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是對女性最不友好的學科?

經濟學對女性有點偏見。從拉里·薩默斯(Larry Summer)引發眾怒地斷言女性的科研能力普遍不如男性,到經濟學博士和教授中女性比例偏少,這些事實都指出,不論出於什麼原因,數百年來一直被認為是沉悶的科學的經濟學,同樣還是一個有著性別歧視的學科。石溪大學(Stony Brook University)的金融副教授諾亞·史密斯(Noah Smith)在最近寫給《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View」專欄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經濟學中的性別歧視比其他學科都嚴重。這並不是說其他學科就沒有性別差異;在大多數領域內,獲得高級學位、成為教授和發表論文的女性都要少於男性。但是史密斯說,在經濟學的襯托下,其他學科看起來就像是「女權主義的天堂」。

諾貝爾經濟學獎至今為止唯一一位女性獲獎者埃莉諾·奧斯特羅姆(Elinor Ostrom)他在文中引用了最近由經濟學家唐納·金瑟(Donna Ginther)和舒拉米特·卡恩(Shulamit Kahn)以及心理學家斯蒂芬·塞西(Stephen Ceci)和溫迪·威廉姆斯(Wendy Williams)一起發表的一項研究,該研究就女性在經濟學和其他學科上的表現進行了對比。研究檢驗了從幼兒時期一直到童年、青春期乃至大學畢業等各個階段,人們在空間數據處理和定量特性方面的差異,並對其在學術研究方面的職業發展進行了調查,試圖藉此弄明白性別歧視在女性職業生涯的哪個階段有著最大的影響。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在部分學術領域,女性的職業發展上最大的障礙並不是來自工作領域的性別歧視,而是進入大學前的社會交往,這些經歷對女性應該做什麼以及擅長做什麼從觀念上產生了影響。這些影響產生在很早的階段——研究指出,人們對於不同性別在數學職業和能力方面的期待從幼兒園起就明顯有所不同。當女性成為PhD博士生並開始科學領域的學術生涯之後,在找工作和獲得晉陞方面,男性和女性在理科方面的競爭環境實際上是平等的,但是經濟學除外。「經濟學家是個例外,在晉陞上始終都有性別差異,這沒辦法簡單地用生產力的差別來解釋。」金瑟等人在研究報告中寫道。該研究指出,在收入差異的趨勢方面,經濟學科同樣與眾不同。「女性經濟學正教授的收入在1995年是男性正教授收入的95%;到了2010年,這一數字就跌到了75%以下,這從統計學角度看是一個巨大的的差別。」為什麼經濟學科成了性別歧視的避難所?史密斯在彭博周刊的文章中指出,「當然,許許多多的男性經濟學家都沒有性別歧視。但其他學術領域中不被容忍的性別歧視觀念和偏見卻存在於經濟學領域中。」原因何在?史密斯解釋說,女性在經濟學領域所遇到的困境可能源自於該學科歷史上保守的政治認同,或是因為這門學科一直以來都歡迎各種具有邏輯性但聽起來很嚇人的觀點,比如設立人體器官市場和取消租金管制。但更合理的解釋是,經濟學領域的性別歧視是自我複製循環的結果。經濟學領域內之所以出現這種有失偏頗的性別觀點,難道不是因為這個學科聲稱能解釋人類行為,卻沒把它的觀點拿出來和人類中的另一半商量?例如:同樣是女性就業者人數方面有很大差異的兩個學科,經濟學和心理學在解釋男女之間性別差異產生的原因時有著非常不同的方式,這難道是一種巧合?如果經濟學是對女性最不友好的學科,那麼心理學大抵能稱得上最友好的學科了。在未來能拿到終身教職的心理學助理教授中,女性人數佔到了66%,而正教授中女性人數則佔35%(這個數值仍然很低,但卻已經是科學領域中的最高比例)。而且這個數值很有可能還會增加:在超過十年的時間裡,半數以上的心理學博士學位被授予給女性。相比之下,現在經濟學博士中女性所佔的比例比1997年還低,這意味著將來女性經濟學教員的人數比例可能會縮減。經濟學家一般用相對優勢來解釋不同領域內的性別差異;他們認為,如果某個特定的領域中沒有女性工作,那麼她們可以理性地選擇不踏入這個領域,因為她們在該領域中取得成就的機會相對較小。許多經濟學家還強調說,女性退出勞動力市場是一個理性的選擇,而且相比擁有一個家庭來說,女性堅持工作的機會成本要高出許多。相比之下,心理學則趨向於通過文化偏好和學習行為來看待性別差異。心理學重點關注早期社會化,隱式和顯式的偏見和刻板印象,以及不同性別生理上的區別來解釋性別差異。除了社會觀念(包括正面的和負面的)對於什麼樣的女性是「好的」和「壞的」這方面的規定造成的影響,在我看來,女性更容易被心理學而非經濟學吸引。心理學認為,許多女性從小就體會到一個不易察覺的性別壓力。對於許多女性來說,這一學科可以解釋她們的自身經歷。這就引發了一個問題:可以基於個人經歷而將男性和女性劃分到有著不同信仰的陣營中嗎?(一些非常必要的限定條件:同一性別內的多樣性比不同性別之間的要豐富。不同女性的性別差異經歷可能會截然不同,男性也一樣。而且我不想將經濟學或者心理學定義為任何一種性別的學科,很明顯女性和男性都在這兩個領域內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心理學將性別差異解釋為一種早期社會化的結果,無疑這對許多男性來說是正確的,與此同時部分女性會也會偏向於經濟學的理性選擇模型。但如今男性開始更多地去思考早期社會化對他們的觀念和性別體驗產生了如何的影響,但就我個人經驗來看,這種思考在男性中仍然不及女性中普遍。)鑒於經濟學和心理學在理解人類行為方面所存在的巨大差異,近期經濟學領域內展開了一些令人激動的工作,以期填補這兩個領域之間的空缺,這種進展也許並不是一個巧合。普林斯頓大學的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被共同授予了2002年的諾貝爾經濟獎,因為他將心理學和神經科學上的概念和長久以來佔領經濟學主導地位的理性選擇模型進行融合。卡尼曼在他2011年的暢銷書《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中對自己的工作和研究做出了非常清晰的說明,他著重解釋了為什麼人們的選擇經常會偏離於經濟學家們之前公認的理性選擇模型。行為心理學對於經濟學的影響意義深遠。美國和英國政府都建立了專門的「推動」機構來設計相關公共政策,以鼓勵人們做出最大化自身利益的選擇,包括從及時進行個人報稅到安裝閣樓絕緣材料等方方面面。重點是,通過整合心理學上的範例,經濟學同樣也豐富了其觀點的多樣性,因為相比其他學科來說,主導經濟學領域的是一群更加富有、保守並且古板的理論家。通過這樣的做法,經濟學領域出現了數十年未見的多次大幅度飛躍。這種發展值得我們期待。各種研究表明,增加決策制定者的多樣性,鼓勵他們將更廣泛的經驗和觀點納入考量,將能夠有效地提高決策的質量。除了女性以外,如果經濟學家能吸取到來自非主流種族、宗教以及少數性人群更加多樣化的觀點,那麼小到經濟學本身,大到我們整個社會將會得到怎樣的發展?Ana Swanson 福布斯中文網
推薦閱讀: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走向富國之路(3):北糧南運:更有效率的運糧通道│脫苦海
中國應如何應對經濟放緩?
「經濟適用墓」叫好不叫座
經濟系列一:解析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

TAG:經濟學 | 女性 | 經濟 | 學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