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園地 65位專家、28位網路作家重評賈平凹之《廢都》

65位專家、28位網路作家重評賈平凹之《廢都》——簡寧選輯

季羨林(北京大學教授、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中科院院士)

《廢都》20年後將大放光芒。

 溫儒敏 (文藝批評家,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廢都》對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交匯所形成的人文景觀進行了深入的思索,或者說,是以矛盾痛苦的心情去體驗當今歷史轉型時期的文化混亂,表現現代人生命困厄與慾望。                                     王小波(小說家,雜文作家)賈平凹先生的《廢都》,我就堅決不看,生怕看了以後會喜歡——雖然我在性道德上是無懈可擊的,但我深知,不是每個人都像我老婆那樣了解我。我聽說有位老先生對賈平凹先生的《廢都》有如下評價:「國家將亡,必有妖孽」。不管賈先生這本書如何,老先生言重了。真正的妖孽是康生、姚文元之輩,只不過他們猖狂時來頭甚大,誰也惹不起。將來咱們國家再出妖孽(我希望不要再出了),大概還是那種人物。像這樣的話我們該攢著,見到那種人再說。……玉先生說,知識分子會腐化社會,我認為是對的,姚文元也算個知識分子,卻喜歡咬別的知識分子,帶動了大家互相咬,弄得大家都像野狗。他就是這樣腐化了社會。 馬原(作家,同濟大學中文系主任、教授)想像一百年之後的情形,比如那時還有人讀書,讀小說,讀今天我們見到的小說;會有哪本書讓孫子重孫子們有興趣讀呢?也許有十本,一百本,也許只有兩三本。但我有把握,其中有一本是《廢都》。我深信不疑,這是一本卓越的書,而且好讀,可讀,而且必定傳諸後世。……這是一本寫無聊的書,專門寫無聊,寫的就是無聊的人們津津樂道的那些無聊的事。但賈平凹寫得好,流暢,鮮活,有趣;最要緊的是精準之極,惟妙惟肖是也;更要緊的,作者竟在自賞中忘了深刻——我相信他一定陷在得意中不能夠自拔,所以把它寫成他惟一一部只有形態沒有思想深度的書。古往今來,也許還沒有一本專門寫無聊寫到極致的小說,現在有了。它可以和那些寫貪婪,寫嫉妒,寫惡毒,寫吝嗇的傑作放到同一個書櫥里,而且絲毫不比其中任何一本遜色。它是一本寫無聊的大書,非常到位。 陳建功(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我認為《廢都》是一部極珍貴的心態史,一部分傳統文人和農民作家的心態資料。 張賢亮(作家、寧夏文聯主席)我認為《廢都》是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 雷達(文藝批評家、中國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主任)《廢都》一是好看,有情趣,引人入勝,把當今的人情世態寫活了;二是此書抓住了當今一部分人的典型社會情緒和心態,表達了一種深層次的惶惑、不安、浮躁和迷茫;三是,毋庸諱言,它的大膽、直率的性描寫,招來了不少人的好奇。至於主人公庄之蝶,作品實際上通過他的際遇,寫了存在於當代社會的傳統文化如何把文人經由名人塑成閑人的看不見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庄之蝶的幸與不幸,都不僅僅是他個人的。《廢都》屬於世情小說,與我國古典小說有極密切的血緣,又糅合了現代生活語彙,化合的功夫之到家令人驚嘆,可說得了《金瓶》、《紅樓》之神韻。說這本小說驚世駭俗,不為過分。 陳曉明(文藝批評家,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我先表達一下我自己的思想變化歷程。當年我們對《廢都》提出過很激烈的批評,這都是十多年前的事情,這個批評其實有點誤會。當時我們編了一本書,我們把《廢都》作為非常重要的文學現象,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找了一個書商去出版,書商暗地裡把書完全改變了,就變成《廢都滋味》,把裡邊編得亂七八糟,書出來後,我們大驚失色,要準備起訴那個書商了。後來,有人主張不要把事情公開,鬧得太大,沒有最後澄清,但這就對賈平凹先生不公平了。《廢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這麼多人從學術上去探討它,書卻被做成了那個樣子,我們幾乎無法來解釋這個事情了。我是一直非常敬重平凹先生,非常關注他的作品,迄今為止,我給學生上課的時候,《廢都》是指定學生必須讀的十本小說之一。 李敬澤(文藝批評家,《人民文學》副主編)我的吃驚就在於賈平凹這個作家永遠能和我們這個時代、在出人意料的地方建立起一個非常秘密的聯繫,這種聯繫在十幾年前我們在《廢都》中就曾經體會過。 孟繁華(文藝批評家,瀋陽師範大學教授)對賈平凹來說他的創作有兩部是最重要的,《廢都》和《秦腔》,《廢都》是一個慾望無邊、把男性偉大的活動想像和誇張到了極端的地步,但是在《秦腔》裡面開始引生先自宮了,這是非常有意味的。 王干(文藝批評家,《中華文學選刊》主編)以《廢都》為代表他進入了智慧,他當時寫作的小說都是寫關於人生的智慧,人生的哲學的問題。      蔡葵(文藝批評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評論》常務副主編)《廢都》是通過庄之蝶這個中心人物,寫文人的複雜的生活形態和心態的,作者對庄之蝶等人的日常生活行狀的描寫,不僅文筆細緻、生動,而且感覺真切、微妙,讀起來真實而有味。作品中的每一個人都堪稱典型,作者對這些男女人物的描寫都準確、深刻、傳神,無可挑剔。作品充滿著濃郁的文化意蘊,無論是文人的交往、世俗的生活,還是歷史的氛圍、寺廟裡的世界,都有各自深刻的人文內容和豐富的知識內涵。 白燁(文藝批評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文學年鑒》副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兼任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文學理論學會理事)我已讀了三遍《廢都》,其內容異常豐厚,題旨也頗具多義性,不同的讀者完全可能從中讀出不同的意味來。我感到作品實際上是寫庄之蝶在幸運表象中裹隱的人生之大不幸的,而且經由這種不幸,作者嚴厲拷問了包括自身在內在的眾多文人的靈魂,也對桎梏庄之蝶們的社會文化氛圍進行了含而不露的鞭笞。庄之蝶們(包括汪希眠、龔靖元、阮知非)從內在心態到生活形態都亂了章法,其原因在於他們賴以存身的環境和氛圍「出了毛病」。這便是與改革潮流所並存的一些地方和階層所流行的附驥攀鴻、幫閑鑽懶的惰散時尚和念古懷舊、坐享其成的「廢都」意識。置身其中的庄之蝶,無法避免被人利用,無法潛心本職創作,無法獲得真正的愛情,在官場、文場、情場接踵失意,由文人變成「名人」,由「名人」變成「閑人」,又由「閑人」變成「廢人」,臨了身心淘虛得連出走都沒有了可能,這樣的悲劇難道不令人觸目驚心嗎?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廢都」是驚人、醒人之作,而決非媚人、惑人之作。 曾鎮南(文藝批評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廢都》是真發自作者內心,又直逼讀者心錄、一氣呵成的憂憤之作,是一部內容豐富複雜,藝術上又堪稱文林獨步的大作品,不同的讀者,從中所見不同。以我所見,其卓異奇絕之處有二:一是它對當前都市生活中異常廣泛的社會現象的毫無諱飾的真實描寫,使讀者認識自己所處的社會的真實面貌,打破一切脫離現實的主觀幻想和有意無意的粉飾,這正是現實主義文學應有的嚴肅之意。二是它對一個當代文化人的人生悲劇和精神悲劇的深刻描寫,這從客觀上說,是現實的濁流席捲了他;從主觀上說,是他的種種性格弱點、靈魂垢跡害了他。他的好處,是他對自己的悲劇處境,尚有幾分清醒,故在聲名鼎盛、慕者如雲時,就有「求缺」的念頭,與盲目自大、驕矜自得者不相類。但他的缺失,卻也正在於他知缺求缺而不能補缺。作者毫無諱飾地寫出了一個病態的時代兒的懺悔,借這個特定的典型人物寫出了現實都市生活的一個側面。《廢都》是沉浮於情天孽海中的現代文化人的最為真實無諱的靈與肉的實錄。 繆俊傑(文藝批評家、《人民日報》文藝部副主任)《廢都》是作家對現實生活中世事人情的高度概括和深刻表現,也就是對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對人生體驗的高度概括,這是新時期中具有相當深度的、難得的世態人性小說。故這是一部很有價值的書。在表現手法上,《廢都》吸收了《紅樓夢》、《儒林外史》和《金瓶梅》的許多東西,具有濃郁的傳統文化與現代相融合的特色。 李炳銀(文藝批評家、中國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研究員)這是一部作者對現實社會人生的深切觀察體驗之後,採用些許怪異手法,然後又在非常生活化的描寫中,實現了形而上的理性思維的小說。它對現實、社會、人生從外到內情緒準確又深入的表現,是此前那些多流於外在瑣碎的直觀性作品遠不能比擬的。賈平凹對於我們民族現實生活及人物心靈的準確把握,使他深切地體悟到了一種可怕的歷史風浪的迴旋,意識到生活在失去公正、規則和人理想幻滅、精神無所依託時的彷徨,因此,他是帶著隱痛、重下針砭,以求這種至今仍帶著血與淚的創傷,能儘快得到醫治,使人走出這近似夢魘般的生活環境,步入明凈溫熙的天地。賈平凹把大量鮮活的生活人物及其心靈行為描繪得如此自如,把他們的性格和形象表現得準確而又分明,又使這些看似繁瑣,其實是很好的表現生活原生狀態和這些矛盾糾葛中蘊藏著的時代情緒得以整體體現,這確實表現了作者的高超才能(當然也有些許閑筆或失控描寫)。《廢都》有一種文化上的凝重積澱,又是一部表現歷史和現實的哲學與藝術的重要著作。 謝有順(文藝批評家,《南方都市報》編輯)《廢都》一是有一個非常好看、精彩的故事。二是創造了一種有文化的中國化的小說語言。這種語言有民族味又有表現力,又應和了廢都的精神特徵。三是那種精神頹敗的價值理念準確地表達了當時知識分子的某種隱秘心態。廢都出版時,剛好是中國的經濟開始轉型、開始升溫的時候,一方面是過去的文化理想的破滅,另一方面是經濟的吸引力開始加強,知識分子的精神也面臨轉型,這時就特別容易陷入一種迷惘,彷徨,虛無的情境里去。廢都把這種情緒極端化,真正寫出了中國文人的那種頹敗、虛無和絕望感,這是廢都深刻的地方。也是廢都第一次對現場生活的親密接觸,引起知識界和文化界的共鳴是必然的。賈平凹是被人公認的當代最具有傳統文人意識的作家之一,可他作品內部的精神指向卻不但不傳統,而且還深具現代意識;他的作品都有很寫實的面貌,都有很豐富的事實、經驗和細節,但同時,他又沒有停留在事實和經驗的層面上,而是由此構築起了一個廣闊的意蘊空間,來伸張自己的寫作理想。 劉再復(文藝批評家)《廢都》 在大陸的發行量已有一千萬冊了,但是很多都是地攤上的。《廢都》恢復了我們中國小說的閑書傳統,我們的小說本來是閑書,是茶餘飯後講一講事,梁啟超以後把小說的地位抬得非常高,說沒有新小說,就沒有新社會,就沒有新國家,整個小說變成了歷史發展的槓桿。後來小說的命運很不好,完全成為政治的工具,文學變成了一種政治意識形態的形象轉達,意識形態成為創作的出發點和故事框架。賈平凹的《廢都》在使小說恢復了閑書的功能,把小說中的意識形態剔除乾淨了,沒有任何意識形態的陰影。《廢都》中寫 「性 」寫得很有特點。在西方,勞倫斯寫 「性 」很難有人能夠超過,但是賈平凹寫的「性」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性」。他寫出了一個沒有私人生活空間的性生活,兩個人要做愛沒有地方。你看主角庄之蝶好幾次要和女友約會,他們兩個人就像打游擊一樣。這種頹廢感,有土氣,沒有貴族氣。更重要的是他寫出了一個人物,我說是本世紀中國知識分子最後一個形象,就是庄之蝶這個形象。我們的知識分子有各種各樣的形象,不用說像許雲峰,江姐這樣的,也不用說林道靜這種改造自己追隨時代潮流的形象,包括在八十年代 年 代寫知識分子受迫害的形象等, 都還是有知識分子的精神,知識分子的苦悶。到了庄之蝶就不一樣了,庄之蝶是只有慾望沒有精神目標、完全是頹廢的知識分子的形象。能夠寫出這樣的人物,也是一個貢獻。庄之蝶這種頹廢,是整個心靈感到非常疲倦,雖然有那麼多女人愛他,他仍然只是疲倦,一種無奈感、絕望感。 賈平凹曾說,地球是宇宙的廢都,中國是地球的廢都,西安是中國的廢都,廢都其中有四大閑人,其中一個最閑的就是這個庄之蝶,我就講這個閑人的故事。所以我說他恢復了小說閑書的傳統, 表現閑人的頹廢感。 周政保(文藝批評家、北京八一電影製片廠研究室主任)《廢都》是一部嚴肅的小說,我們應該藉良知去閱讀,應該以人的理性去感應,應該憑心靈的覺悟去體驗。雖說這部小說的調子低了一點兒,但「寫憂而造藝」的規律又使它擁有自己的魅力——這實實在在是賈平凹的一部感覺到了生活陣痛的小說,一部憂民憂心的憂思之作!——《廢都》里描寫的雖是廢都,但其中對生存景況的展現,恰恰可能成為一種特定的人世人心人情狀態的警告或提醒。《廢都》之所以「廢」,乃是因為「人廢」的緣故;而在「人廢」的個體傳達中,庄之蝶於性關係方面的紊亂、放縱、泛濫,便是一部分相當重要的內容了。庄之蝶的性道德或性規範的不可約束或失控,標誌了一種精神秩序的瓦解,一種傳統品德的不問青紅皂白的破壞。尤其是,這一發生在所謂的「文化名流」的生活中,其意義便顯得更為突兀了。《廢都》中的性描寫決不是那種遊離小說情節發展之外的點綴或「調料」,而是與整體構造及人物關係的變化保持著相應的牽連。小說中的性關係於庄之蝶的性格描寫(作為情節發展史)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或者說,這種描寫對於小說構造的最後形成絕不是隨便可以刪除的(該刪的已刪)。如果小說描寫僅僅以「含蓄」的方式「點到為止」,那庄之蝶的精神衰落與道德頹唐,乃至靈魂的最後沉淪(即他的「廢」),便難以展示到現在這般令人沉思的地步,而「廢都」的「廢」也不可能實現淋漓盡致的傳達。 邵子華(文藝批評家、山東菏澤學院教授)整個《廢都》清晰地展示了一個知識分子一個作家的庄之蝶,從內心的苦悶到尋求解脫,到最終毀滅的全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作者向我們描繪了一幅社會劇變時期的「清明上河圖」,完成了一卷社會的風俗史和心態史。同時也實現了作者對世俗文化的批判和人類文明的哲學思考。一部《廢都》警示給人們的,是在「廢都」之上的重建。 李銳(作家)庄之蝶不是現實文化規範的效忠者,而是一個背叛者。他沒有尋覓到富有時代意義的生存價值觀念和審美理想,而是形單影隻地守望古代那原始的生存價值觀念和審美理想。用古樸的理想來超越現實的文化規範,就如同用兒童的思想來處理現實的複雜問題一樣,本身就是一種天方夜譚,註定了以悲劇而告終。 王一燕(文藝批評家,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教授)《廢都》不僅不是對文化尋根的反叛,恰恰是賈平凹以陝西構建文化中國的繼續。廢卻的首都隱藏著中國文化歷史的集體記憶,又為中國文化史提供了空前「真實」的場景。 張新穎(文藝批評家,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在吵吵嚷嚷的「事件」中,這麼多的人讀《廢都》,都讀到了什麼?恐怕不容易讀出一個中年人無法訴說的精神上的寂寞、茫然和頹敗吧?一旦成為「事件」和「現象」,創作中個人性的東西似乎就沒有了位置,取而代之是社會的焦點和大眾的興趣。可是,如果沒有這種個人性的精神上的東西,就不會有這樣的創作,不會有這部書。 王富仁(文藝批評家,汕頭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長)他生於廢都,長於廢都;他曾依靠對廢都的想像而在精神上超越了廢都…… 鍾本康 (文藝批評家,浙江省文聯教授)環視當今全球性的「焦慮不安」,《廢都》正反映了世紀末的重要情結。因而它的意義不僅是古都的,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何西來(文藝批評家,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 所長 研究員)《廢都》的象徵是總體性的,在具象的當代西京都會生活圖景的後面,由於主題的不確定和主題的多義而包容了足以引發讀者寬泛聯想的意蘊。 張志忠(文藝批評家、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教授)讀《廢都》其文,想平凹其人,此含血帶淚文字,若非親歷,何以寫成?在滿紙的荒唐言中,灑一掬辛酸淚,寄寓了作家的無盡哀思。 徐兆淮(文藝批評家、《鐘山》主編)剖析庄之蝶的藝術形象,我們庶幾可以說,《廢都》是一部奇書,一本憤世之作……或許作者的全部情感和全部思想都濃縮、凝聚在「鬼魅猙獰,上帝無言」八個字之中。 可訓(文藝批評家,武漢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是在薄暮時分、在落霞的西照中躑躅在世紀末的古老文化廢墟上的一個飽含人生哀嘆的悲劇的幽靈,是一個古老的文化落日的斑斕的背景上的一輪被大地和群山切割的殘破的日輪。 丁帆(文藝批評家,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教授、系主任)《廢都》作為當今文化人的心靈悲劇,它是通過人物行為和心靈的變形和誇張來加以實證的…… 韓魯華(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廢都》不僅對中國歷史從哪裡來發出了尋覓的探問,還對中國走向哪裡去進行了質詢。 丁淑英(文藝批評家,山東聊城教育學院中文系教授)用象徵和誇張的手法創造「魔幻」的藝術氛圍,在這種氛圍中,宣洩「孤獨」感和「失落」感,是《百年孤獨》和《廢都》所共有的藝術特徵。 董子竹(西安市戲劇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西安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廢都》是中國文化雙重轉型期,社會文化——心理模態裂變的「史詩」。透過社會、文化、生命的三稜鏡,透視出如下三方面:一、《廢都》是廢都地區改革開放的「清明上河圖」;二、《廢都》是一首民族文化大裂變的輓歌;三、《廢都》是人類文化精英求索人性底蘊的「離騷」;庄之蝶是世界性的小說人物典型;他時時刻刻都想撕去自己的社會皮、文化皮,求證人皮。然而,在人皮求證的掙扎中得到的是人性的更大失落。 王仲生(文藝批評家,西安聯合大學《唐都學刊》主編)《廢都》是由諸多意象聚集而成的意象世界,它是意象群落的集合。即使是主人公庄之蝶,他的庄生夢蝶一場空的精神苦旅,也是一個意象味極濃的象徵和隱喻…… 郜元寶(文藝批評家,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從根本上講,賈平凹是某種民間社會的見證人,是某種民間文化的承傳者和歌手……賈平凹的存在,端的是在世紀末的中國文化整體格局中,為一種流溢著的重濁之氣、神秘之氣當然也不乏俊逸之氣的民間文化爭得了一席之地。 平正(文藝批評家)執著於我們活著的境遇和解救的途徑,這正是賈平凹一貫品格之所在,善良之所在,文化性格之所在,即溫情而悲憫的東方古典人道主義。 黃毓璜(文藝批評家,江蘇省批評家協會副主席) 吳九成(文藝批評家)《廢都》的出現……是作者對「群眾歌聲」的諦聽,是當前社會生活投射作者心靈之後反射出來的一束強光,一曲切近而悠遠、激昂而蒼茫的樂章。 肖夏林(文藝批評家,《北京文學》編輯)《廢都》是什麼?《廢都》就是當代社會從集體到個體的本真肖像,是我們生存的家園,是我們存在的意義。 周濤(詩人、散文家、新疆軍區創作室主任)《廢都》的構架和語言,承繼了民族文學傳統之血脈,吸收當代生活之情味。凡開卷者,莫不受其牽引,甩不開,放不下。

鍾良明(翻譯家、文藝批評家,北方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外語系教授)《廢都》的主要情節,就是以庄之蝶為線索的現代中國人出於「壞的信仰」和自我欺騙不斷做出錯誤的選擇,然後在它們造成的惡劣環境中承受煎熬。……作品中表現出來的他們的痛苦、思索和懺悔,是作品道德力量的源泉……將《廢都》放入二十世紀國際文學的大體系,我們發覺它超越了狹隘的民族文學的概念…… 肖雲儒(中國西部文藝研究會會長、陝西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一、「五四」以後,中國古典小說傳統出現了斷層。中國現當代小說大體是「五四」後在西化小說的基礎上產生的。《廢都》是第一部回到「五四」以前中國小說傳統的作品,同時又是中國古典小說美學和現代思潮的一次成功的接軌。《廢都》讓我們看到了從魏晉志怪小說、《世說新語》到唐代市井小說、明清世情小說和清末譴責小說這一傳統得到較完整較和諧的復現,使中國古老的藝術思維、形式、語言獲得現代生命,意義不可低估。二、《廢都》屬狀態小說,如海明威那種寫法。《廢都》狀物冷靜、無溫度,回到了《世說新語》的簡潔。屬於志人小說。三、在社會的主體文化層被改造得面目全非的情況下,在野史、民間、及各階層自下而上的生活狀態中,依舊保存著歷史的真正聲音和人民文化心態的真實成分。《廢都》即如此。作品有存在主義思想。四、作品寫廢都、廢道、廢宅、廢人,在歷史轉型期,文化閑人是第三者,又是雕塑社會形態的參與者。他們有閑的忙碌、赤裸的性生活、自怨又自虐,欺世又厭世;他們在失去土地文化而市民化的過程中,受現代生活的壓抑、因文化而窒息、為名利所累、不被理解的苦悶等等,在這破缺的悲劇中,性是他們苦悶的最後宣洩。《廢都》寫人的異化、社會的異化、文化的異化、人的動物化、動物的人化;在描述文人非文人化的過程中,整部作品瀰漫悲劇感。五、作者悲哀到無淚的程度,又流露出博愛與慚愧。作品可見博大的人性,作者由此進入新的人格大境界。牛是庄之蝶的另一個自我,是庄回歸自然的最後一條「胡志明小道」。六、作者寫人物的形象、心象、欲象、性象、靈象,從而寫出了更寬泛的生命狀態。作者想消解社會理性認同的正史和主流文化,用老百姓的生態和真性去展示另一條歷史和文化的線索,求非史之史,無律之律。這部作品向人們提示:傳統文化是什麼?多餘人是什麼?現代社會是什麼?人要往哪裡去? 王仲生(西安師範學院中文系教授、《小說評論》編委、《唐都學刊》主編)一、《廢都》是一部奇書,是形而下與形而上的契合,是廢都意識與意象主義的結合。意象主義表現了廢都意識,廢都意識只能依存於意象主義的藝術形態。二、絕不可把《廢都》對號入座,因為這是平凹創作的意象世界。廢都意識是在幾個層面展開的,社會的、政治的、文化的、經濟的等等:①這個廢都不是現代化的城市,她有濃厚的歷史文化積澱,這是中國農業社會結構的一個獨特的呈示,這是鄉村的都市和都市的鄉村,這樣的形態一定要被時代所廢棄;②《廢都》展示的社會心態不僅僅是文化人的,而是整個廢都的;③對廢都中的所有人物走不出廢都的原因的探討,具有形而上的意義,這點與人類命運相通。人類擺脫不了命運,這樣就有了庄之蝶的追求、失敗,再追求、再失敗。三、是意象主義的。這部小說說實,比生活還實,似乎是嚴格的現實主義;但這部小說又很虛,奶牛、塤、岳母,既是背景和氛圍,更是作品的有機部分,很難分辨《廢都》的真與幻、虛與實、美與丑、善與惡。平凹端給我們的不是什麼象徵,而是東方文化的藝術精髓——意象主義。 王愚(中國小說學會副會長、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小說評論》主編)一、十七年及新時期的中長篇小說大體上都寫時代風雲、寫大事件、寫改革開放,但從舊有的文化傳統和新時代風雲的衝撞下寫文化心態這是第一部。而且著眼於一批文化人人文精神的建構和演變,這是《廢都》提出的新層次。文化人心態的變化常常跟一個民族文化精神的演變分不開。二、這部小說通過世俗生活場景寫文化心態,不是把文化人單純當作文化人來寫,而是把文化人當世俗人來寫,這中間表現知識分子的人格,這種人格恰恰是民族精神的折射。書名《廢都》,在文化傳統的廢墟上,寫一群知識人的掙扎、追求,作者不避諱知識分子人格精神的世俗性,作者提出的是文化人如何超越世俗,這一點十分像昆德拉的作品。三、不能避諱《廢都》中的性描寫。作者通過對性的描寫達到對人生存狀態的探索,從而展示文化人人格精神的另一面。禁欲主義的結果是神秘化,神秘化的結果是性混亂。性上也有美醜、真假、高下之別,作者揭示了文化人全面的人格精神。四、《廢都》在當前出現,是作家多年來對民族文化心態的考察、探索、揭示的結果,必將會在當代中國小說創作中佔有自己應有的地位。對《廢都》,我們也像別的優秀作品一樣可以從各個方面加以分析、研究以至做出評估,但不可做出簡單判斷。 李星(《小說評論》執行主編、中國小說學會副秘書長、陝西作家協會常務理事)一、這是一部與時代同步的藝術精品,其藝術水準在《浮躁》之上,是能傳世的。當代社會紛繁的生活、眾多的人物、劇烈的衝突,平凹寫的有條不紊,得心應手,舉重若輕。這是平凹創作中的一個大總結。他攀上了自己藝術上的高峰,在當代文學中,這部作品不與任何人類同。作品寫得大膽、奇詭,構思不一般,人物語言不一般,生活細節容量很大,藝術表現上是民族的、東方的,中國式的,其思想觀念又是開放的、現代的。在某種意義上,在對傳統觀念和思想方式的否定上,這部作品有後現代解構主義的特點。二、長篇小說有三種寫法:①傳記體結構;②社會歷史結構(如托爾斯泰),即史詩式;③最難的一種結構也是美學品位偏高的結構是作家把社會、歷史、心理、時代特徵全化在人物心靈中,如昆德拉的作品,把這一切凝聚在一個畸形人身上。這一點平凹很現代,他寫的細節很飽滿,筆下的生命意識很飽滿。《廢都》中的人物寫得非常有內涵,庄之蝶又是主流人,又是多餘人,是社會結構的邊緣人,其心理衝突準確地折射時代主流的光輝。庄之蝶是複雜的,是有傳統的現代人,是有真情和良心的文人,又很自私,不擇手段。他身上有正人君子的一面,又有沾花惹草的一面,這個形象寫得成功。牛月清是作品中最成功的形象也是當代文學中最不一般最有特點的女性形象,她身上既有傳統女性偉大的一面,又有文化事業、道德傳統、生存方式的種種羈絆,庄之蝶、牛月清的家庭矛盾概括了一代知識分子家庭的生存狀態,典型性很高。三、作品中瀰漫的神秘文化、東方文化氛圍很了不得,既有傳統特色,又有現代當代特色。奶牛是惟一冷靜的哲人,岳母的細節令人驚嘆,比如睡在棺材裡抱著鞋子睡覺等,收破爛老漢的冷靜批判,表現作家對社會有犀利的眼光和思維穿透力。庄之蝶與四大名人,牛月清、岳母、奶牛、收破爛老漢,這些人物共同撐起了富有文化意蘊和東方精神的藝術大廈。 曉雷(作家,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這部小說和平凹一樣四十不惑。這部長篇非常完美、和諧,是寫日常生活的。從日常瑣碎事抓人很見功力,像生活本身那樣平平常常,娓娓道來,很有藝術魅力。我一邊讀《廢都》,一邊想《圍城》,寫平常生活的細緻入微,這一點兩本書一脈相承。平常而不平淡,細膩而不瑣碎。結構上似羚羊掛角而無跡可求,是草蛇灰線式的,隱隱約約向前發展,這樣難度更大,寫出來更見功力。讀這部作品常感到是讀《金瓶梅》、讀《紅樓夢》,寫庄之蝶一家並由此輻射當代生活,寫多種人的不幸,寫人生在破缺中磨擦奮鬥求得生存,作品底蘊深刻。那一群女人寫得個個不同。貴婦、艷婦、蕩婦、淑女、才女,皆形象生動、面目不同。人物心理刻畫細緻入微,庄之蝶的性意識寫得很驚人。由《廢都》中可見作家吸收能力強,既有古典的化腐朽為神奇的東西,又有知識分子面上的東西,還有大量從生活截取來的日常用語,描寫上很豐富,這不僅是繼承,更是創造。賈平凹把《金瓶梅》、《紅樓夢》的精髓和神韻化入《廢都》,這種繼承、吸收、變革的能力非常強。作品中惟一的流血事件是殺鴿子,寫得很驚人。《廢都》的語言達到相當純美的地步,敘述非常自然妥帖。總之,《廢都》是驚世駭俗之作,是一部傳世之作。我的感覺,平凹在技術上的創造性可能在以後的年代裡,《廢都》會有多種版本出現。要了解當今知識分子的生存狀態,《廢都》不可不讀,可能外國人了解中國知識分子的生態也要讀這部小說。 費秉勛(西北大學中文系教授)晚清以後直到目前,中國小說都是提煉和選擇有典型性的事件和情節來寫的,這已經形成極厚重的創作和欣賞閱讀的積習,《廢都》的寫法則一反這種積習,非史詩地、混沌瑣屑而自然地以敘述語言體系來展現生活,這種寫法與《紅樓夢》、《金瓶梅》有相通處。 暢廣元(陝西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圖書館館長、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理事、陝西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廢都》表現了作家在消解主流文化過程中的一種深思。我用一首詩來概括全書:蝶宛月柳荒唐言,塤音謠兒辛酸淚。老牛獨雲世人痴,破譯消解品其味。要對《廢都》進行認真的分析評價,可以引起文學界評論界一場不大不小的革命。 吳明東(文藝批評家,黑龍江省齊齊哈爾職業學院講師)《廢都》受《紅樓夢》影響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全書的隱語符碼,它構成了全書的另一袁意系統。《廢都》在這方面同樣做了多方面嘗試,構成了全書一道完整的藝術風景線。                                 寒軒(詩人)這是一個作家執著而嚴肅的思索與追問。《廢都》,「庄之蝶」走進的是自己的內心,是自己對自己的人性的審視,我們可以把他看作一把帶著血熱的匕首…… 許鵬(文藝批評家,吉首大學教師)《廢都》更注重從人性角度去剖析情慾、性慾,是將性愛、性行為等生理機能升華為現代人在文明異化中得以掙脫厄運的拯救方式。她的情慾描寫是要突破浪漫主義或自然主義的格局,並坦誠出情霪襲實相剋相生的複雜狀態,進行道德與慾望的結合,並更深層次地去反思現代人的精神困境。                 吳秀明(文藝批評家,杭州大學中文系當代文學教授,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廢都》是一代知識精英絕望和幻滅的輓歌,是人文知識分子世紀末頹廢情緒的大曝光。當然,《廢都》在書寫精神之「廢」的同時,也包含了知識分子社會批判、自我批判和文化批判的嚴肅內容,並給出某種精神性的價值允諾。 張恆學(文藝批評家,湖南嶽陽師範學院中文系副教授)《廢都》是在批判都市之「廢」中吟嘆的一曲深沉、悠遠的鄉村文化的輓歌。小說的這一文化內涵主要是通過四種方式展現的:哲理化批判方式、民俗文化批判方式,神秘文化批判方式、藝術形象化批判方式。……賈平凹說:「庄之蝶是廢都里一奮鬥者、追求者、覺悟者、犧牲者。他活得最自在,恰恰又最累,又最尷尬,他一直想有作為,但最後卻無作為,他一直想適應,卻無法適應。」⒃其實,時代的洗禮、都市文化的塑造只是增加了他庸俗、醜陋的一面,使之成為西門慶與賈寶玉的混合體,卻未注入執著、剛毅、正直、進取這些現代文人的傑出品格。他的心態、性格、生命軌跡及相伴隨的種種人生矛盾衝突,與其說是古老的鄉村文化退化的結果,不如說是現代都市文明衝擊封建保守農業文化的悲劇性迴音。庄之蝶的厭倦、苦悶、困惑、尷尬乃至墮落,折射的不是社會轉型期文人精神的必然歸宿,恰恰是它的消極和反動。所以,庄之蝶與其說是具有「廢都」心態的當代中國人典型,不如說是世紀末時代大潮中「多餘人」的典型。這種「多餘」正是文化淘汰的結果。《廢都》正是通過這一典型寫出了一部鄉村文化的輓歌。 米芫子(不詳,摘自「中學語文教學資源網」)《廢都》表現了一個深厚而又沉重的主題: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社會正處在改革開放大轉折時期,各種規範、行為面臨著新的變革。這導致了一些規範失約,一些行為目標無衡量價值。為了表達此主題,作家藉助操守舊文化和冒進「新文化」的兩類女性,以她們家庭破碎、愛情摧殘、瘋癲、地位低等的悲劇,深刻否定了制約文明前進步伐的舊文化;以犧牲她們的性命、青春、精神為代價,否定了新文化中的糟粕。從書中可以看出賈平凹是一位非常嚴謹的作家,有著高度的歷史責任感,社會使命感,他站在歷史和社會變改的最前沿,高屋建瓴地分析這座城市,分析這古老的大地,剖析芸芸叢生。特別是他把眾多的女性安排得妥妥帖帖,一方面是作家寫作技巧的體現,更多的是通過她們悲慘的命運,從而達到從道德、倫理、文化、審美、生活方式、宗教……眾多方面,去剖析當時那個時代人們觀念的錯位,人性的裂變,從而否定了那些滯拖文明前進的殘留的封建意識,去批判那些無目標、無價值觀的超乎文明之外的所謂新思潮和與這些文明格格不入的腐朽。 邵寧寧(文藝批評家,西北師大文學院副教授,甘肅省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副秘書長)儘管《廢都》在文化趣味和藝術性上都存在著某種與現代生活不和諧因素,但作為一種精神現象文本,它仍然為解讀八九十年代之交的中國社會轉型提供了豐富內容。 王高峰(詩人)金縷曲 讀《廢都》——凈眼觀紅袖。掩奇書、之蝶試問,尚風流否?年俏新嬌推柳月,唐宛凝脂似藕。厭倦了、初婚時婦。瀟洒木蘭尋夢去,輾芬芳、滿地春華秀。且看那,雨摧柳。        文人廢了長安瘦。靜虛村、雲空霧杳,鬼才刀手。滿紙都含調侃意,寫盡文壇事丑。羞殺那、金瓶梅久。紙貴洛陽人競買,教神州、風雨長天走。非與是,亂紛口。 唐毅(小說家,《我的官場生活》作者)從《丑石》認識賈先生,不過覺得他懂做文章的技巧。繼讀《廢都》,才真正有所認識,一座很美很崇高的都城在他心裡坍塌了,我讀到的是一種痛苦的呻吟,不是表象上「低級趣味」 達理克·法拉馬為(埃及艾因夏斯大學語言學院中文系教師,南京大學中文系訪問學者)  《廢都》通過對庄之蝶等幾位西京文化名人精神困境的描寫,反映了文人複雜的生活形態和心態。其中對民謠的引用,表現了作家的民間立場.而通過小說中4位女性的思想觀念和人生觀,則可以看出,進入90年代的中國現代社會在轉型過程中,文學對女性思想觀念的重塑有著十分鮮明的傳統與現代思想文化衝突的特徵。 齊宏偉(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師)《廢都》並沒有以統一的視角反映矛盾和割裂,卻以矛盾和割裂的視角顯示了統一的缺場……《廢都》自掘知識分子墳墓,自暴知識分子家醜,自撕知識分子臉面,使人們心目中的猶如「上帝」的知識分子一下子變成了猙獰的「鬼魅」,這不啻給道貌岸然的士林文化帶來一場小地震。拒不承認原罪和人性幽暗的國人在裸露的原欲和人性陰暗面前瞠目結舌。士人們的道統精神已無可挽回地廢棄了,而新的價值體系和神聖信念又沉沒於事實黑夜中。 牛玉秋(文藝批評家,中國作協創研部研究員)《廢都》實際上就是用放蕩來掩蓋精神痛苦的作品……他以極其現實甚至顯得有些瑣碎的日常生活場景,真實而又深刻地揭示出了極具典型意義的人類精神困境,使得小說在象徵層面上具有了普遍的人文關懷意義。 羅崗(文藝批評家,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最近在和學生談的時候,特別講到《廢都》,非常重要的一個作品,你可以感覺得到賈平凹始終在探知這個時代,有一種抗拒,在抗拒著時代中逐漸成為主流的東西。在他在抵抗這個時代時,他不完全具有否定的因素,而要把否定的因素轉化為肯定的因素,就是說,他要營造一個結結實實的生活。目的是什麼呢?他是很史詩的一個。 張生(小說家,上海交通大學中文系教授)對《廢都》一直以來就存在一種誤讀。我認為在8、90年代轉型期,文學中能把握時代精神的就是《廢都》,它的結局和《圍城》里知識分子出走的結局很相似。這就是大時代的情緒被作者抓住了。 李生濱(文藝批評家,寧夏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廢都》的「廢」字後面隱藏著更深遠的東西。 梁永安(文藝批評家,寧夏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以後寫文學史的時候,我認為,有兩個作家避不開,一個是王朔,在未來可以看到的他的先兆性;另一個就是賈平凹。在賈平凹的作品中,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廢都》。在文化交錯性上我覺得賈平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所以在文學尋找上我始終認為他還走在路上,這樣並不是要樹立一個理性化的原則,原則一旦確立,創作也就僵化了,我們要更深化這樣的困境困惑。我感覺賈平凹在這一方面是無可替代的。我們能在《廢都》中感受到這樣的震撼力量。在《廢都》中,我們感受到的是深重的荒涼,是艾略特在《荒原》中體現出來的,在《廢都》中就是一個很完整的寓言了。 蔣泥(作家,文藝批評家)對照著再讀《廢都》,不論其他如何,假如不計較人物的真與偽,單就語言、景物描寫和作者對女性人物局部的動作、心理上的體察、感覺論,可以直追《紅樓夢》,是典型的明清白話文,爽心悅目。 騰格爾(歌手)賈平凹的書我最先讀到的是《廢都》,喜歡得了不得,包括結尾,整個兒就像是在做夢。


28位網路作家評說《廢都》 簡寧選輯

龍之殤(《廢都》:靈魂的泣血者)總結《廢都》的藝術成就,有三部經典著作為之參照:《圍城》、《金瓶梅》、《紅樓夢》。三部經典歷歲月沖刷而不衰,各有永恆不滅的閃光點。《廢都》則集三美為一,堪稱三部經典的完美結合。 路遙歸夢(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關於《廢都》,我國文學界並沒有給予應有的認識和評論,一般都避而不談或曲解了作品的真正意義。一般人看到的是它的性描寫,其實它更多的是表現世紀末人的無奈和浮躁,有著深刻的思想內涵。如果說賈平凹沒有別的作品,僅一部《廢都》,也夠讓他立足於文壇了;如果說同時代的作品全部被人遺忘,那麼今後在談到這個時期的文學史的時候,人們也不可能不提到《廢都》…… 生命如斯(說說《廢都》)第二次再讀《廢都》的時候,卻有了和第一次大相徑庭的感受。我從它那看似骯髒、靡淫的文字表面看到了一種深層的潔凈。這種來自人性深處的剖白震撼得我數次落下淚來……庄之蝶在車站候車室的椅子上,出人意料的靜靜死去,死的時候,臉上還帶著一絲笑容……或許,在另外一個國度里,他找到了自己尋覓已久的生活,那裡有自由的純凈的空氣,有真實的不被壓抑的人性,有創作的激情,有他心愛的女人…… 點點帥(再論賈平凹《廢都》的現實意義)從《廢都》來理解西京城的一片頹廢沒落,作者把小說中的批判意識和道德重建的深思,相互凝結在庄之蝶靈魂深處的批判反思中,這是閱盡世間滄桑的崢嶸心象。它是一種對生活困惑的超脫,是回到生命本身情感的幻想依託。……《廢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小說。它表現出較高層次的精神怪異趨向,以俯視人生的滄桑去反映社會的醜陋陰暗,從精神顯像回到世俗、物質的人性描述上,把文化人的喜怒哀樂呈現詩的激情,是理性情感的矛盾的結合體。因此,本人認為賈平凹前瞻的遠大視角自然呈現它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將在中國文壇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獨庸生(說說《廢都》的「俗」)我敢說《廢都》,在中國是一部不可多得、很獨特的作品,有較高的藝術成就,它對社會現狀,對現實心態,對人性的刻畫,和思想轉型時期的波動都有深入、廣泛而且深刻真實的刻寫和揭露,活生生展現了一幅中國國情畫,一幅當代百態圖。因為貼近生活,貼近社會,貼近現實,讓人有身臨其景,就如親身經歷親眼目睹。……如果要選一部最能代表當代的作品,我個人認為非《廢都》不可。 運河刀客(〈廢都〉之戀)《廢都》很美。庄之蝶,唐宛兒,柳月,牛月清,女人在平凹的筆下都神采豐滿。美和美是相互排斥的,相互傷害。美卻又離不開美。這是悲劇的力量,誰也沒法解釋清楚,誰也沒法做合理的安排。僅僅以婚外戀來看待這些,我想著悖於人性的,像鐵一樣沒有熱量。堅硬。這是紅塵中的劫數。我不喜歡中國的評論者和媒體,他們不負責任的態度讓我鄙視。我們該有一流的評論家,不然我們的作家會讓他們指的暈頭轉向。  小橋流水先生(回頭看:賈平凹的《廢都》)       40萬字篇幅中,作者以庄之蝶與幾位女性情感的糾葛為主線,以阮知非等諸名士穿插敘述為輔線,筆墨濃淡相宜,時有「笑口常開」一類時政幽默小景展現,活躍了氣氛,激活了讀者思路,令人叫絕。賈平凹不愧為寫女性系列的大手筆,在諸多女性中,唐宛兒、柳月、牛月清為他塑造最為成功也最傾心的鮮明人物。在這些充滿靈性、情感聰慧而富有古典悲劇色彩的人物身上,體現出作者至高的美學理想。這種美學觀念植根於西京城現實生活的土壤上,卻又被浸染了理想的光輝,因這理想的璀璨,造就了不同凡俗的品味,為作品埋下不可挽落的悲哀。這是自然美落入現代城市的悲哀,體現了人類現代文明發展自身的某種必然。唐宛兒被押潼關受辱,柳月嫁殘疾的市長兒子,牛月清離婚、鍾主編患癌辭世、阿燦避而不現、慧明墮胎與景雪蔭官司敗北,最後庄之蝶只有灰溜溜踏上南行列車,小說的結局瀰漫了找不到出路的痛苦與孤獨。小說充滿了濃厚的悲劇色彩。它將自然美有血有肉豐滿地呈現給讀者,然後再一件件將其撕毀。牛與破爛老者是小說中兩個重要角色。以牛的獨特視角這一荒誕手法的引用,寄託了作者強烈的回歸自然意識,破爛老者不經意的民謠,傳遞出對現代生活的負面反諷。 紫苔(「破書不厭百回讀」重溫《廢都》:陰霾和沉重的都市)讀《廢都》,感到印象最深的其實還是普通讀者們區別於拿著工資做所謂探索工作的學者們的不願深入底層追索的淺表的意味,即讀書之趣,這種隨意的趣和故意的索,哪個更接近作品本質、更有指向意義不好說。但我喜歡的是書中那歷史和地域夾雜的風情和趣味:西安不叫西安叫西京,本身就是歷史悠悠的標籤在這裡貼著,還有那塵煙瀰漫、土話橫溢的城市風貌,高聳的城牆和上面嗚嗚作響的樂聲,都活畫出一幅陝西風格的都市,且背負著歷史的重擔和地方的味道,在中華大地曾經是中心而今不過偏處一隅的黃土地上踽踽獨行,你聽他們的談話,想他們的容貌,猜他們的內心,觀街市的陳設,慮大眾的命運,都會感到別的地方所未有的千年古城的吸引來,雖然是廢棄已久和從內到外都坍塌的故都,但仍有著千年不離不棄的魅力,即使是殘廢和落魄者吧,也有著驚心的病態美,城市裡的市民們仍舊以天子的故民在潛意識裡自居,因為其精神代表——那幫作家、藝術家們都在驕傲著歷史和傳統,並以之為生和揚名立萬,四大名人,寫書法的、畫國畫的,唱秦腔的,練氣功的,寫小說的概莫能外,他們不過是生活在現代文明裡因而也就隨手拽了一個殼子扣在身上的古人的鬼魂……或者可以說,廢都是一個病態的或至少是病榻上的中年人眼中的家鄉都市。更為悲涼的是,這個都市在人們眼中,同時也在實質上,悲哀地:確實是病榻上的都市。 知秋一葉(紅樓隨筆——也由《廢都》想到的……)從結構設置上無論開頭、中間或結尾處該書好像都隱約著《紅樓夢》的痕迹,尤其是開頭。這裡我不想評價書的內容,因為不是我行文的目的,至於主題李兄已經分析的很透徹了:「這種哀歌和破落主題,某種意義上的確是《紅樓夢》的主題的繼承。只是《紅樓夢》說的是一種古老文化的全面衰落,《廢都》說的是知識分子的良知與社會精英的角色的自我敗衰,賈平凹沒有以清高的夢幻般哀憐的筆墨去寫,在手法上《廢都》更像《金瓶梅》,但其主題的深刻仍然是可以從其中的故事結構與人物刻畫的指向中透露出來,它比《金瓶梅》一類的小說要深刻得多。而且,小說的語言還是很有功力的,作者也是「說故事」的高手,其中的編織鋪敘,也是名家風範的。」  夏曉風(《廢都》絮語      撫琴聽雨文學網站)平凹為「安妥破碎的靈魂」而著《廢都》…… 廢者,敗壞、衰微、荒蕪之謂也。這正是作家的心靈的體現:因滿心荒涼而滿目蕭然。之所以有這一局面,是作家的「不企圖做官,以仕圖(疑為途)作功於國家,……只有讀書習文才能有益於社會」的誓言指導下的行為,與社會的「沒有了供我寫這本書(指《廢都》)的桌子」的現實矛盾所致,是作家載負著「破碎的靈魂」所致。……在《廢都》中,讀出的是痛苦與掙扎,是對人生的無可奈何有無能為力的抗爭。 夜色花園(《上海寶貝》、《廢都》及其它2001/11/05 13:22   新浪文化)賈平凹的《廢都》有濃厚的墮落意識,但和衛慧的《上海寶貝》不同,作者的寫作意識並不墮落,甚至是出奇的嚴肅。《廢都》以一個城市墮落為題,表述在急速變化的時代精神上無所適從的焦慮感,作品的主體意識中,分明有強烈的自省精神。讀罷《廢都》,任何人都不會沒有感覺,它引導人思考,而引導人思考是一切偉大作品的共同特點,所以我以為《廢都》即使不能稱為偉大,也是近乎偉大的作品…… 晶瑩的白雪(讀《廢都》)讀《廢都》是近幾天的事情。讀時,它早已經遠離了當年的是非。賈平凹也早已經擺脫了「**作家」的頭銜。每捧起這本40幾萬字的禁書,我時時記起賈平凹的那句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書也一樣。我翻書的手忍不住一陣顫抖。我始終相信人世間有一種宿命,那就是歷經苦難和傷痛之後,總會散發挺立向前的氣魄和光輝,就像烏雲背後的太陽一樣。 心裡很為賈平凹鳴冤和自豪。 《廢都》的「廢」是「頹廢」。「都」即都城。在頹廢的都城裡頹廢地生活,在放蕩和細瑣的故事背後蘊藏著一股強大和深刻的文化失望。……我總是相信,在《廢都》有關性愛的筆墨里,流動著一朵光亮明艷的火焰,流動著一滴辛酸落寞的血液,作者內心最深處靈魂在黑暗中如飛娥般對著明艷的火焰旋旋繞轉,激動並快樂著,可一不小心,卻燒毀在那一朵誘人的火光里。  湖湘芷蘭室(讀《廢都》,感其句,遂依意而作,  作於1994年8月)勞碌倉忙終此生,瞬間身後只姓名。 姓名尚是人呼叫,為問有何獨屬卿。  繁星☆星星之火 (兩讀《廢都》)直言不諱,是本書的一大特點……書中只有「牛」這個反芻思想的「哲學家」是唯一智慧而富於理智的。單就一個「廢」字,就讓人聯想到一堆斷垣殘壁,你不能把它橫推、碾平了去,只有在這斷垣殘壁上修理改建了!這是當前唯一可行的辦法,儘管它仍留有舊的根基。              陳平(3讀《廢都》)書中關於「瘋子」和「牛」的描寫,意味深長。小說中寫進了由一個「瘋子」唱出的十首歌謠,這些歌謠流傳頗廣,反映的社會生活也是多方面的,它們組成了一個外在的世界,像一幕幕的布景,像一個大舞台,小說中的人物就在這個拉好布景的大舞台上演戲。戲劇的情節和舞台的設置有一定的關係,或烘托,或並列,或推進。在特定的環境之中活動著特定的人物。還有那頭牛和庄之蝶,是一雙對應物,牛的思考——對現代城市文明的批判,對傳統文明的嚮往——其實正是庄之蝶潛在的內心世界。小說描寫了兩個寓言式的具有象徵意味的情節,一是庄之蝶每天早晨伏在牛腹之下,捧住碩大的牛奶親口吮吸。另一個是他把這頭牛的牛皮掛在客廳的牆上。後來阮知非要取下這張碩大的牛皮,「庄之蝶去幫忙,牛皮嘩啦掉下來,竟把庄之蝶裹在了牛皮里,半天爬不出來。」這張牛皮蒙作了一面大鼓,放在北城門樓上,終日在風裡嗚嗚自鳴。這些都暗示出庄之蝶和牛在本質上的相通:對現代城市的厭倦和生的疲憊。 止水微瀾(性感的閱讀之賈平凹之《廢都》)《廢都》是這樣一部社會學的書,他讓你知道有這麼一個時期,中國社會有一群人是這樣一個精神狀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可以代替《金瓶梅》。…… 許多人把批評的鋒芒放在庄之蝶的性活動上,不妨理解為他們自己喜歡性生活,所以把小說描繪的當代中國的的真實的社會生活場景忽略了。那是一些多麼精彩的場景啊,下海、股票、經商,墮落的和堅守的。你說哪一樣不比性生活重要?你為什麼一定要揪住性生活不放呢?除了你自己喜歡難道還有別的解釋嗎?就象貪官在台上的時候喜歡講反腐敗,其實他比人家更腐敗。其實喜歡生育也是我們中國文化的重要基因。只有莊子蝶成了一個受害者,付出很多,得到的卻很少,這真是一件不公平的事啊。 李耳(《廢都》是黃色小說么?) 四年後的今天,我再次看《廢都》,覺得過去是唐突了高人大作。老實說,整個《廢都》都是寫九十年代知識分子的精神墮落。那墮落,有麻木而不自知的,如阮知非;有清醒而不能自救的,如庄之蝶;有清醒而抗爭的,如鍾唯賢,等等。主人公庄之蝶的形象尤其鮮明,他的爭議也最大。可以說,如果說他是好色縱慾之徒,那麼《廢都》就是淫書;他若是正在彷徨中無所皈依的知識分子,那《廢都》就是一部反映九十年代精神現象的好書。不管有多少人看《廢都》是出於色奇獵艷,但其實《廢都》作為雅俗共賞的文本,都是已經有了自己的生命力的。……《廢都》絕對不是黃色小說,而是深刻的時代精神的展示。可貴的是,知識分子們九十年代的中後期大叫根本就不曾高揚過的「人文精神」失落時候,敏感的作家賈平凹已經在時代之初寫出了反映其群像的《廢都》。 城市孤鳥(筆記:讀《廢都》)究竟因為什麼,《廢都》被列為禁書呢?大約是一些人(上層建築)出於對社會思潮的一種警惕。愚以為,賈平凹在這本書里觸及了不少上層社會的隱疾。那西京城裡收破爛的老頭的謠兒,看上去瘋言瘋語,其實是全書的一條暗線,有哪一件事不被他言中,再對照我們的生活,他說的就是我們的生活啊。……在那個年代,賈平凹說了別人不敢說的話,因此他的書吃了虧,這應該是《廢都》遭禁的主要原因。我個人覺得《廢都》反映中國文人的生活是相當深刻的。                                    陋室閑人(喜讀賈平凹)十年前,沸沸揚揚談《廢都》的時候,我冷靜地讀了它,覺得在這個作品裡,他寫出當時西京城那批知識分子那種悲觀、失望、絕望,準確地描摹了一批失去了理想、失去了信仰以後,知識分子的一種混濁的狀態,很真實很深入的表現出那個時期人的一種苦悶的心理。其實,那也是當時(包括現在)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 劉蔡(廢都的塤聲)在九年之後讀《廢都》可能應了的就是賈平凹所說的十年之後再讀這本書。我讀的可能是提前了,但我卻分明看到西京塊里的士子煙花文人墨客僧尼方士所構成的一腔頹廢。但這是賈平凹的傾心之作,雖然對它的非議太多,就比《金瓶梅》來說,從中所看出的又豈止是世事人情?但凡事都是這樣,清者見其清,濁者見其濁,而淫者見其淫。庄之蝶、破爛王、龔靖元……一個個的廢都人沒有一個不想活得更加超脫,沒有一個不想至情至性,但卻沒有一個不在清高的同時又在泥淖中不得超脫,最後死的死,擲筆的擲筆,瘋癲的瘋癲,讓人不由在周敏的夜夜塤聲中感嘆人生荒謬、世事無常,在冠冕之下競掩藏的是蠅營狗苟。 佚名(【雜文】痛了,我就呼喊) 我曾經讀過據說是很頹廢的《廢都》,清晰記得賈平凹先生筆下的四大名人。他們在那個轉型時代、那個特定的環境里,弄潮,頹廢,墮落,直到滅亡。但是,那個收破爛老人的歌謠,還一直迴響在耳邊。它們像黃土高坡厚重的呻吟,像重壓下的憤怒的吶喊,時時敲打我們的耳膜、震撼我們的心靈,引起人們對現實深深的思索。 3220賈平凹的《廢都》我個人認為很值得一讀。四大文化精英墮落為文化閑人,折射出一定的社會內涵。在書中的整個社會都沉浸在一片無可救藥的安逸中時,惟獨清醒的,只有那頭在塵世中穿梭的奶牛和庄之蝶的瘋老娘。精英的墮落讓人扼腕,而瘋子的「胡言亂語」卻發人深思。 周圓(文學和人生的迷失之作)《廢都》不是一部悲劇題材小說,但作品含有隱秘的悲劇意味,它是作者心靈苦難之作。 黃土層(心有戚戚焉,嘿那個嘿)說到《廢都》,當時看的時候是很覺鬱悶和荒涼,有許多話要說的。但是,事過境遷,一時又無話了。應該說《廢都》不是賈平凹最好的書,但是一個精神的豐碑,是一個分水嶺。以此為界,前後兩個賈平凹,立判也。前期以《浮躁》為代表,表現的是一個「規範」、主流、平實不驚的賈氏;後期則是一個儒釋道兼容,幾乎老僧入定又名士放達的賈平凹了。《廢都》是賈平凹的一個創作的「瓶頸」,可喜的是他渡過去了,成功了。其中的性描寫被世人詬病多多,但是誰又能真正體會庄之蝶式的在當時變革時代的中國一類知識分子的心靈苦悶呢?不可忽視的是其中氤氳而升騰的文化底蘊。由於社會上撻伐之聲甚囂塵上,賈平凹像一個做錯了事情的小學生一樣,對外界保持了反抗式的沉默。他游渡到四川去看樂山大佛,其中,有一幅自況的對聯很能表達心情了。其文曰:    樂山有佛,你拜了我拜,       苦海無邊,我不渡誰渡?《廢都》在中國的命運,很微妙的。據說當時被中國文聯宣布禁書時,執行者是很不情願這樣做的,但抵不過社會、政治、媒體的口誅筆伐之聲,硃筆一揮之間,頗為躊躇而不絕;直至後來得了義大利費納米大獎後,文聯又神秘地告訴賈平凹,你的作品《廢都》獲獎了,賈平凹想我的禁書獲獎了,這可以不可以去領啊,喏喏地問中國文聯同志,該同志沉悶地說:「這個嘛,我們也不知道,你自己看的辦吧!!」 崔九堂前(我看賈平凹與余秋雨) 《廢都》在我心中是唯一能與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美國作家查爾斯的《冷山》,米切爾的《飄》,奧大利亞作家考林麥卡洛的《荊棘鳥》有看同等地位的一部小說。 河洪(騷動的青春) 《廢都》不但淋漓盡致地表現了濃厚的傳統文化意識的復甦,而且具有鮮明的歷史時代感,並且在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碰撞中尋找契合點,以此來觀照審美對象,展現了二十世紀末中國特有的文化狀態和文化風貌,涉及到了城市文化的各個方面的狀態。……《廢都》以庄之蝶同他有過關係的五個女人(牛月清、唐婉兒、柳月、阿燦、汪希眠之妻)為主線,用大量篇幅對性愛作了多角度的描繪。這是在當代嚴肅文學中第一部正面描寫性愛的作品,深刻展現了這種既古老又年輕的性文化在當今社會的生命活力。從作品大量的性描寫來看,基本上是為了刻畫人物性格、解剖人物心靈服務的,它並非完全遊離人物和情節的發展需要,為寫性而寫性,以迎合少數人的低級趣味。在庄之蝶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他對社會生活感到苦悶無聊、在家庭生活中受到賢妻的性壓抑時,便想從性愛中尋找突破、獲得解脫。庄之蝶與女人們的糾纏,是他衝撞、掙扎的最後一個區域,是他為身名所累、事業難予開拓、官場屢遭牽連、商路亦不通、處處是障礙的情況下,使他感到苦悶和窒息,便向女人群中尋求生存的出路。由此,他的男女之事,既表現了他掙扎、捆綁的苦悶,也暴露了庄之蝶在人生道路上的沉淪。從這些描寫中,我們無疑可以看出《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和《金瓶梅》的影子。賈平凹對庄之蝶的性愛生活的描寫,其實就是一種性文化的充分展示。從庄之蝶的性愛生活來看,裡面美醜混雜,界限難分。他常常帶著某種追求,企圖從性生活中得到解脫,但由於他靈魂深處的局限,又使他的丑常常在性生活中表現出來。有時,他又意識到這種丑,又想從丑中掙脫,但始終又不能掙脫出來。因此,導致庄之蝶在人生旅途中感到更加苦悶。    楊勝林(賈平凹的《廢都》與我的簽單)  不管庄從一開始就是如此淫亂還是後來才逐漸變態的,總之人性的扭曲不可避免地發生在了他的身上,正如他自己所言「百鬼猙獰,上帝無言」。命運之神透過社會這張大網將每個人玩捏的舒舒坦坦,他既能成就你也必能毀滅你。賈平凹通過這樣一個所謂的大人物的人生變遷歷程完成了對這八個字的一次禪的解釋。    秦豫(你怎麼可以不讀他——賈平凹)賈平凹是我非常喜歡的作家之一,這個「之一」我本來不願意加上,加上是為了對得住曹雪芹、福克納和卡夫卡。單說說《廢都》。讀《廢都》時,我在北京郊區的一個學校學習《鍋爐原理》。《廢都》是我從一個同學的床頭搶來的,讀完了我有一種迷茫的感覺。後來甚至和同學玩填空的遊戲。《廢都》傳承了明清小說,和《紅樓夢》、《金瓶梅》是一脈相承的。有人說《廢都》不是寫給當代看的,是給二十年後看的。我想不是二十年,是十年。我最近讀《廢都》已經是另外一種心境了。

http://shm618.2000y.net/index.asp?xAction=xReadNews&NewsID=35139

有哪些句子,一眼就會讓你愛上?

心靈的掙扎——《廢都》辨析      盛夏已經過去,書攤上的「《廢都》熱」卻還不見降溫,從北國到南方,儘管物候、風尚、方言、服飾大異其趣,但就《廢都》的暢銷而言,卻沒有兩樣,它那熟悉的封面到處在招搖,好像妖冶的女子哪裡都不會拒絕。它甚至悄悄地把王朔從書攤上擠了下來,同時似乎不無諷刺地告白著,文學的轟動效應並沒有過去。據可能不準確的統計,此書發行已逾百萬,盜印本也四面出沒,至於讀過這本書的人究竟有多少,那就誰也說不清楚了。這可真是新時期以來,甚至整個當代文學史上的一大奇觀。       奇觀之奇更在於,人們不但爭相閱讀,而且意見決不一致,其分歧之大,爭執之劇烈,雖未到「幾揮老拳」的地步,也已激昂得空前。在讀者和評論界,有人說它墮落,有人說它變態,有人說它是明清艷情、狹邪小說的仿製品,並無創新價值,有人說它是狡猾的商業策略,一筆早就預謀好的賺錢生意,當然,也有人對它推崇備至,視為深沉之作、傳世之作,幾近絕響,因而聽不進批評意見。       面對《廢都》,面對它的恣肆和複雜,我一時尚難作出較為準確的評價,也很難用「好」或「壞」來簡單判斷。我對上述每一種看法似乎都不完全地認同,但也不敢抱說服他人的奢望,我知道那將是徒勞。我只想將之納入文學研究的範圍,盡量冷靜、客觀地研詰它的得失。我將循著作家創作個性的線索、作品人物和結構的線索、文學傳統的線索,說一說我初步認識的《廢都》。      一       這本書為什麼要叫《廢都》呢?從這個書名可否透露一些作者創作心態和傾向上的消息呢?賈平凹是很鍾愛這個名字的,他先前的一部中篇小說即以此名之,現在的長篇仍用此名,可見寄託之深。看到這個名字,我立刻想到了新感覺派大師川端康成,想到了他的《雪國》《千鶴》《古都》三部長篇。在語詞結構和命名方式上,《廢都》確乎與之相近。誠然,《廢都》的內容與川氏的小說沒有什麼關係,可是在作家的氣質和情調上呢,就不能說沒有溝通和默契了。賈平凹崇尚川端康成是眾所周知的,但與其說在創作手法上崇尚、借鑒,不如說更多的是一種心靈的感應。川端康成是以寫女性、寫頹廢美而著稱的,由於身世的不幸,他離群索居,落落寡合,氣質陰鬱,常常深陷在世事無常、人生幻化的精神危機之中,終至自殺。賈平凹當然沒有感傷得這般嚴重,但他創作個性中的孤獨、自卑,他那極其敏感、極其脆弱的性格,實與川氏心有靈犀,所以,《廢都》的取名,未必沒有川端康成頹廢美的影子,未必不是一種連作者也不自覺的偶合。       由書名而提到川端康成,並不是出於索隱的興趣,而是想探知賈平凹何以會突然寫了《廢都》。有人說他走火入魔了,無法理喻他創作此書的動因。的確,《廢都》在賈的創作中前所未有,這倒不在他首次描寫了都市知識分子的生活,而在於剖露靈魂的大膽,性描寫的肆無忌憚,由審美走向審丑,由美文走向「丑」文,以及那透骨的悲涼,徹底的絕望。我倒不認為作者自言的「痛苦」有何矯飾,或竟以痛苦為幌子誨淫誨盜,更不以為作者是被金錢煎熬,早早打定了賺錢的主意。這些都不是真實的賈平凹,真實的賈平凹確實被痛苦的重負折磨著,無法解脫。他在《後記》里說,這些年來他的個人生活可謂大故迭起,災難接踵,疾病、父喪、親亡、離異、官司、流言……使他深懷悲抑,覺得「只剩下了肉體上精神上都有著病毒的我和我的三個字的姓名」。其實,關於他的名人之累、本能之困、找不到精神歸宿之苦,他還沒有細說。像喪親和離異之類,倘若放到平常人身上,大多自認晦氣罷了,放到脆弱而感傷的賈平凹身上,就可能影響和觸動他對整個宇宙人生的情緒反應。我們推想他因自身遭際的不幸特別能品嘗川端康成式的悲涼,特別沉溺於頹廢美,大約不是毫無道理。       其實,這些終究只是外在的、直接的誘因,真正深刻的根源早就存在於他複雜的創作個性中了。他的創作從來都在兩種傾向之間擺盪,《廢都》不過是其中一種傾向的走向極端罷了。這兩種傾向是:積極進取與感傷迷惘、注重社會現實與注重自我精神矛盾、審美與審丑、溫柔敦厚與放縱狂躁、現實主義的執著與現代主義的虛無等等的對立。就他的小說而言,十多年間走過了一條曲折多變的歷程。早期的《山地筆記》,單純稚嫩,清新流麗,追求的是鄉野的自然美、心靈美;後來,他閱歷漸深,流露出困惑、迷惘的情緒,遂有《好了歌》《沙地》《二月杏》等作;八十年代中期,他以《商州初錄》發端,以長篇《浮躁》為其總匯,中經《臘月·正月》《雞窩窪的人家》等作,積極投身改革大潮,介入政治經濟變革,以強烈的時代感和文化精神為人稱道,將現實性與文化尋根巧妙融合;八十年代中後期,他由熱情轉入冷靜,由關注外部世界轉入探索人性的複雜,悲劇意識增長,連續發表了《冰炭》《黑氏》《古堡》等作;近年來,他的心態有些紊亂,筆致飄忽無定,既有《太白山記》式的詭譎神秘,又有《美穴地》《五魁》式的土匪系列,到了中篇《廢都》再到長篇《廢都》,他的精神逐漸被一種面對現實無能為力、無可奈何的沉淪感、悲傷感所左右。從這樣的簡約回顧中,不難看出他的搖擺幅度之大。這使人真想提出一個問題:到底哪一個賈平凹更真實?竊以為,寫《廢都》的賈平凹比寫《浮躁》的賈平凹,要更真實,更接近他的本來面目。事實上,《廢都》式的悲涼和幻滅,早就在他的心胸中潛伏著,若注意他的散文《閑人》《名人》《人病》諸篇,可發現《廢都》的雛形和胚胎。當他晚近的創作中出現了以生存意義的追尋為核心、以性意識為焦點、以女性為中心的突出特點以後,其悲劇意識和幻滅感就愈發濃重,終以《廢都》的方式來了個總爆發。所以,平心而論,《廢都》的創作實為賈平凹創作發展的一種必然。       除了外在的刺激,內在的積聚,還有一個因素對《廢都》的創作也至關重要,那就是賈平凹有股自我作古的勇氣——不管這種勇氣正確與否、理智與否,他所懷抱的這股勇氣畢竟是真誠的。他在《後記》中說,他看不起他以前的作品,也失卻了對世上很多作品的敬畏,他發現哪裡有他過去的書,就「趕忙走開」,「臉燒如炭」,深愧自己不過是「浪了個虛名」。他說,往日企羨的什麼辭章燦爛、情趣盎然、風格獨特,其實正是阻礙著天才的發展。而真正稱得起「千古事」的文章,並非作家的杜撰,而「屬天地早有了的」,不需要雕琢,也不需要機巧,如冬雪夏雷、四季轉換般自然,如上帝無言般大朴。《廢都》,似正屬於他向這種境界挺進的作品,故賈平凹稱為「唯一能安妥我破碎了的靈魂的這本書」。賈平凹的見解有無道理姑置之勿論,僅從作品來看,他確實在大力掃蕩「杜撰」「雕琢」「機巧」,讓生活與靈魂儘可能本色地袒露,儘力追尋「天地早有了」的境界。       曹雪芹批評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才子佳人小說,決心「按跡尋蹤、不敢稍加穿鑿」地寫「半世親見親聞的幾個女子」,是出於一種潛在的使命感;賈平凹雖無法與曹公同日而語,但他的自我否定,是否也是一種類似的衝動?「洗盡鉛華悔少作,屏卻絲竹入中年」,《廢都》之作,不僅是為了宣洩一時的苦悶,對於時時夢想著走出商州,寫出高境界大作品的賈平凹來說,他自有其內在的信念。他做好了「任人笑罵評說」的準備,對他揭示的心靈真實充滿自信,他不顧忌家人會怎麼看,朋友會怎麼看,人們會怎麼看,大有豁出去的決絕。一向膽怯、羞澀、淡泊自守的賈平凹,執著到這等程度,真不知鼓了多大的勇氣。         二       《廢都》的整體精神特徵,有人名之曰「廢都意識」,這不失為一種簡明的概括,只是需要具體深入的剖析。       讀《廢都》,我確乎感到驚訝和震悚,它那大膽、赤裸、徹底、毫無顧忌的暴露筆墨,實為多年來文學中所僅見,就像筇竹寺里有位羅漢,撕開了胸膛亮出心臟讓人看其形狀。賈平凹的創作,向來以舉重若輕、揮灑自如見長,頗得溫柔敦厚之旨,其悲劇意識比較外在,更多的是樂感文化的自足,在這小說開始的部分,看他點染人物,鋪排場景,熏染氛圍,看他寫酒席應酬,男女鬥嘴,請客閑談,很是敘次井然,且不時閃跳著幽默,以為賈平凹還是賈平凹;可是,越往後看就越難受、越壓抑、越陰鬱,前面歡愉、調侃的氣氛迅即蕩然無存,剩下的只是一種毀滅的悲愴和窒息。書中的大多數男女,雖也談笑自若,雖也自尋樂趣,但像一些虛幻的影子,或像一群亂撞的沒頭蒼蠅,或為眼前的微末利益驅使,或深陷在物慾肉慾中不能自拔,大家都像丟了魂兒似的,不知明天幹什麼好,誰也騰不出空兒思索一下生存的意義。因為靈與肉分了家,靈魂還留在昨天的殘夢中,軀體卻不能不加入變動了的世事,於是只能聽憑外物的裹脅和刺激,做出條件反射似的被動反應。為了感恩,就去寫吹捧文章;要吹捧,就要媚俗,就要添油加醋,添油加醋就惹出了官司;惹出了官司就要設法平息;要平息就不能不賄送字畫,捉刀代筆地寫文章;捉刀代筆就不能不作假,作假就不能不惹出新麻煩……這可真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人一旦進入了這種連環套、怪圈,就欲生不得,欲死無門了;可是,你能攔得住誰不進入這種連環套呢?是飛蛾就必然要撲火。這裡的人們,頭上沒有理智的星光,腳下沒有插足之地,大家都從原先給定的價值體系和文化背景中拋了出來,一個個暈眩、浮躁、迷茫、狂亂,變得互相不認識對方,自己也不認識自己了。這裡,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之風甚熾,大家都忙於動作,終止了思考,只好把思索人的退化問題留給那頭奶牛,把思索陰陽兩界的神秘現象交給行將就木的牛老太太。這樣,我們面對的就是一片物慾膨脹、精神荒涼的廢墟。       它之所以出現如此悲涼的情景,是與《廢都》中的特定的文化環境分不開的。有人批評《廢都》中的人物環境缺乏現代都市意識,沒有大都市的豪華景觀,沒有霓虹燈、高速公路,沒有架著金絲眼鏡的留洋博士,也少中西文化的交匯衝撞,因而近乎城鎮而非大都,庄之蝶也不像觀念簇新的當代作家,腿腳上的泥巴還沒有洗乾淨呢。這當然不是沒有一定道理,但多少有些誤讀,還是用虛懸了的現代都市題材作品的要求來衡量之故。在我看來,《廢都》的寫西京城,寫庄之蝶,主旨並非寫現代都市文明的困境和世界性的知識分子的精神危機,而是寫古老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頹敗,寫由「士」演變的中國文化人的生存危機和精神危機。西京城的土裡土氣,庄之蝶的偷香竊玉,大約都與這種絕對中國化的傳統有關。       在作者筆下,西京城像個大博物館,同外界有種隔離感,街上不時可撿到漢磚,快要拆除的民房的門樓上,竟是鄭板橋字畫的磚雕;老百姓家裡的兩把矮椅、一個香爐,可能是唐代遺物;破破爛爛的院落,也許正是簪纓之族的故居,真所謂「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有人從楊玉環的墳丘挖了一兜土回來,居然長出奇異的四色花,旋即花兒枯死,人兒病倒;有人在城牆上吹塤,聲調嗚咽,如泣如訴,等力氣用完,那聲音像風撞在牆角,無力地消失了。這是一種誰也逃不脫的精神氣候、人文氛圍。如果說,這種氛圍終究是外在形態的話,那麼,可怕的是,浸漬在這種氛圍中的幾千年的人們,漸漸在他們的心中也有了一座廢都生了根。這心中的廢都,集納了大量的古傳丸散、秘制膏丹,集合著修鍊千年的人格理想、行為模式、審美趣味、佛玄道秘,致使人們的外在環境雖已巨變,內在的心理結構卻紋絲不動。庄之蝶一看到古玩就兩眼放光,為之入迷;孟雲房鑽研《邵子神數》時一隻眼瞎了,卻偏說因為泄露了天機而「一目了然」,為之入魔。至於談玄說道、巫醫星相、品女人「足」、賞女人「態」之類的描寫,比比皆是。這些廢都里的文化人,由文人而閑人,由閑人而廢人,哪一個不是懷著文化上的黍離之悲、喪家之痛、畸零之感呢?如此看來,《廢都》像一個現代寓言。       事實上,滲透全書的「廢都」意識,主要還不是對於古玩、豐臀、小腳之類的迷戀,而是被傳統文化浸透了骨髓的人們,無法擺脫因襲的重擔,無力應對劇變的現實,在絕望中掙扎的那種心態。這是一種心靈的掙扎,其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或在傳統與現實的夾縫中惶惑莫名,無所適從;或由禁慾而縱慾,狂躁不安,自尋毀滅;或投機鑽營,聚斂財富,重溫財主縉紳的舊夢;或一腔舊式文人、破落貴族的傲氣,作困獸之鬥。書中所謂四大文化名人者,以及書商、農民企業家、編輯、研究員們,大多如此。書法家兼賭鬼的龔靖元之死,就很典型。他最後:「抱了那十萬元發獃,恨全是錢來得容易,錢又害了自己和兒子,一時悲涼至極,萬念俱灰,生出死的念頭。」他們究竟有多大的代表性可以商量,他們所表現的這種種意識、心態,不論叫廢都意識也好,叫世紀末情緒也好,卻不能不說反映著轉型社會典型的精神特徵的一方面。       我說過,賈平凹以往作品中的悲劇意識比較外在,這部作品中「牛」的思考者形象也仍然是外在的、表面的,可是,庄之蝶們緣於生命的頹廢,卻不能說是表面的。一般人只看到社會上的腐敗現象、混亂現象而看不到頹廢,尤其不能從知識分子的精神價值矛盾中發現頹廢。其實這種頹廢包含著嚴肅的悲劇性,它是歷史的必然要求與無力跟上這種要求的衝突。      三        我揣摩賈平凹的寫《廢都》,最初一個重要的意圖是:毫無諱飾地展示這個光怪陸離的浮躁時代、暈眩時代的生活本相,尤其是世俗化、民間化的本相,留下一部珍貴的世情小說。從穿插其間的那個唱民間謠曲的老頭,可以見出此種意圖。作者未必不知道今天的人看這些謠曲並不怎麼新鮮,但後世人看它們,就大有興觀群怨的喻世價值了。可是,寫著寫著,主調發生了微妙變化,主觀化壓倒了客觀化,自剖靈魂的傾向壓倒了展現世情的傾向,多少沖淡了它作為世情小說的品格,也縮小了它對社會歷史內容的涵蓋。從根本上說,問題出在作家與庄之蝶這個人物缺乏必要的距離感,庄之蝶的角色經常被作家自己代替,以至無法分解。       然而,儘管如此,《廢都》關於世情的描繪仍是極為出色的。魯迅先生言及「世情小說」時說:「這種小說,大概都敘述些風流放縱的事情,間於悲歡離合之中,寫炎涼的世態。」魯迅:《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廢都》的寫法,正復如此,《廢都》的結構很巧妙,貌似信筆所至,漫無邊際,實乃精心結撰,細針密線,它以庄之蝶為中心,如蜘蛛結網一般地展開一層層世態風景;且聯絡自然,渾整一體,無生硬鋪排,人為壘砌之病。庄與其他幾個「文化名人」,如鍾主編、景雪蔭諸人,形成文化圈子;與孟雲房、夏婕、京五、洪江、周敏諸人,形成社交圈子;與牛月清、唐宛兒、柳月、阿燦、汪希眠老婆等,形成男女圈子;與市長、秘書、農民企業家、人大主任等,形成政治經濟圈子;與牛老太太、劉嫂、惠明、阿蘭、黃鴻寶老婆等,形成民間圈子。這些「圈子」其實是我們劃分出來的,在作品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流水般無法分切。       在這裡,細細品味作者怎樣描寫世態是沒有篇幅的。我只想指出,作者寫世情,一不是孤立地寫,而是完全將世情化入藝術肌體;二不是冷靜的旁觀,而是帶著濃厚的廢都意識來看世情,往往看得深刻。譬如,鍾主編的命運可謂慘矣,無疑反映著一代知識分子的苦難坎坷,如牛負重。他最慘者何在?在於得不到應有的愛,得不到視若生命的某些寄託物。他渴望收到「梅子」的信,孰不知「梅子」本屬子虛,那些情書,不過是別人不忍看他痛苦而編造的假信。他一直苦求高級職稱,不料到死也沒有得到;只因死後火葬場規定高級職稱者可提前火化,他才總算得到一紙空名。這不是黑色幽默嗎?但又未必不是世情的燭照。同是評職稱,阮知非就輕鬆得多。他頭頂著「文化名人」的桂冠,其實不學無術,唯一的本錢是從父親那兒繼承的「耍獠牙」的舞台特技,也早忘光了。他要庄之蝶為他代筆一篇如何「耍獠牙」的論文,作為晉身之階,並且聲言,「我是活鬼鬧世事,成了就成,不成拉倒」。他自然不會不成功。與不幸的鐘主編相比,阮知非才是浮躁世事中的當代英雄,他不懼怕名實相違,只怕缺少欺世盜名的膽量。此人後來發了橫財,卻被人捅瞎了眼睛,馬上換了一副狗眼,從此看人看物總要低上幾分。這不也是黑色幽默嗎?但透過滑稽,正可看到世事中偽劣和浮滑的部分。       人情世態就是這樣從作者的筆底浮現出來的。魯迅先生談到《金瓶梅》等「世情書」時說:「作者之於世情,蓋誠極洞達,凡所形容,或條暢,或曲折,或刻露而盡相,或幽伏而含譏。」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152頁。我雖不認為《廢都》已臻此境,但賈平凹寫街景,寫市風,寫女人勾心鬥角,寫閑漢說長道短,真是著墨無多,躍躍欲生,他確是取了真經,得了神韻。他寫黃鴻寶家的庭院小景,能讓人想見一切鄉村暴發戶的氣焰,他寫「鬼市」的人影幢幢,交頭接耳,能讓人想見西京古都正在被「商品」這個怪物鬧得夜不成寐。這樣的世情,這樣的氛圍,才會有庄之蝶這樣的人,否則,廢都也就不成其為廢都了。      四    庄之蝶的大名,出自莊子的《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那本意並不悲涼,是個自適其志、無拘無束的美夢,同屬「物化」,變蝴蝶比變大甲蟲要愉快得多。可是,當庄之蝶發現,自己很像旅遊點上披紅掛綠任遊客戲耍的那匹大紅馬後,這名字就成了反諷。證之於《廢都》,庄之蝶讓人聯想到「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李商隱)的迷惘,「長恨吾身非吾有,何時忘卻營營」(蘇東坡)的無奈,庄之蝶三個字,無他,「吾非我」而已。       從經典現實主義重視典型性格的眼光來看,庄之蝶並不稜角分明,有些模糊,有些虛飄,但是,若把庄之蝶看做一個精神載體,典型心理的寄寓體,甚至符號化的人,那就很富於底蘊。庄之蝶是個精神上的集合體,是個極端,是個超負荷地承載著文化人的複雜矛盾心理的人,通過他,作品把特定時代一部分文化人的生存狀態、精神狀態揭示得淋漓盡致。當然,像庄之蝶這樣性慾泛濫的畢竟不多,倘說這就是當今文化人的模樣,不但社會要鄙視,知識分子說不定也要抗議。可是,超過性慾狂疾的表象,他的自我迷失、無著無落,他的背負傳統、無力超越,他的靈魂無寄、困於外物,能說沒有一定的典型性嗎?只是一切被推到了極端,推到了頹廢和沉淪的極端,這就不免引起駭怪。       應該看到,庄之蝶終究是個缺乏使命感的知識分子,正如一些批評者指出的,他缺乏現代性,更像一個被突然捧上聲名高位的鄉土知識分子,他的活動太多地陷溺於聲色玩樂,與幾個女人的關係也有點鬧劇化、輕薄化、感官化,這就不免刺激有餘,靈性不足,感性的狂潮淹沒了精神的求索,全書也就缺乏更為深邃的人文精神,以至傷害了整體的藝術品格。但是,即使如此,庄之蝶的苦悶和頹廢,仍不無深意。       有一次,周敏對庄之蝶的苦惱很不理解,曾說:「我不明白,你現在是名人,要什麼有什麼,心想事成,倒喜歡這塤聲?」周敏的不理解,也是一般人的不理解;但不理解庄的苦惱,也就無法理解《廢都》全書。據書中介紹,庄之蝶是檔次高、成就大、聲名遠播的作家,是個不大缺錢又不大愛錢的主兒。他不乏善良和同情心,為了安慰孤苦的鐘主編,不厭其煩地炮製假情書。但他又善良得近乎懦怯,周敏胡亂吹捧他,他體諒周敏一是為了報恩,二是為了立足,也就默許了;景雪蔭大鬧,他於心不安,就寫信道歉,說了實話。不料,這些善舉、讓步恰恰成了自掘的陷阱,給他招來無窮的禍患。書中寫到庄之蝶,常用一個詞,叫「潑煩」,此乃西北土語,意謂並非因一事引起的紛至沓來的煩惱。庄之蝶精神狀態的總特徵,正可有「潑煩」喻之。這「潑煩」包含三層內容,一是社會性煩惱,二是生存性煩惱,三是形而上的煩惱,而核心問題在於,不斷喪失本真性的悲哀。       庄之蝶不是不想保持自己的本性、個性、獨立性,做到我是我,不是物;我是我,不是他;我是我,不是「名」,但在現實面前一一崩潰了。作為名人,大家眾星拱月似的包圍他,需要他,他不願別人以名人待他,卻又意識到自己是名人,處處遷就角色,限制自我。市長利用他,製造假農藥的廠長愚弄他,他最信任的洪江出賣他,全都離不開他的名人之「名」。他終於悟到,他其實是「名」的僕役。這可說是社會性煩惱。作為「作家」,我們幾乎看不到他寫什麼正經東西,他的幾樁宏偉文事,無非是寫有償的報告文學,寫假情書,寫假論文,寫輓聯,替法院某人之子代寫文章之類,捉刀代筆,李代桃僵。結果他沒有了自己的「時間性」,也沒有了自己的「空間性」,找不到自己了。但正像唐宛兒說的,他又是個需要不停地尋找新刺激的人,既然作為生命存在的形式的創作已不存在,怎麼辦呢?只好到性慾狂潮中去發現自己的生命和力量。這可說是生存性煩惱。       「人之生也,與憂俱生」,但並非所有的人對憂煩都具有清醒的自覺。有人沒入物質和世俗的無物之陣,人云亦云,只能感覺世俗的煩惱,不能感覺精神的煩惱,更不能感覺形而上意義的煩惱;庄之蝶則不同,他極度敏感,隨時隨地地追問著,我是誰,真正的我到哪裡去了?加上他頭腦里塞滿了《素女經》《閑情偶寄》《浮生六記》之類的勞什子,硬要到現實中尋找他所謂的古典美,他能不恍兮惚兮嗎?有一次,他在太陽下發現自己的影子沒有了,驚駭不已;他和唐宛兒在賓館裡胡搞,醜態百出,不一會兒又在大會的主席台上就座,泰然自若,他自己也不明白他是個怎樣的怪物,或人是個怎樣複雜的怪物。對庄之蝶來說,存在有如牢獄,自我去而不返,「性」也拯救不了靈魂,他便日甚一日地走向頹廢。他的頻繁的性生活,從最初的**逐漸轉化為動物性宣洩,由確證自我轉化為體驗死亡。小說接近尾聲前,他與唐宛兒有過一次瘋狂的自虐和施虐式的性行為,自始至終還有哀樂伴奏,這很像三島由紀夫在《憂國》里,剖腹自殺前的武士用性交來告別人世,性變成了死亡的象徵。庄之蝶與唐宛兒,終於像「兩塊泡了水的土坯」一樣頹然無力。       還有比這更頹廢的嗎?庄之蝶的所作所為,實在不足為訓,與許多並非不存在的意志堅韌的、信念堅定的獻身者和殉道者型的知識分子相比,庄之蝶顯得多麼羸弱和可憐。如果說,他也有價值,也有醒世意義的話,那就是,暴露了一個夾雜著污穢和血的、毫無遮飾的孤獨而病態的靈魂,讓人們看到,傳統文化培植的某一種人格,怎樣在這急遽變革的、世紀末的、浮躁的時代里,走向沉淪的精神悲劇。        五       性的描寫在《廢都》里所佔的重量是毋庸諱言的,庄之蝶不斷變換和擴大性對象,如患狂疾,到後來幾乎陷在肉慾和感官的世界裡不能自拔。問題是,這一切究竟為了什麼?若說作者就是存心炮製性文學以宣淫,倒也不盡然;若說作者像勞倫斯一樣,認為肉慾是使人從機器文明回到自然人的宗教,也不是。我的看法是,庄之蝶的沉溺女色,一是為了逃避現實,二是為了拯救靈魂,三是為了安全感,四是覺得輕鬆——人們不明白,堂堂大作家的庄之蝶為什麼不與有才學、高智商的女性往來,偏偏與文化層次很低的女性糾纏,其原因就在試圖卸下沉重、麻痹靈智,尋找片刻的輕鬆和麻醉。這並不奇怪,這是脆弱、膽怯、敏感,卻又封閉、保守、充滿封建士大夫情調的庄之蝶的行為必然。庄之蝶通過性活動所暴露的靈魂的複雜,比之他在現實活動中的流露,要多得多。他的軟弱,他的窘迫,他的不無惡謔的情趣,他的自相矛盾的女性觀,他的本想追求美的人性卻終於跌落在獸性的樊籠的尷尬,全可從他的性史中看到。       就拿庄之蝶與唐宛兒的關係來說,很難說是誰最先勾引了誰,庄之蝶早就不堪虛無和煩躁,面對是是非非的世界,不知逃遁到哪裡去。他在所有的地方都找不到人生意義之後,只有到溫柔鄉去找寄託,尋刺激。像他這樣的人,自然是相信女人是水做的骨肉,而且想在現實中印證他的古典夢,找個風情萬種、儀態萬方的「尤物」。他突然發現了唐宛兒,焉能不一見傾心?唐宛兒呢,早就是個不安分的女人,她從鄉下私奔出來,固然一方面是不堪忍受丈夫的肆虐,另一方面則在於對都市生活的艷羨和改變處境的強烈慾望。她有極強的虛榮心,從她對庄夫人牛月清地位的歆羨來看,她對幸福的理解可知。與其說她遇上了庄之蝶,不如說她早就等待著庄之蝶。為什麼庄與唐一拍即合,一發而不可收拾呢?因為他們滿足了各自的需要。唐宛兒心目中的幸福就是依附,不是依附粗俗,而是依附虛榮,而要依附得牢靠,就又必須色相出眾,善解人意。她的注重修飾姿容和「態」的訓練,正出於這樣的目的。庄之蝶把他們的狂歡視為生命力的證明,找到了自己;她則認為是她能不斷調整出「新鮮感」,激活了庄的藝術思維。他們共同認為「喜新厭舊是一種創造欲的表現」。他們的看法似乎很有些「現代性」,但我敢說,庄沒有逃出「士」的美夢,唐也沒有跳出「妾」的理想,他們的關係帶有濃厚的中世紀的陳腐氣息。如果一開始庄之蝶不無自我拯救的動機,那麼到後來,頹廢的享樂主義就佔了上風。還是伶牙俐齒的柳月說得痛快:「是你把我、把唐宛兒都創造成了一個新人(這話值得商榷),使我們產生了新生活的勇氣和自信(這也值得商榷,「新生活」指什麼),但你最後卻又把我們毀滅了!而你在毀滅我們的過程中,你也毀了你,毀滅了你的形象和聲譽,毀滅了大姐和這個家!(這話有理,但究竟是怎麼毀的,根源何在)」「哀莫大於心死」,毀滅的根源當然在於,在物慾的壓力下,靈與肉的極度分裂,生命力和創造力的衰竭,人性的徹底失落。       需要指出的是,庄之蝶絕不僅是我們時代獨有的產物,他的家譜源遠流長,他的血管里至今滯留著諸如元稹、李煜、柳永、李漁、冒辟疆、沈三白們的血液,只是他所依靠的文化城堡到了二十世紀末的今天,已崩壞如廢墟,他也就成為這個家族的末代飄零子弟。僅從唐宛兒的形象就看出(這裡沒有篇幅分析牛月清、柳月、阿燦等人),作者把多少封建士大夫的、男性中心主義的觀念加到她的身上。應該說,唐宛兒的性格不乏率真、熱烈、坦誠的一面,也不無令人同情的一面,但後來就顯得蕪雜,不少惡謔的成分是硬添上去的,使之失去了統一性。例如,希望她痴情,就不時墮淚;希望她曼妙,就精通「態」學;希望她善淫,就花樣翻新;希望她放蕩,就滿嘴褻語;希望她工愁,就望月傷懷。總之,她時而野性勃勃,時而貞靜自守,一切以庄之蝶的需要為轉移。她甚至「努嘴兒」暗中慫恿庄去佔有別的女性。這當然是損害人物的。也許作者意在表現一種不止是物慾至上,而且肉慾至上的世風(從龔小乙的幻覺中可以看出),但卻暴露了自私而陳腐的女性觀。像庄之蝶這樣的文化人,帶有濃厚的士大夫氣本不足怪,也可說是刻畫人物需要吧,可是,抱著玩賞的態度津津樂道,那就是拿肉麻當有趣,視腐朽為圭臬,喪失了起碼的美感和道德感。       《廢都》中的性描寫,各處筆墨不盡相同,但不少地方確有墮入惡趣之嫌。文學史上寫性的名著,有《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式的寫法,有《西廂記》式的寫法,有《金瓶梅》式的寫法等等,就我個人的眼光來看,我不喜歡《金瓶梅》式的寫法,它太陰冷,太生物化,太注重於性器官和性行為,像中世紀的暗夜令人窒息。具體到《廢都》,我一直在想,可否換一種更蘊藉的方式來寫呢?   六     在小說的敘事形態和風格類型上,《廢都》與我國古典小說確有極密切的血緣關係,它不止在表述方式、語感和語境上,而且是在內在神髓、美學精神上,完成了令人驚嘆的創造性轉化。不錯,由於作者對古典小說爛熟於心,潛移默化既久,他在創作中不自覺地露出了一些前文本的痕迹:例如,送奶的劉嫂自言「一個莊戶人家能認識你們也是造化」,讓人想到劉姥姥;汪希眠的老婆把浸了她的汗和肉體味兒的銅錢摘下來鄭重送給庄之蝶,讓人想到晴雯咬下指甲給寶玉;由牛月清讓人想到吳月娘,由唐宛兒想到潘金蓮,由春梅的嫁守備想到柳月的嫁市長兒子;再如,阿燦的肉香之類,偶爾跳出的「上床戲耍」之類的用詞等等。如果還要繼續找蛛絲馬跡,《廢都》的架構與張春帆的《九尾龜》還有幾分相像呢。《九尾龜》的中心人物章秋谷,是有名的流氓加才子,所謂萬斛清才,一身俠骨,花柳慣家,溫柔名手。他的母親臨死時這樣對他說:「你平日間專愛到堂子里去混鬧,別人都說你不該這樣,只有我一個人知道你的意思,無非為著心上不得意,藉此發泄你的牢騷,所以我從沒說過你一句。」這不是和庄之蝶也有點相通么。       我認為,能找到這麼一些影影綽綽的痕迹是不足為怪的,古人評《紅樓夢》還說它「深得金瓶壼奧」,至於一些傑作脫胎於前文本的事,更不鮮見。在我看來,《廢都》是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獨立創造,它表現的是我們時代特有的某種情緒,它寫的是當今的日常生活,它的語言,主要是采自日常生活中活潑潑的語彙。像「阿燦笑了一下,笑得很硬」「人晦氣了,放屁都砸腳後跟」「你是紅得尿血的人」「蚊子也是知識蚊子,我們來了叮叮我們,也知識知識」之類,俯拾即是,哪本古書里何曾有過?作者把古典小說中有生命力的東西與當代生活巧妙化合,把敘事藝術提到了一個新高度。說它爐火純青,說它渾然天成,並非溢美。        七    《廢都》是一部這樣的作品:它生成在二十世紀末中國的一座文化古城,它沿襲本民族特有的美學風格,描寫了古老文化精神在現代生活中的消沉,展現了由「士」演變而來的中國某些知識分子在文化交錯的特定時空中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機。透過知識分子的精神矛盾來探索人的生存價值和終極關懷,原是本世紀許多大作家反覆吟誦的主題,在這一點上,《廢都》與這一世界性文學現象有所溝通。但《廢都》是以性為透視焦點的,它試圖從這最隱秘的生存層面切入,暴露一個病態而痛苦的真實靈魂,讓人看到,知識分子一旦放棄了使命和信仰,將是多麼可怕,多麼凄涼;同時,透過這靈魂,又可看到某些浮靡和物化的世相。      然而,由於作者懷著苦悶之心來寫苦悶之人,與人物缺乏必要的距離,雖能寫之,卻不能超越和洞觀,故而削弱了批判的力量和悲劇的力量;另一方面,感性乃至感官的泛溢,淹滯了靈性的思考,也在阻滯作品的人文精神的深化。 http://book.douban.com/review/2478036/
推薦閱讀:

離開,是為了更好地歸來——專訪澳門作家清水河
九州還有重新崛起的可能么?
著名作家張煒介紹
如何評價資中筠和章詒和?
《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的大結局最後到底是怎樣的?龔言最後打的那個電話是打給誰的?涼生真的絕症?

TAG:文學 | 作家 | 專家 | 賈平凹 | 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