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 | 痛經可不能只吃止痛藥,還得分型治療
中醫治療痛經的方法有哪些,很多女性非常關注這類問題,因為痛經問題,不是存在於個別女性的身上,而是有很大一部分年輕女性被痛經所困擾。下面具體介紹一下中醫的四種分型及治療痛經的方法。
中醫認為痛經發生的原因主要有兩種,一是虛證,即「不榮則痛」,是由於氣血虛弱或肝腎虧損造成的,這類人平時應注意調補,可用膏滋補氣養血或滋補肝腎。二是實證,即「不通則痛」,是由於氣血運行不暢造成的,像氣滯血瘀及陽虛內寒造成的瘀滯症,這類人宜祛淤止痛。
氣滯血淤經前1~2日,或行經期間出現小腹脹痛、乳頭觸痛、心煩易怒,經量少或行經不暢等。應服具有舒肝理氣、化淤止痛作用的藥物。食療可以用益母草煮雞蛋。
氣血虛弱
經期小腹綿綿作痛,月經量少,色淡質薄,神疲乏力,面色蠟黃,食慾不佳,大便溏瀉等。應服具有益氣補血止痛作用的藥物,如烏雞白鳳丸,還可多吃羊肉。
肝腎虛損經後1~2日出現腰酸腿軟,小腹疼痛,腰骶疼痛酸脹,經色暗淡而量少,質稀薄,頭暈耳鳴,或潮熱,脈細弱,舌苔薄白或薄黃。以益腎養肝止痛為治則,應服具有益腎養肝止痛作用的藥材。或是多吃點川芎丹參煲雞蛋。
陽虛內寒經期或經後小腹冷痛,月經色淡量少,伴有腰酸腿軟,手足不溫,小便清長等。應服有溫經散寒,養血止痛作用的藥材。比如紅糖薑湯,對寒性痛經就非常有效。紅糖具有補血、散淤、暖肝、祛寒等功效,生薑有補中散寒、緩解痛經的功效。二葯合用,能補氣養血,溫經活血。
當然,四種分型並非孤立存在,
或有重疊、交錯的情況
進一步認識痛經
請關註上醫微課
主講老師:林曉倩
上海中醫藥大學 中醫碩士,鑽研婦科、五官科、疼痛,師從滬上中醫世家朱氏婦科門下,跟隨全國名老中醫朱南孫及其弟子董莉教授、王采文主任等老師學習朱氏婦科學術及臨床經驗。從事中醫十餘載,曾跟隨多位名師學習中藥,針灸及柔性正骨手法。
擅長針葯結合治療痛經、盆腔炎、月經不調,更年期綜合征,子宮肌瘤,乳腺增生等婦科問題;過敏性鼻炎,耳鳴、耳聾等五官科疾患;各類疼痛,眩暈,失眠,慢性胃炎,便秘,體質調理、減肥等內科疾病。針灸及手法療效顯著,常有立竿見影之效。
推薦閱讀:
※警惕痛經的幕後黑手
※如何才能不痛經
※經期注意事項 痛經能不能吃巧克力
※沒有無緣無故的痛經假
※痛經難忍又棘手?針灸療法解煩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