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國醫傳承 問葯三方

為中醫教育溫經通絡,台、港、粵各有處方(望診中醫教育)《 人民日報 》( 2012年07月25日 14 版)

製圖:宋 嵩

製圖:宋 嵩

製圖:宋 嵩「中醫教育培養中醫的掘墓人」,曾經的一則新聞標題至今依然刺痛著中醫教育的神經。沒有現代科學的加持,面對玄妙而又複雜的醫理,中醫怎麼教,才能既保留本色又深入人心?不少國醫仁人都在為傳統醫學的存續而奔走呼號、費盡心力。同源同流的台灣、香港,如何培育中醫的干枝?他們有什麼樣的心得?在內地,國醫的革新是否也已拉開序幕?台灣不問出身廣納英才培養學士後中醫,打造複合型人才日前,台灣中國醫藥大學的學士後中醫學系進行了獨立招生考試,共有2087人參加考試,錄取100人,錄取率為4.7%。應試者中不乏碩士、博士以及頂尖大學的畢業生。對於大陸來講,學士後中醫是個新鮮的辭彙,而這恰是台灣中醫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模仿美國醫學院學士後醫學系制度,以獨立招生的形式招收已獲大學學歷的人員,沒有專業限制,學制5年,含實習1年,中西醫兼修但偏重中醫,畢業後只能考中醫師執照。在台灣夏潮聯合會會長陳福裕看來,這種延攬英才不問出身的做法,初衷在於平衡中醫系「西軸中輔」的既有教育模式,還能培養融合各領域知識與現代中醫技能的複合型中醫師。今年,190名學士後中醫學系學生進入中國醫藥大學、義守大學、慈濟大學學習。在這一特色之外,台灣的中醫學系本科教育分為兩種:一種是6+1,主修中醫,6年科目學習加1年中醫臨床實習,畢業後只能考中醫師執照;一種是6+2,中、西醫雙修,6年科目學習加1年中醫臨床實習、1年西醫臨床實習,畢業後中西醫執照都能報考。兩種模式在課程設置上並無二致,西醫課程幾乎是中醫課程的兩倍。之所以如此,陳福裕坦言,還是考慮學生的出路問題,而且能跟國際醫療接軌。相對於中西醫結合在內地的爭議性,台灣的醫學界似乎開明一些,他們認為中西醫整合醫療是一種趨勢,並不存在所謂中醫理論體系和西方現代醫學體系互相干擾、不能混學的問題,中西醫結合是中醫教育科學化、國際化的必經之路。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呂玉波:台灣的中醫藥教育表現出了更為重視醫療服務需求的務實性,在不排斥現代醫學的同時,採用「學士後中醫教育」,促進中醫人才站在不同的視角理解中醫。如果能有一部分人把中華傳統文化作為學士教育的基礎,將更能深刻理解把握中醫思維,有利於高水平中醫藥人才的培養。(本報記者吳亞明采寫)香港小班教學中西分家嚴格控制招生數,只重中醫不重西香港的中醫教育特點,歸結起來可以用「小而專」概括。「小」指的是小班教學。據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副院長趙中振介紹,香港的中醫教育主要採取小班教學,以浸會大學為例,每年中醫專業招生都在45人左右。這一點,與內地中醫專業招生動輒一兩百人的做法有著顯著區別。對於內地的招生模式,趙中振不無憂慮,中醫院校太多,教學和學生的質量參差不齊,整體素質難以控制。小班額,就是為了能夠優中選優、保證質量,醫生畢竟是性命攸關的職業。「專」指的是中西醫分家的培養模式。香港雖是中西方文化的大熔爐,但是在中醫教育上,卻比內地更加保守。趙中振坦陳,內地的中醫教育往往是中西醫結合甚至更重西醫,但香港中醫教育較少涉及西醫,只要求學生掌握西醫基礎。按照今年開始實施的新學制,香港中醫本科課程採用6年制,前4年半是臨床前期(中醫理論)授課階段,後一年半是見習和實習的臨床期。中藥課程是4年制,前3年是課堂教學,後一年撰寫畢業論文。因為中西醫分家,所以中醫專業學生不能報考西醫執照,也不允許從事西醫治療活動。這跟內地中醫學生可以通過考研等方式「中轉西」的情況有所不同。正因如此,趙中振表示,香港中醫教育的重心放在培訓學生的傳統中醫思維與臨床能力上。總量控制、更偏傳統的培養模式,為香港中醫輸送了許多優質人才,也為中醫贏得了口碑。據了解,香港中醫專業畢業生就業率接近100%,平均月薪在15000至17000港元之間,高於10000港元的大學畢業生平均水平。呂玉波:香港教育強調中西分家,專於中醫,小班教育,更像是傳統師承教育的延伸,有利於中醫思維的養成和傳統中醫的繼承。當然,完全不允許接觸現代醫學,也會讓中醫從業人員難以全面把握病情,不利於中醫療效的彰顯。(本報記者李永寧采寫)廣東注重實踐創新師承依據臨床定去留,同授同學泯門戶「實踐,絕對是中醫教育的重中之重。」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楊志敏深有體會地說,老師帶入門很重要、灌輸什麼樣的思維也很重要,更重要的就是實踐,「臨床能讓你看到與書本上不一樣的東西,迫使你去尋找新的答案,加深對中醫的理解。」正是基於這樣的理念,在廣東省中醫院實施「培訓制」,碩士研究生進入醫院1年後留用90%,本科生畢業進入醫院3年後,留用50%。決定去留的核心指標就是臨床動手能力。同時,為了克服「師徒授受、獨立傳承」的舊師承模式帶來「門戶之見」的弊端,廣東省中醫院創新傳承模式,整合全國多位頂級中醫名家,倡導「名師共同帶徒、弟子集體跟師」。集體師承使不同的學術觀點發生交鋒、碰撞,令大家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靈活運用名老中醫經驗。而另外一個重要的經驗,就是他們在院內晉級、職稱評定中重新擬定標準,將跟師、經典學習等繼續教育作為必修內容;每年兩次三級醫師查房考核中,加入中醫技能操作考核等;並從去年開始請專家從諸子百家、易經講起,將傳統文化課作為院內必修。從體制上給中醫鬆綁,在思維方式上印刻中國文化,給剛剛走出院校的中醫生一個重新鍛造的機會。目前中醫教育中爭論的中西醫結合問題、院校教育與師承教育的矛盾,在廣東省中醫院並不成為問題。他們目前遇到的瓶頸是優秀的教學資源、師資匱乏——培養學生的速度和數量有限。如何改變中醫藥人才培養耗時長、培養面窄的問題,是他們下一步要攻克的難題。呂玉波:廣東的中醫培養模式注重將院校教育與傳統師承教育兩方面的長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把學校畢業僅僅視為中醫藥人才培養的始點,特彆強化在職教育。在尊重人才培養規律的同時,注重中醫各學術流派的傳承與匯聚,注重臨床能力的培養,從而更有利於高級中醫藥人才培養。(本報記者鄧圩采寫)鏈接·韓醫發展制定國標韓西結合本報記者莽九晨馬菲「韓醫專業在韓國還是很受歡迎的,2012年韓國韓醫專業的平均錄取比率為17.7∶1。」韓國韓醫協會理事、嘉泉大學韓醫學科副教授宋閏卿介紹,韓醫醫生的收入水平在韓國可以算得上是高收入。韓醫本科為6年學制,碩士課程一般為4+4學制,即本科4年,碩士4年。以韓醫本科教育為例,頭兩年預科主要是學習公共必修課和韓醫理論,後四年專業課程則專門學習專業課程和臨床實習。談到韓醫教育課程中韓醫與西醫的課程如何安排,宋閏卿說,韓醫教育過程的基礎科目中包含生理學、病理學等西醫課程,其臨床課程中也會適當加入一些西方醫學課程。韓醫本科生臨床實習之前的課程設置中,韓醫和西醫的課程比率約為3∶1。宋閏卿認為,要對患者的實際身體狀況進行詳細了解,適當藉助西方醫學已成為必然,單純只教授韓醫略顯不足。在韓醫界,目前最新的動向是正在制定韓醫教育評價認證制度和韓醫教育國家標準,對各個學校的韓醫教育條件、教育課程設置和教學水平進行統一評價認證。宋閏卿進一步解釋,隨著韓國醫療市場的開放,越來越多的外國醫學院進入韓國,甚至還有一些外國的韓醫學院,制定韓醫教育國家標準是為了保持本土韓醫的獨創性,促進韓醫的不斷發展。這個標準由韓國韓醫學教育評價院制定和實施,並由該院統一評價認證,沒有通過認證的學校不能納入國家醫學考試體系,相關學校畢業生不能取得韓醫資格證。呂玉波:韓國發展傳統醫學的重點在於注重與現代醫學的結合。應該看到,中醫藥學的發展需要繼承與發揚的結合。像其他任何一個學科的發展一樣,都離不開吸收人類文明的一切成果。在充分繼承的基礎上,不排斥現代醫學的知識,對於推動中醫藥學的發展,培養和造就與時俱進的中醫藥人才是非常有意義的。
推薦閱讀:

由漢藏兩張法脈傳承圖想到的......
陳氏太極拳400年的傳承與斷裂
雪漠:辯證地看宗教傳承
像百達翡麗那樣四代傳承
為了傳統制茶工藝的傳承

TAG:傳承 | 人民日報 | 人民 | 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