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氣神與熱力光的關係
07-12
你一開始打坐,腳是涼的。坐上一個小時,就應該熱了。甚至平時腳就應該是熱的。你坐了一個小時,腳還沒有熱的話,說明你身體有問題(現在是冬天)。 體內的精力是由兩隻腳產生的,它在體內主要是管「暖」的作用。通常很多身體素質比較虛弱的人,一到冬天,手、腳、膝蓋都是冰涼的,這說明他體內的精力不足。 腿上有功夫的人,平時即便他不盤腿,兩隻腳也是熱的。如果稍微地盤一下腿,那就更熱了。暖融融的感覺由兩隻腳傳播到兩條小腿,到大腿,再由後背延伸上去。如果按著這個路線,就是道家通常講的達到了「還精補腦」的作用。這裡所講的精力,就是通常所說的元氣。 腿上經脈暢通的人,走起路來非常輕盈,絕對聽不到「咚、咚、咚」的響聲!因為他生理的氣是從下往上升,所以他走起路來是特別地輕。如果生理上的氣還沒有往上升的話,他走起路來是咚咚響。 「氣」往上升的前提條件,首先是身體健康、精力充沛之後才會由下而上。否則的話,只夠身體本身消耗,沒有多餘的力量由下而上,來供給修鍊使用。人若要想健康、長壽,首先兩隻腳、兩條腿的氣脈要暢通。 你兩條腿的氣脈沒有暢通,坐在這個地方就掙扎來掙扎去,不僅不會舒服,而且整個身體都感覺很僵硬!尤其是腎臟不好的人,更要盤腿。 為什麼有的人冬天不會怕冷呢?就是體內的精力很充足。「暖」是由「精」產生的,人體的氣力是由「氣」產生的。體內的陽氣從下半身上升到上半身的時候,人自然就會有很強的力氣。打坐出現的光芒,也是由精力產生,當這個「精力」上升到身體的上半部,達到頭部的時候,他自然就變成光。 身體的精、氣、神,通過修鍊以後,就轉化為熱、力、光,也就是熱量、力氣、光芒。但是常人體內的精、氣、神,都從六根門頭漏掉了!漏失最多、最嚴重的就是有妄念。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胡思亂想」、「慾望重重」! 當體內的精、氣、神漏失得太多的時候,就會表現得兩眼目光獃滯,再其次就是頭腦反應遲鈍。人的思維不敏捷,跟體內的精、氣、神有絕對的關係。一個人的精、氣、神消耗過多以後,它沒有力量供應給頭腦使用,頭腦反應就會遲鈍。而且頭腦還會表現得很乾癟。 當一個人體內的精、氣、神很足的話,升到了頭上,頭就會顯得特別飽滿!打坐修鍊,固然可以讓體內的精、氣、神充足,但是在日常生活當中,適當地走路、散步、勞動,都可以讓體內的精、氣、神充足。尤其是念六字真言和練七節動功,都可以把體內的精、氣、神喚醒,進而達到充足。 「修道」,修的是「心態」。如果你生理上這一關還沒有過,沒有修好的話,你這就不叫做修道,更不叫做修心態。實際上叫做「修身體」,修身體只是通向大道最初的一個階段。當走完修生理這個階段以後,再修道,就和生理沒有多大的關係了。 也就是說修行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修身體,一部分是修我們的靈性。也就是通常說的修「自性」。我們現在是連最初的生理這個階段都還沒修好,怎麼可能跳到空中修自性呢?大道是以修身體為基礎、以修靈性為究竟的。 我們觀察世間的這些花木成長的過程,就可以明白一個道理,如果這株花木的營養不夠充足的話,它就顯得瘦小、乾癟;反之,如果它的營養很充足,這株花木就會長得非常飽滿、粗壯。尤其是在生長花骨朵的時候,如果這株花木有充足的營養供給花骨朵,這個花骨朵就長得特別飽滿! 如果營養不足的話,它的養份只夠維持花木本身的生命,根本沒有多餘的養份用在花骨朵上,沒有力量再長出花骨朵。因為一支花骨朵需要的養份,是這株花木全部養份的一大半。 我們人體就相當於一棵會挪動的樹,人體的「根」是兩隻腳,脊柱是樹榦,頭就是花骨朵,兩隻手臂是樹的枝丫。等你把生理這一關過完了以後,自然能夠見性! 但是在見性之前,必須要有一個「明心」的階段。不明心你就不知道如何修道;不見性,你就不知道如何煉這顆自性的心。見到許多人都是誠心有餘,而智慧不夠。誤以為誠心誠意燒香、拜佛就能了脫生死,這些固然是修道必需的,但它不是成道必要的。 那麼成道究竟需要什麼呢?佛祖講過:「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也就是說在見性的基礎上,再繼續修下去,才能夠成佛。 不明心、不見性,你怎麼下手呢?你以為坐在這個地方打打坐、念念佛、持持咒,就是禪宗、就是凈土宗、就是密宗了,實際上這和禪、凈、密絲毫瓜葛都沒有!根本聯繫不上。如果你誤以為盤個腿,就是禪宗,念個佛就是凈宗、念個咒子就是密宗,那說明你對禪、凈、密一點都不了解! 我曾經對「明心見性」作過一個比喻,「明心」,是我們明白了一個方向,而「見性」,是朝著這個方向繼續往前走,就像我們想摘蘋果,已經見到了一棵蘋果樹。「成佛」呢?是已經到了樹下,摘到了蘋果,吃進了肚子裡面,和蘋果合二為一,別人可以再把你吃下。 如果你沒有明心,就不知道修道的方向,無處下手。只會是亂摸亂撞!你拜再多的師父、誦再多的經、磕再多的頭,最後,你都會把你的師父否認掉,把你師父的法否認掉,把你師父的道全部否認掉! 你誤以為師父給你一個修行的方法,你就能夠修行成就。沒有那麼簡單的事情!即使你明白了方向,你不朝那個方向邁進,也見不到這棵樹。 但是,往往見到了這棵樹的人,他肯定會想盡一切辦法把果子摘到手!也就是說「明心」的人,他可能還會退失道心;而「見性」的人,他已經見到了這個果子了,他絕對不會退心。他肯定會把其它方面放下,集中所有的精力去摘這個果子!所以,只有一個人修到了「八地」的時候,才是如如不動。因為八地菩薩是念念入道,世間上所有的一切,對他來說已經不感興趣了。他已經見到了這個果子了,甚至已經聞到了這個果子成熟的香味了! 實際上大家不是難於「不知道如何修」,而是心靜不下來,沒有給自己定位,搞不清自己究竟需要的是什麼!實際上所有的法都能夠成就,就看你是否真的為這個「法」付出!功夫絕對沒有白做的。除非你做得不對路,和這個方法背道而馳。 現在這麼多學佛、信佛的人,連佛的影子都還沒有見到呢?實際上大家所做的一切,都是和佛、和道不相干的。就好比我們身上穿了十幾層衣服,修行就為了不斷地一層一層地脫掉它。可是我們現在許多學佛的人,反而是不斷地往自己身上穿衣服! 你越學佛、越信佛,反而越累;不僅沒解脫,反而枷鎖套得更多、更重了。佛學的根本法是解脫,是放下,可是現在學佛的人什麼都不放下,什麼都想提起來,可是又沒力氣、又提不起來。 你之所以來求法、來聽法、來修法,說明你的心不平靜、也不清凈。無論用哪一種方法,目的都是為了達到心態清凈、平靜。如果你認為自己學法多麼多麼高、思想多麼多麼正確,結果你既沒有清凈,也沒有平靜。那不是「法」有問題,而是自己有問題!如果不在這兩方面下功夫的話,誰都拿你沒辦法。 要想檢驗我們的心態是否平靜、是否清凈,不是靠打坐、也不是靠念佛、念咒語。現在的修行人,把修行的思想整個都給顛倒過來了,認為修道要脫離人群、脫離社會、脫離家庭、脫離團體,把自己獨自一人封閉起來。 修行固然有某個階段是這樣,而且這個階段相當地短暫。古時候的修行人,都經歷了這個短暫的過程,是為了更好地打開自己、更快地走出自我狹隘的空間,與社會、與人群、與團體更好地融洽地生活在一起。 那麼這段時間究竟需要多久呢?如果你很幸運的話,找到一位過來人,把自己完全交給這個過來人,三年包你足夠了!過去的修行人,為什麼把修行列為三年,而不是一年,也不是十年呢?現在回憶起來,三年真的是足夠了! 第一年就是修身,突破生理的階段。不管你是老弱病殘,這一年時間足夠轉變生理。按古時候的修行方法,一百天就突破了,叫做「百日築基」。 你把握住了,這個基礎就打好了;你如果把握不住,還要再來個一百天。每一次需要的時間會更短,也就是走熟路,會縮短走路的時間。再笨的人、體質再差的人,一年的時間足夠了。一年當中有四個季節,足夠你重複四次了。因為第一次需要100天,第二次、第三次都不需要100天。古人給你滿打滿算,過生理這一關絕對超不出100天!青年人八、九十天就夠了。 第二年已經進入靈修的開始。第三年你已經坐在這個地方沒事幹了!要反覆地重複它、重複它、訓練它……有一年的時間訓練它,你已經達到和它為伍(和它同伴)了,就應該從封閉的空間中走出來,和外面的環境打成一片。 但是這個話都是過來的人講的,而沒有過來的人會在這方面消耗很多時間。即便你明白這個道理,去做的時候,如果身邊沒有過來人,別說是一年,就是十年,這個短暫的過程你也無法完成。 因為這個階段不是靠你摸索出來的,也不是靠悟的。這個階段它是處在有為法的階段,既是有為法,那就要靠方法、靠過來人、靠明師來指點!等進入無為法的時候,也就是進入了「悟」的階段,就需要自己的根器了。 如果對一件事情沒有介入、絲毫不了解,讓大家去「悟一悟」!你怎麼「悟」?你連聽說都沒聽說過,連介入都沒介入,你怎麼悟?只有你介入了這件事情,經歷了這件事情,逐漸逐漸地熟練了這件事情,才談得上有自己的心得體會,才有思想感悟。 修行沒有上路,還沒有學會走路,都需要一個人扶著你、牽著你的手,否則的話,你一個人在地上爬來爬去、爬來爬去,最後你誤以為「人」就應該趴在地上爬,而不是應該站起來兩條腿邁著走路!你突然看到有人站起來走路,你會笑話人家,說人家是個怪物。 前段時間講到我的佛學思想,由四句話變成兩句話,也就是說濃縮成了八個字:「安分守己,以人為本」。「安分守己」又幹什麼呢?「各盡其職」。你是哪個行業的,你繼續做你那個行業的工作,還要把它做好。 那麼「以人為本」幹什麼呢?「借事煉心」。借著做事情,煉我們的心態。你們要記住,我再重複一遍:「安分守己,各盡其職;以人為本,借事煉心。」 下午來了一個活佛,有幾個人看到了,那要是在西藏,他走到哪裡,恐怕後邊都會跟一大片人!但是對於他來講,這樣的事情經歷得太多了,人們拜他不拜他,他都會一樣對待。 在座的有當過老師的,都有這麼一個感受:第一天上班,人家叫你老師,你感到特別自信、特別興奮、特別歡喜!等人家叫你老師久了以後,你就沒感覺了。沒感覺到自己是個老師了。過幾天還要來個「法王」,會在我們這個地方住上幾天。一個修行人叫什麼都不重要,關鍵是要有「自知」。 實際上談到自知,如果沒有見到真東西,即使他手裡面是個假東西,他也不知道是假的!沒有見到真的,又如何區別假的呢?沒有來到東華寺,你怎麼向別人介紹東華寺的山水地貌呢?有人把你帶到另一座大山裡面,說這裡就是東華寺,你就會相信這就是真的。 要區別真假,必須過來人。而往往過來人他又不喜歡多事。在他眼裡面一切都是應該的、一切都是正常的。所以佛說他沒有度眾生,是大家到了發菩提心的時候了,讓他給碰上了。如果大家不發菩提心,他來到我們面前也奈何不了我們! 也有許多人當時見到了佛,可是並不信他,也不渴望解脫;也有的人沒有見到佛,僅僅是聽到了他的名字,就已經非常渴望修道了!一個人內心的種子都會萌發,只是在不同的時間裡面萌發。 如果一個明師很幸運的話,他是春天來到大家面前,那麼大家心裏面這顆種子就會萌發;如果他不幸運的話,他是冬天來到大家面前,那麼種子就不會萌發! 所以佛從來不會驕傲,從來不會認為自己有能力。因為他知道,之所以對方發菩提心,是因為他幸運,他來到大家面前正好是春天,而不是冬季! 不相信,我們可以找一個不信佛的人,你去度一度他。你說得越多,他對佛教的誤解也就越多、他生起毀謗的心也更多!當他菩提心發的時候,你說什麼他都會相信。你不說他也會相信。所以佛說眾生不是他度的,「自性眾生自性度」! 修行人犯得最大的一個錯誤,就是不喜歡見人、不喜歡做事,不見人、不做事,那麼我問你,怎麼成長呢?你的智慧怎麼開呢?既然智慧沒有開,那麼你就是個木頭人。木頭人怎麼會解脫呢?「解脫」不就是通過開智慧、明事理才能夠解脫嗎? 你們對一件事情明白了以後,心裏面是不是很輕鬆呢?沒有智慧你怎麼明白?當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確實也會有煩惱,也會有抱怨心,但是過後回憶一下子,收穫還是大的。還是值得的! 沒有通過借事煉心,你永遠沒有辦法成長。開口便錯,伸手即非!「智慧」不是坐在這個地方就可以開發得出來的。老祖宗講,智慧是由定產生出來的。既然定能夠產生智慧,你們說什麼不是定?什麼地方不能定? 你如果在做事的時候,不散亂、不慌張,這就是定。就在這個當下就能產生智慧。遇到事物後,不被事物誘惑、不被事物轉動,這也說明你有定力。在這個時候,還是會出現智慧。 一個人不做事、不經受考驗,你如何知道自己的定力和慧力夠不夠呢?如果你是真地渴望修行的話,你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足夠你修了。根本不需要再誦經、再打坐、再念佛,這些都是頭上安頭!也可以說,這些都是小乘的方法,大乘菩薩的方法,絕對不會這樣修,放下左手,又用右手去抓。 真正走大乘菩薩路線的人,就是和人群、和社會、和這些七、七、八、八的事物打成一片。你根本看不到他把自己封閉起來,與事物、與人群脫離。 也可以說凡是走大乘路線的人,都會經歷一段小乘路線的修行方法。前面一個階段,就像在花盆裡面種花木,容易管理、容易成活。但是成活了以後,要長成參天大樹,必須要從花盆裡面移出來。否則的話,你的根部就會受花盆的局限,你的樹根就沒有辦法延伸到四面八方,把外界的營養吸收過來! 下面時間留給你們提問題。 你們會問:一個人活著的時候不信佛,死了以後能不能超度?實際上人死了以後,沒一個不信佛的!所謂的「不信佛」,是他活著的時候,他的「頭腦」不信,因為他的頭腦看不到另外時空的存在,他只愛這個世界的功名利祿,所以他只相信這些。因為他的另外一隻眼睛沒有打開,所以他看不到另外一面的存在。 人死了以後,有形有相的六根——肉體的六根——不起作用了,可是有一種無形無相的六根在起作用,所以他看到的就不只是這個有形有相的空間了,能看到另外一個時空的存在。在這個時候,他對生前所作的一切、都會有一個徹底全新的認識。 在我們靈魂裡面沒有一個是不信佛的!可是我們現在沒有和佛溝通,現在我們所作的一切是頭腦在起作用。什麼時候我們學會讓頭腦休息下來,讓靈魂起作用,我們的智慧就打開了。平時頭腦看不見的,都能看得見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古時候的大德教我們修行的時候,都不要我們胡思亂想。 因為兩種力量不可能同時並行,你如果是頭腦的力量在起作用,靈性的力量就容易沉睡;你想要靈性的力量被喚醒、投入使用,頭腦的力量必須走到一邊去休息! 有很多報道介紹一些死去又復活的人,他們描述死後的感受和經歷都非常相似。他們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肉體被摧毀了,已經躺在一個地方了,周圍有許多人在對他們的肉體進行處理,在圍著他們的肉體,做許多事情。 他的靈體對這群人怎麼呼喊,他們也聽不見!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這個靈體不得不走掉。當他在走的過程中,都會碰到許多光亮刺眼的空間、見到許多長相非常圓滿的人,而且這些人的身上都是發光的。交流的方式彼此眼神一碰,就都明白了。就像我們夢中見到朋友時,並不需要交談,雙方就已經溝通了。 這個時候,成就的機會很少。如果是大根器的人,也就是說生前有過這方面很重的熏染、修鍊,遺留有修鍊的習氣,也可以說修鍊的力量還沒有斷。他在中陰這個階段一定用得上! 如果生前沒有經過訓練,種子的力量沒有連接上,記憶不深,中陰階段就忘掉了。那麼他會到哪裡去呢?會隨著他生前的習氣而去。他生前什麼習氣重,就到什麼地方去。 譬如說他生前「修道」的習氣重,死後就到他生前嚮往的那個地方;他生前貪心比較重,譬如「貪財」,他就會到餓鬼道裡面去。實際上我們學佛修道,也是在培養我們的一種習氣。所以臨命終往生的時候,與其說是隨著「定力」往生,還不如說是隨著「習氣」往生! 「定力』」他本身就是一種習氣,譬如說你喜歡定在哪個方面,喜歡定在「財」上?還是喜歡定在「色」上?還是定在「佛」上?你定在哪個方面,就朝哪個方面去往生。有習氣,就有所住;有所住,就是決定方向。 你在中陰階段,要有明師指點。所謂的「明師」,不是能夠給他念念經、拜拜佛,而是必須能夠和這個中陰身溝通。否則的話,對中陰身什麼作用都沒有!你誤以為為他念念經、敲打敲打,就有用,那隻能說是你認為是這樣。 當你體內的能量不足的時候,在哪裡修行,都會害怕,必然會有這麼一個階段。當你體內的力量充足了以後,你走在哪個地方都不會害怕。尤其是在最初的修行階段,你體內自身的力量沒有充足,沒有衝出去和宇宙的力量銜接上的時候,你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孤體。因此,當你稍微能夠感受到外邊的力量存在,並來圍繞在你周圍的時候,你就會感到害怕。 當你這個孤立的個體的力量衝出「自我」這個空間,和外面的力量連接為整體以後,何時何地你都不會害怕。甚至周圍稍有一點反應,你早已經感受到了。因為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和你是同一體的,它一動,首先牽動的就是你。 我們自身有一種力量,它本身就是來自宇宙裡面的一部分。既然是宇宙裡面的一部分,那麼它就很容易和宇宙裡面的大力量合而為一。如果我們體內的這股力量,不是來自宇宙、和宇宙相通的話,就永遠沒辦法和它合而為一! 因為我們自身的力量,本身就是來自宇宙的一個顆粒、一個細小的灰塵,所以我們有理由把體內這個顆粒,通過一種方法修出去,還讓它回到它原來的地方。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修行到某一個階段的時候,都會感受到體內有一股力量往上沖、要出去、似乎要把我們飄起來一樣! 因為它裡面的力量已經修得差不多了,已經有足夠的力量和外邊的力量相吸了。佛教裡面用「相應」來形容,這個詞用得非常微妙!有時候想起古時候大德用的詞語,一個字都不能改,一改,全盤都錯!譬如說感受、感覺、相應,這三個詞語就是不同的層次。 「感覺」,你們說指的是生理還是心理?「感受」指的又是什麼?「相應」指的又是什麼?當我們修到不同程度的時候,這三個詞語都會一一印驗。 你說這世間的樹木,樹梢為什麼往上長而不往下長?樹根又為什麼往下長而不往上長?既然是樹梢往上長、樹根往下長,這棵樹長來長去不就長斷掉了?一股力量往上升,另一股力量往下伸,說明體內有兩股力量,那不要打架嗎? 我們身體裡面就是這樣,所以修行人在最初的時候,有的是在頭上反應、有的是在下部反應、有的是在中部反應。不懂這個道理的人就害怕了,以為「走火入魔」了!你放一百二十個心去修,不會走火,也不會入魔! 現在我們在座的人,沒幾個人把這股「火」給修出來了,你槍支裡面沒有彈藥,你走什麼火呢?滿打滿算,來到我們東華寺的人,我就看到三個人似乎要「走火」,實際上還不是真正的火,是虛火。 你們看到那個豆莢,有的看上去挺大,但是裡面的豆粒很小,這就叫做虛火!虛火也會頭痛、頭暈、發脹,但它還不是真正的「火」,它是一種「虛火」。虛火也不錯了,它也是一種境界,也是一定的層次。虛火走完了,接下來就是真正的實火。不過談到功夫上大家會更茫然!因為大家的功夫還沒有修出來、沒有跟上來,所以講了大家也感受不到。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有趣的男女關係新解!
※好的關係,一定要談錢
※奇女孝庄與洪承疇到底發生過關係嗎?
※沒有性關係的男女廝守苦不苦?
※如何正確對待職場中的人際關係?
TAG: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