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類《中國雜史》隋唐--帝王秘聞
帝王秘聞
唐高祖秘聞
體有三乳
唐高祖原是隴西成紀人,生在長安,身上長著三個乳頭,他的父親認為與眾不同。小時就胸懷大志,力氣比別人都大。隋朝大業末年,高祖為太原留守,正逢隋朝大亂,於是他起兵入關,代替隋朝稱帝,平定群雄,一統天下,改國號叫唐。
兄弟鬩牆
唐高祖平定天下後,就立建成為皇太子,以世民為秦王,元吉為齊王。世民既與建成、元吉已有矛盾,因洛陽是形勢險要之地,恐怕一旦有變化,要前去守護,就派行台尚書溫大雅鎮守洛陽。
建成夜間召喚世民飲酒,企圖在酒里下毒加害他,世民劇烈心痛,吐了好幾升血。
高祖對世民說:「首先提出大謀略,削平海內,都是你的功勞,我想要立你為太子,而你極力推辭,況且建成立為太子已很久了,我不忍心剝奪他。我看你們兄弟,似乎彼此之間不能相容,不可以同處一起,我要派你去洛陽居住,自陝西以東都由你管轄,仍然可以樹起天子的旗幟,如同漢代梁孝王的故事一樣。」
建成與元吉一起商量說:「秦王若是到了洛陽,就不能再控制他了,不如把他留在長安,只不過是一個平常人,收拾他很容易。」就暗中命令幾個人秘密上奏,說秦王的左右人,聽說要去洛陽,沒有不高興的,看那勁頭恐怕不能再回來了。高祖聽說就打消讓世民去洛陽的念頭。
元吉又秘密請示高祖殺死世民,於是,秦王府的部下,都嚇得不知怎麼辦好。行台郎中房玄齡,對長孫無忌說:「如今仇恨已結成了,一旦禍患引發,不僅王府一塌糊塗,實是國家的憂患,不如勸王共同效仿周公還政王事,以使國家安定,存亡的關鍵正在今天。」
無忌將這話告訴世民,召杜如晦來謀劃,杜如晦也勸世民,和房玄齡說的一樣。建成、元吉因秦王府強將多,想要拉攏他們,讓他們為自己所用,就秘密地拉了一車金銀器物,贈送給尉遲敬德。敬德拒絕不接受,並且告訴了世民,世民說:「你的意志如同大山,就是再多的金子,也休想撼動你。」
元吉目的沒達到,就到高祖面前說敬德的壞話,高祖聽信了,將要殺敬德,世民一再請求才免去敬德一死。元吉又誣告程知節,結果程知節出京做了康州刺使。知節對世民說:「大王的左膀右臂都被砍掉了,這樣怎能長久存在?程知節寧死不去,希望早下決心。」
建成對元吉說:「秦府有謀略的士人,最可怕的要數房玄齡和杜如晦。」於是二人在高祖面前誣陷他們,終於把他們趕走了。
長孫無忌和他的舅舅高士廉、將軍侯君集及尉遲敬德等人,日夜勸世民早下決心。世民猶豫不定,向李靖和李世勛請教,都說了自己的想法,世民從此看重他倆。這時遇突厥入侵邊塞,建成推薦元吉率兵出擊。元吉請尉遲敬德等人和他同去,又全部挑選秦王府的精兵,來充實他的部隊。
率更丞王,偷偷向世民報告說:「太子對齊王說,我和秦王在昆明池為你餞行,派壯士拉出去把他殺了,然後派人勸皇上把國家交給我,立你為太弟。」世民將這些告訴長孫無忌,無忌等人請世民先下手幹掉他們,世民嘆道:「骨肉相殘,是古今以來的大惡事,我誠然知道危在旦夕,想要坐等它爆發,然後用仁義之師討伐他們,不也可以嗎?」
敬德說:「大王不聽敬德的話,敬德將要流竄到草莽之間,不能待在大王身邊,束手待斃呀!」
無忌說:「不聽從敬德的話,無忌也要跟他去了。」世民訪問秦府的屬僚們,眾人都說:「大王認為舜是什麼人?」世民說:「是個大聖人。」眾人又說:「假使舜的父兄讓他疏通井底卻不讓他出來,讓他修補糧倉卻不讓他下來,想害死他,那他就成了井中的泥,倉中的灰了,還怎麼能恩澤被於天下,法制施於後世呢?」
世民叫人占卜,幕僚張公瑾從外面進來,看見了,拿過占卜用的龜板扔在地下說:「占卜是為了解決疑難,沒有疑難還佔卜它幹什麼?」世民這才下定決心。於是當太白星再次在天空出現時,傅奕偷偷向皇上報告說,太白星正對著秦王地盤,秦王會佔有天下的。高祖把這些情況告訴世民。世民乘機密奏建成、元吉淫亂後宮之事,並說:「他二人一心想要殺我,似乎是要為王世充、竇建德報仇。我從今以後要永遠看不到父王了,也實在不願在地下見到這些賊子。」
高祖對他的上奏十分驚訝:「明天我定要審問他們,你早就應該告訴我才是。」第二天,世民率長孫無忌等人,在玄武門設下伏兵,元吉、建成一塊進來的。在這之前,張婕妤知道世民的意圖,急忙飛報建成,建成叫來元吉商量對策,元吉說:「應當按兵不上朝,坐觀形勢變化。」建成說:「我們的兵備嚴密,應當一塊進朝參見,親自探聽消息去。」
於是,二人都入內,至臨湖殿,發覺情況有變,想要退回去,追上建成用箭射死他,尉遲敬德射殺元吉。於是東宮齊王府的將帥薛萬成等人,率領眾人趕來,攻打玄武門。敬德將建成、元吉二人的頭顱出示給他們,薛萬成等人都撤去。這時高祖正在太極宮中的海池裡划船遊樂,世民派敬德入內侍候,敬德身披鎧甲,手持長矛,直至高祖所在處,報告說:「太子和齊王叛亂,秦王的士兵已把他們殺了,恐怕驚動皇上,派我來保衛。」
高祖對裴寂等人說:「想不到今天能看到這種事,應如何處理呢?」肖、陳叔達說:「建成、元吉,本來打算造反,對天下又沒有功勞,忌恨秦王功高望眾,二人合夥狼狽為奸。如今秦王已討伐殺了他們。皇上如果立秦王為太子,國家大政交付給他,就不會再有事了。」高祖說:「這是我一向的心愿啊!」當時,秦府的兵將與建成、元吉兩府的部下,還沒有結束戰鬥。敬德請求皇上下達手令,命宮內外諸君,一律受秦王節制,眾人這才安定下來。
高祖又召見世民安撫他,世民跪在地上吮吸皇上趾頭,慟哭許久。建成、元吉的子女等都株連處死,於是立世民為皇太子。
唐太宗秘聞
臨別贈言
太宗皇帝的皇后為長孫氏,性情仁孝節儉,喜好讀書,經常和太宗一起從容地探討古往今來的事情,因而對太宗有很多的幫助。撫養照顧其他妃嬪的孩子,超過自己親生的,所以妃嬪以下的人,沒有不愛戴她的。教育諸子,經常把謙虛節儉放在首位。當她病重時,與太宗訣別。當時房玄齡因遭譴回府,長孫皇后說:「玄齡跟隨皇上已經很久,小心謹慎,沒有什麼大的過錯,不可以拋棄他。我家族的一些人,依靠親屬關係而得到官職,既不是因賢德推薦的,很容易導致政權摔跟頭顛覆,想保全他們,千萬不要使他們處在高位。希望皇上能夠親近君子,疏遠小人,接納忠正的勸諫,屏退邪惡的讒言,節省勞役,停止遊獵,這樣我就說死而無憾了。」
長孫皇后曾經收集古代婦女一些得失的事例,著成《女則》三十卷。長孫皇后死了,宦官把書獻給太宗,太宗看了極為悲痛,把書拿給親近的大臣看,說道:「皇后的這部書,足以為後人的典範。我不是不懂天命,而為無益的悲傷,但我進宮再也聽不到這樣規勸的言語了,失去一個優秀的輔佐,所以不能忘懷。」於是,召回房玄齡,官復原職。
洛陽話舊
太宗到顯仁宮(今河南宜陽縣),當地的官員因缺少儲備的貢品而遭到譴責。魏徵勸諫說:「皇上因儲備不足而譴責官吏,我恐怕下邊藉機互相煽動,以致日後民不聊生,這恐怕不是皇上來此的本意吧!從前隋煬帝示意借各郡縣奉獻食物,看他們奉獻的多少,做為賞罰的標準,所以四海之內紛紛背叛他。這是皇上親眼所見,為什麼還要向他學呢?」
太宗驚訝說:「不是你,我聽不到這樣的話。」因而對長孫無忌等人說:「我從前路過這裡,自己買飯吃,自己租房子住,如今供給得這樣好,怎麼還能嫌不滿足呢?」到洛陽宮西苑,蕩舟於翠池上,對侍臣說:「煬帝建造這座宮苑,和百姓結下怨仇,今天全歸我所有,正是由於宇文述、虞世基之流,在內向皇帝進獻讒言,對外蒙蔽真相,不可以不引以為戒啊!」
唐明皇秘聞
焚珠碎玉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後,有鑒於世風奢侈靡爛,已製成了的車駕服飾、金銀器物,命令主管人員全部予以銷毀,以供軍國之用。其中的珠玉錦繡,在殿前焚燒掉。從后妃以下,都不得服用,規定文武百官的服飾和所用的酒器馬具:官銜在三品以上的可以用玉裝飾,四品用金裝飾,五品用銀裝飾,其他官員均在禁止之列,婦人的裝飾隨她丈夫和兒子。自今以後,整個天下都不能再採購珠玉錦繡等物品,取消東、西兩京製造奢侈品的作坊。
但是後來皇上聽了胡人的話,命令監察御史楊范臣去海南地區搜尋奇珍異寶。楊范臣上奏說:「陛下在前年曾下令燒掉珠玉錦繡,以示今後不再享用,可今天所尋求的和當時所焚燒的有什麼兩樣呢?臣為御史是天子的耳目喉舌,如果有軍國大事一定要用臣,臣就是冒犯海南的炎熱和瘴氣,也萬死不辭。但這不過是胡人迷惑人,向皇上獻媚討好罷了,對修養聖德沒有好處。」皇上聽了覺得有理,馬上引咎自責,並對楊范臣好言慰藉曉諭一番,打消了尋求珍寶的念頭。此後,胡人不敢再進言了。
信任讒佞
唐玄宗在做藩王的時候,趙麗妃生太子李瑛,皇甫德儀生鄂王李瑤,劉才人生光王李琚。到李隆基即位,臨幸武惠妃,又生了壽王李瑁,麗妃等人便色衰愛弛,不再受寵幸。太子李瑛與李琚,覺得母親被冷落,難免有牢騷不滿的話。
駙馬都尉楊洄娶武惠妃所生咸宜公主為妻,常暗中探聽以上三王子的過失向惠妃打小報告。惠妃便轉而哭訴於皇上,皇上大怒,想把他們統統廢掉。張九齡勸諫說:「陛下享國已很久了,子孫藩衍昌盛,天下人都在為您慶幸。如今三子沒聽說有什麼大錯,為什麼有一天竟因無根之談要廢掉他們呢?何況太子是天下的根本,不可輕易動搖,如果陛下非這麼做不可,臣不敢遵命。」
皇上聽了,心裡不大高興。惠妃暗地裡打發宮奴對張九齡說:「有廢就必定有興,您做我們的幫手,宰相可以當一輩子。」張九齡叱責惠妃,並把她的原話稟告皇上,皇上才為之動容,因此一直到張九齡罷了相位,太子沒有變動。但到了今天,楊洄造謠說太子、鄂王、光王暗中圖謀不軌,皇上召見宰相商量對策。李林甫回答說:「這是陛下的家務事,不是臣下等人所能干預的。」皇上這才下定決心,派宦官去宮中宣布聖旨,把太子等廢為庶人,不久又賜他們自盡。
李瑤、李琚都好學習,很有才識,無辜死去,人們都為之惋惜不已。
空中神語
唐玄宗對宰相說:「朕在宮中設立祭壇,為百姓祈求福祉。」於是親自起草祭文寫在黃白色的絲帛上,放在案子的上面。不一會兒,聽見空中的神仙說道:「聖上可益壽延年。」於是又煉藥成功,放置在祭壇上,到夜間想要收起來。這時又聽見空中的神仙說道:「葯不需收起來,這裡自然有人守護著。」群臣聽了,紛紛上表稱賀。
皇上尊崇道教羨幕長生不老,於是他所到之處,都爭論符瑞之事,太白山人李渾等,進宮看見神人,說:「金星洞中有玉板石記,是聖主有福有壽的符瑞。」於是命令王去尋求,直至找到它才算完事。山人上元翼又說:「見過玄元皇帝,他說:『寶仙洞中有妙寶真符。』」於是又責成張均等人去找到它。李林甫等人請倒出自己的房子放置妙寶真符,供大家觀賞,以祝賀聖上萬壽無疆,皇上很高興。
望梅止渴
江抑之,是興化縣的秀才,家裡很富有,本人意氣風發,氣宇軒昂,年過三十,尚且膝下無子。夫人廖氏為此憂心忡忡,便到江南的水祠去祈禱,結果生了一個女孩,小字叫阿珍,九歲的時候能誦讀《詩經》中《周南》、《召南》二篇,追想周文王后妃的美德,對父親說:「兒雖然是個女子,但志在嚮往古代,有所作為的人大概都是這個樣子吧?」
她的父親為此話甚感驚奇,便給她起名叫采蘋,采蘋生來美麗,臉似芙蓉,鬢如柳絲,能招飛燕來掌上,能踏金蓮在步中,雖然是月中的嫦娥,也沒有她漂亮。她不但長得漂亮,而且文才廣博,學問精通,琴棋書畫,都盡善盡美。她生性喜愛梅花,父親派人去江浙的山中,遍尋古梅,采來種植在自家的庭院中,在她居室的匾額上題寫《梅亭》二字。采蘋每日起居睡卧其中,早晚觀賞把玩,於是便號叫梅芳,寫作詩賦文章,以此自得其樂。
其中的《蕭蘭》、《梨園》、《梅亭》、《叢桂》、《鳳笛》、《玻杯》、《剪月》、《綺窗》八篇辭賦,膾炙人口,名聲震動遠近。詩人稱讚她說:「端坐在暗香疏影之中,左右是淡雪微月,展開一張淡黃色的信箋,揮動一支雕花的筆管,就是前漢的婕妤,臨邛的卓文君,也要退避三舍。」由此可以想見她這個人如何了。
高力士奉承唐明皇的御旨,從兩湖渡過兩廣直到兩粵,所到之處不乏佳人美女,便拿她們和武惠妃比較,很少有稱心如意的。等來到興化,聽說采蘋的美名,便以禮下聘,接進宮中。采蘋年方一十六歲,花容月貌,天下無雙,玄宗一搭眼,便龍顏大悅,賞賜江抑之黃金千兩,彩緞百端,讓他帶回家去快樂一番。並在南殿設宴,與采蘋飲酒作樂。
采蘋自幼生長在深閨中,雖然有刺繡蝴蝶裁剪鴛鴦的靈性,但年齡幼小,尚不知道春色可餐,使不禁滿面嬌羞,更加顯得嫵媚動人。采蘋像顆明亮的星星,興緻婆娑,綠雨紅雲,如輕風般地迎合明皇,使得這花心一點,吐蕊放苞。杯中既有同心之結,閨房裡能沒有定情之觀嗎?計時的銅漏流連不忍逝去,輕紗帳如夢般沉穩,留住沉香之比翼,招來巫山之雲雨,兩情綿綿,只苦春宵之短,怨錦窗之晨影而已。
第二天,明皇在金鑾殿上處理政事,退朝回來,到采蘋所住的另一處庭院里,讀采蘋寫的《梅亭賦》,驚嘆她文才詩情的豐富艷麗,又憐愛她特別喜歡梅花,便命令天下進獻江南的良種,賜名叫梅妃。並因此告訴采蘋說:「朕這幾天為朝政所困擾,頭風病時常發作,今天看見梅花盛開,清香拂面,宇宙生涼,頓覺胸襟為之一爽。何況你花裳月容,尤令我心生搖蕩。瑤台的仙妃、絕代的佳人,怎能不生嫉妒之心呢?」
梅妃說:「青春難以永駐,卻極易被風雨摧折,只怕有梅花凋落月亮殘缺的時候。」明皇笑道:「朕的這顆痴心,花神可以作證。」話音未落,宮內侍者報告嶺南刺史韋應物、蘇州刺史劉禹錫,每人選擇特殊的梅花五種,趁夜騎馬送到京城。明皇見了大喜,立刻命令高力士種在梅花別院,擺設宴席進行觀賞。
正當這個時候,後宮的東西,前殿的南北,假山泉水之間,無處不是樹,無樹不是梅,幽深峻峭如孤山之麓,絢麗燦爛如鄧尉之林,模糊一色,花光接天,是水晶宮嗎?是銀的世界嗎?讓人叫不出名堂來。妙舞清歌瑤殿的外面,長煙當空,微緲的月光籠罩著春日的小溪,潺潺的流水浮動著暗香,一塵不染,落花自下,青青的苔蘚,綠色的草薪,踏在上面無聲無息,身在其間,疑非人境。
明皇與梅妃徘徊在花叢之中,一邊走一邊說著悄悄話,雖然沒有孤山放鶴之情,卻有月下聯吟之樂。梅妃手弄玉笛,臨風而吹,美妙的聲音出自八孔,清越的節奏合乎宮商,激越的舞蹈像深壑的潛蛟,纏綿的泣訴如孤舟的寡婦,蕭台的仙史,緱台的王孫,何足道哉!
明皇龍顏大悅,召來諸王子二人飲酒。王子們上奏說:「臣子此前隔花聽見笛聲,六音清妙,真好像是天上飄來的仙樂。」明皇說:「這是朕的梅妃所吹奏的,妃子是個花神啊!歌舞音律都進入美妙的境地,今日為諸位兄弟舞蹈一番。」接著便命令梅妃,梅妃領旨起舞,只見紅扇拂動著雲彩,衣襟籠罩著霞光,姿態橫生,與檀板的節拍相呼應,江燕流連而戲柳絮,蝴蝶翩翩而迷花叢,這樣形容梅妃的舞姿一點不為過。
明皇笑道:「座上能欣賞到如此美妙的舞姿,不可不開懷暢飲。今日有進獻嘉州美酒的,風味獨特,最適合於入口,請大家品嘗。」於是命令侍者拿酒來,倒在金杯里,讓梅妃執杯勸灑。當時寧王已經喝醉,見梅妃送酒來,要起身去接,誰知腳下不聽使喚,誤踩了梅妃的鞋子,梅妃大不高興,發了一頓嗔,突然回到梅院去了,然後打發人告訴明皇說:「臣妾肚子不好受,因此不可以見風。」明皇怏怏不樂,便撤掉宴席,不歡而散。
生離死別
寧王誤踩了梅妃一腳後,深怕得罪皇上,愁得晚上睡不著覺。有個叫楊迥的,是皇上的寵臣,深受明皇的愛幸,他告訴寧王說:「我有辦法使您逃脫意想不到的罪過。」便密授以妙計。第二天,寧王上朝,光著膀子請求一死。明皇笑道:「朕怎麼看重傾國之美色而不顧兄弟之情誼呢?何況事情是出於無心,朕只把它當作過眼煙雲罷了。」
當時楊迥在一旁,密奏說:「各宮的嬪妃,加在一起大約有三萬多人,何苦到民間去採擇佳麗呢?」明皇說:「嬪妃實在不少,但絕色的美人不曾見到一個,希望借玉池仙做媒,獲得一位傾國傾城的美色,以極盡畢生的歡樂,使朕心欣慰。」
楊迥說:「藍橋不遠,巫山很近,陛下不知道壽王的妃子楊玉環嗎?壽王對她的讚美詞說:『三寸橫波回漫水,一雙縴手語香弦。』由此可以想見,她的溫柔可陪玳瑁之宴,宛轉可入芙蓉之帳,真叫鶯花妙部,時送妒意,風月名班,長失顏色,陛下試試見她一次,一定知道臣說得不錯。」
明皇聽了大喜,立即派遣高力士到壽王宮中,宣令召見楊妃。楊妃心情凄慘,見壽王說:「臣妾侍奉殿下,共訂白頭偕老之盟,就是石橋被雨水朽蝕,公羊因引誘而懷孕,也發誓永不變心,誰想皇上下詔迎見,臣妾料想,此去一定與殿下永別了。」
壽王感情上受不了,握著楊妃的手,忍氣吞聲說道:「花正簇開而疾風吹來,月正圓滿而浮雲遮蔽。人生多恨事,古今一樣。事情既已如此,聖旨不可違抗,有幸不合皇上的心意,必定有重敘舊歡的那一天。」楊妃含淚出宮。可憐那臨去時的秋波一轉,啼痕滿頰,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人誰能無情,誰能受得了生離死別!佛教《華嚴經》所謂色戒之風雲,是何原因如此般的變化莫測!
姊妹聯吟
楊貴妃隨高力士入宮,明皇在燈光、明月的照耀下,一搭眼便覺神情恍惚。這天晚上,應楊妃的請求,賜號叫太真,為女道士,讓她居住在太真宮裡。天寶四年,另為壽王娶韋昭訓的女兒,冊封楊妃為貴妃,任命她的父親楊元琰為兵部尚書、母親李氏為涼國夫人、叔父楊為光祿卿、哥哥楊為侍御史,而任命叔伯哥哥楊釗為侍郎。此前,則天武后臨朝稱制時,有個號張昌宗的,巧言令色,深受武后的寵幸,惑亂後宮,楊釗實際上是他的兒子,後來由楊氏撫養成人,姓了楊。明皇因「釗」字拆開是「金」「刀」二字,便賜名叫國忠,寵信非常,滿朝文武,沒一個人不是看他臉色行事的。
從此,楊氏家族的權力,蓋過天下的人。貴妃進見明皇的當晚,都必定要演奏《霓裳羽衣曲》,拔掉金釵,散落玉簪,弄得滿地都是。第二天早晨,明皇親自收拾,步行至梳妝樓,親手給貴妃插在鬢髮上,互相取樂。
這個時候,梅妃在別個宮院里,聽說此事,內心懷恨,對侍女嫣紅說:「我剛進宮那晚,在梅花之下,與明皇暢敘幽情,已懷疑此好景不長,不意梅花凋落之時,竟在今日。秋扇之詠,白頭之吟,古往今來豈止是班昭和卓文君二人呢?」說著便要去南宮見明皇,獨自一人走到梳妝台前,打開鏡子梳理鬢髮,仰天而長嘆道:「天哪!我江采蘋如此才貌雙全,為什麼面容憔悴到這種地步?」不禁熱淚交流,百無聊賴。
嫣紅在一旁,再三安慰勸諭,這才勉強塗脂抹粉,略微整理一下頭飾,慢步走向南宮,繞山過水,在青苔綠竹之間遇上明皇,明皇默然無語,梅妃進言說:「花開鳥啼,春風送暖,不知不覺來到這兒,暫且解解悶兒,是何緣分能在這兒見到陛下!聽說陛下收納並寵愛楊貴妃,落花流水,感情日深,賤妾本是一般容貌,趕不上別人的一個犄角,幸好明皇不嫌棄,為何不許我們相見認個姐妹呢?」明皇笑道:「這是朕尋求的一時之歡,偶爾拈花惹草罷了,何足掛齒。」
這時楊貴妃正在宮牆之外,聽見園林中的喃喃之語,不覺妒火中燒,無法抑制,便移步上前,見了梅妃而下拜。拜完了,設宴與梅妃山盟海誓結為姐妹。明皇看著二妃說道:「梅妃有謝女般的才華,楊妃也妙解韻律,萬勿吝嗇佳句。」
話還沒說完,錦箋一幅,已擺在梅妃面前。梅妃作一首絕句說:「撒下巫山下楚雲,南宮一夜玉樓春。冰肌月貌誰相似,錦繡江天半為君。」楊妃看了梅妃詩以後,心中暗想道:「這詞藻倒是很華麗,但其中隱含許多譏諷,如說『撒下巫山下楚雲』,不是在笑我是從壽王那兒轉手來的嗎?又說『錦繡江天半為君,』不是在笑我身體肥胖嗎?」
基於此,她也作一道絕句回敬說:「美艷何曾減卻春,梅花雪裡亦天真。總教借得春風早,不與凡花斗色新。」梅妃也暗想道:「『梅花雪裡亦天真』,不是笑我身子骨像豆芽菜來嗎?『不與凡花斗色新』,不是笑我事過境遷失了寵嗎?」只有明皇不知道詩中的含義,反而稱讚二妃都很有詩才,不分上下,可二妃各有不快的臉色,怏怏而別。
沒幾天,梅妃便被楊妃說了壞話,遷到上陽宮去。花容憔悴一天,明皇無事,在梅園閑坐,睹物思人,訪問翠華西閣的念頭怎麼也抑制不住,便傳聖旨給常侍高力士,讓梅妃到翠華西閣會面,重溫鴛鴦嬉戲之歡。
力士派梨園名馬,飛奔上陽東宮,叩見梅妃。梅妃悵然對力士說:「高常侍,妾自與聖上分別以後,久無音訊,今天是那股風,把你送到此地?」力士說:「聖上今日走到梅園,心中思念娘娘,只怕楊妃知道,特意派小奴來招呼您。」
梅妃說:「妾雖然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聖上,陛下天下至尊,有生殺予奪之權,隨心所欲,為何怕一個腰肥體胖的奴婢呢?」於是就淡掃娥眉,身披霓裳,騎跨駿馬,鳴響玉鞭,來到了翠華閣,拜見明皇,哭道:「賤妾罪該萬死,自知永遠被拋棄,沒想到今日能重見龍顏!」
明皇說:「朕也是哪一天不想念你呢?看你面容消瘦了許多。」梅妃說「浮雲遮蔽明月,暴雨惹惱春花,面對如此情景,怎能不消瘦!」明皇說:「妙就妙在身體瘦削。」梅妃笑道:「比那個肥粗老胖的人如何?」明皇也笑道:「各有各的好處。」梅妃嬌嗔絮語,喋喋不休,煎短蠟燭,撤掉宴席,這一覺睡得特別香,天亮了都不知道。
這時楊貴妃在後宮,等皇上的車不不到,聽說晚上聖上與梅妃睡在翠華閣,便怒氣沖沖地趕去,明皇大吃一驚,急忙把梅妃藏在錦帳里,裝不知道在那兒假睡。楊貴妃闖進內殿叱責道:「杯盤狼藉,在御榻下面,有婦人的珠鞋,枕邊還有女人戴的金銀首飾,夜裡什麼人陪伴陛下睡覺,以至於太陽老高,還不上朝聽政,這成何體統?陛下應當上朝接見群臣,妾一個人留在這兒等您。」
明皇緘口不答,拽衣轉向屏風,假裝要睡覺說:「今日我肚子疼,不能上朝。」楊妃聽了這話兒,妒火中燒,把頭上戴的金銀首飾扔在地上,猛一轉身回本院去了。明皇見楊妃賭氣走了,想要和梅妃重敘余歡,不料小黃門見楊妃真的生氣了,怕另起風波,已把梅妃送回她的住處去了。明皇大怒,好像失去左右手似的,拔劍斬殺了小黃門,親自收拾扔在地上的金銀首飾,打發一個叫永新的侍從拿一斛珍珠賜給梅妃。
梅妃哭著告訴永新說:「長信宮的草,抱怨東風無情,孤寂地守著空閨,一直等到頭髮斑白。此中的滋味,妾與前漢的班婕好有共同的感受,雖近在咫尺,卻遠隔萬里似的,見不到皇上的面,我還為誰梳妝打扮,難道用這個取悅於春天的花園嗎?雖然有珍珠百斛,有什麼用?你替我告訴陛下說:『賤妾不敢違抗聖旨,只怕楊妃與陛下胡鬧罷了。』」說完,便提筆賦詩一首,交永新帶回去。詩說:「柳葉娥眉久不描,殘妝和淚顯紅綃;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明皇看過詩,心中悶悶不樂,又很喜歡詩的清妙,叫樂府譜成新曲歌唱,曲名叫《一斛珠》。但話又說回來,天底下哪有一個不嫉妒的婦人呢?偶爾有個,那也是為出風頭,不是真的不嫉妒。而嫉妒又有明顯不明顯之別,梅妃要與新人楊妃拜見,是嫉妒隱藏在心中不說;楊妃把梅妃攆到東宮,把金銀首飾扔在地上,是嫉妒表現於外。後來馬嵬坡風波,楊妃娥眉宛轉,也沒有人可憐她,失敗滅亡的禍端,已經萌發於此了。人世間女輩者流,能不時刻謹慎戒懼嗎?
未免有情
一天,安祿山前往御花園遊覽,明皇和皇太子都在花叢的樹蔭下納涼,老遠看見安祿山便揮手招呼他過來。安祿山快步上前拜見明皇,故意不拜太子。明皇說:「卿怎不拜太子?」安祿山裝傻說:「太子是哪一級的官爵,讓臣拜他像拜陛下那樣?」明皇笑道:「朕千秋萬歲(指死)之後,代我而做天子的,怎能按官爵論高低呢?」
安祿山說:「臣是下愚之人,以為臣等應當盡忠報效的除了陛下之外,不知道再有別的人,因此冒犯了太子的威嚴。」明皇看顧太子一眼說:「這個人如此老實憨厚,實在是可愛極了。」
這時候楊妃也趁著風和日暖,乘坐香車徐徐而來,手指安祿山問道:「這個人是誰?」明皇告訴她說:「他是平盧節度使,姓安名叫祿山,原本是塞外之人,雄壯有力,勇猛無敵,朕愛他忠誠直率,留京師跟在身邊。」繼而又笑著說:「祿山曾經是江守的養子,今日侍候朕,也就像是朕的養子。」
楊妃說:「誠如朕所告諭,這個人可說是個好孩兒。」明皇笑道:「妃子以為是個好孩兒,那就把他當兒子扶養吧。」楊貴妃睜睜地看安祿山好半天,笑而不答。祿山聽了這話,趕忙起身走到階前,叩拜楊妃說:「臣兒今祝母妃千歲。」
明皇聽了,笑著說道:「祿山你失禮了,要拜母親,必須先拜父親才是。」祿山對明皇磕頭作揖說:「臣本是塞北胡人,胡人的習俗是母在先父在後。」明皇與楊妃都說:「從這件事也足見他心直口快,有啥說啥。」這時左右的杯盤已經擺好,三人手執金杯,開懷暢飲,楊妃微醉,更增添了幾分妖冶艷麗,傾城傾國之色,流露於懷酒之間。
祿山早就聽說楊妃的美貌,今日得親睹芳容,欣喜之情不可言狀,這回和妃子認作母子,將來歡聚的日子無盡無休,因此一個壞心眼,就乘著醉意如潮湧起。楊妃本來是一個慣使風流、水性楊花的女人,不管漂亮與否,只愛惜少年,喜歡壯士,今日見祿山膘肥體壯,鼻樑高隆,英雄氣概可掬,因此一個不良的念頭,也隨著春水蕩漾而來。二人淫心邪念,一拍即合,宮廷的穢亂,此時已露出端倪,何必要等到日後才知道!
唐肅宗秘聞
五不可留
唐肅宗即帝位後,丞相李泌夜間與皇上飲酒宮中,然後同榻而睡。李泌說:「臣今兒個報答了皇上的恩德已足夠,此後重新回到民間,該多快樂呀!」肅宗說:「朕與先生很久以來同甘苦共患難,如今正在同享歡樂,為何要驟然離去?」
李泌說:「臣有五個不可留的理由,希望陛下放我走,免我一死。」皇上說:「這是什麼意思?」李泌回答說:「臣遇見陛下太早,陛下用臣太重,寵臣太深,臣的功勞太高,謀略也太奇,這些就是我不能留下的理由。」皇上說:「先睡覺吧,這事改天再說。」李泌說:「陛下今日與臣同榻而卧,尚且請示不下來,何況他日在香案(放置香爐燭台的長几案,此指朝中)之前呢?陛下不放我走,就等於殺臣啊!」
肅宗說:「竟想不到你如此不信我,朕怎能幹殺你的勾當呢?」李泌回答說:「陛下不殺臣,所以我才要求告老還鄉,如果你一定要殺我,我怎敢再說別的呢?若如此,殺臣的不是陛下,是『五不可』呀。陛下從前待臣如此,臣還不敢說這事,何況天下安定後,臣敢驚動陛下嗎?」
肅宗過了好久才說:「你是因為朕不聽從北伐的謀劃才要走的吧?」李泌回答說:「不是,是因為建寧的關係。」肅宗說:「建寧為小人教唆,想謀害他哥哥以圖得到繼承權。朕以國家安危為重,不得已除掉他,你不知道內情?」李泌說:「要是真這麼想,就應當寬恕廣平,廣平每當與我訴說他的冤屈,便哭哭啼啼的。何況陛下要用建寧做元帥,臣請用廣平,建寧如有此存心,應當對我表示遺憾,把我當作忠臣,更加親善才是,陛下因此可以察知其用心良苦了。」
肅宗流淚說:「先生之言極是。但既往不究,朕不再想聞知此事。」李泌說:「臣不是要究既往,是想要陛下慎重擇將罷了。從前武后有四個兒子,老大是太子弘,武后正圖謀改制,嫌惡他頭腦聰明而用鴆酒毒死了他。然後立次子李賢為太子,李賢內心恐懼,作《黃台瓜辭》,希望以此使武后受感動而覺悟。但武后聽不進去,結果李賢也被廢而死。其辭寫道:『種瓜黃台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接使瓜稀,三摘猶為可,四摘抱蔓歸。』如今陛下已經摘掉一瓜了,千萬不要再摘。」
肅宗吃驚地說:「哪有這事呢,朕應當把這話記在衣帶上。」李泌說:「陛下既然記在心上,何必表現於外呢。」當時廣平王立了大功,張良娣因嫉妒而說他的壞話,所以李泌提及此事。
易地為宜
太上皇李隆基喜歡興慶宮,從蜀地回來就住在那兒。肅宗時而從夾城來興慶宮,太上皇也時常去大明宮,陳元禮、高力士隨同護衛。肅宗又讓玉真公主(太上皇的妹妹)和仙媛(太上皇的舊宮人)及梨園弟子前去侍候。
太上皇經常去長慶樓,有年長者路過,前往參拜並呼喊萬歲。太上皇常在樓下擺設酒食賞賜他們,又曾召來郭子儀將軍等上樓賜宴。李輔國對肅宗說:「太上皇住在興慶宮,每日與外人接觸,陳元體、高力士給他出謀劃策,對陛下很不利。如今六軍的將士,都是在靈武護駕的有功之臣,都惴惴不安,臣不敢不讓陛下知道。」
肅宗哭泣說:「聖皇仁慈,怎能容忍他們這麼干?」李輔國對答說:「上皇本來沒這個意思,但架不住群小蠱惑。陛下應當為國家著想,把禍亂消滅搖籃中,怎能效法平民百姓的孝心呢?更何況興慶宮太暴露,不是至尊的人所居住的,皇宮戒備森嚴,接他回來居住,有什麼不可以的呢?」又下令六軍將士叩頭請願,肅宗哭泣不答。
這時恰巧肅宗患病,李輔國假傳皇上的話,迎接上皇游西內宮,李輔國率射生手五百騎,亮出刀刃攔道上奏說:「皇帝因興慶宮地勢低洼,迎奉上皇遷居西內宮。」上皇聽了,驚慌得幾乎掉下馬來。
高力士說:「李輔國休要無禮!」喝令他從馬上下來。高力士因此而宣諭上皇的話:「諸將士好自為之。」將士都收起兵器再拜呼喊萬歲。高力士又叱責李輔國,二人一同拽住上皇的馬韁繩,護衛著去西內宮,侍衛兵才老等數十人,陳元禮、高力士都不許留在上皇左右。李輔國便與六軍大將,穿素色衣服晉見皇帝請罪。
肅宗說:「卿等防微杜漸,是為安定社稷,有什麼可懼怕的?」刑部尚書顏真卿,領頭率百官上表,請問上皇起居的情況。李輔國討厭他,上奏皇帝把他貶為蓬州長史,高力士流放幽州,陳元禮勒令退休。重選後宮百餘人,以備西內宮掃除之事。令萬安、威宜二公主(都是上皇的女兒)侍候衣食。
上皇心情不快,便不吃葷不進食,逐漸得了病。肅宗開頭幾天還親去請安,後來自己也身體欠安,只打發人去問候,肅宗這才有點清醒過來,開始討厭李輔國,想幹掉他,又怕他手握兵權,竟下不了決心。重見太上上皇李隆基遷居西內宮的頭幾天,肅宗還每天去請安,後來逐漸減少,十天也不去一次。
一日,山裡人李唐晉見皇上,皇上正抱著小女兒玩耍,對李唐說:「朕無時無刻不在思念上皇,你不要怪我。」李唐對答說:「太上皇想見陛下,那思念也同陛下對於小公主一樣。」
肅宗潸然淚下,但因懼怕張後,一直不敢去西內宮看上皇,從此才開始去見。
輔國專橫開始時張後與李輔國內外呼應,專擅朝政,後來兩人產生裂痕。內射生(唐肅宗至德二年,選拔善於騎射的人,成立衙前射生手千人,也稱供奉射生官、殿前射生手)讓程元振站在李輔國一邊。肅宗病重,張後召見太子對他說:「李輔國久握禁中兵權,與程元振陰謀作亂,非殺掉不可。」太子哭道:「陛下病得很厲害,不告訴他就殺掉李輔國,必定惹皇上大怒,恐怕皇上受不了。」
太子走了,張後召來越王李系(肅宗次子),選拔宦官發給兵器,去誅殺李輔國。程元振發現了他們的陰謀,秘密報告李輔國,李輔國擠兵送太子去飛龍殿,搜捕越王李系,遷張後到別殿。當時肅宗在長生殿,使者逼張後下殿,宦官、宮人作鳥獸散。
第二天皇上就死了。李輔國等殺死張後和李系,並拉著太子李豫素服與宰相相見,於是即皇帝位。李輔國恃功驕傲,更加飛揚跋扈,對皇帝明說:「大家都老實地待在禁中,外邊的事情聽我老奴處理。」皇帝心裡不服,但因李輔國兵權在握,表面上還得尊敬他,稱他為尚父而不叫名字,不論大事小情,都要請示李輔國,群臣出入,也都要謁見李輔國,李輔國也坦然處之,他竟然如此驕橫。
代宗即位後,夜間派人進入李輔國的卧室,殺了他並偷走他的腦袋和一支胳膊離去。這是因為皇上認為李輔國有殺張後的功勞,所以不想很張揚地殺他。唐德宗秘聞假冒太后唐代宗的母親沈氏,吳興人,安史之亂陷於賊軍,下落不明。代宗即皇帝位,派使者四齣尋找,沒有結果。於是就簽署封冊遙上尊號,皇上手捧封冊,欷不已,左右沒一個不掉淚的。
中書舍人高彥,請示分派沈家的人,去訪求太后。皇帝下詔用睦王李述(皇帝的弟弟)為奉迎使,沈家四人為判官,分頭去尋找。
當初高力士有個養女,寡居東京,很能談宮中的事,有人猜測她就是沈太后,便到使者那裡報告情況。皇帝知道大喜,派宦官、宮人去驗看,年齡、相貌很像。聽高氏說實際不是太后,驗看人懷疑她,強行迎入上陽宮。皇上打發宮女,帶上御物去供養侍奉。高氏見狀頗為動心,便改口說她是太后,驗看人快馬加鞭入奏朝廷,皇上大喜。群臣入朝道賀,下詔主管官員草擬儀式迎接高氏。
高氏的弟弟高承悅怕因此而得罪,馬上陳述事情的來龍去脈。皇上令高力士的養孫樊景超前去複查,樊景超對高氏說:「姑姑為什麼要把自己置於死地呢?」然後大聲叫道:「有聖旨到,太后是假的!」高氏說:「我被人強迫,不是自己要這麼乾的。」然後用牛車拉她回家。皇上怕以後的人不敢說話,沒有怪罪任何人,寧可受人欺騙,總懷著找到的一線希望。但是一直到皇帝駕崩,也沒有消息。
父子如初
唐德宗時,幽郜國大長公主的女兒,是太子李誦的妃子。皇上對她特別厚愛,宗族親戚都嫉妒得要命。公主女一向不檢點,李升等人多次出入她的府第,有人告她淫亂,並且為她驅邪。皇上聽說大怒,把她幽禁在宮中,流放李升到嶺南,嚴詞責備太子,太子害怕,請求與妃子離婚。皇上便召見李泌告訴他此事,並且說:「舒王近日已長大成人,他為人孝順、友愛、溫和、仁慈。」
李泌說:「陛下只有一個兒子,為何要廢子立侄?再說陛下親生的兒子都信不過,更何況是侄子。舒王雖然孝順,從今陛下應努力,不要寄希望於舒王的孝順了。」皇上說:「你不愛皇族的人嗎?」
李泌對答道:「臣只愛家族,因此不敢不有啥說啥。如果怕陛下發怒,違心附和,陛下明天后悔,一定責怪臣說:『我只用你一人為宰相,有事不極力進諫,以至於此,非殺了你兒子不可。』我老了,余年不足惜,若冤殺臣的兒子,使臣以侄子為後嗣,臣不知道還能享受子孫的祭祀嗎?」說著就老淚縱橫。
皇上也哭泣說:「事已如此,如何是好?」李泌對答說:「這是大事,希望陛下三思而後行。自古父子互相懷疑,沒有不亡國的。況且陛下不記得建寧事件嗎?」皇上說:「建寧叔實在冤枉,是肅宗性子急造成的。」李泌說:「臣昔日為建寧之事,曾要求辭職回家,發誓不再留在天子身邊。不幸今日又成了陛下的宰相,目睹太子的事,況且那時先帝常懷畏懼,臣辭職的那天,誦讀《黃台瓜辭》,肅宗因後悔而流了淚。」
皇上說:「這些我事先都知道了。」停了一會兒,又說:「貞觀、開元兩朝,都曾改換過太子,怎麼沒亡國?」李泌說:「承乾謀反的事被發覺以後,太宗讓他舅舅和朝臣幾十人審訊他,事情才真相大白。但當時評論的人,還說陛下不失為慈父,使太子得終天年。太宗聽了他的話,並廢掉魏王李泰。陛下既然知道肅宗性急,而建寧冤枉,那麼希望吸取肅宗失誤的教訓,暫緩幾日,理出問題的頭緒,必然知道太子沒什麼不對啦。如果有蛛絲馬跡,願陛下仿效太宗的做法,連舒王一起廢掉,而立皇孫,那麼百代之後,據有天下的人,還是陛下的子孫。
至於武惠妃陷害太子瑛兄弟,並殺死他們,海內的人都為他們喊冤叫屈,永遠應當引以為戒鑒,這怎麼可以效法呢?況且太子住在少陽院,未曾接觸外人,參與外事,怎能與他人合謀?那些陷害人的人,詭計百端,雖有字據,如晉愍戰甲穿在裡面,如太子瑛,尚不可信,何況因妻子的母親而受連累呢?幸虧陛下告訴我,我敢以李氏宗族的身分擔保太子。如果讓楊素、許敬宗、李林甫之流接受此聖旨,早已到舒王那兒去,圖謀定位太子的功勞!」
皇上說:「這是朕的家事,沒想到你這麼賣力爭論。」李泌說:「天子以四海為家,臣今任宰相重任,四海之內,有一物不得其所,臣不能辭其咎,何況面對太子的冤屈而不置一辭,臣的罪過就更大了。」
皇上說:「為了你,這事先放下,明天早晨再考慮吧。」李泌叩頭哭泣說:「如此這般,臣知道陛下父子和好如初了。但陛下回宮後,應當好好想想,不要把這個意思透露給外人,若透露出去,那些人都想假手立舒王立功呢,太子就危險了。」
皇上說:「你的意思我都知道了。」李泌回家,太子派人謝李泌說:「若實在沒救,我先自己服毒藥怎麼樣?」李泌說:「請不必多慮。願太子孝敬皇上,如果我李泌沒了,那事情就麻煩了。」
隔了一天,皇上打開延英殿,單獨召見李泌,流淚說:「不是你言辭懇切,朕今日後悔都來不及了。太子仁愛孝敬,實在沒有別的話說。從今日起,軍國大事,乃至朕的家事,都應當同你商量。」李泌拜謝後,接下說:「臣報效國家已經儘力了,因太子事,臣嚇得魂不附體,不可再用,請允許臣告老還鄉。」皇上好言勸慰,沒有答應他的請求。
借吉成婚
張茂宗答應娶義章公主為妻,義章公主是德宗皇帝的妹妹。還未成婚,張茂宗的母親就去世了,她留下遺言請求讓兩人完婚,皇上首肯了。拾遺蔣艾上書說:「古來有守喪期間上戰場打仗的事,沒聽說附馬穿喪服娶公主的。」皇上說:「人間多有借紅白喜事成婚的,你為什麼堅持己見?」蔣艾對答說:「婚喪嫁娶,是人生的大事,吉凶不可褻瀆。尋常百姓家,不知道依禮辦事,他們的女兒孤苦貧窮,沒有依靠,或者有借吉事嫁人的,沒聽說男子借吉娶媳婦的。」
皇上不高興,命令定下嫁娶的日期,終於使二人成婚。劫奪民物德宗剛即位時,凡是宮內要購置的東西,必須由官吏做主,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等到了晚年,用宮監管這件事,叫做宮市。設置白望(唐代宦官在民市中採購,往往左右探望,強取民物,給很少的錢,或乾脆一個子兒不給,人稱白望)
幾百人,強買人貨物,用紅紫色染舊衣,撕一塊破絲綢給人家,還要向買主索要跑腿錢,名叫宮市,其實是劫奪人間的財物。曾經有一個農夫,用毛驢馱柴禾路過,宦官聲稱宮市要買下,又索要小費。農夫說:「我上有父母,下有老婆孩子,就等這買米下鍋,眼下把柴禾給你,不要錢就回家你還不答應,我只有死路一條了。」於是便大罵宦官。
街頭上巡察的小吏抓住農夫,報告給上邊,皇帝下詔廢黜那個宦官,賜給農夫十匹絹,但宮市中不法行為依然不改,諫官、御史三番五次地進諫也不聽。徐州刺史張建封,入朝詳奏,皇帝才加以採納,拿此事去問判度支蘇弁,蘇弁秉承宦官的旨意,對答說:「京城裡遊手好閒者數萬家,沒有謀生手段,所以要仰仗宮市供給。」皇帝竟然聽信,因此凡是有告宮市的,一概排斥不聽。
推薦閱讀:
※上古秘聞—我所知道的巫道仙(12)
※吐真葯的黑色秘聞
※周恩來平祖墳和生母屍骨失落秘聞
※川內優輝的八大秘聞:2018波馬冠軍背後的故事!
※邵氏王國秘聞:四子女無人願繼承 疑因方逸華|方逸華|老天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