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的名稱及種類
28.jpg(46.49 KB)2007-11-14 20:06曾侯乙鼎 2
29.jpg(93.43 KB)2007-11-14 20:06曾侯乙鼎3
30.jpg(49.82 KB)2007-11-14 20:06曾侯乙鼎4
31.jpg(53.75 KB)2007-11-14 20:10曾侯乙鼎5
32.jpg(28.22 KB)曾侯乙鼎形器
34.jpg(46.58 KB)鬲(li,音歷) 煮飯用:一般為侈口、三空足。曾侯乙鬲
37.jpg(51.4 KB)甗(yan,音演) 相當於現在的蒸鍋。全器分上、下兩部分,上部為甑,置食物;下部為鬲,置水。甑與鬲之間有一銅片,叫做箄。上有通蒸氣的十字孔或直線孔。曾侯乙甗
角 飲酒器。形似爵,前後都有尾,無兩柱。有的有蓋。飲酒器形制與爵相似,但無流和柱。最初當為普通飲酒器皿,供低級別貴族使用。角的出土和傳世數量遠遠地少於爵,商周之際發展為造型精美的禮器,流行於周中期之前,之後開始衰落。角是從爵演化出來的一種新型酒器,大量出現於殷商晚期或商周之際。其用途與爵相同,亦是飲酒器。《禮記.禮器》說:"宗廟之祭,尊者舉觶,卑者舉角"。《考工記.梓人》引《韓詩》云:"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觶,四升曰角,五升曰散"。一般墓葬中出土的酒器是觚、爵組合,但有時以角代爵,如安陽殷墟第160號墓就是十觚與十角相配,在河南鹿邑商周之際的大墓中也有類似現象。雖然角與爵用途相同,但其數量卻少得多,而象晨肇寧角這樣帶蓋的角就更少見了。現在所說的角,是宋代金石學家對無流而具兩翼若尾的爵形器的習慣稱謂,其容量與爵相若。
斝(jia,音甲) 溫酒器。形狀像爵,有三足,兩柱,一鋬。觚(gu,音姑) 飲酒器。長身、侈口、口和底均呈喇叭狀。觶(zhi,音志) 飲酒器。圓腹、侈口、圈足、形似小瓶,大多數有蓋。觶(讀作「志」)
獸面紋觶(攝於洛陽博物館)是中國古代禮器中的一種,做盛酒用。流行於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商朝時,觶為小瓶形狀,大多有蓋子,圓腹,侈口,圈足。西周時出現方柱形的觶,春秋時演變成長身,形狀像觚。兕觥(sigong,音四公) 盛酒或飲酒器。橢圓形腹或方形腹, 圈足或四足,有流和鋬,蓋作成獸頭或象頭形。尊 盛酒器。形似觚,中部較粗,口徑較小,也有方形的。卣(you,音有) 盛酒器(是盛酒器中的主要一種)。一般形狀為橢圓口、深腹、圈足,有蓋和提梁,腹或圓或橢或方,也有作圓筒形、鴟鴞形或虎食人形。盉(he,音和) 盛酒器,或古人調和酒水的器具。一般是深圓口、有蓋、前有流、後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蓋與鋬之間有鏈相連接。方彝 盛酒器。高方身,有蓋,蓋形似屋頂,且有鈕。有的方彝上還帶有觚稜。腹有曲的,有直的,有的在腹旁還有兩耳。勺 取酒器。一般作短圓筒形,旁有柄。罍 盛酒或盛水器。有方形和圓形兩種形式。方形罍寬肩、兩耳,有蓋;圓形罍大腹、圈足、兩耳。兩種形狀的罍一般在一側的下部都有一個穿系用的鼻。壺 盛酒或盛水器。如《詩經》上說:「清酒百壺」,《孟子》上說:「簟食壺漿」。壺有圓形、方形、扁形和瓠形等多種形狀。盤 盛水或承接水。多是圓形、淺腹,有圈足或三足,有的還有流。曾侯乙盤
匜(yi,音儀) 《左傳》有「奉匜沃盥」,沃的意思是澆水,侯乙匜鼎
33.jpg(40.55 KB)曾侯乙匜
42.jpg(39 KB)2007-11-14 20:10曾侯乙匜
43.jpg(48.07 KB)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臉,說明是古代盥洗時澆水的用具。形橢圓,三足或四足,前有流,後有鋬,有的帶蓋。盂 盛水或盛飯的器皿。侈口、深腹、圈足,有附耳,很像有附耳的簋,但比簋大。簋(gui,音軌) 銅器銘文作「毀」,相當於現在的大碗,盛飯用。一般為圓腹、侈口、圈足、有二耳。曾侯乙簠
38.jpg(90.99 KB)2007-11-14 20:10曾侯乙簋
39.jpg(64.69 KB)簠(fu, 音甫) 古書里寫作「胡」或「瑚」。盛食物用。長方形,口外侈,四短足,有蓋。盨(xu, 音須) 盛黍,稷,稻,粱用。橢圓形,斂口,二耳,圈足,有蓋。敦(dui,音對) 盛黍、稷、稻、粱用。三短足、圓腹、二環耳、有蓋。也有球形的敦。豆 盛肉醬一類食物用的。上有盤,下有長握,有圈足,多有蓋。曾侯乙豆
36.jpg(31.15 KB)爵(jiu, 音決) 飲酒器。相當於後世的酒杯。圓腹前有傾酒用的流,後有尾,旁有鋬(把手—)
推薦閱讀:
※夏朝存在嗎?東亞大陸公元前四千年始,有華夏文化圈嗎?如果二里頭文化是夏文化,齊家文化是早期夏文化嗎?
※台北故宮典藏青銅器,精美厚重!(欣賞圖)
※人都有鑄造某種輝煌的潛能,但是這種潛能需要一定的方法來挖掘
※【元素家族——連載144】青銅時代(二)文明的曙光
※一年五件過億:青銅器或重回藏界「老大」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