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票房破9億,卻砸爛劉若英招牌

劉若英執導的首部電影《後來的我們》登陸院線第一天,就創造了近3億的票房奇蹟。

截至目前,電影累計票房已經超過了9億,劉若英也成為了內地電影市場票房最高女性導演。

有人評價:「這是一部可以載進中國電影史冊的電影。」

然而,在電影上映次日,所謂的「載入中國影史」就顯得意味深長了許多。

眾多院線接連爆出,有人利用購票平台的退票政策肆無忌憚地購買了許多預售票,然後再臨時退票。

@電影票房發布部分退票統計

4月30日,劉若英工作室對此發布回應,表明會積極配合,查明真相,並呼籲觀眾早日回歸到關於電影本身的討論。

有知乎網友在回答「如何評價劉若英導演的電影《後來的我們》」時說:《後來的我們》之所以可以載入中國影史,最大的原因不是它創造的票房奇蹟,而是它引發的退票風波先後驚動了各大院線和電影主管部門。

國家電影局對此做出了回應,「情況確有異常,一旦查明將嚴肅處理」。

目前,首日被打出6.9分的《後來的我們》豆瓣評分已經跌至5.9分,除了票房注水給電影信譽度帶來的影響以外,更多評價是圍繞著矯情的台詞,歪曲的三觀,拖沓的劇情,以及投機取巧的營銷痕迹。

在高贊評論里幾乎找不出一條關於電影的正面評價。

過去很吃香的情懷販賣和中國特色愛情套路在這一次出人意料地不管用了。

和大多數愛情電影一樣,《後來的我們》講述的是男女主林見清和方小曉因為一次偶然相遇,相戀,最後因為現實而分手。

電影改編自劉若英的《過年,回家》,原著中,一對男女在十年間從朋友到戀人再到前任,唯一不變的就是他們總會互相陪伴著回家過年。

而在電影中,故事背景從台灣改為了北京,也在其中加入了諸多引發共鳴的元素,例如地下室,擁擠的春運,戶口和房子,兩人在北京一起打拚,分開後再重逢已是物是人非。

於是在一個因為大雪而飛機停飛的晚上,兩人又聚在一起,用回憶的方式交待了相戀的全部過程。

最初,方小曉一心想通過嫁北京人來完成落戶,結果不是遇上媽寶男,就是遇到騙感情的渣滓,直到第三次,她才選擇了一無所有的林見清。

兩個生活窘迫的人因為困境而在一起,最終也因為困境而分開。

分手後的林見清做出一款頁游一炮而紅,他買下一套房子請求方小曉回到他身邊,但方小曉看著這個已經忘卻初心的男人選擇了拒絕。

此後林父去世,林見清結婚,兩人再無交集。而所有的舊情都在多年後重逢的這個雪夜迸發出來。

聽起來美好,但這就扯出了這部電影的第一大問題:把放不下前任當深情。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真為林見清的老婆覺得悲哀。」這是許多網友共同的感慨。

自己的老公和舊情人相遇,兩人坐在床上大談過往,緊接著一起回憶舊情,互相傾訴,一副「我這輩子也不會忘記你,我還愛著你」的模樣。

重逢的方小曉和林見清手拉手奔跑時,被林見清的朋友看見。此時林見清緊緊拉住方小曉,忠誠的姿態彷彿在捍衛自己唯一的戀人。

隨後方小曉則流著眼淚坐在車內帶著委屈半開玩笑道,「我本來可以做正宮的,現在卻被當成小三。」

不僅林見清的心不在妻子那裡,林父也是一副兒媳非方小曉不可的樣子,可以想像,這樣的婚姻生活並不好過。

看似痴情的林見清,其實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渣男,既沒處理好過往的戀情,也沒承擔好如今的責任。

不合理的劇情讓人覺得缺乏誠意,編劇對邏輯的處理也顯得十分粗糙。

例如林見清口口聲聲說著做遊戲,創業,但全片從頭到尾只看見他在北京賣光碟、當客服、送快遞,平時要麼就是沉迷遊戲,頂多就畫畫遊戲人物草稿,此外幾乎絲毫看不見他為夢想拼搏的場景。

再者,零幾年正是計算機和房市騰飛的時間段,男主角會寫遊戲程序,女主角是善於銷售的售樓人員,兩人怎麼著也不至於在北京淪落到溫飽不濟的地步。

但可能是為了突出北漂的艱辛和為後來的發達做準備,導演硬生生的就這麼讓倆人蹲進一個小隔間里分食泡麵分了好幾年。

而分手以後的這段空隙,男主角突然就做出一個遊戲紅遍大江南北,不得不說這個轉折還是過於狗血。

除此之外,電影的台詞也讓許多觀眾無法接受。

過分文藝,矯情的台詞使得整部電影充滿了矯揉造作的氣息,尤其是兩人雪地對白,你說一句我對一句,把好好的場景弄得如同中華詩歌朗讀會現場。

這一切都說明,這是一部適合有共鳴的人去找共鳴,沒共鳴的人只能看著滿屏的生硬呆坐到結束的電影。

在片尾的特別感謝名單中,排在第一個的是張艾嘉。她的作品《相愛相親》在第54屆金馬獎上入圍7項。

《後來的我們》起用的正是《相親相愛》的製作班底。

攝影指導則是台灣著名攝影師李屏賓,他掌鏡過無數已經被載入影史的著名電影。與他合作的都是重量級導演,例如許鞍華,侯孝賢,王家衛,陳英雄。

李屏賓掌鏡電影《海上花》劇照

同時還有世界級電影錄音大師杜篤之,剛拿下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的田壯壯共同助力,周冬雨和井柏然更是在電影中奉獻了被外界稱為「最好一次」的出色演技。

因此,刨開劇情,可以看到,《後來的我們》不論是攝像、美術、錄音,還是演員,都稱得上優秀。

為什麼有著如此頂級的製作班底,《後來的我們》呈現在銀幕上的一切卻還是讓人失望?如果曾經看過《無問西東》,在二者驚人的相似中,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兩部電影都運用了非常規的敘事手法,有出色的製作班底保駕護航,上映後評價卻都呈現兩極分化。

導演不會講故事,等同於把電影拖進死胡同。

最顯而易見的地方在於,在整個非線性敘事的過程中,故事被切的過於細碎,彷彿在喂大象吃鳥食。

其次,電影的副線,也就是由林父牽扯出來的親情線,顯得有些喧賓奪主,例如兩人正式道別後林父給方小曉的一封信,感人是感人,但對劇情幾乎毫無作用,為了抒情而抒情,生硬尷尬。

所以結果是,作為一部愛情電影,讓觀眾在電影院里掉下眼淚的卻是父愛。

從這一點上已經可以反映出來,導演想講述命題太多了。

她要講相遇,相知,相愛,還要講離別,重逢,釋懷。

她要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無力,也要講小隔間里的心酸,她要講愛情、講親情、講友情,還要捎帶著講北漂、蟻族、春運。

她忙著創造細節,又忙著塑造一個宏觀的世界,一個她無法掌控的世界。

一切失控的結局都指向崩壞,連串的情節像珠子一樣從天花板上散落下來,一盤散沙,一地雞毛。

如今,講前任的電影,講北漂的電影,儼然已經成為了一種剛需。

講前任,必須是愛而不得,物是人非之後兩人重聚,身邊已經各自有了別人,留下的只有無限唏噓。

講北漂,從來都沒有好好過日子這一說法,必須是地下室、小隔間,每天只有鹹菜饅頭泡麵,為領導背黑鍋,被同事擠兌,最後靠著自己的努力在北京出人頭地。

投資方對這樣的題材趨之若鶩,因為這種電影總是十分吃香,沾上這幾個元素,總會大賣。

其實,這樣的故事元素和思路並不算爛。但是「第一個把女人比作花朵的是天才,第二個把女人比作花朵的是庸才,第三個把女人比作花朵的是蠢材。」

什麼樣的電影是蠢材電影,似乎有點不言自明。

賣慘和雞湯這兩種元素,在過去這幾年,已經在國產電影中出現的太多太多。

即便觀眾是只有七秒記憶的金魚,面對銀幕上永遠似曾相識的劇情,也會情不自禁地產生尷尬和疑惑。

這部打著情懷牌的電影得到的卻只是一大片批評的聲音,只能說明,俗套的劇情已經無法滿足觀眾日益提高的審美需求和趨向理性的觀影態度。

也意味著中國電影的觀影群體已經在走向文明,走向成熟。

好電影不怕巷子深,爛酒坊也怕砸招牌,一切付出都有對等的回報。

有人說我們欠周星馳一張電影票,於是大家走進電影院看完了拙劣的《美人魚》。

這次,又有人說,我們欠劉若英,欠《後來》一張電影票。

可看完以後,卻讓人忍不住後悔和沉思,到底是誰應該把電影票還給誰?

想要拿到真金堆積的電影票房,就得拿真金的質量來換。畢竟,打鐵還需自身硬,而後來的我們,也只會是更聰明的我們了。

給文章點個贊,讓我知道,你也希望銀幕上套路少一點,真誠多一點。

推薦閱讀:

井柏然,我們最深愛卻錯過了的那個男孩!
劉若英:心的烏鎮,追憶著那十年來的似水年華
19年後劉若英把《後來》拍成電影:後來的你們,怎麼哭了?
視覺審美分析3 | 談劉若英式審美,我想誠實面對不完美的自己
劉若英的《後來》齣電影,她素顏出鏡宣傳,整個過程泣不成聲

TAG:票房 | 劉若英 | 後來 | 我們 |