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的印風是與其書風一脈相承
許多人熟悉齊白石是從他的繪畫開始的,但齊老自己卻說:他的印比畫更好!
齊白石27歲開始學畫,但齊白石最早制印的年齡更早。在27歲以前,齊白石就已經開始對篆刻的研習與創作了。這一觀點,我從在北京畫院美術館的白石印展中的白石早年制印專櫃中不難找到答案。齊白石早年是木匠,其腕力大,手頭准,分寸感極強,這為後來的齊氏印風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有人估計,齊白石的篆刻作品流傳於世約為2000餘方,但也有3000方一說。齊氏對自己的篆刻自視甚高,從他對兒女的遺囑中「子孫不得一印與人」之語我們也可以看到他對自己篆刻作品的珍視。齊白石的多面印不多,多面大印更是稀少。2008年保利曾上拍一枚所謂的六面印(該印長方型:有一面敘白,一面刻畫鸕鶿荷花圖,實為四面印文)。
印文:風花雪月流水行雲
齊白石的印風是與其書風一脈相承。看齊白石的印,你不難發現有如下幾點特點:首先,以刀代筆,以書法做印法。白石老人的書法在老一輩藝術家當中是最全面,也是成就最高的。特別是他的篆書,取法高古,奇偉。在制印中,白石老人充分發揮了書法的長處,直截了當,沉著痛快。
其次,布白以書法虛實為印法黑白,這是理解篆刻之美的關鍵。白石老人是畫家,所以他在處理虛實上駕輕就熟,不著痕迹。
第三,特別是紅白以外那些「看不到」的地方。以「寂寞之道」(白文),白石(朱文)印為例,即可體會到不刻之刻的妙用。
印文:百花齊放
第四,齊白石印作,紅白反差巨大,這給他的繪畫構圖平添了極大的,非金石家所不能為的金石味。而這種味道不是調出來的,而是本能天然地從白石的內心迸發出來的平實、天真、自然的集合體。
第五,白石的印作,刀法簡單,巧與拙相得益彰。白石印的線條,一面光潔,一面粗糙,好像是側鋒用筆一樣,全以真刀出刀,粗看簡單,但細細琢磨,奧妙無窮。
印文:意足不求顏色似
第六,齊白石印在字與字,字與邊的處理上大膽而別具匠心,借邊、損邊、去邊、細邊、粗邊,方寸之地,齊白石的智慧恰到好處。
第七,齊白石的印,一般不用質地特別細密的印材,大部分以青田為主,壽山為輔,青田石最大的特點是石脆而受刀,其刀刻效果與白石書法感覺最相稱,所以我們看白石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中國湘潭人也」,「草木未必無情」等都是以青田老料為之。
齊白石的書法篆刻藝術和他的繪畫藝術一樣是美的創造的結晶。齊白石藝術的融合民間與文人藝術於一爐的素質與特徵非常完美地體現了一位平民藝術家的人生態度與審美情感,始終保持了質樸、健康、清新、奇崛、雄肆的品格境界。
推薦閱讀:
※太形象了!齊白石筆下的草草蟲蟲
※齊白石筆下的蔬果,垂涎欲滴!
※1/10的 齊白石 ,最是惜墨如金!
※齊白石進京前,曾捕養過許多昆蟲:「蟋蟀、蝴蝶、螳螂、蚱蜢……無不應有盡有」。從1909年到1919年,速寫的或工細的畫在毛邊紙上的畫稿最少也在千張以上
※陳衡恪《煮茶圖》(齊白石題跋 香港蘇富比2016春拍)
TAG:齊白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