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吐不快 | 作為一種身心療法,氣功抗癌仍需進一步研究
因一些負面事件影響,有一段時間人們「談氣功色變」。但其實氣功作為一種身心療法,在癌症康復領域內的應用有很多值得去挖掘的地方,仍需加強研究。
全球癌症病例呈現迅猛增長態勢。隨著發病率和死亡率越來越高,癌症正成為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首要的死亡原因和一個全球性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
癌症患者因病痛影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診斷、治療、治療的副作用等共同構成了患者的心理壓力源,焦慮與抑鬱在腫瘤病人中普遍存在。
即使經過治療後已經完全清除了病灶,複發、轉移與死亡的威脅,手術、放化療引起的身體殘缺與併發症,社會、家庭、職業角色的變化,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帶來的疲勞感、睡眠質量差、食慾不佳等問題都給癌症患者帶來巨大的困擾,而這些僅僅靠藥物是遠遠不能解決的。氣功作為一種身心療法,在癌症康復領域內的應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氣功對癌症康復有優勢
氣功起源於中國,是祖國醫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包含行氣、存思、導引、按摩等豐富的內容,與中醫理論也息息相關,歷代醫家中精於氣功者甚多,很多醫家也在臨床上建議病人練習氣功以促康復。氣功療法具有安全無副作用的特點,並且在調理患者身心狀態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已經受到世界各國科研人員的關注。
氣功在癌症康復領域的臨床研究已涉及醫學氣功、郭林氣功、吉隆坡氣功、八式太極、簡化24式太極、簡易太極等。
2014年美國腫瘤臨床學會發布的《美國成人癌症倖存者疲勞的篩查和管理指南》里提到了氣功,但指出仍需進一步的研究。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路於2015年2月27日出版的第一版《腫瘤學臨床實踐生存指南》里則明確把正念、瑜伽、太極列入指南。在我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標準化項目《直腸癌(中醫臨床診療指南)》的最新修訂中,在中醫調護的部分,首次將「適當行太極拳、氣功及導引等輔助治療」列入指南。
氣功抗癌研究仍需加強
目前,氣功在癌症康復領域內的臨床研究仍處在早期階段。氣功在癌症康復領域的臨床研究仍存在著研究數量少、內容分散性大等問題。另外,現有研究中觀察指標及其測量工具、統計學方法也存在著差異,所以,要進行全面的Meta分析仍需更多可供比較的臨床研究數據。並且,已發表的臨床研究文章,大多來自於美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也有貢獻,但來自中國的研究並不佔優勢。
將氣功結合進癌症防治的正規進程中,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答。比如,在癌症高風險人群中氣功鍛煉能否降低發病率?什麼樣的功法對怎樣類型的癌症病人會有受益?在疾病什麼階段可以受益?會有怎樣的受益?通過氣功療法鍛煉後已知生物學指標的變化與其他身心療法(比如正念)已經揭示的結論是否一致?是否可以證實生物學指標的變化可以降低癌症的複發、轉移的風險,延長病人的生存時間?培養癌症康復領域的氣功師需要怎樣的知識結構與經驗?如何培養足夠的具備資格的氣功治療師以滿足全國甚至全球的需要?
當前,氣功在國際上受到廣泛的關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機遇與挑戰並存。面對高發的癌症人群,無論是為滿足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還是為進一步激發中醫學原創優勢,都有必要深入、廣泛地開展醫學氣功在癌症康復領域的研究,造福人類。在氣功療法的科普宣傳中,應該特別注意向公眾傳達出準確、客觀的信息,避免因誇大氣功療效而誤導公眾,造成不利於氣功事業發展的局面。
作者:楊晨光 陝西省中醫醫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