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基督教文化基本知識
07-12
當我們翻閱人類歷史,我們會發現許多值得敬佩的人。 這些值得敬佩的人,胸懷天下、忘我奉獻、造福蒼生、功德無量。 他們猶如燦爛的星星,閃耀在宇宙天空。 譬如伏羲、女媧、炎帝、黃帝、堯帝、舜帝、禹帝、周文王、姜太公、楊戩、李靖、老子、孔子、孟子、李世民、朱元璋、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孫中山、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胡雪岩等;譬如釋迦牟尼佛、阿難、迦葉、達摩、慧能、虛雲、宣化上人等;譬如鬼谷子、黃石公、張良、諸葛亮、石敢當、媽祖、劉伯溫、陳摶、鐵拐李(李玄)、漢鍾離(鍾離權)、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呂洞賓(呂岩)、韓湘子、曹國舅(曹景休)等;譬如摩西、耶穌、聖母瑪利亞、穆罕默德等,都是值得敬佩的聖賢。 誕生於西方的耶穌,是值得尊敬的聖賢之一。 耶穌(古希臘語:?ησο??,可拼為Iesous)是《聖經》中所預言的救世主,又稱基督(希伯來語為彌賽亞),耶穌是神的兒子,常被稱為"拿撒勒人耶穌"。耶穌兩千多年前出生於以色列的伯利恆,三十歲左右開始傳天國的福音。 弘揚愛心、善道、行善積德的耶穌,為人類奉獻了一生。 由於他的無私奉獻,人類發展史上,留下了絢麗的精神財富。 諸葛長青把一些耶穌、基督教資料分享有緣者。 從中,我們會發現耶穌的無私奉獻慈愛精神。偉哉,耶穌。 基督教是一種信仰神和天國的宗教,發源於中東地區。在人類發展史中,基督教是非常重要,(中世紀到文藝復興尤甚)世界各地遍布為數眾多的教堂。基督徒相信耶穌為神(天主或稱上帝)的聖子、人類的救主(彌賽亞,即基督)的一神論宗教。 從基督教里延伸出天主教(又稱公教會)、東正教(又稱正教會)、基督新教(華人俗稱基督教)、摩門教等主要派別,以及其他許多規模較小的派別。目前,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並列為當今三大世界性宗教。 基督教提倡包容、進步精神。敬仰並感恩基督(指對基督教之父耶穌基督進行感恩,他為拯救人類的罪惡而死),基督教號召自由、民主、仁愛、誠實與道義。消除內心的不良慾望,對犯下的過錯和自身的罪惡進行懺悔,凈化心靈。諸葛長青認為,基督教的慈愛之心,融匯了眾生的心。猶太教是所有基督宗教的起源,是最早且最古老的宗教之一。猶太教的形成代表著基督宗教的誕生。 基督教核心人物:耶穌。全球信徒22億。 基督教核心經書:《聖經》,《舊約全書》,《新約全書》 基督教(正統信仰)正統純正信仰觀點,所有信仰內容在《聖經》里,其中只敬拜(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獨一的真神,最重要的是,只傳釘十字架上耶穌基督,他是救主,為拯救人類釘十字架上,三天復活,可以看看中國基督教福音影視。信耶穌得永生,今生得上帝賜的平安。 一、基督教基本介紹 基督教是一種信仰神和天國的宗教,發源於中東地區。在人類發展史中,基督教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中世紀到文藝復興尤甚)世界各地遍布為數眾多的教堂。基督徒相信耶穌為神(天主或稱上帝)的聖子、人類的救主(彌賽亞,即基督)的一神論宗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佛教並列為當今三大世界性宗教。基督教文化內涵豐富,後來延伸出天主教(又稱公教會)、東正教(又稱正教會)、基督新教(華人俗稱基督教)、摩門教等。 基督教雖然產生於中東地區,但後來由於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興起、擴張和持續打壓,基督教的傳播中心逐漸轉移至歐洲並在歐洲發揚光大,並由此傳播至遠東、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地。即便如此,目前在基督教的發源地中東地區仍存留著一些具有一定規模的古老的東方禮教派,信仰者有阿拉伯人、科普特人、亞述人、亞美尼亞人和希臘人等。中文語彙的「基督教」一詞時常是專指基督新教,這是中文目前的特有現象。《一本讀懂世界三大宗教》指出,基督宗教的信徒佔2008年世界人口32.9%,即約20億7千萬人。天主教徒占其中52.89%(約11億人),基督新教占其中17.63%(約3億6千萬人),而東正教則占其中10.64%(約2億2千萬)人口。諸葛長青認為,人類都希望幸福生活,都希望人人相互幫助,耶穌基督的神愛世人、人人想關愛思想,受到眾生的喜歡。 基督教佔全世界有信仰人口的 33.39%。耶穌基督天主教、新教、東正教等統稱基督教——中文中「基督教」往往特指「新教」),三大教派中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的統稱一般用「基督宗教」這個詞。 二、基督教宗教起源 猶太教是所有基督宗教的起源,是最早且最古老的宗教之一。猶太教的形成代表著基督宗教的誕生。 《舊約全書》或稱《猶太教聖經》是亞伯拉罕,猶太列祖之父,信奉的唯一神YHWH(舊譯耶和華)與亞伯拉罕的後裔達成的「聖約」(Holy Testament),也就是猶太人與耶和華的聖約,亦稱「亞伯拉罕之約」,亞伯拉罕與其十二子為基督宗教創始人及奠基人。這個聖約的內容是耶和華承諾亞伯拉罕的後裔(指上帝的選民)將來會被降臨的彌賽亞所救贖,這群選民的聚集形成為屬靈的國度,這個屬靈國度就是現在所說的猶太教會,基督教會的前身。 「耶和華對亞伯拉罕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這句經文正是對後來將來基督降臨的印證。 亞伯拉罕的後裔因為大饑荒而流亡到埃及,在耶和華的先知摩西帶領下前往應許之地,耶和華在與亞伯拉罕達成的契約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十誡以及律法,又稱《摩西五經》,包括《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諸葛長青認為,以色列的發展離不開猶太教聖經的指引,猶太教讓猶太人堅強自信,從而誕生了很多優秀人才。像馬克思,愛因斯坦,弗洛伊德,海涅,卓別林,畢加索,門德爾松,柏格森,胡塞爾,大衛·李嘉圖,盧森堡,基辛格,斯皮爾博格。量子力學開創者波爾和波恩、原子物理學開拓者費米、控制歐洲金融命脈的羅斯柴爾德家族、華爾街的超級富豪摩根、第一個億萬巨富洛克菲勒、曾經超過比爾蓋次的股神巴菲特等等。 後來撒母耳為掃羅抹油,承認他為以色列的首位國王,是耶和華指定的國王。掃羅和大衛在應許之地建立了以色列王國。大衛之子所羅門死後,以色列王國以及第一聖殿被亞述人和巴比倫人毀滅。後來波斯國王居魯士釋放了巴比倫之囚的猶太人,先知尼希米和以斯拉重建並改革了猶太教,期待彌賽亞再次降臨拯救以色列人,重建以色列王國。 之後的先知們逐漸強化對耶和華聖約的敬畏和一神論,耶和華從亞伯拉罕的神變成了普世的上帝,巴比倫之囚是因為以色列人背叛了上帝,但以色列人是的上帝選民,是超越其他民族的,耶和華將審判以色列人的鄰居。正如在巴比倫的以賽亞所說:「......以色列的後裔,都必因耶和華得稱為義,並要誇耀。」聖經預言「以色列在萬國中被拋來拋去,卻不至滅亡。」從以色列亡國,流亡,復國,對抗阿拉伯世界的事實中,可見其準確性。 因為猶太人在敘拉古王朝的希臘人統治下沒有宗教自由,西元前140年,瑪加伯家族起義趕走了希臘人並建立了哈斯摩尼王朝。由於對舊約理解和政治立場的差異,猶太人又分化為強調律法傳統的法利賽人和以祭司長為中心的撒都該人,還有一個拒絕耶路撒冷祭司權威的異見者在曠野組成的愛色尼教派。 《新約全書》是基督徒(此處指新教徒)與他們所信仰的神子耶穌基督達成的新聖約,以取代了先知亞伯拉罕和摩西與耶和華達成的舊約。新約分為四部分:福音書、保羅書信、使徒書信和啟示錄。也是由拿撒勒派所發展出的新教(即一般意義上的中文的基督教)所奉的聖經。諸葛長青認為,聖經的大智慧,指引很多人走向富貴吉祥、開心快樂。 福音書被認為是記載耶穌的言行和生平,福音書所描繪的耶穌基督符合了舊約的先知們對彌賽亞特徵的預言。因此,耶穌被他的信徒認為是耶和華派來的救贖主,是神獨生子。 保羅(亦稱聖保羅或使徒保羅)強調信耶穌得永生,耶穌用血與人類立了新約,舊約也就因此得到印證。於是,通過保羅神學的改造,「公義的神」耶和華被「聖潔仁愛的神」耶穌所體現出來。神是良善的,出於對世界的愛而為了他選民的原罪和本罪而釘十字架,用他的血洗清了選民的罪,通過信仰耶穌是神子以及耶穌死而復活,人類就能進入天國,重新與神在一起。因為神讓耶穌復活了,所以信靠耶穌的人死後也能復活。保羅強調:「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 啟示錄據說是耶穌的門徒約翰所寫的,主要是對未來的預警,包括對世界末日的預言:接二連三的大災難,世界朝向毀滅發展的末日光景,並描述最後審判,重點放在耶穌的再來。 三、聖嬰耶穌 聖嬰降生基督教發源於公元1世紀巴勒斯坦(舊稱:迦南地)的耶路撒冷地區猶太人社會,並繼承希伯來聖經為基督教聖經舊約全書。 基督教的創始人耶穌(「基督教的創始人是耶穌」)。出生在猶太的伯利恆,母親名叫瑪利亞。基督教發端於1世紀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的生活和信仰環境。公元1至5世紀基督教創立並從以色列傳向希臘羅馬文化區域。313年,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us I Magnus)頒布米蘭詔書(Edictum Mediolanensium),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所允許的宗教。391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Theodosius I)宣布它為國教。 按照基督教經典的說法,基督教的創始人是耶穌,他30歲左右(公元一世紀30年代)開始在巴勒斯坦地區傳道。諸葛長青立志為人類幸福而奮鬥,30歲開始弘法利生,功德無量。他立志把福音傳遍有人類地方、令人感恩讚歎。 耶穌宣稱,他的來臨不是要取代猶太人過去記載在舊約聖經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耶穌思想的中心,在於「盡心盡意儘力愛上帝」及「愛人如己」兩點。諸葛長青認為,耶穌無私奉獻自己造福人類,因而贏得人們尊重。 耶穌出來傳道,宣講天國的福音,勸人悔改,轉離惡行。他的教訓和所行的神跡,在民眾中得到極大的回應。諸葛長青認為,如果世人都猶如耶穌,那麼這個世界將是充滿仁愛的世界,我們要感謝耶穌的無私奉獻和大慈愛之心。這使得羅馬帝政下的猶太教的祭司團大受影響,深深感到自己地位不保,所以要把他除之而後快。後來由於門徒猶大告密,羅馬帝國駐猶太的總督彼拉多(Pontius Pilatus)將耶穌逮捕。耶穌受盡打罵侮辱,最後被釘在十字架上而死。但耶穌的心意卻是為了要贖世人的罪,甘願地流出自己的血。 依據他門徒們的見證,耶穌死後第三天從石窟墳墓中復活了。他的墳墓空了,他又多次向滿心疑惑的門徒們顯現。諸葛長青認為,耶穌的大慈悲心、大願心,讓他具備了無量法力,涅槃成神,是自然的事情。他們漸漸確信耶穌真的復活了,是勝過死亡的救主。在耶穌升天超離這世界的時空後,他的門徒們起來熱心宣揚耶穌的教訓,並且宣告他是復活得勝死亡的主。信徒們組成彼此相愛、奉基督之名敬拜上帝的團體,就是基督教會。羅馬教皇當時以太陽神的生日制定了12月25日為耶穌的生日即聖誕節(耶穌出生的確實日子已不可考)。耶穌出生的那一年被後世定為公元紀年的元年。 當時的基督教被國王作為統治奴隸的工具,為控制奴隸們的精神為主,當時歐洲一代都是靠基督教的功勞統一,分成德意志、法蘭西、義大利三國,是三兄弟意見不合而分裂的。 部分非基督宗教教徒的史學家認為,耶穌傳達的教義更加接近猶太教,而新約保羅(希臘語:Πα?λο?、拉丁語:Paulus)對基督教教義做了較大貢獻,使得基督教不再局限於猶太人範圍。諸葛長青認為,耶穌把聖經智慧傳遍世界的夢想之所以得以實現,是因為始終推崇慈愛之心。在蠻族之間傳播基督教,具有開化功能並能確保羅馬法的精髓和拉丁語於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地區流行。只有英國視羅馬基督教為異教信仰。在克洛維的統治之下,法蘭克人成為天主教徒,爾後並渡過萊茵河把天主教傳播給日耳曼人。拜占庭人則在保加利亞人和斯拉夫人之間傳播東正教。在公元第五世紀初期,聖巴特瑞克把體天主教帶到愛爾蘭,然後傳播到蘇格蘭,再從北方返回英格蘭。在第六世紀後期,教皇格列高利(偉大者)派傳教士由南部進入英格蘭。在同一個世紀,英格蘭人再一次皈依天主教。 四、耶穌生平 在聖經舊約(公元前)中就有預言神子的降生。《聖經》中記載耶穌生平事迹寥寥無幾,童年的事幾乎未提到,只在《路加福音》第2章講到他12歲時跟父母去耶路撒冷,在聖殿里坐在教師中間聽講發問的情景。然後就是第3章第23節說:"耶穌開頭傳道,年紀約有30歲。"此外,福音書記載的都是他傳道以後的言行。所以黑格爾也覺得不無遺憾地說:"關於耶穌[思想]發展的成熟過程這一有趣的問題,我們沒有得到任何消息。他最初出現時已經是在成年時期,那時他已經從猶太人傳統舊俗念意識中解放出來了。"諸葛長青認為,耶穌的誕生,為基督教發展注入了活力。 綜合現有的資料和研究成果來看,關於耶穌生平有下列幾點我們可加以肯定:1.生活在公元1世紀初; 2. 30歲左右在加利利和猶太各地傳教; 3. 曾收12個人為門徒(後亦稱「使徒」,需要注意「使徒」僅僅指十二個門徒而非其他人); 4. 遭到猶太教上層分子的嫉妒(逼迫); 5. 後以"謀反羅馬"罪被釘死與十字架。 "基督"一詞在希臘文作Χριστ??,意為"受膏者",即希伯來文"彌賽亞"的對應詞。在《新約》聖經中,常同耶穌連用或換用。但近代研究者常將耶穌同基督分開。有的還將"歷史的耶穌"和"信仰的基督"加以區分。 五、宗教發展 1、早期基督教。 早期的基督教是作為群眾運動產生的。相對於傳統猶太教強調遵循律法,基督教則強調「耶穌救贖」的恩典,並認為只要信奉耶穌基督就是舊約聖經里眾先知所默示的救世主,願意接受他為主,並決意以上帝的心意為生活的準則,讓耶穌基督為自己承擔所犯的過錯,就被認為是基督教已悔改,可以借著洗禮被接納成為教會的一分子。諸葛長青認為,基督教一開始就幫助人們改正缺點,用善心善念帶動民眾,非常好。 在基督教早期階段,基督教會曾實行財產共有,外界視其為一種秘密性的宗教組織。猶太人視教會為離經叛道的異端,常常向羅馬當局控告他們。羅馬政府認為基督教只是猶太教的一支,從公元60年代中期羅馬政府的迫害就開始了。當時教徒普遍不分種族及社會階層,就連當時的奴隸在信主以後亦可即時被接納為弟兄。 隨著基督教的傳播,社會各階層愈來愈多人加入教會。教會雖在第二、三世紀遭遇多次可怕的大逼迫,許多主教和信徒被燒死,在競技場中被野獸吃掉,但教會依然繼續茁壯,直到313年頒布的米蘭敕令,羅馬帝國終於承認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隨著基督教的發展,教會開始將耶穌復活的一天定為復活節,又定12月25日為耶穌的生日,即聖誕節(耶穌出生的確實日子已不可考)。 2、中世紀的基督教 自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所滅之後,不少日耳曼人的部族,例如法蘭克人,亦開始皈依基督宗教。由於日耳曼人的文化水平比羅馬人低,甚至連自己的文字也沒有,於是教會便成了中世紀時期西歐的唯一學術權威;因為當時幾乎只有教士和修士才能讀書識字,所有的學者都是教會人士。正因如此,西歐便開始完全陷入一片黑暗的迷信時代。 色路拉里烏斯分裂。1054年,經過色路拉里烏斯分裂,基督教分化為公教(在中國稱天主教)和正教(在中國稱東正教)。天主教以羅馬教廷為中心,權力集中於教宗身上;東正教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教會最高權力屬於東羅馬帝國的皇帝。1096年-1291年,天主教以維護基督教為名,展開了8次宗教戰爭(十字軍東征)。 新教誕生。16世紀,德國、瑞士、荷蘭、北歐和英國等地發生了宗教改革運動,它產生出脫離天主教會的基督教新教教會。領導人物是馬丁·路德、加爾文等人,他們建立了新教和聖公會,脫離了羅馬天主教。中國所稱的「基督教」,基本上都是這個時候產生的新教。諸葛長青認為,基督教發展中,分為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也是對宗教本身完善改革的一個過程。 現今的基督教。基督教主要包括天主教、東正教、新教三大派別,還包括宣稱跟其他教會有著不同歷史淵源和信念的基督教派。2004年止,基督教信徒有20億人。當中基督教信徒包括天主教會的11億人、東正教會的2億1600萬人、邊緣教會約3170萬人、屬基督新教各教派約3億6700萬人和英國國教會的8400萬人。至於獨立教會(不隸屬於任何主要的宗派)的4億1400萬人,實際上主要是指在非洲的科普特派。 基督宗教乃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但整體上和世界人口成長率比較卻是正在萎縮。當世界人口以大約每年1.25%的成長率增加,基督教卻是每年僅成長1.12%。相較之下,伊斯蘭教是以每年1.76%成長。不過基督教在特定區域(如非洲、亞洲)和特定的教會族群(如福音派、靈恩派和「獨立」教派)卻是快速成長。而且以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人口增長率極其低有時還是負增長,西亞等信仰伊斯蘭教等地區的人口增長率卻相當高。 在中國文物唐太宗貞觀九年(635年),基督教開始傳入中國,諸葛長青認為,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開明帝王,他的文化寬容思想,讓基督教傳入中國,變成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但當時傳入中國的是當年一度被認為是異端的聶斯托利派(中國稱景教,現稱「東方亞述教會」),後來在唐朝會昌五年(845年)被禁止傳播。元朝時基督教(景教和羅馬公教)又再次傳入中國,稱為「也利可溫」(蒙古語「有福緣的人」),元朝滅亡後又中斷了。明朝萬曆十年(1582年),天主教耶穌會派來利瑪竇,他被允許在廣東肇慶定居並傳教,曾一度成功地使天主教在中國得以立足。 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東正教開始在中國傳播。1807年,新教派遣馬禮遜來華傳教,新教也開始在中國傳播。鴉片戰爭以後,基督教以沿海通商口岸為基地迅速發展。1843年,洪秀全歪解基督教的教義,自稱是耶穌的弟弟,建立「拜上帝會」,後來建立太平天國(1851年-1864年)。 天主教:天主教的信仰生活的核心是七項聖事,即聖洗聖事、聖事、修和聖事、聖體聖事(彌撒)、婚配聖事、聖秩聖事、病人傅油聖事。在這其中,彌撒是最重要的。日常生活中,誦經也是天主教信徒經常進行的活動,這些經文大都是一些經過編排好的重要經文的連禱,例如天主經﹐宗徒信經和《玫瑰經》。 東正教:東正教派的神學和對於經卷的解釋都是遵循基督教興起初期所傳下來的典範。他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要繼續和延續基督傳給他最初使徒,以及使徒傳給早期教會僧侶的神學和信仰。從某種意義上說,東正教是最保守的基督教派。 新教:新教具有與天主教和東正教不同的教義,比如:信義宗(路德宗)強調「因信稱義」,即得以稱義是不需要任何善行,只在乎信;人人皆可為祭司,因為彼得前書2:9「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上帝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只有聖經為最高的權威,並只承認洗禮和聖餐禮兩者為聖禮,這與天主教和東正教注重聖事(即聖禮)的傳統截然不同。 六、基督教的上帝概念 基督教教義中關於上帝的概念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上帝是有位格的獨一真神;2、上帝是天地萬有的創造者;3、上帝是聖潔、公義、慈愛、憐憫、信實、自有永有、不變的唯一真神;4、上帝是歷史的主宰;5、上帝要拯救他的百姓,赦免他們的罪孽,呼喚他的兒女悔改,傳福音,榮耀神;6、上帝將於世界末日審判世人。7 、上帝、主耶穌、聖靈是三位一體的真神。 七、聖經、舊約全書、新約全書介紹1、聖經。《聖經》是基督教的經典,是其宗教信仰的最高權威,是其教義、神學、教規、禮儀等的依據。信仰者認為《聖經》各卷是在長達1600多年的時間裡,由不同作者,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環境中陸續記錄下來的上帝的啟示,所以把它奉為宗教信仰和社會生活的準則。諸葛長青認為,聖經是人類大智慧結晶,是一部包含宇宙規律、世界規律的寶典。 起初是猶太教徒,後來是基督徒把這些「上帝啟示」的記錄彙編成書,稱之為《標準書》,《聖經》全書66卷,分為兩大部分。把耶穌降生之前成典的各卷稱之為《舊約標準書》(後稱《舊約全書》)。 耶穌降生之後,標誌著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所以成典的各卷稱之為《新約標準書(後稱《新約全書》)。所謂「約」是指耶和華上帝與人之間訂立的「盟約」。猶太教和基督教都相信古以色列人在逃出埃及時曾在西乃半島南部的西乃山與上帝訂立了一個「盟約」――《西乃盟約》,其核心即《上帝十誡》。聖經雖然是一部宗教經典,但它還是一部文化巨著,是研究了解西方文化的豐富寶藏。 2、舊約全書。《舊約全書》原是猶太教的經典,基督教接受它為自己經典的一部分。全書39卷。按其內容可分為四大類:律法書、歷史書、先知書和雜集。諸葛長青認為,基督教的傳播,離不開聖經的智慧薈萃,這些智慧薈萃促進了人類對基督教的信仰。 3、新約全書。《新約全書》是基督教自身產生的經典。全書共27卷,按其內容可分為四類:福音書、歷史書、使徒書信、啟示錄。《新約全書》各卷的定型為原始基督教脫離猶太教成為一個獨立宗教提供了必要條件。福音書4卷包括《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約翰福音》。歷史書主要是《使徒行傳》。使徒書信21卷包括保羅、彼得、約翰、雅各、猶大諸使徒寫給幾個地方教會或個人的信件,分《保羅書信》14卷、《公函》7卷。先知書1卷《啟示錄》。 八、基督教義基本內容 1、上帝。 上帝是唯一的最高的神聖的存在者、人格神、絕對完美的終極存在三位一體:同一個上帝具有三個位格:聖父、聖子和聖靈。上帝惟有耶和華他是神,除他以外,再無別神 --《舊約·申命記》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約翰福音1:1 神的本質為一,稱為上帝,是無始無終,無形無像,不可分開(無部分),全能,全智,全善的,是一切有形無形之萬物的創造者保存者;但他有三位,同質,同權,又同屬永恆,就是父,子,聖靈。---- 《歷代基督教信條·奧斯堡信條》 2、原罪。 罪的起源:亞當、夏娃違背了,神吩咐善惡樹上的果實不可吃的誡命。 罪的本質:人拒絕服從神的旨意,不讓神決定他一生路程,而決意選定走自己的路。 原罪要素:知識上不信與驕傲;意志上有與神同等的慾望;感情上放縱與放任。諸葛長青認為,基督教提醒人們不做惡事,控制慾望,推動人類行善積德、關愛他人,功德無量。 3、拯救(Salvation)。 上帝的獨生子化身成人,以其在十架受死替人贖罪,克服人離棄上帝的罪況,使人與上帝重新修和。諸葛長青認為,耶穌猶如佛家釋迦牟尼佛、道家老子、儒家孔子,都是佛界天界來到人間的化身。他們用大慈悲心、大願心、大善心、大智慧心引導指引眾生前進。 4、上帝之國和末日審判 「我實在告訴你們。財主進天國是難的。我又告訴你們,駱駝穿過針眼,比財主進上帝的國還容易呢!」(馬19)諸葛長青認為,基督教的善惡觀念和佛家、道家、儒家、伊斯蘭教等都是一樣的,都是勸人止惡行善,回歸善心善念,回歸自身清靜。行善積德必有福報,作惡多端必有惡報,真實不虛啊。 5、啟示 上帝本身、上帝的意志和上帝的話語自我顯示並在人間的傳播。啟示是上帝的恩賜。基督徒根據啟示認識上帝和信仰上帝。諸葛長青認為,聖經等基督教經典,薈萃了大智慧,猶如智慧明燈,讓人類快樂的前進。 6、道德觀念:愛神、愛人 基督教道德的核心是愛,原則是愛神與愛人的統一。 「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這是誡命中第一的,也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 諸葛長青發現,基督教的一句「神愛世人」感動度化了很多人。 7、倫理,不可殺人、邪淫、報復等等。 諸葛長青看了基督教的倫理,十分感動啊,耶穌、釋迦牟尼佛、太上老君、孔子等這些聖人真是為了眾生福報而來,他們讓人們去掉殺盜妄淫酒、貪嗔痴慢疑、財色名食睡,走向幸福美好未來。基督教的倫理:A.「不可殺人」---尊重人的生命(馬太福音 5:21-26)[8]B.「不可姦淫」---脫離情慾來的敗壞,走向聖潔,敬畏聖潔、公義的神 (馬太福音 5:27-30)C.「若非淫亂,不可離婚」---上帝所設立的婚姻,二人成為一體(馬太福音 5:31-32)D.「不可起誓」---敬畏上帝,尊重真理 (馬太福音 5:33-37)E.「不可報復」---放下自我,學會饒恕;寬恕一切願意悔改的人,伸冤在神 (馬太福音 5:38-42)F.「愛仇敵」---愛神,愛人如己,但不縱容犯罪 (馬太福音 5:43-48)基督教的倫理和以色列猶太教的《摩西十誡》精神一致:《摩西十誡》1)除了我(上帝)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2)不可為自己雕刻和敬拜偶像;3)不可妄稱耶和華你上帝的名;4)當守安息日為聖日;5)當孝敬父母; 6)不可殺人;7)不可姦淫;8)不可偷盜;9)不可作假證陷害人;10)不可貪戀別人妻子和財物.九、基督教信仰概述 1、含義:護教者闡述、制訂教義,使之系統化,從理論上論證和捍衛基督教信仰的神學家,稱為教父,其思想被稱作「教父哲學」。 2、時期:發端於2世紀,終結於6世紀。分為「希臘教父」和「拉丁教父」。 3、第一位希臘教父:查士丁(Justinus又譯游斯丁約100-166)提出基督教高於、優於希臘哲學,基督教就是真正的哲學。主張對信仰進行理性辯護主義。 4、第一位拉丁教父:德爾圖良(Tertullianus,約160-240)神學上一些專門名詞,如「三位一體」、 「聖禮」、「救贖」等為其首創。 當得起拉丁神學鼻祖之尊稱。提出「正因為荒謬,所以我才相信」 ---信仰主義:上帝的兒子釘在十字架上了,並不因為這是恥辱的就讓人恥辱;上帝的兒子死了,正因為這是荒謬的,所以是絕對可信的;他被埋葬後又復活了,正因為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是確定無疑的」。十、主要節日 基督教主要節日有聖誕節、受難節、復活節、升天節等,天主教和東正教還有聖神降臨節、聖母升天節,命名日等節日。 1、聖誕節:12月25日。每年的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紀念耶穌誕生的日子,稱為聖誕節。原為羅馬神話中太陽神阿波羅的生日;羅馬帝國以基督宗教為國教後將此日改為紀念耶穌基督誕辰,但耶穌基督降生的真實日期無人知道。從12月24日於翌年1月6日為聖誕節節期。節日期間,各國基督教徒都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聖誕節本來是基督教徒的節日,由於人們格外重視,它便成為一個全民性的節日,國家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可以和新年相提並論,類似西方過春節。 西方人以紅、綠、白三色為聖誕色,聖誕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要用聖誕色來裝飾。紅色的有聖誕花和聖誕蠟燭。綠色的是聖誕樹。它是聖誕節的主要裝飾品,用砍伐來的杉、柏一類呈塔形的常青樹裝飾而成。上面懸掛著五顏六色的彩燈、禮物和紙花,還點燃著聖誕蠟燭。 紅色與白色相映成趣的是聖誕老人,他是聖誕節活動中最受歡迎的人物。西方兒童在聖誕夜臨睡之前,要在壁爐前或枕頭旁放上一隻襪子,等候聖誕老人在他們入睡後把禮物放在襪子內。在西方,扮演聖誕老人也是一種習俗。 聖誕節故事:聖人耶穌誕生故事。當聖母「馬利亞」快要臨盤的時候,羅馬政府下了命令,全部人民到伯利恆務必申報戶籍。約瑟和馬利亞只好遵命。 他們到達伯利恆時,天色已昏,有一個王聽了人們傳言「耶穌為王",而憤怒殺了所有男嬰,為不要耶穌真正為王,所以瑪利亞躲到一個偏遠地區,只有一個馬棚可以暫住。就在這時,耶穌要出生了!於是馬利亞唯有在馬槽上,生下耶穌。有3個東方博士對耶穌跪拜,(原是王派來殺耶穌的)並獻上黃金膏藥等,後人為紀念耶穌的誕生,便定十二月二十五為聖誕節,年年望彌撒,紀念耶穌的出世。 2、受難日:復活節前的禮拜五,紀念耶穌基督被釘死於十字架上。 復活節的前一個星期五,基督教節日。耶穌受難日是紀念耶穌生命中最高潮的一周(即「聖周」,又稱「受難周」)中最重大的日子。這一周是從復活節前的一個星期日(棕櫚主日——耶穌光榮地進入耶路撒冷城,民眾手持棕櫚枝歡迎他)開始,經復活節前的星期四(立聖餐日——紀念耶穌與門徒進「最後的晚餐」時設立聖餐禮)和星期五(受難日——紀念耶穌為世人的罪被釘十字架而死)到復活節(星期日)結束。「聖周」的主題也是《新約聖經》的核心——耶穌基督的受死和復活。 3、復活節:3月21日到4月25日之間,每年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禮拜日,紀念耶穌基督復活。 復活節(主復活日)是一個西方的重要節日,在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第一個星期日。基督徒認為,復活節象徵著重生與希望,為紀念耶穌基督於公元30到33年之間被釘死在十字架之後第三天復活的日子。 4、感恩節:(北美洲基督教傳統節日,而非普世基督教節日)11月的第四個禮拜四(美國),或10月的第三個禮拜六(加拿大)。 感恩節(英語:Thanksgiving Day)是美國和加拿大共有的節日,由美國人民獨創,原意是為了感謝上天賜予的好收成。在美國,自1941年起,感恩節是在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並從這一天起將休假兩天;而加拿大與美國的感恩節時間不同,10月第二個星期一。像中國的春節一樣,在這一天,成千上萬的人們不管多忙,都要和自己的家人團聚。加拿大的感恩節則起始於1879年,是在每年10月第二個星期一,與美國的哥倫布日相同。十一、基督教教堂遺迹世界各地地方著名教堂:巴黎聖母院(法國巴黎),科隆大聖馬丁教堂(德國科隆),救世主大教堂(俄羅斯莫斯科),聖索非亞大教堂(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聖彼得大教堂(梵蒂岡),聖保羅大教堂(巴西聖保羅),巴西利亞大教堂(巴西巴西利亞)。中國著名的天主教教堂和遺迹:北京南堂和北堂;瀋陽南關天主堂;利馬竇墓;天津老西開教堂;上海徐家匯天主堂;上海佘山天主教堂;廣州聖心大教堂;巴黎聖母院江西臨川聖若瑟大教堂;青島天主教堂中國著名東正教教堂:哈爾濱聖索菲亞教堂;上海聖母大教堂;南通狼山天主堂(狼山露德聖母堂);南通啟東曹家鎮德肋撒老教堂;中國著名新教教堂:上海國際禮拜堂;上海沐恩堂;上海聖三一堂;上海景靈堂;杭州崇一堂;十二、耶穌基督教大事記錄 1.自耶穌出生至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為止的大約500年,是早期基督教時期。 2.其後,自500—1500年,基督教逐漸傳播給羅曼、凱爾特、日耳曼和斯拉夫等民族,在歐洲建立起中世紀基督教文明。但是,也是在這個時期,基督教受到嚴酷的考驗。它早期的勢力範圍巴勒斯坦、敘利亞、小亞細亞、北非乃至西班牙部分地區已經伊斯蘭化,西西里和義大利南部也受到威脅。俄羅斯淪於蒙古可汗及突厥金帳汗的統治之下,隨之安瓦爾人、匈奴人、蒙古人、土耳其人也先後侵入西方。 3.1054年,基督教分為天主教和東正教兩大派。諸葛長青:目前,天主教發展為最快,成為人數最多的教派。 4.16世紀的宗教改革運動使基督教又產生了新教、安立甘宗、信義宗、歸正宗和其他各派。 5.19世紀是基督教傳播史上的「偉大世紀」,在這個世紀里,基督教被傳到世界各地。十三、基督教教義形成基督教與猶太教的關係,從一開始就是既有繼承又有分離。在1、2世紀,羅馬統治者認為基督教無非是猶太人的教派,對基督教和猶太教一律迫害。自君士坦丁大帝定基督教為國教後,特別是從6世紀起,基督教迫害猶太教,歷次十字軍東征把猶太人與穆斯林同樣視為敵人。然而,歷代基督教神學家向猶太教聖經學家尋求指引,猶太教神秘主義也不斷對基督的神秘主義派別發揮影響。2世紀以後,基督教又從希臘文化吸取營養。一些神學家認為希臘哲學中的邏各斯就是彌賽亞,他成為肉身就是耶穌基督。柏拉圖對現實世界的唯心主義解釋,亞里士多德關於存在和知識的論述,都滲入基督教義。基督教的一部分崇拜儀式和讚美詩也可溯源於希臘密教和神秘哲學。在基督教作為羅馬帝國國教時代,特別是4世紀末,皇帝狄奧多西登位之後,信奉異端成為應受國家制裁的犯罪行為,反對教會就是反對帝國。4—8世紀參加帝國宗教會議的主教們往往將少數持不同宗教觀點的人宣布為異端,當作國賊加以剪除。中世紀教會為了維護正統教義,根據教會法成立異端裁判所並頒發《教廷禁書目錄》。十四、基督教組織形式關於教會的組織,東正教和天主教都一貫實行主教制。在英格蘭,儘管經過教改運動和革命,清教徒和獨立派的反對雖然十分激烈,但是,從使徒時代一脈相承的主教制的理論和實踐都原封不動地由聖公會保存下來。瑞典國教信義會保留主教制。在德國福音會(在信仰上屬信義宗和歸正宗)主教制已在宗教改革運動時廢除。蘇格蘭長老會以及北美洲的各長老會還有許多清教派別都採用長老制,形式上類似民主共和政體。公理制強調由各個教會獨立自主地進行傳教、禮拜、管理和行政等方面的事務。基督教的崇拜形式不一而足,個人祈禱和家庭崇拜受到重視。家庭是基督教社會的基本。集體崇拜形式和多寡因教派而異。關於聖禮,天主教規定七件聖事,即聖洗、堅振、告解、聖體、聖品、終傅和婚配。東正教聖禮也是七件。抗羅宗的古典派信義會、聖公會和歸正會只採用兩種聖禮,即洗禮和聖餐。十五、基督教的宗教傳播當今基督教各宗派在全球的分布圖基督教傳遍全球,其傳布範圍超過任何其他宗教,在伊斯蘭教向西方衝擊之前,東方教會已大力從事傳教活動。東方教會,特別是聶斯托利派教會在3、4世紀傳入中國(稱為景教)、亞洲中部和蒙古等地。東方教會也向西擴展,遷移中的日耳曼部族在小亞細亞和拜占庭督教。在北方、東北方和西北方,斯拉夫系統的不同民族也通過拜占庭受基督教。傳教、開化和殖民這三種活動往往配合進行,因此,代表較先進文化的傳教士往往給許多較後進地區帶來重要變化。抗羅宗的傳教活動從一開始就受到虔敬派的一種理論的影響,這種理論認為,必須用基督福音之光去照亮「黑暗」的異教世界。在20世紀,由歐美傳教機構產生的所謂子教會,強烈要求獨立,要求基督教各派聯合。現當代。沃伊蒂瓦樞機(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拉辛格樞機(現任教宗,神學家),羅雲·威廉斯(現任坎特伯雷大主教,神學家) ,葛培理博士(佈道家) ,鍾馬田, 薛華, 斯托得、巴刻,卡爾亨利,唐崇榮博士(佈道家,神學家)伯利恆——耶穌的出生地。耶路撒冷——該市的最終地位尚未確定,它是以色列自1950年以來的首都,但大部分國家未予承認,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也宣布耶路撒冷將是未來巴勒斯坦國的首都,耶穌被釘十字架和發生其他聖經事件的地方。拿撒勒——耶穌長大的地方,耶穌又被稱為"拿撒勒人耶穌"。安提阿——基督教向羅馬帝國開展的中心。梵蒂岡——全球天主教教會的中心,歷任教宗的辦公地點。君士坦丁堡——直到1453年拜占庭滅亡為止,一直是東正教的中心。傳入中國。基督宗教在中國有四次傳入的曲折經歷,展示了基督宗教與中國文化相互接觸、交流、碰撞、融合的漫長歷史和獨特意義。其長達1300多年的在華傳播構成了基督宗教在中國存在與發展的複雜圖景。基督宗教第一次來華傳播為唐朝時「景教」的傳入。在此之前有關基督宗教入華的情況僅為傳說,包括認為耶穌十二門徒之一的多馬曾於公元52年從亞歷山大城出發、經海路到印度和中國傳教,認為東漢時期曾有兩位東方教會人士以養蠶織絲技術之研習為名到中國傳教,以及認為公元3世紀末已有傳教士來「賽里斯」(絲國)傳教等說法。但這些說法迄今仍無任何歷史根據和可靠資料來對之確證。基督宗教第二次來華傳播為元朝的「也里可溫」的發展。「也里可溫」亦稱「也里可溫教」,是元朝時蒙古人對來華基督宗教及其信徒的統稱。「也里可溫」一般被理解為蒙古語「有福緣之人」的音譯,亦有人認為乃意指「上帝教」、「信奉上帝之人」或「奉福音教人」。「也里可溫」作為基督宗教在中國的第二次傳播,一方面為景教在元朝的復興,另一方面則指羅馬天主教首次到中國來傳教。從景教在元朝的復興來看,「也里可溫當即景教之維緒」。唐武宗「滅教」之後,景教在中國內地雖然已不復存在,卻仍在一些邊疆地區和少數民族中留存。隨著元朝的建立,景教重新傳入內地,在許多地區得到發展。基督宗教第三次來華傳播指明末清初天主教的傳入。這次傳教始於西班牙人耶穌會士方濟各·沙勿略1551年從日本搭乘葡萄牙商船到中國廣東上川島,但他因明朝海禁而無法入內地傳教,不久即病死島上。此後葡萄牙耶穌會士公匝勒等人在澳門建堂傳教,從而有了一塊立足之地。義大利傳教士羅明堅等人雖最早入內地傳教,但未獲成功。1583年,義大利耶穌會士利瑪竇作為羅明堅的助手到肇慶傳教建堂,此為近代天主教在中國內地傳教的真正開端。基督宗教第四次來華傳教是在鴉片戰爭前後,而其得以在華真正立足則是憑藉著鴉片戰爭後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在這一時期,天主教各修會如耶穌會、奧斯丁會、多明我會、巴黎外方傳教會、遣使會、聖母聖心會、聖言會等會的傳教士相繼來華,至19世紀末已在中國建成五大傳教區、發展教徒達70多萬人。中國基督。聖經最早於唐代隨景教傳入中國。據在西安出土的大秦景教碑記載,早在公元六三五年,基督教已由波斯傳入中國。但由於未能深深紮根於中國的社會與文化,基督教始終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甚至幾度消失。十九世紀,基督教從西方重新傳入。近代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外國傳教士和中國基督徒為中文聖經的翻譯和出版做了大量工作,為今天中國教會聖經事工的發展打下了穩固的基礎。一九五零年,中國基督徒發起三自愛國運動,通過自治、自養、自傳,使中國教會走上獨立自主自辦的道路。一九五四年,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成立。「文革」期間,中國教會生活一度中斷,大量聖經被毀。一九七九年教會重新恢復,一九八零年中國基督教協會成立。同年二月,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做出決定:儘快開始聖經的重新出版工作。自一九八零年至一九八六年就印刷了三百萬冊聖經。一九八七年,南京建立了愛德印刷廠。這個印刷廠設備非常先進,首要任務就是印刷聖經。十幾年來,僅這一印刷廠每年印刷的聖經就有三百萬本左右。愛德印刷廠建立後,中國聖經的印刷速度加快。到二零零六年底,中國基督教全國兩會印刷出版了四千三百萬本聖經,包括各種版本的聖經、少數民族語言聖經、盲文聖經和為兒童出版的圖畫聖經等。自一九九零年以來,中國逐漸形成了一個由七十六個聖經銷售點構成的網路,這個網路確保了聖經能快速地運送到中國各個城市、自治區、縣、城鎮和鄉村。中國有五十五個少數民族,有些少數民族中有大量基督徒。為滿足利瑪竇利瑪竇他們的信仰需求,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基督教全國兩會總共出版了四十七萬六千六百零五本不同版本的聖經,包括朝鮮文、苗文、彝文、佤文、景頗文、拉祜文、東傈僳文和傣文。中國基督教協會(簡稱「全國基協」,英譯名為China Christian Council,縮寫為「CCC」)是中國基督教會的全國性教務組織,接受國家宗教事務局的依法管理和國家民政部的社團管理監督,1980年於南京成立,現會址位於上海九江路,與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合稱為「基督教全國兩會」或「中國基督教兩會」(英譯縮寫為CCC/TSPM)。1988年中國基督教協會正式加入世界基督教協進會(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成為普世教會的重要一員。現任會長為高峰牧師。「本色化」運動。19世紀後半期開始,由於列強加在中國的各種不平等條約,教案的不斷發生,促使中國基督教徒決心擺脫外國宣傳機構的控制,自立教會。1873年,中國人的第一個自辦教會成立,此後這種活動不斷開展,1918年「中華國內佈道會」成立,這是中國基督教徒自治、自養、自傳的最早團體。非基督教運動發生以後,中國教會中的領袖人物和廣大信徒都認識到:中國人必須有自己的基督教信仰,必須建立中國人自己的教會,從而使中國基督教「本色化」。1922年,中國基督教大會在上海召開,中國基督教「本色化」也由此開始了,該會議提出了中國本色教會的原則就是「自養、自治、自傳」。中國基督教「三自」原則的確立和本色教會的發展,使中國教會在社會中體現出新的活力。在組織體系上,中國基督教開始了朝向本色化的結合和創新,出現了教派合一的趨勢和突出「中華」的觀念。在政治態度上,本色化運動也明確表明反對不平等條約,並積极參与到廢除這種條約的運動中來。受到廣大教徒的熱烈歡迎。「三自」愛國運動。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由於特殊原因,中國基督教逐漸斷絕了與外國傳教團體的宗教事務以及經濟聯繫,從而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發展,並形成了大規模的「三自」(「自養」、「自治」、「自傳」)愛國運動。 1950年以中國基督教青年會全國協會代表為首的一批知名人士發表宣言,號召廣大教徒斷絕與帝國主義的聯繫,真正實行中國教會的自治、自傳、自養原則,愛國愛教。特別是因為朝鮮戰爭的爆發,美國政府宣布凍結中國在美國的財產,使得原來依靠美國教會提供津貼的中國教會團體陷入經濟困境。於是,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全國各教會組織和團體制定了教會自立計劃,迅速實現「三自」。1951年,基督教各派聯合成立了一個委員會,使教會的「三自」愛國運動達到高潮。1954年,中國基督教領袖和知名人士在北京召開會議,正式成立了「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從此,中國基督教各派完全斷絕了與外國差會的聯繫,走上了自立發展、愛國愛教的道路。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基督教神學的高價值取向
※寫給無神論者的宗教課:鏘鏘三教圓桌會
※我是要信仰上帝還是佛祖?
※中國不需要基督教
※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呼籲定臘八為法定節假日,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