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1-3歲幼兒餵養指南

摘自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孕期、哺乳期婦女和0-歲兒童膳食指南 (2007)》

1-3歲幼兒的生長發育速率雖然較嬰兒時期有所下降,但在整個生命過程中仍然是處於高速發展的時期,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相對較高。此時幼兒的體重發育相對早於身長的發育,各項生理功能也在逐步發育完善,12~15個月時神經系統的發育完成了數量的分裂,細胞間的聯繫日益增加,髓鞘開始逐漸形成;乳牙從1歲左右開始萌出,到2.5歲前乳牙全部萌出,對食物的咀嚼功能得到加強,但尚未完善;消化道各種酶的分泌水平逐漸達到成人水平,可以對食物進行較好的消化,但是總體上幼兒對外界不良刺激的防禦性能仍然較差。 此時,母乳中營養物質含量有明顯下降,母乳分泌量也不能滿足幼兒營養需要,單純靠母乳明顯不能滿足幼兒的營養素需要,需要由母乳以外的食物提供更多比例的營養物質。從生理和心理發育角度來講,1歲以後的兒童需要開始接觸其他食物,學習咀嚼,學習進食,因此這個時期需要開始添加乳類以外的食物,並逐步實現向一般固體食物的過渡。但是,此階段兒童在營養需要和攝食能力之間仍然存在巨大的矛盾,膳食安排合理與否,既影響營養素的攝取,又關係到兒童飲食習慣的培養和行為、心理發育。因此,科學的餵養指南可有助普及合理添加輔食和斷乳(停止母乳餵養)的科學知識,幫助養護人在兒童餵養中,確保幼兒既獲得良好的營養和生長發育,又能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並相互促進,實現兒童健康成長。

1-3歲幼兒餵養指南條目: 繼續給予母乳餵養或其他乳製品,逐步過渡到食物多樣 選擇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 採用適宜的烹調方式,單獨加工製作膳食 在良好環境下規律進餐,重視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 鼓勵幼兒多做戶外遊戲與活動,合理安排零食,避免過瘦與肥胖 每天足量飲水,少喝含糖高的飲料 定期監測生長發育狀況 確保飲食衛生,嚴格餐具消毒

1. 繼續給予母乳餵養或其他乳製品,逐步過渡到食物多樣【提要】應繼續給予母乳餵養直到2歲(24月齡)。對於沒有用母乳餵養或已經斷奶的嬰兒,每日應給予不少於或相當於350ml液體奶的幼兒配方奶粉,但是不宜直接餵給普通液態奶、豆奶、成人奶粉或大豆蛋白粉等,建議首選適當的幼兒配方奶粉,或者給予強化了鐵、維生素A等多種微量營養素的幼兒配方食品。如因條件所限,不能採用幼兒配方奶粉者,可將液態奶稀釋,或用澱粉、蔗糖類食物調製,餵給幼兒。沒有條件飲用奶製品者,可用100g左右雞蛋(約2個)經適當加工來代替,如蒸雞蛋羹等。如果幼兒不能攝入適量的奶製品時,需要通過其他途徑補充優質的蛋白質和鈣質。 當幼兒滿2歲時,應逐漸停止母乳餵養,但是每日應繼續提供幼兒配方奶粉或其他的乳製品。同時,應根據幼兒的牙齒髮育情況,適時增加細、軟、碎、爛的食物,種類不斷豐富,數量不斷增加,逐漸過渡到食物多樣。

2. 選擇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提要】幼兒食物的選擇應依營養全面豐富、易消化的原則,應充分考慮滿足能量需要,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入,以保證幼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增加鐵質的供應,以避免鐵缺乏和缺鐵性貧血的發生。魚類脂肪有利於兒童的神經系統發育,可適當多選用魚蝦類食物,尤其是海魚類。對於1-3歲幼兒,應每月選用豬肝75g(1.5兩),或雞肝50g(1兩),或羊肝25g(0.5兩),做成肝泥,分次食用,以增加維生素A的攝入量。不宜給幼兒直接食用堅硬的食物、易誤吸入氣管的硬殼果類(如花生米)、腌臘食品和油炸類食品。

3. 採用適宜的烹調方式,單獨加工製作膳食【提要】幼兒膳食應專門單獨加工、烹制,並選用適合的烹調方式和加工方法。應將食物切碎煮爛,易於幼兒咀嚼、吞咽和消化,特別注意要完全去除皮、骨、刺、核等;大豆、花生米等硬果類食物,應先磨碎,製成泥糊漿等狀態進食;烹調方式上,宜採用蒸、煮、燉、煨等烹調方式,不宜採用油炸、烤、烙等方式。口味以清淡為好,不應過咸,更不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儘可能少用或不用含味精或雞精、色素、糖精的調味品。要注重花樣品種的交替更換,以利於幼兒保持對進食的興趣。

4. 在良好環境下規律進餐,重視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提要】幼兒飲食要一日5-6餐,即一天進主餐三次,上下午兩主餐之間各安排以奶類、水果和其他稀軟麵食為內容的加餐,晚飯後也可加餐或零食,但睡前應忌食甜食,以預防齲齒。 要重視幼兒飲食習慣的培養,飲食安排上要逐漸做到定時、適量,有規律地進餐,不隨意改變幼兒的進餐時間和進餐量;鼓勵和安排較大幼兒與全家人一同進餐,以利於幼兒日後能更好地接受家庭膳食;培養孩子集中精力進食,暫停其他活動;家長應以身作則,用良好的飲食習慣影響幼兒,使幼兒避免出現偏食、挑食的不良習慣。 要創造良好的進餐環境,進餐場所要安靜愉悅,餐桌椅、餐具可適當兒童化,鼓勵、引導和教育兒童使用匙、筷等自主進餐。

5. 鼓勵幼兒多做戶外遊戲與活動,合理安排零食,避免過瘦與肥胖【提要】由於奶類和普通食物中維生素D含量十分有限,幼兒單純依靠普通膳食難以滿足維生素D需要量。適宜的日光照射可促進兒童皮膚中維生素D的形成,對膳食鈣的吸收和兒童骨骼發育具有重要意義。每日安排幼兒1 ~2小時的戶外遊戲與活動,既可接受日光照射,促進皮膚中維生素D的形成和鈣質吸收,又可以通過身體活動實現對幼兒體能、智能的鍛煉培養和維持能量平衡。正確選擇零食品種,合理安排零食時機,使之既可增加兒童對飲食的興趣,並有利於能量補充,還可以避免影響主餐食慾和進食量。應以水果、乳製品等營養豐富的食物為主,給予零食的數量和時機以不影響幼兒主餐食慾為宜。應控制純能量類零食的食用量,如糖果、甜飲料等含糖高的食物以及果凍。鼓勵兒童參加適度的活動和遊戲,有利於維持兒童能量平衡,使兒童保持合理體重增長,避免兒童瘦弱、超重和肥胖。

6. 每天足量飲水,少喝含糖高的飲料【提要】水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是人體結構、代謝和功能所必需的成分。小兒新陳代謝相對高於成人,對能量和各種營養素的需要量也相對更多,對水的需要量也更高。1-3歲幼兒每日每公斤體重約需水125ml,全日總需水量約為1250-2000ml。幼兒需要的水除了來自營養素在體內代謝生成的水和吃的食物所含的水分(特別是奶類、湯汁類食物含水較多)外,大約有一半的水需要通過直接飲水來滿足,約600-1000ml。幼兒的最好飲料是涼白開水。目前市場上許多含糖飲料和碳酸飲料含有葡萄糖、碳酸、磷酸、咖啡因等物質,過多地飲用這些飲料,不僅會影響孩子的食慾,使兒童容易發生齲齒,而且還會造成攝入過多能量,從而導致肥胖或營養不良等問題,不利於兒童的生長發育,應該嚴格控制攝入量。【提示】* 讓幼兒及時、充足地飲水,有利於食物消化和身心健康。幼兒口渴時,往往首先表現出煩躁,等主動喝水時,往往缺水已比較明顯。因此,除了主餐飲食和加餐食物中包含的湯水外,應定時提醒和幫助幼兒飲水,要特彆強調及時飲水。幼兒胃容量較小,可每次適量飲水(50-100ml),勤飲水(上午、下午各2-3次),晚飯後根據情況而定。

7. 定期監測生長發育狀況【提要】身長和體重等生長發育指標反映幼兒的營養狀況,父母可以在家裡對幼兒進行定期的測量,1-3歲幼兒應每2-3個月測量一次。

8. 確保飲食衛生,嚴格餐具消毒【提要】選擇清潔不變質的食物原料,不食隔夜飯菜和不潔變質的食物,在可能選用半成品或者熟食時,應徹底加熱後方可食用。幼兒餐具應徹底清洗和加熱消毒。兒童的看護人應注意個人衛生。培養幼兒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等良好的衛生習慣,以減少腸道細菌、病毒以及寄生蟲感染的機會。【提示】* 嬰幼兒餐具建議採用熱力消毒:將兒童餐具浸入水中煮沸10分鐘,或者把餐具放到蒸具內,將水燒開後,隔水蒸10分鐘,就可達到消毒目的。兒童餐具要選擇耐熱材料製成的,以便熱力消毒。不提倡使用消毒劑消毒嬰幼兒的餐具。

推薦閱讀:

吉的堡兒童英語(幼兒全41集)
不讓孩子好好學習,竟然還是家長最滿意的幼兒園
【幼兒園保育員涉嫌投毒 致10名幼兒入院】
揭開嬰幼兒的情緒密碼
22~24個月幼兒生長特點

TAG:幼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