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戰中的台灣特種部隊

特種部隊發端台灣陸軍特種部隊司令部是基於「反攻復國」軍事需要,於1958年3月1日成立,隸屬國防部,同年7月1日歸隸陸軍總部。1963年3月16日,蔣介石為能有效運用特種部隊,適時發揮統合戰力,指令成立「特種作戰指揮部」,對外代號為「三一六指揮部」,成員以特種部隊司令部「忠義小組」為骨幹,這也是特戰部隊史上最神秘的單位,任務詳情至今仍不清楚。特種作戰指揮部於1965年1月改隸國防部,重點工作為加強任務待命部隊,進行緊急戰備演練、海上滲透訓練及夜間山地突擊訓練。1968年1月,改隸陸軍總部,指揮官由華心權中將調任,重點以加強山地、求生與戰技訓練、特種地形及夜間跳傘、滲透突擊訓練為主。 1969年12月16日,「特種作戰指揮部」與「特種作戰部隊司令部」合併,改編成立「陸軍特種作戰司令部」隸屬陸軍總部,下轄特戰一、二、三、四總隊及特戰學校。 1974年4月1日,「陸軍空降部隊司令部」與「陸軍特種作戰司令部」合併,改編成立「陸軍空降特戰司令部」,駐地位於屏東大武營區。1999年10月1日,又改編為「陸軍航空特戰司令部」。迄今,駐地仍位於屏東大武營區。越戰擴大後,台灣急欲介入越戰的想法,並未因美國的一再作梗而死心。1964年4月,蔣介石面告訪台的美國國務卿魯斯克,台灣助越「剿共」的最佳之道是,將5000至10000名台軍空降至雲南,一方面「號召大陸同胞起義」,一方面截斷中共援助北越的補給線。蔣介石和魯斯克亦討論美國在東南亞使用核彈的可能性,不過蔣介石堅決反對美國動用核武。1965年9月,蔣經國訪美,也向當時美國防部長麥納瑪拉提出,台軍登陸與空降大陸西南五省的「大火炬五號」計劃,由美國海空掩護台軍襲擊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和四川,以切斷中共對越共的援助與補給,台軍並在當地建立基地。這項計劃即源自蔣介石對魯斯克的初步建議。約翰遜政府於1966年1月正式拒絕台灣這項反攻登陸計劃。越戰傭兵越戰時期,台灣援助南越工作主要是以政戰顧問、航空運輸、醫療、農業和經援為主,並未直接派兵參戰。不過台灣軍事人員曾介入越戰的傳聞卻不斷,經筆者查訪,當時確實有少部分現役特種部隊人員經由美國情報單位安排,以傭兵身份私下前往南北越交界區(停戰區,簡稱 DMZ)和「胡志明小徑」從事偵察任務。「胡志明小徑」是假道當時為中立國的寮國,在越南國境線以西不遠,概略與越南國界平行的一條走廊,並有支線通達高棉。其發展是從1959年共黨擊敗寮國政府軍,控制了寮國東部與越南毗連的狹長地區後,才漸成形。「胡志明小徑」起點是劃分南北越的北緯十七度線以北不遠的穆嘉關口,後來稍北方的歌女峽關口也被運用,以減少穆嘉關的擁擠,北越人員與裝備由上述關口進入寮國,再沿「胡志明小徑」南下,越過北緯十七度線後,即可在任何一點進入南越境內。最初,沿「胡志明小徑」南下的越共僅能憑猜測而行,在不定的地點轉向東方進入南越游擊區,其行程不但緩慢費時,成功幾率也不高。1961年12月以後,北越對南越游擊隊進行作戰指導,「胡志明小徑」的運用狀況才有了顯著的成效。首先越共在沿途建立了許多轉運站,站距恰為一天行程,接著完成許多小型的接待營舍、野戰醫院和補給站,通常一名嚮導,帶領40至50名越共,送到下一轉運站,交給下一站嚮導後,再回到原地點待命,而下一站的嚮導也如法炮製,這個辦法使嚮導對其引導的路段十分熟悉,但對其它的路段則一無所知。1968年後,由於滲透量日增,「胡志明小徑」的若干路段拓寬為卡車雙向通行道,沿途醫院的數量與設備也大為改善,河內更成立一支5000人的特別運輸單位,來調節與控制「胡志明小徑」的運輸能量。高棉東部與越老緊臨的幾省一直由棉共所控制,而棉共又一直受到越共支持,因此越共自然延長「胡志明小徑」進入高棉,此支線稱「施亞努小徑」,長約100里,可全線通車,1965年才被美軍發現,由於美國尊重高棉的中立,並未加以攻擊,使其成為越共游擊隊主要的安全避難所及整補區。美軍直至1970年才揮軍進入高棉清剿,但仍未能徹底摧毀。從1966年至1971年「胡志明小徑」運輸能量為:士兵63萬人、糧食10萬噸、槍支40萬支及彈藥5萬噸。多為中共供給。而台特種部隊人員介入越戰,約在1965年前後。美方要求台特種部隊人員赴越進行偵察任務,可能是要因應急劇增加的北越滲透活動。由於當時美軍無法掌控北越在「胡志明小徑」的滲透活動,因此才祭出重金,請台派出特種部隊協助偵察,因台特種部隊與南越官兵同為黃種人,有助於掩護偵察行動。由於美國政府一直不願台灣介入越戰,因此不太可能是透過美國軍方或外交管道,向台灣軍方提出派兵請求。考慮到特種部隊一向與情報單位合作密切,台特種部隊成員赴越南作戰,應該是透過情報合作管道,向台北當局提出要求,再透過國防部特種情報室或情報局挑選合適人選赴越。赴越參戰風險很高,死傷幾率很高,因此美方祭以重金,每個月薪水500美元,台灣部隊官餉也照領,而且出發前還先發半年官餉。以1960年代中期台灣的生活水平而言,是一筆大錢。另外,依照美方規定,凡被選派前往越南服務者,不論國籍、身份,凡屆滿9個月只要還活著,即可打道回國。另在服務的9個月期間,還能獲得一周假期,休假期間可以免費搭乘美國各航空公司班機,前往世界各地遊玩,待遇優厚。特戰老兵的「越戰歷險記」以下是一名曾赴越作戰的台特種部隊退役老兵的越戰故事。記得是1965年下半年的一個星期日,我返回台北休假,上午前往陽明山遊玩,下午3時返回仁愛路住處,還沒進屋即有鄰居前來轉達,憲兵曾經來過多次,通知我立即銷假歸營報到,我馬上叫計程車前往台北西站,再搭乘公路局班車回龍潭中興營區。歸營之後,長官立即召見徵詢赴越作戰意願。我1960年在滇緬邊區加入情報局游干班,1961年撤退來台,補訓(以軍官基礎教育為主)後升少尉,並改編至特種部隊第四總隊五大隊。由於赴越作戰為最高機密,因此同意赴越後,立即以調訓名義離營,被秘密送往「任務整備中心」隔離。那是一個在龍潭附近山區隱秘的小營區,詳細位置至今我仍不清楚。在那裡以一個月的時間,接受美籍教官的勤前教育,課程包括「認識越南、認識越共、了解任務、整理裝備、心理建設」等項,並學習使用當時一些美軍現役裝備,如:M-16 步槍、M-79 榴彈槍、夜視鏡等。在「任務整備中心」期間,為了避免泄漏機密,全體組員必須與外界隔絕,也禁止對外通信或聯絡,組員間都不使用姓名,只稱呼代號,也不對其他人交代自己的部隊等背景。所有組員活動均局限在營區特定範圍之內,營區除了圍有鐵絲網外,還有憲兵嚴密看守。後來才知,我那一批赴越作戰計劃叫「神鷹項目」,其它梯次各有不同的專案名稱。經過一個月準備後,我與任務小組共8人,於1965年底某日專車南下屏東空軍基地,著美軍制服和全副武裝,背著降落傘,穿上救生衣,搭乘空軍 C-123 運輸機,漏夜前往越南。歷經8個小時的飛行,終於在清晨時分,降落在西貢附近的邊和美軍機場(越戰時期美軍在越最大空軍基地),為了不讓越共間諜或媒體記者發現,隊員經由空橋管道進入一間鐵皮屋休息,經過梳洗、用餐,補足睡眠,傍晚時分起來用餐,並聽取任務簡報(由可能同是特種部隊的聯絡官任翻譯),入夜再轉乘美軍 CH-47大型直升機,直接空降目標區(北緯十七度的停戰區附近的叢林),正式踏上異國征途。我方抵達越南時間已是年底,氣候漸有涼意,尤其早晚溫差甚大,隊員們除了要攜帶一支M16步槍、一支90手槍、數百發子彈、數枚手榴彈外,還要攜帶水壺、防彈背心、睡袋、蚊帳、急救包、隨身罐頭口糧,以及團體共享裝備,如夜視鏡、照明彈、望遠鏡、榴彈槍、短波無線電發報機、收報機、手搖發電機、照相機等裝備。這麼多的裝備壓得每個人喘不過氣來,運動時的辛苦情形可想而知。任務小組唯一任務為執行偵察搜索,目的在偵察越共的炮兵陣地、彈藥庫、補給設施等,生存法則要求:「不進村莊,不走道路,避見他人,避免戰鬥,」所以不得與外界接觸,縱然是友軍也不例外,僅在每天約定時間才發無線電報聯繫。為了隱匿任務小組行蹤,原則上不主動交火。第一次遭遇越共,是在到越南一個多星期,在某處山谷遇越共埋伏,越共開槍後,任務小組立刻由山腰迴避迅速脫離。任務小組活動路線是從北緯十七度停戰區附近,往西南方向前進,即沿著越老、越柬邊境的「胡志明小徑」,沿路搜索越共蹤跡。一旦發現敵蹤,先行跟蹤,等到越共停頓時,才呼叫空中攻擊,不過畢竟炸彈不長眼,呼叫完畢必須立即撤離。任務小組僅靠美軍提供的二萬五千分之一附等高線的任務區軍用地圖,獨立在渺無人煙的蠻荒世界裡活動,隨時與深山裡的越共游擊隊遭遇。任務小組組員除了本身的游擊作戰專長外,還分別具有軍醫、通訊、爆破(工兵)、步兵、炮兵、裝甲、運輸等各陸軍兵科專長,以便因應各種戰況。好在所需物資或裝備不虞匱乏,只要一通無線電報,夜間空投作業即可送到,因此任務小組在越南戰地還度過一個「聖誕節」,享受到後方送來的火雞大餐。每個月也有一次休假,不過為了保密,美軍總是用直升機把任務小組載到一些駐有美軍特種部隊的偏僻鄉村,除了休息,還順便整補。不久我就不幸挂彩小腿中彈,也為加入越戰划下休止符。挂彩那天(1965年12月26日)是第一次與越共正面交火,當時任務小組摸黑前往一處目標區,進行偵察,時間約在凌晨4時30分左右,前方以耳語回傳「發現狀況,就地暫停」,靜止之後,狀況果然來臨,在任務小組周圍竟然出現越共對話聲音,組長立即下令向後撤退,可是仍被越共發現,馬上詢問「什麼人?」任務小組成員立即以越南語回答「自己人」。越共接著又問「口令」,由於我方答不上來,只有幾秒鐘的時間,一陣槍林彈雨就伺候過來,任務小組別無選擇,只好一面還擊,一面拔腿就跑。越共除了以 AK-47 步槍射擊外,還丟手榴彈,一名任務小組組員因腰部中彈陣亡,最後只好將他埋在越南的叢林中。撤退時,我也不幸挂彩,當子彈穿過小腿一瞬間,腿部只感到一陣灼熱感,仍然跟隨大夥跑了40分鐘,沒有發現任何異狀,直到天亮,終被戰友發現流血。由於失血太多,再加上疲累過度,我昏了過去。醒來時人已在峴港美軍野戰醫院。在峴港休養兩星期後,傷口已痊癒,美軍聯絡人員問我是繼續執行任務,還是回台灣,這時,我已無心作戰,於是提早整裝回國,約在1966年春節前,搭美軍C-130運輸機回到台灣,結束了3個月的越戰歷險
推薦閱讀:

特種部隊[2](20P)
揭秘海豹突擊隊盛名之下的血淚史
美國最新大片《特種部隊2:全面反擊》[中字譯製版]
看特種部隊是怎麼排雷的
一支特種部隊,造就一代權臣,差點一統天下!

TAG:台灣 | 特種部隊 | 部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