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壯麗景色——《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
唐·王維
【原文】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概括寫出使邊塞的急促行程)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寫塞外壯闊奇麗的風光)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寫路遇偵察兵,得知主帥仍在前線)
【注釋】
單車:極言車隨從簡,並非僅指一車。 問邊:慰問邊塞將士。 屬國:秦漢官名,典屬國的簡稱。唐詩曾以「屬國」代指使臣,因作者奉使問邊,故以此自稱。 居延:漢末所設縣治,在今甘肅省張掖縣西北。
征蓬:飄搖遠飛的蓬草,多喻指遠戍邊塞的徵人,這裡是作者自比。
孤煙:這裡指烽火台上所燃之狼煙。古代邊塞用作報警的信號,夜舉火曰烽,晝燃煙曰燧。 長河:指黃河。
蕭關: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縣東南,為關中四大關隘之一。 候騎:偵察騎兵。 都護:指邊塞重鎮都護府的首領。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杭愛山。《後漢書·竇憲傳》記載:後漢車騎將軍竇憲曾大破北單于,登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這裡借指最前線,並非實指。
【賞析】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戰勝吐蕃,唐玄宗命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訪軍情,這實際是將王維排擠出朝廷。作者赴邊途中寫了這首詩。
詩作盡寫出塞時沿途的綺麗風光。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兩句中,詩人即景設喻,以「蓬」、「雁」自比,既敘事,又寫景,說自己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像振翮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天」。古詩中多用飛蓬比喻漂流在外的遊子,這裡卻是比喻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寫詩人內心的激憤和抑鬱,與首句的「單車」相呼應。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歷來傳為佳句,寫景狀物尤為壯麗。讀之令人想見在茫茫大漠之中,遠看一柱烽煙衝天直上,隨著視線的向上推移,蒼天、黃雲、歸雁盡收眼底;時值日暮黃昏,遙望蜿蜒奔流的黃河盡頭,一輪落日滾滾欲下,水天相接,波光粼粼,一望無垠。這裡巧妙地運用了「直」、「圓」等形容詞,由下及上,由遠及近地攝取了胡天大漠獨有的景象,使人更加領略塞上蒼涼而又壯美的風光,也表現了作者的深切感受。詩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溶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東坡志林》云:「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裡詩人善於捕捉特色,寥寥幾筆就展示一種高遠的意境,充分顯示了他擅長描寫自然景物的藝術才能。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交待此行目的和到達地點,詩緣何而作,以及寫作的地點並說明邊塞的遙遠遼闊。「欲問邊」,是出使的目的。「單車」,是說隨從少,儀節規格不高。詩於紀事寫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緒,這種情緒便是從「單車」二字引發出來。而後一句說身過「居延」這特殊的地域,則成為詩中描繪的風光景物的根據。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包含多重意蘊。由「歸雁」一語知道,這次出使邊塞的時間是秋天。蓬草成熟後枝葉乾枯,根離大地,隨風飄卷,故稱「征蓬」。這一句是詩人借蓬草自況,寫飄零之感。古詩中說到蓬草,大多是自嘆身世。如曹植的《雜詩》(其二)所謂「轉蓬離本根,飄颻隨長風」,就是著名的例子。本詩中的「出漢塞」恰與詩人此行相映照;而且,這三個字異國他鄉的情味甚為濃厚,這就加深了飄零之感。去國離鄉,感情總是複雜萬端的,不管是出於有家難奔、有國難投的情勢,還是像本詩中所寫乃是因為負有使命。大約詩人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並不同於漢司馬相如初得武帝青睞,出使西南夷那樣的威風、氣派。詩人的失意情緒或者同朝廷政治鬥爭有關。一向器重詩人的宰相張九齡即於本年四月貶為荊州長史。詩在表現上採用的是兩兩對照的寫法。「征蓬」喻詩人,是正比。而「歸雁」喻詩人則是反襯。在一派春光中,雁北歸舊巢育雛,是得其所;詩人迎著漠漠風沙像蓬草一樣飄向塞外,景況迥然不同。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寫景描繪了邊疆大漠中壯闊雄奇的景象,境界闊大,氣象雄渾。這一聯由兩個畫面組成。第一個畫面是大漠孤煙。置身大漠,展現在詩人眼前的是這樣一副景象:黃沙莽莽,無邊無際。昂首看天,天空沒有一絲雲影。不見草木,斷絕行旅。極目遠眺,但見天盡頭有一縷孤煙(狼煙)在升騰,詩人的精神為之一振,似乎覺得這荒漠有了一點生氣。那是烽煙,它告訴詩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煙是邊塞的典型景物,「孤煙直」,突出了邊塞氣氛。從畫面構圖的角度說。在碧天黃沙之間,添上一柱白煙,成為整個畫面的中心,自是點睛之筆。《坤雅》:「古之煙火,用狼煙,取其直而聚,雖風吹之不斜。」清人趙殿成說:「親見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這又是從用字上說。另一個畫面是長河落日。這是一個特寫鏡頭。詩人大約是站在一座山頭上,俯瞰蜿蜒的河道。時當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閃著粼粼的波光。這是怎樣美妙的時刻啊!詩人只標舉一個「圓」字,即準確地說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點。由於選取這樣一個視角,恍然紅日就出入於長河之中,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闊氣勢,從而整個畫面更顯得雄奇瑰麗。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詩人離家出國,獨行多日,終於見到了本土之人,按說他鄉遇故知,該有一絲欣喜吧?可這位「候騎」全無暢談鄉情之意,只簡單報告了一身:「都護在前面的燕然山呢!」便繼續進行他的偵察巡邏去了。唉,他是這麼不近人情,而我這條孤寂的羈旅還得繼續走很久呢!反過來想一想,就算相遇的真的是個「故知」又能如何?凄苦境地之下得遇知音,不過是把那凄苦再放大一倍罷了。總之,此時的詩人,是進亦憂、退亦憂!
詩人把筆墨重點用在了他最擅勝場的方面——寫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見數行歸雁北翔,詩人即景設喻,用歸雁自比,既敘事,又寫景,一筆兩到,貼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寫進入邊塞後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近人王國維稱之為「千古壯觀」的名句。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邊塞荒涼,沒有什麼奇觀異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稱作「孤煙」。一個「孤」字寫出了景物的單調,緊接一個「直」字,卻又表現了它的勁拔、堅毅之美。沙漠上沒有山巒林木,那橫貫其間的黃河,就非用一個「長」字不能表達詩人的感覺。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裡用一「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一個「圓」字,一個「直」字,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詩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溶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紅樓夢》第四十一回香菱學詩里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要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這就是「詩的好處,有口裡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又似乎無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這段話可算道出了這兩句詩高超的藝術境界。
推薦閱讀:
※科學家在沙漠中奔波4年後,他們終於拍下「沙漠精靈」的珍貴畫面
※騰格里沙漠
※沙漠里的沙子,為什麼不能用來填海?
※澳大利亞貓咪獨行3200公里 穿越沙漠返舊居(圖)
※沙漠景觀之二:沙漠綠洲 植物與水1
TAG:沙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