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樓市泡沫給我們的啟示

20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房價出現了高漲。這裡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85—1989年;第二個階段是1991—1997年。1989年之所以出現跌幅,主要是受到中國內地政治風波影響,再加上當時移民潮驟起,房價一度下跌約30%。到了1991年,香港房價就開始新的一輪上漲,中間出現了一定調整,但高房價仍持續到1997年。

實際上,香港在1985—1997年出現的高漲,和1984年年底簽署的《中英聯合聲明》確實有很大關係。一方面,中國政府為了防止港英政府在主權移交之前,將香港的土地賣光,所以在附加條款中限制了香港每年的土地出讓數量;另一方面,該聲明簽署之後,香港政治前途明朗化,所以對樓市的需求也增加了。政治前途的明朗化,導致經濟增長強勁。香港人均GDP①從1984年的5 900美元增至1989年的10 000美元以上。同時,海外資金大量流入香港。

在蘇東的《房地產真相》這一本書里,引用了當時香港樓市的報道。該報道說:「在高峰時期,一般中檔私人住宅每平方呎②要大約7 000至8 000港元,如果有海景或是高層單位則價格更高,一般中產人士需要持續工作直到退休後才可完成供款。樓價的持續上揚使中下階層難以自置物業,即使是租住物業,租金也連年上升。在1997年的高峰期,香港人平均把月薪的74%用作供樓。」

香港回歸前,港英政府也想通過增加土地供應量來抑制房價,但是《中英聯合聲明》嚴格限制了土地供應,所以也無能為力。實際上,現在中國內地城市的情況有點類似香港回歸前的港英政府。地方政府土地供應量也是受到國土資源部限制的,並不能自由增加土地供應數量。在這種條件約束下,土地供應數量相當有限,所以地方政府也非常惜售土地。

在馮邦彥寫的《香港地產業百年》這本書中說道:「1996年3月,新地、恆基合組財團,以47.25億元人民幣奪得紅磡灣填海區內地段一幅非工業用地。1997年3月,信和置業聯同大股東黃氏家族,以118.2億元的高價奪得柴灣小西灣一幅非工業用地,創下香港官地拍賣史最高金額紀錄。其後,面臨撤退的港英政府再分別以人民幣55億和60.6億元的價格,售出赤柱黃麻道和九龍環海街兩幅土地。」可是非常不幸的是,香港在1997年遇到亞洲金融危機,樓價出現了暴跌,就這樣一路跌了70%。

可以說,1997年前香港的房價高漲得不得了,恰好此時出現了亞洲金融危機,這立馬把樓市打壓了下去。當年,很多炒樓者大量購入房子,結果損失得非常慘重,這裡還包括不少明星。如今,中國內地的房價就像當年香港那樣暴漲。

中國很多的三線城市,房價也是高得離譜,動不動就是每平方米上萬元。有的城市,多數人月工資才2 000元左右,買一套房子卻要差不多100萬元。因此,這個高位的房價,是否會重複香港的泡沫,就有待實踐來說明了。

推薦閱讀:

每一位跑者都需要一根泡沫軸
泡沫軸是個好東西,但是你真的用對了嘛?
趙燕菁:房價上漲越高,稀釋泡沫的可能性越小
易憲容:樓市仍處於高增長階段 但泡沫終將破裂
這座城市曾全球房價漲幅第一,如今迎最大跌幅,泡沫幾近破裂?

TAG:香港 | 泡沫 | 樓市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