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問題怎麼辦?
一般而言,南海就是從台灣海峽一直到馬六甲海峽的這片海域,又稱南中國海。通常所指的南海「爭議地區」集中在南沙、中沙、西沙三個部分。西沙部分自1974年西沙保衛戰後基本上在中國的有效治理之下,中沙部分除黃岩島外,幾乎所有的島礁岩塊在高潮時均不露出水面,沒有島嶼主權爭議,關鍵是南沙。20世紀70年代迄今,越南用「蠶食戰略」逐步侵佔了南沙水域的29個島礁,菲律賓佔據了9個,馬來西亞搶佔了5個,而中國實際只控制著8個(台灣地區駐守太平島,掌控中洲礁),在戰略上完全處於守勢。在獲悉南沙海域可能擁有龐大的油氣資源之後,之前對此不聞不問的一些周邊國家,包括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汶萊等也開始聲稱對南沙部分或所有島礁擁有「不可辯駁的主權」。 也因此,在過去數十年里,如同朝鮮半島局勢一樣,南海被稱之為亞太地區的又一顆「地雷」,有可能「引爆」未來的「地區衝突」。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已經建成運作的大背景下,南海問題的走向愈發引人注目。 中國為何以弱示人? 一直以來,在南海問題上,以「弱勢群體」示人的某些國家傾向於「抱團取暖」、「聯合圖強」,意圖把雙邊爭議多邊化,故意混淆問題的實質,愣把南海問題說成中國與東盟之間的問題。中方為了澄清事實真相,消弭對中國東盟關係的不利影響,多次就此問題作出正面回應:南海問題不是中國和東盟之間的問題,而是南海周邊國家彼此之間的問題。作出這一論斷是非常及時和必要的,它從外交上有力地制止了少數居心叵測的國家妄想「捆綁」區域外部強權或「依靠」區域內部平台(東盟)打壓中方合法合理主權訴求的企圖,充分體現了大國的智慧。 反觀某些南海周邊國家則把中國的「善意」當成「懦弱」,採取「你說你的,我做我的」及「先下手為強」的單幹方式,意圖造成有效治理的事實,諸如越南、菲律賓及馬來西亞最近在南海的一連串宣示主權與強化南海有爭議區海洋主權權利與管轄權的活動。一方面,這些國家援引1992年和1995年東盟有關南海的外長政治聲明,以及2002年中國與東盟所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對中方建立三沙市作出強烈反應,要求中國在南海保持克制,不要採取使南海問題複雜化的行動;另一方面在中國採取克制行為時,自己卻不斷採取使南海緊張局勢升溫,不利區域和平與穩定的動作,如任命自己在西沙和南沙的「縣長」。更甚者,某些國家竟然不顧中國與東盟自貿區的大局,徑自與西方發達國家簽訂勘探合作協議,在有爭議的南海海域進行石油鑽探工程招標、發包,後來遭到中國政府的強烈反對才悻悻罷手。 反觀中國,在「南海問題」這個涉及國家領土主權的重大問題上,中國政府始終堅持和平共處與睦鄰友好關係原則,主張有關各方在南沙問題上採取克制、冷靜和建設性的態度,因此時時受到民意「軟弱」的指責。事實上,中國之所以採取這樣的立場主要是基於以下幾個考量:處理好「南海問題」對東南亞地緣政治的重大影響之一是使區域外強權無法利用此問題增加其在東南亞的影響力或作為介入干預的借口;其次,「南海問題」處理好的話,中國與東盟國家可進一步推動21世紀戰略夥伴關係;第三,處理好南海問題,把蛋糕做大,讓相關各方的絕對收益和相對收益都提高,這也是友鄰、安鄰、富鄰政策的具體表現。 當然中國的「克制」並非是無原則的「退讓」。除了不斷通過外交途徑、新聞媒體表明立場,我南海艦隊還針對性地加強了海上軍事演練,做好隨時應對事態升級的準備。中國相關職能部門緊密合作,通過海事巡邏、科學考察和戶外競技等形式持續不斷地向國際社會宣示主權,海內外華人無線電愛好者4次登上黃岩島的行動就是一個很好的民間方式。為了加強對無人島嶼的系統管理,中國全國人大2009年12月26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島保護法》(該法將於2010年3月1日起施行),從而為島嶼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提供了法理依據,彰顯了我國維護國家海洋島嶼權益的決心和意志。 兩岸合作的可能性 中國大陸在南海問題上的戰略考慮是:主權屬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和平解決。台灣方面也主張主權在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和平互惠的原則。海峽兩岸的南海政策目標是相一致的,團結禦侮也符合雙方利益,海峽兩岸也應考慮合作對東盟有關國家施加壓力。設若越南與菲律賓不願繼續執行《在南中國海協議區三方聯合海洋地震工作協議》的話,兩岸可在選定的南海區域進行油氣資源聯合勘查、開發活動,以收「敲山震虎」之功效,刺激越南、菲律賓重新回到合作的正軌。
推薦閱讀:
※應聘失敗,與南海問題無關
※【海外網評】南海問題到了關鍵時刻
※大國因素對南海問題發展的影響
※美專家:特朗普會拿台灣、南海問題挑戰北京底線
※王靈桂:南海問題中十個不容改變的基本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