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圖藉此制約中國發展但真正受傷的將是他們自己          錢江晚報

美日歐為何不願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要延續「替代國」做法?錢報記者連線國際貿易專家解讀——企圖藉此制約中國發展但真正受傷的將是他們自己

本報記者 陳偉斌

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根據《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第15條,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在對中國出口產品的反傾銷調查中使用「替代國」數據的做法應當於2016年12月11日終止。然而就在近日,中國加入世貿組織15周年之際,日本經濟產業省明確表示不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地位,還將繼續按照原有標準來對中國的商品傾銷行為進行調查。同時,美國在近期也表態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歐盟11月9日向歐洲議會及理事會提交了修改其反傾銷法律制度的提案。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國家不願意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對中國將產生哪些影響?中國又該如何應對,從而來維護自身的權益呢?為此,錢報記者專訪了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副研究員蘇慶義,兩位專家學者都表示,若歐盟、美、日仍要延續「替代國」做法,中國採取反制措施並非不可能。

為何不願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相關國家意在藉此制衡中國發展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WTO)。為了從全局考量,中國簽訂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即「確定補貼和傾銷時的價格可比性」條款。這使得在此前15年里,世貿組織成員可以使用「替代國」標準,而非中國產品自身的成本和價格計算,來判斷中國的生產者是否存在傾銷行為。

  15年來,已經有80多個世貿組織國家承認了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但為何美國、日本都在近期表態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而歐盟的態度又發生了變化呢?

  據了解,美國和歐盟是中國的兩大出口市場,中國對美國和歐盟出口占自身出口總額的35%左右。其實相較於日本,在市場經濟地位之爭中,中國更重視的是美國和歐盟的態度。

  有評論稱,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上任後不可能推翻奧巴馬政府的決定,因為特朗普及其過渡團隊已表示,他們計劃對中國進口商品提高關稅。

  「候任總統特朗普在貿易保護上態度較為明顯。」白明分析說,而歐盟試圖以「市場扭曲」的概念和標準替代「非市場經濟」的概念和標準,所以依舊可以對中國企業進行「替代國」做法的前提下,歐盟的態度非常值得關注。曾經高舉「自由貿易」大旗的歐盟在此時破壞國際貿易規則,對於正在惡化的全球貿易環境無疑是雪上加霜。

  白明和蘇慶義都表示,如果上述國家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那麼就意味著在反傾銷問題上他們的力量和利益將被限制。因為當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不被承認時,當相關國家發起針對中國的反傾銷調查時,可以任意指定別國商品的成本為「替代國」標準,「於是這些國家就可以提起反傾銷訴訟,並提高針對中國產品的出口關稅,這對中國是很不利的。隨著近年來全球化加速以及中國的高速發展,一些國家企圖通過各種渠道對中國進行多方面的制約。」

「市場經濟地位」的標準和關鍵問題在何?

其實並無標準,底限是要取消「替代國」做法

  那麼判定「市場經濟地位」的標準又是怎樣的?

  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判斷是否符合「市場經濟地位」的標準,則是只有那些在2001年前對「市場經濟體制」有相關國內立法的國家,才有資格判定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在中國入世之前就存在相關立法的經濟體,主要是美國、歐盟、巴西、印度、日本等。

  據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中國一直是貿易救濟調查的最大目標國,截至2016年,中國已連續21年成為全球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連續10年成為全球遭遇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其中,反傾銷的重災區則是鋼鐵產業。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中國鋼鐵出口產品遭遇了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發起的41起貿易救濟調查,涉案金額高達68億美元。

  目前,不認可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主要國家包括美國及其部分盟友,這種情況更多出於地緣政治而非經濟原因。「市場經濟地位之爭主要是一個技術性問題,但某些WTO成員決意讓其上升到政治性的問題。」蘇慶義認為,中國不應被其牽著鼻子走。因為中國入世15年來,已經因為這一條款承受了很多損失。但這並沒有阻擋中國外貿快速發展的腳步。即便未來幾年,美歐等國家不承認相關入世條款,「中國面對的局面也沒有比原來變差,只不過沒有變得更好而已。」

  「而且這個標準本身就是不統一的,我們跟著走永遠達不到他們所謂的標準,他們制定標準其實是為了限制我們。」白明表示,中國目前要將承認「市場經濟地位」和取消「替代國」做法分別同步進行,「我們要求各方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也要取消『替代國』制度,否則此前15年的狀況仍將延續。」

中國應該如何應對這場鬧劇?

既要從框架中尋求解決,又應在必要時反制

  面對這場鬧劇,蘇慶義指出,除了要在簽訂的協議框架中找出路外,更重要的是各方應該正確面對國際發展趨勢,「既然是技術性細節問題,那麼中國最現實的選擇是在WTO的框架內解決。」

  「原本該是到了解壓的時候,但現在一些國家卻欲藉此讓針對中國的施壓繼續下去。」白明認同蘇慶義的觀點,他表示,其實此前針對輪胎特保案,中國就曾對美國部分進口汽車產品和肉雞產品就發起了「雙反」調查。這說明中國在必要時有採取反制措施的選擇。

  「如果某些國家公然拋開WTO規則,對中國產品收取重稅甚至制裁,中國也應該做好反制準備,絕不能含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表示,「在貿易上,只要是中國的利益所在,寸土不讓。在必要的時候,我們也應該列出制裁清單,以保障中國企業的正當權益。中國不願意打貿易戰,中國是被迫應戰。」

  實際上,美日歐等經濟體目前的做法,其實不僅對中國存在不利,對他們自身亦有明顯傷害。白明和蘇慶義都指出,「如果相關國家一直如此下去,首先受影響的就是他們自身,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並不會搶了他們的飯碗,只會在更大的平台上讓大家獲得更多更好的機遇,獲得共贏。」

  不過,蘇慶義提醒中國企業,面對壓力,首先需要加強自身的抵禦能力和提高產品的質量。魏建國也表示,非常時期,中國企業更加要抱團取暖,衝破貿易壁壘。

  名詞解釋

  ●「市場經濟地位」

  市場經濟地位(MES)是一個經濟學上的名詞,它表示一個國家的市場經濟的狀況。按照一個國家市場經濟在全國經濟中的重要性,以及國家政府對於經濟的干預程度,一般可區分為完全市場經濟國家和非市場經濟國家。

  目前,市場經濟地位主要涉及反傾銷問題,與之相對應的概念是「非市場經濟體」。圍繞這兩個概念建立和衍生的貿易保護措施,特別是所謂的「替代國」做法利於發達國家發起反傾銷調查以及確定更高的反傾銷稅。

  ●「替代國」制度

  所謂替代國制度是指針對來自於非市場經濟體的商品,在確定其正常價值時,不使用其出口國商品的實際成本,而選擇一個市場經濟第三國或進口國的同類相似商品價格,作為計算正常價值的方法,所被採用的市場經濟國家通常稱為「替代國」。據新華社、央廣

  本報記者陳偉斌

評分

  • 1
  • 2
  • 3
  • 4
  • 5
  • 浙江日報報業集團主辦 | ? 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版權所有 版權聲明 | 關
    推薦閱讀:

    五四沉思:誰是阻礙中國發展的千古第一罪人[中國戰略論壇]
    一百年來, 我們真的變了嗎? - 中國的歷史變遷和新時代的崛起
    特別文:中國與世界各大經濟體的指標對比
    「改革·印記——看中國發展」老民警老照片講述公安事業的幾十年變遷
    中國發展面臨四大挑戰

    TAG:中國 | 發展 | 中國發展 | 自己 | 受傷 | 錢江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