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歷史學系:口述系史:鄭樑生主任訪問紀錄!
鄭樑生主任於歷史學系辦公室與訪談人吳大昕合影一、首先想請問老師的成長環境?答:我出身於農家,從小就學務農,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種田,從五年級起幫人家插秧、除草。別人每逢寒暑假在玩,我則下田工作。直到現在我都沒停過農務。當初因家父認為種田一行可學的很多,而且萬一我失業了,還可以回家務農,我打算從明年開始再務農。我赴日回來以後至目前都種兩甲田,還絕對不是名義上的,我是帶頭去做,這對身體健康有幫助。剛才我們一起爬樓梯上來就知道,雖然我已六、七十歲了,你們不見得比我跑得快吧!二、請問老師的求學歷程(尤其是日據時代的求學情形)以及當時的教育方式與現在的教育方式有何差別?答:我在日據時代是於虛歲八歲時入學,我們那時候讀書和你們現在不一樣,我們過去讀書的時候,老師訓練我們應對進退之禮節,要怎樣對待人,怎麼樣做事情,連桌子要怎麼抹﹐如何打掃都要學。讓我們做事情養成獨立的習慣,並且非常重視禮貌問題,注重人倫關係及師生之間的關係,不會像現在部分年輕人沒大沒小的。當時也教我們做人要講信用,要遵守時間。答應別人的事情,不論有什麼困難都一定去完成,與人約定了時間就要準時赴約,萬一趕不上就要設法聯絡。 另外,像我現在都是利用星期天做田事,太陽還沒出來就吃早飯。在學校時也一樣,如要上班﹐七點就到學校了。我在小學教過七年的書,中學也教過九年。我在小學教了七年之後保送師大,師大畢業以後在中學教書,我也當過教務主任,也有機會當中、小學校長。但後來我到日本去,是因為我不願意擔任行政工作。我覺得現在的行政工作跟過去不一樣,要做的不只是學校的事情,還得要應付民意代表。我討厭對民意代表卑恭屈膝,這種行徑與我個性不合。三、請問老師是在怎樣的因緣際會之下來到淡江歷史學系?以及為何轉向歷史學的研究工作?答:那是因為當我想到日本進修時,我師大的老師問我會不會日文,我說稍微懂一點。他說:既然如此,何不研究日本問題。因為那時候 很少有人研究日本問題,所以他才給我這個建議,而我就接受了他的建議。若問我為什麼研究中日關係史,是因為中國人太不了解日本,也因為不懂所以往往會吃虧。從甲午戰爭開始一直到現在都有許多不如人家之處﹐我們似乎不太了解人家。如果你們翻開日本當時的檔案資料,便會發覺在甲午戰爭前夕,滿清政府的軍隊還沒有派出,日本政府就已經知道中國要派那一個部隊,包括人員所在都已經探聽得一清二楚。相對的﹐滿清當局竟連人家要發動戰爭了都還不曉得,像李鴻章、袁世凱那些人就是如此,戰爭還沒開打就已失去先機。戰爭還未發動以前人家就已經計劃好要如何戰勝中國,而中國卻茫然不知。後來的日俄戰爭中國會變成戰場﹐華北的一連串失利,應與不太了解日本有關。中日兩國那麼接近,說不定那一天中日兩國又會發生爭執,那個時候怎麼辦?幾年前有一個電視臺計劃報導中國文化的薪傳,打算探討中國文化傳到日本以後的情形。他們拿計劃書給我跟一位宋教授看,我們覺得他們完全不了解,該講的都沒有在他們的計劃書裡面,擬請當顧問的人完全都不是研究相關問題的,而日本方面的顧問也不是研究中國文化的,這要如何請他們提供意見?不僅如此,他們還把忽必烈東征一事列入薪傳。我們就告訴他們,這算是侵略人家,還談什麼薪傳不薪傳,一旦報導出來,日本方面會如何反應?連忽必烈東征也認為是文化東傳的一部份,所以我們就告訴他們若要報導,就要講求正確、深入,否則就不要做。所以你問我為什麼研究?主要就是要了解人家。我鼓勵你們去讀日文,並非我是親日派,日文是一種工具,運用工具以了解日本,和親日與否完全是兩回事。 我從日本回來以後就鼓勵同學去研究各種問題。過去我在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東吳大學日文系教了幾年,曾鼓勵他們研究日本問題,可是真正研究歷史、政治關係的很少。四、我們知道老師的著作極多,請問老師如何找資料及利用時間?以及為何會研究中日關係史?答:凡是有關的資料都要收集!像甲午戰爭的肇始絕不是一八九四年,甲午一戰只不過是日本整個大陸政策中的一個環節。所以甲午戰爭雖於明治二十七年(一八九四年)七月開始,可是資料必須要從一八六八年前後開始蒐集。而且資料的蒐集不僅是中國和日本的,因此事與當時的朝鮮、英國、美國、俄國等國家都有關,所以這些國家的資料也都要顧及。國際關係的發生絕對不會只是當事兩個國家之間的問題。例如:日俄戰爭後美國想在東北分一杯羹,這就與中國有關。至於日俄戰爭發生的原因就牽扯到朝鮮問題,算是甲午戰爭的延續。談到中外關係史的研究,在過去,只要當事兩國的資料就可以了。可是現在不同,應站在整個世界的大環境來看該兩個國家之間的問題。現在的歷史研究也是進步了。五、老師曾在中央圖書館(現改稱為「國家圖書館」)工作過,能談談心得嗎?答:我從日本回來的時候,中央圖書館的館長正要找人整理日文書籍和資料,因為當時的日文書沒人整理,要我去幫忙整理。當時的中央圖書館在植物園,植物園所在地就是以前的神社。日文書籍的整理看似容易,實際上卻沒有那麼簡單,我一個人上上下下搬動過好幾百次!經過不斷的整理、蒐集、購買﹐方纔具有目前之規模。其中最主要的除購買外,就是私人的捐贈。過去買的都是學術性的、具代表性的,目前則未必如此。六、我們知道老師曾擔任本系系主任,想請老師談談當時擔任系主任的概況。答:我過去擔任系主任的時候曾經要同學組織讀書會,在晚上研讀《史記》,請老師給你們指導。另外,我也主辦與外校歷史學系合辦的論文研討會,辦到第七屆。當時我認為,我要你們學生讀書的話,要有書給你們讀,如果沒有書,我也不好意思叫你們讀。所以曾經花了不少錢買了七、八千冊書,其中有一批是花了不少錢買的大陸資料,那也是要給你們作參考的。七、想請問老師大陸方面研究日本歷史與我們比較起來如何?答:臺灣的研究水準比較好,因為大陸方面受到經濟上的限制,要看書沒那麼簡單,要在繫上借一本書要花不少時間,也會受到各種限制。八、請問老師對於歷史的研究方向有何建議?答:可以研究的問題太多了,從政治、經濟及文化各方面出發都可以,以一個問題為中心逐漸擴大,年代亦延伸之。過去的研究是注重事件發生的原因,現在的研究則除過去所注重之各種事項外,還要顧及各該事件所造成的影響。所以作學問的時候,就先定一個範圍,且必須在問題中從各方面、各角度來看,這樣才能夠變成專家。否則你從先秦寫到中華民國,不管你寫得如何多,人家也不會視你為專家。像在日本有人研究遼史,就是一輩子研究遼史,如研究遼史的島田正郎,像他這樣研究的話,就絕對沒有人會超過他。你們如果要走學術路線就要這樣做,這樣才會變成專家,學術上才會有你應該有的地位。九、最後請老師談談對繫上同學的感覺與期許,以及對繫上的建議。答:我覺得你們現在應該是要好好的讀書,因為你們既然是從初中、高中辛辛苦苦考試進來,那應該要好好的讀書啊!不讀書你要做什麼事?有學生告訴我,他沒有辦法上課,因為和打工的時間衝突,我認為這根本不是讀書人該有的態度。打工的目的我看是為了享受,並不是生活過不去。讀書人最節省經費的方式就是讀書,不要想其它的事情,讀書不用花錢嘛!我在日本讀書的時候,我從來都不出去。因為在日本生活費既貴,而且也沒有時間。你們現在讀書輕鬆很多,我那個時候日本老師要我一週交一篇報告,一週看一本書。而我一學期頂多給你們兩份報告,你們還覺得有困難。我鼓勵你們讀書,這等於是投資啊!除英文以外,我在當系主任時就極力主張你們要讀日文,讀日文等於增加一種工具,但日文並不是讀一年就可以了,你們應該再接下去,可以上日間部的日文啊!而且可以去買日文的故事書來看。 我的日文基礎也是以前看小說打下來的,日文小說少說也看了好幾百部,且以前的日文比較難,戰後的日文就好學得多。要學語文就要好好下功夫。最重要的就是讀書靠自己,老師扮演的角色只是告訴你方法,你自己不看也沒辦法。讀書沒有捷徑,要下苦工。現在我一天最起碼讀十個小時的書,除工作以外,自己都要控制、安排好時間。 (* 鄭樑生教授為第八任系主任)
推薦閱讀:
※86版《水滸傳》與原著相比有哪些刪改的地方呢?
※歷史上五大草莽英雄 (組圖)
※司馬遷寫的《史記》是真正的歷史嗎,你如何看待?
※博彩公司意外開出歷史相同賠率 莫非這是在預測本場賽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