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一句譚(150句)

中華文化一句譚(150句)1、再談必有新意——中華文化一句譚 突然間在頭腦中閃過關於文化的許多想法,只好放下《莊子譚》,來談談文化。以前也談過的,此次再談必有新意,新形式就是一談一句。但是,草根之談免不了有些與科班相左的奇談怪論,也只好如此了。2、做中國人的學問——中華文化一句譚 文化就是做人的學問,中華文化就是做中國人的學問。3、文化在不斷的發展——中華文化一句譚 文化是人類在由動物逐漸的演變成人的漫長的過程中逐漸產生、發展的,有著鮮明的地域和時代特色,直到現在乃至未來仍在不斷地產生新的而發展。4、源遠流長綿綿不斷——中華文化一句譚 中華文化因不同的依據,可追溯到三千年、五千年、八千年乃至一萬年以上。源遠流長綿綿不斷是其最顯著的特徵。5、為人處事之道——中華文化一句譚 文化包含的主要內容就是兩件事——為人、處事;中華文化就是做中國人的為人、處事之道。6、積累提煉升華的總結——中華文化一句譚 中華文化就是對中國人三千年、五千年、八千年乃至一萬年以上,以來為人處事的積累、提煉、升華的總結。7、量身定做的服飾——中華文化一句譚 中華文化同時又是為中國人量身定做的服飾,全部都穿戴上方是中國人,全部都脫掉了那就相當於是「裸蟲」了。8、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中華文化一句譚 中華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是:以儒學為主,儒、釋、道併流的局面。9、中華文化的人性基礎——中華文化一句譚 文化是建立在一定的人性基礎之上的,中華文化是建立在「性本善」的人性基礎之上的,性本善是人類在逐漸的演化過程中,逐漸產生、形成、發展、完善的,現在仍在繼續中。10、「惡」不是人的本性——中華文化一句譚 為什麼有人的本性「惡」之說哪?那是把人的慾望脫離了人的本性善的制約,如同動物一樣的慾望誤認為人的本性了,那不是人的本性。11、動物沒有善惡之分——中華文化一句譚 動物的慾望本沒有善惡之分,羊吃草與狼吃羊都是一樣的,生息在大自然中的生生死死的過程,只是因為產生了人,有了人性也就有了人的本性善的情感,才人為的認為羊是善的狼是惡的,如此而已,才有了脫離了人的本性善制約的欲本惡。12、善、惡左右人生——中華文化一句譚 人的性本善對人的欲本惡的制約,與人的欲本惡對人的性本善的反制約,左右了人生,因此,才有了文化就是做人的學問的必要。13、做人的標準——中華文化一句譚 中華傳統文化做人的標準是:自覺不自覺地在性本善思想基礎之上,由孔子提出「仁、義、禮」,孟子延伸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為儒家「五常之道」,已經成為了中華傳統文化做人的標準。14、做人的途徑——中華文化一句譚 中華傳統文化做人的途徑是:主要是儒家經典《大學》中提出的,「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指明了「修身」是為了,把「內明」致知格物、誠意、正心、修身之學付之「外用」齊家,治國、求得天下太平。已經成為中華傳統文化做人的途徑。15、處事的方法——中華文化一句譚 中華傳統文化處事的方法是:主要是儒家經典《中庸》中提出的,「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處事和氣、辦事適中已經成為中華傳統文化處事的方法。16、老人對晚輩的諄諄教導——中華文化一句譚 儒學經典《論語》就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對晚輩的諄諄教導,任何一位中國善良的老人,對其晚輩喋喋不休的教誨都是一部,他自己晚輩的《論語》。17、儒學人人皆知——中華文化一句譚 中華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學,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婦孺百姓人人皆知,婆婆炒菜是治國、鄰里和睦是中庸、算計生計是易經、孩子上學學做人、仁義道德是修身、食療按摩是內經、燒香拜佛是靜心、克己包容是論語、有朋至遠方來不亦說乎......。18、真正懂得還是難的——中華文化一句譚 面對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文化,要真正的弄懂還是很難的,把儒、釋、道合在一起真正弄通那是更難,實踐起來更是難上難。如:知止、中庸、道德、緣空還有......。19、何謂「中」?——中華文化一句譚 《中庸》篇的「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那是沒有表情的那個點;宋·朱熹《中庸章句》題註:「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中」者是中的那一個點。20、「中」制約下的「和」——中華文化一句譚 人類只能接近但是永遠達不到「中」——「天下之大本」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就是喜怒哀樂發而有節制的一定的範圍內,就是在「中」的制約下的那個範圍;就是和諧的「和」。所以,只有「適中」,「中」的那一點是永遠達不到的。21、超出範圍就失「和」——中華文化一句譚 「和」一定要在永遠達不到的那一點的「中」,的制約下的一定的範圍內,超出了這個範圍的控制,就是失「和」了。「喜」超出了一定的範圍就會「樂極生悲」了,「哀」超出了一定的範圍就會「禍不單行」了。「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22、《中庸》是篇「實」學——中華文化一句譚 《中庸》是篇「誠」學、又是一篇「實」學。「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實踐誠實是人類遵循天道而行,就是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也。23、「道」一個變化的過程——中華文化一句譚 「道」就是一個——變化的過程。就如同我們人類的原始社會,為了生存要在茫茫大地上走出一條生存之「道」,這條生存之「道」本來就存在的,可是當我們人類走錯了道的時候,那就是條死路;走對了道的時候,那就是條活路,我們人類就是這樣經過多次的選擇,不知不覺的走在那人類生存發展的道路上,這過程就是「道」。世間同理,整個宇宙同理。24、陰陽變化適中的過程——中華文化一句譚 「道」的變化過程就是陰陽的變化,陰陽「變化」是永恆的,陰陽「適中」是相對的,陰陽「變化」是在「中」的制約下的變化,而「中」的那一點又是無限的,只能是制約在一個範圍,所以叫做陰陽「適中」為「和」,如水,溫度下降為「陰」,溫度上升為「陽」,此升彼降「變化適中」而發生質的變化。冰在其是固體性質的那個「中」的制約下是冰;由於溫度有了升高的變化,當這個變化失去了冰的那個「中」的制約時(一定範圍內的溫度),就會否定了冰的固體狀態,發生了質的變化成其為了水;同樣之理,隨著溫度升高的變化,當這個變化失去了水的那個「中」的制約時(一定範圍內的溫度),就會否定了水的液體狀態,發生了質的變化成其為了氣;反之同理。世間同理,自然同理。25、「道」不可違,為無為——中華文化一句譚 新說的規律(包括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下同)就是「道」。規律是看不見的——「道」本「無」;規律又是無處不在的——「道」用「有」。違背了規律就要受到懲罰——那就是「道」在調整萬物(包括人類)的和諧生存。因此,人類不可為了滿足一己私利的慾望,而做出違背規律的有所作為,否則必然遭到規律的懲罰,那就是「道」的調整。面對著「道」,人類只有適應遵循——那就是「為無為」。26、「道」的自行調整——中華文化一句譚 「道」在變化過程中,產生了萬物(包括人類),並不是產的越多越好,而是「適中」的一定範圍內為「和」;產生的每一種「物」(包括人類)也不是越多越好,還是「適中」的一定範圍內。當超出了「適中」的範圍就是失「和」,「道」就要自行進行調整(包括懲罰),其調整的手段包括「毀滅」超出了「適中」範圍的「物」(如恐龍的滅絕,星球、星系的毀滅等)。正可謂是:「多言數窮,不如守中」。27、人性為「上德」——中華文化一句譚 首先,「德」只是體現在人類求生存中,「德」用於人倫,則指人的本性、品德;其次,「上德」就是「道」作用在人的本性、品德上的體現,可稱為「人道」;再其次,「人道」就是「道」調整人類脫離動物、有別與動物的本性、品德。是用來制約人近似動物的慾望,是在人類演變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最後,「道」調整人類脫離動物的本性,也就是人性——就是「善」,此為「上德」也。28、人為之「下德」——中華文化一句譚 首先,人類的本性「善」,是有一個逐漸形成、完善的過程的(現在仍然在完善過程中)。在其過程中,人們的慾望會時而衝破人性善的制約,形成了「道德」衰敗的社會;其次,在「道德」衰敗的社會,為了維繫社會而不得不提出最近乎於「道」的「仁義」之「下德」;再其次,由此人為的「仁義禮智信」,再繁衍出眾多的人類品德,來維繫「道」已經衰敗了的社會;最後,由於人類社會「道」逐漸的衰敗,致使後來人們提倡的仁義道德,其結果適得其反,就隨之出現了偽仁偽義。那正是:「大道廢,有仁義」的「下德」。29、佛之緣——中華文化一句譚 佛之緣的哲學思想,揭示了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的本源就是一個「因緣和合」的相互依存的變化過程,因」是內在條件;「緣」是外在的條件,「因」只有在適合的「緣」的條件下才能生「果」。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子就是「因」,只有經過春夏秋風調雨順的外在「緣」的相應條件,才能得到「果」,所以,世間上的萬事萬物之所以存在,必定有其生成的「因緣」,這就是佛的「因果」「緣起」相互依存的法則。世間同理,萬物同理,宇宙同理。30、人之空——中華文化一句譚 人認識世上的一切一切,是有形象的,如,山、水、人等,都可以化為「碎為微塵」,也就是用現代科學的手段,把一個物質分解為「原子」甚至更小,那麼這個物質的原來的「形象」就沒了,即佛認為的人之「空」,實際上原來物質的成分(原子)還是存在的,還會因緣合成為各種各樣的物的「形象」也就是「色」(有),正如佛所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31、儒道本不分——中華文化一句譚 孔子從師於老子,莊子用孔子說事。儒學可以說「道」是在人世間的應用;「道」又是儒學在哲學上的升華,只是在產生了「道教」以後才有了比較明顯的區別。32、儒法本是一家——中華文化一句譚 荀子以孔子的繼承人自居,兩名法家代表人物韓非、李斯又都是他的入室弟子,可以說禮制是法制的出發點和歸宿,法制又是禮制的延續和保證,在魯國任大司寇的孔子不也是曾墮三都、殺少正卯么?!33、佛教儒化——中華文化一句譚 佛教的中國化也就是儒化,中國人主要是儒家思想佔主導,從寺院、佛像臉譜、僧人、部分佛法、信教人員、釋迦牟尼誕辰日華(農)歷的四月初八等,儒的包容、佛的適應儒佛交融使佛教已經成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34、諸家中的儒家影子——中華文化一句譚 至於墨、陰陽、名、縱橫、雜、兵、小說等諸家,不論其對儒家何種態度,都自覺不自覺的留有儒家思想的影子,因為,儒家思想就是為中國人量身定做的服飾。35、《西遊記》中的佛教——中華文化一句譚 《西遊記》是一部貶儒、道褒佛的書,從國王到百姓真偽不辨,人們信奉(包括道教)人妖不分,只有取來佛經拯救大唐的君民。說明了佛教成為中華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意義。36、《三國志》中的計——中華文化一句譚 《三國志》以計謀稱著,其中:曹操的狹天子以令諸侯之計霸踞北魏占天時;孫權的偏安一隅坐觀二虎相爭之計穩踞東吳佔地利;劉備三結義、三顧茅廬、摔孩子收人心之計暫踞西蜀占人和,為中華傳統文化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至於其它之計,乃屬雕蟲小技。37、《水滸傳》中的忠義——中華文化一句譚 靠忠義起家的宋江身無一技之長,忠的昏君當政、奸臣當道;義的眾兄弟散的散死的死,為儒家的忠義思想划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38、《紅樓夢》中的情——中華文化一句譚 每一個男人一生中總會有這樣兩類女人:一是為情的林黛玉,和為家的薛寶釵;每一個女人一生中也總會有這樣兩類男人:一是為情的賈寶玉,和又要性又要家的賈璉。《紅樓夢》對情如此的描寫,已經成為了文化中的一個永恆的符號。39、獨領風騷——中華文化一句譚 風——詩經,騷——離騷以至中華文學藝術中的詩詞曲賦,堪稱是中華文化這件為中國人量身定做的服飾上的皇冠,格律詩就是皇冠上的那顆璀璨的明珠。40、無比睿智的中醫——中華文化一句譚 中醫起源與形成於中國,產生於原始社會,早在兩千多年前,中醫專著《黃帝內經》就奠定了中醫學的基礎,具有完整的理論體系,其獨特之處,在於「天人合一」、「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及辨證論治,集中了中華傳統文化最睿智的思想。41、把做人掌握在人手裡——中華文化一句譚 中華傳統文化的特徵之一,也就是與其它文化的區別就在於:其它文化把做人的思想意識,交給了神(救世主、真主、佛);只有以儒家學說為主要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把做人的思想意識掌握在人自己的手裡,1、人的標準就是人自己;2、通過修身做人。42、人有所作為的學說——中華文化一句譚 為什麼說中華傳統文化是以儒家學說為主要代表的哪?一方面是孔子繼承、豐富了前人的思想精髓,如易經、道德經、周禮等;另一方面是孔子的繼承人孟子、荀子等後人傳承、發展了孔子的思想。但是主要的原因本人認為:儒家學說就是做人的學說、就是人有所作為的學說;所以,以儒家思想為主要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是人類掌握自己命運有所作為的思想意識。43、沒有重大的突破——中華文化一句譚 兩千五百萬年前人類的思想光輝,一直照耀至今沒有重大的突破,不論中外。如:儒學、道教、佛教、天主教、伊斯蘭教等。那是因為,一是文化進程的時代性;二是中西文明進程的趨同性。44、文化是文明的重要標誌——中華文化一句譚 有什麼時代的文明,就有什麼時代的文化,文化的時代性是人類文明,尤其是精神文明最重要的標誌。45、傳承是民族的延續——中華文化一句譚 有什麼樣的民族就有什麼樣的文化,文化的民族性決定了,文化傳承是一個民族繁衍延續不可缺少的需要。國家沒有了可以重建,可是沒有了文化就沒有了民族。46、傳承中被利用——中華文化一句譚 文化在歷史的傳承中,被當權者所利用,已經成為歷史的必然。因為,文化的認同是被統治的民眾對國家認同的基礎,是國家長治久安的民心保證。 47、傳承中被曲解——中華文化一句譚 由於文化被當權者所利用,當權者就要按需索取按需篡改,因而中華傳統文化在傳承中被曲解了。如:孔子提出的:「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的思想在現實也很有意義。但由董仲舒等人提出的「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以至於以後的愚忠就是歪曲的利用!從而成為了傳統文化的糟粕。48、傳承中的弘揚——中華文化一句譚 傳承中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從徐福的東渡、蘇武牧羊、到大唐盛世、絲綢之路、瓷器海路、鄭和下西洋,以至當今的孔子學院布遍全球,是中華民族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然。49、對舶來文化的消化——中華文化一句譚 中華傳統文化對舶來文化的消化,主要體現在對舶來文化的融化如佛教;對外來民族統治的文化同化如滿清;和對外來民族統治的文化排斥如短命的蒙元;對所有少數民族文化的融合等,形成了豐富多彩的中華文化。50、沒有重大發展——中華文化一句譚 中華傳統文化兩千五百年來,由孔子及其門徒創立,經過孟子和荀子、到董仲舒、二程、朱熹和王陽明等至今,對儒學的發展沒有重大的突破。51、不可缺少的漢字——中華文化一句譚 漢字是承載中華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文字從人類發音開始就是與文化伴生的,書寫的漢字從商朝的甲骨文經過金文、小篆、隸書到楷書、草書,承載著中華文化一路走來,對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起到了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52、新文化運動的反儒教——中華文化一句譚 1919年五四運動前後新文化運動的「反傳統、反儒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學革命運動,主要是針對當時袁世凱在進行帝制復辟活動的同時,還大力提倡尊孔讀經大搞尊孔祭天的一股尊孔復古逆流的。53、新文化反儒教的質疑——中華文化一句譚 質疑之一,新文化運動的發起人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等是否真正懂得儒學?之二、「反傳統、反儒教、反文言」主要是反什麼?之三、反儒教反的是孔氏儒教,還是董氏、程氏、朱氏等的儒教?四、反儒教難道等於反封建么?以至出現的廢除中醫,那更是國人自輕自賤的悲哀。54、睡獅怒吼了——中華文化一句譚 睡獅昏睡欲醒(鴉片戰爭後的洋務運動),連遭外強人兩大棒子(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打醒了昏昏欲醒的睡獅(辛亥革命),睡獅通過被外強人打破的門窗向外看(西方),外邊風景如此好,一切都好;回頭再看自己的家(我的祖國),屋裡如此不好,一切都不好。正逢又遭到了外強人的侮辱,睡獅怒吼了......!!這就是——五四運動。55、民主文化碰牆——中華文化一句譚 五四運動的民主,引進的議會產生了洪憲皇帝,接著就是軍閥混戰、國民黨一黨的統治,同時在中國的大多數的國土上,大多數的民眾中仍然如舊,民主碰壁了。56、科學救國無路——中華文化一句譚 五四運動的科學,科學救國之路被軍閥混戰封死了,接著就在抗日戰爭的炮火中成為了硝煙,同時在中國的大多數的國土上,大多數的民眾中仍然是文盲,科學救國無路了。57、赤旗的世界——中華文化一句譚 向東學不行,向西學不行,北面的一聲炮響送來了馬列主義,催生了一個偉大的黨——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這是歷史的必然選擇。58、窮人的哲學——中華文化一句譚 馬克思主義的剩餘價值論揭示了多數人的勞動成果,是怎樣被少數人所佔有的秘密;於是就使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成為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核心,由此可以看出:馬克思主義是窮人的哲學,天下的窮人(相對)永遠是多數,多數最終是正確(相對)的。59、歷史的必然——中華文化一句譚 二十世紀初葉的中國向何處去?王朝垮台了、列強在肢解中國、軍閥在蹂躪著中國、議會制度成了泡影,找來找去只有選擇馬克思主義徹底革命的理論,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這就是歷史的必然!!!60、排斥蘇俄經驗——中華文化一句譚 第一個排斥蘇俄經驗的人就是毛澤東,毛澤東的即反左、又反右的井岡山鬥爭,提出走農村包圍城市的理論,就是對蘇俄列寧經驗的排斥,對馬克思主義的修正。即反左又反右的思想本身就充滿了中庸智慧對舶來文化的排斥。61、中庸之道的大手筆——中華文化一句譚 在對「西安事變」中蔣介石的態度上,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從民族大義出發不計前嫌(4、12的殺戮、和5次圍剿等),擁護蔣介石領導全國的抗戰。但是,即不是一切通過統一戰線,又不是完全脫離統一戰線,而是,在統一戰線內保持相對的獨立,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這可以說是 「隱惡揚善」、「和而不同」的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中庸」之道的大手筆。62、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華文化一句譚 中國共產黨從來就是為民黨,與儒學的民本思想相融合,救民於水火、解放天下受苦人、共同富裕的思想,提出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成為了我黨的立黨之根、建黨之本。此時,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那張清瘦憔悴而矍鑠的臉下,帶著的那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胸章的形象又一次的出現在我的眼前,我渾身顫抖了,我眼眶潮濕了,我們的好總理呀!!!63、當權者與文化——中華文化一句譚 談文化就不能離開時代的當權者,因為,當權者推行的文化與百姓的認可程度,是那個時代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礎和保障。如:漢武帝時代的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成為了維護封建統治秩序的正統和主流思想。64、現代的中國儒學文化——中華文化一句譚 現代的中國儒學文化,五四運動以來,現代的中國領導人雖然終生都在反對儒學,但是,他們成功的所作所為無不閃爍著儒學的光輝,體現出他們骨子裡的、血液中的、氣質上的儒家思想,因為他們首先是中華民族的一員——中國人。65、中庸之道的傑作——中華文化一句譚 毛澤東在抗日時期,在政治上一方面承認國民黨蔣介石的領導,另一方面又要保持我黨領導的軍隊的獨立性;在軍事上不是速勝論,也不是速敗論,而是英明提出的《論持久戰》;在建國時期不是資本主義的,也不完全是社會主義的,而是新民主主義的國家,這一切成功正是實事求是的中庸之道的傑作!66、骨子裡的儒家思想——中華文化一句譚 「文革」可以說是反孔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那是政治之需要,但是,毛澤東最終把「政權」交給了華國鋒,這更是中庸之道處事的驚世之舉。正因為是:毛澤東骨子裡的儒家思想,是中國人辦中國事。67、血液中的儒家思想——中華文化一句譚 「文革」結束後,中國又面臨著向何處去的重大問題,鄧小平英明的提出,既不是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也不是所謂的社會主義的計劃經濟,而是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港澳的回歸,既不是兩國也不是一制,而是一國兩制,這些成功不更是針對中國的現實,走出的一條實事求是的復興中華的中庸之道么!正因為是:鄧小平血液中的儒家思想,是中國人辦中國事。68、氣質上的儒家思想——中華文化一句譚 如果說毛澤東是中國開國的「天」,那麼周恩來就是中國開國的閃爍著儒家思想光輝的「擎天柱」,周總理把他的一生獻給了他的祖國他的人民,一身儒家的氣質光耀世界。69、傳統文化就是中國人——中華文化一句譚 雖然「五四運動」以來,在中國尤其是在大陸,一直是在反孔、反儒、反傳統,但是始終沒有改變中國人的儒家思想,在中國人的生活之中的作用,這就是文化的力量,因為中華傳統文化就是中國人。70、復興之主——中華文化一句譚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身儒家正氣,一手舉著他的前輩毛澤東,一手舉著他的前輩鄧小平,心懷復興大業,已經得到了全黨、全軍、全國人民的積極擁護,得到了全世界的讚揚,這真是中華民族的復興之主呀!!!71、歷史需要正本清源——中華文化一句譚 歷史走到了今天,中華民族迫切的需要重新的認識中華傳統文化、儒學思想,要在學習中突破朱氏、程氏、董氏等對儒家思想的壟斷,在實踐中衝破儒學被統治者利用的樊籬,直接面對:老子、孔子、孟子、荀子、莊子等,正本清源,真正的弄懂中華傳統文化、儒家思想的真諦,這是復興大業必然的歷史需要。72、時代需要與時俱進——中華文化一句譚 當今的世界,各種文化各放異彩與相互融合的「和而不同」,已經成為了不可阻擋的歷史的潮流,中華文化迫切的需要與時俱進,向世界展現中華文化的個性的魅力,和共性的輝煌,這是中華民族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必然的歷史需要。73、新人新事需要新文化——中華文化一句譚 當今世界的新發展可說是日新月異,正可謂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生事物層出不窮,培育新人需求迫切,對「新文化」的再次提出已提到日程,當今的「新文化」的主要特點應該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創新和發展,是為復興大業提供的精神食糧,促成如央視「最美」系列的新人新事的新風尚。74、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中華文化一句譚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恕」,已經成為全世界各國人們和諧相處的準則,人類繼續生存發展的綱領,地球文化的經典。這就是時代賦予中華文化的魅力和輝煌。75、核心就是「中」——中華文化一句譚 中華文化的核心就是「中」,中庸之道的「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是我們認識宇宙的總鑰匙,我們生活的這個宇宙的所有變化過程,都是在其「中」的制約下的變化,「中」的原則就是「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這就是「道」。76、追求的是「和」——中華文化一句譚 人類生存一直在追求的就是「和」,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不偏不倚的那一點「中」,是永遠達不到的,人類追求的只能是在「中」的制約下的一定範圍內的「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77、中庸不是和事老——中華文化一句譚 中庸中國人的特徵之一,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意義不是和事老,如果孔夫子是和事老,能到了「累累若喪家之狗」的境地么;毛澤東的即反左又反右的中庸之道,得罪了多少人,所以說中庸不是和事老、不是軟弱無能、不是和稀泥是有原則的。78、中庸的原則實事求是——中華文化一句譚 中庸的原則是「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也就是實事求是,理解起來關鍵是在於:從實際出發的不偏不倚;實踐起來關鍵是在於:即無過之也不不及的正中,遇事是很難理解和做到的。79、人類需要「和」文化——中華文化一句譚 中華文化的特徵之一「和」文化,已經成為人類所有文化的共識,「和而不同」「周而不比」的和諧的自然與社會環境一直是人類生存的需要與追求,但是人類的惡欲往往破壞了和諧的自然與社會環境,那麼人本性善的文化就自然的成為了中華文化的基礎。80、文化「人本性」的特徵——中華文化一句譚 文化是建立在「人本性」基礎上的,《道德經》的「上德」講的就是人的本性,《論語》的「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講的也是人的本性,返璞歸真去掉外飾還其本質,恢復其原來的自然狀態,恢復的就是人的本性,人的本性成為了一切文化基礎的特徵。81、本性善是儒學顯著特徵——中華文化一句譚 人的本性就是區別於動物的「善」,孟子的「四心」說說的明白,「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這就是「善」,人的本性善已經成為了儒學最顯著的特徵,構成了中華文化的基礎。82、仁義禮智新意——中華文化一句譚 孟子接著說道「四端」即「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已經成為了做人的道德標準,當今的時代可以賦予新的意義:仁,愛國愛民;義,正義公正;禮,文明禮貌;智,聰明智慧,可以成為塑造時代新人的標準。83、弘揚「善」文化——中華文化一句譚 在社會的變革時期,在經濟的轉型時期,人們的慾望調動起來了,社會的各種矛盾也隨之突出的反映出來,對此,弘揚「善」文化已經成為了當務之急,央視的「最美」系列已經為「善」文化的大劇拉開了序幕。84、「善」就是大愛——中華文化一句譚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就是大愛,由人的本性所發,「善」不是憐憫是無私的愛,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汶川大地震救災現場那一幕幕的感人場面、那一筆筆的無名捐獻、最美鄉村醫生的一幅幅畫面、雷鋒式英雄的一個個形象等等,大愛就是由惻隱之心的本性善而發。85、「善」就是大勇——中華文化一句譚 「羞惡之心,義之端也」就是大勇,由人的本性所發,「善」不是軟弱是堅強是勇敢,為了祖國我們那無數的英烈、普通市民的見義勇為、最美的警察武警、勇於獻身的消防戰士等等,大勇就是由羞惡之心的本性善而發。86、「善」就是文明——中華文化一句譚 「辭讓之心,禮之端也」就是文明,由人的本性所發,「善」不是形式更不是偽善,文明禮貌、扶老攜幼、乘車讓座、清潔衛生、遇事謙讓、語言美、行為美、心靈美等,這文明是發至人本性善的辭讓之心。87、「善」是大智慧——中華文化一句譚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就是智慧,由人的本性所發,人類經過漫長的進化,現在還在進化過程中,形成了超出所有動物的智慧,其主要內容就是,由人的本性善為標準的是非觀念的大智慧,同樣是自然科學的是非觀念。88、「孝」不只是報恩——中華文化一句譚 百善孝為先,但是,如果把孝僅限於報恩,那麼受孝者未免有些可憐了,行孝者未免有些勉強了,只有把孝看做是「愛」愛戴父母,方可體現其意義,方能實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89、人心都是肉長的——中華文化一句譚 「人心都是肉長的」,這句俗語說明黎民百姓普遍認識到:「善」是人的本性,但是,人的本性善在制約人的慾望時,會出現不同的表現,如:真善、假善、偽善、犯罪之善、悔過之善等。90、真善——中華文化一句譚 真善——就是人的本性善的自然地流露,就是不留姓名的默默的奉獻、無我的大愛、儒家的正心誠意、道家的返璞歸真、佛教的緣起性空、其他宗教的贖罪等。回歸人的本性善。91、假善——中華文化一句譚 假善——為其「善」名而有意行善,不是真誠的由人的本性自然流露出來的「善」行,而是有所圖,或是形式、條件所迫不得已而為之,但在「善」文化的氛圍中,此「假善」也可以起到逐漸的感化人向「真善」轉化的作用。92、偽善——中華文化一句譚 偽善——為到達某種目的裝「善」,因其有為具體的私利,或有為不可告人的事來「裝善」,而有別於「假善」,突出的如:行騙、詭計、裝好人等。「偽善」是由人惡欲而發的惡劣的手段,不可稱其為「善」,只有揭穿它!!93、犯罪之善——中華文化一句譚 除過失犯罪之外,所有有意識的犯罪,在其犯罪時都知道自己是在犯罪,只不過條件所迫而犯罪,這就是還有「是非之心」之「善」;犯罪後都想掩蓋其罪行,這就是還有「羞惡之心」之「善」,在「善」文化的氛圍中,有針對性的啟發本性善,可以使得有些犯罪份子得到挽救。94、悔過之善——中華文化一句譚 對犯罪分子除死刑外,不論是如何量刑,都是為了一個目的,那就是:悔過自新,重新做人,重新做人就是在「善」文化的氛圍中,回歸人的本性「善」,也只有回歸本性善,才能真正的悔過自新。95、「修身」文化——中華文化一句譚 中華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就是做人的學問,因此,「修身」文化隨之成為了其顯著的特點之一,儒、道及諸家對修身雖然內容標準不一,但是修養道德本性是一致的,如同現代的道德修養。96、修身根本是正本性善——中華文化一句譚 「修身」必須正心,就是正本性善;因此要有誠意,就是真誠無邪;這就需要致知,就是要懂得足夠道理;接著需要格物,就是要去專研通曉天下的真理,方可達到修身的目的,根本是正本性善。97、面對腐敗——中華文化一句譚 腐敗主要是指政府官員,之所以腐敗,就是慾望鑽了法規漏洞所致,法規的漏洞相對的說永遠存在,人的慾望掙脫人的本性善的制約,也是永遠存在的,因此,一要加強善文化的氛圍;二要健全法規,從而加強本性善對慾望的制約。98、修身必須克己——中華文化一句譚 克己實際上就是克制自己的慾望,「克己復禮為仁」,現今可理解為:剋制自己的慾望,恢復被破壞了的法規,修復完善現有法規,為的是回歸人的本性善,這就是當今修身的意義。99、仁就是大愛——中華文化一句譚 惻隱之心就是同情之心,同情心所產生的是仁愛,是無我的大愛,人的同情心是與生俱來的,只不過是性相近而習相遠,後天的的影響,嚴重至良心泯滅,因此,當前做好青少年的「仁」文化教育十分迫切。100、仁政——中華文化一句譚 「仁政」是由人性本善的天性所決定的,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愛人」。人都有惻隱之心、同情之心、不忍之心,實行於政治方面,就是同情之政,即仁政,也就是為民之政、愛民之政。當前的共同富裕、扶貧解困、安居工程等。101、禮之用和為貴——中華文化一句譚 「禮之用,和為貴」禮就是規矩,禮的作用就在於開創和保持和諧的局面,規矩要發至辭讓之心的本性善,如果規矩不足則達不到和諧的局面;如果規矩過多餘那就是假的和諧局面,規矩要適中也就是要中庸。102、「禮儀」文化——中華文化一句譚 禮儀是人們生活交往中約定俗成的,涉及儀容、儀錶、穿著、言談、交往、溝通等內容,主要是發至內心的辭讓之心的本性善,不能過之又不能不及,所形成的禮儀文化,可適中的把握與外界的交往,展現中華民族的「文明古國,禮儀之邦」。103、提倡「道」文化——中華文化一句譚 主要是指《道德經》的「道」,當下可理解為規律,宇宙的規律就是總「道」,就是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在總「道」的制約下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官有官道、商有商道、師有師道等。違背了「道」,就要遭到「道」的自我調整的懲罰。104、弘揚「德」文化——中華文化一句譚 有「道」就有「德」,道決定了德,有什麼道就有什麼德,德維護道,保證道的實施,因此,就有了總道之道德、天道之道德、人道之道德、官道之道德、商道之道德、師道之道德等。違背了「德」,「道」就行不通,同樣要遭到「道」的自我調整的懲罰。105、宇宙之「道德」——中華文化一句譚 我們人類現所知的宇宙,就是一個「道」的變化過程,決定了宇宙之「德」,就是在「中」的制約下的「和」,當今的宇宙的膨脹理論,就是在一個「中」的制約下的「和」的狀態,如果失去了「中」的制約,也就破壞了「和」的狀態,就會膨脹到宇宙的大毀滅。106、地球的天之「道德」——中華文化一句譚 也就是地球自然之「道德」,自然之「道」就是其變化規律,決定了自然之「德」就是人類在逐漸演化過程中,適應了的「和諧」狀態,如不遵守自然之「德」,就會破壞了天之「道」,同樣會遭到天之「道」自我調整的懲罰。如沙化等,那長江三峽哪?!107、上德與下德——中華文化一句譚 《道德經》「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因為人的作為,到了人間就有了上德下德之分,「上德」是由人「道」決定的派生之「德」,就是人的本性「善」;「下德」是由人為的規定的規範之「德」,如人為的仁義禮智信及其規範等。10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中華文化一句譚 「上德」是由人「道」決定的派生之「德」,是由人的本性「善」自然流露出來的沒有不符合「德」的言行,如果有不符合社會上流行「德」的規範,那是其規範不符合人的本性「善」的要求,而過之或不及之,因此,「上德不德,是以有德」。109、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中華文化一句譚 「下德」是由人為的規定的規範之「德」雖然其規範的產生也是人本性「善」的客觀要求,但在實際中往往會脫離了「善」而相對的獨立起作用,就會形成背離「善」而強行推行的「下德」之規範,那就不是由人「道」決定的派生之「德」了,雖然不失規範之「德",但那已經不是「善」的作用,而是強行之的「下德」。因此,「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110、官道之道德——中華文化一句譚 為官之道可以說是,說的很多又很難說,雖然說是有什麼樣的政治就有什麼樣的為官之道,但大體可分為:為公與為私,為公,民為先、為私,欲為先,如黨章規定、還有厚黑學等等,總的說官是民「主」,為官之道就是為民之道,以及由此產生的為民之德。想到了焦裕祿等。111、商道之道德——中華文化一句譚 撥開種種說詞,商起源於交換,商之道就是「等價」二字,由此產生的商德就是「公平」二字,以及由此產生的一系列規範,所謂的奸商之道,能得一時,而不能得一世,必將因商道的自我調整而失敗。112、師道之道德——中華文化一句譚 主要是指為師之道,先有《論語》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及韓愈《師說》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後有啟功先生的「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可視為師之道簡約而準確的詮釋。尊其道有其德其心善也,否則,乃買賣假學問的「商師」。113、要提倡為人「無我」——中華文化一句譚 為人要有遠見,如莊子的鯤鵬這樣,北冥有魚,超越了自己,超越了所在的現實,就成為鯤鵬才能看透人生,視天下萬物都一樣,方能達到「無我、無私、無欲。」難道當今不需要超越所在的現實么?所在的現實又是如何哪?114、要提倡處事「無為」——中華文化一句譚 不論做什麼,只要遵循其「道」,按照「道」派生的「德」去做,就是「無為」,當官為民就是「無為」、買賣公平就是「無為」,面對「有為」的政績工程、直至貪污腐化,難道不應提倡處事「無為」嗎?115、最高理想的大同社會——中華文化一句譚 兩千五百年前孔子倡導的「大同社會」,與其後兩千五百年的馬克思倡導的「共產主義」如出一轍,前者更容易理解,如果賦予時代的內容就更現實了,更容易得到普遍的接受,成為全人類的共同的最高理想——大同社會。116、小康社會的階段性——中華文化一句譚 孔子倡導的未來世界是大同世界分為兩個階段,分別為小康社會與大同社會,其與社會主義階段與共產主義階段,是何其相似乃爾!奔入「小康」通向的就是「大同」,因此,對中華傳統文化提出了與時俱進的要求,是當今中華文化迫切需要的大問題。117、在排斥中消化——中華文化一句譚 近現代以來的西來文化,不論是共產主義的還是資本主義的,都是在與以儒學為主流的中華傳統文化,相互排斥中被中華傳統文化所消化,因為,中華傳統文化就是中國人,在消化中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的現代中華文化,必將左右著中國的當今與未來的走向。118、為什麼會植根於中國——中華文化一句譚 馬克思主義為什麼會植根於中國,原因有三:一是在相互排斥中被中華傳統文化所消化,而得到了中國人的認可;二是由此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的現代中華文化;三是有以此作為指導思想的中國共產黨為民族的復興的努力。119、精華與糟粕——中華文化一句譚 歷來就有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與糟粕之論,歸結為: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實際上精華與糟粕是相輔相成的,少一份是精華,多一份就是糟粕,精華中有糟粕,糟粕中有精華,恰如同是高粱等釀後的產物——酒與酒糟。下面慢慢談來。120、關於「忠」——中華文化一句譚 從孔子的「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演義到尤其是宋代以後的愚忠。精華在於從心從人性而發,禮,辭讓之心善也;忠,敬也從心而發同樣善也。糟粕在於愚忠,愚忠也是從心,但是被利用被強行成為特指臣民必須服從於君主的行為規範了,失去了從心從人本性善而發的精華,就成為了糟粕。121、關於「孝」——中華文化一句譚 孔子曰:「色難」為孝,確實在父母面前永遠和顏悅色,讓父母永遠和顏悅色是最難的。其關鍵還是在於從心從本性善而發。為了某種目的,為父母大辦生日(父母不一定都願意)、死後大辦喪事等,就是非從心從善出發,而成為了糟粕之「孝」了。122、民可使由之——中華文化一句譚 此爭議最大的一句話的全文是「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關鍵在於「禮」,民能夠按禮去做,就由著民去做;不能夠按禮去做,就要告知民應該怎麼去做,此符合孔子的「有教無類」一貫的仁思想。如果再賦予新意有什麼不可哪!123、關於「揚棄」——中華文化一句譚 在傳承中的揚棄,兩千多年來的統治者都是「按需索取」加以利用的,當下關鍵在於一是正本清源、二是與時俱進,揚——人本性善之精華之論;棄——被利用曲解愚弄之糟粕。124、理想與夢想——中華文化一句譚 為了民族復興的夢想,二百年來中華民族向東學不行,向西學不行,向北學成為了必然。為了實現美好的共產主義理想,走前蘇聯的社會主義之路也不行了,歷史又一次必然的告訴我們:為了實現世界大同的共產主義美好理想,只有走民族自強之路,首先去實現民族復興的夢想,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125、原意與新意——中華文化一句譚 首先,在「原意」上要真正的弄清楚:孔、孟思想內涵的真正含義,和外延的真實範圍,要注重思想的一貫性;其次,在「新意」上要基本堅持:孔、孟內涵的原意,和外延的現實,把握好古為今用的分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長青之道。126、中華文化建設綱要——中華文化一句譚 當下中華文化綱要應該是: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以中華傳統文化為基礎,以人性本善為核心,以中華民族復興大業為目的,以為民愛黨、為民族愛祖國為主要道德規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中華文化。(在下狂妄了)127、主義不能丟——中華文化一句譚 馬克思主義不能丟,因為,其思想精髓在當今仍然是進步的,是在其指導下建立的新中國,探索了中華民族復興的道路,已經被中華文化消化了的舶來理論,不論是以前還是現在以至以後都必將影響到中國。128、思想不能丟——中華文化一句譚 毛澤東思想不能丟,因為,其思想精髓是符合中國實際的,是正確的指導思想,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老一輩革命家建立新中國革命實踐的結晶,是具體指引探索了中華民族復興道路的總結,雖產生了晚年的悲劇,但其實質仍是為民的,這正是其悲劇所在。不論是以前還是現在以至以後都必將左右著中國的走向。129、理論不能丟——中華文化一句譚 鄧小平理論不能丟,因為,其理論是探索中華民族復興道路的英明結論,是中華民族復興的總理論基礎,沒有鄧小平就沒有中國共產黨老一輩革命家奮鬥成果的繼續,就會再一次的失去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機遇,不論是以前還是現在以至以後都必將決定著中國發展。130、黨的領導不能丟——中華文化一句譚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歷史賦予的、是人民的選擇。是祖國的統一、民族的和諧、人民的幸福、國家的強大、文化的發展、民族的復興的唯一的保證。歷史已經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歷史也必將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復興!131、傳統文化不能丟——中華文化一句譚 中華傳統文化不能丟,因為,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是中國的本,是中華文化的基礎。沒有中華傳統文化,就沒有了中國人!中華民族的復興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唯一標識。132、核心不能丟——中華文化一句譚 以人的性本善為核心不能丟,因為,任何文化的核心都是人的本性。離開了人的本性,文化就無從談起。人與動物的區別首先是人的本性善,這同時構成了儒家思想的顯著特徵,成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133、目的不能丟——中華文化一句譚 以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為目的不能丟,因為,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正本清源和與時俱進,就是為了當下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如離開此目的,也就失去了對中華傳統文化正本清源和與時俱進的現實意義。134、道德規範不能丟——中華文化一句譚 道德規範是文化的重要的組成部分,當下的中華文化的道德規範主要應有:黨為民、民愛黨,祖國為各民族、各民族愛祖國,以及由此派生的一系列規範。如,焦裕祿的典型等。135、學術研究百家爭鳴——中華文化一句譚 歷史由久遠一步一步走來,學習歷史由眼前一步一步走去,免不了有學術之爭、有思想交鋒、有誤解、曲解等,提倡百家爭鳴,為的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正本清源和與時俱進。136、文藝形式百花齊放——中華文化一句譚 文學藝術是文化的最主要的表現形式之一。文學藝術的地域性、時代性、勞作的多樣性決定了文學藝術的多樣性,是人類的感情的流露、釋放、宣洩、抒發,應是百花齊放的大花園。137、普及高雅——中華文化一句譚 高雅的文學藝術源於通俗高於通俗,是文化的精華之作,是高水平欣賞之作,如格律詩詞、京劇,芭蕾舞、歌劇等,普及在於堅持高雅、放低門檻、貼近生活、促進全民欣賞能力的提高。138、提高通俗——中華文化一句譚 通俗的文學藝術直接來至於大眾生活,是文學藝術的基礎,是大眾喜聞樂見主要的文藝形式,如笑聲小品、通俗歌曲、秧歌腰鼓等,提高在於藝術形式的規範、簡易;藝術內容的健康、活潑,保證全民的參與程度的提高。139、引導流行——中華文化一句譚 流行的文學藝術主要來至於青年,青年是一切流行的主要載體,是文學藝術的主要參與者,可以說年輕人的喜好就是流行,青年就是流行。年輕人的可塑性是很大的,在文學藝術的形式內容上對流行做好引導,直接決定了文學藝術的走向。140、人性是文藝的靈魂——中華文化一句譚 「人性」是文學藝術永恆的主題。沒有「人性」的文學藝術作品是死的。「人性」就是人的本性,一切的文學藝術作品都是對人的本性的歌頌、揭露、鞭笞,如此的文學藝術作品才是活的不朽的,因此可以說人性是文學藝術作品的靈魂。141、人性是與生俱來的——中華文化一句譚 人的本性善是人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逐漸的產生、發展、完善的,是區別動物的最重要的標誌之一,現在仍然在完善過程中。但對現代的每個人來說又是先天具有的,「天命謂之性」么。142、本性善是成人的標誌——中華文化一句譚 對每個各人來講本性善是成人的重要標誌,如同在襁褓中的嬰兒不會走、不會說話等一樣也沒有本性善,是在嬰兒逐漸長大中,與逐漸的會走、會說話等一樣,逐漸的體現出來了本性善,這種功能是與生俱來的,一個人的本性善的成熟程度是這個人成人的重要標誌,因此,傳統文化中就有,源於原始社會的「冠禮」——成年禮。143、必須從娃娃抓起——中華文化一句譚 人本性善的這種與生俱來的功能,是在嬰兒逐漸長大中,與逐漸的會走、會說話等一樣,逐漸的體現出來了本性善,這是一個人成人的重要標誌,因此,文化教育必須從娃娃抓起、從學校抓起。144、文化的時代性——中華文化一句譚 文化具有鮮明的時代性,這是由社會的經濟、政治所決定的,因此,每個時代的文化沒有純之又純的,都是時代的混合體,滯後的文化會起到阻力的作用,超前的文化會起到促進的作用,但又要適中,新文化取代舊文化成為了歷史的必然。那麼為什麼儒學文化會久經磨難而不衰哪?145、久經不衰的儒學——中華文化一句譚 儒學文化久經磨難而不衰的真正原因在於:儒學是中華民族本性最好的總結和詮釋,為人本性善的仁義禮智;處事人與人的「如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基本思想。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固有的顯著特徵,是指導任何一個時代道德的理論基礎。146、反封建不等於反儒學——中華文化一句譚 反封建道德,不完全等於反朱熹、二程、董仲舒等的儒學;反朱熹、二程、董仲舒等的儒學,不完全等於反孔、孟的儒學精髓。孔、孟儒學的基本思想——人性化的精髓,必將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永放光芒。147、天人合一的思想——中華文化一句譚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華傳統文化最顯著的特徵之一。中國人信「天」,皇帝稱天子統治萬民;群眾是「天」,共產黨人信群眾領導群眾;客觀是「天」,人類必須遵循規律又駕馭規律。從而決定了文化建設必須從當權者抓起。148、必須從領導抓起——中華文化一句譚 文化建設必須從領導抓起,道理是顯而易見的。關鍵在於領導的以身作則,那就是群眾的風向標,就是當代文化的風向標,還是儒家的思想「上有所好,下必甚焉」。149、文化的地域性——中華文化一句譚 俗話說的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決定了文化的地域性,由於,生產力的水平不同,決定了人類交流的差距,不同地域的文化,因人類的交流而融合(包括戰爭),在融合中形成了文化的多樣性,但是,人類文化(共同的價值觀)的大融合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150、地球村文化——中華文化一句譚 人類文化(共同的價值觀)的大融合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必將形成地球文化,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還不如地球上的一個村子大,那麼這個地球村的大門上也必將有一幅對聯,那將是——上聯:己所不欲,下聯:勿施於人,橫批:如心。 能力有限只好到此,同時期待著孔子學院走出地球村......。

推薦閱讀:

充分認識中華文化中的精華與糟粕
周承夏商:奠定中華文化根基
中華文化—謀略篇 . 孫子兵法之十二《火攻篇》
中華文化核心是一個什麼「禮」
尊孔其實是在貶損「中華文化」--看祭孔儀式有感/ wenjunq

TAG:文化 | 中華 | 中華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