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選老闆,學學張良選劉邦

  心理導讀:員工選老闆,不一定選貴的,一定要選對的。因為選對了老闆,就意味著求職成功了一半。職場選老闆,我們且來看看張良是如何選中劉邦的——中國心理健康網

  秦漢之際,原有格局被打破,產生新的選擇,諸侯與人才,有了新的雙向選擇。老闆選員工,且不多言;而員工選老闆,不一定選貴的,一定要選對的。因為選對了老闆,就意味著求職成功了一半。

  在博浪沙以呼嘯飛來的鐵錐宣告進入秦漢職場的張良,也曾面臨過選老闆的困惑,也曾面臨過擇業失敗的教訓,他最後是怎樣選對老闆的呢?

  職場教訓:不會帶隊一敗塗地

  西漢成立之初,老闆劉邦親自選出漢初三大傑出青年:張良、韓信、蕭何。張良的獲獎原因很明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這句頒獎評語流傳兩千多年了,都知道誇讚張良足智多謀,殊不知這句話,也給張良的職業狀態定了型:參謀,註定他只能在帷幄之中定千里外戰場的制勝之策。如果真讓張良跑千里外的前線直接帶隊做業務呢?在這方面,他是有教訓的。

  第一次教訓是在博浪沙,張公子幾乎赤膊上陣做業務。公元前218年,秦始皇車隊經過博浪沙,身為六國舊族的張良公子,當時應有32歲了,老大不小的,也不冷靜,僱傭大力士滄海君,用大鐵錐砸嬴政的車駕。戰國末和秦朝時期,刺客的失敗率是百分百的,成功率遠低於春秋時代,張良也走不出這個定律,結果只落得個隱姓埋名,倉皇逃竄,隱居下邳。

  這個時期的張良,其職場思維還停留在戰國,將自己定位為刺客。他進入職場的使命是要恢復戰國的格局,恢復韓公司的光榮。他祖宗的職場就在韓公司,祖父張開地是韓相,老爸張平也是韓相。

  他自己呢,不等上班,韓公司就沒了,但祖輩的職場思維,在他大腦里已形成了思維定式。也不怪小張,新的思維要有新的格局為誘導,而當時陳勝吳廣還在地里幹活,做著「苟富貴」的夢,沒有開啟新的格局,張公子也只好玩票當刺客了。此個案中,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是汗水,卻不到萬分之一的靈感,技術含量稀薄,當然失敗。

  第二次教訓是在秦末,張老師親自帶團隊做業務,這個失敗是讀史人最容易忽視的。陳勝、吳廣激活了天下各種職場元素,張良也被激活了。他聚集了一個百多人的團隊,找到項梁,要求恢復韓公司,而且還找到了橫陽君韓成,立他為老闆。

  老闆有了,知道為誰打工了,張老師不僅把韓公司樹立起來了,而且還一度將團隊擴大到千多人,得了幾座城池,「西掠韓地,得數城」。

  然而,失敗接著就來了,新擴張的地盤還沒捂熱,秦軍一來,張良打下的新業績全盤丟失,自己也帶著零星的團隊在潁川一帶東躲西藏,「往來為游兵潁川」。

  這個失敗的個案道出了一個無情的事實,張老師雖然點子多,但似乎不適合親自帶團隊,不適合做老闆,只能去投靠一個老闆。這個時候的張良,沒有找舊公司老闆,而是找了一家新的小公司:劉邦公司。

  啟示:

  能為團隊出主意,不等於能帶好團隊。帶團隊,還有計謀之外的因素,諸如個人魅力、氣場等。

  職場玄機:神秘寶典成老闆「試金石」

  張良為什麼選中劉邦呢?原來張良這小子,在樹立了老闆橫陽君之後,還是留了點心思的。他懷裡老是揣著一本所謂的《太公兵法》,看見一個老闆,或者一個有老闆潛質的人,就拿出這本小冊子來給人家看,十有九個看不懂,剩下劉邦能看懂—OK,劉邦就是他的老闆了。《史記》和《前漢書》都是這麼記載的:「(張)良數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為他人言,皆不省。」

  一本《太公兵法》,成了考老闆的不二寶典,這是本怎樣的秘籍?

  據張老師自己的說法,是他給一位神秘的老人撿鞋子、系鞋帶、大清早不睡覺陪老人晨練,才得了這麼一本秘籍。這個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可信嗎?比張良晚一千多年的蘇軾大學士覺得老人可信,但秘籍不可信,他在《留侯論》里認為:神秘老者留給張良的寶貴兵法,不是文字上的兵法,而是訓練了張良的忍耐力,張良把這種忍耐力傳授給劉邦,所以說「其意不在書」,老人的用意根本不在那本書上面。

  但今天我們要跳出蘇軾的觀點,從戰略思維的角度來看問題。

  張公子在第一次職場策劃失敗後,隱居在下邳,過的是「任俠」的生活,其實,也是進入了一個職場休整期。一方面,他認識了各種各樣的人,結交各種各樣的朋友,而「任俠」就是認識朋友的一種方式,例如項羽的叔叔項伯就是這個時期結識的。

  更深入一層的是,張良在進行職場思維的調整。一方面,不排除確實有一位神秘老者送他一本寶典,促使他思維轉變,這是一個「充電」過程;另外一方面,張良也在內心深處重塑自己的職場形象,從此前的戰國刺客轉型到秦漢謀士,他對整個格局也有了自己成熟的考慮,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戰略思維。結識人、了解人、打造戰略思維,在休整期做好這些方面的準備工作,接下來,就看誰的思維能和自己對接了。能對接的,就是他的最佳老闆人選。

  啟示:

  職場休整期,未必只是「充電」,重新打造自己的思維,不只是看自己最適合誰,也要看哪個老闆最適合自己。自己對老闆,也要有所要求,老闆也是員工塑造出來的。

  職場業績:老闆對口 實現無障礙糾錯

  張良重出江湖後,就開始找老闆。在找老闆的過程中,他遵循了兩個理念,既不耽誤父輩的舊公司,也不耽誤自己的發展。

  第一個理念,忠於原有的舊公司,希望能把祖輩效力的舊公司重新樹立、振興起來,這是老張家對舊公司忠誠度在他身上的一種自然延續。做人要厚道,張公子這樣做沒有錯,如果老天能成全他的美意,讓舊公司的老闆符合張良的理念和要求,那就是最完美的結局了。然而,答案是否定的。

  第二個理念,尋找合意的公司和老闆。在忠於原有舊公司的基礎上,張良另外開闢一條道路,將自己打造成型的戰略思維整理成一個小冊子,遇到可能適合的人,就拿出來進行交流。《太公兵法》可能沒有什麼神秘之處,關鍵在於接受者能不能和這種思維合拍,合拍者就可以展開合作。

  與其說是劉邦看懂了《太公兵法》,不如說是劉邦懂了張良,二人的戰略思維能對接。在確定劉邦之前,張良曾有兩個老闆人選—橫陽君和楚假王景駒。橫陽君太弱,排除;景駒和劉邦一比,也太弱,於是在作出投奔景駒的計劃還沒多久,就轉而投奔劉邦公司。《史記》有記載:「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從之,不去見景駒。」

  「良邦配」組成之後,老闆和智囊配合的默契就顯示出來了。張良作為智囊,並不是憑空出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策劃,而是給劉邦糾錯,提供一種正確的選擇。例如勸劉邦主動登門向霸王道歉,不要躺在秦公司的財寶和美女上睡大覺等。好的糾錯,往往等於好的策劃,事實證明,張良沒有選錯老闆,劉邦雖然經常頭腦發熱,經常犯錯,但最終總是能順著張良的正確思維做抉擇,避免決策失誤。

  而項羽就不能順著范增的正確思維走,不給范增糾錯的機會,既然不給員工糾錯的機會,市場也不給老闆改錯的機會,這就是楚公司與漢公司的區別。

  啟示:

  看對方能否合作順利,要看理念是否合拍,而合拍的標誌之一就是能否無障礙糾錯。


推薦閱讀:

12星座怎樣應對職場危機
職場有關知識(三)
圖說:20大職場基本規則
「MSL/MA面試輔導」了解一下?
職場新人 謹慎繞開「表現陷阱」_職場_心理_

TAG:職場 | 老闆 | 張良 | 劉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