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的現代意義和價值

1972年,享譽世界的大歷史學家、英國人湯恩比博士,在所著《展望21世紀》中,說了這樣的話:「今天的人類社會已經到了最危機的時代,而且還是人類咎由自取的結果;拯救二十一世紀人類社會的只有中國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  西方人為何對於二千五百前的孔子思想如此推崇?這裡面有很深的歷史背景。特別是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社會在享受科學主義帶來的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也遇到很多嚴重的問題,比如環境污染、核威脅、能源危機、精神危機,人的生存意義和價值被高度物質化。而以儒學為代表的東方文明恰恰在人類社會追求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的身心和諧方面有著獨到的理論基礎和經驗。分開來談就是以下幾個觀點:  「德是財土」,儒學能讓一切人和組織產生強大、持久的經濟效益,實現物質、精神雙豐收。美國前商務部部長卡羅斯•古鐵雷斯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介紹自己成功的經驗時,他說:「我成功的秘訣是『日行一善』。」這正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的活生生的成功案例。在經濟上,儒學以義取利、義利雙取,從而讓人類在獲得物質錢財的同時,產生了人類個體的精神愉悅和享受,也避免了不擇手段的良心出賣和短視功利的惡性競爭,這樣就實現了物質和精神的雙贏。  儒學不但經濟上能產生效益,而且在政治上也能提高個人和組織的素養,避免失敗。周朝末年,族人智果說,「智瑤有五個過人之處和一個短處。相貌出眾、武藝高強、才藝雙全、能寫善辯、強毅果敢,這是智瑤的長處,不夠仁厚卻是他的短處,如果他以這五項長處行不仁不義之事,而凌駕在他人之上,必然會被滅族。」所謂「強梁者不得其死」!後來,智瑤真的被滅族了。從智瑤之滅我們可以認識到,無論對個人來講,還是對組織來講,仁愛都不僅僅是一種美德,而且是一種智慧;不僅僅是一種智慧,還是一種利益。儒學,為個人和組織提供了成功的捷徑、守成的通途,當組織突破不了發展的瓶頸時,儒學為您指明了道路。  在軍事和一切組織的團結上,「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國家為善百年,方可打下江山永固的基礎;一個組織為善七年,才可奠定強大持久的地基。一個軍隊、一個企業、一個地區、一個國家,要想民風正、擰成繩,從而產生合力,還非得靠道德長時間地凝聚不可!世界上哪一個組織不是靠著一種美好的理想、道德來凝聚人心的?黨的成功不正是因為得民心、順民意、有道德、有紀律,能為人民服務嗎?武王一怒天下安,救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這是正義之師、正義之組織的職責所在。邪說暴行不得作,「作於其心,害於其事;作於其事,害於其政」,「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一切組織的團隊精神、團結文化需要儒學的文化底色、文化基礎。   從社會層面說,「禮之用,和為貴」,公共禮儀、社會規則都是禮的大用妙用,儒學有利於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組織秩序,構建和諧社會。儒家倡導人應該「各歸其位」、「各行其道」、「各謀其政」。所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姜子牙以「能者居之」為理念治理下的齊國終究比周公以「尊尊親親」理念治理下的魯國早亡了,中華民族性格偏溫偏柔,但最終卻在世界文明古國中獨存下來了;「賢者在位,能者在職」,才是個人、組織、國家的常保之道、秩序之門。  從家庭層面看,「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儒學是解決當前家庭關係、促進家庭和睦、推動社會文明、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基石。婆媳不和、妯娌不睦、禍起蕭牆是自古以來人類的通病,不知道這壞了多少帝王豪傑的大事。儒家孝順友悌的思想,為古代和現代的家庭和睦作出了突出貢獻,以「孝感動天」為首的二十四孝仍然能解決今天家庭不睦的很多現實問題。「家和萬事興」,讓家成為心靈歇息的港灣,成為個體生命的大後方和後花園,儒學能為風塵僕僕的人們開闢一方心靈凈土。  從個人身心和諧和建功立業角度來看,儒學「小則安身立命,大則安邦定國」。「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相信只是這一段話就足以讓很多人汗顏。輕生、瀆職、貪污、腐敗都是不孝,這怎麼對得起含辛茹苦的父母?在當前社會人們精神壓力普遍比較大的情況下,儒學不但讓您找到心靈的歸宿和港灣,也讓仁人志士找到了修齊治平的途徑。  從國際文化和個人文化層面來說,現階段國際上百家爭鳴、眾說紛紜,宗教間也莫衷一是,除佛教之外的各宗教間衝突不斷,人類個體則信仰缺失、無所畏懼、個人意識強烈,儒學「和而不同」,完全可以實現個人與個人、流派與流派各文化間的文明對話,整合各種文明,構建新的文化意識形態。大唐盛世,各宗教在中國無不和諧相處,中原地區是唯一沒有宗教戰爭的地方,這些無不得益於儒家「和而不同」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成為人類和諧共處的普世法則。國家如此,人何以堪?  國家外交上和個人人際關係上,強權政治和個人的強勢傲慢時有發作,儒學「極高明而道中庸」,可以打造道德溫和主義,贏得和平。求同存異,小則贏得人與人的和諧,建立人脈;大則贏得人類和諧發展,構建和諧世界。  從怎樣處理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關係上,儒學體系可以實現人與事、人與物的和諧。在對待動物上,從消極層面上說「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從積極層面上說,「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在處理人與環境的關係上,儒家有「天人合一」、「民胞物與」,天地同根、萬物一體的思想,來構建天人和諧的關係,實現人類社會的持續發展。  從藝術角度上講,儒學倡導純正的藝術風氣。現在一兩歲的孩子就在大唱情歌,四五年級的孩子就在穿黑色絲襪,這要拜媒體「冶容誨淫」之功所賜。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儒家倡導仁義禮智信的浩然正氣,儒家在告訴孩子和人們做人的根基在哪裡,而非在客觀上鼓勵早戀墮胎。儒家在藝術方面起著正面的榜樣作用,而非負面教材。《呂氏春秋》言,一個國家的音樂反映一個國家的政治,孔子倡導以禮樂治國,他所彈奏的是《詩經》的弦音雅樂,而非淫聲浪曲。詩經的內容「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這與某些淫聲浪舞、色情暴力、春宮黃片有著本質的區別。惑亂人心,聖人不為!為什麼不用中國音樂,感動世界!  綜上所述儒學的價值和意義,不過儒學價值九牛之一毛、江海之一滴,也難怪乎一九八八年,在第一屆諾貝爾獎獲得者國際大會上,諾貝爾獎獲得者漢內斯•阿爾文博士提出:「人類要生存下去,必須回到25個世紀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連美國獨立運動、法國大革命都受孟子的影響。民主、自由、民本思想,它的源頭都在儒家,時至今日,我們仍然在說,民主、自由、民本思想是西方思想的產物,這真是對自我文化莫大的諷刺。當今人類困難重重、危機四伏,世界、尤其是中國到了重新審視並重新走進儒學文化的時候了。期待儒學文化能在21世界的今天重放異彩,為中國的偉大復興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支撐和不竭動力!也為個人的幸福生活提供強有力的精神保證和動力源泉!  溫家寶在美國演講時,引用了一代大儒張載的話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應該是每個正直之士的使命和責任,仁者愛人,從小事做起,一日三省,時時改過,則事業則成、功業可待、天下太平!
推薦閱讀:

論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主體和路徑
有沒有一種價值觀讓我們安身立命 
韜光養晦是價值不是手段是道不是術
家譜的價值與作用(中)
畫眉鳥的飼養及參考價值

TAG:意義 | 價值 | 現代 | 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