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們的地下宮殿:十三陵里為什麼有那麼多塊「無字碑」

說起「無字碑」,相信大家最先想到的是武則天,據說當年武女皇下葬時吩咐下面人一定在她陵寢前立一個沒有文字的石碑,為啥呢?說法很多,但現在大家比較認同的是說女皇立這碑,碑上不寫任何功績,是想讓後人來評說。

今天咱們先不討論武則天的這塊無字碑,來說說「另一些」無字碑。

「另一些」?難道除了武則天的這塊,還有其他的嗎?

是的,明十三陵里就有好多塊「無字碑」,咋回事呢?

在皇帝陵前立石碑應該是歷朝歷代的一個慣例,這石碑一般被稱為「神功聖德碑」(每個朝代叫法不一),上面書寫著所葬皇帝生前的豐功偉績。

比如十三陵里朱棣的長陵前,就立有一塊「神功聖德碑」,上面由他的兒子仁宗皇帝為他書寫了這一生的豐功偉績。

為什麼要由兒子寫,而不是大臣寫呢?

原來這是朱元璋規定的,他在位時曾下聖旨:「況皇陵碑記皆儒臣粉飾之文,恐不足為後世子孫戒。」意思就是說大臣寫的碑文多是誇張的歌功頌德,起不到教育後世子孫的作用。

因此,從朱棣開始,「神功聖德碑」的碑文都由兒子來給寫。

但是。。。問題來了,

十三陵里僅僅只有長陵的神功聖德碑有文字,其餘皇帝陵寢前的聖德碑上都沒有文字,都是無字碑啊!

這是為什麼呢?

就因為皇帝太「懶」了,「不會寫」。

(長陵神功聖德碑碑亭)

據史料記載,原來十三陵在最開始時就長陵立了神功聖德碑,而像他兒子、孫子、孫孫子的陵前都沒有立這樣的碑。

但到了嘉靖年間,大臣夏言了解了這一情況後,就給沉迷於修道的嘉靖進言:「皇上,你看你老祖宗們的陵墓前就朱棣的有神功聖德碑,其他皇帝的都沒有,這樣看起來不太好啊,要不您也給增建個,不然後世子孫估計老覺得就朱棣爺有功績,其他人沒功呢!」

嘉靖一聽,想了想覺得想法對頭,就應允了。

於是,長陵之外的獻、景、裕、茂、泰、康六陵前立起了神功聖德碑,可光立碑還不行啊,得寫點字。當時的大奸臣嚴嵩給嘉靖進言:「皇上您得為祖宗寫碑文啊,讚美讚美他們。」

可寫碑文這事不是說你想寫就能寫的,你要對前朝皇帝有評價,你得去找資料吧,就算是歌功頌德,你也得知道歌什麼功,頌什麼德;況且朱元璋老爺子已經定過規矩:「不能找大臣代筆,只能自己寫。」所以,要給六位前皇帝寫碑文,這對於當時沉迷於修仙的嘉靖來說,簡直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沒時間,沒精力。

(明十三陵無字碑)

因此,嘉靖雖表面上答應,但總是找借口拖延,一拖拖到自己死了也沒有完成。於是,這六個陵前的石碑就變成了「無字碑」,而後來的明皇帝們一看,也紛紛效仿,只立碑不寫字:

「反正連祖宗們的都不寫,我的也不寫,還省事!」


推薦閱讀:

十三陵裕陵開工大修?明朝外殼清代「心」
十三陵背後故事:為合葬而產生的爭鬥
十三陵之定陵地面景況
唯一未能葬入明十三陵的大明皇帝朱祁鈺
北京十三陵3000文物重回地下:6人用一整天搬龍袍(圖)|文物|出土文物

TAG:明朝 | 皇帝 | 明朝皇帝 | 十三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