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的那些技法 一學就會
45°的前側光最符合人們日常的視覺習慣,因此被人們稱為「自然」照明,其「自然」的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45°的側光下,被拍攝的景物產生很好的光影排列效果,這些光影由於處於一種逐漸地轉換過程中,因此不存在誰壓倒誰的問題,容易給人以愉悅的視覺感受;二是相比正面光而言,景物開始具有一定的明暗反差,能顯示景物的立體感和比較豐富的影紋層次,突出了畫面的深度感,具有將平面空間向三維立體空間轉換的可能;三是對色彩的還原也比較理想,恰到好處的反差對比可以將色彩的最大可能都體現在畫面中,比正面光下的色彩顯得豐富多彩,也不容易損失。二、逆光攝影的技巧逆光是攝影中最有個性的光線,其個性的產生,既不像正面光或前側光那樣以相對溫和的姿態出現,也不依賴正側光強烈的對比效果得以張揚,而是採取了一種含蓄的魅力出現在攝影的光影效果中。我們先來看側逆光,這是一種從照相機鏡頭斜對面照射過來的光線,只要角度把握得比較合理,就能照亮被攝體的局部輪廓,而不會進入鏡頭,影響鏡頭的成像效果。由於它的角度偏側,因此很可能使被攝體的一邊受光略多一些,另一邊少些甚至沒有。要獲得側逆光的最佳效果,關鍵是要仔細比較和選取,尤其是對拍攝角度的細微調整,這些都會影響最後的拍攝效果。正逆光是指直接面對鏡頭而來的光照,一般情況下還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高逆光,一種是低逆光。
由於高逆光的角度比較高,光線又是從照相機的對面照射過來,如果拍攝者處於一個俯視的位置,最適合表現前後層次較多的景物。尤其是在背景比較暗的情況下,高逆光會在每一個景物背後勾勒出一條精美的輪廓光,使前後景物之間產生較強烈的空間距離和良好的透視效果。這時,逆光就被賦予「輪廓光」的說法,以強調物體的外圍特徵為主要使命。如果是在角度比較低的逆光條件下拍攝,加上主體景物背後是明亮的雪地或水面時,逆光下的景物又會使主體形成剪影效果,以強烈的反差力度和簡潔動人的畫面取勝,突出了深黑色的形體。三、使用散射光的技巧除了方向之外,光線的性質還有軟硬和聚散之分。用「柔情似水」來形容散射光是最恰當不過的了。作為一種呈散射狀態的照明光線,以其偏重陰柔的空間效果和在照片上所形成的柔和狀態,一般可以分為這樣兩種類型,一種是指在自然光照的條件下自身形成的散射光,它是一種不由拍攝者的主觀意願所決定,但是可以進行充分利用的光線。比如在陰天雲層很厚的天氣,或是在有霧的時候,還有就是在日出以前的一段時間,以及日落以後的自然光線。由於這時的太陽所形成的漫散射光線,沒有明確的方向性,所照明的物體也就沒有鮮明的投影,明暗反差也不會很強烈,一切都處於一種柔和的過渡氛圍中,因此形成了總體的特徵——柔。
另外就是指在攝影室內由聚射的照明燈所發出的光線,或者是在一般的照明燈前放上一些集光鏡等可使光線能夠凝聚的輔助設備,使光線形成目的明確的平行照射方向,強化光線的力量。四、直射光下的拍攝直射光則比較硬,但是和散射光一樣,也可以分為兩種不同的情況。一種是指晴天太陽照射的光線,這是一種平行光束,由於具有明顯的投射方向,因此產生無可抗拒的力量感。在這樣的光照下,被照射的物體會產生清晰而明確的投影,物體本身的明暗反差也很強烈,因此會出現過度強硬的立體感。清晰的外形和明顯突出的輪廓,也使物體在直射光的照射下顯得形態飽滿,這也是力量感產生的重要原因。
另外就是指在攝影室內由聚射的照明燈所發出的光線,或者是在一般的照明燈前放上一些集光鏡等可使光線能夠凝聚的輔助設備,使光線形成目的明確的平行照射方向,強化光線的力量。五、在黃昏和黎明時拍攝一天中從早到晚變化的陽光也具有極其豐富的造型語言,它不僅描述了在特定空間下的造型效果,同時也帶有鮮明的時間性,通過仔細地觀察就會發現其中微妙的變化和特有的魅力。清晨和黃昏的光線不僅僅具有強有力的造型可能,還具有明顯的時間特徵,巧妙的拍攝和把握能使流動的時間凝固成具體的瞬間精華,形成特有的審美情趣。尤其是在日出時分,因為清晨的空氣潮濕,靜物被蒙上一層薄紗,所以景物輪廓的清晰度和色彩飽和度比較差,透視感強,因而產生輕柔迷離,飄忽不定的朦朧感。
黃昏的空氣中,由於塵埃使陽光極化,也會引起霧狀的感覺。這種光線如清晨的霧化一樣,都能使自然界中的物體產生距離感,近深遠淡的排列使物體與物體之間的形態得到了分離,更強化了三維空間。然而這種霧化的空間效果和清晨時的「濕」是有區別的,黃昏時的細小塵埃形成了光線「干」的力量,使朦朧感變得焦躁不安,產生朦朧後面隱隱的躍動感。在自然光照射下拍攝,尤其是在旭日東升或夕陽西下時分,最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光線始終處於不斷地轉換過程中。有時候初看光線好像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然而轉瞬間,就會失去原有的韻味,讓人追悔莫及。 五、在黃昏和黎明時拍攝一天中從早到晚變化的陽光也具有極其豐富的造型語言,它不僅描述了在特定空間下的造型效果,同時也帶有鮮明的時間性,通過仔細地觀察就會發現其中微妙的變化和特有的魅力。清晨和黃昏的光線不僅僅具有強有力的造型可能,還具有明顯的時間特徵,巧妙的拍攝和把握能使流動的時間凝固成具體的瞬間精華,形成特有的審美情趣。尤其是在日出時分,因為清晨的空氣潮濕,靜物被蒙上一層薄紗,所以景物輪廓的清晰度和色彩飽和度比較差,透視感強,因而產生輕柔迷離,飄忽不定的朦朧感。
黃昏的空氣中,由於塵埃使陽光極化,也會引起霧狀的感覺。這種光線如清晨的霧化一樣,都能使自然界中的物體產生距離感,近深遠淡的排列使物體與物體之間的形態得到了分離,更強化了三維空間。然而這種霧化的空間效果和清晨時的「濕」是有區別的,黃昏時的細小塵埃形成了光線「干」的力量,使朦朧感變得焦躁不安,產生朦朧後面隱隱的躍動感。在自然光照射下拍攝,尤其是在旭日東升或夕陽西下時分,最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光線始終處於不斷地轉換過程中。有時候初看光線好像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然而轉瞬間,就會失去原有的韻味,讓人追悔莫及。六、室內現場光的拍攝技巧室內現場光是指在室內拍攝時只利用拍攝現場的現有光源(包括進入室內的漫射的日光),而不加外加的閃光燈和人工光源。具體來說,這些可以使用的光源包括白天室內的自然光、普通的家用燈光、舞台上適合演出造型用的光源,以及燭光等。現場光是極富藝術魅力的,首先是現場光的利用可以給畫面帶來真實感和不同的藝術情調。現場光照明的光線有限,儘管不完美,但給人一種看到被攝對象本來面目的真實感。其次是現場光方便了拍攝者的創意發揮。在利用現場光的拍攝時,可以擺脫各種燈光設備,自由移動,選擇不同的角度和位置。再次是現場光容易使被攝者放鬆,以獲得自然的藝術情態。
現場光的獨特魅力也給拍攝帶來一定的困難,這主要是由於現場光比較弱,而拍攝時為了移動抓拍,捕捉最佳瞬間,又經常是手持照相機進行拍攝,這就需要掌握一些特殊的技巧,否則就容易因快門速度太低,手持相機不穩而造成拍攝失敗。首先要養成這樣的習慣,利用現場光時儘可能只保留高光的造型效果,寧可損失暗部細節,以便獲得足夠的快門速度。儘可能使用較高的感光度,以便提高快門速度。拍攝時倚住牆或椅子,儘可能使身體保持穩定,按動快門時調整呼吸,並捕捉對象相對穩定的瞬間。七、運用區域光的魅力區域光也稱為局部光,是一種構成某一地點固有的照明光線。有經驗的攝影者,總是能夠及時發現和充分利用理想的景物區域光照,並準確而適當地控制好拍攝區域光的亮度和色度,使主體對象突出、鮮明,陪體及環境背景模糊、暗淡。區域光的作用:一是突出主體對象,人的視覺總是對明亮的部位敏感,為了突出中心主體,利用區域光進行照明,將次要景物掩蓋在陰影中;二是凈化環境背景,人的視覺也總是喜歡看到簡潔明了的事物,如果前景、背景及環境因素對主體對象的表現形成干擾,並不設法避免,拍攝的畫面會讓人感覺很雜亂。利用區域光,讓主體處於明亮區域,可以使不重要的雜亂區域被弱光或黑暗淹沒,表現的主體很容易從環境和背景中顯露出來。
區域光的形成和獲得。區域光的形成方式及其出現的地點,大致說有如下幾種:一是雲層遮透光照,在自然界多雲天氣條件下,大地由於雲朵的遮擋而不能被陽光普照,被區域性地分割成許多塊,陽光從雲的間隙瀉下,特別是雷陣雨前的區域光效果最好,一條條光柱形成了明顯的區域光照;二是樹木枝葉遮透光照。在高大茂密的叢林中,從枝幹葉隙透射而入的光線,能投下一塊塊無規則的區域光照;三是低光下山谷遮透光照,在早或晚的低光條件下,光線斜照在高山下或深谷中,也能形成區域光場景;四是巷道牆體遮透光照;五是窗戶透過的自然光;六是室內場館燈光照明;七是夜晚室外的燈光、篝火等照明,同樣能拍攝出理想的區域光照片。八、巧用眩光增添趣味性沐浴在陽光中看風景——清晨的第一縷曙光,或是黃昏的漫天晚霞,我們總可以看到那些精靈般的光線在空中舞出唯美的華爾茲。這樣的時刻,最讓攝影愛好者迷戀,大家都不由自主地舉起相機迎向太陽,去感受陽光帶來的神奇。眩光的畫面讓人感到唯美、浪漫,現在眩光已成為潮流,在充滿靈性的光線中,讓我們去尋找那些躍動的色彩和心情,拍出美妙的眩光作品吧!
在進行逆光攝影時,影像出現了蒼白的霧化效果,嚴重影響到影像層次的表現。鏡頭眩光需要與相機漏光的現象相區別,相機漏光出現的散射光,使膠片出現灰霧,但不影響膠片結影,而鏡頭眩光類似於霧化鏡的誇張效果。如果相機出現了這樣的問題,需要鏡頭前面加用遮光罩,或取掉現有的濾光鏡,以減輕它的影響。有這樣問題的照片可以在後期製作的時候提高其反差,以減輕它的影響。如果你想避開眩光,嘗試著遮擋光源,在鏡頭前的某個位置用手(或帽子、紙板)遮擋住光源方向。當然,要確保遮擋物足夠高,否則它們會出現在取景器中。實際上,這就相當於使用了加長的遮光罩。九、拍攝燈光多彩的城市夜景隨著夜幕的降臨,出現了拍攝各種題材照片的機會,黃昏是拍攝夜景的最佳時機之一,此時,仍有充足的環境光可以表現被攝物的細節,而且街頭華燈初上,商店檐窗閃閃發亮,汽車前燈一划而過,所有這些綜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神話般色彩鮮明而又失真的影象。
隨著天空變得越來越暗,曝光時間顯著地增加,但在使用三腳架或其他照相機穩定裝置的情況下,還不應該出現什麼困難。採用幾種不同曝光量的分界曝光對於夜間攝影十分重要。如果你有條不紊地做出了此事,你將會在一系列不同的光照條件下很快開始形成一種對夜間曝光的直覺。採用長時間曝光拍攝的流動燈光畫面具有極其深刻感人的照明效果。汽車的前燈和尾燈是適合於採用這種技術拍攝的理想對象。在緊鄰繁忙的公路旁,或在能俯瞰公路的制高點上,把照相機架設在三腳架上,然後採用長時間曝光,那麼,在迎面而來的前燈射出的白色影像上拖出一條條光跡,光跡的長度取決於曝光時間的長短。十、色溫與色彩的關係色溫是表示光源光譜質量最通用的指標。色溫是按絕對黑體來定義的,光源的輻射在可見區和絕對黑體的輻射是完全相同時,此時黑體的溫度就稱為此光源的色溫。低色溫光源的特徵是能量分布中紅輻射相對多些,通常稱為「暖光」;色溫提高後,能量分布中藍輻射的比例增加,通常稱為「冷光」。一些常用光源的色溫為:標準燭光為1930K(K開爾文,溫度單位);鎢絲燈為2760~2900K;熒光燈為3000K;閃光燈為3800K;中午陽光為5400K;電子閃光燈為6000K;藍天為12000~18000K。
色溫是用開爾文度數(K)定量測量攝影光源色質的一種量度。色溫的度數越高,光源的色質就越偏藍(或更偏冷色調);色溫的度數越低,光源的色質就越偏紅黃(或更偏暖色調)。由於人眼能自動調整色溫變化所造成的某種偏色,而數碼相機的感測器卻不具備這樣的功能,因此需要人為地進行設定和調整。傳統相機在拍攝時通過適合陽光下拍攝的日光型膠捲和適合燈光下拍攝的燈光型膠捲來進行調整,一種彩色片只有在特定的色溫條件下,才會將被攝景物的色彩正確還原出來,其適應的範圍和精度有限。十一、善用對比色我們在觀察任何一個顏色時,總是會同時看到它周圍的其他顏色,我們對這個顏色的反應,也是在周圍色的比較中得出來的。這種色彩相互比較所產生的視覺現象,稱做色彩對比。在數碼攝影中,色彩的對比往往比傳統攝影方式更為強烈,尤其是在屏幕上觀看數碼照片時,更能獲得異常鮮艷的對比效果。色彩對比的造型效果主要有明度對比、色相對比和純度對比3個方面。從色彩的級譜上看,由於對比的關係,一般可以分為三大類:長調級譜、短調級譜和對比級譜。
長調級譜以中間色調為主,畫面產生緩慢的色調遞變。從長調級譜的視覺語言特點來看,畫面的反差小,色調柔和,能增強物體的塑形感,給人的視覺感受是安靜、緩慢與平和,但缺少足夠的力量感。短調級譜則捨棄一定的中間色調,色調之間的轉變比較顯著,其中的等級排列也少。短調級譜的視覺語言特點是偏重暗色調,給人以深沉的感覺,但有時也會產生令人壓抑的心理效果。第三種就是對比級譜,缺少中間色調,其色調變化的特點是直接從白色或淺淡的顏色跳躍到暗黑色,不需要任何的過渡色調。其視覺語言是反差極大,色調生硬,可以加強畫面輪廓線條的清晰度,但不利於刻畫物體的層次質感。十二、巧用鄰近色所謂鄰近色,就是在色帶上相鄰近的顏色,例如綠色和藍色,紅色和黃色就互為鄰近色。鄰近色之間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朱紅與桔黃,朱紅以紅為主,裡面略有少量黃色;桔黃以黃為主,裡面有少許紅色,雖然它們在色相上有很大差別,但在視覺上卻比較接近。在色相環中,凡在60°範圍內的顏色都屬於鄰近色的範疇。
鄰近色相對比較同類色相對比而言,其視覺效果要更加明顯、豐富和活潑,同時又能保持統一、和諧、單純、雅緻及柔和等特點。同類色相與鄰近色相對比都能保持明確的色彩傾向與統一的色相特徵。色彩的搭配與使用在彩色攝影中同樣受用。除了不同的色彩傾向會引導著觀眾不同的視覺感受外,合理的色彩搭配在攝影畫面中同樣會創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巧用鄰近色會讓作品出現整體、和諧、統一,單純和雅緻的畫面,讓人們賞心悅目。十三用色彩營造氛圍色彩的直接心理效應來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對人的生理髮生的直接影響。心理學家對此曾做過許多實驗。他們發現,在紅色環境中,人的脈搏會加快,血壓有所升高,情緒興奮衝動;而處在藍色環境中,脈搏會減緩,情緒也較沉靜。冷色與暖色是依據心理錯覺對色彩進行的物理性分類,對於顏色的物質性印象,大致由冷暖兩個色系產生。波長較長的紅光、橙色光和黃色光,本身有暖和感,將此光照射到任何色都會有暖和感。相反,波長較短的紫色光、藍色光和綠色光,有寒冷的感覺。冷色與暖色除了給我們溫度上的不同感覺以外,還會帶來其他的一些感受。例如重量感、濕度感等。例如,暖色偏重,冷色偏輕;暖色有密度強的感覺,冷色有稀薄的感覺。兩者相比較,冷色的透明感更強,暖色則透明感較弱;冷色顯得濕潤,暖色顯得乾燥;冷色有悠遠的感覺,暖色則有迫近感。
除了寒暖色系具有明顯的心理區別以外,色彩的明度與純度也會引起對色彩物理印象的錯覺。一般來說,顏色的重量感主要取決於色彩的明度,暗色給人以重的感覺,明色給人以輕的感覺。純度與明度的變化給人以色彩軟硬的印象,如淡的亮色使人覺得柔軟,暗的純色則有強硬的感覺。除此之外,不同的色相也會營造不一樣的氛圍。在彩色攝影中,我們應該多了解一些色彩的原理,這樣,我們在圖像處理中就不會茫然,並且對於調整顏色也可以更快、更準確。十四、避免顏色混亂色彩與人類的情感關係並非是如此簡單的,往往還具有更為複雜的感受。每一種顏色所引起的心理感受不是一種,而是成雙成對的,甚至是彼此相反的。黑色,既是大禮服的顏色,也是喪服的顏色;綠色,使人想到青春,也讓人聯想到暴力;藍色,既可以是和平安寧,也可以是冷酷無情;紅色,既可以是光明,也可以是血腥;白色,常用來象徵純潔,也可能暗示死亡。於是,色彩的情感把握貫穿整個攝影過程,許多初學者往往不理解色彩的情感表現,以為彩色攝影就是將五顏六色堆砌在一起,好像色彩越豐富越好,結果導致畫面的色彩雜亂無章,令人眼花繚亂,達不到應有的藝術效果。
要想把握好色彩的情感變化,首先要了解生活,要確定拍攝的內容與基本色調的關係,通過選擇取捨,處理好局部色彩與整體色彩的統一,避免顏色混亂。總之,人們對色彩的感情和聯想,以及色彩的象徵性,都是以活生生的生活為基礎的,而不是絕對靜止、凝固不變的。同時,也不是任何顏色都具有某種象徵性,都能引發人們的感情和聯想。因此,在色彩的運用和處理上,必須靈活多變,千萬不能死守一個公式,使色彩與情感的關係變得僵化。
推薦閱讀:
※史上最貴最牛的女攝影師 惟有她敢讓女王摘下王冠
※青馬名人講座:趙蘊嫻攝影師
※著名攝影師馬克·呂布過世,享年93歲
※攝影師Stephen Shames |布朗克斯的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