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心理學實驗剖析了真實人性——每個人其實都會變成惡棍!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大家晚上好~今天是筆者入駐頭條的第一天,以後每一天都會為大家帶來新鮮的心理學知識、故事,希望大家喜歡。作為一名心理學專業人士,歡迎大家關注,筆者將認真對待回復、解決大家的相關心理學問題。

在1970年的暑假,斯坦福大學教授菲利普·津巴多刊登廣告,開出15美元的日薪招聘實驗志願者。通過篩選,他最終挑出了24個身心健康的大學生進行一項為期2周的社會心理學實驗——即有名的「斯坦福監獄實驗」,隨機給他們安排一個身份,成為一名「看守」或者「囚犯」,為了增強實驗的真實度,將會全天模擬監獄生活,直到實驗結束,津巴多擔任「監獄長」。

說實話,很多學生選擇加入這個實驗只是為了掙點兒零花錢,要不就是覺得這個實驗有點兒意思,可以打發掉暑假無聊的時光,卻不想這次實驗會徹底踐踏他們的人性,留下終生的心理創傷。

為了更加逼真,在這個由地下室改建的「監獄」里,「囚犯」們要先脫掉衣服灑上除虱藥粉,穿上類似於一件寬鬆的白色長袍,頭上則是戴著絲襪帽,每個人都用編號代替名字,並且在右腳腳踝處帶有腳鐐。實驗前, 他們就被告知可能會被侵犯部分人權。

反觀那些「看守」,則享有截然不同的待遇,他們身穿制服,腰間別有警棒,戴著不反光的墨鏡以增加威嚴。改裝後的地下室里既沒有沒有鐘錶也沒有窗戶,「囚犯」們永遠無法得知具體時間,增加了他們的絕望感。「看守」們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懲罰。

一開始,人與人的關係都比較隨意自然,大家都知道這是個實驗,不必認真,2周時間很快就會過去。然而隨著時間推移,每個人都迅速有了強烈代入感,包括「監獄長本人,那些「看守」逐漸展現出冷酷無情的面目,開始肆意取笑、侮辱和體罰」囚犯「,而「囚犯」們也在這種淫威之下選擇了徹底屈服。

這才僅僅只是開始,「看守」們有著越來越多的花樣,不堪忍受的「囚犯」們決定予以反擊,他們撕掉了自己身上的編號,拒絕服從看守的指令。面對著這些不聽話的「囚犯」,「看守」們懲罰他們做上百個俯卧撐,還將他們扒光衣服關入禁閉室、沒收他們的枕頭和被褥、強迫他們用手去清洗所有馬桶,最後還殘忍地剝奪了他們的睡眠。

更可怕的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看守」們還針對心理素質較差的「囚犯」進行攻心,將他們逐步分化,那些聽話的「囚犯」就可以享受許多特別待遇,能分到更好的牢房和更好的食物。

至於那些表現不好的「囚犯」,就會被經常、持續關禁閉,缺少食物,並且生活環境糟糕,於是很多人在現實的壓力下選擇了服從。最後有一個「囚犯」實在是無法忍受,精神徹底崩潰,他開始歇斯底里地咒罵,並且要求退出。出人意料的是,他不僅沒受到其他「囚犯」的支持,反而被打擊嘲笑,因一旦有人退出,所有人都無法拿到錢。

實驗進行到這一階段時,每一個人都已經無法自拔了。 根據津巴多教授時候的回憶,連他自己當時也將學術研究拋諸腦後,只是想著如何繼續著這個荒唐的遊戲,如何更好地虐待「囚犯」,全然忘記了志願者們的心理健康。

實驗進行到第六天的時候,教授的女朋友過來探班,結果被地下室的現狀驚呆了,對於那些踐踏人權的行為她感到無比憤怒和恐懼,於是她和津巴多大吵一架,狂熱的教授此時終於被罵醒了,這個噩夢終於提前宣告結束。

實驗雖然結束了,但這個實驗造成的心理創傷卻難以抹平,這個實驗自從被披露出來就飽受世人批評,引發了巨大社會震動並被改變為電影《死亡實驗》。這個實驗揭示的道理被後來的學者稱為「路西法效應」,仔細一想就會發覺其中的可怕之處——你不一定是個好人,只是你還沒有遇到讓你變壞的環境罷了。

推薦閱讀:

三國里為什麼一被招降就能為新主捨生入死,不顧舊主之情?
中國人很多時候是對自己人非常狠嗎?
《廣告狂人》中Don Draper一直出軌的原因是什麼呢?
從表情知人性格術
高嘉:有弟子問: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王陽明回答:養的此心不動。

TAG:心理學 | 人性 | 實驗 | 心理 | 真實 | 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