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太原永祚寺雙塔寺之一

「五一」假期正好不值班,再次遠行,前往地面文物的寶庫——山西遊覽。這次選擇的是晉中地區的山西省會太原市。太原市的主要景點是雙塔寺和晉祠。先來介紹一下自古就作為太原市地標的雙塔寺。

太原雙塔寺,正名為永祚寺,位於太原市城區東南方向,距市中心四公里左右。這裡屬於迎澤區郝庄村。永祚寺位於郝庄村南的向山腳畔,寺內建築依地勢而拓建,居高臨下,坐南朝北。因其寺內那兩座巍峨壯觀,聳入雲端的古塔,引人矚目,故被人習慣稱為雙塔寺。久而久之,真正的寺名漸不被人注視,而俗稱卻家喻戶曉,盡人皆知。「永祚寺」之「永祚」二字,語出《詩經·大雅·既醉》中:「君子萬年,水錫祚胤」句,「永祚」就是「水錫祚胤」的略寫。《爾雅·釋古》說:「永,長也;永,遠也。」《說文解字》說:「祚,傳也;祚,福也。」《晉書·樂府》說:「永祚,猶遠祚也。」可見「永祚」一詞,似有「永遠傳流,萬世不竭」的意思。此時正值一年一度的永祚寺牡丹節,再加上《鑒寶》走近山西在這裡舉行,永祚寺門口裝點得格外喜慶、熱鬧。雙塔寺中的雙塔是現存磚塔成雙組合實例中性質最完善、規模最大、塔身最高的一組。自建成之日起就成為太原的城市標誌。

永祚寺始建於明代萬曆中葉,大約在萬曆二十五年至三十年之間(公元1597——1602年),距今38O余年。初創之時,僅建了一座補輔太原「文運」不足的文峰塔,取名「宣文塔」,即如今偏於東南隅的那座舊塔。在文峰塔旁修建了幾間簡陋寺舍,如今已蕩然無存。當時,寺名也不叫「永祚寺」,而是叫做「永明寺」。關於「永明寺」和「宣文塔」的起建原因,明萬曆本《山西通志》和萬曆本《太原府志》都曾作過明確的記載。塔和永明寺問世不久,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晉藩第十一代王朱敏淳覺得永明寺、宣文塔規模簡陋,與省城太原的地位不甚相稱,就下書五台山顯通寺,邀請該寺主持,當時在全國頗有些名氣的建築家福登和尚,來太原主持擴建「大塔寺殿宇」的工程。

福登和尚是明代中葉後的著名高僧,同時也一位傑出的建築師。福登大師一生修建過為數眾多的寺廟、佛塔、橋樑。五台山規模最大的、始建年代最早的寺廟是顯通寺,顯通寺里那座令人嘆為觀止的銅殿就是福登大師用銅十萬斤鑄造的。萬曆皇帝的生母曾皈依其門下。福登接到晉穆王邀請後,便來到太原。當他看到永明寺的宣文塔微向西北傾斜時,就向晉王建議,在擴建殿宇的同時,另建一新塔於舊塔之左。晉王採納了福登的建議並在慈聖皇太后出資佐助下,用了4年的時間,即萬曆三十六年春至四十年九月(公元1608——1612年),新建了寺院的三座大殿,即現存永祚寺殿堂的主體建築:大雄寶殿、三聖閣、兩廂方丈和兩廊配殿,以及位於舊塔西北方的新塔,形成了「兩峰插天」,「樓閣巍然」的大觀。福登計劃中的寺院規模是非常宏偉的,除了目前現存的後院三座大殿外,還有天王殿、後院門庭、前院諸殿和山門的殿堂。然而,終因年邁體弱,積勞成疾,無法完成其計劃,於這年(萬曆四十年)秋天九月,完成新塔之後,抱病返回五台山,不久即圓寂於台懷鎮顯通寺。這個終未能完工的塔寺,遂更名「永祚寺」,兩塔均定名為「宣文塔」。永祚寺在2006年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門票旺季30元/人,淡季20元/人,60歲以上的老年人半價,憑身份證即可,不分屬地。

位於四門兩側牆壁上的琉璃磚雕,很有山西特色。

位於東側的磚雕下是《鑒寶》節目的報名點,這裡人頭攢動,很是熱鬧。

踏入大門,道路兩側是種植著牡丹的花池。遠處映襯著「凌霄」雙塔。

回望寺門。

順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陽曲縣地方官曾對雙塔寺進行過一次修葺,新築兩塔之間的過殿。有關資料說,這次修寺,曾準備新建該寺山門,後不知何故而未蓋成。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陽曲縣知縣戴夢熊,也曾籌磚備瓦,準備大興土木,興建雙塔寺的圍牆並山門。恰巧,這年升遷為漢陽知府,未能如願。直至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才由陽曲縣繼任知縣劉江召集工匠,砌起從東配殿至西配殿的寺院圍牆,並闢建一簡陋之極的山門。這樣,總算使空曠且坦露了八十餘年的寺院有了遮攔。因為起建圍牆和山門的夙願,發至於前任戴氏,劉江在工程完竣後,請戴夢熊提了「祗國勝境」的門額。今天的永祚寺二門,就是當時所建的山門。這就是永祚寺的二門。

門口一對兒開口、咧嘴笑的獅子很是喜興。

民國以來,永祚寺因年久失修,尤其是大雄寶殿和三聖閣,多經風雨剝蝕,損壞到幾乎「傾覆」的地步。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楊子端等人積極活動,組織募集捐款,維修塔寺,並在修舊的基礎上,在大雄寶殿對面,東西配殿北端,破土動工建起六間單坡式北房,在原天王殿的位置上新辟院門,構成傳統的四合院式布局。如今的永祚寺三門,即門額書「永祚禪林」的寺門,就是當時的產物。穿過二門,同樣在路的兩側是牡丹花池,正面就是永祚寺三門。

三門的門口西側是一隻石虎。

東側是一對兒石羊,最有趣的是位於東側的這隻「長頸羊」,從永祚寺簡介上得知這隻石羊為南北朝時期的作品,但不知哪位朋友知道這種形制的石羊的具體來歷。

位於二門和三門之間的牡丹花池,牡丹花是永祚寺四寶之一,其後詳細介紹。照片中可以看見遠處有個月亮門,穿過月亮門就是永祚寺的碑林。

解放戰爭期間,地勢較高的永祚寺成為太原外圍的重要防禦據點,閻錫山的第四十三軍軍部就設在這裡,閻軍炮兵的觀察哨就設在塔上,解放軍偵察兵一度跟隨永祚寺僧人入寺偵察。1949年4月,雙方為爭奪雙塔要塞發生激烈交戰,為遏制閻軍炮兵火力,解放軍用重炮從東山轟擊雙塔防禦陣地,宣文塔中彈,二到八層被炸飛半邊。從此,殘破的宣文塔與日漸傾斜的文峰塔在一個個暮日斜陽間堅強挺立,歷經三十多年風雨之後,在1984年被修復。照片中近處的是位於西北方的宣文塔,遠處的是文峰塔。

永祚寺的四寶之一就是百年「明代牡丹」。牡丹的品種名叫「紫霞仙」,別名「紫雲仙」。它植根於寺院主殿大雄寶殿前的方形花壇里。「紫霞仙」,屬於毛良科,芍藥屬,牡丹種的多年生落葉灌木花卉。原產我國西北部,後經人工養植廣種於河南洛陽,明代中葉徙植於太原。這種牡丹花種植年代久遠,品種較為稀少。

花的形態說明:花蕾圓尖形;花紫紅色(53一B),有光澤;花徑12cm×4cm。花瓣質地硬,基部具墨紫色斑;雌雄蕊正常,房衣深紫紅色。花梗硬,較長,花朵直上。早花品種。株型矮,直立。枝細硬,一年生枝短,節間亦短。小型圓葉,稀疏,總葉柄長約9cm,細硬平伸;小葉卵形,質地硬,缺刻少,端鈍;葉面黃綠色,邊緣有淺紫色暈。生長勢弱,但成花率高,分枝力差,萌櫱枝亦少。花型為單葉,也叫做單瓣型牡丹花,即使在盛開之日花瓣也比較少,是比較著名的觀賞花。

紫霞仙為早開晚收的牡丹花種,花期較長,花葉深綠,初開之時花瓣呈肉紅色,盛開之際呈淡紫色,臨近晚期則為正紫色,花期約20天。每當大部分品種的牡丹花開過盛期,臨近凋謝或已經調落時,正是紫霞仙噴芳吐艷,馨放沁香,蓬勃盛開之際。那時節,它獨樹一枝,花團錦簇,紫中透紅,紅里發紫,甚為壯觀,無愧為牡丹花後期之佼佼者。如今,有著「百年牡丹」之譽的「紫霞仙」已經成為太原市遊覽名勝中的一景,為全國獨有。

因為今年溫度偏低,隨意牡丹還沒有開放,只能通過照片來了解盛花時節的魅力。

有幾株在暖陽照耀下的剛剛展露出嬌容。

位於三門外的牡丹花池中式引種於菏澤、洛陽的牡丹,這裡還只是有一些花骨朵兒。

和牡丹種在一起的「荷包牡丹」。別名「兔耳牡丹」、「鈴兒草」,是罌粟科荷包牡丹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踏入三門,正中是永祚寺的正殿——大雄寶殿,東側是客堂,西側是禪堂。院內的建築均是磨磚砌築,用精美的磚雕來模仿木結構的斗拱、樑柱。這也是永祚寺的四寶之一,永祚寺是全國唯一一座完全磚結構的寺院。永祚寺的大雄寶殿比較有特色,將大雄寶殿和觀音閣合建為一座二層建築。一層的大雄寶殿面闊五間,內有釋迦摩尼、阿彌陀佛和東方藥師佛銅鐵鑄像。二層的觀音閣,也稱三聖閣。其內有工藝精美的磚砌藻井,垂柱斗拱,雕鏤精細。觀音閣內供奉的觀音像為明代泥塑精品。

一層大雄寶殿內供奉的佛像。照片中可以看見一尊明代鑄銅立佛,高4米。

西側的禪堂。

東側的客堂。

堂前的牡丹花池,其內就是明代牡丹。

仿木製斗拱結構的磚雕,甚為精美!

禪堂內現在是迎澤區文聯的書畫展。

從大雄寶殿門口看永祚寺院門(三門),此時的遊人比我們剛來時又多了不少。

大雄寶殿東西兩側各有一個廊房,是方丈的居所。廊房前是一個小院,院內有台階可以上到二層的觀音閣。

從觀音閣上俯瞰院內。

觀音閣內供奉的觀音,明代泥塑精品。

觀音頭頂的磚砌藻井。

從院內看宣文塔。

永祚寺的另一件寶是「寺藏碑碣」。現今寺內共收藏和保護有價值的碑碣刻石260餘通。這些碑石中除一小部分是寺院原物外,絕大部分是「文化大革命」之後,從太原各個地方收集的散佚珍品。

在這些碑石中,有明代的石刻珍品,名著三晉,海內知名的《寶賢堂集古法帖》180餘通。當年晉王朱棡酷愛書法,朱元璋就賜給他許多歷代有名的墨寶和法帖。晉王朱棡的四世孫朱奇源更是嗜墨成癖,重金收集名帖名書,悉心於墨翰。弘治初年,因為宋代名帖「淳化帖世不多見」,朱奇源精選自己的藏品,鐫刻於一百八十餘塊石碑上,以其書齋「寶賢堂」為名,稱為《寶賢堂集古法帖》。《寶賢堂集古法帖》薈萃了魏晉以來十餘朝,鍾繇、衛夫人、王羲之、王獻之、智永、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柳公權、顏真卿、懷素、黃庭堅、米芾、蔡襄、朱熹等一百餘名書法大家的作品寶翰。這一珍貴的藝術瑰寶在明末的戰亂中散落民間,清朝初年,戴夢熊等幾代充滿文化良知的地方官員將其收集補全後重新安置,1980年它們被遷入雙塔寺。

有清代的《古寶賢堂法帖》36通。清朝康熙年間,喜好書法的太原知府李清鑰對《寶賢堂集古法帖》十分痴迷,收集了以明清兩代大家唐伯虎、文徵明、傅山、董其昌為主的墨寶鐫刻於石,取名為《古寶賢堂法帖》,1980年也同時遷入雙塔寺。有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醉筆石刻「赤壁懷古」3通;有清代著名書家祁雋藻的「子史萃言」石刻4通;還有記述內容別具一格的「晉溪隱君家訓」碑等等。這些古碑古碣,集清以前各代著名書法大家的墨跡寶瀚於一堂,真、草、隸、篆各種書體,無一不有,不僅為書法界和愛好書法的各界人士所珍視,也極為到此觀光和遊覽的人們所喜聞樂見。其中位於「碑廊」最北端,鑲嵌有宋代大文豪,一代書法家蘇東坡的墨跡「赤壁懷古」刻石。這套刻石共三塊,是蘇軾原跡的摹勒本,也是雙塔寺「碑廊」眾刻石中引以為重的佼佼者。據說,目前蘇東坡《赤壁懷古》刻石全國僅存兩處,一處在湖北黃州,另一處就是雙塔寺。

新中國成立後,古老的塔寺煥發了青春。建國以來,黨和政府曾多次撥款,維修雙塔寺,特別是「文革」後,省、市政府對文物管理工作和旅遊事業的發展更加重視。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的十年中,迅速地醫治了永祚寺的創傷,投資巨款,修復了重創於「太原戰役」的宣文塔;精心設計,新建了嵌滿「寶賢堂集古法帖」和「古寶賢堂法帖」兩套珍貴碣石的碑廊;收集和薈萃了散佚在全市各處,不同歷史時期的石雕、石刻、石碑;仿建了具有明代特色,與永祚寺明代所建殿堂風格一致的寺院山門和前院東、西廂房;新植了數以千計的,來自山東菏澤的牡丹珍奇品種。使有著近四百載歷史的古剎,一掃往日頹勢,面貌為之一新。太原和日本的姬路市結為友好城市後,姬路市的日本友人,已在姬路市仿建了雙塔水祚寺。1989年3月,在姬路市建市200周年紀念日中,正式剪綵接待遊人。因為博客容量的限制,這裡先介紹永祚寺的三寶,下一篇詳細介紹四寶中重點——永祚寺雙塔。


推薦閱讀:

城南都市嘉園140平米新古典風格裝修案例賞析
焚了太原城的潘美真如影視劇中那麼奸佞不堪嗎?
有人竟然敢進皇宮裡賣饅頭?膽兒夠肥的!
太原這所大學的毛主席雕像堪比芳華巨幅毛主席畫像!
慈禧逃亡期間在太原過的最舒心?

TAG:太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