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到3歲幼兒早期閱讀的指導策略

2009-12-17 嬰幼兒時期是個體生理髮展和技能發展最迅速、最重要的時期,兩歲以前,幼兒就可以經過感覺—運動的探索初步形成具有因果關係的觀念。所以,在一定的條件下,即使年齡很小的孩子,不管他們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如何,也可以發展一種早期的語詞概念能力,這是嬰幼兒早期閱讀重要的身心基礎。   在現實的生活中,孩子們早期閱讀活動並沒有引起家庭的重視,一部分家長認為對2——3歲嬰幼兒開展閱讀還來說太早了,那是上學以後的事;另一部分家長把早期閱讀歸結為認識幾個漢字,因此家長們把對孩子實施的閱讀當作是一種追求純記憶的漢字學習,如何指導家長結合孩子的年齡特徵和閱讀能力發展的特點,給予孩子們科學合理的早期閱讀的指導,就成為了我們的研究任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地把嬰幼兒早期閱讀納入語言教育目標體系,它提出要培養嬰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的標記和文字元號的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形式,引導嬰幼兒對書籍閱讀的興趣,培養嬰幼兒的前閱讀能力。2—2歲半是嬰幼兒詞語表達的「爆發期」,這是對語言刺激十分敏感的時期,此時如果能夠根據孩子發展的特點,提供適宜的環境、合適的讀物、遊戲的形式,特別有助於嬰幼兒語言潛能的開發。  一、嬰幼兒早期閱讀的特點:  在實踐中我們發現2——3歲的孩子正處在嬰兒期與幼兒期的銜接期,孩子們此時的閱讀不同於完全意義上的閱讀,它是孩子們運用特殊的閱讀技能對特殊的閱讀材料進行理解的過程。  (一) 讀者的特殊性  2—3歲的嬰幼兒最為突出的閱讀特點是沒有識字的基礎,他們完全不識字或只能識個別的字,這就決定他們的閱讀不能針對詞語、句子、段落、文章。同時,因為此時孩子年齡小,身心發育尚不完善,關於生活、自然、社會的知識經驗極少,所以在閱讀過程中推理水平比較低,表現在:自覺性差,孩子們往往答非所問,思考問題不以當前的目的任務;概括性差,孩子們一般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從前後連貫的閱讀信息中進行總結,這就限制了嬰幼兒閱讀理解的水平。  (二) 讀物的特殊性  慮嬰幼兒的身高、光線問題,利用閱讀指導幫助家長建立定期消毒的習慣,確保嬰幼兒閱讀活動的安全。  親子氛圍本身就是保證嬰幼兒積极參与閱讀活動的關鍵因素,也是保證嬰幼兒產生閱讀興趣的首要條件。在實踐中,我們引導家長在親子閱讀的時候採用「接觸」方式,一般要求家長將嬰幼兒抱在懷中,儘可能滿足嬰幼兒在閱讀中的「肌膚接觸」的需求,為嬰幼兒創設一個愉悅、寬鬆的閱讀心理環境。  (三) 早期閱讀的材料選擇  2—3歲的嬰幼兒表象與符號的認識剛剛建立,處在認識事物的階段,過度誇張的變形的圖像不利於嬰幼兒的認知。在實踐中我們和家長及看護人按以下標準選擇早期閱讀的材料:·圖像大,一頁最好一個清晰的圖像·畫面美,線條柔和,避免無關刺激干擾·形象真,以生動活潑的動物形象為主·語句,重複、有規律、一頁一短句·讀物,一本一故事  三、嬰幼兒早期閱讀的指導策略  在實踐中,我們發現2——3歲的嬰幼兒最初是隨自己的意願去「看書」的,這種「看」是嬰幼兒初期的閱讀方式,他們甚至會表現出許多奇特的特徵:拍書、咬書、把書當作是他們的玩具;有時他們還會出現假裝性的閱讀行為。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開始關注一些隨意翻閱到的閱讀疑惑,所以我們應該在觀察孩子的基礎上,潛心研究早期閱讀的指導策略,幫助嬰幼兒家庭開展好早期閱讀。  (一) 從興趣入手,激發嬰幼兒閱讀的內部動機  在早期閱讀過程中,嬰幼兒的內部動機可以保證閱讀活動的順利進行並取得積極的閱讀效果。但並不是每個孩子生來就喜歡看書,而且部分幼兒對圖書的好奇心最初也只是受潛在的動機力量驅使,需要通過實踐獲得成功和樂趣才能逐漸形成和固定下來。因此嬰幼兒的內部動機是嬰幼兒早期閱讀的前提,在實踐中,我們除了向家長及看護人提供推薦有趣、適宜嬰幼兒發展的讀物以外,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指導:  1.創設適宜的閱讀情境,激發嬰幼兒的主動性  我們不可能期望2—3歲的孩子用意志和努力來閱讀,但只要家長及看護人能夠及時發現孩子興趣,並為幼兒創設早期閱讀情境,就能夠引起嬰幼兒的閱讀積極性。我們引導家長潛心觀察嬰幼兒生長過程中的興趣點,並在家庭的閱讀區域中根據幼兒的興趣,提供滿足幼兒興趣需要的早期閱讀讀物,吸引幼兒主動地參與早期閱讀活動。如:韜韜(2歲3個月):是個車迷,無論是馬路上、電視上,還是圖書上,只要有汽車的出現,韜韜就不會放棄……於是在指導的過程中,教師將韜韜對汽車的興趣作為閱讀情境創設的內容。老師和家長開始收集一些與汽車有關的讀物:《小老鼠的蛋殼車》、《鼴鼠的皮鞋汽車》、以及「一些介紹汽車類圖書」等,這樣韜韜就特別衷情於閱讀活動。  2.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激發嬰幼兒的求知慾  2—3歲的嬰幼兒進入閱讀情境需要教師、家長及看護人特意創設一些問題,即在閱讀的讀物內容和嬰幼兒的求知心理之間製造一種「不協調」,將嬰幼兒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中。如:多多(3歲)教師現場指導:有一隻小松鼠在大石頭上蓋了一間新房子,可是每天早晨起來,它發現自己的家會搬到一個新的地方,這是為什麼?這本書會告訴你這個秘密。  由於2—3歲的嬰幼兒的思維非常具體,且生活經驗有限,所以在提供問題的情境時應該盡量將問題提得小、具體,且帶有一定的啟發性,給幼兒造成心理上的懸念,激發幼兒產生想閱讀讀物的慾望。  (二) 設計遊戲方式,引導嬰幼兒體驗閱讀的快樂  遊戲是嬰幼兒學習的最佳方式。因此早期閱讀應該是2——3歲嬰幼兒與教師、家長和看護人或同伴一起玩耍的一個遊戲。  1.利用角色扮演,挖掘讀物的娛樂功能  角色扮演是2—3歲嬰幼兒非常喜歡的活動,教師指導家長及看護人閱讀時,利用故事當中的角色,進行角色模仿,這一方面可以提高嬰幼兒參與閱讀的興趣,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嬰幼兒學習語言、學會表達的能力,促進嬰幼兒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在角色扮演的閱讀遊戲中,教師應該指導家長:家長在角色遊戲中必須十分投入,不能敷衍了事,以免影響嬰幼兒的閱讀情緒。如:在《小老鼠的泡泡糖》中教師幫助家長選擇合適的音樂,引導家長和嬰幼兒一起模仿小老鼠這個角色,讓嬰幼兒體驗閱讀物本身的愉悅特性,嬰幼兒的年齡特點使得他在活動中特別投入。  2.挖掘讀物本身的遊戲性,提高嬰幼兒閱讀的參與性  有許多的讀物本身帶有遊戲性,教師指導家長及看護人仔細挖掘讀物本身的遊戲性,並在閱讀的過程中根據讀物本身的遊戲性,設計有助於嬰幼兒閱讀效果的遊戲。如:在親子閱讀《袋鼠蒙蒙》一書時,教師幫助家長準備適宜的小口袋,指導家長帶著孩子用肢體動作感受袋鼠蒙蒙的蹦蹦跳跳,嬰幼兒很滿足,彷彿就沉浸在故事的情景之中。嬰幼兒很快在遊戲的情景中把讀物的內容表達出來。  3.設計遊戲的環節,增強嬰幼兒閱讀的興趣  在2—3歲嬰幼兒的閱讀活動中,教師指導家長在閱讀中設計一些遊戲參與的環節,一方面減輕嬰幼兒閱讀過程中的疲倦感,另一方面增強嬰幼兒閱讀的積極性。如:在《猜猜我有多愛你》指導中,教師引導家長設計「投股子」的遊戲,將兔媽媽和小兔子的故事情節的故事片段圖片貼在「股子」上,讓家長和孩子通過拋「股子」增強嬰幼兒閱讀的積極性。另外,拼圖、說相反的、改錯法、猜謎法等方式,都是嬰幼兒閱讀積極性的有效方法。  (三)運用表象原則,提高嬰幼兒閱讀的能力  所謂的表象原則是指引導幼兒依據讀物所提供的文字內容,通過繪畫、圖解在嬰幼兒頭腦中將閱讀材料形象化,在頭腦中建立一種有力的搭配(內容與表象),從而提高嬰幼兒的閱讀能力。  1.用繪畫、圖表的方式表達或遷移嬰幼兒對閱讀作品的理解  嘗試用繪畫或圖表的方式,幫助幼兒表達對閱讀材料的理解,是符合嬰幼兒的閱讀特點的。  嬰幼兒沒有文字的基礎,對於作品的理解往往通過閱讀材料所提供的圖形符號進行語義鏈接的,因此,繪畫和圖表的方式能夠幫助嬰幼兒更好地理解閱讀材料的意義。如:毛毛(2歲8個月)特別愛漂亮,但卻不能好好的吃飯,家長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想變蝴蝶的毛毛蟲》故事與嬰幼兒分享,在閱讀毛毛蟲努力吃好每一頓飯的基礎上,鼓勵嬰幼兒用「貼粘紙」的方式和媽媽共同製作自己的就餐計劃。如此,引導嬰幼兒愉快地投入閱讀,充分地體驗閱讀表達的快樂。  2.用遷移、延伸想像的方式為嬰幼兒提供學慣用語言的方式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途徑。  2—3歲的嬰幼兒在閱讀過程中,喜歡進入閱讀的情節,把角色當成自己。根據這一特點,教師指導家長用遷移法,引導嬰幼兒站在角色的角度,感受角色的處境、心情、慾望,提出思考的問題,提出表達的要求。如:在指導家長開展《猜猜我有多愛你》的閱讀時,教師為家長和幼兒準備了兔子髮夾,吸引幼兒遷移作品「如果你是小兔和兔媽媽,你們會怎麼變呢?」引導家長和幼兒根據角色所處的情景,設身處地地體驗從故事中遷移出來的母子親情。  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嬰幼兒喜歡反覆的閱讀曾經讀過的圖書,並喜歡以角色的身份進入圖書所提供的故事世界,如何在反覆閱讀的過程中讓孩子們有新的收穫與感受?教師指導家長或看護人運用延伸想像的方式,讓嬰幼兒在熟悉理解閱讀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延伸想像,以滿足嬰幼兒反覆閱讀的新鮮感和追求完滿的心理需求。如:在《風娃娃》的閱讀中,教師引導家長在閱讀的最後想像「風娃娃」還會做些什麼好事?(鑒於幼兒的生活經驗與年齡特點,在引導嬰幼兒延伸想像的時候,提供用圖片進行引導)▲嬰幼兒述說:——外婆剛洗的衣服很濕,風把它吹吹乾(教師整理:風把外婆洗的衣服吹乾)——小船開不動了,風推它(教師整理:風吹著小船向前開)——太陽大,小朋友很熱,風吹過來小朋友很涼快(教師整理:風給小朋友吹吹涼)…………  3.用圖文相符的符號方式,為嬰幼兒改編或仿編提供路徑  為了幫助沒有文字基礎的嬰幼兒開展豐富的模仿、改編,在實踐中教師運用圖文相符的符號方式,幫助嬰幼兒理解作品,並嘗試根據教師或家長提供的圖文相符的符號材料,運用理解作品的格式,簡單地模仿改編。如:《顏色寶貝做遊戲》紅、黃、藍、綠色彩寶貝做遊戲紅色跳進小花里(紅色標記和無色小花),小花變得紅紅的;(紅色小花)綠色跳進小樹里(綠色標記和無色小樹),小樹變得綠綠的;(綠色小樹)黃色跳進房子里(黃色標記和無色房子),房子變得黃黃的;(黃色房子)藍色跳進雲朵里(蘭色標記和無色雲朵),雲朵變得藍藍的;(藍色雲朵)  教師利用圖文相符的符號方式,為嬰幼兒理解作品掃清障礙。然後,教師指導家長為孩子提供一系列可供嬰幼兒模仿改編的材料,如:紅色標記與辣椒、綠色標記與小草、黃色標記與香蕉、藍色標記與海豚讓幼兒模仿改編與表述。  (四)緊貼生活資源,豐富嬰幼兒閱讀的內容  對於2—3歲的嬰幼兒而言,並不一定要求特別講究閱讀物閱讀,完全可以在生活中索取任何嬰幼兒感興趣的資源進行閱讀。在生活中,孩子們會對許多的事物發生好奇、提出問題,教師要引導家長關注孩子們的興趣,及時準確地把握嬰幼兒閱讀的契機,對孩子進行引導。在實踐中這樣的例子是很多的,這裡記錄一個「讀廣告冊」的閱讀現場指導案例。▲案例過程:  2006年3月16日,老師如約來到寧寧家中,按照上次的安排,老師今天的任務是給家長做個童謠《小花傘》的閱讀現場指導。可到了寧寧家,發現寧寧正在十分認真地翻閱爸爸媽媽從超市拿回來的廣告冊,寧寧平時最喜歡老師到家裡來,今天卻像沒看見似的。媽媽責怪寧寧沒有禮貌,老師用手放在嘴邊,讓媽媽不要打擾寧寧的閱讀。然後,老師進入寧寧的閱讀中,和寧寧共同閱讀起超市的廣告冊。老師:「好漂亮的廣告冊,老師可以和寧寧一起看嗎?」寧寧大方地接受一起閱讀的建議。老師:「廣告冊上有些什麼,寧寧能介紹一下嗎?」寧寧開始就翻到字這一頁說:「毛巾、盆、衣服、紙……」老師:「它們有什麼用?」「毛巾洗臉、盆是放水的,洗臉水!紙是擦鼻涕、擦屁股……」寧寧說。老師:「說的真好!我們可以一起看看前面嗎?」寧寧把廣告冊前面,和老師一起閱讀,並一邊看一邊把自己認識的東西介紹給老師聽……老師:「寧寧最喜歡那一頁的東西?」寧寧開始翻閱查找,它翻到了玩具的那一頁說:「寧寧喜歡汽車、喜歡皮球、喜歡這個(指著輪滑鞋)……」老師:「寧寧知道這些東西是怎麼玩的嗎?」寧寧說:「汽車開開的……」,老師:「皮球寧寧有沒有?」「有,寧寧和爸爸玩!」寧寧指著輪滑鞋說:「寧寧輪子鞋子……!」老師糾正:「這個叫輪滑鞋,穿上這個鞋子,寧寧可以像小汽車那樣走路了!」老師:「這本『書』是誰發現的,裡面有這麼多好東西,寧寧把它放到那裡(圖書籃),下次還可以看!」寧寧和老師一起閱讀廣告冊,寧寧很開興。▲教師反思:·善於把握生活中嬰幼兒感興趣的閱讀材料。·閱讀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嬰幼兒的語言交流、語言表達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可以來自於閱讀物;更應該來自於幼兒的生活。·閱讀活動應該是積極的、主動的,這種積極主動的閱讀可以是教師、家長引發的,更應該是幼兒自發的,因為當孩子自發地產生閱讀的要求時,才可謂真正的主動閱讀。·教師和家長應該支持、配合孩子們的閱讀精神,保護好孩子閱讀的興趣,不以成人的安排打斷或干擾孩子們的閱讀活動。·對於孩子自發閱讀的材料,教師、家長引導時帶有很大的隨機性,所以教師、家長的引導要恰到好處,既保持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又培養孩子閱讀的敏感性與洞察力。▲給家長的建議:·保護孩子積極的閱讀狀態,不以放棄孩子的主動閱讀,換取孩子的被動閱讀。·理解、支持、配合孩子閱讀感興趣的生活資源,適時地給予表達、交流和指導。·閱讀指導要及時,又要適時,要聆聽孩子的閱讀願望,不隨意地否定孩子主動閱讀的材料或精神。  (五)依據認知特點,設計嬰幼兒閱讀的合理結構  2—3歲嬰幼兒的早期閱讀應該在教師或家長的指導下漸次進行,因此教師或家長是否能夠設計符合嬰幼兒認知特點,設計出合理的活動結構將直接影響著嬰幼兒早期閱讀的效果。  1.根據嬰幼兒的年齡,設計閱讀活動的結構  對於年齡小的嬰幼兒,閱讀設計應該盡量直接、形象、具體,結構不易複雜,實踐中我們採取:朗誦欣賞(教師、圖文對應)——適度提問(理解情節、把握關係)——討論歸納(形成結論,獲得經驗)活動結構。  隨著年齡的增長,嬰幼兒的生活經驗不斷的豐富,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能力也隨之增強,所以孩子們產生自發閱讀的機會會出現並增加,此時採取:自由閱讀(嬰幼兒先閱讀)——共同閱讀(教師與嬰幼兒、家長與嬰幼兒)——適度提問(可以閱讀以後提問、也可以邊閱讀邊提問)——多元參與(繪畫或遊戲)——延伸想像(形成新經驗)活動結構。  2.根據閱讀作品不同的閱讀重難點,設計閱讀活動的結構。  在作品閱讀中,教師、家長會根據作品分析作品的重點、難點。所以教師或家長可以根據作品的重點、難點設計閱讀活動的結構。如:在作品《顏色寶貝做遊戲》閱讀設計中,教師指導家長為幼兒提供紅、黃、藍、綠的顏色和用白色油畫棒畫好各種圖案的白色卡紙,採取:欣賞詩歌(朗讀欣賞、操作欣賞)——色彩操作(幼兒自主操作)——模仿改編(根據自己的操作理解原作品,並在原作品基礎上進行仿編)。  嬰幼兒的早期閱讀是一項豐富多彩的活動,因此不可按照一個模式進行,教師、家長可以根據嬰幼兒認知特點,充分發揮作品特點進行閱讀活動的結構設計。  2—3歲是早期閱讀的關鍵期,此時由於特殊的閱讀特點,早期閱讀是一個多元的學習歷程,所以教師、家長應該採用綜合的手段尋找合適的閱讀指導策略,激發嬰幼兒閱讀的興趣、幫助幼兒積累閱讀的經驗,培養幼兒的早期閱讀能力。 2到3歲幼兒早期閱讀的指導策略 2009-12-17 嬰幼兒時期是個體生理髮展和技能發展最迅速、最重要的時期,兩歲以前,幼兒就可以經過感覺—運動的探索初步形成具有因果關係的觀念。所以,在一定的條件下,即使年齡很小的孩子,不管他們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如何,也可以發展一種早期的語詞概念能力,這是嬰幼兒早期閱讀重要的身心基礎。   在現實的生活中,孩子們早期閱讀活動並沒有引起家庭的重視,一部分家長認為對2——3歲嬰幼兒開展閱讀還來說太早了,那是上學以後的事;另一部分家長把早期閱讀歸結為認識幾個漢字,因此家長們把對孩子實施的閱讀當作是一種追求純記憶的漢字學習,如何指導家長結合孩子的年齡特徵和閱讀能力發展的特點,給予孩子們科學合理的早期閱讀的指導,就成為了我們的研究任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地把嬰幼兒早期閱讀納入語言教育目標體系,它提出要培養嬰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的標記和文字元號的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形式,引導嬰幼兒對書籍閱讀的興趣,培養嬰幼兒的前閱讀能力。2—2歲半是嬰幼兒詞語表達的「爆發期」,這是對語言刺激十分敏感的時期,此時如果能夠根據孩子發展的特點,提供適宜的環境、合適的讀物、遊戲的形式,特別有助於嬰幼兒語言潛能的開發。  一、嬰幼兒早期閱讀的特點:  在實踐中我們發現2——3歲的孩子正處在嬰兒期與幼兒期的銜接期,孩子們此時的閱讀不同於完全意義上的閱讀,它是孩子們運用特殊的閱讀技能對特殊的閱讀材料進行理解的過程。  (一) 讀者的特殊性  2—3歲的嬰幼兒最為突出的閱讀特點是沒有識字的基礎,他們完全不識字或只能識個別的字,這就決定他們的閱讀不能針對詞語、句子、段落、文章。同時,因為此時孩子年齡小,身心發育尚不完善,關於生活、自然、社會的知識經驗極少,所以在閱讀過程中推理水平比較低,表現在:自覺性差,孩子們往往答非所問,思考問題不以當前的目的任務;概括性差,孩子們一般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從前後連貫的閱讀信息中進行總結,這就限制了嬰幼兒閱讀理解的水平。  (二) 讀物的特殊性  慮嬰幼兒的身高、光線問題,利用閱讀指導幫助家長建立定期消毒的習慣,確保嬰幼兒閱讀活動的安全。  親子氛圍本身就是保證嬰幼兒積极參与閱讀活動的關鍵因素,也是保證嬰幼兒產生閱讀興趣的首要條件。在實踐中,我們引導家長在親子閱讀的時候採用「接觸」方式,一般要求家長將嬰幼兒抱在懷中,儘可能滿足嬰幼兒在閱讀中的「肌膚接觸」的需求,為嬰幼兒創設一個愉悅、寬鬆的閱讀心理環境。  (三) 早期閱讀的材料選擇  2—3歲的嬰幼兒表象與符號的認識剛剛建立,處在認識事物的階段,過度誇張的變形的圖像不利於嬰幼兒的認知。在實踐中我們和家長及看護人按以下標準選擇早期閱讀的材料:·圖像大,一頁最好一個清晰的圖像·畫面美,線條柔和,避免無關刺激干擾·形象真,以生動活潑的動物形象為主·語句,重複、有規律、一頁一短句·讀物,一本一故事  三、嬰幼兒早期閱讀的指導策略  在實踐中,我們發現2——3歲的嬰幼兒最初是隨自己的意願去「看書」的,這種「看」是嬰幼兒初期的閱讀方式,他們甚至會表現出許多奇特的特徵:拍書、咬書、把書當作是他們的玩具;有時他們還會出現假裝性的閱讀行為。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開始關注一些隨意翻閱到的閱讀疑惑,所以我們應該在觀察孩子的基礎上,潛心研究早期閱讀的指導策略,幫助嬰幼兒家庭開展好早期閱讀。  (一) 從興趣入手,激發嬰幼兒閱讀的內部動機  在早期閱讀過程中,嬰幼兒的內部動機可以保證閱讀活動的順利進行並取得積極的閱讀效果。但並不是每個孩子生來就喜歡看書,而且部分幼兒對圖書的好奇心最初也只是受潛在的動機力量驅使,需要通過實踐獲得成功和樂趣才能逐漸形成和固定下來。因此嬰幼兒的內部動機是嬰幼兒早期閱讀的前提,在實踐中,我們除了向家長及看護人提供推薦有趣、適宜嬰幼兒發展的讀物以外,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指導:  1.創設適宜的閱讀情境,激發嬰幼兒的主動性  我們不可能期望2—3歲的孩子用意志和努力來閱讀,但只要家長及看護人能夠及時發現孩子興趣,並為幼兒創設早期閱讀情境,就能夠引起嬰幼兒的閱讀積極性。我們引導家長潛心觀察嬰幼兒生長過程中的興趣點,並在家庭的閱讀區域中根據幼兒的興趣,提供滿足幼兒興趣需要的早期閱讀讀物,吸引幼兒主動地參與早期閱讀活動。如:韜韜(2歲3個月):是個車迷,無論是馬路上、電視上,還是圖書上,只要有汽車的出現,韜韜就不會放棄……於是在指導的過程中,教師將韜韜對汽車的興趣作為閱讀情境創設的內容。老師和家長開始收集一些與汽車有關的讀物:《小老鼠的蛋殼車》、《鼴鼠的皮鞋汽車》、以及「一些介紹汽車類圖書」等,這樣韜韜就特別衷情於閱讀活動。  2.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激發嬰幼兒的求知慾  2—3歲的嬰幼兒進入閱讀情境需要教師、家長及看護人特意創設一些問題,即在閱讀的讀物內容和嬰幼兒的求知心理之間製造一種「不協調」,將嬰幼兒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中。如:多多(3歲)教師現場指導:有一隻小松鼠在大石頭上蓋了一間新房子,可是每天早晨起來,它發現自己的家會搬到一個新的地方,這是為什麼?這本書會告訴你這個秘密。  由於2—3歲的嬰幼兒的思維非常具體,且生活經驗有限,所以在提供問題的情境時應該盡量將問題提得小、具體,且帶有一定的啟發性,給幼兒造成心理上的懸念,激發幼兒產生想閱讀讀物的慾望。  (二) 設計遊戲方式,引導嬰幼兒體驗閱讀的快樂  遊戲是嬰幼兒學習的最佳方式。因此早期閱讀應該是2——3歲嬰幼兒與教師、家長和看護人或同伴一起玩耍的一個遊戲。  1.利用角色扮演,挖掘讀物的娛樂功能  角色扮演是2—3歲嬰幼兒非常喜歡的活動,教師指導家長及看護人閱讀時,利用故事當中的角色,進行角色模仿,這一方面可以提高嬰幼兒參與閱讀的興趣,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嬰幼兒學習語言、學會表達的能力,促進嬰幼兒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在角色扮演的閱讀遊戲中,教師應該指導家長:家長在角色遊戲中必須十分投入,不能敷衍了事,以免影響嬰幼兒的閱讀情緒。如:在《小老鼠的泡泡糖》中教師幫助家長選擇合適的音樂,引導家長和嬰幼兒一起模仿小老鼠這個角色,讓嬰幼兒體驗閱讀物本身的愉悅特性,嬰幼兒的年齡特點使得他在活動中特別投入。  2.挖掘讀物本身的遊戲性,提高嬰幼兒閱讀的參與性  有許多的讀物本身帶有遊戲性,教師指導家長及看護人仔細挖掘讀物本身的遊戲性,並在閱讀的過程中根據讀物本身的遊戲性,設計有助於嬰幼兒閱讀效果的遊戲。如:在親子閱讀《袋鼠蒙蒙》一書時,教師幫助家長準備適宜的小口袋,指導家長帶著孩子用肢體動作感受袋鼠蒙蒙的蹦蹦跳跳,嬰幼兒很滿足,彷彿就沉浸在故事的情景之中。嬰幼兒很快在遊戲的情景中把讀物的內容表達出來。  3.設計遊戲的環節,增強嬰幼兒閱讀的興趣  在2—3歲嬰幼兒的閱讀活動中,教師指導家長在閱讀中設計一些遊戲參與的環節,一方面減輕嬰幼兒閱讀過程中的疲倦感,另一方面增強嬰幼兒閱讀的積極性。如:在《猜猜我有多愛你》指導中,教師引導家長設計「投股子」的遊戲,將兔媽媽和小兔子的故事情節的故事片段圖片貼在「股子」上,讓家長和孩子通過拋「股子」增強嬰幼兒閱讀的積極性。另外,拼圖、說相反的、改錯法、猜謎法等方式,都是嬰幼兒閱讀積極性的有效方法。  (三)運用表象原則,提高嬰幼兒閱讀的能力  所謂的表象原則是指引導幼兒依據讀物所提供的文字內容,通過繪畫、圖解在嬰幼兒頭腦中將閱讀材料形象化,在頭腦中建立一種有力的搭配(內容與表象),從而提高嬰幼兒的閱讀能力。  1.用繪畫、圖表的方式表達或遷移嬰幼兒對閱讀作品的理解  嘗試用繪畫或圖表的方式,幫助幼兒表達對閱讀材料的理解,是符合嬰幼兒的閱讀特點的。  嬰幼兒沒有文字的基礎,對於作品的理解往往通過閱讀材料所提供的圖形符號進行語義鏈接的,因此,繪畫和圖表的方式能夠幫助嬰幼兒更好地理解閱讀材料的意義。如:毛毛(2歲8個月)特別愛漂亮,但卻不能好好的吃飯,家長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想變蝴蝶的毛毛蟲》故事與嬰幼兒分享,在閱讀毛毛蟲努力吃好每一頓飯的基礎上,鼓勵嬰幼兒用「貼粘紙」的方式和媽媽共同製作自己的就餐計劃。如此,引導嬰幼兒愉快地投入閱讀,充分地體驗閱讀表達的快樂。  2.用遷移、延伸想像的方式為嬰幼兒提供學慣用語言的方式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途徑。  2—3歲的嬰幼兒在閱讀過程中,喜歡進入閱讀的情節,把角色當成自己。根據這一特點,教師指導家長用遷移法,引導嬰幼兒站在角色的角度,感受角色的處境、心情、慾望,提出思考的問題,提出表達的要求。如:在指導家長開展《猜猜我有多愛你》的閱讀時,教師為家長和幼兒準備了兔子髮夾,吸引幼兒遷移作品「如果你是小兔和兔媽媽,你們會怎麼變呢?」引導家長和幼兒根據角色所處的情景,設身處地地體驗從故事中遷移出來的母子親情。  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嬰幼兒喜歡反覆的閱讀曾經讀過的圖書,並喜歡以角色的身份進入圖書所提供的故事世界,如何在反覆閱讀的過程中讓孩子們有新的收穫與感受?教師指導家長或看護人運用延伸想像的方式,讓嬰幼兒在熟悉理解閱讀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延伸想像,以滿足嬰幼兒反覆閱讀的新鮮感和追求完滿的心理需求。如:在《風娃娃》的閱讀中,教師引導家長在閱讀的最後想像「風娃娃」還會做些什麼好事?(鑒於幼兒的生活經驗與年齡特點,在引導嬰幼兒延伸想像的時候,提供用圖片進行引導)▲嬰幼兒述說:——外婆剛洗的衣服很濕,風把它吹吹乾(教師整理:風把外婆洗的衣服吹乾)——小船開不動了,風推它(教師整理:風吹著小船向前開)——太陽大,小朋友很熱,風吹過來小朋友很涼快(教師整理:風給小朋友吹吹涼)…………  3.用圖文相符的符號方式,為嬰幼兒改編或仿編提供路徑  為了幫助沒有文字基礎的嬰幼兒開展豐富的模仿、改編,在實踐中教師運用圖文相符的符號方式,幫助嬰幼兒理解作品,並嘗試根據教師或家長提供的圖文相符的符號材料,運用理解作品的格式,簡單地模仿改編。如:《顏色寶貝做遊戲》紅、黃、藍、綠色彩寶貝做遊戲紅色跳進小花里(紅色標記和無色小花),小花變得紅紅的;(紅色小花)綠色跳進小樹里(綠色標記和無色小樹),小樹變得綠綠的;(綠色小樹)黃色跳進房子里(黃色標記和無色房子),房子變得黃黃的;(黃色房子)藍色跳進雲朵里(蘭色標記和無色雲朵),雲朵變得藍藍的;(藍色雲朵)  教師利用圖文相符的符號方式,為嬰幼兒理解作品掃清障礙。然後,教師指導家長為孩子提供一系列可供嬰幼兒模仿改編的材料,如:紅色標記與辣椒、綠色標記與小草、黃色標記與香蕉、藍色標記與海豚讓幼兒模仿改編與表述。  (四)緊貼生活資源,豐富嬰幼兒閱讀的內容  對於2—3歲的嬰幼兒而言,並不一定要求特別講究閱讀物閱讀,完全可以在生活中索取任何嬰幼兒感興趣的資源進行閱讀。在生活中,孩子們會對許多的事物發生好奇、提出問題,教師要引導家長關注孩子們的興趣,及時準確地把握嬰幼兒閱讀的契機,對孩子進行引導。在實踐中這樣的例子是很多的,這裡記錄一個「讀廣告冊」的閱讀現場指導案例。▲案例過程:  2006年3月16日,老師如約來到寧寧家中,按照上次的安排,老師今天的任務是給家長做個童謠《小花傘》的閱讀現場指導。可到了寧寧家,發現寧寧正在十分認真地翻閱爸爸媽媽從超市拿回來的廣告冊,寧寧平時最喜歡老師到家裡來,今天卻像沒看見似的。媽媽責怪寧寧沒有禮貌,老師用手放在嘴邊,讓媽媽不要打擾寧寧的閱讀。然後,老師進入寧寧的閱讀中,和寧寧共同閱讀起超市的廣告冊。老師:「好漂亮的廣告冊,老師可以和寧寧一起看嗎?」寧寧大方地接受一起閱讀的建議。老師:「廣告冊上有些什麼,寧寧能介紹一下嗎?」寧寧開始就翻到字這一頁說:「毛巾、盆、衣服、紙……」老師:「它們有什麼用?」「毛巾洗臉、盆是放水的,洗臉水!紙是擦鼻涕、擦屁股……」寧寧說。老師:「說的真好!我們可以一起看看前面嗎?」寧寧把廣告冊前面,和老師一起閱讀,並一邊看一邊把自己認識的東西介紹給老師聽……老師:「寧寧最喜歡那一頁的東西?」寧寧開始翻閱查找,它翻到了玩具的那一頁說:「寧寧喜歡汽車、喜歡皮球、喜歡這個(指著輪滑鞋)……」老師:「寧寧知道這些東西是怎麼玩的嗎?」寧寧說:「汽車開開的……」,老師:「皮球寧寧有沒有?」「有,寧寧和爸爸玩!」寧寧指著輪滑鞋說:「寧寧輪子鞋子……!」老師糾正:「這個叫輪滑鞋,穿上這個鞋子,寧寧可以像小汽車那樣走路了!」老師:「這本『書』是誰發現的,裡面有這麼多好東西,寧寧把它放到那裡(圖書籃),下次還可以看!」寧寧和老師一起閱讀廣告冊,寧寧很開興。▲教師反思:·善於把握生活中嬰幼兒感興趣的閱讀材料。·閱讀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嬰幼兒的語言交流、語言表達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可以來自於閱讀物;更應該來自於幼兒的生活。·閱讀活動應該是積極的、主動的,這種積極主動的閱讀可以是教師、家長引發的,更應該是幼兒自發的,因為當孩子自發地產生閱讀的要求時,才可謂真正的主動閱讀。·教師和家長應該支持、配合孩子們的閱讀精神,保護好孩子閱讀的興趣,不以成人的安排打斷或干擾孩子們的閱讀活動。·對於孩子自發閱讀的材料,教師、家長引導時帶有很大的隨機性,所以教師、家長的引導要恰到好處,既保持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又培養孩子閱讀的敏感性與洞察力。▲給家長的建議:·保護孩子積極的閱讀狀態,不以放棄孩子的主動閱讀,換取孩子的被動閱讀。·理解、支持、配合孩子閱讀感興趣的生活資源,適時地給予表達、交流和指導。·閱讀指導要及時,又要適時,要聆聽孩子的閱讀願望,不隨意地否定孩子主動閱讀的材料或精神。  (五)依據認知特點,設計嬰幼兒閱讀的合理結構  2—3歲嬰幼兒的早期閱讀應該在教師或家長的指導下漸次進行,因此教師或家長是否能夠設計符合嬰幼兒認知特點,設計出合理的活動結構將直接影響著嬰幼兒早期閱讀的效果。  1.根據嬰幼兒的年齡,設計閱讀活動的結構  對於年齡小的嬰幼兒,閱讀設計應該盡量直接、形象、具體,結構不易複雜,實踐中我們採取:朗誦欣賞(教師、圖文對應)——適度提問(理解情節、把握關係)——討論歸納(形成結論,獲得經驗)活動結構。  隨著年齡的增長,嬰幼兒的生活經驗不斷的豐富,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能力也隨之增強,所以孩子們產生自發閱讀的機會會出現並增加,此時採取:自由閱讀(嬰幼兒先閱讀)——共同閱讀(教師與嬰幼兒、家長與嬰幼兒)——適度提問(可以閱讀以後提問、也可以邊閱讀邊提問)——多元參與(繪畫或遊戲)——延伸想像(形成新經驗)活動結構。  2.根據閱讀作品不同的閱讀重難點,設計閱讀活動的結構。  在作品閱讀中,教師、家長會根據作品分析作品的重點、難點。所以教師或家長可以根據作品的重點、難點設計閱讀活動的結構。如:在作品《顏色寶貝做遊戲》閱讀設計中,教師指導家長為幼兒提供紅、黃、藍、綠的顏色和用白色油畫棒畫好各種圖案的白色卡紙,採取:欣賞詩歌(朗讀欣賞、操作欣賞)——色彩操作(幼兒自主操作)——模仿改編(根據自己的操作理解原作品,並在原作品基礎上進行仿編)。  嬰幼兒的早期閱讀是一項豐富多彩的活動,因此不可按照一個模式進行,教師、家長可以根據嬰幼兒認知特點,充分發揮作品特點進行閱讀活動的結構設計。  2—3歲是早期閱讀的關鍵期,此時由於特殊的閱讀特點,早期閱讀是一個多元的學習歷程,所以教師、家長應該採用綜合的手段尋找合適的閱讀指導策略,激發嬰幼兒閱讀的興趣、幫助幼兒積累閱讀的經驗,培養幼兒的早期閱讀能力。 2到3歲幼兒早期閱讀的指導策略 2009-12-17 嬰幼兒時期是個體生理髮展和技能發展最迅速、最重要的時期,兩歲以前,幼兒就可以經過感覺—運動的探索初步形成具有因果關係的觀念。所以,在一定的條件下,即使年齡很小的孩子,不管他們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如何,也可以發展一種早期的語詞概念能力,這是嬰幼兒早期閱讀重要的身心基礎。   在現實的生活中,孩子們早期閱讀活動並沒有引起家庭的重視,一部分家長認為對2——3歲嬰幼兒開展閱讀還來說太早了,那是上學以後的事;另一部分家長把早期閱讀歸結為認識幾個漢字,因此家長們把對孩子實施的閱讀當作是一種追求純記憶的漢字學習,如何指導家長結合孩子的年齡特徵和閱讀能力發展的特點,給予孩子們科學合理的早期閱讀的指導,就成為了我們的研究任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地把嬰幼兒早期閱讀納入語言教育目標體系,它提出要培養嬰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的標記和文字元號的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形式,引導嬰幼兒對書籍閱讀的興趣,培養嬰幼兒的前閱讀能力。2—2歲半是嬰幼兒詞語表達的「爆發期」,這是對語言刺激十分敏感的時期,此時如果能夠根據孩子發展的特點,提供適宜的環境、合適的讀物、遊戲的形式,特別有助於嬰幼兒語言潛能的開發。  一、嬰幼兒早期閱讀的特點:  在實踐中我們發現2——3歲的孩子正處在嬰兒期與幼兒期的銜接期,孩子們此時的閱讀不同於完全意義上的閱讀,它是孩子們運用特殊的閱讀技能對特殊的閱讀材料進行理解的過程。  (一) 讀者的特殊性  2—3歲的嬰幼兒最為突出的閱讀特點是沒有識字的基礎,他們完全不識字或只能識個別的字,這就決定他們的閱讀不能針對詞語、句子、段落、文章。同時,因為此時孩子年齡小,身心發育尚不完善,關於生活、自然、社會的知識經驗極少,所以在閱讀過程中推理水平比較低,表現在:自覺性差,孩子們往往答非所問,思考問題不以當前的目的任務;概括性差,孩子們一般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從前後連貫的閱讀信息中進行總結,這就限制了嬰幼兒閱讀理解的水平。  (二) 讀物的特殊性  慮嬰幼兒的身高、光線問題,利用閱讀指導幫助家長建立定期消毒的習慣,確保嬰幼兒閱讀活動的安全。  親子氛圍本身就是保證嬰幼兒積极參与閱讀活動的關鍵因素,也是保證嬰幼兒產生閱讀興趣的首要條件。在實踐中,我們引導家長在親子閱讀的時候採用「接觸」方式,一般要求家長將嬰幼兒抱在懷中,儘可能滿足嬰幼兒在閱讀中的「肌膚接觸」的需求,為嬰幼兒創設一個愉悅、寬鬆的閱讀心理環境。  (三) 早期閱讀的材料選擇  2—3歲的嬰幼兒表象與符號的認識剛剛建立,處在認識事物的階段,過度誇張的變形的圖像不利於嬰幼兒的認知。在實踐中我們和家長及看護人按以下標準選擇早期閱讀的材料:·圖像大,一頁最好一個清晰的圖像·畫面美,線條柔和,避免無關刺激干擾·形象真,以生動活潑的動物形象為主·語句,重複、有規律、一頁一短句·讀物,一本一故事  三、嬰幼兒早期閱讀的指導策略  在實踐中,我們發現2——3歲的嬰幼兒最初是隨自己的意願去「看書」的,這種「看」是嬰幼兒初期的閱讀方式,他們甚至會表現出許多奇特的特徵:拍書、咬書、把書當作是他們的玩具;有時他們還會出現假裝性的閱讀行為。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開始關注一些隨意翻閱到的閱讀疑惑,所以我們應該在觀察孩子的基礎上,潛心研究早期閱讀的指導策略,幫助嬰幼兒家庭開展好早期閱讀。  (一) 從興趣入手,激發嬰幼兒閱讀的內部動機  在早期閱讀過程中,嬰幼兒的內部動機可以保證閱讀活動的順利進行並取得積極的閱讀效果。但並不是每個孩子生來就喜歡看書,而且部分幼兒對圖書的好奇心最初也只是受潛在的動機力量驅使,需要通過實踐獲得成功和樂趣才能逐漸形成和固定下來。因此嬰幼兒的內部動機是嬰幼兒早期閱讀的前提,在實踐中,我們除了向家長及看護人提供推薦有趣、適宜嬰幼兒發展的讀物以外,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指導:  1.創設適宜的閱讀情境,激發嬰幼兒的主動性  我們不可能期望2—3歲的孩子用意志和努力來閱讀,但只要家長及看護人能夠及時發現孩子興趣,並為幼兒創設早期閱讀情境,就能夠引起嬰幼兒的閱讀積極性。我們引導家長潛心觀察嬰幼兒生長過程中的興趣點,並在家庭的閱讀區域中根據幼兒的興趣,提供滿足幼兒興趣需要的早期閱讀讀物,吸引幼兒主動地參與早期閱讀活動。如:韜韜(2歲3個月):是個車迷,無論是馬路上、電視上,還是圖書上,只要有汽車的出現,韜韜就不會放棄……於是在指導的過程中,教師將韜韜對汽車的興趣作為閱讀情境創設的內容。老師和家長開始收集一些與汽車有關的讀物:《小老鼠的蛋殼車》、《鼴鼠的皮鞋汽車》、以及「一些介紹汽車類圖書」等,這樣韜韜就特別衷情於閱讀活動。  2.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激發嬰幼兒的求知慾  2—3歲的嬰幼兒進入閱讀情境需要教師、家長及看護人特意創設一些問題,即在閱讀的讀物內容和嬰幼兒的求知心理之間製造一種「不協調」,將嬰幼兒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中。如:多多(3歲)教師現場指導:有一隻小松鼠在大石頭上蓋了一間新房子,可是每天早晨起來,它發現自己的家會搬到一個新的地方,這是為什麼?這本書會告訴你這個秘密。  由於2—3歲的嬰幼兒的思維非常具體,且生活經驗有限,所以在提供問題的情境時應該盡量將問題提得小、具體,且帶有一定的啟發性,給幼兒造成心理上的懸念,激發幼兒產生想閱讀讀物的慾望。  (二) 設計遊戲方式,引導嬰幼兒體驗閱讀的快樂  遊戲是嬰幼兒學習的最佳方式。因此早期閱讀應該是2——3歲嬰幼兒與教師、家長和看護人或同伴一起玩耍的一個遊戲。  1.利用角色扮演,挖掘讀物的娛樂功能  角色扮演是2—3歲嬰幼兒非常喜歡的活動,教師指導家長及看護人閱讀時,利用故事當中的角色,進行角色模仿,這一方面可以提高嬰幼兒參與閱讀的興趣,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嬰幼兒學習語言、學會表達的能力,促進嬰幼兒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在角色扮演的閱讀遊戲中,教師應該指導家長:家長在角色遊戲中必須十分投入,不能敷衍了事,以免影響嬰幼兒的閱讀情緒。如:在《小老鼠的泡泡糖》中教師幫助家長選擇合適的音樂,引導家長和嬰幼兒一起模仿小老鼠這個角色,讓嬰幼兒體驗閱讀物本身的愉悅特性,嬰幼兒的年齡特點使得他在活動中特別投入。  2.挖掘讀物本身的遊戲性,提高嬰幼兒閱讀的參與性  有許多的讀物本身帶有遊戲性,教師指導家長及看護人仔細挖掘讀物本身的遊戲性,並在閱讀的過程中根據讀物本身的遊戲性,設計有助於嬰幼兒閱讀效果的遊戲。如:在親子閱讀《袋鼠蒙蒙》一書時,教師幫助家長準備適宜的小口袋,指導家長帶著孩子用肢體動作感受袋鼠蒙蒙的蹦蹦跳跳,嬰幼兒很滿足,彷彿就沉浸在故事的情景之中。嬰幼兒很快在遊戲的情景中把讀物的內容表達出來。  3.設計遊戲的環節,增強嬰幼兒閱讀的興趣  在2—3歲嬰幼兒的閱讀活動中,教師指導家長在閱讀中設計一些遊戲參與的環節,一方面減輕嬰幼兒閱讀過程中的疲倦感,另一方面增強嬰幼兒閱讀的積極性。如:在《猜猜我有多愛你》指導中,教師引導家長設計「投股子」的遊戲,將兔媽媽和小兔子的故事情節的故事片段圖片貼在「股子」上,讓家長和孩子通過拋「股子」增強嬰幼兒閱讀的積極性。另外,拼圖、說相反的、改錯法、猜謎法等方式,都是嬰幼兒閱讀積極性的有效方法。  (三)運用表象原則,提高嬰幼兒閱讀的能力  所謂的表象原則是指引導幼兒依據讀物所提供的文字內容,通過繪畫、圖解在嬰幼兒頭腦中將閱讀材料形象化,在頭腦中建立一種有力的搭配(內容與表象),從而提高嬰幼兒的閱讀能力。  1.用繪畫、圖表的方式表達或遷移嬰幼兒對閱讀作品的理解  嘗試用繪畫或圖表的方式,幫助幼兒表達對閱讀材料的理解,是符合嬰幼兒的閱讀特點的。  嬰幼兒沒有文字的基礎,對於作品的理解往往通過閱讀材料所提供的圖形符號進行語義鏈接的,因此,繪畫和圖表的方式能夠幫助嬰幼兒更好地理解閱讀材料的意義。如:毛毛(2歲8個月)特別愛漂亮,但卻不能好好的吃飯,家長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想變蝴蝶的毛毛蟲》故事與嬰幼兒分享,在閱讀毛毛蟲努力吃好每一頓飯的基礎上,鼓勵嬰幼兒用「貼粘紙」的方式和媽媽共同製作自己的就餐計劃。如此,引導嬰幼兒愉快地投入閱讀,充分地體驗閱讀表達的快樂。  2.用遷移、延伸想像的方式為嬰幼兒提供學慣用語言的方式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途徑。  2—3歲的嬰幼兒在閱讀過程中,喜歡進入閱讀的情節,把角色當成自己。根據這一特點,教師指導家長用遷移法,引導嬰幼兒站在角色的角度,感受角色的處境、心情、慾望,提出思考的問題,提出表達的要求。如:在指導家長開展《猜猜我有多愛你》的閱讀時,教師為家長和幼兒準備了兔子髮夾,吸引幼兒遷移作品「如果你是小兔和兔媽媽,你們會怎麼變呢?」引導家長和幼兒根據角色所處的情景,設身處地地體驗從故事中遷移出來的母子親情。  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嬰幼兒喜歡反覆的閱讀曾經讀過的圖書,並喜歡以角色的身份進入圖書所提供的故事世界,如何在反覆閱讀的過程中讓孩子們有新的收穫與感受?教師指導家長或看護人運用延伸想像的方式,讓嬰幼兒在熟悉理解閱讀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延伸想像,以滿足嬰幼兒反覆閱讀的新鮮感和追求完滿的心理需求。如:在《風娃娃》的閱讀中,教師引導家長在閱讀的最後想像「風娃娃」還會做些什麼好事?(鑒於幼兒的生活經驗與年齡特點,在引導嬰幼兒延伸想像的時候,提供用圖片進行引導)▲嬰幼兒述說:——外婆剛洗的衣服很濕,風把它吹吹乾(教師整理:風把外婆洗的衣服吹乾)——小船開不動了,風推它(教師整理:風吹著小船向前開)——太陽大,小朋友很熱,風吹過來小朋友很涼快(教師整理:風給小朋友吹吹涼)…………  3.用圖文相符的符號方式,為嬰幼兒改編或仿編提供路徑  為了幫助沒有文字基礎的嬰幼兒開展豐富的模仿、改編,在實踐中教師運用圖文相符的符號方式,幫助嬰幼兒理解作品,並嘗試根據教師或家長提供的圖文相符的符號材料,運用理解作品的格式,簡單地模仿改編。如:《顏色寶貝做遊戲》紅、黃、藍、綠色彩寶貝做遊戲紅色跳進小花里(紅色標記和無色小花),小花變得紅紅的;(紅色小花)綠色跳進小樹里(綠色標記和無色小樹),小樹變得綠綠的;(綠色小樹)黃色跳進房子里(黃色標記和無色房子),房子變得黃黃的;(黃色房子)藍色跳進雲朵里(蘭色標記和無色雲朵),雲朵變得藍藍的;(藍色雲朵)  教師利用圖文相符的符號方式,為嬰幼兒理解作品掃清障礙。然後,教師指導家長為孩子提供一系列可供嬰幼兒模仿改編的材料,如:紅色標記與辣椒、綠色標記與小草、黃色標記與香蕉、藍色標記與海豚讓幼兒模仿改編與表述。  (四)緊貼生活資源,豐富嬰幼兒閱讀的內容  對於2—3歲的嬰幼兒而言,並不一定要求特別講究閱讀物閱讀,完全可以在生活中索取任何嬰幼兒感興趣的資源進行閱讀。在生活中,孩子們會對許多的事物發生好奇、提出問題,教師要引導家長關注孩子們的興趣,及時準確地把握嬰幼兒閱讀的契機,對孩子進行引導。在實踐中這樣的例子是很多的,這裡記錄一個「讀廣告冊」的閱讀現場指導案例。▲案例過程:  2006年3月16日,老師如約來到寧寧家中,按照上次的安排,老師今天的任務是給家長做個童謠《小花傘》的閱讀現場指導。可到了寧寧家,發現寧寧正在十分認真地翻閱爸爸媽媽從超市拿回來的廣告冊,寧寧平時最喜歡老師到家裡來,今天卻像沒看見似的。媽媽責怪寧寧沒有禮貌,老師用手放在嘴邊,讓媽媽不要打擾寧寧的閱讀。然後,老師進入寧寧的閱讀中,和寧寧共同閱讀起超市的廣告冊。老師:「好漂亮的廣告冊,老師可以和寧寧一起看嗎?」寧寧大方地接受一起閱讀的建議。老師:「廣告冊上有些什麼,寧寧能介紹一下嗎?」寧寧開始就翻到字這一頁說:「毛巾、盆、衣服、紙……」老師:「它們有什麼用?」「毛巾洗臉、盆是放水的,洗臉水!紙是擦鼻涕、擦屁股……」寧寧說。老師:「說的真好!我們可以一起看看前面嗎?」寧寧把廣告冊前面,和老師一起閱讀,並一邊看一邊把自己認識的東西介紹給老師聽……老師:「寧寧最喜歡那一頁的東西?」寧寧開始翻閱查找,它翻到了玩具的那一頁說:「寧寧喜歡汽車、喜歡皮球、喜歡這個(指著輪滑鞋)……」老師:「寧寧知道這些東西是怎麼玩的嗎?」寧寧說:「汽車開開的……」,老師:「皮球寧寧有沒有?」「有,寧寧和爸爸玩!」寧寧指著輪滑鞋說:「寧寧輪子鞋子……!」老師糾正:「這個叫輪滑鞋,穿上這個鞋子,寧寧可以像小汽車那樣走路了!」老師:「這本『書』是誰發現的,裡面有這麼多好東西,寧寧把它放到那裡(圖書籃),下次還可以看!」寧寧和老師一起閱讀廣告冊,寧寧很開興。▲教師反思:·善於把握生活中嬰幼兒感興趣的閱讀材料。·閱讀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嬰幼兒的語言交流、語言表達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可以來自於閱讀物;更應該來自於幼兒的生活。·閱讀活動應該是積極的、主動的,這種積極主動的閱讀可以是教師、家長引發的,更應該是幼兒自發的,因為當孩子自發地產生閱讀的要求時,才可謂真正的主動閱讀。·教師和家長應該支持、配合孩子們的閱讀精神,保護好孩子閱讀的興趣,不以成人的安排打斷或干擾孩子們的閱讀活動。·對於孩子自發閱讀的材料,教師、家長引導時帶有很大的隨機性,所以教師、家長的引導要恰到好處,既保持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又培養孩子閱讀的敏感性與洞察力。▲給家長的建議:·保護孩子積極的閱讀狀態,不以放棄孩子的主動閱讀,換取孩子的被動閱讀。·理解、支持、配合孩子閱讀感興趣的生活資源,適時地給予表達、交流和指導。·閱讀指導要及時,又要適時,要聆聽孩子的閱讀願望,不隨意地否定孩子主動閱讀的材料或精神。  (五)依據認知特點,設計嬰幼兒閱讀的合理結構  2—3歲嬰幼兒的早期閱讀應該在教師或家長的指導下漸次進行,因此教師或家長是否能夠設計符合嬰幼兒認知特點,設計出合理的活動結構將直接影響著嬰幼兒早期閱讀的效果。  1.根據嬰幼兒的年齡,設計閱讀活動的結構  對於年齡小的嬰幼兒,閱讀設計應該盡量直接、形象、具體,結構不易複雜,實踐中我們採取:朗誦欣賞(教師、圖文對應)——適度提問(理解情節、把握關係)——討論歸納(形成結論,獲得經驗)活動結構。  隨著年齡的增長,嬰幼兒的生活經驗不斷的豐富,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能力也隨之增強,所以孩子們產生自發閱讀的機會會出現並增加,此時採取:自由閱讀(嬰幼兒先閱讀)——共同閱讀(教師與嬰幼兒、家長與嬰幼兒)——適度提問(可以閱讀以後提問、也可以邊閱讀邊提問)——多元參與(繪畫或遊戲)——延伸想像(形成新經驗)活動結構。  2.根據閱讀作品不同的閱讀重難點,設計閱讀活動的結構。  在作品閱讀中,教師、家長會根據作品分析作品的重點、難點。所以教師或家長可以根據作品的重點、難點設計閱讀活動的結構。如:在作品《顏色寶貝做遊戲》閱讀設計中,教師指導家長為幼兒提供紅、黃、藍、綠的顏色和用白色油畫棒畫好各種圖案的白色卡紙,採取:欣賞詩歌(朗讀欣賞、操作欣賞)——色彩操作(幼兒自主操作)——模仿改編(根據自己的操作理解原作品,並在原作品基礎上進行仿編)。  嬰幼兒的早期閱讀是一項豐富多彩的活動,因此不可按照一個模式進行,教師、家長可以根據嬰幼兒認知特點,充分發揮作品特點進行閱讀活動的結構設計。  2—3歲是早期閱讀的關鍵期,此時由於特殊的閱讀特點,早期閱讀是一個多元的學習歷程,所以教師、家長應該採用綜合的手段尋找合適的閱讀指導策略,激發嬰幼兒閱讀的興趣、幫助幼兒積累閱讀的經驗,培養幼兒的早期閱讀能力。
推薦閱讀:

沉默寡言策略
SELECT策略
陳亮:幾個案例,來分析如何運用免費+收費策略!
拯救窮忙生活10大策略!讓你快速變「富閒」
銷售員四大策略繞開前台(第1頁)

TAG:閱讀 | 幼兒 | 策略 | 指導 | 早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