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與腦梗有區別嗎?分別是什麼概念?

中風是中醫學的一個病名,也是人們對急性腦性管疾病的統稱和俗稱。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發口眼歪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或無昏倒而突然出現半身不遂為主要癥狀的一類疾病。包括西醫有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腦梗 塞、腦血栓、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等。因這類疾病起病急驟,來勢兇猛,病情變化迅速,像自然界的風一樣"善行數變"、"變化莫測",古代醫家類比而名為"中風"。因其發病突然,亦稱為腦卒中或腦血管意外。   中風的根源是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由於腦血管壁的粥樣硬化,致使血管腔變狹窄或形成夾層動脈瘤,在各種誘因如情緒激動、精神緊張、用力過猛、血壓升高等影響下,造成血管破裂或堵塞,使腦血液循環障礙,形成部分腦組織缺血、水腫等病理改變,導致神經功能障礙,從而相應出現一系列的中風病癥狀。   一旦發生中風,病情一般均嚴重,即使經過積極搶救而倖存者,也 約有半數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後遺症,如半身不遂、口歪舌偏、講 話困難等,因此,發現半身麻木、活動障礙應立即找中醫特色專家及 早診治可以獲得較好效果。中風如昏迷不醒病人應安全送醫院搶救。   中風的分類   中風大致上可以分成兩大類:即缺血性中風與出血性中風。   缺血性中風:缺血的原因,可以是腦血管內血栓形成,阻滯了血供;也可以是血液內有栓子,在流動過程中把相應管徑的血管塞住,造成局部缺血。前者我們稱它為腦血栓形成,後者稱為腦栓塞,兩者都造成缺血性腦梗塞。   出血性中風:腦內血管破裂,出血在腦內,稱為腦出血。腦淺表血管破裂,血液進入蛛網膜下腔,稱為蛛網膜下腔出血。   另有兩種情況:   中風引起的腦局灶性功能障礙,持續時間短,最多不超過24小時,稱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發病機制還不清楚,通常認為與缺血有關。   無腦部病徵的中風,往往在顱腦部影象學檢查時,才發現腦部有中風灶,這種中風被稱為"靜卒中"。
推薦閱讀:

【LX5設置拍攝基本技巧、入手注意事項與攝影基本術語的概念(已更新,送給新人)!】
背包的概念
《法律的概念》讀書筆記
氫燃料電池:概念雖多,爆款難覓
詩學概念400題(十三)

TAG:腦梗 | 概念 | 中風 | 區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