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月庵】老闆,來一碗滷肉飯!(09.7.21)
台灣地區開放旅遊,風聞台灣小吃盛名的大陸遊客,一到夜市,開口便點:「娃仔煎!」老闆聽得膽顫心驚,一番解釋後,原來是來吃「蚵仔煎」的。台語發音,「娃」、「蚵」相近。客人走後,隔壁魯肉飯攤老闆打趣說:「早晚有人要來我這裡吃『驢肉飯』」啦。魯肉飯的「魯」,是個積非成是的俗用字。照道理,該是「鹵」才對。鹵者,用濃汁烹調食物也。所謂滷肉飯,便是在白米飯上澆灑經過滷製的小碎肉,拌勻後進食。這種吃法,似乎是台灣獨有。其由來,據說是往昔生活艱困,一般人買不起豬肉,心思較細、臉皮較厚的主婦會跟肉攤老闆索取切割剩餘的零碎肉塊、豬皮等,回家後混雜細切,加上蔥蒜、香料混炒,再以醬油滷製成鍋。吃飯時,澆灑在主食上,好吃又營養。此亦所以地道的台灣炒麵、炒米粉,都會淋上一匙肉汁的原因。雖然都屬庶民常食,比起蚵仔煎,滷肉飯身價更低微,愛吃滷肉飯的卻不分男女老少,幾乎跟牛肉麵一樣,成為最受歡迎的台灣美食。台灣很有名的滷肉飯連鎖店,名為「鬍鬚張」,早年不過是夜市裡一個小攤,因為他的滷肉飯實在太好吃了,每天人潮洶湧,老闆從早忙到晚,每天僅能睡個三四小時,連好好打理鬍子的時間都沒有,老顧客們便連人帶攤都稱呼「鬍鬚張」了。滷肉飯魅力如此,無怪乎台北市炒熱了「牛肉麵節」之後,這幾年,又大張旗鼓推出了「滷肉飯節」,網路上更有票選「台灣第一滷肉飯」。小小一碗飯,人氣之高,簡直匪夷所思。雖說僅是淋上肉汁的一小碗飯,做法也不難,但幾經演變,加上競爭激烈,卻也花樣百出。構成標準滷肉飯的三大要素:一飯、一肉、一滷汁。一飯一肉,學問相對較小,慎選多試即可。有人主張後腿肉,有人認定脖子肉,一致的是,肉不可剁,要細切,尤其不能用機器絞,否則就走調了。飯的共識較高,台東池上米是公認的選擇,但要不要先泡水再煮,卻又有兩派意見了。至於滷汁,則是最高商業機密。公認必有的為好醬油、紅蔥頭、蒜頭,以及香料。至於香料成分比例,一般店家都不願透露,甚至還有所謂不能斷火的百年鹵鍋,父傳子,子傳孫,一代接一代,媳婦可以懂,女兒不能學,簡直都成了江湖傳奇啦。我常去的一家滷肉飯攤,位在台北老街區雙連的「香滿園」,已經傳承三代,七十多年的歷史。雙連靠近昔日的鐵路,是勞動階級聚集的地方。這家店,每天早上6點開門,一直忙到下午2點收攤。它的滷肉飯用的是後腿肉、池上米,黏滑柔軟,芳香撲鼻,讓人禁不住一碗接一碗吃下去。最高紀錄,有人連吃7碗始罷。此店所以中我意,原因無它,四十多年前我父親帶我去吃的人生第一碗滷肉飯,就是這種味道,可說真正「古早味」了。由於實太傾心,有一次忍不住問老老闆,滷汁到底加了何種獨家香料?老先生不假思索回答我:「香料?沒有啊,我們開店七十多年,從來不加香料、鹵包。原汁原味才會香啦!」真的是這樣嗎?我心裡實在懷疑。這一回答,讓滷肉飯傳奇又多了一筆。
推薦閱讀:
※員工的心理之道 老闆一定要清楚
※怎樣讓老闆賞識你?
※餐廳生意不好?其實是餐飲老闆犯了這三個營銷誤區!
※博納老闆於冬領銜對舊愛無情無義的10大男星
※講壞話被老闆聽到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