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宣言》學習體會 (精品心得)

編者按:23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共產黨宣言》及其時代意義進行集體學習。1848年2月21日,《共產黨宣言》在倫敦第一次以單行本問世,今年是其發表170周年。習近平強調,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是共產黨人的必修課,《共產黨宣言》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理論寶庫,值得我們反覆學習、深入研究,不斷從中汲取思想營養。

《共產黨宣言》是全世界無產階級政黨第一個完備而周詳的黨綱,其發表標誌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源頭,我們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就要從源頭學起——學習《共產黨宣言》。 《共產黨宣言》發表近一百七十年以來,儘管世界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也隨之發生了改變,但其透徹的闡述和天才的科學預見,直至今日仍然是享譽全球的寶貴經典,其中的兩個科學論斷(「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不僅沒有過時,而且對現實社會,特別是對我國的社會主義發展仍然具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啟示。

一、深刻理解「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堅定共產主義信念

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出了「兩個必然」的著名論斷:「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資產階級賴以生產和佔有產品的基礎本身也就從它腳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產生的是自己的掘墓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條基本原理,即「兩個必然」——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簡稱「兩個必然」),是馬克思恩格斯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對資本主義經濟運行規律進行科學分析後的結論。

1859年1月,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了「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係,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這一重要思想(簡稱「兩個決不會」)。

這兩個著名的科學論斷共同揭示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構成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核心,指導我們用實事求是的態度, 理性分析和認識當代資本主義、資本主義國家和資產階級,堅定社會主義必勝的信念。 《共產黨宣言》以尚處於資本主義工業化早期階段的歐州為寫作的社會舞台,早期的資本主義既展現了令人驚嘆的創造力,也相當程度地暴露了它令人恐懼的破壞力。所以,《共產黨宣言》在很大程度上體現的是對資本主義的批判。但是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採取的並不是簡單否定的態度,而是採取理性分析的態度。《共產黨宣言》以一種甚至連資產階級自己都沒有的熱情,不吝篇幅讚揚了資產階級取得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成就:「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經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資產階級「第一個證明了人的活動能夠取得什麼樣的成就」,「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 資本主義作為一個制度,在歷史上所起的作用,從現在來看,它所容納的全部生產力還沒有完全發揮。因為在某種意義上,資本主義還在不斷地發展,還在前進,儘管步子很慢,有時候也遭到挫折,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機。但總體來講,資本主義還在往前走,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承認,當代資本主義出現的變化,彰顯了其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和,還沒有出現「無可調和」的狀況,生產關係對其生產力還有一定的容納空間,這些變化,恰好印證了「兩個決不會」的歷史價值,體現了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發展的預判的準確性。 儘管出現了這種變化,但並沒有因此改變私有制的統治地位的本質,改變不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馬克思恩格斯當時所揭示的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在當今世界表現為更加發展的形態,在空間範圍上顯現為全球性的特點,在形式上也有新的變化,資本剝削勞動的實質並沒有改變,只是剝削手段更加精巧,剝削範圍更加擴大,剝削程度更為深化而已。 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講到的「兩個必然」原理雖然揭示了歷史發展的大趨勢,但馬克思原來設想的是社會主義在全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同時勝利,而實際上只是在個別國家獲得了勝利,這樣社會主義國家一定有一個階段和資本主義國家相處,二者同時存在。並且在相當長時期內,這兩個制度並存的現實不會改變。在這個並存的過程中,對於社會主義國家來講,既要認清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歷史趨勢,同時又要正視資本主義的生命力,在「知己知彼」中更善於同資本主義「打交道」。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長期共存,和平競爭,互相借鑒,共同發展是當今國際社會的基本格局。 所以,首先,我們要勇於承認,在總體上社會主義國家的社會生產力尚不發達、經濟文化實力尚不雄厚這一基本實情;其次,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社會主義必然要代替資本主義,但是這個代替的過程是一個複雜而漫長的歷史過程。因此,要在堅決防範被滲透、被演變的前提下,積極借鑒資本主義的一切文明成果,尤其是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先進的管理方法,快速提升自身實力,這是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創造新的文明的一條捷徑。 二、充分領會「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這一馬克思主義根本命題,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 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證明: 《共產黨宣言》所闡明的基本原理和原則具有空間上的普遍性和時間上的恆久性,不但闡明了無產階級在整個從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歷史時代所肩負的歷史使命,而且點明了人類未來的歸宿和人類社會的遠景:「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的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這是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裡面講過的一段非常著名的話,也是馬克思特別精闢、精彩的論斷。

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命題。

馬克思談及的未來社會的發展,由於先進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社會財富極大的豐富,人的思想水平和教育水平普遍極大的提高,舊的分工模式將被淘汰,強迫的分工將變成人們的自由選擇,勞動將成為人們的習慣,不再成為維持生活的手段。除此之外,人還有其他方面的發展。當然,其前提是人的空餘時間,有空餘時間才能發揮一個人的其他才能。每個人都可以結合社會的需要和自己的興趣、特長,全面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既為社會作出最佳的貢獻,又使自己成為真正全面發展的新人。當然人的全面發展是一個歷史的過程,要和社會的發展相適應,現實的個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一方面,人本身的發展是衡量社會進步的尺度。另一方面,社會發展為人的發展提供物質和精神的基礎和條件,決定並影響著人發展的程度和方向,人的自由與發展只有在自然、社會、人和諧統一的條件下才能實現。社會和諧的最高境界也即自由人聯合體的實現。

現階段我們進行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在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變化的基礎上,為適應經濟市場化、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樣化而提出的以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核心的新型社會治理模式。它標誌著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新飛躍,大大豐富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內涵,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對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理論的繼承與創新。《共產黨宣言》對新時期的馬克思主義者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課題,開拓新境界,實現新飛躍,依然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三、學習《共產黨宣言》,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的一脈相承和與時俱進

馬克思列寧主義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的基礎和根源。建國以來,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逐步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系列思想體系自前而後層層遞進、步步升華,與時俱進而又一脈相承。

一脈相承源於以下兩點:1.它們有共同的思想基礎:唯物史觀;2.它們有共同的主題,追求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

與時俱進則是通過以下兩種基本形式表現出來的: 

第一種形式,是本人與時俱進,對自己原來的觀點進行豐富、完善、修正和發展。我們可以重新讀一讀馬克思、恩格斯為《共產黨宣言》所寫的7篇序言。比如,在《共產黨宣言》發表25年後的1872年,馬克思、恩格斯在這篇經典著作的德文版序言中寫道:「由於最近25年來大工業有了巨大發展而工人階級的政黨組織也跟著發展起來,由於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實際經驗而後來尤其是有了無產階級第一次掌握達兩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實際經驗,所以這個綱領現在有些地方已經過時了。」因此,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宣言》所闡述的一般原理整個說來直到現在還是完全正確的;但是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至於列寧隨著形勢的發展變化,改變「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以實行新經濟政策;毛澤東在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後,審時度勢,制定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路線,並不斷改變對蔣介石國民黨的政策;鄧小平20世紀70年代末對世界大戰的看法到80年代中期對時代主題看法的改變;等等,都是馬克思主義思想家本人改變自己的觀點,與時俱進的事例。

第二種形式,是後人與時俱進,對前人的理論進行豐富、完善、修正和發展。比如,我們大家都熟悉的列寧關於社會主義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國或數國獲得勝利的理論,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豐富和發展;毛澤東關於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的理論,也是對馬列主義的創造性發展;鄧小平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更是對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獨特發展等等。

金秋十月的北京,恰逢十九大勝利閉幕之際,重溫經典,心潮澎湃。恩格斯曾指出,《共產黨宣言》是全部社會主義文獻中傳播最廣和最具國際性的著作,是世界各國無產階級政黨共同的綱領。它所闡述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無產階級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武裝了世界各國共產黨人和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並將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永遠熠熠生輝!

推薦閱讀:

好評率超高的三款千元機, 千元機也有精品!
如何解鎖幸福婚姻(精品)
用六脈神賤征服七夕精品男。(圖文)
奇石精品欣賞(彩英石)
武當書苑精品推薦(15)

TAG:學習 | 共產黨宣言 | 心得 | 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