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康熙為什麼要簽訂《尼布楚條約》?

康熙親政以後,一直在尋找機會反擊入侵黑龍江流域的沙俄侵略軍。

俄國的入侵

沙俄軍隊第一次入侵黑龍江流域是在明崇禎十六年(1643 )。這一年,沙俄政府派出的以文書官波雅爾科夫為首的武裝隊伍,從黑龍江中游的支流精奇里江流域,一直竄到黑龍江口、烏第河流域,修築砦堡,扣壓人質,殺人放火,無惡不作。幾年後,沙俄政府又兩次派兵強佔尼布楚城,以此為基地向黑龍江中、下游騷擾。繼而,沙俄侵略者又強佔了黑龍江北岸的雅克薩,並以此為據點,四齣剽劫人口,搶掠村莊財物,使居住在那裡的索倫、赫哲、飛牙喀、奇勒爾等居民惶惶不得安寧。

從康熙十七年(1678)到二十一年(1682)間,沙俄又擴大侵略範圍,先後在精奇里江(今俄境結雅河)、西林穆丹河(精奇里江支流)、額爾古納河、牛滿江(今俄境布列亞河)以及恆滾河(今俄境阿穆混河)等河口岸邊修建據點,屯兵駐紮。

康熙二十一年(1682)十一月八日和九日,盤踞在雅克薩的侵略者丘爾卡等,公然把中國獵人額提兒克等20多人鎖進屋裡,放火燒死。沙俄軍隊的暴行極大地激怒了中國人民,也使玄燁下了反擊侵略者的決心。

雅克薩之戰

為了有力地反擊侵略者,玄燁進行了充分的準備。他於康熙十年(1671)、二十一年(1682)兩次巡幸東北。隨後,又派郎談等以打獵為名,對駐雅克薩的俄軍進行偵察。接著,開始調集軍隊,在黑龍江(今璦琿)建城駐兵,又大開屯田,準備積貯,並開闢由遼河、松花江到黑龍江的水陸聯合運輸線,開設從吉林到璦琿、從墨爾根(今嫩江)到雅克薩的驛站。康熙二十四年(1685)五月,由彭春率領的3000名清軍到達雅克薩附近。這些士兵包括駐璦琿的烏拉、寧古塔兵1500名,索倫、達斡爾兵500名,新調之京營八旗五六百名,以及玄燁親自組織的善用藤牌大刀的漢族官兵420名。本著先禮後兵原則,彭春派被俘俄人進城送信,闡明興師之由,勸告俄軍撤回雅庫。盤踞在雅克薩的侵略軍頭目托爾布津恃城防堅固,不肯撤走。清軍決定發起強攻。五月二十四日晚,清軍在城南建立檔牌土壟,布置弓弩,佯作攻擊之勢,而暗中將紅衣大炮架設在東西兩翼。次日黎明,攻城戰開始。清軍的大炮開始轟擊。炮彈,輕的每發10斤,重的每發十六七斤,威力很大。在清軍的炮火下,敵人的塔樓、城堡、教堂、鐘樓、店鋪和糧庫頓時成為一片火海。俄軍被擊斃一百多人。城內有兩個神父,一個叫葉爾莫根,一個叫伊凡諾夫。最初,他們曾鼓動俄軍反擊,沒想到清軍的炮火會如此厲害,現在,他們反過來勸說托爾布津投降了。這樣,在雅克薩盤踞了40多年的俄國侵略者,終於打著白旗向清軍投降。

彭春按照玄燁的指示,善待一切俘虜,不誤殺一人,並在保證不再重犯的條件下,釋放全部戰俘。俄軍舉行投降儀式之後,清軍即將700餘名俄國俘虜送至額爾古納河口,遣返回國。另有一些不願意歸國者,彭春也遵照玄燁旨意,安插到盛京。

雅克薩之戰,幾乎全部是按照玄燁的意圖進行的,實現了玄燁預期的目標,因而,統率者彭春受到了玄燁嘉獎。

然而,托爾布津不甘心失敗。他回到尼布楚後不久,就派人回到雅克薩偵察。當確信清軍已經撤走,莊稼無恙時,他又帶領671人(後增至826人)、5門銅炮、3門鐵炮以及大批槍支彈藥,返回雅克薩。在被清軍摧毀的城堡下面又重築了一座設有全套防禦工事的城堡。

玄燁是在康熙二十五年(1686)二月十三日,即在事過數月後才得到俄軍重新侵佔雅克薩的確切消息的。他立即降諭:任命薩布素為統率,帶領烏拉、寧古塔官兵及福建藤牌兵共2400人,火速趕往雅克薩,在俄軍沒有完成積糧之前,將俄侵略軍趕回去。

五月底,薩布素率所部2000多人來到雅克薩,駐兵城外,曉諭托爾布津離開該城。托爾布津不僅不撤,反而首先開炮遙擊清軍,並連續四次出城,攻擊清軍。戰鬥連續進行了四晝夜。六月初,清軍從南北兩個方向向城區發起猛攻,激戰數日,擊斃俄軍100餘名,其中包括托爾布津。托爾布津死後,拜頓接替托爾布津指揮侵略軍抵抗。由於新修的城堡比較堅固,一時難以攻克,薩布素便改變了作戰方針:由速決改為長期圍困。清軍在城周圍築壘挖壕,以防備敵軍突圍。

圍困一直持續到年底。由於糧食和飲水都極度缺乏,城中沙俄士兵多半都患上了馬腺疫、敗血症,死亡嚴重。到這年年底時,沙俄佔據雅克薩的士兵由原來的800多人降為幾十人。

尼布楚條約的簽訂及後世評價

在雅克薩戰役進行期間,玄燁多次向沙皇發出和平倡議,都被沙皇拒絕。但當沙皇得知俄軍在雅克薩嚴重失利的消息後,大吃一驚,馬上表示願意按受停戰談判。

康熙二十五年(1686)九月,俄國使團先遣信使到達北京,呈遞了沙皇致玄燁書。書中表示接受清政府建議,舉行邊界談判,要求清政府停止攻打雅克薩,待戈洛文使團到達,即開始談判。次日,玄燁允其所請,下令解除對雅克薩的包圍。但當清軍在雅克薩撤軍以後,沙俄又耍盡花招,遲遲不與清政府談判。直到康熙二十八年(1689)七月二十七日,雙方才在尼布楚達成協議,舉行儀式,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條約明確地劃分中俄兩國東段邊界,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流域和烏蘇里江流域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在條約簽訂條約後的150多年裡,東北邊疆安定,這片清朝的「龍興之地」也得到了鞏固。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政府首次與西方國家簽訂的具有現代國際法水準的正式條約。簽訂此條約的結果使得大清與俄羅斯分據了廣大土地,並阻止了俄羅斯的東擴。《尼布楚條約》是中國第一次與歐洲國家按照國際法原則談判達成的條約,也是最早明確使用「中國」一詞來指代大清的國際法文件,國體意義上的「中國」首次正式出現於外交條約文件上。

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侯楊方指出,當時在尼布楚地區游牧的是蒙古布里亞特部落,他們在當時並不屬於清朝,清朝也從未對當地實行過有效統治,否定了「清朝割讓了領土給俄羅斯」的說法。他亦指出,條約簽訂時,喀爾喀蒙古也不屬於清朝。

俄羅斯(包括蘇聯時期)則稱此條約為不平等條約。俄方認為俄國以失去大片領土的代價與清代中國達成了和解,由於簽署了《尼布楚條約》,導致從來不屬於中國的阿穆爾河上游左岸和額爾古納河右岸大片俄羅斯的土地被劃歸中國。俄羅斯遠東考察家涅維爾斯科伊認為,被迫簽署《尼布楚條約》,對俄國人而言是「悲慘的結局」。俄羅斯聲稱1858年,在《璦琿條約》中收復了在《尼布楚條約》中被中國人強佔的失地。

推薦閱讀:

「海光寺」三個字是康熙寫的
康熙帝的兒子們
康熙與皇父順治帝和生母孝康章皇后
對康熙的認識
康熙是如何剷除鰲拜的?

TAG:條約 | 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