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學習過前衛性教育課本的孩子,現在怎麼樣了?
當不到十歲的孩子告訴你他知道「包皮環切手術」的時候,我們必須開始正視一個問題:要如何同孩子們開口談「性」。
皮村同心實驗學校五年級教室里,課本齊刷刷翻開在第3頁。一副逼真的女性生殖器官佔了三分之二頁,遠看像一條條肉色隧道。隧道細部發射出直線,連著名詞解釋「大陰唇」「陰道口」「陰蒂」。往後翻一頁講衛生巾,用六格簡筆畫畫出衛生巾的使用步驟。再往後翻是「自慰是正常行為」。
這所北京打工子弟學校在北京市朝陽區金盞鄉皮村盡頭,周五下午,小學生正在上一堂性教育課。「陰道」「陰莖」「月經」「遺精」,齊聲朗讀從不同班級窗口傳出來,不含情緒,帶著小學生的拖腔拖調,像念一個個陌生的數學概念。
在這所學校,性教育課已經上到第3年。截至2017年,定期使用北京師範大學《珍愛生命》教材上性教育課的學校共14所,皆為打工子弟小學,由負責流動兒童性教育的公益組織「希希學園」安排授課。
開口說「陰莖」兩年前,小學生們第一次在課本上看到生殖器官的小幅圖片。有人一臉茫然,有人蒙住眼睛大喊:「啊!我不敢看!」老師盧新晨開口講課,居然有孩子蓋上課本,捂耳朵拒絕聽講。
課本叫《珍愛生命——小學生健康教育讀本》,由北京師範大學兒童性教育課題組編寫,主編劉文利搞了近三十年兒童性教育。每學期一冊新教材,出版了11冊,「六年級下」仍在編寫中。性教育課持續半學期,6堂課每堂40分鐘,一般選在周五的固定時段,結束後是全校大掃除。
盧新晨是五年級班主任,也是性教育老師,這讓他的性教育課沾了主課的光,「老師用嚴肅的方式講,學生就會用自然的、學知識的態度去學。」上課前,他自己先經歷了一番思想鬥爭。上冊課本講情感價值、人際關係,「跟上思想品德一樣」,給下冊備課,盧老師嚇了一跳。
「爸爸媽媽相親相愛,爸爸的陰莖放入媽媽的陰道,爸爸的精子進入媽媽的子宮。」「生命的孕育」一章里,一行醒目大字,竟然還有圖解。他不僅要給不滿十歲的學生講性行為、生殖器官、月經遺精,還要面對學生關於性的十萬個為什麼。
「內容這麼直白,難以啟齒啊。」猶豫拖拉著不敢講,半學期過去了,他一堂課都沒上。「小時候上生物課,老師講到生殖系統就跳過不講,可是大家都想知道。將心比心,他們肯定也很想知道。」果然,學生開始催問他什麼時候上性教育課。甚至連希希學園負責人韓雪梅也經歷過「開不了口」階段:「我們前三十多年人生,從來沒有說過『陰莖』、『陰蒂』。突然要你開口說,還要帶著那麼多孩子一起說。」
怎麼辦?「多說幾次就好了。」盧老師講「陰莖」,學生的表情就像聽到「長方形」。但當他開始解釋「陰莖俗稱小雞雞」,學生們開始笑,大規模地笑,「覺得老師竟然在課堂里說這樣的詞」。
《珍愛生命》主編劉文利堅持讓孩子對生殖器官使用正確的稱呼,而不用俗稱指代。她認為對一個名稱的避諱,會強化對這個事物本身的誤讀:「當一個孩子遭受性侵害,他連什麼地方被觸摸都描述不清楚,如何得到有效保護?」根據教學實驗,她發現「孩子能自然、大方地說出生殖器官的科學名稱,年齡越小越自然」。
於是,生殖器官模型從簡到繁,被畫進一三五年級的課本,越往高年級模型越詳細逼真。孩子們反覆溫習,直到說「陰莖」能像說「膝蓋」那麼自然。韓雪梅發現,「當每個人都在說時,這個詞就沒什麼了。」唯一障礙是「睾丸」的「睾」不認識,一年級教材為此將整冊課本全註上拼音,「告訴他字怎麼念,就沒問題了。」
另一間教室,志願者老師任睿正在手繪一個澡盆。她在給學生講解月經期間的衛生常識,「為什麼不能坐浴?」後排男生煞有介事地舉手搶答:「不衛生!」這是她的第六堂性教育課。
一次上課,任睿講性侵犯案例,一個女生喝了陌生人的飲料後昏迷,受到了侵犯。下課後,她收到學生的紙條,「你一個女老師講這種事情,不覺得自己很色嗎?」她認真告訴學生:「每個人對性都有不同的理解,你這樣理解也很正常,但不代表這是正確的。我覺得性教育是一件正直體面的事。」
教了兩年半,盧新晨對這套性教育教材的評價從「難以啟齒的直白」換成了「尊重、平等、坦誠,把什麼都明說,不躲躲藏藏」。
「全面的性教育」
在打工子弟學校教了幾堂性教育課,孩子們讓韓雪梅瞠目結舌。
三年級女生問她「痛經能有多痛?月經非得一個月一次嗎?」她們已經有了生理期。五年級學生問「為什麼不能用氣球代替避孕套?」她幾乎答不上來。她懷疑起了自己做性教育的初衷。
2014年,韓雪梅從外企辭職,加入2007年成立的「新公民計劃」,這是一家位於北京的公益組織,致力於解決流動兒童教育問題。工作不到一年,新聞曝出北京一所打工子弟學校老師誘姦12歲女生,以補習代數為由,3個月開房9次。涉事師生韓雪梅都認識,這刺激了她。她決定做點跟兒童性教育有關的事,讓他們學會保護自己。
根據「女童保護基金」發布的數據,2016年媒體公開曝光的14歲以下性侵害兒童案例433起,與2015年相比同比增加27.35%,涉及778名受害者,年齡最小的只有兩歲。
「以前看數據,只覺得是個數字,真有那麼高嗎?接觸個案後,你才覺得:這真的是會發生的啊。」2001年,在廣東順德一個婦科門診,韓雪梅見到一名焦慮的母親帶著念小學的女兒候診,小學女生安靜地捧著一本《優秀作文選》,等著做人工流產手術。直到現在,韓雪梅還記得這本作文書的封面,「我第一次意識到:小學生也可能懷孕,愛讀書的學生也可能懷孕。」
「必須趕緊做性教育這件事,太急了。」2014年,韓雪梅做流動兒童的性教育項目,目的是讓孩子免於性侵。
不久,她發現「性侵犯真的很複雜」,不是講點生理衛生知識,告訴孩子遇到壞人勇敢說不就能解決的。一年級的孩子,站著只有課桌高,「你能教他們反抗嗎?可能付出更大代價。」六年級不滿十四歲的女生,談個戀愛自願性行為,甚至不知道會導致懷孕,而對象則算強姦。「你只告訴她不能,她能聽嗎?」
韓雪梅決定為孩子們找一本能「解答所有問題」的性教育教材,她第一次翻開了劉文利主編的性教育教材《珍愛生命》,「太全面 了」。
2008年,劉文利在北京師範大學成立了兒童性教育課題組,開始編寫一套給中國小學生的性教育教材。「我們做的性教育不是通常意義的『性教育』,而是『全面的性教育』(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課題組在公眾號里解釋道。這套教材從小學一年級開始使用,每學年兩冊,上冊講解性價值觀,下冊教授性生理知識。
「全面性教育」依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通過把「準確的、真實的、不帶任何評判色彩的信息」攤開在學生面前,讓他們自己形成性價值觀。除了生理知識,學生還要學習對自身性別的認同,對各種性傾向的包容,對性慾望的接納,以及處理親密關係。
教材插圖中,常出現坐著輪椅的孩子,彈鋼琴的男生,踢足球的女生,男幼兒園老師,女飛行員,以及手拉手的同性情侶、有孩子和沒孩子的幸福家庭。
上性傾向一課,學生問盧新晨:「同性戀怎麼生寶寶?」盧老師告訴他們,同性戀沒有辦法生寶寶,但是「做父母很快樂,不做父母同樣快樂」。一名學生告訴志願者老師,「爸爸媽媽說同性戀是『有病』」,聽完課,他指著課本告訴父母,「這是不對的」。
除了國際標準的性價值觀,這套教材還花大量篇幅指導學生對付性侵害。書里配了大量情景插圖,模擬可能出現的性侵犯場景。低年級學生要會保護隱私部位,分辨舒服和不舒服的身體接觸。而高年級學生得知道兒童性侵害的法律,學會機智脫險;萬一被侵害,要知道如何保留證據和求助。
課題組找了大興區一所打工子弟學校實驗這套教材。課題組培訓老師講課,觀察教學進程,進行學前學後的知識檢測,甚至還大規模找學生家長溝通。一年教學實驗結束,對教材進行一輪修改。
一冊教材在三屆同一年級實驗三年,教材修改三遍,該學期的書方可出版。2010年至今,這套書共出了11冊,取名叫《珍愛生命》,曾被北京18所打工子弟學校當作性教育課教材使用。
「這是真正專業的教材。以往只是性知識的傳遞,這套書真的能體現對人格成長、對性坦然開放的態度。非常國際主流。」性學家方剛評價這套書,「是我唯一推薦的國內小學性教育教材。」
2015年,韓雪梅與北師大性教育課題組合作,流動兒童性教育項目改名叫「希希學園」,名字來自《珍愛生命》教材設計的吉祥物「希希寶」。那年,希希學園在13所打工子弟學校安排了1344課時的性教育課,由147名受過培訓的本校老師和9名志願者授課,9405名流動兒童上到了課。
早期參與性教育實驗的幾所學校甚至自動將性教育列入課表,設為必修課。它們已經有了一批能夠勝任性教育課的老師,不再需要公益組織提供課本和教師支援。
性教育早不早?「小學一年級開始性教育是不是太早了?」「給三年級講月經遺精是不是太早了?」「提前知道性知識會不會誘發性行為提前?」
韓雪梅常面臨這樣的質疑。長期跟孩子接觸,韓雪梅感嘆:「他們懂得太多了。」性學家方剛覺得「不算早,應該在更小的時候就普及」。而劉文利則用研究數據和《珍愛生命》教材回答,「全面性教育」就該從小開始。
1988年8月,還在北師大念生物系碩士的劉文利選擇「青春期性教育」作為碩士論文課題。那一年,教委和計生委聯合發出通知,性教育第一次被納入中學教育大綱。第二年,劉文利在《生物學通報》上發表了第一篇關於性教育的論文,介紹了美國蘇聯等外國性教育狀況。
她的畢業論文由我國著名兒童衛生專家葉恭紹評審。葉恭紹告訴她,周恩來總理曾說:「一定要在男孩遺精前、女孩月經前,把這些知識告訴他們。」他鼓勵劉文利把兒童性教育繼續做下去。
接下來十幾年,劉文利做了一系列國內外兒童性教育研究。
荷蘭兒童4歲開始接受性教育,8歲了解生殖器官,11歲學習性取向和避孕措施。他們從小被教育性行為需要「雙重保險」,使用安全套預防性傳播疾病的同時,再服用避孕藥防止懷孕。
沒到青春期就學習避孕,荷蘭青少年並沒有因此變得「私生活混亂」。他們初次性行為時間甚至比歐美其他國家更晚,意外懷孕率全球最低,艾滋病感染率是美國的五分之一。
而在中國, 九成父母一年裡不會跟孩子聊一句跟「性」有關的話題。2007年,劉文利對中國北京、上海和西安841名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問卷調查,不到11%的家長教過兒子清洗陰莖;只有二成女生在生理期到來前,知道怎樣處理初潮。
半數以上中國孩子曾問父母:「我從哪裡來?」七成父母或者避而不談,或者含糊其辭:「長大後就知道了。」而孩子一有戀愛苗頭,父母們立刻如臨大敵,警告他們「不許早戀」和「禁止婚前性行為」,但只有不到6%的父母跟孩子交流過性交和避孕知識。
而孩子們的性成熟年齡卻在提前。根據《2015年中國女性生理健康白皮書》,00後女性平均初潮年齡在12歲,比65後提前兩歲。「三年級講青春期完全不算早。難道非得讓孩子被第一次月經遺精嚇到後,才告訴他們這是什麼?」韓雪梅說。
家長學校對「性」避而不談,並不能阻止青少年主動探索。女性首次性行為發生在16歲前的比例,00後佔10.6%,遠高於80後的2%和90後的4.5%;根據國家計生委科學技術研究所2013年統計,我國每年人工流產多達1300萬人次,一半以上不到25歲。
「什麼是賣淫?」小學生的問題常讓韓雪梅張口結舌,五年級女生這樣問她,他們從新聞里總看到這個詞。低年級學生知道有種與性相關的傳染病,「很恐怖、會死人」,他們管這叫「愛思病」。
盧新晨講包皮環切手術,不到十歲的學生興奮地說:「哦!我知道這個!」 電線杆上,「切包皮手術」、包治性病和無痛人流貼得到處都是,孩子對這早就好奇得不行。甚至有老師發現,五年級學生在看黃片黃書。
「他們太想知道這些事,如果把學校和家庭的性教育渠道都堵死,他們只能去上網。」韓雪梅曾試著在百度搜索「青春期」,除了科普外,還跳出一大堆色情信息,「肯定不願意讓孩子看到這些,你能做的就是,在他們搜索前告訴正確的知識。」
而現有的性教育課本甚至不能給孩子全面、正確的信息,這些書對自慰進行道德批判,還物化女性。江西高校出版社近年出版的《高中生科學性教育》中寫道:「女孩因愛而獻出身體,並不能增加男孩對她的愛,還會被『征服』她的男孩認為『下賤』。」而性行為不僅使女孩「掉價」,還會讓她們「墮落」:「隨便跟好幾個男孩發生關係。」
「多數搞性教育的人把三手四手五手的知識講給孩子,就以為自己對了。想當然把自己的倫理觀、價值觀、對性的理解強加在性教育上,是很大的問題。」性學家方剛說。他認為合格的性教育是全面告訴孩子知識,「讓他們學習做出對自己和他人負責的選擇。而不是替他們決定什麼是對、什麼不該做。」
講完生殖系統,韓雪梅給學生做了測試。問女生「首次月經後,發生無保護性行為,是否有懷孕的可能?」多數女生都回答可能懷孕。而問男生「首次遺精後,無保護性行為是否可能導致正常排卵的女性懷孕?」多數男生則回答不會,因為他們不敢相信自己還是小學生就有可能當父親,覺得「很可怕」。
「學生們知道性行為是兩個能負責的成人之間的事,就覺得這事跟自己沒關係,不會輕易嘗試了。」聯合國一份報告綜合全球87個性教育項目,得出結論:37%的性教育項目推遲了青少年初次性行為時間,沒有一個性教育項目導致初次性行為時間提前。韓雪梅說:「要相信孩子,他知道不要做對自己有害的事。」
他們學會了嗎這所位於北京郊區的打工子弟小學,距離最近的地鐵站有十公里。上學要經過兩三個土堆,四五台水泥攪拌機,和一片工地,建築工人來回穿梭,手推車會突然從天而降。而孩子們需要在其中穿梭著上學放學。
上課時,頭頂傳來飛機的低空轟鳴,村口喇叭一刻不歇大分貝廣播,和小學生的朗讀聲齊頭並進。小孩子在學校里裸露身體,大孩子躲校車後接吻。孩子們將在這裡度過青春 期,因此,希希學園頗受老師家長的歡迎。「學校和家長願意我們上性教育課」,掌握知識後,孩子知道怎麼保護自己。家長不再頭大「該怎麼教孩子處理月經遺精」,知道性行為後果後,孩子們也不會因無知意外懷孕。
一次,任睿講完性騷擾課,一名五年級女生找到她,問「老師你被性騷擾過嗎?」「我不認為這是個小事,很可能她已經遭遇過了。」於是,任睿告訴她自己高中時在公交車上的不愉快經歷,「你現在學過了,是不是知道該怎麼處理性騷擾了?」女孩回答:「知道了。」
《珍愛生命》用插圖演示了性侵犯的各種場景。受害者有男孩女孩,而在最早的版本里,施害者都是男性:路邊的醉漢、泳池的壞人和表情怪異的表叔,威逼利誘,向孩子提出奇怪的要求。
教材改版時,那個要看看小軍的陰莖「是不是也長大了」的表叔被換成了李阿姨。小軍嚴詞拒絕:「不行。我得回家了。」並想著「一定要告訴爸爸媽媽」。課本提醒學生:性侵施害者有男有女,可以是任何人,要隨時保持警惕。教材改版時,除了修正內容,還把所有插圖都換成了彩圖,器官圖像清晰了不少。「大家總說我們教材圖像粗糙,現在跟老版比好太多了。」韓雪梅說。
除了告訴孩子如何預防性侵犯,高年級課本還講到了受到性侵犯後如何保留證據、及時報案,有生理期的女孩要服用緊急避孕藥。甚至還提到,如果施害者是親人,又該向誰求助。在這一節最後,書上寫道:「兒童受到性侵害,這不是兒童的錯,也絕不應該由兒童承擔責任。」
「萬一性侵發生了,孩子不會覺得自己是天下最倒霉的小孩,課本上的人也發生過這樣的事,這對孩子來說很重要。」韓雪梅說。教材還用大量篇幅講解自慰、性幻想和性夢,並著重說明「這是正常現象」,和道德無關。
2017年3月3日,一幅《珍愛生命》講解防性侵情景的插圖被斷章取義,曬上了網。反面角色李阿姨正在提出非分要求,而機智拒絕的小軍卻被裁得不知所蹤。配著家長評論:「這書這樣編輯真的好嗎?我都看不下去了。」隨後,這張圖被微博營銷號轉發,「李阿姨你怎麼了?」網上戲謔一片。
最後,《珍愛生命》教材被校方收回。校方解釋這套性教育教材由「圖書漂流」流入二年級學生手中,「事先未與家長溝通,造成誤會。」
聽說教材被回收,韓雪梅嚇了一跳,「有點害怕,以為所有教材都要被回收。」她愛人甚至建議跟這個學校聯繫,給老師做性教育培訓,再把教材發還學生上課。「這套教材是需要配上老師講解的,我們不會讓學生自己閱讀。」教材需要性教育老師講述,希希學園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培訓合格的性教育老師和志願者。
希希學園剛成立,由北師大課題組做顧問,為想開性教育課的學校提供課本、培訓老師,為師資不夠的學校提供志願者。韓雪梅做了一個性教育分享會,邀請十四所打工子弟學校的校長。
北師大課題組的性教育實驗就選在打工子弟學校。流動人口未婚先孕和感染性傳播疾病的比例一直高於非流動人口,急需性教 育。
老師上台講課前,需要在北師大接受為期兩天的培訓和試講。任何人都可以發郵件報名成為性教育老師,然而招募的三四十個志願者最終錄取十幾人,韓雪梅常婉轉建議試講沒過關的志願老師「先多旁聽一下課」。開課後,希希學園工作人員抽查聽課。期末,北師大出一份試題,抽兩所學校的學生進行教學效果評 估。
數據證明,這些性教育課是有效的。2015年,北師大性教育課題組發表論文,在滿分41分的性教育測試中,三年級學生上課前得分為25.9分,上課後分數提高了5分。
三年級測試,贊同父母「離婚後可以尋找新伴侶、開始新生活」的孩子比上課前增加24%,他們開始意識到父母離婚並不是自己的錯,而每個人都有權利重新追求幸福。五年級關於性侵犯的測試,意識到受侵犯後,不能「清洗身體和衣物」,而要保留證據的孩子增長了56%。韓雪梅曾經問過學生,一個四十歲的單身女性被父母逼婚,父母這麼做對嗎?她發現,孩子其實「更傾向自由決定人生」。
對於性教育的未來,性學家方剛「比較樂觀」。2015年,方剛編寫的《中學生性教育教案庫》因傳達「尊重同性戀」等現代性價值觀,遭到山東部分家長強烈抵制,認為該教材「毒害、摧毀下一代」。而兩年後,在網上戲謔「李阿姨」、學校收回《珍愛生命》教材後,多數網友表達了對性教育的支持,「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上了三年性教育課,這所學校的老師們都默認這是一件好事。三年前,班主任們都去北師大參加劉文利的性教育培訓,回來教了一學期思想品德式的上冊,卻被下冊嚇住了。
三年後的每個周五,希希學園一茬茬志願者在學校來來去去。當年參加培訓的班主任里,只有盧新晨把課從三年級講到了五年級,「其他老師也覺得性教育好,但他們還是不好意思講」。但教室的牆上已經貼上了孩子們的畫,上面用歪歪扭扭的筆跡寫著「自慰是正常行為,愛情是美好的情感」,還有他們畫的子宮,看上去像一朵花。
推薦閱讀:
※女人30如狼40如虎?揭秘為什麼說女人30如狼40如虎的真相
※預防「少女媽媽」把握性教育的關鍵期
※讓孩子了解性的細節,會不會誘發孩子模仿?家長應該怎麼權衡?
※那些年你錯過的性教育,這部動畫片全補上!
※性教育之殤——「性盲」的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