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楞嚴經講世界實相:性本覺明

楞嚴經講世界實相:性本覺明 2016-11-11 18:08閱讀: 【楞嚴經】講世界實相:性本覺明16-11-1116年11月上原文,17年元月上中旬註解補充。17年2月15日微信群禪會後頓悟一個細微混淆已經更正補充進去了。諸供養中,法供養最。《金剛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世尊在《法滅盡經》中沉痛預告:末法時代,首先滅失的是《首楞嚴經》(《大佛頂首楞嚴經》、《首楞嚴三昧經》),其次就是《般舟三昧經》。識者珍惜之!<楞嚴經>卷六,文殊菩薩偈曰:覺海性澄圓,圓澄覺元妙。【注:道,佛性,妙覺圓明,心境一如,般若不二,非一非異。】"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注:道生一,自性自照,佛見心體月輪形。一生二,若以圓明的為「所見」境界,則以「能見的」當作自心,則佛性被割裂為二,搞成心境兩般。二生三,又立心(根)對境(塵)作用為「知見」,心,見,相,割裂成三。如此分別、取相,塵勞已起。】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國土,知覺乃眾生。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漚滅空本無,況復諸三有?【注:三生萬物。塵勞如是擾亂,自相混濁,如起夢幻萬象森羅。於是覺得實有世界、眾生、業果,叫做「三有」。】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注:一切真修無不是返歸自心性,為實現這樣,有很多種方便法,楞嚴經第五六卷就講了25種圓通修法。佛讓文殊菩薩為大家選定,以觀音菩薩講的修耳根圓通最徹底、又最適合末世眾生!】(偈見<楞嚴經>卷六 作者:文殊菩薩)——————<楞嚴經>卷四,釋迦牟尼佛偈曰: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注:覺性,自性妙覺圓明,自性自照,好像有月輪相,其實無相,性相一體不二,實無處所,也無能見所見差別。若覺性沒有明相,也不會被稱為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注:覺性無有處所,無所見,若有所見所在,就不能叫覺性了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而明相有處所、是所見之境,若無所見所在,就不能叫明相了。】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注:覺性又(自己覺得)不是沒有明相的。】"性覺"必明,妄為"明覺"。【注:道生一。覺性本無相,覺性自照,是妙覺圓明的,好像有月輪相,誤認為覺性是有光明的。】"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注:覺性不是明相,因為覺性自照見到圓明的月輪形,誤把這明相當作了是「所覺之境」。】"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注:一生二。明相誤被認為是「所見之境」,於是又有了「能見之心」的概念。產生了心、境這兩個妄。】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如是擾亂,相待生"勞"。【注:二生三。心對明相作用,又被立為「知見」,如此分別、取相,就是「勞」。】"勞"久發"塵",自相渾濁。【注:三生萬物。心相作用久了,明相變出六塵(塵),心變為六根,所見都更渾濁了。】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注:三生萬物。塵勞如是擾亂,自相混濁,如起夢幻萬象森羅。於是覺得實有世界、眾生、業果,叫做「三有」。】(偈見<楞嚴經>卷四作者:釋迦牟尼佛)————《楞嚴經》這兩段話,是專門講般若真理和正法眼的,也簡要講了世界的本質與起源。(楞嚴經這兩段,是比天書還難的,但是會了正法眼一望而知。不會正法眼一講就露餡了。)祖師禪正法眼藏(我博文分類里有這個系列),其實全部都是在講這個道理。靈山會上,佛陀拈花,大迦葉微笑,其實就是默會了這個意思啊。徹底明白這些真理才叫理上見性(知見佛)!而實證無生法忍(入於如來不思議境界)才是真實見性(等覺菩薩證量)。《楞嚴經》上佛說實證無生忍徹見心性時,如凈琉璃內含寶月。《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月輪品第三,佛說:佛見心體月輪形。除了祖師禪的一些大祖師爺象六祖、臨濟,反覆這樣直指理上見性,佛經裡面也有一些了義經典這樣直指了。(這些,在本博分類「正法眼藏」系列、「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系列,都有相關佛經原文和註解可查。)我看過很多佛經對見性問題的開示(在本博分類文章很多地方都有),佛經對此最清楚直白的一次開示,見《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拈花品第二,佛陀說:這個般若真法,是凡夫成佛第一義諦!一開始是「不由三昧,不期感果,見性成佛」。凡夫先有了正法眼就已經是「知見佛」,再逐步實證可以到「果滿佛」。還說,如果沒有這個知見,即使像十大弟子那樣的功夫,都根本不能成佛。這都和祖師禪的大祖師爺一個鼻孔出氣的。(但是後世至今多有二乘邪見禪師正眼不明,狗尾續貂魚目混珠混入祖師禪了)。《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此經末尾還說,「初發心即成正覺,處凡夫位即悟成佛」。這裡『初發心』指的是理上見性,凡夫位上領悟到絕對的真理即已經成佛(知見佛)。這又和《六祖壇經》說的「若識自性,一悟便至佛地」完全是一個意思,都是指理上見性!實證真實見性絕沒有這麼快的。實證到和佛一樣的境界,也先是等覺菩薩,彌勒菩薩就是等覺菩薩,等覺菩薩度眾生功德還沒圓滿,暫時還不能示現成佛(果滿佛)。前面最近已經多次講過,實證則有三個層次,不可與理上見性、實證見性,都不能混為一談:1,入三摩地(穀神入谷、心光顯發),這個是由收攝自心、心不散亂、心不向外馳逸上得到;2,漏盡不染著(證小果,阿羅漢、辟支佛果),這個是由空觀、心不染著境界上得到;【註:六根都斷了染著,這是染著漏盡,得證小果。但這還不是見性,雖不染著,但心境還有差別。——阿羅漢小果單論功夫與八地菩薩幾乎一樣。《楞嚴經》講五十陰魔最後兩個,鈍根不回心阿羅漢可見光明寂滅之境,鈍根不回心辟支佛可以見遍虛空光明。他們識陰都沒有斷盡,因為不開般若正法眼心境始終會分別,就斷不了識陰。已經證小果的人若有正法眼和平等性智,此時又會入了無生法忍,成八地菩薩。《楞嚴經》佛說(入無生忍時)若識陰盡,則六根互用,見如凈琉璃內含寶月,內外明澈。(我以前看《楞嚴經》講到這個地方,都誤以為這才是實證真如般若了、誤以為這就是如如來不思議境界了。)注意:這還不是實證如來不思議境界、首楞嚴三昧,只是無生法忍。首楞嚴三昧經對此有明確說。】3,漸次再修般若,心境無差別,皆是自性,乃得等覺,入佛境界。【註:理上知般若第一義是理上見性,廣般若,若不退轉般若知見時時見性,已經是一種入於三昧、開始實修首楞嚴三昧了,深般若。實證到等覺菩薩才是實證見性,入深般若、如來不思議境界、實證首楞嚴三昧。這時外面那一層凈琉璃也沒有,只見自心月輪形。《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月輪品第三,佛說:我於菩提樹下降魔成正覺,我於爾時盡見心形盡見心理,我見心體月輪形。諸佛出現,即授印證。】這是實證的三個層次,在《占察善惡業報經》下卷,地藏菩薩就是這樣劃分的,並給出了不同階段適用的實修方法。這是我見過的佛經裡面,關於這個問題最清楚直白的一次開示。以前博文裡面都有講過,可查找分類目錄。從理上見性,到實證的三個層次,都絕對不可以混為一談!否則,即使功夫再高,也會必定落入《楞嚴經》說的五十陰魔之中!然而萬分注意,現在連眾多大德還經常有人出現混淆的地方,就是在今天重點講的這些地方:他們經常說,入三摩地(見個心中光明),乃至於把漏盡不染著證小果,他們把這當作才是「見性了」。他們又因此否定祖師禪的聽聞真理即可理上見性。其實是他們用了一種錯誤的理論篡改佛與祖的真說。因為,入三摩地見個心中光明還沒有漏盡,乃至於漏盡證小果(羅漢、辟支佛果),那還只是心不染著境界,不是般若(心境一如),那都不叫實證「見性」。理上見性的道理他們更不明白,要不然他們也不會這樣一邊誤認見性、卻一邊去否定真說了。現在末法時期,這樣說的大德比比皆是,我不願意說他們的名字。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證上,他們這樣說都是大錯誤。這類大德或許有一定的功夫,但是正法眼不明,不但和佛經了義說違背,而且和(佛祖衣缽真傳的)祖師禪真正的大祖師爺說的違背!(很多大德雖然學得幾句真說,實際上沒有真正搞懂,他們信不過祖師禪的大祖師和佛菩薩的真說,法眼不明,總是不由自主違背祖佛真說。)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說的也是這個道理。不過是老子說的籠統,沒有佛陀在《楞嚴經》里講的清楚。近幾年的我講正法眼的博文,已經好幾次講過了,老子這段話真正的意思,和佛這裡講正法眼藏說的一樣。上面註解中也已經又2次用到了老子的說法。《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序品第一,佛陀指出:中國的三皇(伏羲、神農、黃帝)都是古佛弟子,從天上下凡轉世的。而大家都知道,道教是傳自三皇傳的法,傳到了老子,合稱黃(帝)老(子)!所以,道門講的真東西,在大本大源處,和《楞嚴經》法理一致毫不奇怪!(不說細枝末節的和被後世曲解了的東西)。道家全真教邱祖(金元時期的長春真人丘處機)語錄說過,他們這一派的修法來自佛陀《楞嚴經》25圓通,佛教孫陀羅難陀尊者的觀鼻息圓通法。道門呂祖(唐代純陽真人呂洞賓)在清康熙年間再次示現傳出《太乙金華宗旨》裡面大段都是《楞嚴經》里的話,還說,全真教是從老子,傳到漢朝的東華帝君王玄輔(邱祖的師父王重陽,親自尊東華帝君王玄輔是全真教始祖),逐漸傳到呂岩(呂洞賓)。(這些以前也有博文提到過。)在這裡,呂祖(和邱祖語錄)都說了,真丹法實際指心性,性功。說身體丹法是命功,是小法。本博博文分類正法眼藏系列等處,在盡量根據佛經祖論講解正法眼,會了可以通達一切佛法。語言是有漏的,語言描述會產生很多歧義理解,如有不解,或者有所領悟,都應多揣摩佛經祖論去深入領會吧,並在實修中體會吧。【補充幾句正法眼藏系列啰嗦過無數遍的東西(這個還混淆的人,功夫再高也是陰魔 ):婆羅提尊者說:「識者知是佛性,不識者喚作精魂(識神)。(煩惱,無明)」。臨濟祖師雲:只你眼前這聽法底人!六祖壇經:「善能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臨濟:你若心心不異,則性(心)與相(境)不別!諸無聞僧,增上慢人,排斥了楞嚴經與祖師直指的六根能覺性,再企圖做定靜功夫去找自心,猶如更狂的演若達多,斬卻自頭,另去覓頭安頭!(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不分別,指的是正分別一切時,不起心境之差別,不是不辨皂白。法界現最多此類兩樣畜生,似是而非,非亂真法,瞎卻人天眼目! 】------------------------------------《佛心經》、《大涅槃經》與《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關於見性的互相印證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7bc93c8901011lvl.html?vt=4祖師禪教外別傳:不由三昧,不期感果,見性成佛——《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里終於找到這個問題的佛祖開示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7bc93c890100v4tn.html?vt=4地藏菩薩開示解脫道的三個層次、三類法門: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7bc93c8901010086.html?vt=4《六祖壇經》轉識成智、般若真觀、那伽大定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7bc93c890102wwd2.html?vt=4佛講法與臨濟宗旨:一句具三玄三要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7bc93c890102wvop.html?vt=4穀神入谷,瞭然不著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7bc93c890102x0w1.html?vt=4入三摩地,漏盡,入無生忍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7bc93c890102wyph.html?vt=4

分享

  • 我的博客
  • 微博
  • 微信
  • 朋友圈
  • 5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推薦閱讀:

    世界影響力最大的十種語言,漢語能排第幾?第一大家都知道吧!
    半點寒心的男人世界
    加夫婦遭奇葩查稅:證明你有兩個孩子 | 世界新聞網
    個性簽名,這個世界只有你,讓我燦爛的笑,哭的傷心
    縱橫上下百年 世界汽車輪圈發展史淺析

    TAG:世界 | 楞嚴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