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後不啃老,怎麼活?
07-12
八零後不啃老,怎麼活?八零後啃老,現在似乎已經成為流行說法了。很多人提起八零後啃老這件事,都是一臉愁容和無奈。不上進、不奮鬥、不努力……一頂頂負面的帽子戴到八零後身上。而八零後之所以會有啃老的行為啃老的坦然,是因為這一代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尤其是城市,基本全是獨生子女。正是父母的溺愛、嬌寵導致了啃老現象的風行。 最近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小範圍的調查,發現啃老是事實,原因卻不在八零後,也不在他們的父母五零後。 上個月去了北京,接觸了幾位書商。一位書商說起員工的工資,他說他的公司里職工最低工資是四千元。這是在北京生活的基本條件,否則,就很難生存。他算賬給我們聽:四千元工資,一千元交(有的公司一千元還多)保險金、一千元租房子(兩人合租,都是外地人在北京讀書後就業。),伍佰元交通費和午飯,(在單位吃飯)。剩下一千多元是一個月的生活費。要員工安心在你單位工作,就必須給他們能生活下去的工資。想想在北京,一千多元錢也就是一個基本生活費。我問如果要買房子,或者要有一點高的生活水準呢!那當然要父母支持了。老闆說。做編輯的都是好大學裡的好學生,混在北京,也只能是掙一份基本生活費而已。 這些孩子還是好的,更多的是沒有這個收入的。一北京女孩參加工作一年,每月收入二千五百元。她母親給我算賬:交保險金一千元。交通費(住在郊區,乘九字頭車,一次二元、地鐵二元。來回各一次,一天八元錢,每天午餐費十到十五元,女孩子必須的零花,每月剩下伍佰元錢算不錯)。這是正宗北京人,在家吃飯、不用租房子。我問如果出嫁,嫁妝呢?母親笑,當然是家裡給準備。已經工作,住在家中吃在家中,也就是說,雖然參加工作,並不能真正養活自己。 一男孩,名牌大學畢業後去了北京的國營企業,為了不做北漂,做有戶口的北京人。夫妻倆每月收入六千多元,似乎不少了。單位給交保險,不用自己操心。結婚後生一孩子,如果養孩子、交房貸都來自己承擔的話,他們倆人就別吃飯了。於是,父母給他們交房貸。 再看看二線城市,我生活的大連,一般的年輕人,每個月收入也就二千左右,幸好不是北漂,不租房子,可是除去交保險的錢,也就剩下一千元左右,如果父母不給予支持,生活也是很難保證的。 有人說,醫療、教育、房子是新三座大山。對於今天的大多數收入一般年輕人來說,據專家說,我國百分之七十的人屬於低收入階層。高額的保險(竟然要付出工資的近一半)、房貸、養孩子也是八零後身上的三座大山。如果父母不給援手,以他們的力量,是根本跨不過去這三座山的! 那些沒有老可啃,從農村到城市打工,或者農村畢業的大學生,生存當然就更加艱難。一農村男孩,自己勤工儉學支付生活費。大學畢業要還貸款助學金、父母立即將供妹妹上大學的任務交給他。想想稚嫩的肩膀,真不知道要怎樣扛起生活賦予他的重擔。 在八零後艱難的生存中,父母支持了他們。五零後們因此也受到一些譴責和批評,可是,不知道說風涼話的人想過沒有,如果是自己的孩子,遇到這種生存環境,你會袖手旁觀,會告訴他:要自信、自強、自立。然後逍遙過自己的日子,看孩子在窮困中掙扎嗎?那還是父母嗎,那還是正常人嗎。不用拿美國人來告訴我們,他們怎樣在孩子十八歲後就不再管。柯林頓和希拉里的收入不是也給了女兒舉行盛大的婚禮,買高檔的房子嗎?人性都是相同的。 如果一個社會一代人中,個別的啃老你可以批評,如果一代人都在啃老,而且是不得不啃,否則生存都成問題的話,那就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社會的問題了。其實,正是五零後的父母們忍辱負重、省吃儉用為社會承擔責任。再去批評他們簡直有悖天理!我們應該向這些為社會承擔責任的父母們致敬。 想一想,如果大多數人靠自己勞動的收入養活不了自己,又沒有人幫助,會發生什麼? 如果為了養老,就要犧牲、被剝奪現在的生活,這種養老費用的合理性應該被質疑。如果大多數年輕人的收入都不能使自己過上不用說富裕,只是正常的生活的話,那隻能說是社會的問題,而不是年輕人的問題。批評年輕人或是他們的父母,是社會推卸責任的金蟬脫殼。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致NEET們的一封信
※家裡有個性格古怪,不願出去工作還天天吵架的哥哥怎麼辦?
※啃老不是錯,啃老立牌坊就無恥了
※八旬老父狀告兒子「啃老」錢江晚報
※啃老想像是否說明我國養老保障水平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