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山水的散文
07-12
一平一仄兩個簡潔而普通的音節,深深地鑲嵌在中國辭海里,似乎與天地共存,日月同庚,我無從考證,山水,在中國已經駐足了多久?也許我是一個過於傳統或民族化的人,我以為,山水之於中國,猶如血脈和生命般不可拆開。設想,我們廣袤的古大陸上若沒有山之巍巍,水之湯湯,那是何等的憾事?我甚至還固執地認為只有中國的山水才可稱之為山水,雖然我並沒有見過西方的山容水貌,但在我的想像中,那裡的山水大概也是有一些洋味的吧--這似乎嚴重不合邏輯,但我仍然堅持。就像西方的油畫比之於中國畫,寫實有餘而意境不足。也許,意境的深淺或有無便是我的頭腦中兩地山水之區別吧!宋詞里說,山是眉,水是眼。我深信不疑,並且一直為這樣的比擬讚嘆不已。在古人眼裡,山水是活生生的,有生命的,不然,這山水之間怎會有眉目傳情?於是,我斷定會有一段悠悠的古中國的情愫纏綿于山水之間。從此,每每出門在外,或車船跋涉,或客旅他鄉,甚至站在自家居室的陽台上,我的目光也不忘在視線所及的範圍內搜索著一些山山水水的影子,並且總能發現:遠遠的一道廓影飽蘸著蒼黛色,重重地塗抹在藍天白雲下,牽扯著我的思緒和想像。視覺上的無所羈絆漸漸地凈化為心靈上的開闊和舒展,所有為俗務而勞頓的神經就能得到一種休憩和平和,心目清朗,胸襟豁然。自然界中,有山的地方總是有水,山水總相依。不是嗎?你看,水在山之上為雲,山之巔為雨,山之峰為霧,山之澗為泉,山之壑為岫,山之峪為嵐,山之崖為瀑,山之根為潭。山因水的滋潤而生機勃勃,草木欣欣,愈發使人難以得見其真面目。在整肅莊重之中,憑空在天地間撐出一段陽剛之氣。而水呢,因山的呵護而嫵媚空靈,嬌柔多姿,或如緞帶般纏繞,或似輕煙般縹緲,或如碎玉般飛濺,或似明鏡般清幽。山解水意,水伴山行。猶如一對情深意切的情侶,互為知音,形影不離,心心相印。 一折山水一折詩,山水隨詩入畫屏。中國山水總是賦於更多的人文色彩,譬如中國山水畫是以山水為描寫對象的,乃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源遠流長,在國畫三大流系中,位居榜首,花鳥、人物次之。三尺絹絲,一方素箋,醇醪的墨香四溢,皴擦點染,濡寫勾畫,收無限於尺寸。其意趣發乎胸臆之中,流乎毫尖之上,溢乎紙絹之外,神韻無窮。我想,這其中絕不僅僅是藝術的魅力,更多的是山水之靈氣和精神使然吧?無怪乎廳堂樓閣也好,茅蓬陋室也罷,只需一幅墨跡橫陳,則山光水影、泉林野趣立見。 山可樵,水可漁。漁樵之樂原在山水之間也。即便漁父樵夫也會因沾染了山水之靈氣,終年浸淫于山水之間而成為擁有「無價之清風、有聲之書畫」的富翁。而也恰恰是我國春秋時代,惟有一介樵夫鍾子期,才能聽懂當朝名相俞伯牙的「巍巍乎志在高山,湯湯乎志在流水」。--知音子期賞,弦斷有誰聽!那荒山孤冢前的千古一摔,八音決裂,又演繹出人間多少流水高山的故事? 山水,更可上升為心靈之屏障。古有謫官隱者,遷客騷人,今有尋幽百姓,墨客文人,誰不鍾情于山水,惟有山光水影才能夠涵容所有的客思愁旅抑或閑情逸志、沉浮榮辱抑或進退悲歡。一切境遇或情感,都能在這裡變得真實而平淡,最終歸於寧靜和淡泊。 也曾傾心地作了幾次山水游,既有名山大川,也有些無名山水,雖然寥寥可數,倒也彌足自珍。華夏的山水多不可數,譬如黃山的奇,華山的險,峨嵋的秀,青城的幽,三清的道場,普陀的佛境,三峽的神秀,桂林的婉約,瀟湘的詩情,新安的畫意……若能有幸一一拜謁,也算是人生無上之快事了! 古哲雲,上善若水,無際惟山。山無言而壁立千仞,是為無際自高,無欲則剛也。水無形,其至柔而克剛,上潤天,下澤地,其性至靈至堅也。當我們蒙蔽塵埃的心靈在世俗和物慾中迷失方向時,不妨以山水為師、為友、為鑒、為勉,惟其如此,我們才能真正將山水藏納於胸。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於我,前者可堪,後者莫及。但這顆心早已生根于山水之間,無論前生後世,恐怕都是收不回來了。 奇山不入中原界,走入窮邊才逞怪。桂林天小青山大,山山都立青天外」。一過「北雪南風飛不過「的嚴關,連綿不絕的土山土嶺便突然消失了蹤影,一座座嶙峋的石峰平地崛起,峭拔玲瓏,千姿百態,遠遠望去似萬劍攢天,千樹撐雲。越近桂林,山愈峻奇,石愈靈秀,或孤峰婷婷,或峰叢連坐,森列無際。「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清徹的灕江水,曲折縈迴在千山萬壑間,猶如一條長長的青羅帶,山環水轉,秀麗無比,世人交口讚譽:「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群山倒水山浮影,無山無水不入神」。 桂林是一個多山的城市,但卻不象重慶那樣山疊城高,街巷梯接,暢流的大道甚至少有象樣的坡;桂林又是頗具規模的城市,卻不似江南滬杭那樣市井輻輳,樓屋擁擠。寬逸舒展的棋盤格里鑲嵌著風格獨異的座座山峰。雖然沒有泰山的巍峨,廬山的飄逸,黃山的神奇,但它們卻有一種騰空而起,戛然而止的狂飈風格,「環城五里皆奇石,疑是虛無海上山」。山立城內,城溶山中,城和山的結合是那樣的瀟洒不羈,那樣的自然天成。「山因城而媚,城因山益奇」,更因為繞城環山的碧水充滿了靈秀。桃花江、灕江用海水般碧綠的清流擁抱著古老的城市,綰連著碧玉簪般的點點青山,鋪陳出「水繞青山山繞水,山浮綠水水浮山」的水墨長卷。榕湖、杉湖、桂湖、寶賢湖、麗澤湖、木龍湖這些由護城河演變而來的水泊更如明珠閃爍。粼粼波光,倒映著蔥綠的古榕新柳,輕煙淡霧,蒸騰出幾多夢幻和迷離。塔映玲瓏,橋接清幽,輕舟盪月,弦歌吹春,夜幕下的兩江四湖分外的嫵媚動人。桂林是一座名滿天下的風景遊覽城市,舉世無雙的喀斯特地貌征服了多少遊人的心。「無山不洞,無岩不奇,無石不美」,鬼斧神工,瑰麗壯觀,於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絕」,「山水之勝,冠絕西南」,「簪山帶水,勝紀天下」,這便是桂林獨到的丰韻,千種嬌媚,萬般風情,使桂林領盡了嶺南風騷。 桂林不但風景秀麗,而且還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設置桂林郡,接著又開鑿了靈渠,引湘入漓,溝通了長江和珠江二大水系,湘桂走廊成為中原至嶺南的重要通道。三國時,吳在此設置始安郡。史書雲:「自孫吳以後,湖、廣之間,事變或生,未有不爭始安者」。中唐以後,桂林成為風景名勝之地,桂林山水不知陶醉了多少騷人墨客,嶺頭岩邊不知留下了多少詠嘆的詩篇,僅石刻、題書就留下了二千多件。唐代文學家韓愈詩開先河,「水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之句繪聲繪色;宋代詩人黃庭堅也津津樂道,「桂嶺環城如雁盪,平地蒼玉忽繒峨。李成不在郭熙死,奈此千峰萬嶂何」的感嘆情真意切。同時代的李曾伯曾寫下「桂林山川甲天下」的贊語,歷經千年終於演變成為「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廣告詞而傳流天下。陳毅元帥在《游桂林》詩中稱嘆:「水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洞穴幽且深,處處呈奇觀。桂林此三絕,足供一生看。春花嬌且媚,夏洪波更寬。冬雪山如畫,秋桂馨而丹。四時景物殊,氣象真萬千」……「,發出了「願作桂林人,不願作神仙」的感慨。已故文史學家王力歷游勝地,興之所至,欣然命筆,揮就百字長聯:「甲天下名不虛傳,奇似黃山,幽如青島,雅同赤壁,佳似紫金,高若鷲峰,秀仿牯嶺,妙逾雁盪,古比虎丘。激動著倜儻豪情,志奮鯤鵬,思存霄漢,目空培土婁,胸滌塵埃,心曠神怡消壘塊。 冠環球人皆嚮往,振衣獨秀,探隱七星,寄傲伏波,放歌疊彩,泛舟象鼻,品茗月牙,賞雨花橋,賦詩蘆笛。引起了聯翩遐想,農甘隴畝,士樂縹湘,工展鴻圖,商操勝算,河清海晏慶昇平」,字字珠璣,句句菁華,旁徵博引,比興倡和,把桂林山水之奇妙,人文歷史之幽深闡發得清明透徹,揮發得淋漓盡致,神清韻麗,引人入勝。 到桂林,不能不游灕江。灕江是桂林的綠色血脈,更是展示桂林山水的天然畫廊。人稱「翡翠之路」的灕江游,起於桂林的象鼻山,止於陽朔的碧蓮峰,全程83公里,景色特別迷人:兩岸群峰挺拔多姿,似人狀物,百姿千態,而瞬息萬變更使人應接不暇。一江流水碧波迴環,時而清波漣漪,山光樹影,相映成趣;時而水流湍急,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青山、綠水,怪石、險灘,深潭、飛瀑,構成了長達百里的雄奇瑰麗。蕩舟其中,彷彿「人在畫中」。時當晴日,藍天白雲,山光水色共徘徊,古樹翠竹蔥鬱繁茂,石壁危峰色彩斑爛,「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的奇妙景象更醉人心魄。而當霽雨初歇,如煙如霰的雨霧中,「煙波迷萬壑,霧海隱千峰」,群山若隱若現,雨過天青,從雲環霧鎖中探出頭來的山峰洗刷得分外潔凈,滋潤得分外沁人心脾,一簇簇髻據螺盤,那景色就象墨跡未乾的水墨丹青。灕江之游,四季皆宜:春天桃紅滿江,綠草如茵;夏季江風送爽,澄江碧透;金秋楓林盡染,丹桂飄香,冬日銀裝素裹,江山妖嬈。世人感嘆「陽川百里儘是畫,碧蓮峰里住人家」。現代大詩人郭沫若也以「玉帶蜿蜒畫卷雄,灕江秀麗復深宏」的詩句來歌頌灕江。面對優美動人的山水奇景,恍若身在桃源洞天、神遊瑤池仙宮,意趣無窮,其樂也無窮。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寫給自己的小文章
※豐子愷散文
※【原創散文】【書香的美麗】
※20170725李叔同《送別》有感
※來生我若為桃花(散文賞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