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收購KUKA能說明中國製造戰勝了德國製造嗎?
2017年1月6日,中國白色家電巨頭美的公司完成要約收購全球工業機器人領導者KUKA集團股份的交割工作,高大上的KUKA成了土鱉美的旗下子公司,而這起收購案也引起了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的注意,當然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並沒有否決這項收購,但足以可見KUKA這家世界著名企業被中國企業收購帶來的震撼效果。那麼美的收購KUKA有什麼重要意義?能不能代表中國製造企業開始崛起,可以在某些領域戰勝德國製造呢?
美的收購KUKA
再看看近幾年其它幾個有代表性的收購,2005年聯想收購IBM PC事業部,2010年吉利完成對福特旗下的沃爾沃全部股權收購,2012年三一重工收購收購普茨邁斯特100%股權,2016年海爾完成對通用電氣GE的家電業務,每一項收購都可以是看作一枚重磅炸彈,國外工業領域的巨頭不斷被中國企業收購。而上面提到的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會時不時跳出來干擾收購的進行,比如三一重工在收購幾座美國的風力發電廠時,被CFIUS中止,原因是距離軍事基地太近。也就是說美國這個無賴國家一旦認為收購會對其利益造成損害,那麼可以中止收購,哪怕是外國企業,如果是在美國有業務也要接受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的約束。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這些收購影響之大,有時會被上升到國家層面。
今天的主角之一KUKA於1995年建立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奧格斯堡,是世界領先的工業機器人製造商之一,與瑞典ABB、發那科(FANUC)、日本安川(YASKAWA)並稱全球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也是德國「工業4.0」代表企業。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2015年統計,庫卡機器人在汽車製造領域的市場份額全球第一。德國製造在中國人的眼裡就是高端、高品質的代名詞。在德國大眾和上海汽車合資成立上海大眾(現已改名為上汽大眾)後,德國汽車製造業依賴中國這個超級市場賺的盆滿缽滿。
汽車焊裝車間的KUKA機器人
德國的車企大眾、賓士、寶馬、奧迪紛紛在中國合資建廠,成為中國市場最大的贏家,而同時,像博世、采埃孚等汽車配套企業也隨之一起獲得了豐厚的利潤。通常,德國車企與德國本土供應商在全球往往有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優先採購德國供應商的技術和設備。像KUKA機器人,首先其技術實力在業內首屈一指,KUKA機器人和德國乒乓球運動員波爾的乒乓球比賽也讓吃瓜群眾一飽眼福,另外,而德國的車企大眾、賓士、寶馬、奧迪生產線上大部分也都是KUKA機器人,這些足以讓KUKA衣食無憂。
KUKA機器人正在打乒乓球
實際上歐美國家之所以保持發達國家水平,很重要的一點是長期對中國等發展中國家進行技術封鎖,通過壟斷先進技術,達到高額回報,這也是歐美企業剛來中國時利潤驚人的原因,壟斷了技術就掌握了定價權,這實際上是一種不對等的交易。但反過來想,人家壟斷技術也是理所應當,像KUKA這種都是百年企業,辛辛苦苦研究出來的核心技術怎會拱手讓人。
再看看中國企業,中國製造業起點低,一開始只能仿造,品質也不好,也許這也是德國人放心在中國建造合資工廠的原因吧,他們當然有自己的小算盤,不給你核心技術,還要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但是中國人是何等的聰明,慢慢的掌握了一些技術,而一旦中國人掌握了技術,那麼相應的價格會成倍的下降,歐美企業的利潤也會成倍下降,這在汽車領域可謂是比比皆是。
中國作為一個擁有龐大市場的國家,相較於歐洲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國內市場特別大,能夠在國內市場佔據一席之地那麼就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美的在白色家電領域成為巨頭,這不得不感謝中國市場的龐大,當然能在自主品牌做大,也說明美的還是有自身的優勢。而中國企業往往喜歡大而全,喜歡什麼都做,但卻沒有精益求精,這一點與專註的德國人不同,德國人或者德國企業往往能夠專註於一個領域深耕,但結果是大而全的中國企業卻把小而精的德國品牌收購。
但收購併不意味著完全戰勝,至少在技術上我們還處於追趕階段,而中國企業其實也是希望通過收購有實力、有技術的外資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因此,切不可被一兩件收購案例所帶來的喜悅沖昏了頭腦,中國製造業還要很長路要走,中國企業只不過是依賴中國市場積累了一定資本,中國製造要向高端製造轉型,要擁有世界領先的核心技術,比如飛機發動機、晶元、生物科技等高端製造技術,那才是真正的製造強國。
推薦閱讀:
※中國汽車將成為中國製造的最好的名片
※入圍"中國製造之美",這款檯燈要怎樣做
※紀贇:「中國製造」如何擺脫惡名
※官方通知!沒貼MADE IN CHINA,貨被扣,客人無法清關
※石齊平:「一帶一路」是中國版的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