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我的作家記8 賈平凹印象

放眼當代中國文壇,賈平凹的聲名可謂無出其右——我喜歡並且追隨賈平凹。作為一個多產作家,賈平凹的書擺列在一起,到今天大概有100多種了吧。當然寫得多並不見得就是大作家,只有寫得好,才能讓人不能忘記,得到長久的公認。賈平凹曾經說過,寫作如同自己養的孩子,是的,只有用心生養自己的孩子,孩子才能成材。

也許是同為農村底層人的經歷,也許是喜歡文學的與生俱來的敏感,在賈平凹的作品中,我尤其喜歡他的散文,散文中更見一個人的感性,細膩,率直和坦城,沒有架子,不故做高論,沒有空洞的說教,在輕淡的筆墨中道出作家生活的體驗和感悟,這樣的文章往往能直抵人心深處。《月跡》、《商州散記》等散文集收入的就是這樣從容不迫的,極富情致和個性的文字,我愛不釋手。

在賈平凹長長的作品目錄里,最引人爭議的,無異於長篇小說《廢都》。對中國社會改革賈平凹一向是擁護的,在他的《浮躁》等「商州文化系列小說」中他通過人物和故事給予了強烈的關注和認同,甚至提出了對農村改革的非常具體的方案。但《廢都》卻是另一種向度的關注。有人認為,《廢都》里的情愛描寫不真實,理念化,最要緊的一條,是賈平凹的注意力全用在了臍下三寸,直接,露骨,尤其是頻繁出現細緻的動作描寫,故事情節以此為中心,或與它密切相關。更有人因此甚至認為賈平凹的性愛有問題,有變態傾向。我不這樣看,要我說,《廢都》是一部好小說,雖不免頹廢,但卻是某種社會的真相。多年前,除地攤文學外,作為一個嚴肅作家很少有敢於親密接觸性愛描寫,也因此,在1993年的中國文壇,最轟動的一件事就是賈平凹出版了以大膽性愛描寫著稱的《廢都》。賈平凹因此陷入了種種非議中。

公平地說,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文壇,在劇烈的社會變革面前,小說寫作可說是進入了一個迷茫的時代。這樣一個社會背景下,賈平凹感受並通過小說思考了個人社會觀和價值觀出現的極大反差和矛盾。至於小說中大量的性愛文字,我理解是賈平凹用一個作家所特有的敏銳,從另一種視角切入社會生活並深刻地表現出來。我認為賈平凹是一個充滿才華的嚴肅的作家。後來《廢都》在法國獲得認可,被授予法蘭西文學藝術榮譽獎。

一般來說, 只要不是重複出版,賈平凹的新作我都會及時收藏。我得到他的最新的「孩子」是剛上市的《秦腔》。小說取名《秦腔》,但實際上並不是寫戲曲和藝人的故事。秦腔源於陝西,《秦腔》寫得實際上是陝西的故土、人情和世故。用秦腔做書名無疑是一種象徵。清風街有兩家大戶:白家和夏家,白家早已衰敗,因此夏家家族的變遷演便成了清風街、陝西乃至中國農村的象徵……由現象世界進入到心靈世界,賈平凹傾注了太多的心血。 關於這部書,有的說是作家的 「封筆」之作,有的說是他蟄伏三年的重磅力作。我無心這些傳聞真假,只需細讀《秦腔》,就是對作家最大的尊重。

《秦腔》以賈平凹生長於斯的故鄉棣花街為原型,以瘋子引生的視角來敘述,以細膩平實的語言,很獨特,通過一個叫清風街的地方近二十年來的演變和街上芸芸眾生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生動地表現了中國社會的歷史轉型給農村帶來的震蕩和變化。當然,作為一部長篇也不是沒有問題。《秦腔》有明顯的「自然主義」的傾向,小說沒什麼大的情節,基本上靠日常瑣事呈現,寫得非常瑣碎,加之眾多的人物,讀起來難免不夠順暢。

但《秦腔》無疑是作家很用力寫成的一部書。小說真誠面對並描述了現在農村為什麼有大量農民離開,農民如何一步步從土地上消失,小人物在社會轉型期的生活與遭遇等等沉重的話題,真誠地,現實主義地再現了20年來中國農村生活的變遷。作為這一歷史的親歷者,我不僅讀到了自己曾經的生活,更加深了我對當今社會環境下農村各種新情況的思考。我想信賈平凹對很多媒體所說的「我要以它為故鄉豎一塊碑」的真誠。賈平凹20歲以前,在農村生活,對農村的貧困與惡劣環境有過憎恨,但當20歲遠離農村生活後,又對農村的那種生活懷有留戀,對故鄉的愛與恨,才有了《商州》鄉村生活的美好、安靜與《秦腔》鄉村生活的躁動與不安份。

賈平凹從20多歲開始寫作,寫到今天的《秦腔》,30年過去了,在寫作上儘管有過變化,有過幾個階段,但從文體和語言上說,從長篇小說《浮躁》,到《高老莊》,到《高老莊》到今天的《秦腔》其實並沒有什麼大的變化,那種語言,那種風格,那種對純正民族文學傳統的繼承,那種根深蒂固的農民的情懷,一如既往,至多只是在思維的角度和層面上有所調整罷了。我認為這在當代作家中是不多見的,也足見賈平凹的自信。

據說現在的賈平凹的愛好很多,寫作之外,畫畫、書法、收藏,忙得很。作為一個文化名人,賈平凹的許多愛好業已不自覺地演變成了一種商業行為。奇怪的是,不管怎麼忙,賈平凹每天都要親近佛,每早起床,他都要上香、下跪、作拜、許願……顯然對賈平凹來說,親近佛事就是享受靈魂的安妥和身軀的安寧。
推薦閱讀:

賈平凹與新時期文學三十年
賈平凹:永遠保持文學的童真
奕人 賈平凹
賈平凹妙論莫言
賈平凹:張愛玲——天才的長處特長,短處極短

TAG:作家 | 印象 | 賈平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