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唯心主義

電碼符號A = - N -= B -=== O - - - C -=-= P =- -= D -== Q - -=- E = R =-= F ==-= S === G - -== T - H ==== U ==- I == V ===- J =- - - W =- - K -=- X -==- L =-== Y -=- - M - - Z - -== 數字 電碼符號 標點符號 電碼符號 1 =- - - - ? ==- -== 2 ==- - - / -==-= 3 ===- - ( ) -=- -=- 4 ====- - -====- 5 ===== 。 =-=-=- 6 -====     7 - -===     8 - - -==     9 - - - -=     0 - - - - -   唯心主義 哲學上的兩大基本派別之一,與唯物主義對立的理論體系。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精神、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即物質依賴意識而存在,物質是意識的產物的哲學派別。舊譯觀念論。蒙昧時代的靈魂不死的觀念和萬物有靈的觀點,隱含著精神可以脫離物質的臆想,是唯心主義的萌芽,哲學唯心主義是在生產力的發展造成了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對立,剝削階級中的一部分人有閑暇專門從事智力活動的時候產生的。 唯心主義可以區分為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兩種基本類型:主觀唯心主義的特徵,是虛構出某種脫離物質、脫離人的肉體的「自我」,並把它當成唯一真實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主觀唯心主義認為萬事萬物都是「我」的感覺、觀念、意志、情感等等的產物,沒有「我」就沒有世界。如在中國,宋代的陸九淵認為,「萬物森然於方寸之間,滿心而發,充塞宇宙,無非此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明代的王守仁認為,「人者,天地萬物之心也;心者,天地萬物之主也。心即是天,言心則天地萬物皆舉之矣。」「心之本體無所不賅」,「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心外無義,心外無善」。在西方,18世紀英國的貝克萊認為,物質是「不存在的實質」,「感性實物」是「觀念的集合」或「感覺的組合」 , 「對象和感覺是同一個東西」,「存在就是被感知」。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德國的J.費希特認為,「自我」是自身的原因和世界的本原,「自我」周圍的現實世界是「自我」創造的「非我」。這些都是主觀唯心主義的表述。19世紀30年代以後,主觀唯心主義在西方的主要趨勢是抹煞哲學的基本問題,宣稱物質與意識何者是第一性是無意義的問題,而以「經驗」、「要素」、「事件」、「心理的東西和物理的東西」等「中立」的名詞取代物質和意識的科學概念,自稱為超越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之上的「新」哲學,如實證主義、新康德主義、馬赫主義、實用主義、新實在論等。還有些主觀唯心主義流派把意志、情感說成是第一性的東西,宣揚非理性主義,如唯意志論、存在主義等。 客觀唯心主義的特徵,是虛構某種脫離物質、脫離任何個人的「客觀」精神,並把它當成萬物的創造者。在中國,西周時代的天命觀是具有初步理論色彩的客觀唯心主義。漢代董仲舒的神學目的論是系統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他認為「天」是「百神之大君」 ,「萬物之祖」 ,「萬物非天不生」;三綱五常的封建秩序是「天」有意志有目的安排的。魏晉玄學把神秘的精神實體作為萬物的本原。王弼認為「萬物皆由道而生」,而「道」是「無狀無象,無聲無響,故能無所不通,無所不往」的獨立存在的精神。宋代的朱熹認為「理」是天地萬物的創造主,「未有天地之先,畢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無此理,便亦無天地,無人無物,都無該載了。有理便有氣流行發育萬物」。在西方,古希臘柏拉圖的理念說是最早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他認為「理念」世界是唯一真實的存在,由具體事物構成的「感性世界」則是由「理念」派生出來的不完善的「摹本」或「影子」。歐洲中世紀的托馬斯主義和實在論也是客觀唯心主義的體系。近代最大的客觀唯心主義代表是G.W.F.黑格爾,他認為「絕對精神」是宇宙的本原和基礎,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現象都是「絕對精神」在自我實現、自我認識的辯證發展過程中的外部表現。現代客觀唯心主義的主要流派有新黑格爾主義、新托馬斯主義、人格主義等。 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兩者都把虛構的脫離物質的意識當作現實世界的本原,在這一根本點上是一致的,兩者在唯心主義哲學體系內部也往往互相混雜或交錯。唯心主義能夠長期存在根源之一在於人的認識過程本身包含著陷入唯心主義的可能性。人類最初的、最簡單的抽象中就存在著認識的二重化和唯心主義的可能性。唯心主義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它的產生、發展還有一定的社會根源。在階級社會中,階級利益對哲學的存在和發展起最重要的制約作用,它規定哲學家概括現實和利用思想資料的傾向。 唯心主義萬歲 這個題目寫得挺納粹的,不過,我覺得納粹那種人性的瘋狂,是一種人的內在力量的爆發,有的時候,這種爆發會創造奇蹟。話說回來,這個題目寫得也挺封建的,只有皇帝才萬歲的。總之,橫豎都過不了馬克思老先生的眼。雖然我是個徹頭徹尾的唯心主義者,但是,我仍然覺得馬克思和恩格斯非常偉大,因為我比較認同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跟佛教的就比較像了。 我是唯心主義者,拿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標準來看,應該問問,是客觀唯心呢,還是主觀唯心?我都是。我一直都覺得咱們國家除了哲學系以外,其他人只學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不太明智的,換言之,是另一種形式的愚民政策,是上層建築對意識形態的鎮壓,(沒辦法,我只學過這一種哲學,所以,只能用馬哲的術語),哲學是人的思考,大家思考的模式太相似或者太封閉,缺乏開拓創新意識,比如文學批評領域,研究西方文學,就要從西方哲學下手,那麼我們一開始就學習多種哲學觀,自己去比較和選擇,才能找到自己最認可的哲學,也就能更好地幫助一個人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高中的時候,我說唯心主義是有合理性的,被我的同桌視為大逆不道,而且她拿出政治教材,指著書上的定義一個字一個字給我讀。我當時就想,大姐,兩個人吵架,你要光聽A的,那當然A有理了,馬哲的教材要是不把唯心主義寫得荒謬絕倫,那才是最難解的悖論,要麼就是最大的笑話。反過來,如果唯心那麼荒謬,早就被唯物給滅了。我跟朋友聊天,她是個徹頭徹尾的馬克思主義者,學管理學的,我們聊天的時候基本上思考方式,還有對問題的看法,幾乎沒有相似的地方,但是都給對方打開了一個新視野,但是,我和她都是異常固執的人,恐怕也不過就是看看,自己想問題的時候還是按自己的方式。我說,唯心主義者更幸福,他們如果死了,去了天堂或者極樂世界,不僅興高采烈,而且知道生前自己的世界觀是對的。但是,唯物主義者比較可憐,如果唯物主義是真的,那麼他們永遠不知道自己的世界觀是對的,相反,如果宇宙的真相是唯心的,像高尚偉大如馬克思、恩格斯的,絕對是會見上帝的,到時候未免有點兒難過。 我的主觀唯心的思考。一個生命個體,如果他的精神不存在,那麼整個世界無論是否存在,對於個體而言是毫無意義的。比如植物人。當然,有許多人都要追本溯源地講意識的產生啊,講馬克思主義啊。但是,我始終覺得沒有個體的精神感知,就算有全世界也如同沒有一樣。我這個人就是狹隘,永遠都跳不出個體思考的小圈圈。 客觀唯心,我的宗教信仰。我真幸福,我篤信佛教,看見佛像,我那麼祥和,我為了瑣事煩惱糾結的心就平靜了。宗教的教義把我們內心和靈魂洗刷得那麼乾淨,就像我們剛剛出生的時候,我們單純得只知道哭和笑。我其實內心底里最喜歡的是公平,我覺得佛教的道理最公平,你做錯了,別以為沒有懲罰,這輩子不報應,下輩子也報應;你做了好事也一樣,好事就有好的回報。否則,看我們世界感覺真的很不公平,一想到佛教這樣簡單的道理,平和多了。另外,佛教講尊重並珍惜生命,你與世界是能交流的,我就不喜歡殺生,雖然嘴饞喜歡吃肉,但是讓我殺活的,我寧可不吃。不知道為什麼,我總有一種漂泊感,但是有了宗教信仰,我的內心更加充實和平靜,覺得精神上有了依靠,甚至很多時候感覺自己那麼無助的時候,也似乎有所依附。最有意思的是,我每次嘴饞想吃什麼的時候,保證能吃到,前幾天就想吃豆角和麻辣燙,這在韓國就跟做夢一樣,根本就別指望。可是,居然碰到了帶我去外地買的人,而且都吃到了,她也不禁感嘆:「你太幸運了,才到韓國兩個月就吃到這些東西」。最難得的是味道居然還特別正宗,雖然按人民幣來說比較貴,但是按韓國的標準還是便宜東西。還有一段時間就是很想念台灣姐姐,想她又捨不得錢打電話,居然大街上就碰到她了。我覺得真是如有神助。也可能是我這個人比較喜歡胡思亂想,也許這樣的事兒對別人來說都是理所應當的,可是一到我眼裡都變得神奇和不可思議。我常常覺得生活不是完全由自己決定的,越是長大越是有這樣的感覺。其實,就是有很多神秘、未知的力量,才讓人生豐富和有趣,才有更多的驚喜和悲情,我想起《俄狄浦斯王》,那不可抗拒的命運的神奇力量感染了多少人。但有時候覺得西西弗思那種類似荒誕命運似乎更居悲劇的震撼力,當然中國也有差不多的故事比如不停砍月桂的吳剛。 我無論如何都是一個唯心主義者。唯物主義像鋼筋水泥,生硬而冷冰冰;唯心主義像有魂的建築,代表著一種風格,或者詩意點兒說,它是「凝固的音樂」。
推薦閱讀:

馬克思的實踐唯物主義哲學的創立
冬吳相對論第103講——績效主義的陷阱
一張圖,六個金髮女郎,為何被批種族主義?
馬克思主義光輝燦爛
馬克思主義婦女觀

TAG: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