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用藥七分養」的科學內涵
07-12
「三分用藥七分養」的科學內涵:人患病後康復與否,有時並非完全取決於用藥治療,自身保養與養生也至關重要,甚至保養與養生重於用藥。因為治療是有限度的,許多疾病並不完全是靠藥物治癒的,而是靠自身的因素-善於保養與養生治癒的。俗話說的「三分用藥七分養」就是這個道理。人體的健康與哪些因素有關呢?現代科學研究認為,生活方式佔60%,遺傳因素佔15%;社會因素佔10%,氣候因素佔7%,而醫療因素佔8%。俗話說的「三分用藥七分養」,醫療因素佔30%,而現代科學研究證實的醫療因素只佔8%,這不就很好地說明了「治療是有限度」的嗎?所以中醫的保養與養生思想對疾病的康復及患病與否是至關重要的,是有科學道理的。由於個體有差異,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各不相同,所以患病後康復的快慢及是否再複發,每個人是不一樣的。一般而言,善於保養與養生的人很少患病,或病後癥狀輕淺而且容易康復;不善於保養與養生的人則很容易發病,或病後癥狀較重而且不容易康復。那麼如何保養與養生呢?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說:「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裡包括了現代科學研究認為的諸如生活方式、社會因素、氣候因素等,對於生活方式而言,當「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對於社會因素而言,當「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對於氣候因素而言,當「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只有這樣善於保養與養生,才是懂得「七分養」的科學內涵與意義。從目前來看,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導致許多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肥胖病、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化、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腫瘤、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痛風等病的罪魁禍首。因為這些人或「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患病後,採取積極合理的治療是「三分用藥」的康復措施之一,其結果或是治癒的唯一方法,亦或未治癒與康復,或病情反覆發作而久治不愈,這是為什麼呢?或許與不善於「七分養」有關係。臨床觀察發現,患病後雖然經過正確合理的用藥治療,某些患者的疾病或可痊癒而不複發,但是也有一些患者的疾病雖癥狀緩解、減輕或痊癒而仍複發,主要是有誘發因素存在,或者說是不善於保養與養生造成的。這些誘發因素包括諸如不良的精神刺激、飲食不當、勞累過度及氣候因素的影響等等,或是單一誘因,或是重疊誘因。1、因不良的精神刺激而複發不良的精神刺激,中醫稱之為情志刺激,即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太過,能直接損傷人體內臟,導致氣機紊亂,氣血運行失常,使原陰陽自和過程逆轉,致疾病複發。臨床常見的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癲癇、精神病及各種神經症如癔病、神經衰弱、抑鬱症、心血管神經症、胃腸神經症、更年期神經症等,皆與不良的精神刺激有關。情志太過可使人發病或使病情反覆而久治不愈,這在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有明確說明。五志太過,可以直接傷及本臟。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七情過激,可以傷及心神。如《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說:「愁憂恐懼則傷心」、《靈樞·本神》說:「怵惕思慮者則傷神……喜樂者,神憚散而不藏;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懼者,神盪憚而不收」等。情志不暢,可以影響臟腑氣機。如《素問·舉痛論》說:「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等。在情志刺激而發病,或使疾病反覆發作而久治不愈中,怒志太過傷人最多。由於所願不遂、生氣著急惱怒,可使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神經症等反覆發作,甚至導致猝死。由於生氣著急惱怒,「怒則氣上」,導致肝氣疏泄太過,氣機上逆,甚則血隨氣逆,並走於上,沖逆心胸與腦,出現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胸痹心痛);或高血壓病,出現頭脹頭痛、眩暈,面紅目赤;或導致高血壓腦病,消化道出血、嘔血、中風昏迷等。若兼發肝氣橫逆,可兼見腹痛、腹瀉等症。如《素問·舉痛論》說:「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泄」,《素問·生氣通天論》說:「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素問·調經論》說:「血之於氣並走於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氣復返則生,不返則死」。所以善於保養與養生的人,往往遇事不急、不躁、不惱怒,「恬淡虛無」、「精神內守」,則心平氣和,「真氣從之」而「病安從來」?正如唐代大醫藥學家孫思邈所說:「神氣淡則血氣和,嗜欲勝則疾疢作。」2、因飲食不當而複發由於飲食不潔、飲食不節和飲食的偏嗜等飲食不當因素,不僅成為發病的主要因素,而且還是病情複發或反覆發作的因素之一。由於飲食物主要依靠脾胃的納運作用進行消化吸收,所以飲食不當主要損傷脾胃(腸),脾胃損傷後還可導致食積、聚濕生痰、化熱、氣血不足等病變。臨床常見的如慢性脾胃病(胃炎、消化道潰瘍病、腸炎腹瀉、痢疾)、慢性肝病、痔瘡、糖尿病、肥胖病、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中風、冠心病、心律失常、痛風等,皆與飲食不當有密切關係。飲食不當傷人發病或使病情反覆而久治不愈,這在《黃帝內經》中也有明確說明。飲食太過,直接傷及腸胃。如《素問·痹論》說:「飲食自倍,腸胃乃傷。」營養過剩,百病叢生。目前由於生活條件的逐步提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胡吃海造、暴飲暴食、嗜酒狂飲、大魚大肉、生猛海鮮等過食膏粱厚味,則百病叢生。如《素問·生氣通天論》說:「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膏粱之變,足生大疔」,《素問·腹中論》說:「夫熱中、消中者,皆富貴人也」,《素問·通評虛實論》說:「消癉、仆擊、偏枯……肥貴人,則膏粱之疾也」,《素問·奇病論》說:「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轉為消渴」等論述。《金匱要略》說:「凡飲食滋味以養於生,食之有妨,反能有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以此致危。」孫思邈也說:「飽食過多則結積聚渴,飲過多則成痰癖。」所以善於保養與養生的人,尊奉經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而少患病,或病後容易康復。3、因勞累過度而複發孫思邈曾說:「養性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以其運動故也。」(《千金要方·道林養性》)但是如果長時間過於勞累,可導致臟腑經絡及精氣血津液的失常,耗傷正氣,使機體的免疫力及抵抗力降低,從而發生疾病,或使病情反覆發作、久治不愈。俗話說的「積勞成疾」就是這個意思。臨床常見的高血壓、心律失常、冠心病及各種心力衰竭、風濕病、感冒、運動系統的慢性損傷如腰肌勞損、神經症、中風、惡性腫瘤早期病變、男女不孕不育症、性功能障礙、疝氣、猝死等,皆與勞累過度有關。勞累過度使人發病或使病情反覆而久治不愈,這在《黃帝內經》中也有明確說明。勞力過度而耗氣傷精,導致臟氣虛少,功能減退。如《素問·舉痛論》說:「勞則氣耗。」勞力過度而致形體損傷,即勞傷筋骨。如《素問·宣明五氣篇》說:「久立傷骨,久行傷筋。」勞心(神)過度,指長期用腦過度,思慮勞神而積勞成疾。如《素問·宣明五氣篇》說:「久視傷血」,《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辟積於夏,使人煎厥」,孫思邈在《千金要方·道林養性》中說:「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欲則志昏,多事則行勞,多語則氣乏,多笑則臟傷,多愁則心攝,多樂則意溢,多喜則忘錯昏亂,多怒則百脈不定,多好則專迷不理,多惡則憔悴無歡。此十二多不除,則榮衛失度,血氣妄行,喪生之本也。」房勞過度,耗傷腎精,損傷腎氣,百病生焉。如《素問·生氣通天論》說:「因而強力,腎氣乃傷,高骨乃壞。」所以善於保養與養生的人,「常欲小勞而不疲」、「不妄作勞」而少疾,或病後容易康復。4、因氣候因素而複發自然界異常的氣候變化可導致多種疾病,或使病情反覆發作,而久治不愈,甚至死亡。臨床常見的某些呼吸道傳染病、感冒、慢阻肺、各種心力衰竭、風濕病、蕁麻疹、哮喘、冠心病、中風等,皆與氣候因素有關。異常的氣候變化成為傷人致病的因素,中醫稱為「六淫」和「癘氣」。風、寒、暑、濕、燥、火之六氣,是自然界六種不同的氣候變化,是萬物生長收藏和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在正常情況下,六氣不會使人患病。但在自然界氣候異常變化,超過了人體的適應能力,或人體的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不能適應氣候變化而發病時,六氣則成為病因。此時傷人致病的六氣便稱之為「六淫」,亦稱六邪。六淫致病,除氣候因素外,還包括了生物(細菌、病毒等)、物理、化學等多種致病因素作用於機體所引起的病理反映在內。由於氣候因素使人發病或使病情反覆而久治不愈,這在《黃帝內經》中比比皆是,不勝枚舉。肌肉關節疼痛的發作有時會成為氣候變化的晴雨表,這是風濕免疫病(痹證)的臨床特點之一,也是診斷依據之一。即使到醫院做化驗檢查也未必有陽性發現。《素問·痹論》說:「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呼吸道傳染病、感冒發熱、慢阻肺及中風病等都與氣候的異常變化有關。《素問·風論》說:「風者,百病之長也」,《素問·骨空論》說:「風者,百病之始也」,《素問·風論》說:「風之傷人也,或為寒熱,或為熱中,或為寒中,或為癘風,或為偏枯,或為風也,其病各異,其名不同,或內至五臟六腑。」因風邪為百病之長及百病之始,風邪既常兼其他外邪(如寒、濕、暑、燥、熱等)相合而傷人,成為外邪致病的先導;另外,風邪傷人致病又最多,故風邪常是外感致病因素的總稱。因六淫是氣候異常變化的結果,而風邪又是外感致病因素的總稱,故風邪可代表異常的氣候變化,民間說的「傷風了」,就是指呼吸道疾患,如傷風感冒等。所以善於保養與養生的人,尊奉經典「虛邪賊風,避之有時」而少患病,或病後容易康復。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科學家在抑鬱症腦影像和認知方面取得新進展
※地球年齡之爭不是基要真理的問題
※科學家居風水
※你們誤會了,這個腳印真的不是阿姆斯特朗的
※[松鼠快評]聚焦「小龍蝦-肌溶解」事件(跟進更新) - 科學松鼠會的日誌 - 網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