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濕疹類型的分析與治療
常見濕疹類型的分析與治療
概述 濕疹(eczema)是一種具有多型性皮疹及滲出傾向,伴有劇烈瘙癢,易反覆發作的皮膚炎症。為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淺層及表皮炎症。中醫文獻中記載的「浸淫瘡」、「旋耳瘡」、「繡球風」、「四彎風」、「奶癬」等類似西醫學的急性濕疹、耳周濕疹、陰囊濕疹、異位性皮炎及嬰兒濕疹等。
濕疹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以皮疹多樣性,對稱分布,劇烈瘙癢,反覆發作,易演變成慢性為特徵,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任何部位、任何季節,但常在冬季以後複發或加劇。近年來濕疹的發病呈上升趨勢,這可能與氣候環境變化,大量化學製品在生活中的應用,精神緊張,生活節奏加快,飲食結構改變均有關係。根據濕疹部位癥狀不同可分為小腿濕疹、陰囊濕疹、乳房濕疹、手部濕疹、肛門濕疹、小兒臉部濕疹等。
治療方法(中醫療法)
(1)中藥外敷 中藥可以外敷,具體方法為取中成藥皮膚病血毒丸,搗開外敷,可以起到涼血、清熱、解毒的作用,這種方法主要用於急性、無滲出的濕疹。(2)中成藥 中藥中的土茯苓、天葵子、白鮮皮,具有清熱、除濕、解毒的功效。在皮膚病治療中比較常用,含有這些成分的皮膚病血毒丸有清血毒、濕熱的作用,在臨床中較為常用。(3)中藥葯膳 薏米赤豆粥 原料:薏苡仁、赤小豆,各30克,冰糖適量。 方法:將薏米與赤小豆一起熬粥,然後熬爛,加適量冰糖。每天早晚各吃一次,連服用一個月為一個療程。 作用:該方具有清熱、利水、除濕的作用,主要用於急性或亞急性濕疹的治療。 馬齒莧拌豆乾 原料:馬齒莧鮮品250克,豆腐乾三塊,精鹽、味精、麻油適量。 方法:將馬齒莧用清水洗凈,再用沸水泡5分鐘,切碎後與豆腐乾拌到一起,加適當調料,每日一劑,連服半個月到一個月為一個療程。
作用:主要用於急性濕疹的治療,有清熱、解毒、除濕的作用。
中醫療法1.中醫關於濕疹的致病機理
濕疹為常見皮膚病,它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古人稱之為「浸淫瘡」,旋耳瘡」、「繡球風」、「奶癬」等,其癥狀均為濕疹表現。中醫認為,風邪、濕邪、熱邪、血虛、蟲淫等為致病的主要原因。中醫認為採用保膚靈治療應以疏風祛濕、清熱解毒、養血潤燥、活血化瘀為原則,以達到驅邪扶正止癢之功效。
濕疹,在中醫中相當於「濕瘡」,「濕瘍」,也屬於「侵淫瘡」、「血風瘡」、「粟瘡」等病的範疇。又據其發病部位不一而名稱各異。如生於小腿者曰「臁瘡」,生於肘窩或胭窩部則稱「四彎風」,生於陰囊即為「繡球風」,其名不下十餘種。本病發病,我們認為大體有三個原因,一是稟賦不耐,風、濕、熱客於肌膚所致、一是因為飲食不節,過食辛辣、魚腥動風之品, 或嗜酒傷及脾胃,脾失健運,濕熱內生,復感風濕熱邪,內外合邪,兩相搏結,淫侵肌膚而發;或素體虛弱,脾為濕困,肌膚失養,或濕熱蘊久,耗傷陰血,血虛風燥,肌膚失養所致。分類治療中醫在臨床上將濕疹分:濕熱症,血虛風燥症。濕疹患者應避免喝酒、咖啡、辛辣刺激與油炸的食品,飲食應清淡,多吃水果蔬菜。榴槤、芒果、龍眼、荔枝等屬熱性水果少吃,以免病情「火上加油」。患者可多吃豆綠、冬瓜、蓮子、苦瓜等清熱利濕食品。
血虛風燥症:血虛風燥症應注意肝火旺盛,在飲食盡量清淡為主,多吃青菜、芹菜、胡蘿蔔、一定注意避免煙酒,同時可以用一些調理氣血的藥物、止癢潤燥、清熱利濕進、修復皮損進行治療。保持心情舒暢、不要便秘等,最重要是易過敏的患者盡量不要接觸過敏源。
2.中藥方劑
應辨證施治:
1)濕熱證:多見於急性濕疹。表現為皮膚髮紅,出現丘疹,或小米粒狀紅疹,頂端起水泡,癢,抓破後流水,浸淫成片,可結痂,伴口乾少飲,小便色黃,苔黃膩,舌質紅,脈滑數。治宜清熱祛濕,可從下列方中選用:
方一:黃芩6-10克,黃柏10克,蒼朮10克,苦參12克,車前草15克,豬苓10克,水煎服。
方二:土茯苓15-20克,苡米30克,木通10克,蒲公英20克,甘草3克,水煎服。
方三:苦參50克,蛇床子30克,蒼耳子15克,水煎取藥液洗患處。
方四:黃連10克,黃岑10克,煅石膏10克,煅甘石12克,冰片0.5克,共為細末混合備用。如皮膚糜爛流水則將葯末撒在患處,流水不多或沒破不流水時用香油調勻後外敷。
方五:鮮馬鞭草100克,水煎取藥液,放冷後洗患處。
方六:鮮馬齒莧200克,水煎後取藥液,濕敷患處。對皮膚糜爛流黃水者用之。
2)虛實夾雜證:多為血虛脾弱與濕熱夾雜,見於慢性濕疹。該證表現為濕疹日久不愈,皮膚粗糙變厚,抓破可流黃水,患處皮膚色暗滯,身倦乏力,苔膩,舌質淡嫩且胖,脈緩。治宜健脾養血,兼以清利,可選用:
白朮10克,雲苓15克,當歸10克,丹參15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地膚子15克,苡米30克,水煎服。
3.針刺療法
1)穴位注射方一:
①取穴:主穴:分2組。第一組:足三里、曲池,第二組:長強。
②治法:藥液:第一組穴用維生素B12(0.1毫克)注射液;第二組穴用非那根(12.5毫克)加維生素B1(50毫克),主要用於陰囊濕疹。
以5號齒科針頭,刺入穴位得氣後。第一組穴每穴注射入藥液1毫針,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第二組穴,將藥液全部注入長強穴,3日1次,2次為一個療程。
③療效評價:
以上述第一組穴治療50例頑固性濕疹,結果顯效以上佔84%,總有效率達96%;第二組穴治療頑固性陰囊濕疹35例,結果治癒26例,有效6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1.4%。一般而言,以病程短者效果佳。
(2)體針
①取穴:主穴:濕疹點。
②治法:先找尋濕疹點,令患者背向光亮處,在背部仔細尋找出低於皮膚,灰色發亮,針頭大,散在的小點,此即濕疹點。找到後,用左手拇、食、中指捏提皮膚,右手持一寸長的毫針,直刺該點,進針七、八分,小兒可淺刺,進針後提插二、三下,快速出針不留針,每次可針10~15個濕疹點。每日或隔日1次。另可配合服用維生素C200毫克,異丙嗪50毫克,強的松10毫克(小兒酌減),每日3次。
③療效評價:以上法共治476例,治癒433例,治癒率達90.9%。
(3)穴位注射方二:
①華氏取穴法 主穴:分2組。第1組:曲池、足三里、肺俞、三陰交、血海;第2組:箕門。
②治法 第1組穴用於治療全身性濕疹,每次選2穴,交替按順序輪用。用10毫升注射器,先抽2.5%拘櫞酸鈉注射液0.6毫升,再抽患者自身靜脈血液6毫升,立即搖勻,得氣後注入所選穴位。每周1次為一療程。第2組穴用治陰囊濕疹,雙箕門穴交替選用,以當歸注射液於得氣後注入,注畢艾灸15分鐘。每日1~2次,20次為一療程。
③療效評價:共治療全身性濕疹46例,痊癒40例,有效4例,無效2例,有效率為95.7%;陰囊濕疹42例,有效24例,好轉13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88.1%。
4)電針:取穴阿是穴。阿是穴位置:皮損區(下同)。
①治法 以酒精消毒皮損區後,毫針由皮損邊緣刺入皮下組織,針的方向與皮面平行,針刺數目按每塊皮損大小不同,用2~6根不等。然後接通電針儀,用疏密波,頻率20次/分,強度可逐漸增大,至病人感覺適度為止。每次電針2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天。
②療效評價:共治療慢性濕疹26例(內包括神經性皮炎患者),治癒8例,顯效14例,有效4例,總有效率達100%。
濕疹
5)耳針:取穴
①主穴:分2組。第一組:肺;第二組:對耳輪(耳廓區域)。
②配穴:神門、內分泌、交感。
②治法:第1組穴和配穴用毫針刺法,每次取1~3穴。先將浸濕3%硫酸鋅的襯墊緊貼於皮上,依次接電極板,蓋以塑料布並用膠布固定。術者將毫針刺入耳穴,接通直流電針儀,負極接耳針,正極接極板;治療15分鐘後,交換極性,再治療5分鐘,日1次,6次為一療程。第2組用刺血法,雙側均取,用左手固定施治之耳廓,使對耳輪部充分暴露,用右手持鋼筆式緊握針(或三棱針)針柄,按對耳輪弧形切線的垂直方向,用針頭於對耳輪輕輕劃割,長度小於5毫米,劃痕間距2毫米,使之微微出血,再用消毒棉覆蓋創面,約3~4小時後去掉,血痂待其自然脫落。
④療效評價:以第1組治65例,痊癒45例,顯效9例,有效13例,無效4例,有效率93.8%;第2組治療12例,全部治癒,痊癒率達100%。
6)刺血:取穴肺俞、委陽。
①治法:令患者取俯卧位,暴露後背上部和雙腿。先以三棱針點剌肺俞,然後擠壓穴區出血,即在其上拔罐。之後再點剌委陽出血加罐。每穴留罐10~15分鐘。隔日1次,3次為一個療程。
②療效評價:共治療手部頑固性濕疹38例,痊癒26例,有效10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4.7%。
7)皮膚針
①取穴 主穴:大椎、膀胱經線(大杼至白環俞段)。配穴:血海、風市、阿是穴。
②治法:主穴必取,配穴酌加,慢性患者應加阿是穴。令患者取俯卧位或端坐位,以皮膚針自上而下彈剌,重點為背腰段,叩剌強度中等,至皮膚潮紅為度。穴區可在直徑1cmm內反覆叩剌至潮紅。阿是穴可從外向內圍剌,法同上。每日1次,5~10次為一個療程。
③療效評價:共治40例,臨床痊癒28例,顯效8例,有效3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7.5%。
4.外用療法
1)熏洗法
①用生山香750克、銀花60克、蒲公英60克、九里明60克、黃柏20克、五倍子6克、白鞏3克、蛇床子20克、蒼耳子20克、川椒5克、孩兒茶15克、荊芥20克,水煎湯,每天先熏後洗2-3次,連續熏洗至病癒。
②用白鮮皮30克、苦參30克、土茯苓30克、紫草10克、地膚子30克、蛇床子30克、赤芍12克、連翹30克、金銀花30克、荊芥10克、防風10克、蟬蛻6克、甘草10克,紗布包好,水煮沸15-20分鐘,將葯湯倒於盆中,先熏後洗患處,每天2次。每天1劑,3劑為1療程。若局部紅腫,選加板藍根、丹皮、蒲公英、紫花地丁;滲水成瘡,選加黃芩、黃柏、梔子;結痂乾燥並奇癢,選加地龍、烏蛇、白花蛇;慢性經久不愈,加大黃;病變在上半身,加野菊花、夏枯草;病變在下半身,加黃柏、白花蛇舌草。
③用五倍子30克、蛇床子30克、紫草15克、土槿皮20克、白鮮皮20克、石榴皮15克、生黃柏30克、赤石脂20克、苦參30克,裝於紗布袋中,水煎湯,先熏後洗肛門部,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鐘。本法用於肛門濕疹,熏洗至痊癒。
④用白芷、苦參、夏枯草、青黛、黃柏、蛤粉、枯礬、雄黃、烏賊骨、冰片等,醋或麻油調敷患處,每日一次。中醫認為濕疹主要與濕邪有關,濕可蘊熱,發為濕熱之症,久之濕則傷脾,熱則傷陰血,而致虛實夾雜之症。急性濕疹多見濕熱之症,慢性濕疹多為虛實夾雜之症。
濕疹的辨證飲食療法1.要點
1)飲食多選用清熱利濕的食物。如綠豆、赤小豆、莧菜、薺菜、馬齒莧、冬瓜、黃瓜、萵筍等,少食魚、蝦、牛羊肉和刺激性食物。
2)多吃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紹葉菜汁、胡蘿蔔水、鮮果汁、西紅柿汁、菜泥、果泥等,以調節寶寶的生理功能,減輕皮膚過敏反應。
3)以保持正常的消化和吸收能力,食物應以清淡為主,少加鹽和糖,以免造成體內水和鈉過多的積存,加重皮疹的滲出及痛和癢感,導致皮膚髮生糜爛。
4)患病後,應忌辣椒、毛筍、蝦、蟹、糯米、肉、蔥、蒜、胡椒、蘑菇、蠶豆、咖喱、咖啡、煙、酒、可可、海鮮等,少吃葷菜(牛羊肉不宜吃)。
2.辨證飲食
1)風盛型
①臨床表現: 皮膚泛發潮紅,遇風癢甚且腫脹,舌質紅,脈浮弦。
②食療葯膳
食譜1:芹菜湯:芹菜250克,煎湯,吃菜飲湯,連續服用。
:食譜2:蒼耳子防風紅糖煎:蒼耳子60克,防風60克,紅糖25克。將蒼耳子、防風加水濃煎熬膏,加紅糖,每次二湯匙,開水沖服。
2)熱盛型
①臨床表現 :皮損紅腫流水,瘙癢劇烈,尿黃、便秘、舌質紅、苔黃,脈弦數。
②食療葯膳
冬瓜湯
食譜1:綠豆苡米海帶湯:綠豆30克,苡米30克,海帶20克,水煎,加紅糖適量服。每日1-2次。
食譜2:白菜根湯:白菜根200克,銀花20克,紫背浮萍20克,土茯 20克,水煎,加適量紅糖調服,每日1-2次。
食譜3:白菜蘿蔔湯:新鮮白菜100克,胡蘿蔔100克,蜂蜜20毫升。將白菜、胡蘿蔔洗凈切碎,按2碗菜1碗水的比例,先煮開水後加菜,煮5分鐘即可食用,飲湯時加入蜂蜜,每日2次。
食譜4:薏米紅豆煎:薏米30克,紅小豆15克,加水同煮至豆爛,酌加白糖,早晚分服。
食譜5:馬齒莧煎:鮮馬齒莧30~60克,水煎,每日分數次服用,並可配合藥水外洗。
食譜6:冬瓜湯:帶皮冬瓜250克,切塊,煮湯食用。
食譜7:黃瓜煎:黃瓜皮30克,加水煎煮沸3分鐘,加糖適量,1日3次,分服。
食譜8:綠豆海帶粥:綠豆30克,水發海帶50克,紅糖適量,糯米適量。水煮綠豆、糯米成粥, 調入切碎的海帶末,再煮3分鐘加入紅糖即可。
3.飲食禁忌
1)儘可能追尋病因,隔絕致敏原,避免再刺激。去除病灶,治療全身慢性疾患,如消化不良、腸寄生蟲病、糖尿病、精神神經異常、小腿靜脈曲張等。
2)吃藥的同時了解一些藥物的毒副作用,不要不明不白地亂用藥,尤其是皮質類固醇激素應在專科醫生指導下應用,不要認為任何葯都是萬無一失的,當每用一種新葯時,一定要向醫生諮詢清楚再用。
3)一般濕疹患者應以素食為主,易於消化,不礙腸胃,大便應日日通暢,忌食辛辣刺激、腥發動風的海產品和牛奶、雞蛋等食物。常用一些健脾除濕的葯膳,如冬瓜蓮子湯、綠豆赤小豆湯等,對濕疹有較好的預防作用。河產品如蓮子、藕、荷葉、菱角等,對皮膚亦有好處。
4)避免食用一些刺激性食物,如蔥、姜、蒜、濃茶、咖啡、酒類及其他容易引起濕疹的食物,如魚、蝦等海味。
4.宜吃蔬菜:適當多吃以下四種蔬菜有助預防和治療濕疹。
1)苦瓜:苦瓜內含奎寧。具有清熱解毒、祛濕止癢之功。可用於治療熱毒、癤瘡、痱子、濕疹等病症。
2)番茄:番茄內含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煙酸,維生素E;還含有蘋果酸、檸檬酸,鈣、磷、鐵及番茄鹼等物質。具有生津止咳、健胃消食、涼血平肝、清熱等功效。番茄中的果酸對維生素C有保護作用,故而能有效地補充維生素C;番茄鹼有抑菌消炎、降低血管通透性作用,所以外用番茄汁治療濕疹可起到止癢收斂的作用。
3)韭菜:韭菜內含胡蘿蔔素、維生素B、維生素C及鈣、磷、鐵、蛋白質、纖維素等。韭菜還有解毒祛濕的功效,故韭菜汁外搽可治濕疹。
4)芹菜:芹菜內含豐富的纖維、維生素B2及維生素C,還有大量的礦物質、微量元素、芹菜具有化濕、利濕等功效,可有效防治濕疹的複發。
中藥偏方
1、取爐甘石30克,孩兒茶20克,冰片10克,共研成細末,貯瓶備用,有滲出液者可用上藥撒之,無滲出者用麻油調勻塗擦患處,每天2次。適用於急性濕疹。
2、取生蒲黃、龍骨、烏賊骨各等份,研成細末,過篩,將此粉直接撒於患處,滲液濕透藥粉時,再繼續撒葯。再用藥時,不要將原已乾燥的藥粉去掉。適用於急性濕疹滲液多者。
3、取黃柏、龍膽草、苦參各30克,共研成細末,瓶裝備用,有滲出液者可用藥粉撒之,無滲出液則用麻油調勻塗擦患處,每天2次。該偏方適用於亞急性濕疹。
4、取滑石、五倍子、明礬各15克,蛋黃油適量,滑石、五倍子、明礬共研成細末,再用蛋黃油調成糊狀,外塗患處,每天2次。適用治療陰囊濕疹。
濕疹
5、取大楓子50克,苦參50克,蛇床子15克,浮萍15克,荊芥15克,川芎15克,蒼耳子30克,仙鶴草30克,加水1500~2000毫升,煎沸15~20分鐘,濾取藥液,倒入盆中,趁熱熏洗患處,待藥液變溫時,可坐浴,每天2次。該偏方適用於肛門濕疹。
6、取密陀僧15克,冰片10克,雄黃5克,蛇床子10克,黃柏10克,地膚子5克,共研成細末,裝瓶備用,用時取藥粉適量,加食醋調成糊狀,塗擦患處,每天3次。治療頑固性濕疹。
7、取地膚子30克,五倍子30克,土槿皮、白鮮皮、地榆、土茯苓、皂刺、紫草各15克,黃柏10克,赤石脂10克,甘草10克,加水2500毫升煎至3000毫升,將葯汁倒入盆中,趁熱熏洗患處,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20~30分鐘。該偏方適用於頑固性肛門濕疹。
8、取明礬30克,皂礬30克,黃丹30克,赤石脂30克,共研成細末,用麻油調成糊狀,將葯厚厚地塗於患處,將葯稍干後用紗布包裹,待其乾燥結痂自行脫落而愈。適用治療頑固性慢性濕疹。
推薦閱讀:
※《養生1000法---治療》
※想要治療母豬化胎?做好這幾點是關鍵!
※楊水祥:心衰合併房顫的機制與治療進展
※食管癌中醫治療診斷方法/中醫治療方藥方劑
※綜述:雷尼酸鍶在骨質疏鬆治療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