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故鄉殷墟印象(三)
殷墟宮殿區馳名中外,是世界文明古國中最著名的「古典城邦」之一,50餘座建築遺址分「宮殿、宗廟、祭壇(甲、乙、丙)」三組,宏偉壯觀,另外還發現鑄銅遺址等。宮殿區出土大量的甲骨文、青銅器、玉器、寶石器等珍貴文物。殷墟文物有的是華夏之最,有的是世界之冠,蘊藏著殷代先民們的創造、智慧和卓越的技能。考古專家評價,殷墟「發掘著一個典型的奴隸社會」,具有「都市、文字和青銅器三個要素」,「是一個燦爛的中國文明」。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先生賦詩云:「洹水安陽名不虛,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創始,」「觀此勝於讀古書」。
您現在看到的這件青銅器,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製品。司毋戊鼎1939年從王陵區出土,通高1.33米,長1.10米,寬0.78米,重達875公斤,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所發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銅器,是我們的國寶。如此大的重器,澆鑄起來特別困難。據估計製造這樣的重器需要明確的分工和協作,從煉銅的澆鑄,從制模到拆范需要130多人同時施工。青銅器中,銅、錫、鉛的含量比例,與現代所鑄青銅中銅、錫、鉛的比例基本相同中,我們可以想像當時冶煉技術是何等的高超。鼎最開始的作用只是一口煮肉用的鍋,到後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逐漸變成了權力的象徵。
殷墟王陵區出土的司母辛鼎是次於司母戊大鼎的青銅禮器,此鼎造型龐大雄渾,紋飾精美細膩,同樣是中國青銅器文化中的瑰寶,美術史上的璀璨明珠。其鑄法先進,青銅器配方之科學,令當今冶金專家為之嘆服!鑄造這樣的重器,需要高度的技藝和組織勞動的經驗。已有不少學者指出,這件巨大的青銅方鼎反映了商代奴隸制的發達和人民高度的創造能力。
母辛宗即是婦好,那麼婦好是何許人也?婦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她能文能武深受武丁寵愛,多次參與國家大事,為武丁的江山社稷立下汗馬功勞。據甲骨文記載,她多次率兵東征西戰,最多的一次竟帶兵13000多人,不少男性都歸她指揮。婦好有一次率軍征伐巴方,由於她運籌帷幄,事先在一個地方設下埋伏,配合正面的進攻,打了一個漂亮的伏擊戰。婦好不僅能率兵征戰,還能主持重大的宮廷祭祀,在王室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由於連年征戰,婦好終因積勞成疾,先於武丁而亡。武丁很悲痛,破例將她厚葬於宮殿區內,並在墓坑上精築享堂,以示紀念。
殷墟以獨具風格、規模巨大、規劃嚴飭的宮殿建築和商王陵墓體現出恢弘的都城氣派而卓絕一時;以製作精美、紋飾細膩、應用廣泛的青銅器而聞名中外;以青銅冶鑄、玉器製作、制車、制骨、陶器、原始瓷器燒造等高度發達的手工業而享譽世界;以造字方法成熟、表現內容豐富、傳承有序的甲骨文而在世界文明史上獨領風騷。殷墟豐富的文化遺存從各個方面反映出中國古代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是華夏先民對人類社會發展做出的突出貢獻。因此,一個世紀以來在殷墟的發現和發掘,不僅使殷墟成為中國近現代考古學的搖籃,而且為湮滅了3,300年的殷商文化,提供了一種獨有的、歷史的和科學的見證。
殷墟車馬坑-----中國古代最早的車馬實物和道路遺迹
古文獻中說夏代就發明了車,但是至今未發現夏代車的遺存。殷墟考古發掘的殷代車馬坑(含本苑展廳陳列的6座在內)是華夏考古發現的畜力車最早的實物標本。它與本苑的宮殿建築遺存一樣,是我們的鎮苑之寶。在車馬坑最南邊的,就是殷代的道路,這上面很清楚地顯現有車轍,道路比較寬,除有兩道車轍以外還有人行道。這裡陳列的道路遺存,是在航校南地發掘的,由此可見,殷商時期交通,包括車子和道路,都是比較發達的。
在建國以後出土大量甲骨文的同時,婦好墓的發現,也著實讓所有考古工作者為之振奮。婦好墓在宮殿區的西邊,現在讓我們參觀一下中國第一位將軍的墓葬。
婦好墓位於丙組基址西南,是1928年以來殷墟宮殿宗廟區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也是殷墟科學發掘以來發現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員墓葬。該墓南北長5.6米,東西寬4米,深7.5米。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辭稱為「母辛宗」的享堂。在這裡出土了大批隨葬品共計1928件,計有:青銅器400多件,玉器750多件,骨器560多件,以及石器、象牙製品、陶器、蚌器、海螺、海貝等,簡直就是一個商代文物博覽會。更重要的是在出土的青銅器中,有不少都鑄有婦好「二字的銘文,甚至在一件兵器上也有」婦好「的名字,學者們經過研究,得知這就是在甲骨卜辭里出現過200多次的武丁的妻子婦好。
(續完)
推薦閱讀:
※伊犁印象(之一)——賽里木、夏塔、喀拉峻風光
※明朝印象之四:崇禎
※【國際旅遊】印象英國(4)
※旅遊印象之:海龜島
※【滁州印象】老滁州的最後一條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