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始作俑者」 談大眾平台化戰略(上)

[汽車之家 技術] 縱觀汽車百年,我們新時代的汽車發轉正逐步走向「平台化」的道路。誠然,與之前的造車觀念相比,在一套成熟的開發平台上去造各種各樣的汽車,不僅成本上更具優勢,還能滿足消費者的各種不同需求,一舉兩得,何樂不為?然而事實上,這一概念並非新時代的產物,其實早在福特T型車開始,就有了一些平台化的雛形概念。


編輯有話說:

欲了解整個汽車平台化的發展,不妨戳一下鏈接:平台化發展歷程。而我們的這一系列文章,也會在日後為你一一揭秘每家廠商「關於平台的那些事兒」,這東西究竟是不是「騙錢換殼產物」?咱們邊看邊說。輕鬆閱讀,開心為主,適度吐槽,看官老爺們不要太較真啦。


若說起「汽車平台化」的概念,相信你和我一樣,腦海中馬上就浮現出一個「自帶背景音效」的「神車」品牌——Volkswagen,狼堡人民牌汽車...哦不對,是大眾。誠然,雖然大眾並不是第一個把這種「換殼」思路帶給大家的牌子,但在整個汽車界平台化道路上,大眾絕對算得上是領頭羊,為何這麼去說?大眾的平台化究竟有多強大?我們下文將為你講述關於大眾的平台化故事。

◇ 說來說去,平台化是個啥?

老套路,在了解大眾平台化道路之前,我們還是要先知道究竟啥是平台化。「平台」一詞源於英語Platform,當然在汽車領域就是Car Platform了。其實老外在起這個名字的時候還是很形象的,平台化其實就是我給你構建一個平台,然後你以此為基礎搭建新車型罷了。那麼這也就說明,在同平台下搭建的不同車型,其實從裡面看他們的結構都是差不多的,這也就是咱們中國人所說的「換湯不換藥」(還是漢語博大精深)。

那麼對於消費者呢?如果你僅從用車角度來說,這種做法也是極好的。首先,車企研發成本下來了,那麼這台車賣的也就便宜了(當然這前提是這家車企比較實在);另外,平台化開發出來的多種車型可以讓消費者有著非常豐富的選擇,比如說我想要台緊湊型SUV,那麼把緊湊型車拉高,加大一些空間,再做做調校,齊活,不必再大費周折搞一個新東西還錯過了消費者們的等待,彼此還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另外在後期保養維修方面,同一平台的車型可以實現很多零件的通用,那麼無形間也就降低了這一方面的成本。

但同樣地,世界上每一件事物都不是完美的,雖然平台化在配置功能方面能夠滿足了個性化需要,但對於每種車型來說,這種做法難以將這台車的特質做到極致,甚至於在很多情況下,平台化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除了大小配置其它都沒啥變化」的感覺。

這種「大同化」趨勢主要表現在零件高通用性和結構相似導致的操控感兩方面而談。由於新設計零件會增加成本,那麼零件的通用性就要更高,而表現在內飾設計上勢必就會造成「它們很像」,再加上現在流行的「家族式設計」語言一結合,得了,不同車型看上去區別也就不會那麼大了。而在操控方面,由於同平台車型採用了相似的底盤設計,並且搭配了相似的動力總成,調校參數也比較相近,那麼這些同平台的車型在很多時候開起來也就不會有那麼大差異了。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都是一個娘生的,能不像嗎?


推薦閱讀:

400萬的賓利添越和100萬的奧迪Q7,居然是同一款車改出來的?
盤點中國電影圈近五年十大成功IP: IP產業化離不開IP運作平台化

TAG:戰略 | 平台 | 【圖 | 大眾 | 平台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