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漢字系列講座——不可黃鐘毀棄,任爾瓦釜雷鳴

通過前文的介紹我們已經知道,所謂的「簡化字」是當權者廢除漢字、實行文字拼音化的過渡性產物,其著眼點是「破壞漢字形體,削弱漢字效用」。所以簡化字背景的人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簡化字」根本不是什麼漢字本身發展的產物,而是人類歷史上涉及人口最多的一次語文暴力,決不能因「斯德哥爾摩綜合症」而習非成是,渾然不覺其危害。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又稱人質情結或人質綜合症,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這個情感造成人質會對劫持者產生一種心理上的依賴感。他們的生死操在劫持者手裡,劫持者讓他們活下來,他們便不勝感激。他們與劫持者共命運,把劫持者的前途當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視為自己的安危,乃至把解救者當成了敵人。)

當權者由於其缺乏合法性,由於其建政以後迥異於歷代的休養生息,對於中國社會除了破壞,了無建樹,自然要對中華民族、中華歷史、中華文化極力醜化、抹黑、歪曲,和實行愚民政策,以避免在歷史的對照中,顯露其暴虐與無能,所以就利用強權篡改歷史,毀壞文字,「革命」文化,進行全民洗腦。而大多數大陸民眾在「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影響下,就真的認為中華民族、中華歷史、中華文化是醜陋的、黑暗的、落後的,真的認為簡化字是先進的並主動予以維護。所以,我們有必要對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問題稍加澄清。

(一)傳統中國,一枝獨秀。

在本次人類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不乏風光一時的民族與文明,如:

蘇美爾文明(約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

古埃及王國(約公元前3100~前332年),

古印度(約公元前2500年~約前1500年),

古巴比倫王國(公元前1894~前729年),

亞述帝國(約公元前2000~前605年),

瑪雅文明(約公元前1500年~公元1500年)

古希臘(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

馬其頓王國(約公元前8世紀~前146年),

古羅馬(公元前754年→公元395年分裂→476年西羅馬帝國亡→1453年東羅馬帝國亡),

波斯帝國(公元前550年~前330年),

等等,但都煙消雲散了。

至於猶太人,在歷史上真正建立起自己的民族國家、過上安定生活的時間很有限,自公元一世紀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更是被迫離開故土,長期流散異邦,做了近兩千年的亡國奴。

而唯有中華民族,綿延五千餘載,完整保留了自己的國家形式與原生文明,並在歷史的很長時間內一直處於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地位,即如美國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中所言:「整整1000年,中國文明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和對人類遺產的偉大貢獻,始終居世界領先地位。」(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版,429頁)中國經濟佔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在11世紀前後曾達到60%左右(〈從北宋悟現代管理之道〉,《成都商報》,2013年11月10日),直至18世紀前後仍達30%左右(現今美國達28%左右)。

13世紀未葉,《馬可·波羅遊記》的作者在書中介紹他在中國17年的生活體驗說:如同「置身天堂」。

1615年,《利瑪竇中國札記》對中國的文官制度讚美有加:「全國都是由知識階層即一般稱為哲學家的人來治理的。井然有序地管理整個國家的責任完全交付給他們來掌握。」(《利瑪竇中國札記》,中華書局,1983年,第27頁)

以《利瑪竇中國札記》為標誌,中華文明在海外迅速傳播,歐洲16~18世紀掀起了持續三個世紀之久的「中國熱」,直接促成了歐洲啟蒙運動的發生,中華古典文明在近代歷史的關鍵時刻,擔當了世界「啟蒙者」的角色。

1697年,被譽為十七世紀的亞里士多德的德國哲學家、數學家萊布尼茨在《中國近事》中說:「然而,過去有誰相信,地球上還有這樣一個民族,它比我們這個自以為在各方面都有教養的民族更具有道德修養。」(《中國近事》,[德] G.G..萊布尼茨著,大象出版社,2005年7月)

萊布尼茨還以希臘神話「金蘋果」的故事為喻,提出著名判斷:「假使推舉一位智者來裁定哪個民族最傑出,而不是哪個女神更美貌,那麼他會把金蘋果交給中國人。」

對照當時歐洲的宗教戰爭、政治動蕩和法國的專制主義,「中國形象」更顯異彩。所以啟蒙時代早期,泛中國崇拜思潮瀰漫於整個歐洲社會,這從啟蒙運動公認的領袖和導師伏爾泰(1694~1778,法國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的言論中可窺見一斑:

「中國人在道德和政治經濟學、農業、生活必需的技藝等等方面已臻完美境地。」

「當各國法律只限於懲罰罪行的時代,(中國)是唯一設置獎金錶彰德行的國家;當我們還在被迫接受征服我們的勃艮第人、法蘭克人和哥特人的習慣的時代,(中國)是唯一使征服者採用它的法律的國家。」

(《哲學辭典》上冊,[法]伏爾泰著,王燕生譯,商務印書館,1991年)

有「歐洲的孔夫子」之譽的法國著名經濟學家魁奈認為:「廣大的中華帝國的政治制度和道德制度,是建立在對於自然法則的認識基礎上的……因此完全可以作為一切國家的範例。」(《中華帝國的專制制度》,[法]魁奈,商務印書館,1992年)

「中國熱」在18世紀的歐洲達到新的高潮,舉凡飲食、家居、服飾、園林、建築、繪畫、工藝美術、文學藝術、人文社科等領域,都興起一股模仿吸收中國文化的觀念、式樣、趣味、風格、情調的「中國風」。被尊為「魏瑪的孔夫子」的德國詩人、思想家歌德,在借鑒模仿唐詩創作的組詩《中德四季晨昏雜詠》中,深情表達了這種濃濃的中國情愫:「遙想在東方,月華放光明。柳絲纖纖掛,戲水起波紋。」 (《外國抒情詩賞析辭典》,北京師範學院出版社,1991年,第867頁)

(劉冰清編輯製作)


推薦閱讀:

明就仁波切2 0 1 6 年「以喜悅擁抱焦慮」講座
怎樣判段孩子是否有戀愛傾向?(家長系列講座之二)
果如法師:楞嚴經講座【一】
唐一傑講座:肩頸疾病的瑜伽和中醫控制治療
微講座|子宮性閉經之一

TAG:漢字 | 講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