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馬克思主義與堅持科學無神論
堅持馬克思主義與堅持科學無神論
[來源:宗教與世界|發布日期:2012-09-25]
田心銘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社會思想多元多變的條件下,宣傳科學無神論、批評有神論是否正當、合理?這是開展科學無神論研究需要回答的一個前提性問題。引起一些學者憂慮的學術理論研究中「有神論有人講、無神論無人講」的現象,同人們在這個問題上存在種種疑慮不無關係。對此可以從不同方面去研究和回答,本文僅就堅持馬克思主義與堅持科學無神論的關係談一些看法。 一、堅持科學無神論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題中之義 胡錦濤同志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黨和人民團結一致、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的根本思想保證。」[1]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在《序言》中明確規定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我國的指導地位,而堅持科學無神論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題中之義。我認為,這就是我們堅持科學無神論、開展科學無神論研究和宣傳的根本依據。 第一,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必須堅持科學無神論。 胡錦濤同志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提出了「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問題[2],把它列於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黨探索和回答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之首。對於「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的問題,人們可能存在這樣那樣的不同理解,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馬克思主義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是馬克思主義科學思想體系的哲學理論基礎,而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辯證唯物主義,或稱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這種表述不是把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並列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兩個部分,而是突出歷史唯物主義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重要地位。辯證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總稱)。儘管在學界有些人持不同的觀點,但在我們黨歷來的文獻中,馬克思主義哲學和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是同義語。正因為如此,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再次強調,「牢固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3] 堅持馬克思主義,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把世界看作是多樣性統一的物質世界,而「物質是某種既有的東西,是某種既不能創造也不能消滅的東西」[4],是獨立於人的意識之外的客觀實在。馬克思主義堅持從物質世界本身去說明世界,不附加任何外來的成分。這一根本立場已經排除了任何世外造物主存在的可能性,是同一切有神論的觀點不相容的。不僅如此,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唯物主義根本觀點的闡述,對唯心主義的批評,歷來就是直接同堅持無神論、批評有神論聯繫在一起的。 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這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著作中,恩格斯提出了關於哲學基本問題的理論,成為我們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科學標準和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的有力思想武器。恩格斯這一思想的經典表述是: 「思維對存在的地位問題,這個在中世紀的經院哲學中也起過巨大作用的問題:什麼是本原的,是精神,還是自然界?——這個問題以尖銳的形式針對著教會提了出來:世界是神創造的呢,還是從來就有的? 哲學家依照他們如何回答這個問題而分成了兩大陣營。凡是斷定精神對自然界說來是本原的,從而歸根到底承認某種創世說的人(而創世說在哲學家那裡,例如在黑格爾那裡,往往比在基督教那裡還要繁雜和荒唐得多),組成唯心主義陣營。凡是認為自然界是本原的,則屬於唯物主義的各種學派。 除此之外,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這兩個用語本來沒有任何別的意思,它們在這裡也不是在別的意義上使用的。」[5] 這一段關於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的經典論述,包含著堅持無神論、反對有神論的思想。其一,恩格斯指出,哲學基本問題在近代被明確地提出來,從一開始就是以質疑有神論的「尖銳的形式」提出來的,是「針對著教會」、針對著「世界是神創造的」觀點提出的。其二,他指出,「凡是斷定精神對自然界說來是本原的」人,在「歸根到底」的意義上,都是「承認某種創世說的人」,這就指出了唯心主義同有神論之間的本質聯繫(當然,「歸根到底」這一限定語,意味著唯心主義者並非都是直接主張創世說的人)。在辯證唯物主義的理論體系中,恩格斯這一段論述具有極為重要的基礎性的地位,而這就表明,堅持無神論、反對有神論,是由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決定的,是辯證唯物主義與生俱來的一種科學精神。正因為如此,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經典著作中,我們隨處都可以看到,對辯證唯物主義根本觀點的闡述,直接同對無神論的申明和對有神論的批判聯繫在一起。 例如,在《自然辯證法》中,恩格斯在運用自然科學發展的歷史材料闡述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同時,用辛辣的筆調批評了上帝主宰自然的觀點:「上帝在信仰上帝的自然研究家當中受到的待遇,比在任何地方都要糟糕。」「在科學的推進下,一支又一支部隊放下武器,一座又一座堡壘投降,直到最後,自然界無邊無沿的領域全都被科學征服,不再給造物主留下一點立足之地。」[6] 又如,列寧在他的名著《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中,在闡述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時,也揭露了哲學唯心主義同有神論的內在關聯,把它們放在一起給予深入的分析、批判。他說:「凡是說物理自然界本身是派生的東西的哲學,就是最純粹的僧侶主義哲學。」「如果自然界是派生的,那麼不用說,它只是由某種比自然界更巨大、更豐富、更廣闊、更有力的東西派生出來的,只是由某種存在著的東西派生出來的,因為要『派生』自然界,就必須有一個不依賴於自然界而存在的東西。用俄國話說,這種東西叫做神。」[7]列寧指出:「唯心主義哲學的『科學的僧侶主義』,不過是通向公開的僧侶主義的前階」,而「唯物主義認識論是『反對宗教信仰的萬能武器』」。[8] 再如,列寧在《哲學筆記》中分析唯心主義的根源時,也把它同僧侶主義聯繫起來。他指出:「唯心主義就是僧侶主義。」「哲學唯心主義是經過人的無限複雜的(辯證的)認識的一個成分而通向僧侶主義的道路。」「僧侶主義(=哲學唯心主義)」。[9] 經典作家的這些思想,從一定意義上說,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辯證唯物主義根本觀點的論證,都可以當作對科學無神論的闡述去解讀。 第二,堅持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必須堅持科學無神論、反對有神論。 馬克思主義作為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不僅包括了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主要組成部分,還包括其他多方面的科學理論,它們共同構成了馬克思主義的整體。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就是其中的組成部分之一。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是馬克思主義關於宗教的根本觀點,它闡明了宗教的本質和發展規律、工人政黨對宗教的態度等根本問題。如果說馬克思主義觀的基本問題是「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那麼,對「什麼是宗教、怎樣對待宗教」的回答,就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基本內容。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們的新世界觀形成的過程中,就對宗教問題給予特別的關注。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是同整個馬克思主義一起誕生、一起發展起來的。在「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件」[10]《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在標誌著馬克思主義誕生的第一部成熟著作《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都有大量關於宗教的論述。在系統論述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的著作《反杜林論》、《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都對宗教問題作了專門的闡述。堅持馬克思主義,包括堅持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堅持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又必須把它放到馬克思主義的整體之中,當作其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同其他各個部分聯繫起來去理解和運用。 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是無神論的宗教觀。堅持無神論、反對有神論不等於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全部內容,不能把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僅僅歸結為無神論;但是,科學無神論是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核心。沒有科學無神論,就沒有馬克思主義宗教觀。 首先,正確認識宗教的本質,必須堅持科學無神論。 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指出:「一切宗教都不過是支配著人們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中的幻想的反映,在這種反映中,人間的力量採取了超人間的力量的形式。」[11]這是對宗教本質的深刻揭示。那種集中體現宗教本質特徵的在幻想中支配著人們日常生活的「超人間的力量」是什麼呢?就是神。在多神教中,是許多神;在一神教中,是「一個萬能的神」[12]。宗教的世界,就是神的世界,就是神及其棲身之所構成的世界。因此,認識宗教的本質,從根本上說,就是要揭示神的觀念的本質。 其次,正確認識宗教的發展規律,必須堅持科學無神論。 宗教同其他事物一樣,是作為發展過程而存在的。本質和規律是關於事物的同等層次的概念。對宗教發展規律的認識,同關於宗教本質的認識一樣,是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主要內容。而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對宗教的起源、發展和消亡的過程和規律的論述,其核心內容,就是揭示神的觀念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和規律。在《反杜林論》中,恩格斯分析了支配著人們的「異己的自然力量和社會力量」在人們頭腦中以幻想的形式反映為神的歷史過程。簡略地說,這也就是宗教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過程:在歷史的初期,首先是自然力量被「人格化」,產生了原始的宗教和神話;隨著社會的發展,「最初僅僅反映自然界的神秘力量的幻想的形象,現在又獲得了社會的屬性,成為歷史力量的代表者」;在更進一步的發展階段上,「許多神的全部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都轉移到一個萬能的神身上」,「這樣就產生了一神教」。[13]恩格斯還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宗教之所以繼續存在,是因為「現在還是這樣:謀事在人,成事在神(即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異己支配力量)」。而將來當社會佔有了全部生產資料的時候,也就是「當謀事在人,成事也在人的時候,現在還在宗教中反映出來的最後的異己力量才會消失,因而宗教反映本身也就隨著消失」。[14]這就告訴我們,理解馬克思主義關於宗教從產生到消亡的發展規律的觀點,一刻也不能離開對神的觀念的歷史分析,不能離開科學無神論。 其三,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正確對待宗教,必須堅持科學無神論。 闡明工人政黨對宗教的態度,是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重要內容。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是我們黨和國家制定宗教工作的方針政策、指引我們做好宗教工作的重要理論基礎。宗教具有長期性、複雜性、群眾性、民族性、國際性。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對待宗教,僅靠對宗教本身的認識是不夠的,還必須正確認識宗教同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民族等方面因素相互交織的複雜關係。在馬克思主義政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如何對待宗教的問題必須放到黨的事業的全局中去考察,必須服從和服務於黨的中心工作,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馬克思主義從來反對「向宗教宣戰」,反對「把宗教上的分野提到首位」[15],也反對把對待宗教的態度歸結為無神論的宣傳。我們黨制定了「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等宗教工作基本方針。[16]這種對待宗教的科學態度和方針政策,是建立在對宗教的本質和發展規律的科學認識的基礎之上的,而不是僅僅著眼於局部的或暫時的需要的權宜之計。如列寧所指出的:「如果認為馬克思主義對待宗教似乎是『溫和』的態度是出於所謂『策略上的』考慮,是為了『不要把人嚇跑』等等,那就大錯特錯了。」[17]以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為哲學世界觀基礎、以科學無神論為核心的馬克思主義的宗教本質觀、宗教發展觀,是我們正確理解和貫徹黨的宗教工作方針政策所不可缺少的思想基礎。列寧在堅決反對「向宗教宣戰」的同時,又強調馬克思主義「完全繼承了」「絕對無神論的、堅決反對一切宗教的唯物主義的歷史傳統」[18],強調「我們應當同宗教作鬥爭。這是整個唯物主義的起碼原則,因而也是馬克思主義的起碼原則」。[19]這就啟示我們,離開科學無神論和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就不能真正理解黨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針和政策,就會在工作中陷入盲目性,發生這樣那樣的偏離。 二、批評有論神是堅持科學無神論的題中之義 有些人不反對堅持無神論,但是不贊成批評有神論。他們擔心批評有神論就違背了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會影響社會和諧,希望把無神論的研究限制在不批評有神論的範圍之內。這是「無神論無人講」的一個重要原因。 雖然從原則上說,任何肯定都是否定,贊成一種觀點,同時就意味著反對同它相對立的觀點,破和立是同一個過程中不可分的兩個方面;但在具體問題上,一般地說來,立並非直接就是破。在一定的範圍內,人們也可以只正面論述一種觀點而不去批評相反的觀點。比如,依據社會實踐和科學發展的成果論證唯物主義而不直接批評唯心主義,在一定的範圍內是可行的。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對科學無神論的研究做出限定,只研究和宣傳科學無神論而不去批評有神論呢? 我認為,科學無神論研究對象和基本結論的特殊性決定了堅持科學無神論就不能不反對有神論,研究和宣傳科學無神論就不能不剖析和批評有神論。如果要求把堅持無神論限定在正面研究和宣傳的範圍內而不得批評有神論,那無異於取消科學無神論的研究和宣傳。 科學無神論在研究對象和基本結論方面區別於其他學科的特殊性是什麼呢?其特殊性就直接體現在這個「無」字上。除它之外,似乎很難找到還有哪一個學科是以「無……」命名的。任何一門科學都有自己確定的研究對象,如毛澤東所指出的:「對於某一現象的領域所特有的某一種矛盾的研究,就構成一門科學的對象。」[20]對象的客觀性、確定性既是一門學科區別於其他學科的根據,也是該學科能夠成為科學而在人類科學體系中佔有一席之地的基本條件。各門社會科學之所以有資格同自然科學一樣作為科學存在並獲得同樣的重視,一個基本前提就是,它們都有自己特定的客觀對象;一種學說,如果沒有客觀的確定的對象,它就沒有作為科學存在的權利。科學無神論的研究同樣是如此。 那麼,科學無神論的研究對象是什麼呢? 科學無神論的研究對象不是神。在科學無神論看來,那種被稱為「神」的東西,在物質世界中是根本不存在的,是虛幻的。這正是科學無神論最根本的觀點。人們不能把某種「無」即不存在的東西當作自己研究的對象。如果科學無神論宣布以神為自己的研究對象,那麼它的全部內容就是論證自己的對象的虛幻性,也就是論證自身沒有真實的對象因而根本就不是科學。 科學無神論的研究對象,是關於「神」的觀念。「有神」或「無神」,都是人們的觀念,屬於社會意識的領域。自發的樸素的無神觀念和自覺的系統化的以無神為根本觀點的科學,分屬於社會意識的不同層次,後者可以通過對前者的研究、總結來形成自己的概念、範疇和命題,就此而論,科學無神論把無神觀念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但是,無神觀念又是從何而來的呢?無神觀念並沒有自己本體論意義上的反映對象,它從一開始就是作為有神觀念的對立面出現在社會意識領域的,它是以否定的形式對有神觀念的一種反映,始終是以反對有神論為根本指向的。假如不曾出現有神論,就根本不會有什麼無神觀念。因此,科學無神論除了研究無神觀念外,在更深層次或根本的意義上,是以無神觀念的對象為對象,即是以有神論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的。 關於「神」的觀念為什麼也可以成為一種客觀的研究對象呢?因為主觀和客觀的區分有不同的層次。這種區分在一定的範圍內,即在哲學基本問題的範圍之內,就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這種關係而言,物質和意識、客觀和主觀的區分是絕對的,不能把思想領域的東西混同於它所反映的客觀物質。超出這一定的範圍,客觀和主觀的區分具有相對性。一切思想觀念在物質和意識的分野中都屬於主觀的領域,但某種思想觀念是否存在、如何存在,作為社會思想領域中的事實,又具有客觀性,不依任何研究者的意志為轉移,而只能從實際出發,依據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材料去把握它,如實地反映它。實際上,社會科學中的許多學科,都是以人們的精神活動及其產品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的,這並不意味著它們的對象不具有客觀性。世上從來不曾有一個亦人亦猴、神通廣大的孫悟空,但中國人的精神生活中有一個活靈活現大鬧天空的美猴王卻是不容置疑的事實。作為神話學的研究對象,它具有客觀性。因此,神話不是科學,但研究神話可以成為科學。[21]神是不存在的,但各種各樣有關「神」的觀念的存在卻是千真萬確的,正是這些觀念構成了科學無神論的客觀研究對象,使它具備了成為科學的基本前提,而「無神」則是它經過科學研究得出的根本結論。 這樣看來,科學無神論作為一門科學,必須把有神論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在人類社會生活中出現了有神論,才產生了反對它的無神論。有神論的產生和發展,是無神論產生和發展的歷史前提和邏輯前提。無神論同有神論之間這種歷史的、也是邏輯的內在聯繫表明,不研究或不批評(對於科學無神論來說,研究必然表現為批評)有神論的科學無神論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無神論只是表示一種否定」,「無神論作為對宗教的單純的否定,它始終要涉及宗教,沒有宗教,它本身也不存在」。[22]如果不允許對有神論的批評,那就是要求無神論取消自己的研究對象,從而取消科學無神論本身。在多大的範圍內限制對有神論的批評,也就是在多大的範圍內限制無神論的科學研究,而這是同一切從實際出發,大公無私、毫無顧忌地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相背離的。 三、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指導科學無神論的研究和宣傳 本文以上的討論說明,堅持馬克思主義,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和政策,必須堅持科學無神論,反對有神論。 堅持馬克思主義與堅持科學無神論之間相互關係的另一個方面是,開展科學無神論的研究和宣傳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遵循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和政策,而不能有所偏離。 第一,科學無神論的研究必須堅持以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 無神論有它自己悠久的歷史。無論在中國,在歐洲,都出現過許多無神論者和無神論的思想學說,主張「無神」是他們的共同點,但它們的理論基礎、研究方法和具體主張又各有不同。馬克思主義是無神論,但無神論不都是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無神論,但無神論不都是科學的無神論。科學無神論的研究,應該以辯證唯物主義特別是歷史唯物主義為理論基礎,以社會實踐和作為實踐總結的科學史為依據,從客觀實際包括反映有神論思想的歷史資料和現實情況出發,把有神論放在它所由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同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聯繫起來去研究,科學地揭示「神」或有神論的本質和發展規律。科學無神論的研究不能離開人類文明的發展大道,不能拒絕而應該積極吸收歷史上和現實中一切有益的思想成果。列寧曾經指出,共產黨人的戰鬥的唯物主義應該重視吸收和運用18世紀老無神論者的成果,應該同傾向於唯物主義的現代自然科學家結成聯盟,應該在一定程度上同資產階級中的進步分子結成聯盟。即使是對一些懷有偏見的資產階級學者,列寧在批判他們的錯誤觀點,斥之為「僧侶主義有學位的奴僕」[23]的同時,也不忽視他們「駁斥了宗教偏見和神話」[24]的著作,要求翻譯出版他們的著作。但與此同時,列寧特彆強調,應當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做一個以馬克思為代表的唯物主義的自覺擁護者,也就是說,應當做一個辯證唯物主義者」。[25]因為,「任何自然科學,任何唯物主義,如果沒有堅實的哲學論據,是無法對資產階級思想的侵襲和資產階級世界觀的復辟堅持鬥爭的」。[26] 第二,深入開展科學無神論的研究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建設馬克思主義宗教學。 有神論不等於宗教,粗俗的封建迷信活動、反社會的邪教也是有神論,但宗教是最重要最有影響因而最值得研究的有神論。科學無神論的研究同宗教研究是不可分的,它們的研究對象之間存在交叉重疊的關係。 一些唯心主義者和舊唯物主義者也在宗教研究中作了大量的工作,他們的成果可以作為我們科學無神論研究的參考和借鑒,但是他們的宗教觀是非科學的。只有馬克思主義的宗教觀才能指導我們開展科學無神論的研究。費爾巴哈對基督教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他的《基督教的本質》「直截了當地使唯物主義重新登上王座」,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使青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受到強烈的影響,「一時都成為費爾巴哈派了」。[27]但是,馬克思從開始創立自己新世界觀的時候起,就開始批評費爾巴哈的宗教觀,他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多處指出了費爾巴哈宗教觀的缺陷。恩格斯晚年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在「還一筆信譽債」,即「完全承認」「在我們的狂飈時期,費爾巴哈對我們的影響比黑格爾以後任何哲學家都大」[28]的同時,又深入地分析和批評了費爾巴哈在宗教觀方面表現出來的歷史唯心主義。他指出:「我們一接觸到費爾巴哈的宗教哲學和倫理學,他的真正的唯心主義就顯露出來了。」[29]他尖銳地批評說:「費爾巴哈想以一種本質上是唯物主義的自然觀為基礎建立真正的宗教,這就等於把現代化學當作真正的鍊金術。如果無神的宗教可以存在,那麼沒有哲人之石的鍊金術也可以存在。」[30]費爾巴哈這樣偉大的唯物主義者的宗教觀尚且如此,其他非馬克思主義的宗教觀就更不能當作科學無神論研究的指導性理論來運用了。 宗教觀作為關於宗教的根本觀點,不等於對宗教進行具體實證研究的宗教學,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不等於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宗教學。有不同的宗教觀,也有建立在不同宗教觀基礎之上的宗教學。深入開展科學無神論的研究,必須建設馬克思主義的宗教學。黨中央從2004年開始實施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把建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作為工程的主要任務之一,宗教學的建設也被納入其中。這一決策本身就體現出一種精神:必須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開展各門社會科學的研究,建設和發展各門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基礎上的社會科學(包括宗教學)。恩格斯晚年曾針對一些青年著作家把唯物史觀當作「套語」和「標籤」的現象,批評他們把唯物史觀「當作不研究歷史的借口」[31],明確提出了「必須重新研究全部歷史」的要求,指出:「必須詳細研究各種社會形態存在的條件,然後設法從這些條件中找出相應的政治、私法、美學、哲學、宗教等等的觀點。」[32]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是研究宗教問題的指南而不是套語,不能被當作不研究具體宗教問題的借口。有關各種宗教問題的科學結論,只能從實際出發經過詳細的研究才能產生。建設馬克思主義宗教學必須依靠這樣的「詳細研究」,而不能用套語去構建體系。科學無神論應該是馬克思主義宗教學的一個基本思想和基本內容,不堅持科學無神論、不剖析和批評有神論的宗教學不可能是馬克思主義的宗教學。 第三,開展科學無神論的研究和宣傳,必須遵循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和政策。 我們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從中國實際出發,制定了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和政策。這些方針和政策,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宗教觀在實際工作中的體現。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指導科學無神論的研究和宣傳,必須認真學習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宗教觀,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和政策。 黨中央提出,「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努力實現宗教與社會和諧相處,各宗教和諧相處,信教群眾和不信教群眾、信仰不同宗教群眾和諧相處」。[33]堅持科學無神論、反對有神論,同黨中央提出的這三個「和諧相處」的要求是否一致,會不會影響社會和諧?這是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不能不思考和回答的一個問題。 社會和諧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礎之上的。維護和加強這個基礎,就能促進社會和諧;削弱和損害這個基礎,就會破壞社會和諧。那麼,實現宗教與社會之間、各宗教之間、信教群眾與不信教群眾以及信仰不同宗教群眾之間和諧相處的基礎是什麼呢?是有神論,或無神論,或某一宗教的某種有神論嗎?都不是。如果說和諧相處的基礎是某種共同的宗教信仰或不信仰宗教,那就意味著這一方面的社會和諧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因為現實中並不存在這樣的基礎。同宗教相關的社會和諧的基礎恰好不在有無宗教信仰,而在其他方面。社會和諧之所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是由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政治制度以及建立在社會主義制度之上的中華各族人民根本一致的共同利益決定的。這就是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最根本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基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基礎,則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內容的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正如黨的十七大報告所強調的,要通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來「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34]實現宗教方面的三個「和諧相處」,其經濟、政治和思想的基礎同樣是如此。我國之所以能夠實現宗教方面的和諧,是因為信教群眾和不信教群眾、信仰不同宗教的群眾雖然在思想信仰方面存在差異,但他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他們都擁護社會主義制度、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追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都以中華民族文化為共有精神家園。同宗教信仰方面的差異相比,這是異中之大同。與這種大同相比,宗教信仰方面的不同是大同中之小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是不承認矛盾、迴避矛盾,而是要正確處理矛盾。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在發展的基礎上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的歷史過程和社會結果」。[35]任何矛盾的雙方之間都是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在看到統一時就否認對立,或在看到對立時就否認統一,都是形而上學的思想,唯物辯證法則要求「在對立面的統一中把握對立面」[36],看到統一時不否認對立,看到對立時又不忘統一。正確處理宗教問題上的矛盾,就要把存在著差異或對立的矛盾雙方統一起來,求大同而存小異。胡錦濤同志在提出努力實現宗教方面三個「和諧相處」要求的同時,又說:「我們中國共產黨人是無神論者,不信仰任何宗教」。[37]這就明確指出了思想信仰方面存在的差異,以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精神指出了堅持科學無神論同實現宗教方面「和諧相處」的要求是辯證統一的。 堅持科學無神論,反對有神論,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必然要求,因而有利於鞏固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實現社會和諧。但是,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和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都是包含著多方面內容的整體,堅持科學無神論作為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一種體現,也必須放到這個整體之中,同其他各個部分聯繫起來去把握。如果把它從這個整體中單獨抽取出來加以誇大,也會違背、偏離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這裡談兩點看法: 其一,不能誇大無神論宣傳的意義,不能把它提到不應有的首要地位。 列寧曾經警告,「無產階級政黨有誇大反宗教鬥爭意義的危險」,「不要冒險地在政治上對宗教作戰」。[38]恩格斯和列寧都認為,「向宗教宣戰是一種愚蠢的舉動」。[39]如果把無神論的宣傳提到首位,就誇大了信教群眾與不信教群眾之間在宗教信仰上的差異,把這種差異擺到他們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共同基礎之上,這就會損害社會和諧。列寧指出,宣布「打倒宗教」,「這是一種膚淺的、資產階級狹隘的文化主義觀點」。[40]誇大無神論的宣傳工作,就其思想認識根源來說,是誇大了宗教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背離了唯物史觀。 其二,無神論的研究和宣傳要同尊重他人信仰宗教的自由統一起來。 宣傳無神論、反對有神論的法律依據,是我國憲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它是「全面正確地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尊重群眾信仰宗教的自由,又尊重群眾不信仰宗教的自由」[41]的一種體現,因此,必須把它與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另一方面的體現「尊重群眾信仰宗教的自由」統一起來。自由地信仰宗教,是憲法賦予信教群眾的權利,這是與不信仰宗教、堅持無神論同等的權利。宣傳無神論是行使自己的權利,公民在行使這一權利時不能干涉他人信仰宗教的權利。黨中央要求「堅持政治上團結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42],「互相尊重」意味著各自可以堅持自己的觀點而不同意別人的觀點,但是又尊重而不干涉別人堅持自己的觀點的權利。 在新世紀新階段,隨著我國社會結構和社會利益格局發生複雜的變化,人們的思想觀念日趨多樣,宗教在部分群眾生活中的影響有所增強。同時,境外敵對勢力利用宗教對我國的滲透不斷加劇。在這種新的歷史條件下,宗教問題固有的複雜性進一步凸顯出來。正確處理複雜的宗教問題,關係著社會的和諧、人民的團結,關聯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圖大業。作好科學無神論的研究和宣傳,必須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從客觀實際出發,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全面理解和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1] 《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第796頁。
[2 同上書,第809頁。
[3] 《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第12頁。
[4]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347頁。
[5]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224—225頁。
[6]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309頁。
[7] 《列寧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版,第239頁。
[8] 同上書,第356—357頁。
[9] 《列寧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版,第311頁。
[10]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213頁。
[1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666—667頁。
[12]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666—667頁。
[13]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667頁。
[14]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668頁。
[15] 《列寧選集》第2卷,第248頁。
[16] 胡錦濤:《在全國統戰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第1版,第555頁。
[17] 《列寧選集》第2卷,第250頁。
[18] 《列寧選集》第2卷,第247頁。
[19] 《列寧選集》第2卷,第250頁。
[20] 《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309頁。
[21] 參見田心銘:《哲學社會科學為什麼是科學?》,《高校理論戰線》2002年第11期。
[22] 《恩格斯致愛德華·伯恩斯坦》(1884年7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版,第522頁。
[23] 《列寧選集》第4卷,第649頁。
[24] 《列寧選集》第4卷,第650頁。
[25] 《列寧選集》第4卷,第652頁。
[26] 《列寧選集》第4卷,第651-652頁。
[27]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222頁。
[28]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212頁。
[29《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233頁。
[30]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234頁。
[3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691頁。
[32]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692頁。
[33] 《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第1版,第554頁。
[34] 《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第26頁。
[35] 《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第13頁。
[36] 《列寧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版,第83頁。
[37] 胡錦濤:《在全國統戰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第1版,第554頁。
[38] 《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257、249頁。
[39] 《列寧選集》第2卷,第248頁;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246—247頁。
[40] 《列寧選集》第2卷,第250—251頁。
[41] 胡錦濤:《在全國統戰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第1版,第555頁。
[42]胡錦濤:《在全國統戰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第1版,第555頁
(編輯:彭鳳平)
推薦閱讀:
※本季5大極簡主義搭配一學就會|T恤|連體褲
※莫言領取諾獎 授獎詞:他是傑出寫實主義者
※認清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
※獨特的美國自由主義
※摩羅:愛國主義為什麼遭到圍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