情感是怎樣進入宗教,進入世界上所有偉大宗教,那讓我們看看宗教是如何進入世界的。  ------------中國人的精神(15)------------  如我們知道的那樣,世界上所有偉大宗教的建立者,都是具有特別甚至非凡強烈的情感天性的人。這種異常非凡的情感天性讓他們感受到強烈的愛的情感或人類感情,如我說過的那樣,這是宗教的啟示之源,宗教的靈魂。這種強烈的情感或愛的情感或人類情愛讓他們看到我所說的對錯或者正義的不明確的絕對的本質,即他們所說的公正的正義靈魂。這種對正義的絕對本質的生動理解讓他們看到了對錯律法或者道德律的統一。由於他們具有非常強烈的情感天性,他們具有強大的想像力,這就無意中把道德律的一致人格化為一種全能的超自然存在。這種超自然的全能的存在,他們想像中人格化的道德律的統一,他們稱之為上帝,他們相信,他們感受到的強烈的愛或者人類感情的情感或者激情來自那裡。於是,這樣宗教里的啟示或者活的情感就進入了宗教;啟示照亮了宗教的道德行為準則,為人類大眾沿著道德行為的筆直的、狹窄的道路前進提供了情感和動力。但是現在,宗教的價值不只是他的道德行為準則裡面有歧視或者活的情感來照亮這些準則以便人們遵守。宗教,世界上所有偉大宗教的價值在於他們有一個組織來喚醒、鼓勵和點亮人的這種啟示或者活的情感,以便讓他們遵守道德行為準則。世界上所有偉大宗教里的這種組織就是教會。  很多人相信,教會的建造是用來教導人們信仰上帝的。但這是個大錯誤。現代基督教會的這個大錯誤讓像已故的弗勞德先生(29)那樣誠實的人對現代基督教會感到噁心。弗勞德先生說:「在英格蘭我聽了上百個佈道,關於忠實地秘密,關於神職人員的神聖使命,關於羅馬教皇的繼承,等等,實話說沒有一個我能夠回想起來誠實,樸素的戒律,『不可撒謊』,『不可偷竊』。」我很敬重弗勞德先生,但我以為他在說起教會,基督教會,應該教導道德時,他錯了。教會建立的目的無疑是讓人有道德,讓人遵守諸如「不可撒謊」「不可偷竊」的道德行為準則。但是,世界上偉大宗教的教會的功能,真正的功能,不是教導道德,而是教導信仰,我曾向你們說明過,不是呆板方正的教條,諸如「不可撒謊」「不可偷竊」,而是啟示,一種讓人們遵守準則的活的情感。換言之,世界上所有偉大宗教的教會是一個組織,我說過,喚醒並點亮人的啟示或者活的情感讓他們遵守道德行為準則。那麼教堂是怎麼喚醒並點亮人的啟示呢?  眾所周知,世界上所有偉大宗教的建立者不僅給了他們教導的道德行為準則以啟示或者活的情感,而且激勵他們的直系門徒以無限的讚美、愛和狂熱的情感來對待他們自身。當偉大導師死後,他們的直系門徒,為了保持對他們導師的無限的讚美、愛和狂熱的情感,就會建立一個教會。如我們知道的那樣,這就是世界上所有偉大宗教的教會的起源。教會喚醒並點亮了人所必需的啟示或者活的情感,讓人遵守道德行為準則,通過保持、激勵、鼓勵這種對門徒最先體驗到的宗教的導師和創立者的人格和個性的無限讚美、愛和狂熱情感。人們不僅正確地稱呼這是對上帝的信仰,也是對宗教的一種信仰、一種信任;那麼是對誰的信任呢?對他們宗教的宗師和建立者的信任,伊斯蘭教里的先知,基督教里的基督。如果你問一個稱職的伊斯蘭教徒為什麼他信神並且遵守道德行為準則,他會正確回答你他這麼做是因為他信默罕默德這個先知。如果你問一個稱職的基督徒為什麼他信上帝並且遵守道德行為準則,他會正確告訴你他這麼做是因為他愛基督。因此,你看到,對默罕默德的信仰,對基督的愛,事實上我所說的對宗教的宗師和建立者的無限讚美、愛和狂熱的情感,被教會用來保持、激勵、鼓勵人,是啟示之源,世界上所有偉大宗教的真正力量,通過它可以讓人,人類大眾遵守道德行為準則。孟子,在談到中國歷史上兩個最純粹最基督式的人物,說:「人們領會了伯夷和叔齊的精神,放蕩的惡棍不再自私,懦弱的人有了勇氣。」(30)  我寫了這麼多,現在可以回答之前你們問我的問題了。你們問我,你們會記得,沒有宗教教導的對上帝的信念——一個人怎麼能讓人,讓人類大眾,跟隨和服從孔子在國家信仰里教導的道德的準則——對皇帝忠誠的絕對責任?我向你們揭示了不是宗教所教導的對上帝的信仰使人真正地服從道德法則或道德行為法則。我向你們表明,宗教之所以能夠使人服從道德行為法則,主要是因為一個叫做教會的組織喚醒和點亮了人之中的啟示或活的情感,正是這種情感使得他們服從那些法則。現在為了回答你們的問題,我會告訴你們,孔子的教義體系稱為儒教,中國的國家信仰,正如別的國家的教會宗教,讓人遵守道德行為準則的手段也是通過相當於別的國家的教會宗教里的教會這樣的組織。在中國儒教中,這種國家信仰里的組織就是——學校。學校是中國孔子的國家信仰里的教會。如你們知道的那樣,漢語里宗教信仰的「教」這個字也是教育的教。事實上,由於中國的教會就是學校,信仰在中國就意味著教育,修養。中國學校的目的和目標,不是像今日現代歐洲和美國,教人謀生,而正如教會宗教的目的和目標,是教人理解弗魯德先生所謂的基本戒律,「不要撒謊」「不要偷竊」;事實上,教導人做個好人。「不論我們是否言行有素」約翰生說:「不論我們是否想有用或者讓人愉快,最基本的是要有對和錯的虔誠的道德認識;然後,了解人類歷史,以及那些體現了真理,被事實證明的合理觀點。  ------------中國人的精神(16)------------  我們已經看到教會宗教的教會通過喚醒和點亮人的啟示或者活的情感,能讓人遵守道德行為準則,而它喚醒和點亮人的啟示或者活的情感,主要是通過激勵和喚起對宗教的宗師和建立者的無限讚美、愛和狂熱的情感。那麼,在學校——中國的孔子的國家信仰里的教會——和別的國家的教會宗教里的教會有一個區別。學校——中國的國家信仰里的教會,它確實能通過喚醒和點亮人的啟示或者活的情感讓人遵守道德行為的準則,如同教會宗教里的教會一樣。但中國的學校用來喚醒和點亮人的歧視或者活的情感的方法不同於別的國家的教會宗教里教會所用的方法。學校,中國孔子國家信仰里的教會,不是通過激勵和點亮對孔子的無限敬仰、愛和狂熱的情感來喚醒和點亮啟示或者活的情感。孔子在他的一生中的確在他的直系門徒裡面激發了一種無限敬仰、愛和狂熱的情感,而且在他死後,在研究並理解他的所有偉人中間同樣激發了一種無限敬仰、愛和狂熱的情感。但是我們知道,孔子在他活著的時候以及在他死後,沒有像世界上別的偉大宗教的創立者那樣,曾激發了人類大眾同樣的讚美、愛和狂熱的情感。中國的普通大眾,並不像伊斯蘭國家的普通大眾讚美崇拜穆罕默德,或者如同歐洲國家的普通大眾讚美崇拜耶穌·基督那樣,讚美崇拜孔子。在這方面,孔子就不屬於宗教建立者那一類人。為了成為歐洲詞義上的宗教建立者,一個人必須有特別甚至異常強烈的情感天性。孔子事實上是商王室的族裔後代,這個朝代在孔子生活的朝代之前統治中國——這個種族具有希伯來人民同樣強烈的情感天性。但是孔子自己生活在周王室的王朝里,周王室——它是具有類似希臘人的良好理智天性的種族,周公就屬於這個種族,我說過,他是前孔子信仰的建立者,或者說是中國的舊約信仰時期的真正代表。因此,如果做個類比的話,孔子就是希伯來人的出身,具有希伯來種族強烈的情感天性,同時接受了最好的理智教育,具有希臘文明所能給予的最好的理智修養。事實上,正如現代歐洲偉大的歌德,有一天歐洲人會認識到偉大的歌德所具有的最完美的人性,是歐洲文明產生的真正的歐洲人,正如中國人認識到孔子具有最完美的人性一樣,他是中國文明產生的真正中國人——我要說,正如偉大的歌德,孔子受過教育,有教養,因而不屬於宗教建立者之類的人。事實上,在孔子活著的時候,他並沒有被人們所了解,除了他最親密人和最直系的門徒之外。  我說,中國的學校,是孔子的國家信仰的教會,不是通過激起和喚醒對孔子的讚美、愛和狂熱的情感來喚醒和點亮啟示或者活的情感來讓人遵守道德行為準則。那麼中國的學校是如何喚醒和點亮啟示或者活的情感來讓人遵守道德行為準則呢?孔子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學校——中國國家信仰的教會——是通過教他們詩歌來喚醒和點亮人的啟示或者活的情感,由此讓他們遵守道德行為準則——事實上,所有真正的文學偉人的著作,如我說過的那樣,都具有宗教的所有道德行為準則中有的啟示或者活的情感。馬修·阿諾德,在談到荷馬和他的詩歌的高貴品質時說:「荷馬詩歌以及少數文學偉人的作品的高貴品質,能夠凈化蒙昧的人,能夠改造他」。事實上,無論什麼都是真實的,無論什麼都是正直的,無論什麼都是純潔的,無論什麼都是可愛的,無論什麼都是有好名聲的,如果有任何美德,如果有任何讚譽的話——學校,中國的國家信仰的教會,都會讓人思考這些事情,通過使他們對它們的思考,喚醒和點亮了啟示或者活的情感,從而讓他們遵守道德行為準則。  但是你們會記得,我告訴過你們文學偉人的真正著作,比如荷馬詩歌,不能傳達於大眾,因為文學偉人使用的是受過教育的人的語言,這不能為人類大眾所理解。事實既然如此,那麼孔子教導的體系,儒教,中國的國家信仰,是如何喚醒和點亮了人類大眾、中國的普通大眾的啟示或活的情感,讓他們遵守道德行為準則呢?好,我曾告訴你們,中國相應於別的國家的教會宗教里的教會組織的是學校。但這並不完全正確。在中國孔子的國家信仰里,真正與別的國家的教會宗教里的教會相應的真正組織——是家庭。真正的教會——學校不過是它的一個附屬物——中國的孔子國家信仰的真正會,是每一個房屋有祖先牌位和祖先拜堂,在每一個村鎮有祖先廟堂的家庭。我曾經告訴你們說,啟示之源,世界上所有的偉大宗教讓人、讓人類大眾遵守道德行為準則的真正動力,是教會激勵和喚起人們對宗教的宗師和創立者的無限的讚美、愛和狂熱的情感。那麼,在中國的國家信仰裡面,讓人、讓中國的普通大眾遵守道德行為準則的啟示之源,真正的動力是「對父母的愛」。基督教教會宗教的教會,說:「愛基督。」中國孔子的國家信仰的教會——每個家庭的祖先排位——說「愛你的父母」。聖保羅說:「讓每一個人都喚基督的名,遠離不公正。」而《孝經》的作者,這本書寫於漢朝,類似於基督的中國人,他說:「讓愛父母的人遠離不公正。」簡言之,正如基督教教會宗教的本質、動力、真正的啟示之源,是對基督的愛,國家信仰,中國的儒教的本質、動力、真正的啟示之源是「對父母的愛」——孝順,以及祖先崇拜儀式。  ------------中國人的精神(17)------------  孔子說:「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孔子還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屬矣。」這就是中國的國家信仰,儒教,如何喚醒和點亮人們的啟示或者活的情感,從而使得他們遵守道德行為準則的方法,所有這些法則中最高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對皇帝效忠的絕對責任,就像世界上所有偉大宗教裡面最高最重要的道德行為準則就是畏懼上帝一樣。換言之,基督教的教會宗教說:「畏懼上帝,服從他」。而孔子的國家信仰——儒教說:「尊敬皇帝,效忠他」。基督教教會宗教說:「如果你畏懼上帝並服從他,首先要愛基督。」孔子的國家信仰,或者儒教說:「如果你想尊敬皇帝並效忠他,首先要愛你的父母」。  現在,我已經為你們揭示了,中國文明為什麼自孔子時代以來這2500年沒有心靈和頭腦衝突的原因。之所以沒有這種衝突,其原因是中國人,甚至中國的普通大眾,沒有宗教需要感——我是說歐洲詞義上的宗教;而中國人沒有宗教需要感,其原因是中國人在儒教里有某種東西可以取代宗教。這種東西,我已經向你們說明,是孔子在他給中華民族的國家信仰里教導的對皇帝的效忠的絕對責任的原則,稱為名分大義的榮譽法典。孔子為中國人民所做的最偉大的工作,我說過,是給了他們國家信仰,教導他們對皇帝的效忠的絕對責任。  因此,我認為,探討孔子以及他為中華民族所做的事情是必需的,因為它與我們現在討論問題——中國人的精神——非常相關。因為我想告訴你們,你們也會從我所說的話里理解到,中國人,特別是受過教育的中國人,有意地忘記並放棄了他曾經效忠的榮譽法典,中國孔子的國家信仰的名分大義,對皇帝或者元首效忠的絕對神聖責任,這樣的中國人已經丟掉了中國人的精神,丟掉了他的民族和種族的精神:他不再是一個真正的中國人。  最後,讓我簡單地總結一下關於我們討論的題目——中國人的精神或者真正的中國人,我想要說些什麼。真正的中國人,我向你們說明過,是過著具有成人的理智同時具有孩子的單純心靈的生活的人,中國人的精神是靈魂和理性的恰當結合。現在,如果你考察中國人的心靈在第一流的藝術文學作品裡的產品,你會發現它正是靈魂和理性的恰當結合——讓這些作品悅人可喜。馬修·阿諾德對荷馬詩歌的評論對中國所有第一流的文學同樣適合,「不但具有深刻觸動人性本心的力量,這是伏爾泰不能企及的弱點,也具有伏爾泰那令人驚異的樸素性和理性。」  馬修·阿諾德把這位最好的希臘詩人的詩歌稱為富有想像力的理性的女祭司。中國人的精神,正如在最好的標本、也就是他們的藝術和文學的作品裡面是看到的那樣,正是馬修·阿諾德所說的富有想像力的理性。馬修·阿諾德說:「後來的異教徒的詩歌依靠感覺和理智生活;中世紀基督徒的詩歌靠心靈和想像生活。而現代精神生活,當今的現代歐洲精神的主要因素,既不是感覺和理智,也不是心靈和想像,而是富有想像力的理智。」  如果馬修·阿諾德這裡所說的是真的,今日歐洲人民的現代精神的因素是富有想像力的理性,那麼你就會發現中國人的精神對歐洲人有多麼巨大的價值——這種精神就是馬修·阿諾德所謂的富有想像力的理性。我說,它非常有價值,非常重要,值得研究、值得理解、值得熱愛,而不是忽視、輕視、試圖毀滅它。  但是現在,在我最後作結論前,我想給你們一個警告。在考慮我給你們說明的中國人的精神時,你們一定要記住它不是科學,哲學,神學,或者什麼主義,比如勃拉瓦茨基夫人(31)或者貝贊特夫人(32)的神學或者主義。中國人的精神甚至不是心理活動——一種大腦和心靈的活躍運轉。我想告訴你們,中國人的精神是心靈的狀態,靈魂的性情,你們不能像學速記或者世界語一樣學習它,——簡單說,它是一種心態,或者用詩人的話說,一種寧靜祥和的心態。  ------------中國人的精神(18)------------  最後,請允許我為你們朗誦非常中國化的英國詩人華茲華斯的幾行詩,它勝過我本人說過的或能說的任何言詞,它為你們描述了中國人的精神中寧靜祥和的心態。這幾行英國詩以我力所不及的手法向你們呈現了中國式人性里靈魂和理性的完美結合,以及賦予真正中國人無以言表的文雅的寧靜祥和,華茲華斯在《丁登修道院》這首詩里說:  同樣,憑藉它們  我還在更高尚的方面  得到別的饋贈:祥和的心態  讓神秘的重負,  讓整個難以了解的世界給予的  沉重惱人的負擔,  得到緩解:——在寧靜祥和的心態下  柔情引導我們前行,——  直到我們的肉體的呼吸  甚至血液的流動  都停下了,我們的身體已經  熟睡,成了活的靈魂:  我們的眼睛在和諧的力量下變得  寧靜,在快樂的力量下變得深邃,  我們看清了萬物的生命。  寧靜祥和的心態讓我們看清了萬物的生命:這就是充滿想像力的理性,這就是中國人的精神。  
推薦閱讀: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關於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決定
精神婚外戀及其對策【婚戀男女】
科學精神 百年弘揚
口述:老公的曖昧女友說他們只是精神出軌
中國女排斬獲奧運冠軍 外媒點贊「女排精神」

TAG:中國 | 中國人 | 精神 | 辜鴻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