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內,各大國一系列的誤判,最終100年的和平毀於一旦
現在歐洲各國的歷史學家經常會用一戰之前各國的外交政策,作為現在國家外交的反面教材。第一戰世界大戰的導火索是薩拉熱窩事件,但是在當時的歐洲,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歐洲人根本沒有料到自己會捲入空前的浩劫之中,美國人甚至不知道遇刺的裴迪南大公是誰。但是由於各個國家在外交策略上的一系列誤判,最終將100年來歐洲的和平毀於一旦。
一、德國為了奧匈帝國,與俄國全面交惡
在德皇威廉一世在位時期,俾斯麥擔任首相,這是一位大神級的外交天才。當時的歐洲共有英國、法國、德國、奧匈帝國、俄國5個強國,義大利由始至終都是二流國家。俾斯麥的外交策略是將德國始終保證在三大強國之中,這樣德國才能保證一定的優勢,避免出現被兩線夾擊的威脅。德國與奧匈帝國、俄國分別簽署了同盟條約,之所以要分別簽署是因為俄國與奧匈帝國存在無法化解的矛盾。由於的德奧俄三國同盟形成,這就致使歐洲的另一個大國法國被完全孤立。而此時最為強大的英國堅持信奉孤立主義政策,這個國家不想插手歐洲大陸的種種事物。在這段時間內,歐洲的主動權掌握在德國的手裡,只要德國願意可以隨時再暴打法國。
但是自從德皇威廉二世登基之後,德國的優勢在一步步喪失。俾斯麥辭職以後,德國的外交政策開始全面清晰化。德國一定要把朋友和敵人徹底認清楚,這是國際外交的大忌。首先法國是德國的敵人,這一點必須確定。英國如果幫助法國,那英國就也是德國的敵人。關鍵在於奧匈帝國和俄國,德國視奧匈帝國為自己的鐵杆盟友,自然疏遠了與俄國的關係。俄國是奧匈帝國的敵人,那就也是德國的敵人。本來德國與俄國的關係很好,但是現在可開始出現矛盾。在德國與俄國交惡之後,俄國為了自己的利益,不得不與被孤立的法國達成同盟。事已至此,俾斯麥最怕看到的事情發生了,德國面對著兩面夾擊的危險。
二、英國為了自己的戰略規劃,也不得不捲入了戰爭
英國一直號稱日不落帝國,自己國家的實力遠在歐洲各國之上。英國的外號是獅子加狐狸,也就是說英國的外交策略如同狐狸一樣狡猾,英國的實力如同獅子一樣強大。在維也納體系形成之後,英國的外交策略一直是拉著世界第三打世界第二,現在的美國也是這個套路。但是在19世紀末期,英國的地位開始遭到德國的挑戰。雖然德國的實力與英國還有很大的距離,但是這足以使英國的大陸均衡政策破產。更要命的是德國在威廉二世的帶領下開始把英國視為頭號強敵,德國開始積極發展海軍與英國對抗。大英帝國自然受不了這樣的刺激,英國宣布:「德國每建造一艘軍艦,英國就建造兩艘作為回應。」
20世紀初期,面對野心勃勃的德國,英國終於發下架子加入了法國、俄國的同盟。至此三國協約正式形成,而德國和奧匈帝國為了對了三國協約,竟然拉上了不入流的義大利。三國同盟與三國協約的局面完全形成,德國明顯處於劣勢。義大利從來都是那麼不靠譜,奧匈帝國雖然與自己一條心,但是實力有限。在薩拉熱窩事件爆發以後,英國擔心法國被德國一舉擊潰,所以英國首先進行了戰爭總動員。與此同時,英國向德國發出了最後通牒:「如果德國不進攻法國,英國就不會參戰。」換句話說,英法兩國不會捲入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會下降成為奧匈帝國與俄國之間的局部戰爭。德國最多上去幫把手,而英法兩國會袖手旁觀。
三、俄國的一個舉動,導致了德國的誤判
在裴迪南大公遇刺之後,奧匈帝國皇帝約瑟夫本來不願意爆發戰爭。但是在德國皇帝的慫恿之下,奧匈帝國宣布對塞爾維亞宣戰。不要以為塞爾維亞是一個軟柿子,這個小國是一個軍國主義國家,同樣有著瘋狂的擴張野心。塞爾維亞是俄國的盟友,在奧匈帝國與塞爾維亞開戰以後,俄國開始跳出來談判。此時德國直接站在了奧匈帝國的一邊,不過現在的局面距離戰爭還很遙遠。由於俄國在各方面都比較落後,所以俄國沙皇宣布了戰爭總動員令,這本來是俄國以防萬一的準備。但是在德國人的眼裡,這是俄國準備動手的前兆。既然如此不如自己先下手為強,德國正式對俄國宣戰。而此時英法兩國根據自己的利益需要,調整了戰略,先後對德國宣戰。再然後就是歐洲各國一連串的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面打開,最終葬送了歐洲100年的和平局面。
推薦閱讀:
※朝鮮想出一個諾貝爾,總共分三步
※《弟子規》中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十二德目
※胡錦濤:協商達成兩岸和平協議
※時事簡評20121118美國鐵了心攪局中國不再侈談和平崛起
※畫鴿第一人,張書旂的和平信使!
TAG: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